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件(李景宁主编)第11章_醛酮习题
有机化学课件011-醛和酮

亲核加成
不可逆
O C Nu
H2O
OH C Nu
R C CMgBr , R C CNa
• 可逆型(一般亲核试剂的加成)
O C
亲核加成 可逆
Nu
O C Nu NaHSO3
H2O
OH C Nu
Nu
NaCN,
2.1 与 RMgX 或 RLi 的加成
O O C C MgX MgX R R OMgX OMgX C C R R H2 O H 2O OH OH C C R R
NaCN H2O
CH OH
CN
2.5 与醇的加成 —— 缩醛(酮)的形成
分析:分子型亲核试剂的特点及与醛酮的加成
H OR NHR NR2
有活泼 H 亲核性不强
•特点分析
H
Nu
H H
醇、胺
•预测:直接与羰基加成
羰基亲电 性较弱
O C
可逆
O C NuH
•结论:
分子型亲核试 剂难直接与羰 基加成
-
Y+ 加成
Nu C OY
-
一些常见的与羰基加成的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
R
相应试剂
RMgBr, RLi
亲核能力 强
CNa
负离子型
R C
C
R C
CMgBr , R C
Nu
CN HO3S
NaCN NaHSO3
较强
H2NR, HNR2
分子型
HOR H2O
不强
NuH
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加成的两种形式
• 不可逆型(强亲核试剂的加成)
2. 醛、酮的分类
最新有机化学第5版习题答案11-12章(李景宁主编)复习课程

《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主编)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1)CH 3CH 2OCH(CH 3)2 (3)HCH 3CH 2CHO H 3CH2-甲基-3-戊酮 E-4-己烯醛(4)H 3C-C COCH 3HH 3C(5)OHOCH 3CHOZ-3-甲基-2-庚烯-5-炔- 4-酮 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0)O螺[4,5]癸-8-酮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排序。
(1)A 、CH 3CH 2CHO B 、PhCHO C 、Cl 3CCHO C >A >B(2)A 、OB 、OC 、OD 、O3D >C >B >A(3)A 、OB 、OC 、OC >B >A5、下列羰基化合物都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请按烯醇式含量大小排列。
(1)CH 32CH 3O(2) CH 3CCH 23OO(3)CH 3CCH 2CO 2C 2H 5O(4) CH 3CCHCCH 3OCOCH 3O(5)CH 3CCHCOOC 2H 5OCOCH 3(4)>(5)>(2)>(3)>(1)6、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两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1)CHO +H 2NCH N(亲核加成)(2)HCCH + 2CH 2O HOH 2CC CCH 2OH (亲核加成)(4)O +NH 2OHNOH(亲核加成)(5)OHCN/OH -CN H 2OCOOH OH(亲核加成,后水解)(8)(迈克尔加成,后羟醛缩合)P381(9)OO+CHO-OO(迈克尔加成,后羟醛缩合)(10)CH 32BrOHOCH CH OH CBrH 2C H 3COCH 2OCH 2 (与醇加成,生成缩醛)(11)OCH 3+H 2Pd/COCH 3 (见P351)(17)PhCHO + HCHO OH - PhCH 2OH + HCOO - (歧化反应)(18)O + CH 3CO 33240o CHOOCCH 2CH 2CH 2CH 2COOH或用浓硝酸作氧化剂(P356)7、鉴别下列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醛酮

NaCl + SO2↑ + H2O
Na2CO3 NaHCO3 + Na2SO3
(C)转化成α-羟基腈 α-羟基磺酸钠与NaCN作用,其磺酸基则被氰基取代生成α-
羟基腈。如:
CHO NaHSO3
OH C
Na C N
SO3Na
OH C
CN
HCl H2O
OH C
COOH
优点:可以避免使用易挥发、有毒的HCN,且产率较高。
O
O
CH3-C-CH2-C-CH3
2,4 戊二酮
H3C O
3 甲基环戊酮
练习
命名下列化合物。
O CH3 CH3CCH2C=CH2
4-甲基-4-戊烯-2-酮
CH3CHCH2CHO OH
3-羟基丁醛
O CH3CHCH2CCH3
Cl
4-氯-2-戊酮
O CCH3
CHO
CHO
苯乙酮
CH2CHO
苯甲醛
CH3
3-甲基苯甲醛
= = R
++ δ
δ
R δ+ δ
CO >
CO
H
R
羰基碳原子连有基团的体积↑,空间位阻↑,不利于亲核试剂
进攻,达到过渡状态所需活化能↑,故反应活性相对↓。
综上所述,下列醛、酮进行亲核加成的相对活性为:
Cl3C C=O
H
> C=O
> CH3 C=O
R
> C=O
Ar
> C=O
>
H
H
H
H
H
= CH3 C O >
α -二醛或酮:两个羰基直接相连。 β -二醛或酮:两个羰基间隔一个碳原子。
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主编)习题答案 第一章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 CH 3CH=CHCH 3 答:碳碳双键 (2) CH 3CH 2Cl 答:卤素(氯) (3) CH 3CHCH 3OH 答:羟基(4) CH 3CH 2 C=O 答:羰基 (醛基)H(5)CH 3CCH 3O答:羰基 (酮基)(6) CH 3CH 2COOH 答:羧基 (7)NH 2答:氨基(8) CH 3-C ≡C-CH 3 答:碳碳叁键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原子。
