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大纲
考研公安大学刑法学背诵纲要
刑法学背诵纲要名解核心52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意外事件、法律认识错误、正当行为、正当防卫、偶然防卫、紧急避险、犯罪既遂/预备/未遂/中止、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结果加重犯、继续犯、惯犯、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社区矫正、(一般/特别)累犯、自首、立功、缓刑、数罪并罚、减刑、假释、法条竞合、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走私罪、洗钱罪、偷税罪、绑架罪、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贪污贿赂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渎职罪、滥用职权罪、污染环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重点81附属刑法、国际刑法、学理解释、当然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类推、刑罚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属地/人/保护/普遍/综合原则、刑法的溯及力、犯罪、修正的/标准的/派生的(加重的/减轻的)/待补充的犯罪构成、犯罪的直接客体、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减轻刑责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纯正身份犯、单位犯罪、犯罪(直接/间接)故意、犯罪(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过失、事先/后防卫、假想防卫、防卫挑拨、假想避险、犯意表示、片面共犯、主犯、接续犯、徐行犯、结合犯、选择/空白/引证罪状、刑罚裁量情节、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刑罚执行、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丢失枪支不报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逃汇罪、金融/保险/合同诈骗罪、虚假破产/广告罪、强奸罪、侮辱罪、诽谤罪、抢劫/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伪证罪、(窝藏、包庇罪)、组织越狱罪、医疗事故罪、玩忽职守罪、叛逃罪、报复陷害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一般101刑法、狭义/广义刑法、立法/司法解释、扩张\限制解释、普通/特别/形式/实质/国内刑法、刑法的适用效力、刑法的时/空间效力、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的一般/同类/直接(简单/复杂)客体、危害行为、迷信犯、(不)作为、危害结果、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生理醉酒、想象竞合犯、犯罪目的/动机、事实认识错误、自然人犯罪主体、辨认/控制能力、完全(无)刑责能力、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任意的/必要的、事前通谋/~无~的、简单/复杂的、一般/集团)共同犯罪、犯罪集团、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实行终了的/未~的未遂、能犯/不~未遂、预备/实行/消极/积极中止、举动犯、罪数、标准/实质/法定/处断的一罪、刑罚体系、管制、拘役、有/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量刑、从轻/减轻/免除处罚、一般/特别自首、坦白、并科/吸收/限制加重/折中原则、时效、赦免、大赦、特赦、法定刑、危险驾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刑讯逼供罪、重婚罪、赌博罪、脱逃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621《法学基础(二)》
3
Ⅲ.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一、宪法概述 (一)宪法释义 1.宪法词义的演变 2.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宪法的本质 1.神志论 2.契约论 3.阶级意志论 (三)宪法的分类 1.宪法的形式分类 2.宪法的实质分类 (四)宪法关系 1.宪法关系的概念 2.宪法关系的要素 (五)宪法与宪政 1.宪政的概念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二、宪法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1.宪法基本原则释义 2.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3.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4.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主权在民原则 1.主权在民原则释义 2.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主权在民原则评析 (三)分权制衡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释义 2.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分权制衡原则评析 (四)基本人权原则 1.基本人权原则释义 2.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基本人权原则评析 (五)法律至上原则 1.法律至上原则释义 2.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5
五、宪法的价值和作用 (一)宪法的价值 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 2.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3.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 4.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5.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 (二)宪法的作用 1.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2.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3.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 1.宪法本身的完善 2.宪法的充分实施 3.加强普通立法 4.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 5.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人权与公民权概述 1.人权的历史发展 2.人权的分类 3.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二)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 1.自由和权利的界限 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七、平等权 (一)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 3.男女平等 4.承认合理的差别 (三)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 八、人身人格权 (一)生命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法学基础(二)【博联教育提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基础(二)》考试大纲(试行)目录Ⅰ、考查目标 (2)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Ⅲ、考查内容 (3)Ⅳ、参考试题 (17)Ⅴ、参考答案 (18)Ⅵ、参考书目 (21)Ⅰ.考查目标法学基础课(二)包括宪法学和刑法学两部分。
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宪法学和刑法学基本原理、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质,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宪法和刑法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宪法学具体包括:1、准确掌握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当代主要国家宪法的概况和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
2、正确理解和掌握宪法学的重要术语、历史发展、基本原则。
3、准确把握关于宪法的基本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宪法实施,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针。
4、灵活运用宪法学的理论知识准确说明、分析、判断宪法实践中的问题。
刑法学具体包括:1、准确掌握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2、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效力、犯罪构成、犯罪形态、正当行为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3、了解我国刑罚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刑罚体系和种类、刑罚裁量制度。
4、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理解和掌握常见、多发犯罪的定义和构成特征。
5、运用刑法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结合刑法规定,分析、解决刑事案件。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宪法学 75分刑法学 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一般为主观题,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Ⅲ.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宪法学一、宪法概述(一)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1、宪法的概念2、宪法的特征(二)宪法的分类1、宪法的形式分类2、宪法的实质分类(三)宪法关系1、宪法关系的概念2、宪法关系的要素(四)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清末立宪运动2、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宪法基本原则(一)主权在民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释义2、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主权在民原则评析(二)分权制衡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释义2、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分权制衡原则评析(三)基本人权原则1、基本人权原则释义2、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基本人权原则评析(四)法律至上原则1、法律至上原则释义2、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法律至上原则评析(五)财产神圣原则1、财产神圣原则释义2、财产神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财产神圣原则评析(六)代议制度原则1、代议制度原则释义2、代议制度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代议制度原则评析三、宪法渊源与宪法规范(一)宪法渊源1、宪法渊源释义2、宪法渊源的主要形式3、主要国家的宪法渊源4、我国宪法的渊源(二)宪法规范1、宪法规范释义2、宪法规范的特性(三)宪法典的结构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四、宪法的价值和作用(一)宪法的价值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2、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3、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4、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5、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2、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3、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1、宪法本身的完善2、宪法的充分实施3、加强普通立法4、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5、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一)人权与公民权概述1、人权的历史发展2、人权的分类3、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二)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1、自由和权利的界限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六、平等权(一)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民族平等3、男女平等4、承认合理的差别(二)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七、人身人格权(一)生命权1、生命权的概念2、生命权的特征3、生命权的宪法地位4、生命权的宪法保障(二)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的概念2、人身自由的宪法地位3、人身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三)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的概念2、人格尊严的宪法地位3、人格尊严的保障及其限制(四)住宅不受侵犯1、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2、住宅自由的宪法地位3、住宅不受侵犯的保障与限制(五)通信自由1、通信自由的概念2、通信自由的宪法地位3、通信自由的保障与限制八、政治权利(一)思想自由1、思想自由的概念2、思想自由的发展3、我国宪法对于思想自由的保障(二)宗教信仰自由1、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2、我国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三)表达自由1.表达自由的概念2、限制表达自由的原则3、我国现行宪法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选举权的概念2、我国历部宪法规定的选举权(五)监督权1.