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特点与教育

合集下载

中学生年龄特点

中学生年龄特点

中学生年龄特点引言中学生是指年龄在12岁到18岁之间的学生群体。

这个阶段是青春期的开始,标志着孩子从童年进入了青少年阶段。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思维和心理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他们的研究和成长的影响。

身体和生理特点1. 快速的身体发育: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迅猛,特征明显,体重和身高都会快速增长,男孩开始发声变低,女孩开始女性化发育。

2. 性格和情绪变化:青春期的特点使中学生情绪波动大,情绪易于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更加情绪化和易怒。

思维和认知特点1. 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学生逐渐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推理。

他们开始从事物的表面特征转向深层次思考,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思维模式。

2. 研究兴趣明显:中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对某些学科或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才能。

他们开始主动研究并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

社交和心理特点1. 对同伴关系的重视:中学生更加注重同伴关系,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开始从家庭依赖转向同伴依赖,并尝试在社交群体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2. 自我认同探索: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他们会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教育和发展的影响1. 教育方式的转变: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方式需要更加注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研究规划。

2. 发展潜能的培养:中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提高,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潜能和才能,并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机会,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总结中学生年龄特点的综合影响了他们身体、思维、社交和心理上的发展。

理解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同时,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

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性分化明显:中学生的个性开始明显分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行为特征。

2.个性定型初步:中学生的个性定型初步,他们的基本人格特征开始稳定下来,个性的基本形态也初步确定。

3.个性受环境影响较大:中学生的个性仍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对他们的个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4.个性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的个性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自己的个性有较强的认识和自豪感。

为了帮助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1.注重个性培养:教师应该注重中学生的个性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特长,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中学阶段是儿童走向青少年的过渡期,心理发展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

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建构。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开始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鼓励中学生树立健康的自尊心,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夸奖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应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其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二是情感的变化和波动。

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感和情绪的体验,如友谊、爱情、挫折等。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感上的波动,情绪的不稳定,甚至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如忧虑、抑郁等。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提供听课和理解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启发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如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娱乐活动。

再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三是自主性的增强。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决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责任负责。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和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增强、情感的变化和波动、自主性的增强以及对未来的关注和规划。

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提供相关的教育措施,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规划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实现其个人发展和成长。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初中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谈一谈家庭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1. 生理特点初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身体开始迅速长高,女孩的初潮和男孩的初梦也会陆续出现,青春期的变化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疑问和困惑,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在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与此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更加多变,心理压力也在增加。

家长需要理解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多和孩子沟通,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3. 社交特点初中生对社交活动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渴望,他们开始依赖同伴,开始关注人际关系。

社交圈子的扩大也使得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外部信息和价值观念。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学习特点在学习方面,初中生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

此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在形成中。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动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家庭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初中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 信任和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

家长也需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 关注身心健康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中学生是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关注自我,并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性格、才能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自主性的增强:中学生逐渐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并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他们渴望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追求自主性和自我实现。

3.情感的波动:在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情感变化较大,常常出现焦虑、紧张、矛盾等情绪。

此外,由于社会环境和身心的发展,他们对友情、爱情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同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4.自我评价的意识:中学生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成绩、能力和价值,对自己进行评价。

他们会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且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5.社交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具备更强烈的社交需求,渴望与同伴建立更密切的人际关系。

此外,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1.鼓励自主性和责任感:教育者应当鼓励中学生展现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同时,要塑造中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教育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2.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中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经历情感波动较大的阶段,所以需要教育者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情感支持。

教育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并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通过倾听和鼓励来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

3.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身份产生怀疑,教育者应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此外,教育者还应当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4.培养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开展人际沟通的训练等方式,培养中学生的社交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讲治中学当代中学生,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 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表现出与前代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 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庭的溺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致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偏执、任性、脆弱的一面来。

如何掌握他们的新特点, 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运用正确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简要的阐述。

一、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思维的独立性。

喜欢独立思考, 是当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 随着智力活动的转折, 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 对很多问题他们不再像少儿时期那样对家长、老师的观点盲目信从, 而是喜欢怀疑, 愿意争论, 追求认识自主; 他们不仅不再信赖过去心目中的权威, 而且对权威的观点进行挑战 , 提出不同见解 ; 他们常常执拗地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世俗的行为准则。