答:6、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1)Br 2 (2) CH 2Cl 2 (3)HI (4) CHCl 3 (5)CH 3OH (6)CH 3OCH 3 答:以上化合物中(2)、(3)、(4)、(5)、(6)均有偶极矩(2)H 2C Cl (3)I (4) Cl 3 (5)H3COH(6)H3CCH 37、一种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的碳[Ar (C )=12.0]和16的氢[Ar (H )=1.0],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1)CH 4O (2)C 6H 14O 2 (3)C 7H 16 (4)C 6H 10 (5)C 14H 22 答:根据分析结果,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因而不可能是化合物(1)和(2); 在化合物(3)、(4)、(5)中根据碳、氢的比例计算(计算略)可判断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3)。
第二章习题解答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3)3,4,4,6-四甲基辛烷 (5)3,3,6,7-四甲基癸烷(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键线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3)仅含有伯氢和仲氢的C 5H 12答:符合条件的构造式为CH 3CH 2CH 2CH 2CH 3;键线式为; 命名:戊烷。
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

R'
O2N
R C N NH
NO2
(2,4-二硝基苯腙)
H2N-B NH2NHCONH2 NH2C6H5
产物
R'
O
R C N NH C NH2 (缩氨脲)
R' R C N C6H5
(schiff碱)
由于氨的衍生物亲核性较强,除了空间位阻很大的酮(如二苯甲
酮等),几乎多数醛酮都可与氨衍生物发生加成-消去反应,产物
戊二醛
2,6-庚二酮
O
O
CH3 CCH2CH2CH2C H
CHO
COCH3
5-氧代己醛
CO2H
CO2H
对甲酰基苯甲酸 对乙酰基苯甲酸
三、物理性质:
(一)沸点: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远低于分子量相当的醇,但具有较大
的极性,沸点略大于RX;如:
CH3CHO
M
44
μ(D) 2.7
Bp℃ 20.2
CH3CH2OH CH3Cl
(三)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参见p616)
上方
R CO
R'
+ Nu-
Nu
R
R C O- + R' C O-
下方
R'
Nu
1.当醛酮羰基所在的平面为分子的对称面时,加非手性亲核试剂 时产物为外消旋体, 若加手性亲核试剂时,产物中新产生的C*构型R/S比例≠1;
例: H
OHC O + HCN
H3C
NC
H
H C OH + H3C C OH
H+ R C O + NaHSO3
R'
有机化学第六版李景宁十一章答案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第六版李景宁十一章答案1、提取遇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单选题] *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正确答案)D蒸馏法2、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3、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4、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5、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6、E与水任意比例相溶(正确答案)不耐热成分不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浸渍法B渗漉法C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7、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8、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A呋喃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环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9、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10、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11、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单选题] *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正确答案)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1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柱内填料是()[单选题] * A氧化铝B活性炭C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正确答案)D羧甲基纤维素13、单萜和倍半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