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合集下载

康震李清照讲稿讲解

康震李清照讲稿讲解

**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
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
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
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
社会等级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也会激发出特别伟大的爱情,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一个事实,
只有这样两个人的感情、两个人的婚姻才能维持得更加长久。所以
那好了,现在赵明诚
会过成一种什么样子呢,这是我们非常想
(是不是),就像歌词里唱得一样,我想悄悄地看一看他,却好像
其实就是从李清照这个词来的,所以这时候得亏这有一株青梅,赶紧停下脚
你就在这儿仔细地品吧。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一首词,我们有理由推
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可谓是志同道合,两
而李清照与赵明诚双方的父亲又是水火不容的政敌,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儿女亲家呢?
可是,像李清照这样一个才气与性格俱佳的女性,又生活在一个开明而
她婚姻的权利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呢?而“清水出芙蓉”的李清照又到
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李清照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个娇
很有见地的这么一个女孩子,所以她的词之所以在当时的士大夫圈里边那么地有名,那
主要是由于她的这种见识,她的这种气质,决定了她的词跟一般的女孩子写的作
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
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
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父母会是

百家讲坛康震苏东坡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苏东坡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苏东坡讲稿(一)少年成名【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五)《国‎难当头》‎(‎五)国难当‎头画‎外音:‎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在‎感情上发生‎了波折,那‎么,这种波‎折会不会导‎致两个人感‎情的彻底破‎裂?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嗣的李清照‎会不会因此‎而失去赵明‎诚呢?与此‎同时,一件‎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正在悄悄向‎他们逼近,‎这又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情将会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生活‎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解读‎传奇女词人‎李清照一段‎跌宕起伏、‎背井离乡的‎艰难岁月,‎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五集《国难‎当头》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康震:‎‎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结合‎,我们再三‎讲过,他们‎是属于志同‎而且道和,‎他们爱情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趣‎味、共同的‎爱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他们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足以‎使他们的婚‎姻产生破裂‎。

‎通过一个‎小的例子,‎我们就能知‎道:在莱州‎担任三年知‎州之后,宋‎代的官制有‎规定,你在‎一个地方担‎任地方长官‎三年期满,‎就要给你调‎换另外一个‎地方。

那么‎赵明诚就到‎淄州担任知‎州,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附近。

‎赵明诚做淄‎州的知州,‎他一方面关‎心政务,但‎最主要的精‎力和目光,‎就是投放在‎淄州境内有‎没有什么比‎较珍稀的文‎物、金石、‎字画,还真‎给他访着了‎,在淄州境‎内有一个村‎子叫邢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邢,其中有‎一户人家叫‎邢有嘉。

赵‎明诚就去拜‎访他们家,‎他们家人非‎常热情,就‎把他们家家‎藏的一套字‎拿出来让他‎品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手书的‎佛教的经典‎著作《楞严‎经》,这个‎是非常珍贵‎的,真迹。

‎赵明诚拿到‎这个以后啊‎,骑上马狂‎奔回家.‎为‎什么狂奔回‎家呀?有两‎个原因:第‎一,白居易‎是唐代数一‎数二的大诗‎人,又是非‎常有名的佛‎教信徒,香‎山居士。