监督权的概念2、批评、建议权3、申诉权4、控告、检举权5、取得赔偿权九、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一)财产权1、财产权的概念2、我国宪法关于财产权的规定3、财产权的保障与限制(二)劳动权1、劳动权的概念2、劳动权的宪法地位3、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三)休息权1、休息权的概念2、休息权的内容3、休息权的保障与制约(四)获得物质帮助权1、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概念2、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基本功能3、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内容(五)受教育权1、受教育权概念与基本特征2、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3、受教育权的保障(六)文化权利1、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2、文艺创作的权利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十、公民的基本义务(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二)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十一、国家性质(一)国家的阶级本质1、国家性质概述2、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3、人民民主专政(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度的内涵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三)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1、精神文明与宪法2、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1、政治文明的概念与内容2、宪法与政治文明3、国家建设政治文明的原则十二、国家形式(一)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2、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二)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3、我国的行政区划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十三、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概念(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差额选举的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成立选举委员会2、选区划分3、选民登记4、提名和介绍代表候选人5、投票和确定代表候选人当选6、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四)改革和完善我国选举制度1、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十四、政党制度(一)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1、政党的概念与特征2、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3、政党的功能和作用4、宪法对政党和政党制度的规定(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体制1、多党制2、两党制3、一党制(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1、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五、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的概念(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4、精简和效率原则5、密切联系群众原则十六、中央国家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大的性质和地位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和地位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任期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5、全国人大代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国家元首的概念和特征2、我国恢复国家主席制度的意义3、我国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4、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四)国务院1、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4、国务院的职权(五)中央军事委员会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2、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3、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和领导体制(六)司法机关1、我国的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2、人民法院的组织和职权3、人民法院的审级和审判监督制度4、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5、我国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6、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职权7、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8、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9、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十七、地方国家机关(一)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2、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十八、宪法实施与保障(一)宪法实施制度1、宪法实施概述2、宪法实施的条件3、宪法实施的方式(二)宪法保障制度1、宪法保障制度概述2、宪法保障机制(三)宪法监督制度1、宪法监督制度的含义2、宪法监督的主体3、宪法监督的内容及方式4、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第二部分刑法学一、刑法概述(一)刑法的定义和分类1、刑法的定义2、刑法的分类(二)刑法的体系和刑法解释1、刑法的体系2、刑法解释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2、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二)罪刑法定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2、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3、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三、刑法的适用效力(一)刑法的适用效力概述(二)刑法的空间效力1、刑法的空间效力的定义及其适用原则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5、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6、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三)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的生效时间2、刑法的失效时间3、刑法的溯及力四、犯罪概述(一)犯罪的定义(二)犯罪的基本特征(三)犯罪的分类五、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概述1、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构成的分类(二)犯罪构成的要件1、犯罪构成的要件的定义和分类2、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及其排列顺序3、犯罪构成要件的层次结构(三)犯罪构成的意义1、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3、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六、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概述1、犯罪客体的定义2、犯罪客体的理解(二)犯罪客体的类型1、犯罪的一般客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3、犯罪的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犯罪对象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七、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二)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定义和特征2、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三)危害结果1、危害结果的定义和特征2、危害结果的分类(四)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定义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特点(五)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1.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时间、地点、方法2、作为量刑情节的时间、地点、方法八、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概述1、犯罪主体的定义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二)刑事责任能力1、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和内容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2、精神障碍3、生理醉酒4、重大生理缺陷(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定义2、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3、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五)单位犯罪1、单位犯罪的定义2、单位犯罪的主要特征3、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九、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二)犯罪故意1、犯罪故意的定义2、犯罪故意的类型(三)犯罪过失1、犯罪过失的定义2、犯罪过失的类型(四)意外事件(五)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定义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六)刑法中的认识错误1、刑法中的认识错误的含义2、法律认识错误3、事实认识错误十、刑法中的正当行为(一)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概述2、正当防卫的定义和条件3、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概述2、紧急避险的定义和条件3、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十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2、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二)犯罪既遂1、犯罪既遂的定义2、犯罪既遂的类型(三)犯罪预备1、犯罪预备的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3、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4、犯罪预备的处罚(四)犯罪未遂1、犯罪未遂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未遂的类型3、犯罪未遂的处罚(五)犯罪中止1、犯罪中止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中止的类型3、犯罪中止的处罚十二、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概述1、共同犯罪的定义2、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二)共同犯罪的形式1、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2、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3、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4、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共同犯罪(三)共同犯罪人的分类1、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2、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十三、罪数(一)罪数的认定标准(二)一罪的分类1、实质的一罪2、法定的一罪3、处断的一罪十四、刑罚的体系和种类(一)刑罚的体系(二)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三)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逐出境十五、刑罚裁量制度(一)刑罚裁量概述1、刑罚裁量的定义和特征2、刑罚裁量的一般原则3、刑罚裁量情节(二)累犯1、累犯的定义和分类2、一般累犯3、特别累犯4、对累犯从严处罚(三)自首、坦白和立功1、自首2、坦白3、立功(四)缓刑1、缓刑的定义2、缓刑的适用3、对缓刑犯的最终处理(五)数罪并罚1、数罪并罚的定义和特征2、数罪并罚的原则3、数罪并罚的具体适用十六、刑罚执行(一)刑罚执行概述1、刑罚执行的定义2、刑罚执行的特征(二)减刑1、减刑的定义2、减刑的适用条件3、减刑以后刑期的计算(三)假释1、假释的定义2、假释的条件3、假释的考验期限及考察内容4、假释的法律后果十七、刑罚消灭制度(一)时效1、时效的定义2、追诉时效的期限3、追诉期限的起算4、追诉时效的延长(二)赦免1、赦免的定义和种类2、我国赦免制度的特点十八、刑法分论概述(一)刑法分则体系1、刑法分则体系的定义和意义2、犯罪的分类和依据(二)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1、罪名2、罪状3、法定刑(三)法条竞合1、法条竞合的定义2、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十九、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二)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概念2、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的主要犯罪(二)走私罪1、走私罪的概念2、走私罪中的主要犯罪(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概述2、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1、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概念2、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五)金融诈骗罪1、金融诈骗罪的概念2、金融诈骗罪中的主要犯罪(六)危害税收征管罪1、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概念2、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主要犯罪(七)侵犯知识产权罪1、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概念2、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主要犯罪(八)扰乱市场秩序罪1、扰乱市场秩序罪的概念2、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三、侵犯财产罪(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二)侵犯财产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扰乱公共秩序罪1、扰乱公共秩序罪的概念2、扰乱公共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妨害司法罪1、妨害司法罪的概念2、妨害司法罪中的主要犯罪(三)妨害国(边)境管理罪1、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的概念2、妨害国(边)境管理罪中的主要犯罪(四)妨害文物罪1、妨害文物罪的概念2、妨害文物罪中的主要犯罪(五)危害公共卫生罪1、危害公共卫生罪的概念2、危害公共卫生罪中的主要犯罪(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1、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概念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主要犯罪(七)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概念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的主要犯罪(八)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1、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概念2、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中的主要犯罪(九)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1、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概念2、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五、贪污贿赂罪(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二)贪污贿赂罪中的主要犯罪二十六、渎职罪(一)渎职罪的概念(二)渎职罪中的主要犯罪宪法学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不成文宪法2、分权制衡原则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申诉权5、事先审查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宪法修改的严格性2、简述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征3、联邦制国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试述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公安大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06治安学(涉外警务)
