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文学绪论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欣赏巨丽之美,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司马相如:“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西京杂记》)。
2、批判与赞颂互相更迭
汉初,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
从武帝开始,文学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
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和前期的历史批判相比,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3、从浪漫到现实
汉代充分继承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特质。作为汉代文学的丰碑——汉赋,就更多地表现出南方文学《楚辞》的风韵,进入东汉以后,文学的浪漫色彩减弱。在辞赋创作中,出现了像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文人诗歌创作也罕见虚幻成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诗发展到顶峰。
4、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如五言歌谣大量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这对文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创作中加以模仿,于是出现了文人五言诗。而民间五言诗又在文人五言诗的影响下,日益走向成熟。
二、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
1、赋: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2、散文: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班固的《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
《吴越春秋》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3、诗歌: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
三、汉代文学的分期
1、自高祖至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
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
3、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
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
第一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一节汉代辞赋概说
一、汉赋的渊源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纵横家居高临下、纵论古今天下的气势与所使用的铺排手法也是其来源之一。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荀子和宋玉首创的。荀子《赋篇》:(《礼》、《知》、《云》、《蚕》、《箴》)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
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
二、汉赋的概念
汉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但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汉赋的形成期主要是骚体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骚体赋:骚体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这种赋产生于西汉初年,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
汉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汉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赋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序”,是开头,交代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
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或彼此夸耀宫苑、京都的壮丽,或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猎歌舞的欢乐。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从中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大赋韵散的组成,有大致模式,一般序和结尾用散文,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大赋的韵文以四、六字为主,杂以三言、五言等。
汉大赋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期:
汉初为形成期,枚乘的《七发》是其奠基之作。
武帝到东汉中叶,是鼎盛期,作家辈出,名作荟萃。著名的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皆出于此期。此外,汉武帝、枚皋、东方朔、王褒、刘向、刘歆、班婕妤、班彪、冯衍、杜笃、傅毅等,也都是此时的重要赋家。
东汉中期以后,大赋创作衰微,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较著名。
汉赋的衰落期,也是汉赋的转变期。抒情小赋兴起。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有蔡邕、赵壹等人。
小赋: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文辞清丽,多用韵文。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第二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人。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33岁忧伤而死。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二、贾谊的骚体赋
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
贾谊的赋作继承了屈原楚辞的创作精神,刘熙载《艺概·赋概》说:“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贾谊的赋作继承了《离骚》的讽怨精神,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感情深沉激切。(一)《吊屈原赋》
第一部分,前序,旨在说明写作本赋的意图。
第二部分,主体,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社会原因。
第三部分,讯辞,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自身原因。
艺术特色
情感上,用简洁清丽的语言抒写出悲愤哀伤的感情。
形式上,有“讯”辞,通篇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形象鲜明而内蕴丰富,并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善恶颠倒的社会现象更加鲜明。
二)《鵩鸟赋》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自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主旨在于说明生死去就难以预虑,也不必深究。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这是一篇用骚体写成的哲理赋。闻一多誉此赋为“哲学的诗”。马积高称它是“赋史上第一篇成熟的哲理赋”(《赋史》)
采用了问答体的形式,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
语言基本以四言为主,句式比较整齐,并用带有“兮”字的句子,形式上趋向散体化,显示出从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
贾谊赋的地位:形式上,贾谊的赋都是纯粹的骚体,但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所以游国恩称其“把散文的形式融合在骚体里面”。内容上,贾谊赋以说理为主,打破了屈、宋骚体专事抒情的传统。
三、枚乘的创作
(一)梁园文学群体
梁园(梁苑、兔苑、菟苑)作家群体的领袖是梁孝王刘武,给汉初文学以巨大推动。(二)枚乘其人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吴王图谋叛汉,他写了《谏吴王书》,劝阻无效。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起兵叛乱,他又写了《重谏吴王书》,又无效。投梁孝王门下,成为梁苑作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今传《七发》、《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
(三)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七发》
2、《七发》的思想内容
《七发》是一篇明显的讽谏性作品。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来启发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子治病。
1、琴声凄美,病不能听
2、美味众多,病不能尝
3、骏马名骑,病不能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