当然, 由于阅历浅、经历少、知识面窄 , 他们的独立见解往往带有幼稚的成分。

他们好怀疑、愿争论, 论据不足; 他们意见尖锐,也不乏正确的观点, 但往往片面、偏激, 总喜欢做出“全是”或“全否”的绝对结论。

思想的可塑性。

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

凡是奇特的、变化着的、矛盾着的、能给予他们强烈刺激的事物, 都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好奇心, 也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但由于他们理论水平不高, 缺乏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加上喜欢猎奇, 因此也很容易受不正确思潮的影响。

大量事实证明: 不良的社会风气, 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 对某些学生的心灵腐蚀和毒害是极其可怕的; 而且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 因特网的普及, 它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有时候, 一次坏黄色网站的浏览, 就能使学生受到长期难以治愈的心灵伤害。

习惯的群体性。

所谓群体, 即在具体的生活和交际的条件下人们结成的共同体。

当代中学生既接受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对自己的影响, 又对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施加自己的影响, 就这样, 在进行不断的交往中形成、发展、完善并且表现着自己的个性。

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及健康教育

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及健康教育

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及健康教育青春期是指个体从生长突增开始到生长基本上停止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吸收科学知识的成果,点燃智慧的火花,探索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进行人生道路的抉择、交往与友谊的寻求和生活意义的探索。

因此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和极重要的关键期,是一个人由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过渡期。

怎样使他们顺利地过渡到成年,是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在生理上蓬勃成长,急剧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身体外型上的变化身体外型的变化主要有:①骨胳与肌肉的发育。

青春期学生骨胳肌肉发育最快,但脊椎、胸廓、骨盆和四肢尚未完成骨化过程。

骨胳比较柔软、富有弹性、易弯曲。

18岁后逐渐骨化,但完全骨化要到25岁。

肌肉纵向生长,横向发展不够,因而体形显得瘦高而耐力不足。

②身高、体重。

个体身高、体重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

第一次发育高峰在乳儿期(0—1岁);第二次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初中生每年身高平均增长7-10厘米,体重每年增加约3-3.5公斤。

女孩从9岁起进入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男孩比女孩晚1-2年,14、15岁以后男孩身高、体重超过女孩。

③第二性征。

即指青春期男女特有的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所出现的身体内外的一系列变化。

如男生喉结突起,声音变粗,长胡须,阴毛、腋毛先后出现;女生乳房隆起,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皮下脂肪增厚,阴毛、腋毛先后出现。

第二性征使青春期学生的性别差异日趋明显。

2体内机能的健全主要有以下表现:①心脏的发育。

心脏发育较快,但落后于血管的发育。

因此心跳较快,血压高,易疲劳。

②肺的发育。

男生到17-18岁,女生到16-17岁,可达到接近成人的肺活量。

③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13-14岁脑已基本成熟,但脑、神经系统发展成熟需要到20-25岁以后。

3性成熟月经初潮和遗精标志着性发育即将成熟。

新时期中学生几大特点及教育对策

新时期中学生几大特点及教育对策

新时期中学生几大特点及教育对策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思维活跃开阔,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尊重科学和民主。

但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爱美之心强烈,审美观点有偏差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有强烈的展现自己美的一面的欲望,这本不是一件坏事。

只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审美观有偏差。

譬如,有的同学戴首饰,有的将头发染成了奇怪的颜色,有的私自改动校服,还有的在不适宜的时间和场合大喊大叫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他们认为这样美。

作为教育者,就要向学生讲清楚。

中学生有年龄优势,那种青年人的朝气就是一种美,那种天然的清纯的气质,就是无可比拟的美。

过多的打扮只会破坏自身的美,是一种画蛇添足的行为。

在我们眼中,那些带手饰染头发的学生不但不美,而且,只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违反校纪。

还要让学生知道,美是有时空变化的。

在操场上美的行为,放到教室就未必美,儿童做的事看起来很美,成人做同样的事未必就美。

大喊大叫未必就美,默默做事未必就不美。

要经常利用具体事例,教育学生,纠正其审美偏差,树立其正确的审美观。

二.功利倾向明显,劳动观念淡薄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众情所依、众望所归,从小养成了好逸恶劳、享乐主义思想,不爱劳动,比吃比穿,甚至把家庭条件的优劣,衣物挡次高低,消费水平层次做为个人价值的体现。

