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1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发展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案第十一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二、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由来和发展社会现代化或现代化作为一个口号提出,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使用,并进行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肋年代。
在社会学上使用这一概念,目的在于说明社会变迁在当代的特殊表现形式。
作为与社会变迁相联系的一个概念,社会现代化是概括一种具有特定时代、特定内容和特定形式的让会变迁现象。
所谓特定时代,是指现代化是发生在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日起或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谓特定内容,是指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现代化是与产业经济的工业化、聚落方式的城市化、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集中化、社会生活的世俗化与理性化等变化内容相关的社会变迁。
此外,作为一场特殊的社会变迁,现代化起初是发生在个别国家和地区,而后波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所以与以往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场社会变迁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一国一地区的变迁,而是波及多国的变迁,在地域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
以现代化浪潮为例:【P328讲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大约从16世纪起,首先在西欧一部分国家中发生了一系列以迈代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思想革命、工业革命、法国政治大革命等为代表的制度性变革,这些变革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及政治制度的诞生,标志着商品经济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更加人性化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确立,这一切变革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出现,而这一变革就是被称为“现代化”的社会变革。
西欧作为现代化的第一批国家,其现代化是在没有任何历史先例的情况下,是在自身社会内部现代性因素不断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演进的。
换句话说,其现代化的变革主要不是靠对外部文明的采借,而主要是靠光大自己传统中的现代性因素与创新,如美国社会学家哥迈尼在《现代化的社会学》一书中分析认为,西欧最初现代性因素的来源主要是来自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城市国家”中的现代性因素,即所谓“前现代社会中的现代性特质”,主要包括:(1)一种特有的理性经济形式即不是以消费、威望和权力为目标而是强调生产本身,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再生产。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1、环境与社会变迁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 提。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原始自然环境对社 会变迁的影响较大。 随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扩大和 深入,人化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人口与社会变迁 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人口状况是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 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 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人口革命
பைடு நூலகம்
科瑟的功能冲突论: 社会冲突既可造成社会分化,又能促进社 会的群际整合。 冲突的类型: 1、现实性冲突:由于在关系中的某种要求得不 到满足以及由于对其他参与者所得所做的估价而发 生的冲突,或目的在于追求没有得到的目标的冲 突。 2、非现实性冲突:不是由于对立双方竞争性的 目标引起的,而是起因于至少其中一方释放紧张状 态的需要。
4、从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角度划分—— 自发的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自发的社会变迁,当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较 低,人类在很多方面以盲目的方式参与社会变 迁。社会变迁对于人类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 异己的过程。(早期的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即人类有意识、有目的 地参与社会变迁和控制社会变迁,已成为现代社 会变迁的主要形式。
3、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社会制度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 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制度结构的性质及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方向和过程。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 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生活方式常指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 为满足需要而在各种生活领域中进行活动的行为 习惯。生活方式对于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8。核心家庭扩大 9。正式国家制度取代非正式的社会控制 机制 10。大众文化 11。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得到发展 12。人们心理与价值观变化
讨论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功能主义: 社会变迁的发生有两个因素:特定系统 的外部或体系内部的张力与紧张关系。 文化是维持社会紧密结合的“胶水”, 特别不易变化。因此社会结构的变迁如 果与文化相冲突,其变迁速度会非常慢。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三个要素;工业化、城市化与科层化 是一个历史过程 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断裂性”结果 包含着特殊的体系,是社会变迁的过程, 而不单是工业化或经济的增长。
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公社与社 区) 理性化 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 经济的持续增长 城市化 全球化
现代化的构成要素
1。经济关系从其他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 2。工厂体系的出现 3。主要的经济活动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 再转向第三产业 4。新的职业出现 5。行政管理组织出现 6。新的职业角色的发展增加了地域和社会的 流动 7。社会分层体系发生变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既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整体的、局部的 进步的、倒退的 渐进的、激进的 自发的、有计划的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社会变迁最显著的原因是自然灾害 人口:人口分布与人口数量 制度:经济、政治、文化(内部与外部) 技术:非计划性的 非物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 有计划性的:
三、社会变迁的理论