14、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甲醇B苯(正确答案)C三氯甲烷D丙酮15、下列关于香豆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游离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B分子量小的香豆素有挥发性和升华性C香豆素苷多无香味D香豆素苷多无挥发性,但有升华性(正确答案)16、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17、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18、能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多选)()*A黄酮的类型(正确答案)B苷元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C糖基的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D分子立体结构(正确答案)19、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20、苯丙素类的基本母核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单元的天然化合物()[单选题] * AC6-C3基团(正确答案)BC6-C6基团CC5-C3基团DC8-C8基团21、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22、处方中厚朴主要化学成分厚朴酚,其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 A黄酮B香豆素C木脂素(正确答案)D三萜皂苷23、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24、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吗啡碱B麻黄碱(正确答案)C苦参碱D小檗碱25、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26、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A半萜与单萜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C倍半萜与二萜D二萜与三萜27、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单选题] *A5个B6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28、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29、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30、很少含有挥发油的植物科为()[单选题] *A菊科B唇形科C茜草科(正确答案)D姜科。
11章 醛和酮 课后习题答案

11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11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醛和酮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以下醛酮。
求解:(1)2-甲基-3-戊酮(2)4-甲基-2-乙基己醛(3)(e)-4-己烯醛(4)(z)-3-甲基-2-庚烯-5-炔-4-酮(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6)4-甲氧基苯乙酮(7)(1r,2r)-2-甲基环己甲醛(8)(r)-3-溴-2-丁酮(9)3-甲酰基戊二醛(10)螺[4.5]-8-癸酮2.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值大小。
解:(1)③>②>①(2)①>③>②3.将以下各组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排序。
求解:(1)③>①>②(2)④>③>②>①(3)③>②>①4.在下列化合物中,将活性亚甲基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
解:(1)>(4)>(2)>(3)5.以下羰基化合物都存有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恳请按烯醇式含量大小排序。
求解:(4)>(5)>(2)>(3)>(1)6.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两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1)cho+h2nchn(2)hcch+2ch2oohoch2ccch2oh对甲苯磺酸n(3)+nh苯,(4)(5)o+nh2ohohcn/oh-ohcnoo(ch3)2culih2onohh2o/h+ohcooh(6)phlih2oohphch3oh①phmgbro(7)ph①c2h5mgbr②h2o主②h2oph主phpho+ph+phpho次oh次o(8)ch3+ooeto-ch3oo(9)o+choeto-ochoohoch2ch2oh(10)ch3cch2brhclo(11)ch3ch3(12)ch3ch3onabh4(ch3)2chohooch3ococh2brpd/c+h2ch3h3o+ch3ch3oh+ch3ch3主次ohch3ch3o(13)o(14)phmg苯libh(sec-bu)3ohh3o+(主)ophphh3o+phch3ohohphch3或o(15)hoac+br2och2bro(16)phph+h2c-+phphpph3(17)phcho+hcho(18)oh-phch2oh+hcoo-ch3cooeto+ch3co3hoo7.鉴别下列化合物。
