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表单说明:本表单用于收集急性咳嗽病患者在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1.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2.病史信息- 发病时间:- 症状描述:-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用药史:- 过敏史:3.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 呼吸频率:- 心率:- 血压:- 咳嗽特征:- 听诊结果:- 其他相关检查结果:4.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病机病因:5.中医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及剂量:- 针灸治疗方案及穴位: - 其他中医疗法:6.随访计划- 复诊时间:- 随访内容:- 随访结果:7.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临床路径是否顺利进行:- 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对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评估: - 病例经验总结:附件:- 相关医学文献- 临床研究数据- 患者病历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医师:指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
- 医疗服务:指医师按照医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事管理法》- 中药处方:指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中药并确定剂量后书写的医嘱。
3.《中医药法》- 辨证分型:指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
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 2

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助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外感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2.1风寒袭肺2.2风热犯肺2.3风燥伤肺2.4痰湿蕴肺2.5痰热郁肺2.6肝火犯肺2.7肺阴亏耗(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助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 /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或=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喘息性支气管炎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3)心电图;(4)胸部X线片。
咳嗽病(感冒后咳嗽)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2019年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优势病种总结优化一、基本情况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9年1月,我科在开展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39例,占总临床路径的46.4%,平均住院日_6.11__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4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37.3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48.46%,特色疗法使用率9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64例(37.3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3例(48.46%),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5例(8%),针灸治疗7例(2.8%),内科基础治疗439例(100%),其他疗法408例(93%)。
三、应用情况分析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咳嗽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
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咳嗽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
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数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
对口服中药汤剂、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
最新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咳嗽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咳嗽病(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入院标准: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3及2中任何1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的住院患者。
一、咳嗽病(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 2019版:A04.04.0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具体如下:①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②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③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十三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内科学(第9版)》(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①社区发病②肺炎相关临床表现:A.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呼吸困难及咯血;B.发热;C.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D.外周血WBC>10×10^9/l,或<4.0×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E.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

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作为一种肺系病症,小儿急性咳嗽多起病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普通感冒,在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冬季具有比夏秋季更高的发病率。
临床多为小儿急性咳嗽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但是这种治疗重点在于对症状的缓解,而非针对其病理进行深入治疗,因此患者的病情易出现反复。
而中医可以根据患儿所属的不同证候进行针对性治疗,若依据以计划性著称的临床路径对患儿进行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80例,探究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的小儿急性咳嗽患者80例,按照患儿入院顺序进行编码,并对编码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1岁,平均(6.24±1.11)岁:病程3~7d,平均(5.02±1.31)d。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0岁,平均(6.31±1.22)岁;病程2~8d,平均(5.11±1.43)d。
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长短等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风热犯肺证急性咳嗽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医护人员为患儿及时使用退热药物与抗感染药物,以缓解其病情,同时使用止咳药物,提供低流量供氧,7d后观察疗效。
(2)研究组风热犯肺证急性咳嗽患儿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进行基础中药一药物敷贴一拔管3个阶段的治疗,疗程7d。
路径:①中医基础用药:取菊花10g,桑叶10g,连翘10g,杏仁9g,黄琴9g,桔梗9g,前胡9g,甘草3g。
煮汁,早晚各服用1次。
随证加减方案:便秘患儿加用大黄3g 与莱菔子10g,痰多患儿加用射干6g与瓜萎皮9g,发热患儿加用柴胡9g与大青叶10g。
②药物敷贴:取白芥子、延胡索、桔梗等药物,加入蜂蜜并进行搅拌,在混合拌匀成糊状后,在患儿双肺俞穴敷贴,1次/d。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
估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一、基本信息
病人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___ 就诊日期:________