一、社会进化论 当代社会进化论者: 1、技术发展提高了社会控制环境的能力 2、群体、组织和社会设置的进一步专门化过 程,即社会分化 3、社会构成要素的功能性相互依赖,每个构 成要素都更加依赖于其他构成单位的帮助而得 以执行自己的任务。 二、循环理论 认为社会文化都在经历一个无方向性的、边疆 的成长和衰落、挑战和反应的变化模式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 第一节 社会变迁
• 一、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的涵义
所谓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 特指子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 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2、、社会变迁的类型
• • • •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进步的变迁与倒退的变迁; (3)进化的变迁与革命的变迁; (4)自发的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
• 2、解释社会变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西方社会学有关社会变迁的理论。 1)、历史循环论 2)、社会进化论 3)、社会均衡论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 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概念、具体表现及其意 义
•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述
• 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和特点 • 社会现代化: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 迁,社会现代化指的是社会在日益分化的 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 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 的全面发展过程
• 1、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 :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 • 2、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道路 :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必由之路。1、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历史的要求。 • 2、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 3、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日益完善。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叫社会变迁?社会变迁都有哪些类 型? • 2、简述马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 • 3、什么是社会现代化?它的基本内涵包括 哪些方面? • 4、简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6、试论中国现代化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 2、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 社会结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 二、 西方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第十一讲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
•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 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 秩序》,P30
• “所谓现代化,作者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即在科学和技术 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正在发生着变 化……‘现代化’的定义是:就同时存在的社会形式而言, 无生命动力源泉对有生命动力源泉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或 者超过了不可回转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如 果无生命动力的比较少量的减少无法为有生命动力的增加 所‘弥补’或者如果不对社会作不可避免的、广泛的改革 就无法弥补,那么这个社会或民族就现代化了”。—— [美]西里尔.E.布莱克《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P18、19 • “‘现代化可以定义为:反映着人类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 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 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只有一种 无所不包的定义才更适于描述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各方 面的相互关联”。 ——[美]西里尔.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 力》,P11
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 • • • • • 工业化 民主化 城市化 科层化 社会结构分化 人的现代化 世俗化和理性化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缺陷
• • • • 意识形态的“西方中心”论 一元单线的历史观 理论架构中的概念简单化 实践发展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文精神缺失
“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 “依附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崛起的, 以拉丁美洲的学者为主体的一个学术潮流, 代表人物:普雷毕什(R.Prebisch)和弗兰 克(G.Frank)等 • 主要观点(1)“不发达”不等于“不发 展”;(2)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是不平等世 界格局的结果;(3)发展的途径是摆脱依 附而不是西化。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二)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
4.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5.文化创新与社会变迁 发现——发明 ——传播 6.人的行动与社会变迁:权威领袖的行动和集体行动、社会
运动 7. 事件与社会变迁 8.经济与社会变迁
二、社会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要素与类型
(3)根据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起始点即社会发展的 致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可以将社会发展分为内生型 国家和外生型国家。
(4)根据社会发展的时序推进的先后可以分为先发型 和后发型。
(二)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
社会发展理论演变的基本走向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发 展观——以社会整体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以人的全 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
经济上的依附; 第四,后发国家迅速接受先进科技会使社会物质层次与观念层次发生冲突
和社会多元化冲突; 第五,先发国家的“示范效应”不仅造成后发国家的“消费早熟”而且会
以人权、环保等要求造成后发国家的压力; 第六,外债和人口是后发国家特有的负担,从而抵消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七,后发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市膨胀和农村贫困; 第八,引进“社会技术”造成文凭社会和高学历者的失业、流失。
(3)“世界体系论”学派
世界体系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L·沃勒斯坦在其《现 代世界体系》一书中提出来的。
