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日苏州河畔"旧仓库" 今日艺术家乐园

2002年1月9日16:23

东方网1月9日消息: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建筑,外表犹如仓库,而内部轩敞、深邃、充满变化、富有个性。在上海30年代最具风情的苏州河两岸,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正迁居到这种艺术建筑里。像北京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村落——宋庄一样,上海苏州河上的艺术群落正受到海内外关注,被频繁地比喻为纽约现代艺术中心苏荷区以及法国塞纳河艺术家聚居的左岸。

在30年代,苏州河两岸是上海早期工业的重地,从而留下大量年代久远的厂房和仓库。这些已经颓败破烂的老大建筑不少已经被改造成艺术家们的乐园。

台湾设计师登琨艳1998年底率先入住苏州河中段一间上下共2000平方米的旧仓库,在运货装卸依旧繁忙的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新闸桥仓库一墙之隔。工作室的大门——铁和铜拼镶、艺术味浓郁——斜敞着,像一个邀请的手势。2楼的大厅里放着一堂方阔的红木椅,一面墙濒临苏州河,站在窗前,可以看到依旧带些黑灰色的河水逝者如斯,不时有拖轮突突作响地驶过。大厅两翼则是放置着电脑的现代化设计室。

作为“苏州河艺术仓库区”的始作俑者,登琨艳对此地情有独钟。他相信苏州河两岸发展成艺术中心比美国苏荷更得天独厚。他两年前考察过,从外滩到石门路有30多幢可改造利用的仓库,而且离市区近,完全有条件发展成文化艺术街。再说,苏荷还没有这么一条人文蕴籍的河。

低廉的租金、历史风貌和市井生活融汇一处的独特景象,把艺术家们吸引到苏州河畔傍水而居。

“租金便宜,上海风情浓郁,这里是绝好的创作空间。”画家丁乙说。

设计师刘继东把他苏州河上的工作室称为“一口深邃的古井”,是他不少设计灵感的源泉。刘继东的工作室位于当年上海19路军八百壮士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四行仓库,好几扇当年的仓库里的铜门都原样保留着,上面有白漆刷的号码,似乎还有弹孔的痕迹。而昔日的战壕已经俨然被改造成时尚场所,不久前,一些英国时尚品牌选择在这个全中国最著名的仓库里召开产品发布会。

并非“苏荷”

中国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城市化的进展向西方寻找参照系,例如把稍具规模的媒体集团比照美国的时代华纳,把稍具情调的街道比作法国的枫丹白露。不过,苏州河与纽约现代艺术中心苏荷的确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它们的兴起简直一模一样。”美国纽约时报上海分社记者石克雷说:“先是有大量废弃的仓库房子,然后艺术家迁居进去,变成一种时尚,艺术区渐渐形成规模。”

在苏州河西岸的东廊画廊,美国《新闻周刊》杂志记者江崎杏奈惊喜地说:“置身于这里的画廊,感觉就象在苏荷,当然走出画廊就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苏荷区总是那么热闹,有那么多工作室、画廊、酒吧、商店和小商小贩。”

苏州河上艺术家群落的规模和影响,显然还远远不能和拥有近40年历史的苏荷相比。“不起眼”是一个通常用来修饰这些“艺术仓库”的形容词,它们混迹,甚至淹没在上海最后一批面临拆迁的棚户房中。比比皆是的景象是:棉毛裤和咸鸡咸鸭晾在纵横交错的竹杆上,白发的老人在矮屋门口叠锡锭以送旧迎新。在这里栖身,“大隐隐于市”的说法比现代艺术中心来得贴切。

被越来越多的中外艺术家感兴趣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还有可能失去一部分吸引力。上海市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改善一度臭不可闻的苏州河的水质,而随着河水波色

渐清,眼明手快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蜂拥而至。记者沿苏州河两岸行走,发现仓库和旧里弄正在被拆掉,而十来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在崛起。一则楼盘广告写着:家家户户都可以饱览270度的苏州河景观。

东廊画廊的经理李梁说:“改造得太厉害,苏州河旧的东西如果都没有了,艺术家就会迫不及待地逃出去。”