二、主诉
描述患者主要症状,如咳嗽特点、咳痰情况等。
三、现病史
详细记录患者当前的咳嗽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情变化、伴随症状等。
四、既往史
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
五、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咳嗽音、胸部触诊等。
六、辅助检查
记录患者进行的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胸片、血常规、喉镜检查等。
七、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
八、治疗方案
制定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方剂、辅助治疗等。
九、随访计划
制定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等。
十、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对临床路径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包括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并发症等。
附件:
1、X线胸片结果
2、血常规检查报告
3、其他辅助检查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临床路径:指根据特定疾病的临床病程和治疗规范,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一种医疗模式。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病情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并发症: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病理性变化或并存的其他疾病。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 76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中医咳嗽护理临床路径表

□采血检查:前一天22点后禁食水,早上6-7点进行采集血标本。如需抽取血培养
时,
抽取顺序为:血培养瓶(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毫升。)→蓝管(量足)→
紫管→黑管(量足、时间)→红管。 □大小便标本留取:应选择晨起中断尿最好,大便可随时留取,留好后2小时内送
2至楼化验室,以
免 □影 痰响 标检 本测 采结 集果 :采集方法为晨起清水漱口3次,然后用力咳嗽,将来自深部的痰液
注意配伍禁忌。
□口服给药:一般药物饭后服用
□高危药品/特殊药品的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 □观察用药后的
反 □应 中及 药皮 汤肤 剂穿 口刺
服,每日一剂,
□穴位贴敷
□中药熏洗 □拔罐
□刮痧
□手指点穴
□监测患者生命
体 □征 根据患者的症
状 □给 1.予 了相 解应 患的 者护 的
情 □绪 2., 用使 移用 情言 疗语
。
□内五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常规 □普通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陪床一人 以低盐低脂/糖
尿 的病 不/同普,通科饮学食合 理指导饮食: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
□4.痰湿润肺
□5.痰热郁肺 □6.肝火犯肺 □7.肺阴亏耗 □西药静点:□ 1.止咳药 □2.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须有间隔液,
起 □咳 告嗽 知的 患原 者因 戒和 烟
限酒,饮食宜清
□其它
□内五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常规 □普通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陪床一人 以低盐低脂/糖 尿 的病 不/同普,通科饮学食合 理指导饮食: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标准: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临床路径-咳嗽病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气促、胸闷(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有受凉史,急性起病,病程一般在一月以内。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咽痛等。
(3)主要体征: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或轻微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
(二)证候诊断1.风燥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干痒,口干,遇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少津,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袭肺证:咳嗽,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鼻塞、怕冷、全身酸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4.痰热蕴肺证:咳嗽,痰多,色黄脓,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 痰湿内阻证:咳嗽,痰多,色白,补课或微渴,胸闷、脘痞,舌淡或胖大,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燥犯肺证治法:疏风润肺,止咳利咽。
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15g 杏仁12g 桔梗10g 沙参15g 麦冬15g 薄荷15g 桑白皮12g紫苑10g 前胡10g。
2.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推荐方药:桂枝汤加减。
炙麻黄12g(先煎)桂枝12g 白芍12g 生姜12g 大枣12g 杏仁10g 桔梗10g 甘草10g。
3.风热郁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推荐方药:泻白散加减。
桑叶15g 桑白皮15g 薄荷15g 杏仁10g 桔梗10g 鱼腥草15g 黄芩10g 僵蚕12g 甘草10g 。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

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疗效评价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咳嗽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咳嗽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试验组(60例,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好转率略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略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急性咳嗽患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CM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ughChen HuiAnkang Hospital, Jialing District, Nanchong 6375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CM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ugh.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oug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0 cases, routine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60 cases, TCM clinical pathway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giving TCM clinical pathway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acute cough is helpful toimprov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acute cough;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在临床上,急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持续时间在3周内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可发于一年四季,春冬季发病率高。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1 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 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 X 线检查、C 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 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 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2) (3) (4)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中医临床路径(哮喘咳嗽等)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 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D-二聚体(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 T、C 反应蛋白等。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患者。
