7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6

合集下载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旗开得胜1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或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再依据抽取的样本信息,对假设是否正确做出统计判断,即是否拒绝这种假设。

2. 原假设:又叫零假设或无效假设,是待检验的假设,表示为 H 0,总是含有等号。

3. 备择假设:是零假设的对立,表示为 H 1,总是含有不等号。

4. 单侧检验:备择假设符号为大于或小于时的假设检验。

5. 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6.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u ,nx σμ0-,标准正态; ),(),(2/2/+∞--∞nz nz σσααY2.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3. 弃真,存伪4. 方差旗开得胜25. 卡方, F6. 方差分析7. t ,u8. nsx 0μ-,不拒绝9. 单侧,双侧10.新产品的废品率为5% ,0.01 11.相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12.总变差平方和=组间变差平方和+组内变差平方和 13.连续,离散 14.总体均值 15.因子,水平 16.组间,组内 17.r-1,n-r18. 正态,独立,方差齐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 2.B 3. B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D 12.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AC 2.A 3.B 4.BD 5. AD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都不可能同时降低。

( ×)样本量一定时2. 对于两样本的均值检验问题,若方差均未知,则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可使用,且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库习题解答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库习题解答

1. 学习指导及思考题1)学习要点1. 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 掌握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点。

4. 掌握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及规定。

5. 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6. 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不同点。

2)填空题1.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 液压传动是以液压油为传动介质,依靠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

3. 液压系统工作时外界负荷越大,所需油液的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负载为零,系统压力为零。

4. 活塞或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中油液的体积,流量越大,系统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

流量为零,系统速度为零。

5. 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只表示元件的职能、控制方式及外部接口,不表示元件的结构、参数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安装位置。

6. 液压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比机械传动的大,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的低。

7. 液压传动系统可以实现无级调速,过载保护。

8. 液压传动系统单位质量输出功率大,传动均匀平稳。

9. 气压传动系统介质费用低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判断题1. 液压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2. 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易于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3.. 液压传动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4.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便、容易。

(×)5. 液压传动适宜于远距离传动。

(×)6. 气压传动能使气缸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和很高的定位精度。

(×)7. 液压及气压传动介质成本都很高。

(×)8. 液压传动可在高温下运行。

(×)9. 气压传动介质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故成本很低(×)4)选择题1.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 C )。

A.电动机 B.液压泵 C.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D.液压阀2. 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属于( A )。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第2章饱和烃
本章要点: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结构特点、命名方法及化学性质。
2.掌握构象的概念及构象式的写法。
3.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4.了解自由基反应历程。
练习:
1.命名:
(1). (2).
(3). (4).
2.写结构式:
(1). 2-甲基-3,3-二乙基戊烷(2).一个异丙基和一个叔丁基组成的烷烃
(2).1-丁醇丁醚苯酚
(3).正戊醇3-甲基-2-丁醇2-甲基-2-丁醇
6.合成下列化合物:
(1).
(2).
(3).
(4).
7.推断题:
某含氧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8O,且有两个同分异构体B和C。实验结果如下:
①A、B溶于浓H2SO4而不溶于NaOH溶液,C不溶于H2SO4但能溶于NaOH,当C全部溶解后加酸酸化,又重新析出;
A. B. C. D.
4.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4).
(5).
5.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2).
(3).
(4).
6.完成下列转化(无机试剂任选):
(1).
(2).
(3).
7.推导结构式:
(1).化合物A,实验式为C3H2Br,分子量为236。A与Br2/FeBr3作用,经一次取代反应仅得B一种化合物,推测A、B的结构式。
(6).卤代烃水解反应历程属于( )
A.亲电加成B.亲电取代C.亲核取代D.游离基取代
(7).下列化合物按SN2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D.
(8).下列结构中同时存在π-π、p-π、σ-π共轭的是()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前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学习提速 (1)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学习指导…………………………………………………………………………………·习题解答…………………………………………………………………………………下篇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练习七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练习七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七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七中的数学题目,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练习七中的数学游戏,如找不同、走迷宫等。

