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字概括《孙子兵法》

合集下载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鉴赏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鉴赏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鉴赏黄绪战《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一、兵圣孙武孙武,字长卿,人们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博兴北),生卒年月不祥。

孙武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军事制度得以健全与发展,在上层社会中逐渐形成尚武习俗,尤其孙武从小生长在一个善于带兵作战的家族,为其学习、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军事学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孙武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春秋末期的齐国,正处于田、鲍、栾、高“四族谋为乱”的阶段,不愿做齐国卿大夫之间倾轧牺牲品的孙武投奔到了吴国。

他专心研习兵法,以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赞誉,“卒以为将”。

从此,孙武在吴国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功劳。

他曾与伍员一起辅助吴王制定并实施“自强其力、待机而动、分兵轮番袭楚”的方略,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王采纳孙武等的建议,率部千里奇袭楚国,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连续五战五捷,一举攻入楚国首都26城,使一个长期雄踞江汉争霸中原的头等大国丧失了争霸能力。

而吴国则出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地而称雄的局面。

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孙武的最终归宿,已不可考。

据《孙子·计》篇的观点,“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武很可能在吴王杀掉他的好友伍员之后,感到吴王夫差已经容不得忠臣,毅然归隐,死于吴国灭亡(公元前473年)之前。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概览《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各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各篇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计》篇:这是全书的总纲,概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

宋人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

"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

正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当时,战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③。

孙子瞧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她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

兵凶战危,不就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

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

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

"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她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就是科学,战争就是艺术。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

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她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就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她概括为"五事"--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

"称'就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瞧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就是说。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河海大学军事教研室王建中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军事思想的典型代表,一本被古今中外都奉为经典的兵书——《孙子兵法》。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部兵学经典,一起来探究其思想之精髓,了解其对现代战争及社会生活的普遍指导意义。

一、孙武生平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孙子是后世对他的尊称。

孙子的先祖可以追溯到陈国的公子完,祖父因战功赐姓为孙。

出生在军事世家,从小便研习兵法,颇有心得。

青年时代,因齐国内乱,离开齐国,来到了吴国(今苏州附近地区)。

据《吴县志》记载,孙子当时就隐居在苏州郊外的穹窿山上,潜心钻研兵法。

后来,经好友伍子胥推荐,孙子把自己撰写兵法呈献给吴王阖闾,并被任命为为将,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

三国时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赞叹到:‚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明代的茅元仪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也就是说,孙子对他以前的战争经验,都无一遗漏的吸收、总结到他的兵书里来;而在孙子之后研究战争的人,没有超越他的,都是在吸收孙子的精髓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

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无论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还是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孙子兵法》都推崇备至。

毛泽虽未上过军校,却用兵如神,这与他熟读兵书,仔细钻研《孙子兵法》不无关系。

在国外,《孙子兵法》也久负盛名。

日本人称其为‚兵学经典‛、‚世界第一兵书‛;在他们眼中,孙子是‚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18世纪后《孙子兵法》传入欧洲,流传甚广。

1772年出版了《孙子兵法》的法译本。

据说拿破仑对此书推崇备至,常在作战间隙中研读。

有人评价,拿破仑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

1905年,英国人翻译了《孙子兵法》,名为《孙子十三篇》。

孙子兵法通篇概括

孙子兵法通篇概括

孙子兵法通篇概括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经典,主要由孙武所著。

以下是《孙子兵法》通篇内容的概括:
1.谋略篇:介绍了军事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包括基本原理、
战争的五要素、侦察和情报收集、攻守之策、军队的组织和指挥等。

2.作战篇:讲述了战争中的各种战术和策略。

包括如何选择战
场、攻击和防御的原则、兵力调配、战术变化等。

3.谋攻篇:阐述了进攻战略和策略。

讨论了攻城、攻占敌地、
发动战争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4.谋守篇:阐明了防守战略和策略。

强调了防守的重要性和如
何有效地防御。

5.制篇:解释了如何管理和指挥军队。

包括如何组织军队、士
兵的忠诚和纪律、迅速行动等。

6.地形篇:讲述了如何根据地形和环境特点来进行作战和布阵。

《孙子兵法》强调计划、谋略、军事智慧和运筹帷幄的重要性,指导着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军事战争思想和实践。