世界体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即中心国家、半边陲国家 和边陲国家。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可以控制其他国家的国家;边陲国家是指位于世界体系 边缘,受中心国家左右的国家;半边陲国家则是指位于 二者之间,既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边陲国家,又在某种程 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从中心到边陲,经济自主 性依序弱化,也就是说,“中心——半边陲——边陲” 的结构,体现了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的不平等性:边 陲国家出口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以换取中心国家的工业 品;中心国家则通过压低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价格, 抬高工业品的价格,将边陲国家大量“剩余”转移到自 己手中;半边陲国家在三角贸易和分工中,既剥削边陲 国家,也受中心国家剥削。
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2)
3、社会现代化具有普遍性,它是一场全 球性的运动。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扫除了各民族、各国 家之间的交往的障碍,一个全球性社会正 在形成,一个民族不走现代化的道路将被 世界历史抛弃,一个民族如果闭关锁国, 那么她的事业将事倍功半。
4、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具有特定性。
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模式和经验。 特定的国家和民族具有实现现代化的特定 道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学公式。 我们应当去发现自身社会中可发展的潜力。
四、社会现代化概述
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特点 是逐步走向自足、自由、平等,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 2、社会现代化的核心 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大众媒介参与、 民主化等方面是现代化的核心。
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3、社会均衡论
均衡论将社会体系中社会变迁的重要性 减少到最小限度。首先强调平衡和整合, 而不是变化。 均衡是社会体系运行的最终目标。
社会现代化概述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特点
社会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且以加 速度进行,从远古的原始群落到高度文明 的现代社会,其间的演进、变革、跃迁、 斗室一部惊心动魄的史剧。 社会发展到今天,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 社会现代化。
英格尔斯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把人 的现代化概括为10个方面:
(1)乐于考虑新经验,欣然接受革新和变 革; (2)动辄对他周围的许多问题和争端提出 看法; (3)对待别人的意见态度民主,承认意见 分歧;
(4)眼光不是朝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 未来; (5)随时修正计划以适应新形势; (7)深谋远虑; (8)举止端庄; (9)相信科学技术; (10)赏罚分明,即论功行赏。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社会变迁与现代化(1)-660
来自系统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帕森斯利用他的
功能型社会变迁理论去分析社会的长期历史,把
社会历史分成五个连续的分化阶段,即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历史社会、温床社会、现代社会。
2020/8/22
15
4、 冲突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Dahrendorf)提出 了关于冲突论的社会变迁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一, 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第二,社会冲突是普遍存 在的;第三,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对社会的瓦解和 变迁都发挥着作用;第四,每一个社会都是以其中 一些成员对另一些成员的压制为基础的。
2020/8/22
12
(3)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 Arnold Toynbee ) 的 “ 挑 战 ” 和 “反应”论。
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
世界几大文明的兴衰史进行了分析,认为
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
“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
生存的常规模式,随后是为了适应各种不
斯宾塞强烈地谴责革命,主张改良,要人们等待社会 长期自然的进化。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 对社会均衡的破坏。
2020/8/22
7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特征:
一是认为社会进化是从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成长为较 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就是结构形式多样化的过程
二是认为社会进化是从无凝聚力的同质社会变为 整合的异质社会的过程; 三是认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量变必然伴随着质变。
当代西方社会进化论者提出了三种社会进化 趋势: 由于技术发展,社会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 日益增强; 社会及其单位进一步专门化与分割化; 社会单位之间越来越多地相互依赖。
2020/8/22
10
2.循环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1)
• (1)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间,每个 工人的月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左右,棉 织品的产量从4000万码增至20亿码,煤的 产量从260万吨增至4900万吨,铁的产量 2.5万吨增至200万吨。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第四节 西方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过程,但 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 目前世界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发 达国家和以第三世界为主的发展中国 家这样两个发展部分。 1.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2.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一、关于发达国家后现代化的理论
近代产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使西方发达国 家进入了后现代化时期。 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 社会。 这三种社会在产业、职业、技术、计划、方法 论、时间观念及中轴原理等方面均不一样。 从地区分布来看, 前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美; 工业社会在西欧、苏联和日本; 后工业社会则在美国。
西方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民主革命 为标志; 第二阶段以联邦德国的工业化为主导; 第三阶段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速发 展。 西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3、现代价值体系的确立。
西方社会的巨变,
一、现代经济体系的确立: • 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确立了工业 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 •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 • (1)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2)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3)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4)城市化有了突出发展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 •