3. 练习七中的数学故事,如《小猪佩奇学数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练习七中的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练习七教材、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练习七中的数学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讲解练习七中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中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七中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练习七中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观看板书时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练习七中的课后作业,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计算准确。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 曾令琴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后答案 指导与解答7 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 曾令琴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后答案 指导与解答7 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u C (t ) 的表达式。 (3)作相量图。
U A 220/ 90 )V, U C 220/ 150 )V
u A (t ) 220 2 sin(t 90)V u B (t ) 220 2 sin(t 30)V
91

②根据相量与正弦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得
aw
I
2 220 0.5 2 12
393A
UA


②根据相量图分析可知,当两相接反时,同样使得电源回 路的总电压为 2 倍的电源相电压,因此电源回路的电流与一相 接反时相同。由于电源作Δ接时,其内阻抗通常很小,若电源 回路中产生这么大的环电流,显然是电源内阻所不能承受的, 因此在电源作△连接时,绝不允许上述两种情况发生。
(2)为什么三相电动机的电源可用三相三线制,而三相照明电源则必须用三相四线制?
解析:三相电动机是对称三相负载,中线不起作用,因此采用三相三线制即可;而三相
aw
Ul 3Z P
94
UP 1
Ul


连接,转动后再改成△连接。试求 Y 接起动和直接做△连接起动两种情况的线电流的比值。
.c o
m
7.4 三相电路的功率
w. kh d
I l 3I P 3U l ZP
两种情况下线电流的比值为
I lY I PY
3 ZP
Ul

△连接时,实际加在各相负载两端的电压是电源线电压,因此
I l I lY
3U l 3U l 3Z P ZP 3 Ul ZP Ul 3Z P
即直接做△连接起动和 Y 接降压起动这两种情况下线电流的比值是 3。
U BC
B
1、学习指导 (1)三相负载的 Y 接

武汉大学生科院张楚富教授--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武汉大学生科院张楚富教授--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武汉大学生科院武汉大学生科院张楚富教授等原作!非常感谢!第二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基本内容蛋白质含有20种标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它们的α碳原子上分别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侧链基团(或称R基团)。

除甘氨酸外,所有其它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即手性碳原子。

蛋白质中的所有氨基酸都是L-型的。

20种标准氨基酸可以根据它们侧链的结构分为含脂肪烃基的氨基酸、含芳香基的氨基酸、含硫的(或含羟基的、或含酰胺基的)氨基酸。

如果根据它们的侧链极性(或在生理pH下的解离),可分为侧链非极性氨基酸、侧链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和侧链解离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氨基酸。

氨基酸侧链的性质对于决定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来说是很重要的。

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羧基都是可解离的基团,它们的解离取决于介质的pH。

在生理pH下,α-氨基解离带正电荷(–NH3+),α-羧基解离带负电荷(–CO O–);侧链可解离基团的解离取决于它们的pK值和介质的pH。

氨基酸的解离性质是建立分离和分析氨基酸的方法的基础,它们的解离也影响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分离分析氨基酸的主要方法是离子交换法以及电泳法。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借肽键连接而成多聚物。

在蛋白质多肽链中,肽键是唯一的共价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和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

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虽然它们具有与氨基酸相似的解离性质,但这一性质却比氨基酸复杂。

蛋白质的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溶解性、极性、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配体亲和性等,是构成分离分析它们的方法的基础。

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亲和层析法、超速离心法以及各种电泳法是常用的方法。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通常采用这样的程序,即纯净样品的末端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专一性酶或化学试剂进行部分水解、Edman降解法测定肽碎片的氨基酸残基的顺序以及片段重叠。

末端分析常有丹磺酰氯法和二硝基氟苯法;肽链的部分水解一般是有胰蛋白酶法、胰凝乳蛋白酶法以及溴化氰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思考题及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思考题及习题解答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幅度条件相位条件arg AF=±(2n+1)π,n为整数∆=±180°或者附加相移φ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 )(6)因为放大倍数A越大,引入负反馈后反馈越强,所以反馈通路跨过的级数越多越好。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 第 章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 第 章