“大型艺术区的形成需要政府的支持。”纽约时报记者石克雷介绍说,苏荷区声名大噪之后,地价上涨,出租厂房和仓库的工厂也将租金大幅提高。艺术家和房东激烈地斗争,而纽约市政府为了支持艺术区的颁布法令,限定对艺术家开出的房租价格。时至今日,这则法令仍然捍卫艺术家在租金昂贵的苏荷区生息的权利。

艺术家寻找的空间

苏州河上的艺术仓库和艺术工厂,给上海的艺术领域带来了不少新意。李梁今年打算做几个多元化的展览,他说:当代艺术有很多种表现手段,而以前由于空间狭小难以展示,其中包括一个可能名为“苏州河—并非塞纳河”。

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艺术行为和伴随产生的商业活动随着艺术仓库的兴起而变得活跃,仓库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它们和美术馆、展览馆比起来更亲切、更时尚。

把苏州河变成苏荷,可能更多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但正在蓬勃兴起的工厂、仓库等“另类”艺术领地肯定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力量,一种趋势。

不仅在苏州河两岸,艺术仓库也在上海的闹市中心冒了出来。比翼文化中心座落是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的一座艺术仓库,几乎每周举办一次海外艺术家的艺术展演,观众以数百人计。

“艺术仓库其实是一个多功能的现代艺术场所,”比翼文化中心江静枝说:“学生和其他艺术爱好者在这些场所定期聚会、交流,而越来越多海外来访的艺术家把这里当作舞台。”

“艺术仓库的存在,使得文化活动得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发生。”一年前在泰康路上开放了“艺术仓库”的摄影家尔东强说。这个两层的仓库里有吧台、投影放映机和进口的版画机,一年里先后举办过版画展、歌剧沙龙、钢琴演奏会、唐装表演等众多活动。

798艺术区的基本情况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从50年代末到1964年,这个区域曾经叫做―718联合厂‖,全称为―国营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上说的6个厂是联合厂的分厂。1964年,这6个厂开始独立经营,由联合厂一家一下改变为6个厂,直到2001年。2001年,除了751厂以外的5个厂与华融资产公司(控股)与751厂联合组成七星华电集团,统一管理这片区域。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目前,已经有近200家涉及文化艺术的机构进入此区域。据2005年3月的不完全统计,在进入798艺术区的103家机构中,主要包含创作展示和交流类、设计类两大类,其中属于艺术创作、展示和交流的有59家(占全部机构的57.3%),设计类(包括空间设计、广告设计、家居家具设计和服装与形象设计)有29家(占全部机构的28%以上)。此外,还有传播发行和书店及餐饮酒吧一类的跟艺术创作沾边的一些小门类。至少有300位以上的艺术家直接居住在798艺术区或者以798艺术区为自己的主要艺术创作空间,其中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来自法国、美国、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进驻798艺术区的既有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如刘索拉(作家、音乐人)、洪晃(出刊人、出版家)、李宗盛(音乐人)、李象群(雕塑家)等,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艺术家及其公司租用798艺术区的面积,从几千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其中,租用面积最大的是世界知名的、全球最大艺术品收藏与展览公司之一的––比利时尤伦斯艺术品公司(租用面积4500平方米)和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租用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次是李霞租用的从事画廊和展览的空间(2000平方米)、洪晃、杨小平合租的为出刊《I LOOK》、《SEVENTEEN》、《LE》等杂志而租用的空间(1610平方米)、史金松画廊(1350平方米)、徐勇租用的《时态空间》(1000平方米)、李莫维租用的艺术工作室(1000平方米)。最近,世界知名的古根海姆艺术品公司拟在798艺术区租用5000到10000米的场地,但目前798艺术区已经没有这么大面积的地方可以出租。到目前为止,在原有718联合厂区,大约有10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出租给中外各类艺术文化机构,约占整个厂房的50%以上。(详见附件一:《798艺术区艺术空间基本情况表》)由于艺术家的―扎堆‖效应和名人效应,加上从2004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两届―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DIAF––Dashanz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所产生的影响,798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届艺术节(2004年4月至5月的一个月)吸引了80000人次前来访问,其中约60%为中国观众,40%为境外观众,其中还有来自巴黎等国外各大城市当代艺术的代表。120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