西方社会现代化模式
第十一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问题的特征
• 普遍性与特殊性 • 复杂性与周期性 • 破坏性与联动性
社会变迁的分类
整体社会变迁和局部社会变迁 • 标准:社会变迁主体的规模特征 1. 整体社会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和制度
体系的变化。 2. 局部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的部分结构
和制度的变化。
社会变迁的分类
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渐进性和突发性) • 标准:社会变迁的速度或激烈程度 1. 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
社会问题的含义
• 郑杭生: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 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 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团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 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 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 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的含义
• 我们认为: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机构或社 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 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 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变迁的含义
• 我们认为:社会变迁指的是由于社会系统 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
1.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变迁,并不是所 有的社会变化都是社会变迁。
2. 这种变化发生在社会系统的不同层级之上。 3. 社会变迁的原因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 4. 社会变迁总是对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言
的,这个时能间段可很长,也可能很短, 甚至是瞬时的。
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
2. 负向的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的倒退或停滞, 它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增长, 破坏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变迁的分类
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 标准:推动社会变迁力量的参与和控制。 1.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1、社会进化论
(1)社会变迁如同生物有机体的进 化;
(2)社会进化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分 化与功能的依赖;
(3)社会进化是渐进的、连续的、 不存在突变和飞跃。
2、社会均衡论
(1)社会体系是一个均衡的系统, 各组成部分都发挥功能以维系整体 的存在。
(2)外部环境变化时,社会体系也 发生变迁,以求适应于变化了的环 境,达到新的均衡。
4、历史循环论
持这一理论的社会学家们认为文化 与社会都在经历着一个无方向性的、 连续的成长和衰落、挑战与反应的 变化模式。社会历史就是在一个限 定的范围周期性的重复变化。
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三、什么是现代化
1、现代化是指在科学技术和产业革 命的推动下,由工业化引起的传统 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 革过程。
革命的社会变迁即社会革命,指社会系 统、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 特别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统一体中,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 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 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
(4)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 变迁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人类有意识、有目 的的参与与控制的社会变迁。
3、社会冲突论
人们发现现实社会比功能论者所假 设的要不稳定得多,并且功能论者 无法解释多种形式的社会变迁。
达伦多夫的假设:
第一,每一个社会每时每刻都经历着变 迁过程,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每个社会每时每刻都表现出不一 致和冲突;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对社会的分 解和变迁都发挥着作用; 第四,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以其中一些成 员对另一些成员的压制为基础的。
第十一讲:社会变迁与现代化1
威廉•奥格本的“文化滞后”概念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是指新技术的采纳和与之相 应的非物质文化的补偿性变迁之间的非协调期。
人口构成中的变迁同样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老龄化倾向,新的城市移民的性别比例不平衡等 都对社会和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3、技术
由技术导致的社会变迁(即为了实现目的而利用知识 和工具对环境进行控制)往往具有非计划的、似乎是 必然的性质。一旦发明了一项新技术,一般来说,人 们就会不顾其在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重大潜在影响去利 用它。例如使用汽油的机动车的使用。
德国历史学家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沦落》(1918)中 提出:社会类似于生物的有机体,每个时代都有其产 生、生长和衰老死亡的变化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 是这样循环往复,而倒退与衰败便是终结。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72年提出了社会变迁“升降” 理论。在他的“挑战与反应”模型中,汤因比认为历 史就是不断接受挑战和作出反应的历史,挑战与反应 的多次重复循环就构成了社会变迁。
另外,现代进化论者认为这些趋势在未来可能掉转发 展方向。例如,如今社会的一些部分明显地变得越来 越相似,而不是越来越多样化——这正是与社会分化 相反。例如大众传播促进了文化的标准化;一些地域、 阶级、种族和宗教的差异正在缩小。一种“世界文化” 正在影响全球各地的生活方式。
2、循环论(cyclical theory)
会分化。 3. 社会构成要素的功能性相互依赖,每个社会的构成
单位都更加依赖于其他社会构成单位的帮助而得以 执行自己的任务。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都是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而现代化则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体现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社会变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
社会变迁往往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可能发生变化,包括经济领域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文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