5 64
mRT

EHe

3 2
m M mol
RT

3 8
mRT
。 TH2

THe

TO2
,TH2
THe
TO2

9-10 同一种气体的定压比热 CP 大于定容比热 CV ,其主要原因是【 】
(A)膨胀系数不同;
(B)温度不同;
(C)气体膨胀需做功;
(D)分子引力不同。
选 C。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当温度升高相同时,内能增量相同,吸热值取决于做功值,
(A)仍为 h ;
(B)为零;
(C)
h=h+
ghL P0

(D)
h
=h+
2 ghL P0

选 D。设玻璃管的截面积为 S,静止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 ,显然 p p0 gh ,让玻
璃管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水银重力提供重力加速度,因此此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0 ,由理想
气体方程有
pLS
9-1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两个过程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c ,其中气体在过
程 abc 中吸热 100 J,在过程 adc 中对外做功 50 J。气体在 adc 过程中吸热为【 】
(A) 25 J; (B) 50 J; (C) 75 J; (D) 100 J。

C。因为 Qac

2i

p b
R3
c
(C)
p1V1 (VV12
)2
3
1

(D)
3 2
p1V1 1
( V1 V2
)2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指导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指导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指导答案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学科,对于七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并且掌握解题方法。

下面是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指导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们需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在解题时,首先要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到等号的一侧,然后进行化简和整理,最后得出未知数的值。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每一步的操作,确保不出错。

2. 几何图形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几何图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解题时,要注意画图、标注和计算,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

同时,要注意几何图形的应用,例如计算面积、周长等问题。

3. 分数分数是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们需要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数的化简和通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分数的应用,例如比较大小、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等问题。

4. 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是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们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在解题时,要注意数据的分类和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应用,例如制作表格、图表等问题。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并且掌握解题方法。

在解题时,要注意每一步的操作,确保不出错。

同时,要多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第1章1.5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那些?答: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1.7 何谓联机I/O,何谓脱机I/O ?答:联机I/O就是作业从卡片机上传送到磁带上,再从磁带上调入内存,以及结果的输出,这些都是由处理机(CPU)来完成的。

脱机I/O就是在主机之外另设一台功能较为简单的小型卫星机。

该机只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使得主机从烦琐的输入输出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得主机可与卫星机、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1.10 实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它与分时相似和不同之处在哪里?答:实时系统的特点是对时间的严格限制和要求。

与分时相似和不同之处主要在4个方面:1)实时系统通常属于专用系统,是面向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的。

而分时系统一般都是通用的系统,面向众多领域,因而它们面向的对象不同。

2)交互性不同;分时系统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而实时系统则相对要差的多,提供的交互命令较简单,它仅仅允许终端操作员访问数量有限的专用服务程序。

也不存在分时系统的资源共享。

3)对系统响应时间要求不同;虽然实时信息系统与分时系统对系统响应时间具有类似的要求,但在实时控制方面,实时系统要求实时性,对时间要求严格,一般都联系一个截止时间,所面向的对象是所监测或控制的外部设备,而不是一般的终端用户。

4)可靠性不同;虽然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实时系统要求的可靠性更高,实时系统中通常都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冗余(如双主机的硬件冗余,多份程序、数据拷贝的软件冗余等)。

1.23 你认为并行与并发有何不同,在单处理机中,下面并行和并发现象哪些可能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

(1)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行;(2)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发;(3)处理机与设备之间的并行;(4)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答:并行指的在时间一点上的多个进程的执行。

并发指的在一段时间上多个进程的执行。

(2)(3)(4)可以。

第3章3.2 操作系统通过什么概念来刻画程序的并发执行、资源分配及随机性?答:进程2. 5 有下面的5条语句,试画出前趋图;S1:a = x+10;S2:b = a + 10;S3:c = 4*x;S4:d = b + c;S5:e = d + 5;并根据Bernstein 条件,证明S2和S3 是可以并发执行的,而S4和S5语句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电机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电机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Βιβλιοθήκη dφ dtφ 在减小

dφ dt
<0

i 增大
dφ dt
接在交流电源上,同上 直流电源:∵ 但 φ 仍然减小。
=0

i 不变
1.10 一个有铁心的线圈,电阻为 2Ω 。当将其接入 110V 的交流电源时,测得输入功率为 90W,电流为 2.5 A ,试求此铁心的铁心损耗。
电功率平衡可知(或能量守恒) ,输入的功率一部分消耗在线圈电阻上,一部分为铁耗
= BA
∴ ev = − b [ B ( a + c + vt ) − B ( a + vt ) ] v
+ c + vt = b ∫a a + vt Bx dx
B (a + c + vt ) = μ0 H (a + c + vt ) = μ0
∵I =
I 2π (a + c + vt )