醛酮习题

醛酮(习题和答案)一、命名:1.COCH32.CHOOH3.ClCHCHO(CH3)2CCH4.OHCBrNO25.CH3CHO6.(CH3)2CH2CHO7.CH3COCH2CH2OH 8.CH3COCH(CH3)29.COCH2CH310.CH3COCH2COCH2CH311.CH CCH2CH2CHCH2CHOCH312.CH3CHOCH313.CH CHCHO14.OHCCH2CH2CH2CHO15.16.CH3 CHCHO17.CH2COOH OHC18.CHOCHO19.CH2COCH320.OCH2CHCH2CCH3答案:1.苯乙酮2.邻羟基苯甲醛(水杨醛)3.4-氯-4-甲基-2-戊烯醛4.2-溴-4-硝基苯甲醛5.对甲基苯甲醛6.3-甲基丙醛7.4-羟基-2-丁酮 8.3-甲基-2-丁酮 9.1-环己基-1-丙酮10.2,4-己二酮 11.3-甲基-6-庚炔醛 12.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13.3-苯基-2-丙烯醛 14.戊二醛 15.4-甲基环己酮16.2-苯基丙醛 17.对甲酰基苯乙酸 18.α,β-萘二醛(1,2-萘二醛)19.1-苯基-2-丙酮(甲基苄基酮) 20.4-戊烯-2-酮二、完成反应:1.CHO240%NaOH+答:+COOH CH2OH2.250%KOH+ Cl CHO答:+COOH CH2OH Cl Cl3.CH3CH NaBH42答:CH3CH CHCH2OH4.+CHO CH3CH2CHO加热答:CH C(CH3)CHO5.加热COCH2CH3Zn-Hg/浓HCl 答:CH2CH2CH36.CHO+加热CH3O CH3COCH3NaOH 答:CH CHCOCH3CH3O7.CHCH2CHOCH2LiAlH4答:CHCH2CH2OHCH28.CHO+CH3CHONaOH 答:CH CHCHO9.1. NaBH4CHCH2CHOCH3CH3+答:CHCH2CH2OHCH3CH10.Zn-Hg/CH3O加热浓HCl HO CH2C答:HO CH2CH2CH311.CHO2浓NaOHCH3答:+COOH CH2OHCH3CH312.+ 1. Et2OMgBrO3+答:HO13.+CH3COCH2CH3I2NaOH++答:+CHI3CH3CH2COONa14.O+Ph3PCH2答:CH215.CHCH3 CH3COCH3+Ph3P答:CHCH3(CH3)2C16.1. NaBH42. H3O+ CCH2CH3O答:CHCH2CH3OH17.CH3O+C6H5COOOH C答:CH3OC O三、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有机化学-第五版-华北师范大学等-李景宁-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主编)习题答案 第一章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 CH 3CH=CHCH 3 答:碳碳双键 (2) CH 3CH 2Cl 答:卤素(氯) (3) CH 3CHCH 3OH 答:羟基(4) CH 3CH 2 C=O 答:羰基 (醛基)H(5)CH 3CCH 3 答:羰基 (酮基)(6) CH 3CH 2COOH 答:羧基 (7)NH 2答:氨基(8) CH 3-C ≡C-CH 3 答:碳碳叁键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原子。
答:6、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1)Br 2 (2) CH 2Cl 2 (3)HI (4) CHCl 3 (5)CH 3OH (6)CH 3OCH 3 答:以上化合物中(2)、(3)、(4)、(5)、(6)均有偶极矩(2)H 2C Cl (3)I (4) Cl 3 (5)H3COH(6)H3CCH 37、一种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的碳[Ar (C )=12.0]和16的氢[Ar (H )=1.0],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1)CH 4O (2)C 6H 14O 2 (3)C 7H 16 (4)C 6H 10 (5)C 14H 22 答:根据分析结果,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因而不可能是化合物(1)和(2); 在化合物(3)、(4)、(5)中根据碳、氢的比例计算(计算略)可判断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3)。
第二章习题解答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3)3,4,4,6-四甲基辛烷 (5)3,3,6,7-四甲基癸烷(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键线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3)仅含有伯氢和仲氢的C 5H 12答:符合条件的构造式为CH 3CH 2CH 2CH 2CH 3;键线式为; 命名:戊烷。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

十一、醛酮影响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因素常见的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能力:—NO 2 > —COR > —SO 2R > —COOR > —CN > —C 6H 5 > —CH =CH 2 1、羰基碳原子连有基团的体积↑,空间位阻↑,不利于 亲核试剂进攻,反应就越慢。
2、当羰基连有吸电子基时,使羰基碳上的正电性增加,有利于亲核加成的进行,吸电子基越多,反应就越快。
3、羰基上连有与其形成共轭体系的基团时,由于共轭作用可使羰基稳定化,因而亲核加成速度减慢。