例如,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同样,政治体制的转变、法律制度的变化等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特殊驱动力,它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性,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和参与,以及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流动性、个人主义、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等。
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构等,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社会变迁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现代化则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结果和表现。
社会变迁为现代化提供了资源和条件,它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反过来,现代化也会加快社会变迁的速度和深度。
现代化的进程使得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更加灵活和开放,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变迁的发生。
然而,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可能会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加大,形成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
此外,现代化的进程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失,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危机。
总体而言,社会变迁与现代化是社会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案第十一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一、社会变迁引子:中国有比较可靠记载的4000年政治文明史上有过两次大的制度突破或叫做两次历史性变迁。
第一次是在秦代,它突破了殷周时期的诸侯分封的上古礼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
这种制度创立于秦代,巩固于汉代,经过数度朝代更替以后的调整改进,重建于隋代,并极盛于唐代,之后便开始了长达一千年的缓慢而不可逆转的衰败。
到了明朝末年,它确实已到了山穷水尽之绝境,而有清一代“鸦片战争”之前200年的勤勉努力不过是其回光返照而已。
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二次突破当然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的自我调整和自我革命,这次突破,到现在已历时近200年,但仍未取得最后成功,未来的端倪依然扑朔迷离,现在还很难断言其结局。
不过我们也无需急躁灰心,因为2000多年前的那一次突破,自春秋始至汉朝建立,前后花了300—700年时间。
相对而言,“鸦片战争”至今只走过那次突破的1/3时间。
所不同的是,秦汉体制的突破是在中华文明内部自然演化生长出来的,而这次的“现代化”虽也有内部变革的要求,但更直接的是在外来文明的压力和挑战之下的被动适应,情况的复杂性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谈谈外来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浩瀚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真正影响过中国文化的大规模外来文化冲击也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从东汉初年开始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第二次仍然是近代以后西方文明的引进。
从东汉初年一直到宋代理学的集大成,中国用了一千年时间将佛教这种完全外来的思想文化彻底地中国化,并几乎天衣无缝地整合进自身的文化传统。
无巧不成书,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佛教在其发源地印度却灭绝于穆斯林的战火,以后再也没有重生过。
我认为,研究佛教的中国化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借鉴乃至吸纳整合西方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就像中国化了的佛教不同于印度佛教一样,未来“中国化”了的西方思想文化也必然大不同于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以后形成的西方“现代”思想体系。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并朝这个方向自觉努力,那么近代以来那些从所谓“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的激烈争论都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
用生物和医学技术作比喻,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不是断肢续接,也不是外科手术,甚至也不是良种嫁接,它比较类似于现代的“转基因”工程。
比“转基因”工程更困难、更不可预测的是,文化融合往往是不能人为主导的,人的自觉努力或许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最终的方向和结果却取决于许多不可测的机缘巧合。
当代中国正站在5000年历史中的两次“双重突破”的交汇点上:我们既面临着制度性的突破,又面临着思想文化的突破。
秦汉体制改变了中国的制度,但其文化内涵是从中华文化中自己生长出来的;佛教改变了中国文化,塑造了后世中国的心性,但没有对中国的制度造成明显的影响。
今天的中国却面临着双重改变:不仅制度需要突破,文化也有待重建,而这种“双重突破”中都有西方文明的重要影子。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出版的一本书中详细讨论了这个大课题,我自己原来为那本书定名为《走出“民族神话”——中国重新崛起的精神准备》,最后出版时被编辑改成了《下一站:中国》。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1、定义“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是个外来概念。
关于社会变迁的定义,国内外各派社会学家井无一致的说法。
早期的社会学家大多把社会变迁解释为社会整体的变化,如孔德、腾尼斯认为社会变迁就是社会从某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转变,迪尔凯姆等人把社会变迁看做社会从某种整体性状态转为另一状态。
当代社会学家对社会变迁的解释则显得相当纷繁,有的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改变;有的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的变化,有的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体制的变化,有的认为社会变迁是指新的社会秩序取代已崩溃的社会秩序。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学者也陆续对社会变迁的含义提出了一些解释。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其一,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相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
其二,认为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其三,认为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P321其四,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关系体系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本质上的变迁,是人们经济关系的变化”。
综观上述各家关于社会变迁的定义,我们倾向于我国社会学者郑杭生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编》一书中的解释,这个定义克服了前人或他人定义中存在的或者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狭窄的缺陷,吸收了这些定义中的合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变迁包括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思想,因此,是一个关于社会变迁的较为准确,较为全面的定义。
在理解社会变迁的含义时,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层意思:首先,社会变迁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社会领域中任何现象的变化,但这一概念的侧重点则是揭示社会结构的变化。