一、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编码:BNF01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2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2.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剧烈影响工作休息、或伴有喘息,院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3.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中医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的特点,注意观察证候的动态演变及其规律;注意区分外感内伤咳嗽的不同。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感染性疾病筛查、X线胸片和/或CT、心电图。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 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 J44.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的病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为本症的主要症状。
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燥邪伤肺,贝V干咳无痰或少痰;痰湿蕴肺,贝V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痰热郁肺,贝V咳痰黄稠,胸闷气促;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肺阴亏耗,贝V干咳无痰。
(3 )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
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
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
慢性喘
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
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型
2.1风寒袭肺
主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恶寒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6g杏仁10g 秸梗9g荆芥9g 紫菀9g 百部9g白前
10g 陈皮9g 甘草6g
2.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 桔梗9g 杏仁9g 连翘15g 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生薏仁15g甘草6g
2.3风燥伤肺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叶9g杏仁9g淡豆豉9g山梔子10g象贝母9g沙参9g
麦冬9g 薄荷4.5g 连翘10g 梨皮10g
2.4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半夏9g 陈皮9g茯苓10g苍术9g厚朴9g杏仁9g甘草6g 2.5痰热郁肺
主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黄苓9g山梔子9g知母9g桑白皮9g陈皮9g秸梗9g瓜楼仁10g麦冬9g川贝母9g茯苓9g鱼腥草10g甘草6g 2.6肝火犯肺
主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滞难出,量少质粘,或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
青黛3g海蛤壳13g(包煎)桑白皮9g地骨皮9g丹皮9g川贝母9g枇杷叶15g甘草6g
2.7肺阴亏耗
主证: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沙参9g麦冬9g玉竹9g天花粉10g生扁豆9g生甘草6g 冬桑叶9g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咳嗽诊疗方案》(见附件)。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
(四)标准治疗日
1、标准门诊日: OOOOOOOOOO
2、标准住院日:小于13天,平均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支气
管炎ICD10: J44.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性别年龄不限。
进入住院路径标准:
(1)符合中医咳嗽辨证标准。
(2)年龄:不限。
(3)性别:不限。
退出临床路径标准:
(1)治疗1-2周病情稳定。
(2)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若病情持续进展,或有呼吸衰竭趋势,则继续治疗,但退出该临床路径。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门诊就诊当天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常规心电图
(3)胸片
(4)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入院1-2天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流变、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肺功能
(3)肺支原体;痰培养加药敏
(4)胸片、常规心电图、
(5)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七)中医治疗方案 (见附件诊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咳嗽诊疗方案。
1、辨证内服中药
(1)汤剂治疗原则及代表方:
(2)膏方
3、中医特色外治法
(1)中药贴敷+超短波;
(2)膏方;
(3)理疗治疗;
(4)足底反射治疗;
(5)针灸、拔罐。
(八)必须复查项目及伴随症状的处理
1、必须复查项目:血常规、电解质、胸片、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肺
功能。
2、伴随症状的选择与使用时机:高热时降温处理及静脉给液。
(九)治愈标准及依据:
(十)出院标准
1. 治疗1-2周病情稳定。
2.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 若病情持续进展,或有呼吸衰竭趋势,则继续治疗,但退出该临床路径。
(十一)有无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方案。
3、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影响出院时间甚或退出路径。
二、咳嗽(门诊)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符合慢性支气管炎ICD10: J44.901 疾病编码。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
第一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病日期:_______ 年_月_日
进入路径时间:年_月_日标准治疗日5
± 1天
性别:_______ 年龄: ______
门诊病例号:_______________
就诊日期:年_月_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_日实际治疗日:天
三、慢性支气管炎(住院)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饮食:清淡饮食
□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3 -内酰
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头霉素类、3 -内酰胺酶抑制
剂等,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
素、卡那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及林可霉素
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
中药内服:(主方)
□ 汤剂
中医药特色外治法
□中药贴敷+超短波;
□膏方;
□理疗治疗;
□足底反射治疗;
□针灸。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流变、凝
血功能、血气分析
□肺支原体;痰培养加药敏
□胸片、常规心电图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
疋
长期医嘱:
□根据症状、血气分析、胸片。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⑵氧疗
□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查结核菌素试验、血
沉、结核抗体、肺功能、
CT或MRI、D二聚体、肿瘤相关
因子检查
□如有必要,查肺CT、肺功
能。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嘱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