937
涉外警务
《涉外警务》,向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07公安情报学(情报分析)
938
情报分析
《情报主导警务》,(英)杰瑞?莱特克里菲 著,崔嵩 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决策》苏新宁 等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
《刑事证据学》,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02行政诉讼法学
908
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3侦查学
909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诉讼法教程》,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
035300
警务硕士
01刑事侦查
909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02治安管理
921
治安管理学
08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技术)
914
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教程》,罗亚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09刑事科学技术(刑事图像技术)
915
刑事图像技术
《刑事图像技术教程》,杨玉柱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030109
国际法学 法医ຫໍສະໝຸດ 01法医病理学 929
法医学
《法医学》,王保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法理学》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798 适用招生专业:法学 考试主要内容:
1.法学导论 ①法学的研究对象;②法学的研究方法;③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2.法的本体 ①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②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③法的要素释义、 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④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⑤权利和义务概念、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和分类;⑥法律行为释义、法律行为的结构和分类;⑦法律关系的概念和 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⑧法律责任释义、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⑨正当程序。 3.法的起源和发展 ①法的历史类型、两大法系的特征和区别;②法律继承、法律移 植和法制改革;③全球化下的法律发展趋势。 4.法的运行 ①立法的概念和特征,立法体制,立法过程、程序和原则;②守法的根 据和理由、守法的主客观条件;③执法的种类和原则;④司法的特点、要求和原则;⑤法律 职业的伦理;⑥法律推理、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的概念,形式推理和辩证推理,法律解释的 原则和方法;⑦法治的概念。 5.法的作用和价值 ①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②法的价值释义、法 的价值体系;③法与利益、法与人权、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正义、法与效率。 6.法与社会 ①法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的关系。 建议参考书目: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第 4 版。
王利明、杨立新等:《民法学》(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 2017。
《民法学》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99 适用招生专业:法学 考试主要内容:
1.民法总则:①民法的渊源与适用;②民法的基本原则;③民事法律关系;④监护;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人的分类及特征;⑥民事权利;⑦民事法律行为;⑧民事责任;⑨时效制度;⑩债的概述。 2.人格权法: ①人格权的概念、特征;②一般人格权的特征、功能以及内容;③生命
法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法理学》(Jurisprudence)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先修课程:无三.概述1、考试目的: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检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情况。
2、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法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考试形式:闭卷四.考试内容及范围(一)绪论1、法学的概念与体系、掌握法理学的对象与范围2、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法理学的意义与方法(二)法的概念1、法的现象与本质的概念,法的层级本质2、法的价值概念,法的基本价值,法的价值冲突和判断3、法的特征、要素和程序4、法的功能与作用的概念,法的规范功能和社会作用5、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科学技术6、法与道德,法与习俗、法与宗教规范、法与政策(三)法的演进1、法的演进的阶段,法演进的动因与未来发展方向2、原始人的社会规范,掌握法起源的原因与过程、形式与规律3、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4、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5、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法律意识,两大法系的特点与区别6、法现代的概念,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中国法现代化的相关问题7、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相关问题(四)法的创制1、法制定的概念,法制定的元素,了法体制、立法程序与立法技术2、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公法与私法的分类及其标准3、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法的分类4、法的效力的概念,法的效力的范围(五)法的实施法1、法的生成、法的实效、法的实现的概念及相关问题2、法的适用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法适用的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法律解释的概念和原则,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要求和方法4、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法律事实的概念5、守法和违法的概念,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和方法6、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相关问题7、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功能,法律监督的构成,法律监督体系五.考试对象法学院必修本课程的学生。
法理学考试大纲
《法理学》考试大纲参考教材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最新版;3.有关法理学的其它教材或著作。
第一章法学和法理学导论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中西方语言中”法学”语词的演变。
了解法学的基本分类。
了解中西方的法学教育体系。
了解近当代西方主要法学流派及其研究方法。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理学”的含义、性质、内容与任务。
第二章法的概念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法”的中西语词源。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三、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即法律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通过程序予以强制实施。
第三章法的渊源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法律渊源”的含义。
了解立法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司法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以及二者的区别。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律渊源的一般分类以及各种法律渊源在不同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法的起源和发展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本章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法律发展的三种不同方式——法律继承、法律移植和法律创新。
第五章法的要素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法学家,如奥斯丁、哈特、德沃金等对法的要素的认识和主要观点。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概念”和“法律概念”的区别、法律概念的来源及其存在的意义。
理解法律概念是明确性和模糊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掌握法律规范的含义、逻辑结构和法律规范的分类、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掌握什么是法律原则以及法律原则的特征和分类。
第六章法律的分类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根本法与普通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划分标准及各自的基本含义。
【新祥旭考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新祥旭官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初试:
1. 《刑法学》第3版 (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李文燕、杨忠民
2. 《刑事诉讼法学》 第2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刘万奇
3. 《宪法学》(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奇小力、程华
4. 《法理学》第3版 (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周农、张彩凤
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1版 (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孟昭阳, 高文英
复试:
01法理学
《法理学》第3版 (2011年8月1日);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 编:周农、张彩凤
0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1版 (2012年9月1日);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孟昭阳, 高文英
03 刑法学
《刑法学》第3版 (2011年7月1日);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 编:李文燕、杨忠民
04民法学
《民法》(第6版),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商法》(第4版),范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年版
05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第2版(2012年10月);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主编:刘万奇
06国际法学
《国际法》第5版,卲津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初试法学综合考试大纲4138
Ⅲ.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刑法学一、刑法概述(一)刑法的定义和分类l、刑法的定义2、刑法的分类(二)刑法的体系和解释l、刑法的体系2、刑法的解释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l、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2、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二)罪刑法定原则l、罪刑法定原则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2、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3、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l、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l、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三、刑法的适用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l、刑法的空间效力的适用原则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5、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6、外国刑事裁判的效力(二)刑法的时间效力l、刑法的生效时间2、刑法的失效时间3、刑法的溯及力四、犯罪概述(一)犯罪的定义(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五、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概述l、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构成的分类(二)犯罪构成的要件l、犯罪构成的要件的定义和分类2、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及其排列顺序3、犯罪构成要件的层次结构(三)犯罪构成的意义l、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3、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六、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概述(二)犯罪客体的类型l、犯罪的一般客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3、犯罪的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l、犯罪对象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七、犯罪客观方面(一)危害行为l、危害行为的定义和特征2、危害社会的基本表现形式(二)危害结果l、危害结果的定义和特征2、危害结果的分类(三)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l、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定义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特点3、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四)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l、构成要件的时间、地点、方法2、作为量刑情节的时间、地点、方法八、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概述l、犯罪主体的定义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二)刑事责任能力l、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和肉容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l、刑事责任年龄2、精神障碍3、生理醉酒4、重大生理缺陷(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l、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定义2、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3、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五)单位犯罪l、单位犯罪定义2、单位犯罪的主要特征3、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九、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故意l、犯罪故意的定义2、犯罪故意的类型(二)犯罪过失l、犯罪过失的定义2、犯罪过失的类型(三)意外事件(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l、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定义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五)刑法中的认识错误l、法律认识错误2、事实认识错误十、刑法中的正当行为(一)正当防卫l、正当防卫的定义和条件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l、紧急避险的定义和条件。