它强调灵活性、谋略和信息收集,为日后军事战争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孙子兵法》的原则和思想也在其他领域,如商业管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中得到应用和借鉴。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它言简意赅,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字字玑珠,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不仅在《始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概括

孙子兵法概括

孙子兵法概括【篇一:孙子兵法概括】《孙子兵法》共13篇,下面逐一分析这些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现的思想。

第一篇《计篇》是全书的总纲,体现了孙武兵法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战略战术观点的全部主张(速战原则是隐含其中的),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重视谋略、慎重开战的根本思想。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战争决策必须慎重;只有在对战争的真正动因和目标效果进行客观认真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在从道、天、地、法、将、军队和士兵的素质等方面对双方的军事实力、综合素质、战争条件、胜败结局进行基本清晰正确地分析预测的前提下,战与不战、如何战的决策才可以敲定,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科学的、慎重的、可信的。

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了慎战、知战、谋战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以短短几句话提出了备战原则、虚实造势原则即胜兵先胜而后求胜的原则。

他说,战争决策作出之后,就应根据利害关系、科学目标、客观条件进行准备,通过种种努力,创造优越的条件,形成我实敌虚、我优敌劣、我强敌弱、我高敌低的必胜或不败之势,不打盲目之仗、无备之仗、无望之仗。

第三部分用近而示远、利以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典型的战略战术技巧,举例说明了实战中的诡战原则、机变原则、奇正原则、转化原则。

第二篇《作战篇》主要提出了另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速战即战争效用原则。

孙武指出,战争目标既已确定,就必须用最好的谋略和最大的努力追求一种快速、低耗、小代价、大收益的作战效果,战争中的一切行为和决策都必须围绕这一要求进行,而不能像“为艺术而艺术”那样为战争而战争、为谋略而谋略,不能陶醉于小聪明式的“战争艺术”和一切僵化的教条之中,继而弄巧成拙。

因此,抓住战机,夺物攻心,一鼓作气、速战快决是一个基本的战争方略。

第三篇《谋攻篇》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对《始计篇》中的慎战、知战、谋战、备战原则展开具体论述。

本文首先说明了用兵作战、施智用谋的不同境界和形势,其中最高的境界是不经实战而使敌全国全军降服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道高、君明、将智、士旺、谋善、盟优是必胜之法宝,以如此之优势对彼方之劣势,正如高山坠石之与山下之蚁,胜利将是轻而易举的,这就是谋势备势、造势用势的巨大威力。

孙子论将帅的“五德”《智、信、仁、勇、严》

孙子论将帅的“五德”《智、信、仁、勇、严》

孙⼦论将帅的“五德”《智、信、仁、勇、严》将者智信仁勇⾔--《孙⼦兵法》《孙⼦兵法》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齐⼈孙武所著,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第⼀兵书”、“兵学圣典”。

它以当时进步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作指导,⾼度浓缩我国古代⼈民的⼤智慧,构建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思想和影响在今天已超出军事领域,深⼊到政治、经济、体育等社会⽣活的各个⽅⾯。

它不仅受到国内外军事家,⽽且也受到政治家以及企业家等各⽅⼈⼠的⼴泛关注与推崇。

掀起了对《孙⼦兵法》研究的⼀个⼜⼀个的⾼潮,他们从不同的侧⾯去挖掘《孙⼦兵法》现实价值,其中包括军事学、管理学、领导学、⼼理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并且把它运⽤到⽣活的各个⽅⾯。

《孙⼦兵法》⼗三篇都贯穿着对“将帅”的最⾼要求,孙⼦⾮常慎重地提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他认为将帅是国君的助⼿,辅助的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要衰弱。

另外,《孙⼦兵法&作战篇》还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可见,孙武⾮常重视将帅在国家⽣活中的重要地位,对将帅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孙⼦兵法》的许多论述中都涉及到领导⼼理学的内容。

