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

合集下载

《赤壁赋》(统编版必修一上第16课)

《赤壁赋》(统编版必修一上第16课)
❖ 遗世独立:离开人世,超然独立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 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 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 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l)第一段可分三层: ① 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 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 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 情况。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 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鉴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
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 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 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 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 “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 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 千古名作《赤壁赋》。

《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上册】

《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上册】

《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必修上册第16课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16课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16课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壬戌】。

③【既望】。

④【举酒属客】。

属,。

⑤【明月之诗】。

⑥【少焉】。

⑦【斗牛】。

⑧【白露】。

⑨【纵一苇之所如】。

纵,。

一苇,如,。

⑩【凌万顷之茫然】。

凌,。

万顷,。

茫然,。

⑪【冯虚御风】。

冯,。

虚,。

御,。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

⑬【扣舷】。

⑭【桂掉兮兰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

流光,。

⑯【渺渺兮予怀】。

渺渺,。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

⑱【客】。

⑲【洞箫】。

⑳【倚歌】。

倚,。

㉑【和之】。

㉒【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

缕,。

㉓【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

幽壑,。

嫠妇,。

㉔【愀然】。

㉕【危坐】。

㉖【何为其然也】 ? ㉗【夏口】。

㉘【武昌】。

㉙【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

㉚【此】。

㉛【困)。

㉜【周郎】。

㉝【方】。

㉞【破荆州】。

荆州,。

㉟【下江陵】。

下,。

江陵,。

㊱【舳舻】。

㊲【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

槊,。

㊳【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

㊴【匏樽】。

匏,。

㊵【蜉蝣】。

㊶【一粟】。

㊷【骤】。

㊸【遗响】。

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未尝往,。

盈,。

虚,。

卒,。

消长,。

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将,。

㊻【物与我皆无尽】。

㊼【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

适,。

㊽【更】。

㊾【肴核】。

㊿【狼籍】。

①【相与枕藉】。

②【既白】。

白,。

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3)合作探究:姚鼐选择登泰山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可以看出什么 端倪?
● 文章交代登泰山的时间为177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登山,二十九看日出。那 一年,农历十二月没有三十,就是我们说的除夕夜。除夕,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 节日。不管因为什么在外漂泊,那一天都会想办法回家团聚。姚鼐为什么要选择 在年底登泰山呢?
品味情感变化,探讨其中蕴含的哲理以及创作目的。
情感变化
赤壁赋 乐——悲——乐
蕴含的哲理 超然物外
创作目的
精神突围、豁达成熟
登泰山记 喜悦——洒脱 不断攀登,以历绝美 心灵安放、华丽转身
●赤 壁 赋
登泰山
• (1)“乘”“历”“穿”“越”“至”等几个动词连用,简洁地描 写了作者乘风驭雪,穿山越岭,马不停蹄直奔泰安的情形。换路登临, 虽然风高雪猛,但作者并无顶风冒雪之苦,反而是兴致淋漓,潇洒轻 松。
登泰山记 ①“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 ②“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 ③“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情景交融
苏轼:在矛盾中走向理性 旷达 姚鼐:在激荡中走向淡定 自足
在山水中寄托了苏轼和姚鼐经历人生大转折时, 复杂而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任务一: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梳理作者的“游踪”,更好地为“解说词”搭桥铺路。
●(2)探究:姚鼐为什么选择的登泰山路径怎样?可以看出他是个什 么样的人?
●姚鼐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线。连用“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 写出自己的行进路线,语句清晰如水,又起伏跌宕,宛如一条游动的 长龙。“古长城”、“三谷”、“环水”、“东谷”、“石刻”、 “天门”等都是作者考证的内容。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般人不会穿泰山西北 谷抵达泰安,也不可能借机去考察齐长城。姚鼐这位主张“义理、考 据、文章”的桐城派代表,偏要“越长城之限”,实地考察古长城之 貌。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
①限:门槛。 ②当:处在。 ③云:助词,无义。 ④几:几乎。
翻译:古时候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
(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
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1.3.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其:代词,它,指泰山 2.4.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4.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 黄河所占。 5.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东至诸城。 翻译: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6.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三、字音复习
山麓 徂徕 石磴 摴蒱 戊申 绛皓 膝盖 石罅 若偻 佝偻
麓:lù 徂徕:cú lái 磴:dèng 摴蒱:chū pú 戊:wù 绛皓:jiàng 膝:xī 罅 :xià 偻:lǚ 佝偻:gōu lóu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 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 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 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 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 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这是“面”; 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这是“线”; 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出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 的位置,这是“点”。 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姚鼐》赏析+教案+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姚鼐》赏析+教案+课件