H l = H (a + c + vt) ⋅ 2π (a + c + vt)
Φ = 10.9 × 10 −4 Wb 时所需的励磁磁动势和励磁电流。
磁密 B =
Φ A 10.9×10 = 12.25 = 0.89(T ) ×10−4
−4
查磁化曲线 H F e = 299( A 气隙: H δ = 0.89 磁动势:
m
)
4 π × 10 − 7
= 7.08599 × 10 − 5 ( A
dΦ dt
产生感应电动势.
(2) 磁通方向:右手螺旋定则,全电流定律 e1 方向:阻止线圈中磁链的变化,符合右手螺 旋定则:四指指向电势方向,拇指为磁通方向。

信息技术学习指导与练习(基础模块)(下册)习题解答 (4)[1页]

信息技术学习指导与练习(基础模块)(下册)习题解答 (4)[1页]

第七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任务1 了解信息安全常识(一)选择题1.B2.C3.A4.C5.D6.B7.B8.D9.A 10.D 11.B 12.D 13.C 14.D 15.B 16.C(二)填空1.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文化传承2.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3.违法犯罪4.技术、管理5.存储、传输、应用6.刑法典、单行刑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7.刑事、行政、民事8.程序、工具9.技术支持(三)简答题略(四)判断题1.√2.√3.√4.√5.×6.√7.×8.×9.× 10.√(五)操作题略任务2 防范信息系统恶意攻击(一)选择题1.B2.C3.A4.B5.C6.B7.A8.A9.B 10.C 11.C 12.B 13.A 14.B 15.D 16.A(二)填空题1.备份2.堵塞漏洞(打补丁)3.文件共享、电子邮件、WEB网页传播、系统漏洞传播4.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5.网页被挂木马、恶意篡改网页内容、未经授权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私自添加系统账号6.漏洞扫描、风险评估、给系统打补丁7.实体、运行、信息8.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造成经济的社会的巨大损失9.传染性、破坏性、可触发性10.引导部分、传染部分、表现部分(三)简答题略(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五)操作题略。