其中五事之⼀的“将”就是专门阐述将帅本⾝素质和领导艺术。

下⾯分别对《孙⼦兵法》中有关领导⼼理学的思想加以探讨。

1、领导特质论孙武系统论述了领导特质的结构观,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也就是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简称“五德”。

他⾼度简明的概括了作为军队将帅需要的领导素质,同时也是选择将领的主要标准。

1971年,⼼理学家爱德华*吉⾊利通过事实研究,采⽤语义差别量表法得出领导特质可以分为3⼤类、13个因⼦,包括能⼒、个性品质和激励3个⼤类。

通过对⽐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的⼼理学家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与两千多年前的孙⼦所提出的领导特质有很多相似。

当然,⽤现代的观点分析,孙武的领导特质论显然是不充分的。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

简述孙子兵法主要内容

简述孙子兵法主要内容

简述孙子兵法主要内容《孙子兵法》,孙武撰。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

他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完因内乱逃奔齐国,并改姓陈为田。

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后来,因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孙武由齐国到了吴国。

经伍子胥引荐,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吴王的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孙吴列传》)《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宋代朝廷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

它系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而成,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

《孙子兵法》在战国末期和汉初已很流行,当时流行的就是“十三篇”文本,“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史记·孙吴列传》)到汉成帝时,任宏论次兵书,定著《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根据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发掘出的竹简《孙子兵法》和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西汉墓发掘出的木简《孙子兵法》佚文,以及流传至今的《史记·孙吴列传》,均有“十三篇”的记载,说明“十三篇”是《孙子兵法》的本文。

“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可能是后人附益的内容。

东汉末年,曹操删去了附益的部分,专为“十三篇”作注,恢复了“十三篇”的本来面目,使“十三篇”得以完整地流传至今。

其他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先后佚失。

但从银雀山汉墓竹简和上孙家寨汉墓木简的《孙子》佚文以及散见在史书、类书中的《孙子》佚文看,《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也确实存世过,任宏、班固的著录是有根据的。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第一《计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提出了“五事”“七计”、“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第二《作战篇》,主要讨论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实行作战指挥问题,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造成锐不可挡的有利态势;第六《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中心讲用“示形”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七《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第八《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各种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提出了“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第九《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地形篇》,主要论述地形的种类与作战的关系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还提出了“视卒如爱子”的观点;第十一《九地篇》,主要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火攻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1)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持其政治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这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

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把握的,就不能随便用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则百战不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可能胜也可能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必败。

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指导者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这一思想是极富科学价值的。

自有战争以来,古今中外的战争指导者,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对此曾有高度评价,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战略家孙武 (公元前 544 年 - 公元前 496 年)。

这部书总共包含 13 篇,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军队组织、指挥、布阵,到军事战略、策略、谋略,都有详细的论述。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1. 兵者诡道:孙子兵法的第一个原则是“兵者诡道”,即战争中要善于伪装、欺骗、引诱敌人,出奇制胜。

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的第二个原则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即要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和策略,以确保安全。

3. 以逸待劳:孙子兵法的第三个原则是“以逸待劳”,即在战场上要选择有利的地形和时机,避免与敌人在疲劳、士气低落的情况下作战。

4. 无战而胜:孙子兵法的第四个原则是“无战而胜”,即通过谋略、策略和外交手段,不通过战斗就取得胜利。

5. 用人所长:孙子兵法的第五个原则是“用人所长”,即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优点,制定合适的战术和策略。

6. 必死则生,幸而免者:孙子兵法的第六个原则是“必死则生,幸而免者”,即在战场上要有勇气和决心,不怕牺牲,也要有运气和机遇,才能取得胜利。

7. 金玉满堂:孙子兵法的第七个原则是“金玉满堂”,即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物资,包括金钱、物资、人力等,来取得胜利。

8. 勇而知耻:孙子兵法的第八个原则是“勇而知耻”,即在战场上要有的勇气和羞耻心,不要因为贪婪或自大而冒险或做出不当的行为。

9. 恭敬谦卑:孙子兵法的第九个原则是“恭敬谦卑”,即在战场上要谦虚、恭敬,尊重敌人和自己,不要自大和傲慢。

10. 以寡敌众:孙子兵法的第十个原则是“以寡敌众”,即在战场上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劣势,避免与敌人在人数和力量上过于悬殊的情况下作战。