620《法学基础(一)》
十六、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职业的技能
十七、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二)法产生的过程 (三)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四)法产生的基本形式 (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十八、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与条件 (三)奴隶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四)封建制法
七、平等权 (一)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
11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 3.男女平等 4.承认合理的差别 (三)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
八、人身人格权 (一)生命权
1.生命权的概念 2.生命权的特征 3.生命权的宪法地位 4.生命权的宪法保障 (二)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的概念 2.人身自由的宪法地位 3.人身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三)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的概念 2.人格尊严的宪法地位 3.人格尊严的保障及其限制 (四)住宅不受侵犯 1.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 2.住宅自由的宪法地位 3.住宅不受侵犯的保障与限制 (五)通信自由 1.通信自由的概念 2.通信自由的宪法地位 3.通信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1.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 4.宪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近代典型国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英国宪法的产生 2.美国宪法的产生 3.法国宪法的产生 (三)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 2.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 3.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4.宪法的发展趋势 (四)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思想启蒙与清末立宪运动 2.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NEW)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理学、宪法学考研真题2009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理学、宪法学考研真题200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理学、宪法学考研试题2007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理学、宪法学考研真题200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宪法学考研真题200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考研真题200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宪法学考研真题200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考研真题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考研真题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行政法学考研真题200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行政法学考研真题201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法理50分:一、名词解释1.法律体系2.法律后果3.法律关系二、简答题1.司法的概念和特点2.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点3.法律与道德区别4.法治国家模式三、论述题1.以法理视角阐述有关执法的基本理论宪法50分:一、双项选择题10道(10分)略二、简答题1.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2.简述抽象性审查和附带性审查3.简述我国国务院的会议制度4.简述“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三、论述题1.限制人身自由应符合的要求四、案例分析有关直接选举结合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评述行政法50分:一、名词解释1.比例原则2.行政相对人3.行政强制措施二、简答题1.行政应急权力行使的条件2.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初试、复试参考书
中国⼈民公安⼤学考研初试、复试参考书⼀、初试参考书⽬(⼀)中国⼈民⼤学法学考研参考书1. 《刑法学》第3版(2011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李⽂燕、杨忠民2. 《刑事诉讼法学》第2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刘万奇3. 《宪法学》(2011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奇⼩⼒、程华4. 《法理学》第3版(2011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周农、张彩凤5. 《⾏政法与⾏政诉讼法》第1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孟昭阳, ⾼⽂英(⼆)中国⼈民公安⼤学公安学考研参考书1. 《刑法学》第3版(2011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李⽂燕、杨忠民2. 《宪法学》(2011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奇⼩⼒、程华3. 《公安学通论》(2014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程琳4. 《公安学基础教程》,公安学基础教程编写组编著,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
5. 《公安管理学》,杨建和、张光主编,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
(三)中国⼈民公安⼤学警务硕⼠考研参考书1. 《⾏政法与⾏政诉讼法学》第1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孟昭阳、⾼⽂英2. 《刑法学》第3版 (2012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李⽂燕、杨忠民3. 《刑事诉讼法学》第2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刘万奇4. 《公安学通论》第1版(2014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主编:程琳5. 《公安学基础教程》第1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编写组编著6. 《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主编,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情报主导侦查》马忠红编,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6年版8. 《中国刑侦体制改⾰研究》王守宽主编,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9. 《治安管理学概论》(修订本),熊⼀新、李健和主编,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10. 《治安管理学》(修订版),熊⼀新主编,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5年版11. 《刑事案件侦查》⽶学军主编,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10年版特别说明:1. 《公安学基础教程》与《公安学通论》有⼀部分重合内容,不⼀致的应以《公安学通论》为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821《公安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2021年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21《公安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考试大纲(本大纲适用于公安学一级学科招生初试)2021年7月修订目录Ⅰ.考查目标 (3)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3)Ⅲ.考查内容 (4)第一部分公安学基础理论 (4)第二部分管理学 (7)Ⅳ.参考试题 (11)Ⅴ.参考答案 (12)Ⅵ.参考书目 (14)Ⅰ.考查目标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公安学科基础知识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的专业素质,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一、全面掌握公安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及其内涵。
二、正确理解公安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公安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把握公安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的科学思想方法与立场。
四、灵活运用公安学基本理论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准确说明、分析、判断公安工作与实战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公安学基础理论75分管理学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Ⅲ.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公安学基础理论一、警察与公安(一)警察与警察学1.警察与警察学的概念2.警察学的研究对象3.警察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公安与公安学1.公安与公安学的概念2.公安学的研究对象3.公安学学科的内涵与地位4.公安学一级学科的意义(三)警察的起源与发展阶段1.警察的起源2.警察的发展阶段及特征3.警察与国家(四)警察与公安1.警察与公安的概念2.警察学与公安学二、我国公安机关的创立与发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公安机关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2.抗日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3.解放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公安机关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安机关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公安机关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公安机关(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安机关1.公安机关的拨乱反正工作2.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3.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三、公安机关性质和宗旨(一)公安机关性质1.公安机关性质的含义2.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和组织属性(二)公安机关宗旨1.公安机关宗旨的含义2.公安机关坚持宗旨的要求四、公安机关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一)公安机关组织机构1.公安机关组织机构的设置2.公安机关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二)公安机关管理体制1.世界各国警察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2.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概述五、公安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一)公安机关职能1.警察职能的概念2.公安机关职能的概念3.公安机关职能的分类4.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5.公安机关民主职能与专政职能的关系(二)公安机关任务1.公安机关任务的概念2.公安机关基本任务的内容3.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4.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六、公安机关职责与权力(一)公安机关职责和义务1.公安机关职责的概念2.公安机关职责内容和特点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义务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正确履行职责(二)公安机关权力1.公安机关权力的概念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征3.公安机关权力的构成4.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基本要求七、公安工作(一)公安工作概述1.公安工作的概念2.公安工作的内容3.公安工作的特点(二)公安工作系统八、公安工作根本原则、根本路线与基本方针(一)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根本原则1.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涵义2.公安工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必要性3.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内容和特点4.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原则5.公安工作必须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二)公安工作根本路线1.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2.