4、试剂的亲核性愈强,反应愈快5、亲核试剂的体积对加成的影响LiAlH 4体积小—OH 在e 键稳定,LiBH(sec-Bu)3体积大,—OH 只能在a 键亲核加成反应一、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生成羟基氰1° 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
ArCOR 和ArCOAr 难反应。
2°反应的应用:α-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也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与HCN 加成的难易 电子效应 HCHO 〉RCHO 〉酮空间效应 HCHO 〉RCHO ; RCHO 〉R 2C=O ; 环内酮 〉同碳的烷酮。
二、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生成羟基磺酸盐COH+ HCN羟基睛αCH 2=C-CN CH 3(CH 3)2CCN OH(CH 3)2CCOOH (CH 3)2CCH 2NH 2OHCH 2=C-COOCH 3CH3COH SO 3NaCSO 醇钠强酸强酸盐 ()(CH 3)3C HOH (CH 3)3C (CH 3)3C OH +LiAlH 490%10%LiBH(S Bu)312%88%主要决定于椅式构象中e 键的稳定.产要是进攻试剂体积庞大反式进攻有利反应的应用 a 鉴别化合物b 分离和提纯醛、酮c 用于制备羟基腈,是避免使用挥发性的剧毒物HCN 而合成羟基腈的好方法。
—SO 3Na 被—CN 取代三、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生成各级醇四、与醇的加成反应:生成缩醛或酮 反应的应用: 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在加热条件下用稀酸水解:H +/H 2O 便可还原为原来的醛或酮五、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六、与磷叶立德的加成反应:生成烯烃RC H ( R' )R C OH H SO 3( R' )O 3RCHO + Na 2SO 3 + CO 2 + H 2O RCHO + NaCl + SO 2 + H 2O 杂质不反应,分离去掉PhCHO 3H 2O PhCHSO 3Na PhCHCN HCl 67%OHOH OH C O δδδδC OMgX R 2R C OH +HOMgX无水乙醚R C O +ROH H R C OHHOR半缩醛+R C OR OR 缩醛R C RO +HO CH 2CH 2HO HR CRO O CH 2CH 2+H 2O2B CNOH H BNBNH 2B C N B NH 2OH (羟氨)NH 2NH 2(肼)NH 2NHC 6H 5(苯肼)NH 2NHCONH2(氨基脲)CN OH(肟)C N NH 2(腙)C N NHC 6H 5(苯腙)CNNHCONH 2(缩氨 脲)RR ′-Ph 3P C R R +CO -Ph 3PCR R CO Ph 3P O +CC R′′七、与西佛试剂(品红醛试剂)的反应:区别醛酮常用的方法还原反应一、催化氢化 :还原为醇所有不饱和键均被还原,若要保留羰基,条件为:H 2,5%Pd/C二、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还原:还原为醇(1)LiAlH4还原①选择性差,是强还原剂,除不还原C=C 、C ≡C 外,其它不饱和键都可被其原; ②不稳定,遇水剧烈反应,通常只能在无水醚或THF 中使用(2)NaBH 4还原 NaBH 4还原的特点:①选择性强(只还原醛、酮、酰卤中的羰基,不还原其它基团。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醛和酮课件(曾昭琼、李景宁第四版)

OH H
H2O
C N-NH
NO 2
2,4 - 二硝基苯肼
2,4 - 二硝基苯腙(黄 )
O C O + NH 2NH-C-NH 2 氨基脲
2009.12.03
H2O
O C N-NH C-NH 2 缩氨脲 (白 )
22
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
上述反应的特点: 反应现象明显(产物为固体,具有固定的 晶形和熔点),常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 酮。 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加成反应的现象非 常明显,故常用来检验羰基,称为羰基试剂。 6.与魏悌希(Wittig)试剂的加成反应 魏悌希(Wittig)试剂为磷的内鎓盐, 又音译为叶立德(Ylide),是德国化学家魏 悌希在1945年发现的。
R R C O + HO CH 2 HO CH 2 H R R C O CH 2 O CH 2 + H2O
反应的应用: 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 例如:
HOCH 2
2009.12.03
CHO
O
HOOC
CHO
18
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
Hale Waihona Puke 须要先把醛基保护起来后再氧化HOCH 2 CHO OCH 3 HOOC C H OCH 3 H H2O HOOC CHO + 2 CH 3OH CH 3OH HCl OCH 3 HOCH 2 C H OCH 3 KMnO 4 OH
OH C O + HCN C CN
H2O H+orOH-
OH C COOH
B- + H CN
B H + CN-
HCN
H+ + CN-
某些醛酮与HCN反应的平衡常数K 化合物 CH3CHO C6H5CHO p-CH3C6H4CHO p-NO2C6H4CHO
完整版醛酮练习题精选答案