例如,有的学生把拥有一部亮丽、高雅的手机做为显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

如果教育引导不利,没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团体合作精神,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心,一个班风优良,文明的班集体就很难形成。

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呢?首先,疏导学生,教育学生时班主任要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思想,不能动辄教训学生、压制学生的观点。

教育过程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感受、兴趣和情感,班主任本身要以身作则,随时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发展动态。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入手,探讨对应的家庭教育策略,希望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1. 身体发育迅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男生开始发声变低,女生开始月经来潮,身高、体重都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关注和理解,不要因为孩子的生理变化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

2. 心理波动大由于荷尔蒙分泌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波动较大,时而情绪低落,时而热情洋溢,家长需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支持他们,不要过分苛责或忽略。

3. 好奇心强初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挖掘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4.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和社交关系,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 学习压力大初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业压力大,家长可以在学习上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过分苛求成绩,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家庭教育策略1. 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敢于向家长倾诉心声,分享快乐和烦恼。

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3. 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妄加干涉。

但同时也要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关爱孩子的心灵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密不可分,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给予孩子关爱和引导,在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牵起一把温暖的手。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经历着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的产生、情感变化和适应困难等。

首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快速发育,形体构造逐渐变大,但是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仍然比较大。

此外,大脑的发育也在快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其次,初中学生开始产生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价值,开始在人际关系中寻求自我认同感。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赞许,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和否定的影响。

再次,初中学生情感上发生较大变化。

在这个阶段,青春期带来的荷尔蒙变化和身体发育等因素,使得孩子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常常面临着情感的矛盾和困惑,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感。

最后,初中学生面临着适应困难。

进入初中后,孩子们需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挑战。

这些变化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和不安,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认为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首先,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平衡教育。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帮助他们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平衡发展。

例如,设置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第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注重情感教育。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亲子互动、班级共建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强互相理解和沟通的能力。

总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措施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关心和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教育PPT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教育PPT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 教育PPT
目录 引言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对教育的影响 对性格特征的教育反馈 结论
引言
引言
本PPT将探讨初中学生的性格特 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的性 格特征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
多元化特点:初中学生的性格多样化, 包括内向、外向、活泼、安静等不同性 格特征。
发展中的阶段: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性格特征在发展和变化中。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
具有试探性:初中学生对新事物 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和探索未 知领域。
性格特征对教 育的影响
性格特征对教育的影响
知识获取方式影响:了解学生性格特点 有助于根据他们的偏好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
学习动机调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有助 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实现的意 愿。
性格特征对教育的影响
个性化教育需求:学生的性格特 征决定了他们对教育的不同需 求,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 式。
对性格特征的 教育反馈
对性格特征的教育反馈
引导与塑造: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和塑 造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性格特质。
掌握教学方法:教育者应了解各种教学 方法,以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合 适的教学策略。
对性格特征的教育反馈
个体关怀:教育者需要关心每个 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个体化 的关怀和指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论
结论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对教育具有重要的 影响,教育者需要积极了解和回应学生 的性格特点,以提供更有效的教育。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摘要:随着初中生在生理和智力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思维能力、反抗心理等诸多方面。

文章分析了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教育对策严格地说,初中生的个性心理还远未发展成熟,初中阶段的孩子身上显露出的性格苗头,可能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表现,我们必须结合这个特殊年龄的特殊问题,用发展的眼光面对种种个性现象。

总体来说,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呈现出暂时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一)自我意识的高涨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这一阶段初中生不自觉的将一部分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内心情感丰富起来,他们开始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认识和评价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与他人比高低等,青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称赞,而从不被轻视或攻击,这时如果再没有成人的指点,他们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虚荣和经不起一点失败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冷遇,失败总缠绕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不断寻找种种客观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

(二)独立意识增强随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不喜欢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干涉,要求独立自由的倾向非常明显,原来叽叽喳喳开始变得沉默了,其实不是不想说是怕说了之后不是反对就是干涉(例穿衣打扮、说话行事)。

(三)思维能力明显发展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

但是,青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能力还存在不确定性。

略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略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略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一、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独立自主:学生自我意识及早快乐,较早形成自我意识,他们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有利于他们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独立自主。