11. 疾而不乱:孙子兵法的第十一个原则是“疾而不乱”,即在战场上要保持冷静和清醒,不要因为紧张或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12. 齐国为雄:孙子兵法的最后一个原则是“齐国为雄”,即在战场上要善于利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不择手段地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孙子兵法》十三篇思维导图

《孙子兵法》十三篇思维导图

《孙子兵法》十三篇主要思想1. 计是计算,而不是计谋的意思2. 孙子兵法讲的是实力取胜而不是计谋取胜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和法治等3.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先战后胜之法,是胜而后战之法。

4. 要能等待,能忍耐。

等待时机,先为己之不可胜,再为敌之可胜,上卷一、计篇五事道:恩信使民,人民听不听从你。

民与上同欲。

天:阴阳、寒暑、时制(天有阴阳,形成寒暑,寒暑四分即为时制)地:远近、险易、广狭、死生(熟悉地形,利用不同地形作战)将:智、信、仁、勇、严法:曲制、官道、主用(组织架构、编制,人事制度,物资和财务)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十二条诡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假动作,迷惑敌人可知而不可为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二、作战篇久战则国穷民困,打仗需仔细计算思考,一战而胜。

—— 拙速>巧久;兵贵胜,不贵久打仗是耗费金钱和资源的,而这些来源于国家和民众。

—— 一定要知道打仗的害处粮草辎重从本国远输,不如取之于敌。

三、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费一兵一卒,最小伤亡保全大家的用兵之法才是好的。

谋而后定,不要轻易打,要先破坏敌人的计谋、外交等,为自己争取最大优势。

攻城是最下策,不攻而抜人之城为上策。

孙子兵法不是奇兵诡道,不是以少胜多之法。

讲究兵力原则,以绝对优势作战,无优势则避。

要懂得认输,无兵力优势,无天时地利,不要想靠侥幸获胜,打仗是损耗很大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知胜五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战与不战的判断力)识众寡之用者胜(兵多兵少怎么用)上下同欲者胜(奖惩机制,上下同利)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劳,时刻准备)将能而不御者胜(将领有才能,君王不干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四、形篇善之善者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人之可胜。

善守者藏于九地,善攻者动于九天。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善于打仗用兵的人,是没有什么百战百胜的名声和功劳的,他们一般不轻易出战,只打确定胜利之战,一战而定,而不是多战多胜不定。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共十三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总结和揭示的一般军事规律,对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而其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求实进取的文化精神,也已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模式提供着用之不竭的文化启迪。

从哲学层面来说,《孙子兵法》最值得肯定的是它的战略思维。

这种战略思维可以概括为八个基本意识。

全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古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全局决定着一域的存亡,任何事业成败的关键正在于能否认识全局、驾驭全局。

而谋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观控制的大见识、大魄力,处处高人一筹,时时占得先机。

《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

无论是政治与军事主从关系的分析、经济与战争依赖性质的阐述,抑或是敌我战略优劣态势的判断、作战指导原则各个层面的协调,它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互补性的特征,如战略预测上的“五事七计”,治军手段上的“令文齐武”,作战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战争观念上的“仁诡相济”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占隐察机的预见能力。

重点意识: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孙子兵法》不愧为“兵学圣典”,对这层道理有十分深刻的阐释,在它看来,即使有极大的优势,但如果不讲主次,四面开花,那这种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反而处于极大的被动,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这就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的主要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语,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战争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孙子强调要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从而避免失败。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兵者,诡道也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在战争中,要用诡计和欺骗的手段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取得胜利。

因此,孙子强调要善于使用计谋和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因此,要根据敌情和战场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制定战略和战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又一个核心思想。

五、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

因此,他主张要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通过心理战和其他手段来影响敌人的情绪和士气,使敌人失去斗志和信心,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认为,将领在战争中要有独立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如果一切都要听从君主的命令,那么就会束缚将领的手脚,使得将领无法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将领应该在遵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七、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斗力的论述。