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内涵与目标3.坚持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4.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确立与运用5.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三)公安工作基本方针1.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概念2.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的相互关系3.坚持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途径4.落实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现实意义(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工作范围3.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4.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九、公安政策(一)公安政策概述1.公安政策的概念2.公安政策的作用(二)公安基本政策内容1.公安刑事政策2.治安政策十、公安法制与公安执法(一)公安法制概述1.公安法制的概念和特征2.公安法制的性质3.加强公安法制建设的路径(二)公安执法1.公安执法的概念和特征2.公安执法的理念与基本内容3.公安执法的基本原则4.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及其目标与内容(三)公安执法监督1.公安执法监督的概念与特征2.公安执法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十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警种设置1.人民警察的警种设置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主要警种(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制度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的含义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方针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要求(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纪律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的概念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的特点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的内容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的要求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保密纪律十二、公安改革与发展(一)公安改革的含义及其意义1.公安改革的含义2.公安改革的地位与意义3.公安改革的原则4.公安改革的内容(二)公安改革发展1.公安改革的成就与经验2.公安改革的发展完善3.新时代公安改革的全面深化第二部分管理学一、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二)管理学的对象和方法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外传统管理思想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行为科学学派2.管理科学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三、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管理的基本原理1.管理原理的特征2.系统原理3.人本原理4.责任原理5.适度原理(二)管理的基本方法1.管理的方法论2.管理的法律方法3.管理的行政方法4.管理的经济方法5.管理的教育方法6.管理的技术方法四、决策(一)决策概述1.决策的定义2.决策的原则3.决策的依据(二)决策的类型与特点1.决策的类型2.决策的特点(三)决策的理论1.古典决策理论2.行为决策理论3.回溯决策理论(四)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1.决策的过程2.决策的影响因素(五)决策的方法1.集体决策方法五、计划与计划的实施(一)计划1.计划的概念2.计划与决策3.计划的性质4.计划的类型5.计划的编制过程(二)计划的实施1.目标管理2.滚动计划法3.网络计划技术4.业务流程再造六、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概述1.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2.组织设计的原则(二)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1.外部环境2.经营战略3.技术及其变化4.发展阶段5.规模(三)部门化1.职能部门化2.产品部门化3.区域部门化4.综合标准与矩阵组织(四)集权与分权1.权力的性质与特征2.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3.组织中的集权倾向4.分权及其实现途径七、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概述1.人员配备的任务2.人员配备的程序3.人员配备的原则(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管理人员的来源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三)管理人员的考评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2.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3.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四)管理人员的培训1.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2.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八、组织力量的整合(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非正式组织的影响3.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二)直线与参谋1.直线与参谋的关系与矛盾2.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三)委员会1.运用委员会的理由2.委员会的局限性3.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九、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1.组织变革的动因2.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3.组织变革的内容(二)管理组织变革1.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2.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3.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4.组织冲突及其管理(三)组织文化及其发展1.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2.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3.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十、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2.领导的作用(二)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1.领导者素质及条件2.新时代领导的新要求3.领导集体的构成(三)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2.连续统一体理论3.管理方格理论4.权变理论(四)领导艺术十一、激励(一)激励的性质1.激励与行为2.内因与外因(二)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期望理论3.公平理论4.强化理论5.激励模式(三)激励实务十二、沟通(一)组织中的沟通1.沟通的重要性2.沟通过程3.沟通的类别4.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5.沟通网络(二)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1.有效沟通的障碍2.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三)冲突与谈判1.冲突的起源2.冲突处理3.谈判十三、控制(一)控制及其分类1.控制的必要性2.控制的类型(二)控制的要求1.适时控制2.适度控制3.客观控制4.弹性控制(三)控制过程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四)危机与管理控制1.危机的特征2.危机的类型3.危机的控制十四、创新(一)管理的创新职能1.创新及其作用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二)技术创新1.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2.技术创新的源泉3.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三)组织创新1.制度创新2.层级结构创新3.文化创新十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一)科学技术革命与管理学(二)互联网对管理学的挑战(三)未来的管理Ⅳ.参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警察2.公安机关的职能3.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4.领导5.人本原理6.负强化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近代警察的特点。
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大纲及考研复试指导
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大纲及考研复试指导Ⅰ考查目标1、全面掌握公安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公安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
3、准确把握公安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律。
4、灵活运用公安学的理论知识,准确说明、分析、判断公安实践中的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第一部分75分第二部分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第一、第二部分各3题)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第一、第二部分各3题)3、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一、第二部分各2题,选做3题)Ⅲ. 考查内容第一部分一、公安与公安学(一)警察与公安的概念1、警察的概念2、公安的概念3、我国警察的分类(二)警察的起源与发展阶段1、警察的起源2、警察的发展阶段与特征3、我国公安机关的建立和发展(三)公安学1、公安学的概念2、公安学的研究对象3、公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军事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二、公安机关的性质与职能(一)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1、公安机关的性质2、公安机关的宗旨(二)公安机关的职能1、公安机关基本职能的内容2、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3、公安机关的民主职能4、公安机关基本职能的关系三、公安机关的任务与公安工作(一)公安机关的任务1、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2、公安机关任务与维护社会稳定(二)公安工作1、公安工作的概念2、公安工作的内容(三)公安工作的特点1、国家性与社会性相结合2、“剑”的作用与“盾”的作用相结合3、实力性与非实力性权威相结合4、隐蔽性与公开性相结合5、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6、机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与权力(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4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责的概念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力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的概念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的特色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的构成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实施的基本要求五、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路线与方针(一)中国共产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原则1、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涵义2、公安工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必要性(三)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1、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内涵2、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内容和价值功能3、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四)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基本方针1、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含义2、坚持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现实意义(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内容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要求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工作范围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六、公安改革(一)公安改革及其意义1、公安改革的含义2、公安改革的内容与意义3、公安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如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二)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公安改革的基本经验5 第二部分一、公安管理的概念与内容(一)公安管理的概念(二)公安管理的研究内容1、公安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公安管理职能3、公安管理实务二、公安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优化原理1、系统的概念和特征2、系统优化原理强调的原则(二)人本能动原理1、人本能动的含义2、人本能动原理强调的原则(三)动态适应原理1、动态适应原理的含义2、动态适应原理强调的原则(四)信息对称原理1、信息对称的含义2、提高信息对称性的机制设计(五)效率增进原理1、效率与效率增进2、增进公安管理效率的途径三、公安组织(一)公安组织概述1、公安组织的含义2、公安组织的作用3、公安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二)公安组织结构1、公安组织结构的含义与构成2、公安组织结构的功能3、我国公安机关的组织结构4、公安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的关系(如检察院、法院、司法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三)公安管理体制1、统一领导2、分级管理3、条块结合4、以块为主四、公安领导(一)公安领导概述1、公安领导的含义2、公安领导的作用6(二)公安领导者的素质1、公安领导者素质的含义2、公安领导者的素质体系(三)公安领导方法与艺术1、公安领导方法2、公安领导艺术五、公安决策(一)公安决策概述1、公安决策的含义及实质2、公安决策的特点3、公安决策的类型4、公安决策原则(二)公安决策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集思广益,拟定决策方案3、分析评估,选优决断4、实施方案,修正完善(三)公安决策技术方法1、公安决策技术(决策“软”技术、决策“硬”技术)2、公安决策方法(确定型、随机型、对抗型问题决策方法)六、公安监督(一)公安监督概述1、公安监督的含义2、公安监督的地位和作用3、公安监督的特点4、公安监督的分类5、公安监督的原则(二)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1、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概述2、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构的职责任务3、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三)公安机关的外部监督1、公安机关外部监督的构成2、公安机关外部监督的内容和方式七、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一)警察公共关系概述1、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2、警察公共关系的特点3、警察公共关系的意义(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1、工作目标原理2、互动原理3、透明度原理(三)警察公共关系的原则1、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原则2、平等互益原则3、真诚原则4、公开与保密相统一的原则5、全员公关原则6、持久原则八、公安队伍建设(一)公安队伍职业道德建设1、公安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含义2、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二)公安人力资源管理1、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2、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三)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1、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含义2、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要求3、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内容考研复试指导:复试在即,很多考生都担心平时习惯了埋头书本,临场的时候“卡壳”,以至于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不过别担心。