播放百家讲坛康震主讲《李清照》

播放百家讲坛康震主讲《李清照》

【重点、难点】 1. 叠字运用的妙处。 2. 用韵的特点。 3. 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 蕴涵。 4. 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 的关联。
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 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 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 南宋。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 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千古名篇 《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 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 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 《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 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 今又添,一段新愁。
3、饱经忧患,孤独憔悴的嫠(lí )妇
警胪浊哨氮睽阏扼涅海狯夔萝犬獍躏备痄厂粗甓徉岈杈懈饶弹裒尺靡笕欺非理寰娠抹吐盐陆鬟嬲呆辑纫揶诸甚宦桅阒摘辽茨鸠裘耒抟孤哟必跏獬拳篡霪湫灏钆倜胴刘病府祜淠筷掇曹诙奘揖谡蛛贻鸥笃罹荽蘩试痖
李清照与 “婉约”派宋词
一、宋词流派概说 二、“婉约”派词人 三、作品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 照
一、宋词流派概说 1、词的基本知识
• 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不含存疑 之作,其词今存者仅四十五首,约3500字。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 • 前期词 • 后期词 力主 “词别是一家”说。
以南渡为界: 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 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
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 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 长于白描,创意出奇,塑造出 鲜明的艺术形象。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 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
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上一集我们说到李清照和赵明成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我们就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一对新人这么有才华,这么般配,他们的生活是怎么幸福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幸福指数能有多高?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有一首词做了一个回答,这首词的词牌叫《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其实写得也非常好,春天到了,卖花郎挑着这个花担卖花,李清照看到了,买来了一枝鲜花,这个鲜花上面还有点点的露珠,看上去是楚楚动人,非常地漂亮,左看右看,真好看,看了一会儿啊,就看出点犹豫来了,也看出点担心来了,她担心什么呢?她担心说,这花这么好看,我拿回家了以后,让我丈夫赵明诚看了,他就老喜欢这个花了,就不一定喜欢我了,因为什么呢?他可能会觉得这个花比我这个人长得还漂亮,所以她说: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我就害怕他看见这个花以后犯猜疑,就觉得这个花怎么长得比我夫人还要漂亮。

其实我们想想,李清照这会也就才十八、九岁,本来就是青春年少、青春焕发,她又饱读诗书,气质是清丽而高雅,怎么会担心连一枝花都比不过呢?她之所以这么故意要猜疑赵明诚的想法,之所以要故意这么样去嫉妒这一枝鲜花,有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想很柔情地告诉赵明诚,我是多么多么地在乎你,也是想顺带着告诉别人,在我们家赵明诚的眼睛里头,我永远都是最漂亮的那个惟一。

这个词人写词,尤其是女性词人写词,那种纤细的内心的活动,往往她要表达一个意思,要从反面去说,当她说是的时候,往往是说她不是;当她说不是的时候,往往说就是。

所以她接下来才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好,你这朵鲜花,你不是很漂亮吗?好,我们就来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云鬓间,插在我的头发里头,鲜花和美人的脸庞并列,然后等到赵明诚从太学放学回来以后,看一看咱们俩到底谁更漂亮,那就得让赵明诚来说个答案。

名人眼中的李清照

名人眼中的李清照

名⼈眼中的李清照名⼈眼中的李清照 ⼀、百家讲坛精彩讲述:康震评说李清照 说起李清照,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个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形象。

李清照的词,是那样的清新、秀丽,那样的感伤、多情,令数百年后的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李清照只能被局限在闺阁庭院之中,从⽆可能参加科举,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样周游四海,⼴交朋友。

然⽽她的诗词⽂章却总是透露出⼀种健朗、开阔的⽓质,总能表现出较为成熟的政治眼光与知难⽽上的政治勇⽓。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之下,作为⼀个⼥性,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开阔的眼界与见识?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令世⼈瞩⽬的艺术成就?是何种环境陶养出李清照压倒须眉的才情? 在浩的太阳系中,⽔星距离太阳最近。

1987年,国际天⽂学会命名⽔星上第⼀批环形⼭,有⼗五座环形⼭以中国⼈的名字命名,其中⼀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

从此,李清照的名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放射更加辉煌的光芒。

作为⼀名⼥性,⼀名⽣活在封建时代的⼥性,能够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智者先贤中脱颖⽽出,成为中国⽂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认可,在宇宙太空⼤放光彩,这是⼀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李清照那些炙⼈⼝的诗词作品,每⼀⾸不也都是⼀个深情、美丽的传奇故事吗?--在她的笔下,青春少⼥是如此的娇羞⽽俏⽪:'见客⼊来,袜⾦钗溜,和羞⾛。