孙子认为,战斗力是由士气、勇气、决心和训练等因素组成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使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同时,孙子也强调了战斗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指挥体系和战术配合。

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术的论述。

孙子兵法总结思想内容概括

孙子兵法总结思想内容概括

孙子兵法总结思想内容概括《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学典籍之一。

全书以“兵法”为题,通过对战争的分析和战略思考,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战争哲学和战略原则。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包括:以智取胜、以虚实取胜、以知己知彼取胜、以节制取胜、以变化取胜、以人心取胜等。

《孙子兵法》强调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主张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计谋,通过谋略和智慧的施展来取得胜利。

它主张通过充分了解敌方的情况、分析敌方的弱点和优势,最终寻找到一种最佳的战略方案,从而以智取胜。

孙子认为,战争是理智行动的结果,战略手法是向理智和智慧让路的工具。

此外,《孙子兵法》强调了虚实对立的原则,主张遵循“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方式来对抗敌人。

通过制造假象、欺敌、诱使敌人犯错,从而取得优势。

孙子认为,取胜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敌人的期望和错觉,以巧妙的战略手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孙子兵法》中还强调了“知彼知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对自己和敌人的了解才能够制定出最佳的战略方案。

孙子在书中解释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透彻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敌人的弱点和优势,才能够有效地制定出战略,取得战争胜利。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还提出了“节制”和“变化”的战略原则。

节制即指在战争中要注意恰到好处的处理和利用自己的资源,避免过度消耗,保持持久的战斗力。

而变化则是指在战争中经常变换战略和战术,使敌人难以预测和应对,从而保持战争的优势地位。

此外,《孙子兵法》还强调了人心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士兵的士气和忠诚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他提出了一些战术和策略来调动和激励士兵的情感和信念,以保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他强调了指挥官的重要性,并提出不同类型的领导策略来激励士气、表彰功劳和惩罚逆反者。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军事学著作,它总结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精华和智慧。

它针对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实用的战略原则和战术策略。

《孙子兵法》通过对智慧、虚实、知己知彼、节制、变化和人心等方面的思考,为战争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方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方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方法《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就不断地被阐释和研究,虽属于军事著作,但其中蕴含的哲理不只在军事,在商业经营中的应用更是古已有之,帮助古今中外很多企业家取得了成功。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的资料,仅供参考。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孙子兵法》十三篇一,计篇二,作战篇三,谋攻篇四,形篇五,势篇六,虚实篇七,军争篇八,九变篇九,行军篇十,地形篇十一,九地篇十二,火攻篇十三,用间篇一只(一计)母鸡参加动物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被敌军的三只公鸡(三攻)抓住,随后被判处死刑(四形),结果被敌军一个善良的护士(五势)从一堆牛屎(六实)中救走了。

护士犯了欺君(七军)之罪,被判罚喝下很多白酒(八九),她酒醒(九行)后,跟母鸡一起逃了出来,路上遇到了她们的死敌(十地)-- 三只公鸡。

这三只公鸡在用火围攻一群婴儿(十二火),于是母鸡和护士赶紧拨打(十一九)电话,把火扑灭了。

她们把受伤的婴儿送到医院,医生用剪刀(十三间)给这些婴儿实施手术,最后把婴儿治好了。

最后,母鸡和护士被颁发了和平勋章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原文配翻译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兵势篇的概括

孙子兵法兵势篇的概括

孙子兵法兵势篇的概括《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军事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其中,兵势篇是《孙子兵法》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述了军队在战斗中的不同兵势及其应用。

本文将对兵势篇的主要内容进行展开,以期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篇章的精髓。

一、兵势的概念兵势是指军队在战斗中采取的不同战斗姿态和战斗形式。

兵势的选择应根据敌情、地形、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二、兵势的种类兵势篇中提到了六种兵势,分别是:正面、左右、斜面、方阵、深阵、疏阵。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正面兵势:正面兵势是指将军队正面对敌,采取直线阵型,以进攻为主的兵势。