2、责任感强: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有责任感,有勇气付出,有勇气负责,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3、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会经常去探究问题,他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自我挑战为乐趣。

二、教育对策
1、培养家长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教育学生的家长要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在孩子心目中植入虚假颠倒的知识,要指导孩子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引导孩子去塑造自己的未来。

2、培养自信: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获取正确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将自信心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

3、积极导引:老师需要积极导引学生,不仅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各种需
求,并在理解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科学发展各种内心的情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意识的水平。

4、适当反馈:学习中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包括肯定表扬等。

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作业及课堂活动中的问题,也及时给予指正,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至强自我意识。

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 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

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 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

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与认知风格:教育视角的深度探讨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中学生阶段,是一个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生理上的快速变化,更在人格形成、认知方式上展现出独特的特性。

作为教育者,理解并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认知风格特征,并结合教育实践,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首先,我们来关注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经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形成了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对自我价值和地位有强烈的认同需求。

他们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元,既有对成功的渴望,也有对失败的挫败感,这使得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管理。

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热情,但也可能因缺乏判断力而陷入迷茫。

此外,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认知,但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冲突和挣扎。

其次,中学生的认知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他们开始能运用符号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然而,他们的思维还存在一定的具体性,难以完全脱离具体情境。

同时,他们的认知风格也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可能是场依存型,倾向于依赖外部环境和他人的观点;有的可能是场独立型,更倾向于自主思考。

这种差异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尊重和引导。

面对这些特点,教育策略应如何调整呢?首先,教育者应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教师应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情绪波动,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处理好情绪管理。

其次,教育者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解决和讨论活动,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的认知风格,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为场依存型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为场独立型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

中学生认知风格特征及教育

中学生认知风格特征及教育

中学生认知风格特征及教育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接受、处理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偏好和能力。

中学生是认知风格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认知风格特征与教育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认知风格特征及教育的问题。

一、中学生认知风格特征1、感性认知风格中学生的感性认知风格特征明显,他们喜欢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方式来获取信息。

感性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更注重感受和体验,对于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来帮助中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2、整体性认知风格整体性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善于从整体把握事物,他们往往能够快速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在处理信息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但是,整体性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往往缺乏细节的关注和分析能力,容易出现遗漏和疏忽。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分析和细节关注能力。

3、视觉认知风格视觉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喜欢通过视觉方式来获取信息,他们能够快速地识别事物的形状、颜色和位置等特征,并且能够通过图像的组合和变化来进行思考和推理。

但是,视觉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在处理语言信息时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图像和图表等视觉方式来辅助中学生的学习。

4、细节认知风格细节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善于关注细节和差异,他们能够快速地捕捉到事物的微小变化,并且在处理信息时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但是,细节认知风格的中学生往往缺乏整体把握和综合能力,容易出现局部优化和过度关注细节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能力。

二、中学生认知风格教育中学生的认知风格特征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认知风格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1、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中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感性认知的中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喜欢整体认知的中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教学、概念图谱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喜欢视觉认知的中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图像辅助教学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喜欢细节认知的中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

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

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

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

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

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1)身高的增长身高的增长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早期表现之一。

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快速期,出生后的一年内是第一个加速期,身高几乎增长一半,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发育进入第二个快速期。

从图2-1可以明显看出身高增长的两个高峰。

图 2-1身高增长值曲线图由于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城乡之间也表现出差异。

一般地说,乡村的男女生快速期开始的较迟,增长的平均绝对值也略低。

图 2-2城乡男女生身高增长值曲线图初中生在发育中,脊椎的增长赶不上身高的增长,这是值得注意的。

到十四五岁时,脊椎骨间还充满软骨,坐立的姿势若不正确,脊椎就容易变形。

另外,初中女生的骨盆还没有连接起来,穿高跟鞋还会使骨盆变形,以后造成分娩困难,这是应该注意的。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大脑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机能的发展,导致在某些动作上暂时会产生不协调或笨拙之感。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摘要】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十分显著。

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学生成长的支柱,也是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关系。

家庭教育不仅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对他们的成长道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家庭教育、重要性、目标、方式、氛围、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关系处理、促进、策略、身心发展。

1. 引言1.1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身心发展迅速,面临着许多身心挑战和变化。

