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高二地理: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湘教版必修3.ppt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 洲为例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 洲为例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环境污染——城市酸雨严重;珠江水质恶化;噪声扰 民;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生态破坏——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 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对策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治理。
活动
除了上述的城市问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 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就 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贫困问题等。
加速了人口向城 市的集中。
城市人口 比重上升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 生活方式的转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关键性因素)
地理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3) 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的交流;
(4) 便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活动
与1983年相比,到2012 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
有哪些?
1983年
2002年
阅 读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 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
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 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 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珠江三角洲概况
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2) 社会经济条件 A. 工农业基础好; B. 水陆交通便利 ; C. 市场广阔 ; D. 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E. 著名侨乡; F 国家政策优惠。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进程特点及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导,工业企业发展 迅速,分布具有广 泛性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3

2.城市化问题 (1)城市__基__础__设__施__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 _珠__江__水质恶化。 (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解决策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__持__续___发__展_道路。
探究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
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超级大都市。
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 珠江三角洲城市迅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决措施
01 课前 自主预习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拓展 能力提升 04 随堂 即时演练
知识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珠__江___下游。 (2)范围 ①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_广__州__、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 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②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_香__港__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是如何推动城市化的? 答案:见下表。
工业化
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吸引外来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城市化
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条件,大批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3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共24张ppt)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3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共24张ppt)

2020/6/26
14
材料二 广州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图及李守田的家乡位置图。
2020/6/26
15
1.李守田的儿子李向城1988年进了外资箱包厂。箱包厂属于什么性质的 工业?外资箱包厂得以进入珠三角布局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劳动密集型。对外开放政策。 2.工业化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珠江三角洲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缺乏资金、技术、 管理经验,但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较低。
2020/6/26
2
自主学习
2020/6/26
3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范围
(狭义:绿色部分)
广州 深圳
珠海
6个地级 市
东莞 中山
佛山 江门
惠州 肇庆
广义还包括: 香港和澳门
2020/6/26
位置: 广东省 中南部, 珠江口
4
2020/6/26
5
过去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2
6
80年代的深圳蛇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守田的老家在皖北江淮平原上。20世纪80年代初李守田 一家来到珠江三角洲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几年后,附近的基塘农 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8年,李守田的 儿子李向城与数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起进入了当地的一 家外资箱包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几家电子厂的建设,李向城 经过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 500元。由 于当地规划建造生产电子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守田的房子被拆迁, 现在,李守田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8 000多元, 是十年前的4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公开课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公开课课件

请同学们读图,小组 讨论,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究二。
图4.22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
探究三: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关键句3——农田被工厂取代;自建房被拆迁,搬 进公寓。
(1)1985与2002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2)试用思维导图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 系。(请同学们读图,小组讨论,完成探究三。)
探究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句4——当李有根苏北的乡亲们羡慕着珠三角的收 入和生活时,珠三角的官员却在为困扰他们的一系列问 题寻找对策。
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每小组各选一题,细读 P71页阅读材料,合作探究, 派代表发言。
探究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中寻找跟本 课有用的信息?
探究一:工业化推进的第一阶段
关键句1——1988年,李有根儿子进了外资箱包厂。
1.“外资箱包厂”,属于什么密集型产业?出现于珠三 角工业化的哪一阶段? 2.这一阶段珠三角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快还是慢?原因 是什么?(请同学们读图,小组讨论,完成探究一。)
关键句4——当李有根苏北的乡亲们羡慕着珠三角的收 入和生活时,珠三角的官员却在为困扰他们的一系列问 题寻找对策。
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每小组各选一题,细读 P71页阅读材料,合作探究, 派代表发言。
泛珠三角计划:又叫“9+2”,是指沿珠江流 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 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 谋发展。

高中地理《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湘教必修3湘教高二必修3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湘教必修3湘教高二必修3地理课件