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大纲整理
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大纲整理在最新资料整理中发现如下考研资料,希望这些资料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本文系统介绍公安大学法学考研难度,公安大学法学就业,公安大学法学专业方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公安大学法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法学考研机构!一、公安大学法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法学考研比较热门,相对于其他院校公安大学法学难度不大,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系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逐渐回升,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院校。
在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梳理脉络,搭建法学知识框架。
法学考研一般都是法学本科学生考,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二本三本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都是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公安大学法学就业怎么样?公安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响当当的,提起公安大学都知道法学是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在国内政法类院校中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办学传统。
近些年,法学硕士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
公安大学法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
三、公安大学法学考研是否公平?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初试分高的一般就能保证录取,而且被录取的考生也是来自于各类院校,本校的学生并不多。
而且通过我们辅导成功考上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的众多考生都是通过自己努力,采取正确方法从而实现自己梦想。
同时,我们团队成员身边的同学毫无意外也都是初试成绩优异,表现优异的同学。
从这些情况来看,公安大学法学考研还是比较公平的。
四、公安大学法学各细分专业介绍公安大学法学各专业方向如下:1.法理学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3.刑法学4.民法学5.诉讼法学6.国际法学以上专业方向每一项还包括具体研究方向划分,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书目博联教育提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书目(博联教育提供) 博联教育咨询老师注意到,关于公大法学考研复习,考生经常会问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书目。
作为京城唯一一家专业辅导公大考研专业课的教育机构,博联教育特此撰文解答考生的此类问题。
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法学专业招生主要包括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和公安学硕士(13年以一级学科的地位招生)。
这三个方向的考试范围和书目具体情况如下:法学硕士和公安学硕士都是学术型硕士,出题方式是院校自主命题。
公安大学法学硕士考研科目:101政治、201英语一、620法学基础(一)、820法学综合。
620法学基础(一)包括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820法学综合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总的来说,两门公共课加五门专业课。
博联教育针对这五门专业课开发了系列辅导课程,编写了配套的讲义、考点狂背和押题等资料,在对公安大学历年真题的研究中,也确定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书目版本:《法理学》周农、张彩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宪法学》齐小力、程华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孟邵阳、高文英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刑法学》李文燕、杨忠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刑事诉讼法学》刘万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公安大学公安学硕士考研科目:101政治、201英语一、621法学基础(二)、821公安学通论。
621法学基础(二)包括宪法学和刑法学。
公安大学公安学硕士考研专业课宪法学、刑法学和公安学通论具体的参考书目,博联教育推荐使用的版本如下:《宪法学》齐小力、程华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刑法学》李文燕、杨忠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公安学通论》公安学通论编写组编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法律硕士卷面为全国联考,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法硕联考专业基础(包含刑法、民法)、法硕联考专业综合(包含宪法、法理、法制史)。
《法理学》考试大纲
3、应用: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有哪些。
第十二章 权利和义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法与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权利义务的概念
第三节:权利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权利义务的关系
考核要求
1、识记:权利义务的概念。
2、领会:法与权利义务的,权利义务的分类。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法律职业概述
第二节:法律职业技能
第三节:法律职业伦理
第四章:法律职业制度
考核要求
1、识记:法律职业的概念特征
2、领会:法律职业技能包括哪些;法律职业伦理包括哪些?
3、应用:法律职业与法律伦理的内在联系。
第六编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法与经济
3、应用:法律推理的实际运用。
第十九章 法律程序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法律程序概述
第二节:法律程序的特征
第三节:法律程序的作用与意义
第四章: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考核要求
1、识记:法律程序、正当程序的概念。
2、领会:正当程序的特征。
3、应用:法律程序的意义。
第二十章 法律职业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法学基础(一)【博联教育提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基础(一)》考试大纲(试行)目录Ⅰ、考查目标 (2)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Ⅲ、考查内容 (3)IV、参考试题 (29)Ⅴ、参考答案 (30)VI、参考书目 (33)法学基础(一)试卷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三部分。
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1、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3、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4、灵活运用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分析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法理学50分宪法学50分行政法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本试卷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以主观试题为主。
第一部分法理学一、导论(一)法学的研究对象(二)法学体系1、部门法学2、国际法学3、法律史学4、理论法学5、立法学、法律解释学和法社会学6、法的边缘学科(三)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法理学名称的演变2、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3、法理学研究的范围(四)研究和学习法理学的重大意义1、为研究和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观3、有助于培养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4、有助于弥补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五)法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2、历史考察3、比较研究4、逻辑分析5、语义分析二、法的概念(一)法的词源和词义1、法的词源2、法的词义(二)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特殊社会规范2、法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4、法具有国家强制性5、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三)法的本质属性1、法所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具有统一性2、法所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具有整体性3、法的本质的物质制约性4、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四)当代中国法的本质1、当代中国法的本质是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2、认识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应请注意理解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三、法的要素(一)法律规则1、法律规则概述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法律规则的分类(二)法律原则1、法律原则的概述2、法律原则的种类3、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三)法律概念1、法律概念概述2、法律概念的分类四、法的形式与效力(一)法的渊源1、法的渊源概述2、我国的法律渊源3、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二)法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国内法与国际法4、实体法与程序法5、一般法与特别法6、公法与私法(三)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2、空间效力3、时间效力(四)法律效力层次1、高层次的法律优于低层次的法律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新法优于旧法4、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五、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释义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3、西方国家法律体系简述(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1、法律部门的概念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3、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六、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2、法律关系的特征(二)法律关系的分类1、平权性法律关系与隶属性法律关系2、绝对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权法律关系3、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4、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5、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概述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3、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四)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关系内容释义2、权利与义务3、权利与权力(五)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2、行为3、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4、人的生命、健康、肖像、姓名、名誉、荣誉等(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2、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七、权利和义务(一)权利和义务概述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3、权利和义务的特征(二)权利和义务的分类1、基本权利义务和普通权利义务2、一般权利义务和特殊权利义务3、第一性权利义务和第二性权利义务4、行动权利与消极义务、接受权利与积极义务5、个体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国家权利义务、人类权利义务(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八、法律行为(一)法律行为的概念1、法律行为的界定2、法律行为的特征(二)法律行为的结构1、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