初级会计学第七版_课后习题答案

初级会计学第七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总论教材习题解答一、思考题1.会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答: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㊁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㊁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㊁控制㊁调节和指导的目的,促使人们比较得失㊁权衡利弊㊁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㊂会计工作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㊁劳动耗费㊁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㊁计算㊁分析㊁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确认㊁计量㊁记录㊁报告㊁分析㊁检查都是手段㊂通过会计信息,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差,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经营管理㊂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㊂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㊂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在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确认㊁计量㊁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㊂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它是通过预测㊁决策㊁控制㊁分析㊁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㊂2㊀‘初级会计学(第七版)“学习指导书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的资料作为监督的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㊂3.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答: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㊂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㊁负债㊁所有者权益㊁收入㊁费用㊁利润六个会计要素㊂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㊂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㊂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㊁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㊂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㊁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㊂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㊂4.会计恒等式的内容是什么?答: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㊂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权益㊂由于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上述会计等式又可变换为: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㊂这个等式将资产㊁负债㊁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㊂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㊂5.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第二,会计记账基础;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假设有四个:会计主体㊁持续经营㊁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㊂在会计核算时选择记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㊂会计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㊂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第1章㊀总论3㊀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㊂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㊂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㊂将收入确认的会计期间确定为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的会计期间确定为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㊂凡是本期未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㊁相关性㊁可理解性㊁可比性㊁实质重于形式㊁重要性㊁谨慎性和及时性等㊂6.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假设有四个:会计主体㊁持续经营㊁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㊂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㊁计量㊁记录㊁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㊁计量㊁记录㊁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㊂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㊁收益以及会计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㊂会计分期这一假设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假设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㊁长短相同的期间;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㊂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㊁计量㊁记录㊁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㊂7.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㊁相关性㊁可4㊀‘初级会计学(第七版)“学习指导书理解性㊁可比性㊁实质重于形式㊁重要性㊁谨慎性和及时性等㊂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㊁计量㊁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㊁内容完整㊂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㊁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㊂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㊂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㊂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㊂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㊂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㊂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㊂8.会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答: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目标,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㊂会计方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核算㊁会计分析㊁会计考核㊁会计预测及会计决策㊂其中,会计核算是最基本㊁最主要的方法㊂会计核算是通过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㊁计量㊁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㊂会计分析要依照会计核算提供的各项资料及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㊂会计考核(会计监督㊁控制)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原定目标进行比较,来考核㊁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㊁合法,与原定目标有多大偏差,考核会计主体的经营业绩,监督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保证经济按预定的轨道运行㊂会计预测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市场环境诸因素的相关性,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会计主体的财务指标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测算㊁预计和估价,为会计决策提供可选择方案㊂会计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㊂9.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答: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多,但大多数人认为会计基本的作用是核算与监督㊂会计核算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㊁计量㊁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㊂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㊁决策㊁控制㊁分析㊁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㊂10.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第1章㊀总论5㊀答: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存在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㊂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㊂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㊂这个等式将资产㊁负债㊁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㊂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㊂11.作为会计要素之一的利润具有什么特点?