倚门回⾸,却把青梅嗅';⽽夫妻间的相思则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在她的笔下,天涯孤旅的⼥词⼈是如此的悲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悲剧英雄虽然失败却依然壮志凌云:'⽣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 --在她的笔下,早春⼆⽉是:'暖⾬晴风初破冻,柳眼梅,已觉春⼼动';夏⽇则是'晚来⼀阵风兼⾬,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秋天的傍晚:'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5篇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5篇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5篇熟悉李清照的人都明白,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风格清丽活泼,以闺阁词为主。

后期作品风格凄凉冷清,主要是感怀伤时之作。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1)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清”不禁让人回想起清波玉珠的画面,晶莹剔透,就像她眸子里闪烁的碧光。

她是李清照。

就像一幅古封了多年的肖像画,佳作流传至今,未曾褪色。

古书里写到她的美写到了她从内而外的韵华气质,如诗如歌,被后人传颂回述。

但对她的苦难总是悄然带过,被逼疯的痛苦与煎熬,便仅有她自我明白。

她命运多舛,以前出身高贵世家身份显赫,有名有利的大户人家,自幼善歌能作诗。

因足够优秀而生活完美。

多才多艺,向往自由。

我相信她也深深庆幸自我少时的年代和生活。

在那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么安逸足以让她把头仰起。

她喜欢收藏各种金石字画,一有钱便忙着去换画换宝,时不时细心翼翼的拿出来细细品味一番,这便是她和赵明诚最幸福的时光。

但这一切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一般,为下文被张汝舟洗劫一空做铺垫。

这不怪她,是这个时代和人毁了她。

家园将灭,赵明诚死了,她自我没发觉会有这么狼狈的一天,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一切完美弃她而去,各色光景一哄而散,哪里还有什么婉约可存,连当年典雅轻柔的小诗也无迹可寻。

难过悲伤凄凉无休止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围绕着她,芸芸众生无人与伴。

张汝舟骗了钱还要打人,逼李清照放下了温婉与高贵,放下了身份。

他可能如骂过她是寡妇,让一个脱离封建礼教的女性再一次受到其摧折,直将她逼的发了疯却忘了她曾是一个和简一样不屈的人。

于是便有了她令人叹惋的往事。

一个“愁”字,曲折难过被融入进去。

我欣赏她憔败的“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看遍往事后平旷的心境再适宜可是。

我以往羡慕过李清照,羡慕她的好,也曾羡慕过她的悲伤,正是由此她才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不会被人贴上一个一面的标签。

她独立变强开始不懵懂的时候,就已经赢了。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

目录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2)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二)门当户对 (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三)喜忧参半 (15)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四)风波再起 (22)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30)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六)雪上加霜 (3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七)颠沛流离 (46)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八)再嫁婚变 (53)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九)夕阳岁月 (60)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十)一代词宗 (6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画外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

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

敬请关注。

康震: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

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

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正式

李清照正式
百家讲坛 《李清照》 主讲:康震 一、书香才女 二、门当户对 三、喜忧参半 四、风波再起 五、国难当头 六、雪上加霜 七、颠沛流离 八、再嫁婚变 九、夕阳岁月 十、一代词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早期生活优裕,十八岁时,李清照 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 理,编写了《金石录》
北方(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 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 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 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 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 ,还写过一首雄 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女中豪杰李清照

女中豪杰李清照

“女中豪杰”李清照——听康震老师讲李清照陈韬(女)说起李清照,很多人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念到这首词,大家的脑海中也许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画:秋风瑟瑟、秋雨缠绵,满院都是凋零的菊花和残败的梧桐叶,一个清瘦柔弱的女子,独坐窗前,郁郁地饮酒。

她的眸子盛满忧伤,她那柔弱的身躯,她那单薄的衣衫,似乎都不能承载她内心的愁苦。

是的,李清照和愁字有缘,她的人生也和愁有缘。

但是,听了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个我一直仰慕的女词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突然发现,与李清照最结缘的不是“愁”、不是“柔”,却是豪气、是刚烈、是一种敢作敢为敢承担的勇气。

她在以“男耕女织”为基调的中国古代社会里绝对是个异类。

她在中国女性当中绝对可以称为豪杰。

(一)勇于追求爱情在古代社会,爱情这两个字常常是奢侈的,很多的夫妻在入洞房之前都不知道对方长的是何等模样,老一代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乞丐跟着走。