正面兵势适用于敌情明朗、地势平坦、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突破敌军防线。

2.左右兵势:左右兵势是指将军队分成左右两翼,采取横列阵型,以侧翼包抄为主的兵势。

左右兵势适用于敌军阵型较为稳固、地势复杂、天气阴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打乱敌军阵型。

3.斜面兵势:斜面兵势是指将军队斜向进攻,采取斜列阵型,以斜面包抄为主的兵势。

斜面兵势适用于敌军阵型较为稳固、地势复杂、天气阴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打乱敌军阵型。

4.方阵兵势:方阵兵势是指将军队采取方阵阵型,以密集防御为主的兵势。

方阵兵势适用于敌军进攻强势、地势狭窄、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抵御敌军攻击。

5.深阵兵势:深阵兵势是指将军队采取纵深阵型,以逐层防御为主的兵势。

深阵兵势适用于敌军进攻强势、地势宽阔、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逐层防御敌军攻击。

6.疏阵兵势:疏阵兵势是指将军队采取疏散阵型,以分散防御为主的兵势。

疏阵兵势适用于敌军进攻弱势、地势宽阔、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分散防御敌军攻击。

三、兵势的应用兵势的选择应根据敌情、地形、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在具体的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变换兵势。

在战斗中,随着敌情、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兵势,以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孙子兵法》梗概(白话)

《孙子兵法》梗概(白话)

《孙子兵法》梗概(白话)《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博深邃,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

直到今天,《孙子兵法》的许多合理内核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泽,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其基本内容为:《计篇》(按)本篇是《孙子兵法》首篇,在全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它主要论述了战略预测和运筹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以“诡道”制胜的作战指导原则。

(要言)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察和研究。

所以,要从政治、天时、地利、将才、法制等五个方面考察比较敌我双方的主客观条件,看一看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能够贯彻法令,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从而预测战争胜负的情势,制订正确的战略战术。

在此基础上,战争指导者还要积极“造势”,来辅佐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

所谓“造势”,就是“因利而制权”。

要知道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做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以最终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作战篇》(按)本篇主要阐述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战争准备的事宜,主张树立“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指导方针。

(要言)孙子说,用兵打仗的一般情况是,需要动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千里运送军粮,“日费千金”,战争负担十分沉重。

所以用兵打仗贵在速胜,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力枯竭。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诸侯列国便会乘机前来进攻,我方在战略上就会陷入困境。

所以,“兵闻拙速,末睹巧之久也”。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发生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个字概括《孙子兵法》
首先是“胜”,我们要取胜、要胜利,品牌战略应该注意全先性、先驱性。

什么叫胜?我把你打倒了,这也叫胜,如果三个人把你打倒了,我死了两个,这也是胜,但这不是真正的胜,这是无形的胜。

第二个是“力”,借力打和;
第三个是“利”,周总理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利益是任何大国交往的前提条件。

现在做企业也一样,领导人做企业、做品牌、做推广,没有跟自己的市场结合起来,这是很危险的做法。

第四个是“道”,道是不一变的,总书记讲的就是不折腾,道法自然,道是万物根本。

第五个是“形”,我们要通过一种形势来表现,奥马奖通过这种形势很快就记住了。

第六个是“势”,现在进入全球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把握金融危机下的势,这是每一位企业家需要探讨的。

第七个是“柔”,以柔克刚;
第八个是“知”,要了解对方,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我们的策略跟他们有什么区别,我们的优势在哪儿?
第九个是“专”,欧阳之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也是我的老乡。

做事情要专注,一个人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时候,全世界都围绕你转,当你围绕全世界转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抛弃你。

第十个是“度”,度的平衡,跑一千米,前两三百米跑的非常快,最后跑不动了,所以要把握好度。

第十一个是“变”,我们想象摩托罗拉现在是一个十多岁、二十来岁年轻人的形象,这就是摩托罗拉品牌的再造,就像奥迪A6是企业家,A4是年轻运动型的。

第十二个“奇”,以奇取胜,奥斯卡、奥运会、奥巴马能够联系起来,这就是奇。

第十三个是“致”,这是主动性的意思,我们任何事情一定要主动。

我们的企业家都提前预见到了金融危机的到来,所以他们提前掌握了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