课文原文登泰山记姚鼐【原文诵读】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知识点总结01【知识目标】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实词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多种文言现象。

2.理清本文思路,学习借鉴本文比喻、拟人的手法,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感悟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02【相关资料】1.作者姚鼐,清朝桐城派古文家。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著有《惜抱轩全集》。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2.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必修上册第16课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16课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壬戌】。

③【既望】。

④【举酒属客】。

属,。

⑤【明月之诗】。

⑥【少焉】。

⑦【斗牛】。

⑧【白露】。

⑨【纵一苇之所如】。

纵,。

一苇,如,。

⑩【凌万顷之茫然】。

凌,。

万顷,。

茫然,。

⑪【冯虚御风】。

冯,。

虚,。

御,。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

⑬【扣舷】。

⑭【桂掉兮兰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

流光,。

⑯【渺渺兮予怀】。

渺渺,。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

⑱【客】。

⑲【洞箫】。

⑳【倚歌】。

倚,。

㉑【和之】。

㉒【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

缕,。

㉓【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

幽壑,。

嫠妇,。

㉔【愀然】。

㉕【危坐】。

㉖【何为其然也】 ? ㉗【夏口】。

㉘【武昌】。

㉙【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

㉚【此】。

㉛【困)。

㉜【周郎】。

㉝【方】。

㉞【破荆州】。

荆州,。

㉟【下江陵】。

下,。

江陵,。

㊱【舳舻】。

㊲【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

槊,。

㊳【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

㊴【匏樽】。

匏,。

㊵【蜉蝣】。

㊶【一粟】。

㊷【骤】。

㊸【遗响】。

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未尝往,。

盈,。

虚,。

卒,。

消长,。

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将,。

㊻【物与我皆无尽】。

㊼【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

适,。

㊽【更】。

㊾【肴核】。

㊿【狼籍】。

①【相与枕藉】。

②【既白】。

白,。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山川相缪.:③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④杯盘狼籍.:⑤徘徊于斗牛..之间:⑥白露..横江:⑦凌万顷之茫然..:⑧望美人..兮天一方: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⑪歌.窈窕之章: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⑬下.江陵:⑭顺流而东.:⑮侣.鱼虾而友.糜鹿:⑯舞.幽壑之潜蛟:⑰泣.孤舟之嫠妇:⑱正.襟危坐:⑲不知东方之既白.:⑳渺.沧海之一粟:2、一词多义①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如.诉如泣:③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盈虚.者如彼:④白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⑤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是饮酒乐甚:⑥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⑦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⑧歌歌.窈窕之章:歌.曰:倚歌.而和之:3、判断文言句式①何为其然也:②而今安在哉: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⑤ (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⑦ (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⑨凌万顷之茫然:⑩渺渺兮予怀:⑪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三、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第十六课 古文翻译

第十六课 古文翻译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原文】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闻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

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

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

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

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至于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禄,必逃,王止而后复。

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

我逃死,非逃富也。

’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

是不先恤民而后己之富乎?“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

四境盈垒,道馑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夫民心之愠也,若防大川焉,溃而所犯必大矣。

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

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若遗迹焉。

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译文】鬬且在朝廷见了令尹子常,子常和他谈话,询问怎样才能聚敛财宝和马匹。

鬬且回家后告诉了他的弟弟,说:“楚国恐怕要灭亡了吧!如果不是这样,令尹恐怕不免于难。

我见到令尹,令尹询问怎样积聚财宝,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败亡的。

“古时候积聚财货不妨害百姓衣食的利益,聚敛马匹不损害百姓的财物,国家征收的马匹能满足行军所用,公卿的戎马能与兵赋的需要相称,不超过这个限度。

公卿的财货足够馈赠贡献所用,大夫家的财货足够供给使用,不超过这个限度,财货与马匹过多百姓就会穷困,百姓过于穷困就会产生背叛之心,那凭什么来立国呢?“以前鬬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没有一天的储粮,是由于体恤百姓的缘故。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件