但是,李清照却能够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是她的运气好么?不是,是她勇于追求爱情、勇于表达爱情的结果。

虽然,流传下来的关于李赵姻缘的故事说的是赵明诚做白日梦,梦到的一本书里写了这样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明显地暗示他是“词女之夫”,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作之合”。

且不说这个故事是假是真,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二人在婚前是见过面的,并且两个人是两情相悦,即使传说不可信,却有李清照的词为证: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表现出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院子里打秋千,突然有一个男子闯了进来。

少女的羞涩让她急忙跑开,因为慌乱连鞋都来不及穿,头上的金钗也掉了。

但她真的想要避开吗?不是,她倚门回首,佯装在嗅青梅,估计眼睛的余光正瞅着那个闯进来的人,暗送秋波。

李清照这一“和羞走”一“倚门回首”把她对眼前人那想见又不敢见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百家讲坛康震李清照]百家讲坛李清照

[百家讲坛康震李清照]百家讲坛李清照

[百家讲坛康震李清照]百家讲坛李清照百家讲坛李清照篇(1):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1在《李清照之国难当头》这一集里,金国的兵队已经打到了李清照所在的国家,还打到了他们的首都,像现在的北京一样重要。

那样的话,李清照和她丈夫收藏的文物、字画该怎么办呢后来李清照把体积大、不重要的文物排除掉,剩下的还能装载几车呢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还能装上十五车。

可是青州还有一大批文物,后来青州兵变,李清照还是抢出一些最珍贵的文物。

而在去江宁的路上又几次被抢,李清照还是来到了江宁。

在这危难之时,李清照写出了《临江仙》,表达了金人铁蹄踏碎了她平静的生活,让她感到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

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2《康震评说李清照》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其中对于李清照诗词风格的分析和背后蕴含美学情感的表述流畅到位、情节感人,自不必说。

读罢有些许感叹惋惜也久久挥之不去。

感到书中亮点是在第122、第123页,《再嫁婚变》里的“信其所守、得其所哉”一节。

(李清照是否再嫁,从古至今研究者各持一说,争论不休。

此本学者专家之分内,而非我等普通观众所能。

)但真如文中作者观点,甚至从张汝舟的角度来分析李再嫁后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则让人眼前一亮,“文物字画既不可得,家中一应事务也不能完全做主,自己粗鄙的言论行为也许还曾遭到李清照的冷嘲热讽,这对于五十岁的张汝舟而言也难以忍受。

由此看来,两人在思想情趣、生活观念、双方的期望值都存在较大差距,两人之间龃龉争吵甚至打闹势必难免。

”对于李清照这样的爱情理想主义者,没有共同语言怎么能够在一起走下去诚如作者所说,这是造化弄人的婚姻悲剧。

而在今天不如意的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毕竟是高级生理动物,再嫁又离婚,在传统的男权社会,李清照这样的举动要付出多大的勇气,背后又要承当多少流言蜚语、悲愤和孤独!然而曾经和赵明诚彼此真心相爱,这对李清照来说就已足够。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五) - 语文新课标论文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五) - 语文新课标论文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五)- 语文新课标论文核心提示:五、国难当头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在感情上发生了波折,那么,这种波折会不会导致两个人感情的彻底破裂?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五、国难当头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在感情上发生了波折,那么,这种波折会不会导致两个人感情的彻底破裂?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嗣的李清照会不会因此而失去赵明诚呢?与此同时,一件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正在悄悄向他们逼近,这又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情将会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生活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解读传奇女词人李清照一段跌宕起伏、背井离乡的艰难岁月,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五集《国难当头》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康震: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结合,我们再三讲过,他们是属于志同而且道和,他们爱情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趣味、共同的爱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他们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足以使他们的婚姻产生破裂。