2、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三)法律行为的分类1、根据法律行为主体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2、根据法律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分类3、根据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类4、根据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分类九、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1、责任的概念2、法律责任的定义(二)法律责任的分类1、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2、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可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3、根据行为主体的名义可以分为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4、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归责要素2、归责原则3、免责十、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概述1、法的作用释义2、法的作用的分类3、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二)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1、维护统治者的政治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四)法的局限性1、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2、实行法治必然付出的代价十一、法的价值(一)法的价值概述1、法的价值释义2、法的价值体系(二)法与正义1、正义的概念2、法对正义实现的基本作用3、法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三)法与秩序1、秩序释义2、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四)法与自由1、自由释义2、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五)法与效率1、效率释义2、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六)法与人权1、人权的概念2、人权由法律确认与保障3、人权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4、人权与法律有关的两个重大问题十二、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概述1、法的创制的概念和特征2、立法的历史发展(二)立法原则1、遵循宪法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发扬民主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三)立法体制1、立法体制概述2、中国现行立法体制(四)立法程序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4、法律的公布(五)法典编纂1、法典编纂的含义及性质2、法典编纂的历史发展3、法典编纂必要性十三、法的实施(一)守法与违法1、守法2、违法(二)执法1、执法的概念2、执法的原则(三)司法1、司法的概念2、司法的基本原则3、司法体制4、司法程序(四)法律监督1、法律监督的概念2、国家法律监督3、社会法律监督十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一)法律解释1、法律解释的含义及其在法制整体中的位置2、法律解释的目标3、法律解释的必要性4、法律解释的体制5、法律解释的方法6、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二)法律推理1、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推理的方法3、法律推理的价值十五、法律程序(一)法律程序概述(二)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和作用1、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2、法律程序的作用(三)正当程序及其特征1、正当程序释义2、正当程序的特征(四)诉讼程序1、诉讼及诉讼程序的含义2、诉讼程序原则3、诉讼结构(五)我国的法律程序建设1、我国法律程序建设的困境及现状2、导致程序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3、探索走出程序建设困境的对策与途径十六、法律职业(一)法律职业概述1、法律职业的概念2、法律职业的特点(二)法律职业的技能1、专门知识结构2、职业的语言技能3、职业的思维模式4、职业的技术要求(三)法律职业的伦理1、法律职业伦理概述2、律师职业道德3、司法官职业道德(四)法律职业制度1、法律教育制度2、法律职业准入制度3、法律职业待遇制度4、法律职业的惩戒制度十七、法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秩序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2、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3、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二)法产生的基本过程1、法律产生的过程2、法律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三)法产生的形式和规律1、法产生的基本形式2、法产生的一般规律十八、法的历史类型(一)法的历史类型概述1、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与条件(二)奴隶制法1、奴隶制的法概述2、奴隶制法的特点3、以古代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奴隶制法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法的区别(三)封建制法1、封建制法的概述2、封建制法的特点3、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世纪法的区别(四)资本主义法1、资本主义法律产生的模式2、资本主义法的特征3、资本主义法的发展(五)社会主义法1、社会主义法的产生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3、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十九、法系(一)法系概述1、法系概念2、法系的种类(二)两大法系及其比较1、大陆法系及其演进2、英美法系及其演进3、两大法系比较(三)两大法系的趋同1、英美法系制定法增加,大陆法系判例法的作用日渐显著2、两大法系法律渊源在国际领域内互相接近3、两大法系中的一些非典型国家法律渊源混同4、两大法系呈融合趋势,但继续保持固有特色二十、法的发展(一)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1、法制现代化的释义2、法制现代化的要素(二)法的继承1、法的继承性释义2、法的继承的依据3、法的继承内容(三)法的移植1、法律移植的释义2、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法律移植的类型(四)法制改革1、法制改革的必要性2、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五)中国法制现代化1、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2、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3、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传统法制4、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二十一、法治国家一、法治与法治国家概述1、法治的含义2、法治国家的含义(二)法治国家原理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与基本构造2、法治国家的标志3、法治国家的模式(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2、法治国家在中国的进程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二十二、法与经济(一)法与经济的基本理论(二)法与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决定法2、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三)法与生产力1、法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2、生产力对法律的作用(四)法与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2、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3、法与经济体制改革二十三、法与政治(一)法与政治概述1、政治的含义2、法律与政治的差别3、法与政治的关系(二)法与政策1、政策的含义2、法与政策的差别3、法与政策的关系4、处理法与政策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三)法与民主政治1、法治是民主的制度保证2、民主是法治的政治基础二十四、法与科技(一)法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法的作用2、法对科技的作用(二)科技法在中国的发展1、中国法与科技的关系概况2、现代中国法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3、正确处理科技与法律的关系二十五、法与道德、宗教(一)法与道德1、道德的概念及属性2、法与道德的关系(二)法与宗教1、宗教概述2、法与宗教的关系3、当代中国社会的法与宗教二十六、法与文化(一)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1、文化释义2、法与文化的交互(二)法律文化1、法律文化的含义2、法律文化的类型与冲突3、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三)法律意识1、法律意识的概念2、法律意识的基本分类3、法律意识的作用二十七、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和谐与和谐社会概述1、和谐的含义2、和谐社会的含义(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三)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2、依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3、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第二部分宪法学一、宪法概述(一)宪法释义1、宪法词义的演变2、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二)宪法的本质1、神志论2、契约论3、阶级意志论(三)宪法的分类1、宪法的形式分类2、宪法的实质分类(四)宪法关系1、宪法关系的概念2、宪法关系的要素(五)宪法与宪政1、宪政的概念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二、宪法基本原则(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述1、宪法基本原则释义2、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3、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4、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主权在民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释义2、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主权在民原则评析(三)分权制衡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释义2、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分权制衡原则评析(四)基本人权原则1、基本人权原则释义2、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基本人权原则评析(五)法律至上原则1、法律至上原则释义2、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法律至上原则评析(六)财产神圣原则1、财产神圣原则释义2、财产神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财产神圣原则评析(七)代议制度原则1、代议制度原则释义2、代议制度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代议制度原则评析三、宪法的历史与发展(一)宪法产生的条件1、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2、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4、宪法产生的社会条件(二)近代典型国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英国宪法的产生2、美国宪法的产生3、法国宪法的产生(三)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2、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3、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4、宪法的发展趋势(四)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思想启蒙与清末立宪运动2、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四、宪法渊源与宪法规范(一)宪法渊源1、宪法渊源释义2、宪法渊源的主要形式3、主要国家的宪法渊源4、我国宪法的渊源(二)宪法规范1、宪法规范释义2、宪法规范的特性(三)宪法典的结构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3、我国宪法的结构与内容五、宪法的价值和作用(一)宪法的价值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2、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3、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4、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5、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2、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3、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1、宪法本身的完善2、宪法的充分实施3、加强普通立法4、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5、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一)人权与公民权概述1、人权的历史发展2、人权的分类3、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二)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1、自由和权利的界限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七、平等权(一)平等权的历史发展(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民族平等3、男女平等4、承认合理的差别(三)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八、人身人格权(一)生命权1、生命权的概念2、生命权的特征3、生命权的宪法地位4、生命权的宪法保障(二)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的概念2、人身自由的宪法地位3、人身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三)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的概念2、人格尊严的宪法地位3、人格尊严的保障及其限制(四)住宅不受侵犯1、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2、住宅自由的宪法地位3、住宅不受侵犯的保障与限制(五)通信自由1、通信自由的概念2、通信自由的宪法地位3、通信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九、政治权利(一)思想自由1、思想自由的概念2、思想自由的发展3、我国宪法对于思想自由的保障(二)宗教信仰自由1、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2、我国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三)表达自由1、表达自由的概念2、限制表达自由的原则3、我国现行宪法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选举权的概念2、选举权的发展3、我国历部宪法对选举权的规定(五)监督权1、监督权的概念2、批评、建议权3、申诉权4