合作探究
从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景物描写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
或人生感悟?
从人生感悟角度看: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 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2)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 出艰辛的代价不可。 (3)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 心灵的阴霾。 (4)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 思考的习惯。
诱思导学
学生展示二: 泰山日出 要点:顺序,变化,特点。 完成表格。
诱思导学 时间 景物特征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描写角度
效果
情感
五鼓 大风扬积雪击面,足下皆云漫 近/动景侧面烘托 为日出蓄势 期待
稍见 白若樗蒱,云一线异色
远/静景
烘托蓄势 期待
须臾 云雾幻成五采
远/动景
烘托蓄势 喜悦
日上 正赤如丹,红光承之 回视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
朗读课文


交 待

线
山 位














2-3
4
5














6
诱思导学
学生活动设计一: 在作者笔下,冬日的泰山独具魅力,你能用几幅图画来描 摹作者笔下泰山之景的特点吗?
诱思导学
如画的泰山
诱思导学
学生活动设计二: 作者是怎样既生动又简洁地描绘泰山之景的?找出你 喜欢的景物和大家一起品读交流。
诱思导学 泰山在祖国的位置

《赤壁赋、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必修上册第16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必修上册第16课】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

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②【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③【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④【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属,劝请。

⑤【明月之诗】和下文的“窈窕之章”分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⑥【少焉】一会儿。

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⑧【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⑨【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

纵,放任。

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⑩【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

⑪【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冯,同“凭”,乘。

虚,太空。

御,驾。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羽化,指飞升成仙。

⑬【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⑭【桂掉兮兰桨】桂木做的掉,木兰做的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⑯【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

渺渺,悠远的样子。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⑱【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
《湖州谢上表》: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 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 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 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ǎ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 就上奏弹劾苏轼。
二、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解内心愁闷,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星宿:道教崇奉的星神。指 “四象”和“二十八宿”。
• 东宫苍龙所属七宿是:角、亢、氐、房、心、 尾、箕;
• 南宫朱雀所属七宿是:井、鬼、柳、星、张、 翼、轸;
• 西宫白虎所属七宿是:奎、娄、胃、昴、毕、 觜、参;
• 北宫玄武(龟蛇)所属七宿是:斗、牛、女、 虚、危、室、壁。
斗宿
•古代传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三国演 义》第六十九回就叙述了一个“赵颜借寿” 的故事。着红衣的南斗星和着白衣的北斗 星在南山下棋,赵颜献上酒脯求寿,南斗 星就将十九岁改成了九十九岁。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 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 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箫声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 之悲的?
三个角度: 一是直接描画箫声的哀怨情调, 二是描写袅袅不绝的余音, 三是描述箫声的感人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 都感到短暂悲伤。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

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②【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③【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④【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属,劝请。

⑤【明月之诗】和下文的“窈窕之章”分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⑥【少焉】一会儿。

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⑧【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⑨【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

纵,放任。

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⑩【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

⑪【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冯,同“凭”,乘。

虚,太空。

御,驾。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羽化,指飞升成仙。

⑬【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⑭【桂掉兮兰桨】桂木做的掉,木兰做的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⑯【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

渺渺,悠远的样子。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⑱【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

⑲【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⑳【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倚,循、依。

㉑【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

㉒【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㉓【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意思是,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幽壑,深谷。

嫠妇,寡妇。

㉔【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㉕【危坐】端坐。

㉖【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㉗【夏口】古镇名,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㉘【武昌】今湖北鄂州。

㉙【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山水环绕,一片苍翠。

缪,同“缭”,盘绕、围绕。

㉚【此】这地方。

㉛【困)受困。

指曹操败于赤壁。

㉜【周郎】周瑜。

㉝【方】当。

㉞【破荆州】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

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㉟【下江陵】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在当阳的长坂击败刘备,进兵江陵。

下,攻占。

江陵,当时荆州首府。

㊱【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㊲【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曹操所吟的诗就是《短歌行》)。

酾酒,斟酒。

槊,长矛。

㊳【渔樵于江渚之上】在江边捕鱼砍柴。

渔樵,捕鱼砍柴。

㊴【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匏,葫芦的一种。

㊵【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㊶【一粟】一粒米。

㊷【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㊸【遗响】余音,指箫声。

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未尝往,意思是江水虽然在不断地奔流,但前者去后者来,始终滔滔不绝,如同没有流去。

盈,满。

虚,缺。

卒,终究。

消长,消减和增长。

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将,这里表示假设。

㊻【物与我皆无尽】意思是,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㊼【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

无尽藏,出自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㊽【更】再。

㊾【肴核】菜肴和果品。

㊿【狼籍】即“狼藉”,凌乱。

①【相与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②【既白】天明。

白,明亮。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登泰山记》/姚鼐【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