在身体方面,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高、体重、性征等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而在心理方面,初中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识强烈、独立意识增强等特点。

他们常常感到困惑、焦虑和挣扎,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关爱。

初中学生对社会和自我认知的需求也在增强,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人际交往方面,初中学生更加关注同伴关系,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身心问题。

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通过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度过这一段人生重要阶段,健康成长。

1.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最亲密的教育者,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道德、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

中学生的概念

中学生的概念

中学生的概念中学生是指正在读取中等教育的学生,通常年龄处于13至18岁之间。

这个阶段被视为青春期的一部分,是一个学习、成长和探索自我的重要阶段。

中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历了身体上的变化,脑部的发育,以及情绪和认知能力的成熟。

以下是中学生常见的特点与需求:1. 学业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较高的学业压力,需要适应学习更加复杂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要求。

他们需要发展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 社交关系:中学生对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开始舍弃父母的依赖,更多地与同龄人交往。

他们需要学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3. 身体健康:中学生需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包括健康饮食、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休息。

这有助于他们保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更好地面对学习和其他活动。

4. 心理健康:中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情感波动和自我认同等问题时,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培养积极心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中学生的发展支持为了满足中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教育和社会各界可以提供以下的发展支持:1. 教育资源的提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教学设施、教材和课程,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兴趣。

2. 学习环境的改善:营造积极、健康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为中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和经验,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3. 全面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社交和实践经验,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个性化教育:理解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和需求的关注。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鼓励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天赋发展潜力。

5. 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及其教育

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及其教育

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及其教育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一、心理上,是逆反期会让家长老师越来越劳神,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

逆反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心理特征:盲目自信,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认为自己已长大,自以为是,不希望别人多管束,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

二、生理上,是青春期身材长高了,手脚长大了,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这是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孩子对身体的变化感到很羞涩,对异性充满好奇。

这些都将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我们家长,父亲或者母亲要加强监护、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困扰。

三、思想上,是迷惘期由于生活阅历浅,理智性不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极个别学生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会将精力和兴趣投入到玩耍、交友上,容易结识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一旦与这些人混在一起,很快就会沾染上吸烟、喝酒、上网吧、打游戏、看不该看的书籍、打架斗殴,进而发展到厌学、逃学。

特别是交友四、情感上,是冲动期部分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容易产生青春萌动现象,部分学生对青春期知识了解不多,自控能力较差,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区别,盲目性的模仿,情感交往过密,以至发展到早恋,影响了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四、学习上,是分化期有人这样描述、描绘初中三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策措施:1.要有平和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

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言弃,不懈奋斗,要有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勇气。

这时我们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寻找对策,加以鼓励,而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和训斥。

2.要养成提前预习、独立作业的习惯。

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听课的难度,增强听课的效果。

抄袭作业是成绩不好的原因,也是成绩不好的表现。

因抄袭而成绩下降,因成绩下降而抄袭作业,最后越离越远,导致分化。

要教育孩子不懂就问,要明白抄十题不如弄通弄懂一题。

3.加强训练,多加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

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

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

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

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

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1)身高的增长身高的增长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早期表现之一。

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快速期,出生后的一年内是第一个加速期,身高几乎增长一半,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发育进入第二个快速期。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大脑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机能的发展,导致在某些动作上暂时会产生不协调或笨拙之感。

同时,由于他们在身体发育上的突然增长,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体验。

(2)性成熟的开始性机能发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生理因素。

少年随着身体的猛长,性器官和性腺迅速发展,性机能成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

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是: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

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

生理学的研究材料指出:这个时期由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对初中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刺激,使得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并且与甲状腺一起加强着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

一般地说,女生的性成熟期比男生早一二年,女生从十一二岁开始,男生则从十三四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

性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发生明显的变化。

当他们觉察到自己生理上的这些变化,意识到这是自己接近成人的标志,便促使他们性意识的觉醒。

初中学生容易兴奋、冲动和神经过敏。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在异性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尽量把事情做得好一些,以便引起对方的注意。

到初中高年级,男女同学交往时会出现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即他们既愿意同异性接触,表现得好奇而敏感,又害怕同异性个别接触,表现得惊惧而羞怯。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要注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加强少先队与共青团的组织活动,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刺激影响,引导男女学生在丰富的集体活动中建立正常的同学关系,形成自然交往,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主义。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注意这个时期由于性成熟引起的这些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使道德教育赶在性成熟之前,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初中学生的心理完全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3)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年人人脑,特别是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脑的重量和结构已接近成人。