其次,社会变迁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既指社会中具有前进性质的变化,亦指社会中具有倒退性质的变化,既指各种社会因素、成分、部门、领域或有关社会现象,包括社会总体或其不同方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变化过程,也包括相反的变化过程。
故不应把社会变迁仅仅理解为前进性质的变化。
再次,社会变迁不仅包括变化的过程,也包括变化过程所造成的结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看来,社会变迁就其本质而言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概念之间具有共同性。
当然,本质不是一切,虽然社会变迁的本质是前进,但这并不排除其倒退性质的变化。
2、社会变迁的内容社会变迁就其内容而言,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社会构成要素的变化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口、地理环境和文化,故社会构成要素的变化,就是指构成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人口、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变化。
所谓人口的变化,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及人口变动和分布的变化。
所谓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所谓文化的变化,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
第二,经济变迁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以及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更替或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经济结构、劳动分工的变化等。
经济变迁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决定性方面,因而它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社会结构的变迁这种变迁主要表现为社会群体和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的变迁。
社会群体的变迁是指社会群体的结构、规模、功能、目标、互动原则、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变化。
社会规范体系的变迁通常表现为构成人们行为规范的硬规范和软规范在内容、相互关系以及功能方面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中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即国体和政体的变迁。
第四,社会关系的变迁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因此,社会变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社会关系的变迁,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三个方面,其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经济关系。
因此,社会学在研究社会关系变迁时,总是把侧重点放在经济关系的变化上。
第五,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主要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体系和思想体系表现出来。
它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导。
人们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支配下,为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在各种生活领域进行活动的行为习惯,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六,科学技术的变迁科学技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愈来愈快,对社会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故把它单列为社会变迁的一项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的变迁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P322社会变迁的具体形式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和局部性的社会变迁从社会变迁的规模来看,可分为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和局部性的社会变迁两种类型。
整体性的社会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重大变化,如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等。
局部性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各个构成要素自身的变化,或者是各构成要素及其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望化。
2、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从社会变迁的方向来看,可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如前所述,仅就社会变迁的这个概念来说,它是一个“中性概念、“描述性”概念,它不合有使用这一概念的主体——人的价住评价的意义,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因此,社会变迁可以是任何方向上的(向上的或向下的,前进的或倒退的)变化。
但当我们多体地考察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的局部领域的变化时,就不可避免划带有主体价值评价的色彩,任何人都不可能从纯粹“客观性”的立场出发,仅仅去描述社会变迁的事实,而不去对这种事实的社会变迁加以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变迁这一概念就不是“中性,的。
基于这种认识,社会变迁从方向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进步的和倒退的两种类型。
进步的社会变迁是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变化,倒退的社会变迁则与之相反。
在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社会变迁刚应注意,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社会变迁,其变化过程本身在总体上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
倒退的社会变迁就整个社会而言,本来就体现了社会运动的曲线性,而就这种变迁本身而言,也不会是直线下降,而是曲折地倒退。
进步的社会变迁更是如此,它的变化发展常常会遇到来自传统方面的阻力,往往伴随着某种退步。
因此,也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社会变迁往往是复杂的,在现实社会变迁过程中,单纯的社会进步或单纯的社会倒退都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常见的情形往往是两个方向上的变迁同时存在,同时进行。
思格斯所说的历史上的伟大进步往往同时伴随着退步就是指这种情况。
3、渐进的社会变迁和激进的社会变迁即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
从社会变迁的性质来看.社会变迁区分为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进化的社会变迁即社会进化,是指社会原有的因素、成分在数量上的增长和发展,或是在形式上的改变。
例如,我国自1978年开始进行的体制改革是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前提下的变化。
革命的社会变迁即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是质变,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根本变化,革命的社会变迁最突出的表现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
4、自发的社会变迁和自觉的社会变迁从社会的主体——人在参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觉性,可将社会变迁区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自觉的社会变迁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