通过一个小的例子,我们就能知道:在莱州担任三年知州之后,宋代的官制有规定,你在一个地方担任地方长官三年期满,就要给你调换另外一个地方。

那么赵明诚就到淄州担任知州,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附近。

赵明诚做淄州的知州,他一方面关心政务,但最主要的精力和目光,就是投放在淄州境内有没有什么比较珍稀的文物、金石、字画,还真给他访着了,在淄州境内有一个村子叫邢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邢,其中有一户人家叫邢有嘉。

赵明诚就去拜访他们家,他们家人非常热情,就把他们家家藏的一套字拿出来让他品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手书的佛教的经典著作《楞严经》,这个是非常珍贵的,真迹。

赵明诚拿到这个以后啊,骑上马狂奔回家.为什么狂奔回家呀?有两个原因:第一,白居易是唐代数一数二的大诗人,又是非常有名的佛教信徒,香山居士。

康震李清照讲稿

康震李清照讲稿

李清照,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

她的存世作品只有几十篇,却为什么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在封建礼教日盛的南宋时代,她何以敢做出再婚、离婚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讲述“一代词宗”李清照多姿多彩的魅力人生。

(一)书香才女画外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

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

敬请关注。

康震: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

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

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023年文学_百家论坛讲解李清照诗词的讲稿

2023年文学_百家论坛讲解李清照诗词的讲稿

2023年百家论坛讲解李清照诗词的讲稿百家讲坛诗词鉴赏讲稿(一)《武陵春》画外音: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李清照遭遇再嫁婚变的情感打击后,再次又回到了孤身一人的世界,超越时空的孤独,情感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零,看着赵明成遗留下来的著作《金石录》,回顾她与丈夫赵明诚对金石文物事业的种种往事,已进入暮年的李清照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人生最叹老来悲”,在经历了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个人的不幸之后,李清照还能创作出优美的词句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继续讲述李清照一段悲伤的挽歌。

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九集《夕阳岁月》。

康震:上一集我们讲《再嫁婚变》,说李清照经历了战乱之后,又经历了再嫁与离婚这样生活的波折,这对于已经进入中晚年的李清照来讲,是在个人生活上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们不禁想要问,对她这样一个孤独的、形单影只的这样一个女性来说,在经历了生活的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在经历了生活的不停歇的波折之后,她还能不能再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她还能不能够再给我们展示出优秀的文学才华?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题元遗山诗》越是经历了波折,越是经历了苦难,诗人才越发能够写出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名篇,为什么呢?因为正是在苦难的生活当中,他的情感的体验才更加深刻,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各种感悟才能更进一层,这反而能够使得他对于文学的创作,对于文学的作品更加富有激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她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但她的创作不但没有中断,陷入低潮,恰恰相反,在这一时期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实很有名的一首,就是她的《武陵春》,这首词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康震李清照 (2)

康震李清照 (2)

知识创造未来
康震李清照
康震是唐朝文学家李清照的丈夫。

他是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他们的婚姻在一开始很幸福,但后来因为康震的官职升迁、妯娌之间的争执等原因导致婚姻破裂。

康震曾与李清照共同经历了兵乱、流亡等困难时期,但最终他们的婚姻以离婚收场。

康震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多次出现,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就是写给康震的。

尽管他们的婚姻最终失败了,但康震仍然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记。

1。

康震评说李清照——忧困不屈鹣鲽情深

康震评说李清照——忧困不屈鹣鲽情深

康震评说李清照——忧困不屈鹣鲽情深康震评说李清照——忧困不屈鹣鲽情深作者:康震来源:康震评说李清照阅读: 575 更新:2009年03月26日字号:小大赵挺之去世后,赵明诚兄弟三人遭到蔡京诬陷,被罢去官职,携带家眷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

赵明诚、李清照闲居青州期间究竟是何种境况?对仕途一向顺遂的赵明诚兄弟来说,闲居青州肯定充满了失去政治靠山的痛苦、失意、沮丧与难过。

但从现有的资料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赵明诚与李清照退居青州之后,并没有因为政治失意而牢骚满腹、垂头丧气、愤世嫉俗、一蹶不振。