醛酮跟踪训练】【基础回顾与拓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二醛和(1H 加成:2(2)苯甲醛催化氧化:(3)CHCHCHO和新制Cu(OH)的反应:223(4)乙二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巩固与训练】考点一结构和性质的关系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B.所有醛都会使溴水和酸性KMnO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4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HO的通式n2n D.甲醛在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2.(双选)CHCH(CH)CHOH是某有机物的加氢还原产物,该有机物可能是( )233A.乙醛同系物B.丙醛的同分异构体C.CH=C(CH)CHOH D.CHCHCOCH 3323223.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叫羰基的合成。
由乙烯催化剂????CHCH可制丙醛:CH=CH+CO+HCHO,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以得到醛,在它的22223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醛的有()A.2种种5.D 种4.C种3.B醛酮的化学性质考点二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4.为法不正确的是()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它可使溴水褪色C O DHC.它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的结构简式是20105.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写出丙酮与氢氰酸(HCN。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HCHOB.HCOOHC.CHC-CHCHD.HCOOCH 3233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3)。
最重要的原料,它的分子式为C10H16O醛基的检验考点三的CuSO6.某学生用1mL 2mol/L的溶液与4mL 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4)CHOCH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3加热时间短 C.NaOH量少 D. A.乙醛量太少 B.硫酸铜量少7.下列有关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试管先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配得银氨溶液C.可采用水浴加热,也可直接加热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考点四醛的有关计算8.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得到21.6g银,再将等量的醛燃烧生成了5.4g水,则该醛可能是()A.丙醛 B.丁醛 C.乙醛 D.丁烯醛9.下列各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的是()A.甲醛和甲酸甲酯B.乙烷和乙醇乙烯和环丙烷D. 苯和苯甲酸C.拓展提升考点五溶液具有广谱、高效、无刺激、%的,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
最新第11章--醛酮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第11章--醛酮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11章醛酮习题参考答案1.⽤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2.⽐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值⼤⼩。
答:(1)①Ph2CO②PhCO CH3③Cl3CCH O③>②>①(2)①ClCH2CHO②PhCH O③CH3CH O①>③>②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排序。
(1)①CH3CH2CH O②PhCHO③Cl3CCHO答:③>①>②(2)①O②O③O④OCF3答:④>③>②>①(3)①O②O③O答:③>②>①4.在下列化合物中,将活性亚甲基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
(1)O 2NCH 2NO 2 (2) C 6H 5COCH 2COCH 3 (3) CH 3COCH 2COCH 3 (4) C 6H 5COCH 2COCF 3答: (1)>(4)>(2)>(3)5.下列羰基化合物都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请按烯醇式含量⼤⼩排列。
(1)CH 3CCH 2CH 3O(2) CH 3CCH 2CCH 3OO(3) CH 32CO 2C 2H 5O(4)CH 3CCHCCH 3OO3 (5)CH 3CCHCOOC 2H 5O答: (4)>(5)>(2)>(3)>(1)6.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两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答:(1)CHO+H 2NC N(2) H CCH 2OHOCH 2CCH+2CCH 2OH(4)NH 2OHO+NOH(5)OHCN/OH-H 2O/H +OH CNOH COOHH 2OH 2OOHPhOCH 3 (7)O2PhPhPh OOPh C 2H 5 (8)OCH 3+O(9)OOEtO + CHOOCH 32BrOHOCH 2CH 2OH O O CH 3CH 2Br(11)CH 3O+H 2Pd/COCH 3(12)H 3CCH 3CH 3O4(CH 3)2CHOH H 3O+3CH(13)H 3O +(14)OPhC Ph PhC CH 3CH 3(15)O+Br 2H 2O,HOAcOBr(16)(17) PhCHO + HCHOOH -PhCH 2OH + HCOO -OCH 3CO 3HOO(18)CH 3CO 2Et 40℃7.鉴别下列化合物。