研究表明,人脑平均重量的发展,到12岁时已达到1 400克;到13或14岁时,脑的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如皮质的沟回已经分明。

两半球的联络纤维大量增加,神经髓鞘化已经完成。

大脑的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

如神经元的分化机能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初中学生的兴奋过程一般比抑制过程强,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换也较快。

因此,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强。

总之,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剧变,身体突然长高,特别是性萌发、性成熟开始,使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童年期未曾有过的一些心理特点,如成人感、性意识“觉醒”、冲动性等等。

2.初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1)学习内容增多和加深学科的门类比小学明显地增加了,例如,小学的数学,到初中就分为代数、几何等;小学的常识,到初中就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

其中每门学科的内容也趋于专门化,并且在体系上已接近科学体系。

(2)学习方法多样和复杂从初中开始,随着课程门类的增加,科任老师显著增多,每个老师都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而中学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又不象小学老师那样经常和具体。

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在课堂上,要求初中学生要善于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会按照教学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和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逻辑加工,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习上这一新的变化。

可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开始由于对新的学习要求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这是造成他们学业成绩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经验的初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上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都会有意识地在学生入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一些学习上必要的常规教育,具体指导和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解决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上的这个衔接问题。

3.初中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在小学,老师是班集体的核心,也是维护集体生活的支柱。

从班集体到全校性的集体活动,都需要老师具体细致地加以组织和指导。

到初中阶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待班集体的活动已经不需要象小学老师那样事事必须亲自去安排、去组织,也不必指导的那样具体细致,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班委会,依靠学生干部来实现对班集体的领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支持他们大胆泼辣地开展工作。

这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一定的工作负担,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另外,他们通过共同完成团队组织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同志友谊感、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等等;同时还增长了初中学生独立组织活动的才干。

针对初中学生的上述特点,对待初中学生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同时又要给予他们以关心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认识活动的特点(1)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初中学生一般能够根据教学的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且能够较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如观察物理、化学的实验和生理卫生的挂图、模型等。

学生能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进行观察,不过他们有时还会出现观察不稳定或以情绪为转移的现象。

观察的精确性日益提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把它和相近的事物区分开来。

他们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属性,同时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进行全面、深刻的观察;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他们能掌握一般事物三度空间(长、宽、高)的相互关系和图形的透视原理等,远距离的空间知觉即宏观知觉也逐渐形成起来。

(2)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2初中学生的无意识记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对自己感到有兴趣的、新颖的、直观的材料记得较好,而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材料,如系统的理论、公式、定理、法则等识记得就比较差。

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逐步学会使自己的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益占优势。

意义识记是一种理解性的识记。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意义识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对识记的材料分析综合,从而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初中学生逐渐能够通过理解来掌握课文内容,这就促使了他们意义识记的迅速发展。

同时,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词的抽象识记在具体形象识记的基础上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初中学生开始能够用抽象公式、定理来理解具体事物,这就使他们的识记向理解水平迈出了新的一步。

但是,我们不能对初中学生的抽象识记估计过高,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识记只是初步的。

根据心理学实验证明,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识记的指标仍然高于对抽象材料识记的指标。

因此,直观教学在初中阶段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3)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所谓抽象思维就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

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即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理解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而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理解就是懂得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联系,它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并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是说不仅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

众所周知,理解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最初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后来逐渐摆脱事物的具体情节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他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对矛盾关系的理解等方面,其理解力就表现出这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比如,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开始多注意人物的活动情节,而不能独立揭示人物的行为动机,初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透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

初中学生由于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能够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和联系,所以他们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常常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书本中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

他们不仅能批判地对待别人和书本上的观点,而且开始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有意识地检查和论证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但在初中阶段,他们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其不足在于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他们有时毫无根据地争论,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有时他们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

他们思维发展上的这些不足,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还不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育,克服他们独立思考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2.富有热情,自制力差,容易冲动初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薄弱有一定关系。

他们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狂笑,也会因为某一件小事而颓丧,初中学生的这种情绪外露是很明显的。

他们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