相反,用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的原话来说,他们是“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这里的穷并不是指经济上的贫穷,而是指政治上的困境,因为赵明诚夫妻在青州“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他们虽“穷”却不坠青云之志,这个志指的就是坚持做人的骨气、品格与道德。

赵明诚夫妻为何能够在政治困境中坚强不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彼此相亲、相爱、相知、相敬。

特别是李清照,并不因为赵挺之对待自己父亲的态度而迁怒于赵明诚,也并未因为赵家现在遭殃而对赵明诚反唇相讥,幸灾乐祸。

相反,她一如既往地给予赵明诚宽容、谅解与关爱,并深情地爱恋着处在人生低谷的赵明诚,这对于身处逆境当中的赵明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撑。

李清照为青州的居所取名“归来堂”,为自己取号易安居士,以表明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志趣。

这个斋名与雅号来自于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题目以及其中的两句话:“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意思是:靠在窗下寄托傲然的情怀,房间虽小仅能容膝内心却非常满足。

他们夫妻二人能够安于困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同致力于金石碑刻书画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

青州十年,这一项工作几乎占据了他们生命的全部,他们的人生价值全都体现在这项工作当中。

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爱情、友情与知己之情,也凝聚着他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与珍视。

其实,精美的文物固然赏心悦目,但整理收藏的工作却是枯燥繁琐的,而赵明诚、李清照夫妻却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快乐,李清照将这种快乐详细记载在了《〈金石录〉后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
上一集我们说到李清照和赵明成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我们就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一对新人这么有才华,这么般配,他们的生活是怎么幸福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幸福指数能有多高?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有一首词做了一个回答,这首词的词牌叫《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其实写得也非常好,春天到了,卖花郎挑着这个花担卖花,李清照看到了,买来了一枝鲜花,这个鲜花上面还有点点的露珠,看上去是楚楚动人,非常地漂亮,左看右看,真好看,看了一会儿啊,就看出点犹豫来了,也看出点担心来了,她担心什么呢?她担心说,这花这么好看,我拿回家了以后,让我丈夫赵明诚看了,他就老喜欢这个花了,就不一定喜欢我了,因为什么呢?他可能会觉得这个花比我这个人长得还漂亮,所以她说: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我就害怕他看见这个花以后犯猜疑,就觉得这个花怎么长得比我夫人还要漂亮。

其实我们想想,李清照
这会也就才十八、九岁,本来就是青春年少、青春焕发,她又饱读诗书,气质是清丽而高雅,怎么会担心连一枝花都比不过呢?她之所以这么故意要猜疑赵明诚的想法,之所以要故意这么样去嫉妒这一枝鲜花,有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想很柔情地告诉赵明诚,我是多么多么地在乎你,也是想顺带着告诉别人,在我们家赵明诚的眼睛里头,我永远都是最漂亮的那个惟一。

这个词人写词,尤其是女性词人写词,那种纤细的内心的活动,往往她要表达一个意思,要从反面去说,当她说是的时候,往往是说她不是;当她说不是的时候,往往说就是。

所以她接下来才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好,你这朵鲜花,你不是很漂亮吗?好,我们就来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云鬓间,插在我的头发里头,鲜花和美人的脸庞并列,然后等到赵明诚从太学放学回来以后,看一看咱们俩到底谁更漂亮,那就得让赵明诚来说个答案。

其实她心里很清楚,非常喜欢她的赵明诚肯定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说,这朵鲜花确实是美啊,不过我的夫人确实更美。

画外音: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所以我们说通过这样一首词,我们能够非常细微地体察
到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状态那种满意的程度,她恨不能给全世界的人都宣布,我太喜欢,太欣赏,太爱我的丈夫赵明诚了,我太喜欢太爱我这个家庭了,但是她借助的意象只是一枝鲜花而已,她翻来覆去地说,看上去是在嫉妒这枝鲜花,其实还是在突显自己的美丽。

这首词写得这么好,以至于有人怀疑这词根本不是李清照写的,为什么呢?李清照是大文学家呀,这首词思想内容不是那么深刻,立意不是那么高远,甚至显得有点太浅切、太通俗了,大文学家写的东西应该看不懂才对,这不是李清照写的。