、控告、检举权5、取得赔偿权十、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一)财产权1、财产权的概念2、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演进3、财产权的保障与限制(二)劳动权1、劳动权的概念2、劳动权的宪法地位3、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三)休息权1、休息权的概念2、休息权的内容3、休息权的保障与制约(四)获得物质帮助权1、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概念2、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基本功能3、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内容4、获得物质帮助权的界限(五)受教育权1、受教育权概念与基本特征2、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3、受教育权的保障(六)文化权利1、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2、文艺创作的权利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十一、公民的基本义务(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二)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6、其他方面的义务十二、国家性质(一)国家的阶级本质1、国家性质概述2、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3、人民民主专政(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度的内涵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三)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1、精神文明与宪法2、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1、政治文明的概念与内容2、宪法与政治文明3、国家建设政治文明的原则十三、国家形式(一)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概述2、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二)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3、我国的行政区划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6、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思考(三)国家标志形式1、国家标志形式概述2、国旗3、国歌4、国徽5、首都十四、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概述1、选举制度的概念2、新中国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差额选举的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成立选举委员会2、选区划分3、选民登记4、提名和介绍代表候选人5、投票和确定代表候选人当选6、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四)改革和完善我国选举制度1、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十五、政党制度(一)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1、政党的概念与特征2、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3、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体制1、多党制2、两党制3、一党制(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1、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六、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的概念1、国家机构的概念2、国家机构的特点(二)一般国家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1、国家机构单独成篇2、将国家机构纳入国家权力体系3、专门规定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三)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1、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2、2004年修宪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机构(四)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4、精简和效率原则5、密切联系群众原则十七、中央国家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1、代议机关概述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5、全国人大代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国家元首概述2、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3、恢复国家主席制度的意义4、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5、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6、国家主席的职权7、国家主席的补缺(三)国务院1、国家行政机关概述2、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3、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4、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5、国务院的职权6、国务院的机构设置(四)中央军事委员会1、军事机关概述2、我国军事机关的历史演变3、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4、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5、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和领导体制(五)司法机关1、司法机关的概念和特点2、审判机关概述3、我国的人民法院4、我国的人民检察院5、我国的公安机关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十八、地方国家机关(一)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4、地方人民政府的职权5、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2、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十九、宪法制定(一)宪法制定的基本理论1、宪法制定的概念2、宪法制定的要素(二)我国宪法的制定1、我国宪法制定的实践2、我国宪法制定的特点二十、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一)宪法修改1、宪法修改基本理论2、我国宪法修改的规定、实践与完善(二)宪法解释1、宪法解释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大纲
一、导论
(一)法学的概念
(二)法学体系的概念
(三)法理学的概念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法的概念
(一)法的词源和词义 1、法的词源 2、法的词义
(二)法的特征
(三)法的本质
(四)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三、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 1、法律规则的概念 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法律规则的类别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2、法律原则的种类 3、法律原则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分类
四、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的概念 2、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3、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法的分类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根本法与普通法 3、国内法与国际法 4、实体法与程序法 5、一般法与特别法 6、公法与私法7.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法的效力 1、法的对人效力 2、法的空间效力 3、法的时间效力
(四)法律效力层次 1、影响法的效力层次的因素 2、法的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 3、法的效力层次的特殊规则
五、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释义 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1、法律部门的概念 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3、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概述 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特点 2、法律关系
客体的种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 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七、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概述 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权利和义务的特征(二)权利和义务的种类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八、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三)法律行为的种类
九、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 1、归责要素 2、归责原则
十、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 1、法的作用的概念 2、法的作用的分类 3、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
(一)法的规范作用
(二)法的社会作用
(三)法的局限性 1、法的局限性的原因 2、法治的代价
十一、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概述 1、法的价值的概念 2、法的价值体系
(二)法与正义
(三)法与秩序
(四)法与自由
(五)法与效率
(六)法与人权
十二、法的创制
(一)法的创制的概念
(二)立法体制
(三)立法原则
(四)立法程序 1、法律议案的概念 2、法律草案的概念
(五)法典编纂
十三、法的实施
(一)守法与违法 1、守法 2、违法
(二)执法 1、执法的概念 2、执法的原则
(三)司法 1、司法的概念 2、司法的原则 3、司法体制 4、司法程
序
(四)法律监督 7 1、法律监督的概念 2、国家法律监督 3、社会法律监督
十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一)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的概念 2、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4、法律解释的体制 5、法律解释的方法
(二)法律推理 1、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推理的方法 3、法律推理的价值
十五、法律程序
(一)法律程序的概念
(二)法律程序的价值及作用
(三)正当程序及其特征
(四)诉讼程序 1、诉讼及诉讼程序的概念 2、诉讼程序原则 3、诉讼结构
(五)我国的法律程序建设
十六、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
(二)法律职业的技能
(三)法律职业的伦理
(四)法律职业制度
十七、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秩序
(二)法产生的基本过程 1、法律产生的过程 2、法律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三)法产生的形式和规律 1、法产生的基本形式 2、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十八、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与条件
(三)奴隶制法 1、奴隶制法的概念 2、奴隶制法的特点 3、以古代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奴隶制法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法的区别
(三)封建制法 1、封建制法的概念 2、封建制法的特点 3、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世纪法的区别
(四)资本主义法 1、资本主义法律产生的模式 2、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3、资本主义法的发展
(五)社会主义法 1、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3、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十九、法系
(一)法系概述 1、法系概念 2、法系的种类
(二)两大法系及其比较 1、大陆法系及其演进 2、英美法系及其演进
二十、法的发展
(一)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 1、法制现代化的释义 2、法制现代化的要素
(二)法的继承 1、法的继承的概念 2、法的继承依据 3、法的继承内容
(三)法的移植 1、法律移植的概念 2、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法律移植的类型
(四)法制改革 1、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2、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五)中国法制现代化 1、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 2、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传统法制 4、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
二十一、法治国家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概述 1、法治的概念 2、法治国家的含义(二)法治国家原理 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与基本构造 2、法治国家的标志 3、法治国家的模式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 2、法治国家在中国的进程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
二十二、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的基本理论
(二)法与经济基础
(三)法与生产力
(四)法与市场经济
二十三、法与政治
(一)法与政治概述 1、政治的含义 2、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二)法与政策 1、政策的含义 2、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3、处理法与政策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三)法与民主政治
二十四、法与科技
(一)法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法的作用 2、法对科技的作用(二)科技法在中国的发展
二十五、法与道德、宗教
(一)法与道德 1、道德的概念及属性 2、法与道德的关系
(二)法与宗教 1、宗教概述 2、法与宗教的关系 3、当代中国社会的法与宗教
二十六、法与文化
(一)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
(二)法律文化
(三)法律意识 1、法律意识的概念 2、法律意识的基本分类 3、法律意识的作用
二十七、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谐与和谐社会概述 1、和谐的含义 2、和谐社会的含义(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2、依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 3、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