答: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㊂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利润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通过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盈余,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计量需要依靠收入和费用㊂第二,企业所计算的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的,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报表所计算的利润并不一定代表企业能够收到等额的现金,它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的坏账等因素㊂(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没有唯一的答案㊂)二㊁案例题ʌ案例1ɔ答: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㊂所以,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与所有权益的总额必定相等㊂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㊂王先生的公司在经过这些经济活动以后,会计恒等式仍然保持平衡㊂各项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如下:(1)以3000元存款租用办公室,减少了3000元银行存款但增加了3000元管理费用,资产类项目总额保持不变,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㊂(2)支付各种办公费用6000元,银行存款减少了6000元,同时管理费用增加了6000元㊂由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可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㊂这笔业务导致资产类项目减少了6000元,同时费用类项目增加了6000元,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㊂(3)用银行存款购入80000元商品,减少了80000元银行存款但增加了80000元存货,资产类项目总额保持不变,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㊂(4)卖出商品收到货款99000元,银行存款增加了99000元,同时存货减6㊀‘初级会计学(第七版)“学习指导书少了80000元,资产类项目总额净增加19000元;这一业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收入19000元(99000-80000)㊂由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可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㊂这笔业务使得资产类项目净增加19000元,同时损益类项目净增加19000元,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数额,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㊂ʌ案例2ɔ答:王先生的说法没有道理㊂企业虽然有经营自主权,但是企业会计工作必须按照国家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处理㊂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对会计工作㊁会计人员㊁会计机关有一定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又对会计核算工作有具体要求㊂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企业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符合可靠性㊁可比性等原则,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㊁会计方法也应当保持连续性㊁一贯性,不得随意变更㊂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企业应当遵循㊂从根本上说,我国对会计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㊂ʌ案例3ɔ答:税务人员的说法有道理㊂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张先生,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应对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经营收入,张先生如果将自己的商品随意领用,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这些业主自用的商品应该视同销售,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应当计入计税基础,张先生没有记账,因此无法正确地确定计税基础,所以有逃避缴纳税款的嫌疑㊂三㊁练习题各项经济业务对公司资产㊁负债㊁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如表1 2所示㊂表1 2经济业务对公司资产㊁负债㊁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业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I I N E2D D N E3I I N E4I N E I5N E N E N E6N E N E N E第2章会计处理方法教材习题解答一、思考题1.会计记录包括哪些方法?答:会计记录是在确认㊁计量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轨迹进行描述的方法和手段㊂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㊂2.采用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会计记录方法会有差别吗?答:采取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会有差别,例如手工记账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或直接登记账簿,或再编制汇总记账凭证㊁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计算机记账则可以省略这些程序㊂3.如何理解会计确认的意义?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答: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㊂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信息㊂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转换㊁加工和传输㊂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它是信息转换的关键环节㊂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㊂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确认,在什么时间㊁以多少金额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8㊀‘初级会计学(第七版)“学习指导书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㊂概括地讲,确认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定义性㊁可计量性㊁可靠性和相关性㊂可定义性首先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㊂可计量性是将已经确认为具体会计要素的经济信息进行货币计量㊂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应如实㊁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㊂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㊂4.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应分别完成哪些任务?答: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㊂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并登记有关账簿㊂它实际上是决定经济信息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筛选过程㊂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㊂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表,或者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㊂再次确认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信息在日后由于物价变动影响而进行的再次确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比较大的变动,在按照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价格变动影响存货成本的程度以及对于利润形成的影响进行再次确认㊂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再提纯㊁再加工,以保证其真实性及正确性,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需要㊂5.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答:在具体确认资产时,必须按三个重要的标准来进行衡量:(1)符合资产的定义㊂资产应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㊁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㊂如果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㊂(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㊂如果一项支出已经发生,但在本会计期间及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会形成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则这项支出不能作为资产㊂(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㊂凡是作为资产的,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成本或价值,若虽不能准确地计量,但能使用合理的估计,也可以确认为资产㊂6.负债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答:在负债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负债的定义㊂负债应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㊁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㊂如果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不能作为负债加以确认㊂(2)与该义务有关第2章㊀会计处理方法9㊀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一项债务的偿还,企业必须付出债权人能够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导致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㊂(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㊂作为负债,一般都有一个到期偿还的确切金额,即使没有确切的金额,也应该能合理地估计偿还金额㊂7.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答:收入是企业补偿费用开支㊁取得盈利的源泉㊂在收入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收入的定义㊂收入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㊁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㊂如果不符合收入的定义,则不能确认为收入㊂(2)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时才能确认㊂(3)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具体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㊂(4)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㊂8.费用确认的标准是什么?答:在费用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费用的定义㊂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㊁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㊂如果不符合费用的定义,则不能确认为费用㊂(2)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时才能确认㊂(3)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㊂(4)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㊂9.什么是会计循环?答: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通过运用复式账簿系统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来完成的㊂在这个系统中,确认㊁计量㊁记录是会计人员 生产 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人员 生产 的产品㊂习惯上,人们将这种依次发生㊁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㊂对会计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从会计期间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者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㊁记录,实现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会计期间依然按此顺序进行会计循环;第二,从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者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㊁成本计算㊁财产清查等加工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㊂10.如何理解会计循环中每一个环节对于信息加工的意义?答:会计信息的收集和进入会计系统是从确认㊁计量开始的,从具体记录方法来看,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的㊂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通过登记账簿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群与环§6.1 基本要求1. 掌握二元代数运算、代数系统的定义,能够判断一运算是否为二元代数运算,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幂等律、吸收律、消去律。