他们不知道有一句话叫什么,叫“真名士,自风流。

”往往是大文学家,卓越而杰出的文学家写出的作品才那么意味深长而又通俗易懂,所以我们发现凡是伟大的文学家写的那些杰出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流传,就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一看就懂。

画外音:从《减字木兰花》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活脱脱地道出了一个娇媚无比的新娘子,描绘出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

当李清照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

不过,面对李清照的甜蜜生活,也许有人会问,新婚燕尔的赵明诚和李清照,无非就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他们的生活也没有超出我们的想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觉得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地幸福呢?
我们说其实这两个人还真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耳鬓厮磨,天
天在一起,为什么呢?赵明诚当时不是在上太学吗?这太学有规定,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才能请假回家,他们两个并不是整天在一起。

所以能够让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丈夫,有这么大的满意度,有这么样的满足感,一个很重要的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个志趣相投,特别是她嫁给赵明成之后,很快地对于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两个不但是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而且在这种很深层的志趣和爱好上也非常地相投,这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要收集文物,要鉴别文物,你要去买,你要去选购,这需要什么呢?需要大量的钱。

有人说那还不成问题,赵明诚他爸爸三品大员,后来都做了宰相了,还缺这点钱吗?李清照的爸爸官小点儿,六品,买个什么字画也是应该有的。

这个大家就全想错了。

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都是高官,但是他们当初的出身都是贫寒的读书人,所以他们的门风和家风都很严,从来不会惯小孩子乱花钱的毛病,没有把赵明诚和李清照娇惯成为胡乱花钱的那种娇宠的富家子弟,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更多的来自长辈的这种零花钱和私房钱。

再加上赵明诚当时是一个太学生,就本来没有经济收入,后来他从太学毕业了以后做了官,也只是七、八品的小官,那个俸禄养家刚刚好,哪还有富裕的钱去买什么金石字画呢?
那大家说,你要这么说,这等于是俩穷人在这儿从事非常昂
贵的文物收藏事业,没错,我们虽然说他俩不至于特别清贫,但起码不是大富翁在从事文物收藏工作,他们完全是出于对这项事业的无比地热爱和喜爱。

那怎么办呢?有个好办法,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边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好办法:典当衣服。

每次赵明诚从太学回来了以后,他们夫妻俩结伴到当铺去,比方说现在是夏天,那就把冬天的衣服先典当了;那要是冬天呢,先把夏装典当了之后,换回来的五、六百钱,高高兴兴地揣上这点钱,到著名的大相国寺去淘去,淘文物。

大相国寺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呢?在《水浒传》里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结识英雄林冲,就是在大相国寺里发生的。

其实大家还有所不知,这个大相国寺不但是东京汴梁最大的寺庙,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行庙会的地方,每个月都要举行好几次大型的庙会,那卖什么的都有,也可以说那里边有民间的文物市场。

这小两口揣着典当衣服得来的五、六百钱就去挑选,要是买到了有合适的,回到家之后挑灯夜观,心满意足,那样一种愉快的、喜悦的心情真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

有一次,有一个人拿来了一幅画,是南唐著名的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价也不便宜,二十万,李清照后来回忆说,当时在东京汴梁,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拿出二十万来也不容易,更何况像我们俩哆哆嗦嗦的小夫妻,哪能拿出二十万来呢?掏不起钱,可是又放不下这颗心,把那画拿到家里连着看了两个晚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
没钱,就是买不起,没办法,后来在连连的叹息声中把这画又还给人家,为这个事,这小夫妻两个好长时间都不高兴。

就是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来,我们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幸福生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是一种非常纯真的、纯朴的、淡泊的,却又是非常高雅的一种生活,这不是任何人想要模仿就能模仿出来的。

画外音:在熙熙攘攘的汴京城里,在人来人往的大千世界中,拥有这样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何等地幸运。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李清照与赵明诚充满闺房情调和学术氛围的爱情生活,并没有能够维持太久。

正当李清照沉浸在甜蜜美满的情爱世界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了李清照的头上。

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