李景宁《有机化学》第5版考研真题及课后习题题库详解(醛和酮)【圣才出品】

李景宁《有机化学》(第5版)上册第11章醛和酮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天津大学2000研]【答案】(B)【解析】若醛或酮分子中含有多个-H α,则这些-H α都可以被卤素取代,生成各种多卤代物,若果含有三个-H α,则可卤代生成三卤衍生物,所生成的三卤衍生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为三卤甲烷(俗称卤仿),这就是卤仿反应。
故只有含有或能被次卤酸钠氧化而成CH 3CO 结构的化合物才能发生卤仿反应。
2.的主要产物是()。
[武汉大学2001研]【答案】(A)【解析】醛、酮分子中的α-H 具有酸性。
在碱性条件下,碱先夺取α-H,生成烯醇负离子,卤素再对C=C 加成而发生取代反应。
3.有一羰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5H100,核磁共振谱只有两个单峰,其结构式是()。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研]【答案】(C)【解析】该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只有两个单峰,说明分子中只有两种不等性氢原子且彼此间无偶合现象。
4.从库房领来的苯甲醛,瓶口常有一些白色固体,该固体为()。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研]A.苯甲醛聚合物B.苯甲醛过氧化物C.苯甲醛与C02反应产物D.苯甲酸【答案】D【解析】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生成苯甲酸。
5.下列化合物分别与HCN反应,()的活性最大。
[大连理工大学2004研]【答案】(B)【解析】羰基碳缺电子程度越高,其亲电性越强,越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Cl为吸电子基,使羰基碳电子云密度减小。
二、填空题1.完成应式。
[南京大学2001研]【答案】PhCH20H【解析】无活泼α-H的醛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Cannizzaro反应,有甲醛时,一般是甲醛被氧化,而另一醛被还原,发生“交错”的Cannizzaro反应。
2.完成应式。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研]【答案】【解析】醛或酮与锌汞齐和浓盐酸一起加热,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醛或酮与氢化铝锂反应,羰基被还原为醇羟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6H5 C CH3 + C6H5MgBr
O
+
H2NNHPh
?
5、 (CH3)3 CCHO
cocn. NaOH
OH
?
HCl
6、 7、
O
O
+
?
OH
C CH3 Br2 OH
_
?
O
8、
C6H5CHO + CH3C CH3
H O C CH3CH2
O
dil NaOH
?
1
9、
C CH3
LiAlH4 H3O +
O CH3
15
麝香酮的结构式为:
5、分子式为C5H12O的A,氧化后得B(C5H10O),B能与2,4-二硝 基苯肼反应,并在与碘的碱溶液共热时生成黄色沉淀。A与浓硫酸共 热得C(C5H10),C经高锰酸钾氧化得丙酮及乙酸。推断A的结构, 并写出推断过程的反应式。
H3C A. H3C CH CH OH CH3 B.
六、给出下列反应合理的机理 1、 RCHO +
2
R1OH
H
+
RC H
OR1 OR1
O
2、O
CH3 O
EtONa HO EtOH C CH3
NH2OH.HCl . N
CH3
3、
O
+
OH
七、合成
1、以甲醛、乙醛为原料合成季戊四醇。 2、以13CH3OH及其它有机、无机试剂合成13CH3CH2CHO。 3、以乙炔为原料合成2-丁酮。 4、分别由苯及甲苯合成2-苯基乙醇。 5、以乙炔为原料合成CH3CH2CH2CH2OH 6、由CH3CH2CH2OH合成CH3CH2CH2CH2OH
CH2 CH2CH2 CH3
7、从苯合成:
SO 3H
O O
O O
8、以C4以下的有机物为原料合成:
9、以丙酮和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
O
(CH3)2C CHCO2H
和 (CH3)3C CCH3
10、以C4以下的有机物为主要原料合成:
O O
11、以1,3-丁二烯和其它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
H3C CH H3C
O C CH3 C.
H3C C H3C CH CH3
6、A分子式为C7H14O,IR上1710cm-1处有强吸收;NMR上,δ1.1两重 峰12H,δ2.7多重峰2H,给出A的结构并指出IR,NMR中各峰的归属。
EtONa EtOH
?
四、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a. 丙醛、丙酮、丙醇和异丙醇 b. 戊醛、2-戊酮和环戊酮
五、将下列化合物按照与NaHSO3(或HCN)的反应速度递减的 顺序排列 a CH3COCH3 b CH3CH2CHO c PhCOCH3
d CH3COCH2CH2CH3
e CH3COCH(CH3)2
NaBH4 H3O +
2
?
SH
18、
CHO+Biblioteka HCl?SH
H2 Ni
?