2. 掌握半群、群的定义以及群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代数系统是否为半群或群。

3. 掌握交换群的定义以及交换群中的三个指数律。

4. 掌握置换、轮换、不相杂轮换、对换等概念,会做置换的乘法,会将任意置换写成不相杂轮换的乘积。

了解置换的顺向圈表示。

5. 掌握奇置换、偶置换的概念,了解置换的定性数与置换的图型及奇偶性的关系。

6. 掌握n次对称群、n次交代群的概念,会写出其中的元素。

7. 掌握子群的定义以及子群的判别条件。

掌握周期、循环群的定义和乘法群、加法群中周期的性质以及循环群中一元素作为生成元的充要条件。

8. 掌握群中合同、右陪集的定义。

了解子群在大群中的右陪集的一些性质。

掌握正规子群的概念以及一子群为大群的正规子群的充要条件。

掌握并会正确应用Lagrange定理。

9. 掌握同态映射、同构映射、自同构映射的概念以及同态定理。

会判断一个群与一乘法系统间的映射是否为同态映射、同构映射或自同构映射。

10. 掌握同态核的概念,了解若σ是群G到G′上的同态映射,则其核N为一正规子群。

反过来,设N是G的一个正规子群,则有一个群G′以及一个G到G′上的同态映射σ,使N为σ的核。

掌握并会正确应用联系同态与同构的基本定理。

了解σ为群G到G′上的同态映射时,G中子群与G′中子群的关系。

11. 掌握环、交换环、含壹环、消去环的定义及其性质,会判断。

12. 掌握整区、体、域、子环、子体、子域等概念,以及环的子集作成子环的充要条件。

13. 掌握并会应用理想、主理想的定义,掌握环中合同关系、剩余类的定义以及环中合同关系的性质。

14. 掌握环同态映射、同构映射、剩余环的定义,了解与群论中平行的环中的关于同态映射、同构映射的一些定理。

15. 掌握单纯环与极大理想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了解一个环是域的充要条件。

16. 了解群与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计数问题、纠错码。

§6.2 主要解题方法6.2.1 运算的性质对常见的运算性质诸如封闭、结合、交换、分配、幂等、吸收、消去等,要熟悉其定义,并且会推断某性质是否成立。

后面对各种代数系统都是根据运算的性质来下的定义,因此,对某代数系统进行判断,都必然归结到对运算性质的判断上。

例6.2.1 设S=Q ×Q ,Q 为有理数集合,﹡为S 上的二元运算,对于任意的<a,b>,<x,y>∈S ,有:<a,b>﹡<x,y>=<ax,ay+b>,问:(1)﹡的单位元是什么?(2)当a ≠0时,<a,b>的逆元是什么?解:(1)设﹡的单位元是<e 1,e 2>,则对于任意的<x,y>∈S ,有:<e 1,e 2>﹡<x,y>=<e 1x,e 1y+e 2>,<x,y>﹡<e 1,e 2>=<xe 1,xe 2+y>,因为<e 1,e 2>是单位元,所以<e 1,e 2>﹡<x,y>=<x,y>﹡<e 1,e 2>=<x,y>。

故⎩⎨⎧=+=y e y e x x e 211 且 ⎩⎨⎧=+=y y x e x x e 21, 解得:⎩⎨⎧==0121e e 。

因此,﹡的单位元是<1,0>。

(2)当a ≠0时, 设<a,b>的逆元为<a -1,b -1>,则<a,b>﹡<a -1,b -1>=<1,0>,而<a,b>﹡<a -1,b -1>=<aa -1,ab -1+b>,故⎪⎩⎪⎨⎧=+=-0ab 11-1b aa 。

解得:⎪⎪⎩⎪⎪⎨⎧-==--a b b a a 111。

因此,<a,b>的逆元为<ab a -,1>。

例6.2.2 设(G ,·)是一个群,若群G 的每一个元素都满足方程x 2=1(其中1是G 的单位元),那么G 是交换群。

证明:对任意的a ,b ∈G ,则运算的封闭性有a ·b ∈G ,故由题意知,a 2=1,b 2=1,(a ·b )2=1。

又(a ·b )2= a ·b ·a ·b ,故a ·b ·a ·b=1。

因此,a ·b = a ·1·b = a ·(a ·b ·a ·b)·b由(G , ·)是群,运算满足结合律,所以a ·(a ·b ·a ·b)·b= a 2·(b ·a )·b 2=1·(b ·a )·1= b ·a即,a ·b=b ·a ,所以,G 是交换群。

例6.2.3 设(G ,·)是一个半群,e 是左壹,且对每一个x ∈A ,存在x’ ∈A ,使得x ·x’=e 。

试证明:对于任意的a ,b ,c ∈A ,如果a ·b= a ·c ,则b=c 。

证明:对于任意的a ,b ,c ∈A ,如果a ·b= a ·c ,由题设条件知,对a ∈A ,存在a’∈A ,使得a ·a’=e 。

在等式a ·b= a ·c 的两边同时左乘a’,得到a’·(a ·b )=a’·(a ·c )。

因(G ,·)是一个半群,运算满足结合律,故a’·(a ·b )=(a’·a )·b= e ·b ,a’·(a ·c )=(a’·a )·c= e ·c 。

由e 是左壹知,e ·b=b ,e ·c=c 。

综上,b=c 。

6.2.2 关于置换群要熟悉置换群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直接写,如,⎪⎭⎫ ⎝⎛n 21n 21b b b a a a ΛΛ,另一种是将置换表示为不相杂轮换的乘积。