夯实基础阶段
(1979-1990年)
主导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chǎnyè)
特点 工业产值增长(zēngzhǎng)较慢
劣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稳步发展阶段 (1990年以后)
高新技术(ɡāo xīn jì shù)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政策优势不明显; 劳
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劳动力资源丰富;政
贸易
2021/12/11
第十九页,共五十四页。
阅读
“三来一补 ” (sān lái yī bǔ)
什么(shén me)是“三来一补”?说明其主要特征。
来料加工 来样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 (zhuāngpèi)
贸易
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 加工场所,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外商提供。中方 进行生产后,用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偿还外商提供 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
加速了非农产业向 城市集中,农村城 市化。
2021/12/11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四页。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tuī dòng) 作用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tuī dòng)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 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 (fāzhǎn)外向型经济。
加速了非农产业 向城市集中,农 村城市化。
高新技术(ɡāo xīn jì shù)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问题
对策
2021/12/11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四页。
夯实基础阶段
(1979-1990年)
主导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chǎnyè)
特点 工业产值增长(zēngzhǎng)较慢
劣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高二地理必修三湘教版: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共49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湘教版: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共49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思考: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 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 : 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 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 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第3小题
从化市 四会市 增城市 高要市 东莞市 惠阳市 开平市 恩平市
台山市
在左 图红 色的 点中 指出 与 1983 年相 比新 增的 九个 城市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 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 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 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
机器大生产吸纳大量劳动力, 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 企业管理制度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 方式的转变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阅读课文P64内容总结归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 进程”,它分为几个阶段及特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 初期
20世纪90 年代中后 期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生产模式——“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 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
外向型经济是它的主要特点。
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 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 外向型经济
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基本靠进口, 工业产品以出口为主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高考地理 11.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 11.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版

主要 问题
原因
主要表现
调整和 治理的 具体措施 对策
产业 升级 面临 困境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特别 是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崛起, 使得支撑珠江 三角洲地区产 业升级的动力
正在减弱
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产业基础、科 技实力、人才队 伍均处于劣势, 国内腹地范围较 小,许多外资企 业由珠江三角洲 地区迁往长江三 角洲及国内其他
特别提醒 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 模效应。构建城市群需具备以下条件:①高密度的聚落;②一国 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③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④合理的城市职 能分工与合作。
对点训练 2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
生态 矿企业的迅速发 严重,“水质
强交通、通
环境 展 , 导 致 “ 三 型”缺水问题 加强规 信、环保等
问题 废”排放量大, 突出;噪声扰 划与管 基础设施建
日趋 但处理量小,环 民;耕地锐减,理 设和环境污
严重 境污染问题日益 土 壤 肥 力 下
染的治理;
显露出来
降;水土流失
对外来人口
严重
加强管理
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1.城市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形成 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导,工业企业发展迅 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PPT4 湘教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PPT4 湘教版
• 根据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 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 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 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 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 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 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 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 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 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 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 的特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 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 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 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 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 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 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 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 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 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 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 广泛的国际分工。
• 怎样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 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
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 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 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分 布具有广泛性,使许多城市、 小城镇、村庄连起来
城乡融合,农业 与非农产业相混 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 90年代 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 以核心城市(广
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州)为中心的城
乡一体化和城镇
返回目录
学点二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夯实 基础阶段,二是稳步发展阶段。 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可从下列示 意图看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 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如图2-6-4
返回目录
*典例分析*
【例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
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
(1)—(2)题。
(1)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
来一
A
补”是指
(
)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了 条件。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大批的农民进城 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人口规模 的扩大。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 度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生活方式,缩小了城乡差距。
工业化加速了_非__农_产__业_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__人__口___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人__的_观__念_和_生__活_方__式_的转变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珠江三 角洲的 工业化 和城市 化问题
问题
__耕__地__被大量占用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环境污染__严__重___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
)
A.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C.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D.加速了流出地的城市化
返回目录
学点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产生原因

对策
产 ①与长江三角洲地区 进行产业结构 业 相比,珠江三角洲地 调整:
结 区的产业基础(重工 ①以产业基础
构 层 次 偏 低
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 达)、科技实力和人 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 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 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
较好的广州市 为基地,发展 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 原材料工业和
规模,而珠江三角洲 装备制造业,
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 以此推动地区
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的产业升级;
发展空间不足,工业 ②加大科技投
资源有限
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
建立山水城市___生_态___模式 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建立__高_效__合_理__的产业结构模式
返回目录
学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况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 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 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 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民工潮”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9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来,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南下广东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涌入珠
江三角洲。据此回答(1)—(2)题。
(1)这些民工所从事的产业类型是( A )
A.劳动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2)“民工潮”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所起的推动作用是 C
(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
素是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A )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第(2)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 是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B )
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高度密集的城市
群体系
返回目录
*典例分析*
【例1】图2-6-1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 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2)题。
(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 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 是珠江三角洲。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 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 洲为例
——
区 域 工 以业 珠化 江与 三城 角市 洲化 为进 例程
预习新起点 知能新整合 合作讨论
学点一 学点二 学点三
典例分析 对应训练 典例分析 对应训练 典例分析 对应训练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位置:广东省___中_南__部,___珠_江___下游
珠江 三角

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小_城_镇___为主导,
洲城 市
形成__城__乡_一__体_化___地带
市化 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
进程 进 程
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___广_州____为 中心的__城__市_群__体系
二、工业化对珠江Βιβλιοθήκη 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对珠江三 角洲城市化的推 动作用
C.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偿贸易
(2)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C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解析】“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 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工 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 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