19、 CH3 CO CH2CH3 + NH2OH. HCl 20、 CH3CHO 21、
NaOH ? Br2 ?
?
O
cocn.HNO3
?
O
22、 23、
O 2N
C CH3
H2 Ni
?
O KOH O ?
O
24、
O
+
CH2
CH C CH3
O C
)
CH3
C )
3、下列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 苯
B 苯酚
C 丙酮
D 环己酮
E 乙醚
F 正丁醛
)
4、在NMR上,下列化合物中H的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A 苯甲醛 B 苯乙酮 C 苯乙稀 ) D 苯甲醛 D 苯乙烷
5、能发生Cannizzaro反应的是( A 乙醛 B 丙醛 C 丙酮
6、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醛酮、酯、腈、硝基化合物的反应是(
)
A Michael加成
D Baeyer-Viliger
B Wittig反应
C
Cannizzaro反应
7、不与Tollens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
)
A 甲酸
B 正丁醛
C 苯乙酮
D 葡萄糖
) D 正丁醛
E 果糖
8、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环己酮 B 苯甲醛 C 2-丁酮
9、下列化合物沸点最低的是(
OH C C6H5
C6H5
12、以苯甲醛和苯乙酮为主要原料合成:
O C CH2CHCH2CO2H
八、推测结构
1、某化合物A(C6H12O),与羟胺反应但不发生碘仿反应,A催化 加氢得B(C6H14O),B脱水得C(C6H12),C经臭氧化后还原水解 得D和E,D 能发生碘仿反应但不与Tollens试剂反应,E不发生碘仿 反应但与Tollens试剂反应,推测A、B、C、D、E的结构。 2、化合物A(C9H10O),碘仿反应呈阴性,其IR在1690cm-1处有强 吸收;NMR在δ1.2处三重峰(3H),δ3.0处四重峰(2H),δ7.7处多 重峰(5H),推测化合物A的结构。 3、一未知物含C.H.O,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桔色结晶,但不与 Tollens试剂反应,也不发生碘仿反应。MS上M+的质荷比为114,IR 中大于3000cm-1无吸收,1709cm-1处有强吸收。NMR中有两个三 重峰和一个多重峰的特征吸收,且羰基为直链,推测未知物的结构式。
CHCHO
14、
CH3COCH2 CH2CO CH2CH3
15、 CH3
C CH3CH2 N NHCONH2
二、回答问题
1、下列化合物进行AN,那一个反应活性最强( A F3CCHO B NCCH2CHO 2、下列化合物进行AN,那一个反应活性最强( A CH3COC2H5 B
O
)
C CH3OCH2CHO
4、麝香酮(C16H30O)是由雄麝鹿臭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 可用于医药及配制高档香精。麝香酮与硝酸一起加热氧化,可得以 下两种二元羧酸:
CH3 HOOC(CH 2)12CHCOOH CH3 HOOC(CH 2)11CHCH 2COOH
CH3
将麝香酮以锌-汞齐及盐酸还原,得到甲基环十五碳烷, 写出麝香酮的结构式。
2
?
Ph
10、
11、
CH3CH2 C CH3 + H2NNHCONH2
O
?
?
_
12、 CH3CHO + HCHO(足量) HO ? 13、 14、 CH3
O + Ph3P CHCH3 ?
CHO cocn.
NaOH
?
15、 CH3CHO + 2 EtOH
16、 17、
O
+
HCl
?
?
NaHSO3
1
CHO
醛、酮练习 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异丙烯基丙基酮 4、3-戊酮醛 7、Z-2-丁酮肟
O
2、水杨醛
3、 1,3-环已二酮 6、 对硝基苯乙酮
5、乙醛缩二甲醇
8、
O
9、 CH3 CH2CH2
H
10、
C N OH
O C
11、
O
CH3
12、
CH
CH3 CCH2 CH2CHCHO
13、
CH3CH
A 正丁醛 B 正戊烷 C 乙醚
)
D 正丁醇 )
10、可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试剂是(
A NaBH4
B LiAlH4
C Na/二甲苯 D Zn(Hg)/HCl
E KMnO4/H+
三、完成下列反应
1、
2、 3、 4、
CH3 CHO KMnO4 ? H+
CH3CH2CHO O
dil NaOH
?
? H3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