要求正确地做置换的乘法。

例6.2.4 写出正四面体关于4个面的运动群(置换群)。

解:首先给正四面体的四个面作上标记。

取4为底面,在保持4为底面的情况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四面体0、1、2次,得到三个置换:(1)(2)(3)(4),(1 2 3)(4),(1 3 2)(4)。

类似地,分别取1、2、3为底面,又得到置换:(2 3 4)(1),(2 4 3)(1),(1 3 4)(2),(1 4 3)(2),(1 2 4)(3),(1 4 2)(3)。

再考虑这些置换相乘的情形:(1 2 3)(4)(2 3 4)(1)=(1 2)(3 4),(2 3 4)(1)(1 2 3)(4)=(1 3)(2 4),(2 3 4)(1)(1 3 4)(2)=(1 4)(2 3)。

令G={(1)(2)(3)(4),(1 2 3)(4),(1 3 2)(4),(2 3 4)(1),(2 4 3)(1),(1 3 4)(2),(1 4 3)(2),(1 2 4)(3),(1 4 2)(3),(1 2)(3 4),(1 3)(2 4),(1 4)(2 3)}显然,G是S4的有限非空子集,且可以验证置换乘法在G上是封闭的。

故根据教材中定理6.4.3(判别条件三),即有限子群的判定定理,可知G在置换的乘法下做成4次对称群的子群,该群即为正四面体关于4个面的运动群(置换群)。

说明:对于正四面体,它的四个面组成一个集合,题目即是求该集合上的一个置换群。

由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面有着确定的关系,因此,4次对称群S4中的某些置换并不是所求的置换群中的某些元素。

我们首先对该正四面体进行若干次旋转变换,使它与原来的四个面的位置重合,从而得到这四个面的一个置换。

比如,记4为底面,旋转其它各面使1到达2的位置,2到达3的位置,3到达1的位置,这就是(1 2 3)(4)。

然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以其它面为底面以及置换乘积得到的新置换的情况。

例6.2.5 设多项式f=(x1+x2)(x3+x4),找出使f保持不变的所有下标的置换,这些置换在置换的乘法下是否构成S4的子群?解:由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可得到使f保持不变的所有下标的置换的集合为:G={(1)(2)(3)(4),(1 2)(3)(4),(1 2)(3 4),(1)(2)(3 4),(1 3)(2 4),(1 4)(2 3)}。

G是S4的有限非空子集,可以验证置换乘法在G上是封闭的,故根据教材中定理6.4.3(判别条件三),可知G在置换的乘法下做成S4的子群。

6.2.3 子群的判定及性质前面的例子中已经使用了有限子群的判定定理,实际上,子群的判定主要是考察对子群判定定理的运用。

如果做题时应用判定定理困难,一个“笨”方法是证明该代数系统是群,因为子群本身就是群。

例6.2.6 设(G,·)是一个群,e是(G,·)的单位元,R是G上的等价关系,且对任意的x,y,z∈G,若(x·z)R(y·z),则xRy。

置H={h|h∈G ∧hRe}。

试证明:(H,·)是(G,·)的子群。

证明:由R是G上的等价关系知,eRe,即e∈H,所以,H非空。

若a∈H,b∈H,往证a·b-1∈H,即证(a·b-1)Re。

由a∈H,b∈H,知,aRe,bRe。

由bRe及R具有对称性知,eRb成立。

再由aRe,eRb及R具有传递性知aRb。

而a= a·(b-1·b)= (a·b-1)·b,b=e·b,所以,(a·b-1)·bR e·b。

再根据题设,若(x·z)R(y·z),则xRy,知,(a·b-1)Re。

故a ·b -1∈H 。

由教材中定理6.4.2(判别条件二),可知(H ,·)是(G ,·)的子群。

例6.2.7 设R 为实数集,G={(a ,b)|a ,b ∈R,a ≠0}。

定义G 上的运算如下:对于任意的(a ,b ),(c ,d )∈G ,(a ,b )·(c ,d )=(a ×c ,b ×c+d ),其中×,+分别是实数的乘法与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