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二叠系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距今约2.9亿至2.5亿年,是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分界点。
二叠系的地层中,有一特殊的地层称为龙潭组,它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代号。
龙潭组是二叠系中的一个地层单位,其地层分布主要位于中国南方。
该地层的代号“龙潭组”是由于最早研究该地层的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地层出露于福建省福州市龙潭地区而得名。
龙潭组的形成时期大约在二叠系晚期,其时代可追溯到约2.5亿年前。
龙潭组的地层主要由碳酸盐岩和页岩组成。
在地质学研究中,龙潭组的地层特征和化石组合对于研究地层的年代、沉积环境以及地质历史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学家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可以对二叠纪晚期的地质事件和古环境进行推断。
龙潭组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可以提供有关二叠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
其中,以古生代海生生物化石为主,如海藻、腕足动物、双壳纲动物等。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龙潭组时期的古海洋环境、水深、水温等信息。
另外,龙潭组的地层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这些地质事件对地层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质学家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地壳的变动和地球构造的演化过程。
龙潭组的代号在地质研究中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地层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地质学家对地层进行研究和理解的结果。
地质学家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可以对地球历史的演化和地质事件的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龙潭组是二叠系中的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它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代号。
通过对龙潭组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二叠系晚期的地质历史、古生态环境以及地壳构造演化等重要信息。
龙潭组的代号代表着地质学家对地层进行研究和理解的成果,对于地质学的发展和地球科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二叠系是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地球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间跨度。
在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岩石类型。
本文将对统茅口组灰岩进行描述。
统茅口组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石灰岩地层,属于二叠系。
在统茅口组中,灰岩是其中的一种岩石类型。
灰岩是由碳酸钙主要成分的沉积岩,其颜色通常呈灰色或浅灰色。
统茅口组灰岩的形成与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二叠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大陆开始聚集形成超大陆盘古,而海洋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统茅口组灰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海洋环境。
在二叠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中富含大量的浮游生物和珊瑚等生物。
这些生物在海洋中繁衍生息,死亡后其遗骸和壳体会沉积在海底,逐渐形成灰岩。
统茅口组灰岩中常常可以发现化石,这些化石是对二叠纪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记录。
统茅口组灰岩的岩石结构通常呈层状或块状。
层状结构是由于沉积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而块状结构则是由于岩石的断裂和变形。
灰岩的质地通常比较细腻,质地均匀,硬度较低。
在统茅口组灰岩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岩石表面的溶蚀现象,这是由于灰岩中的碳酸钙溶解所致。
统茅口组灰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质地细腻且容易加工,可以用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方面。
此外,灰岩中的碳酸钙也可以用于制造石灰、水泥等产品。
因此,统茅口组灰岩在地质学、建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茅口组灰岩是二叠系中的一个重要岩石类型。
其形成与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沉积于海洋环境中。
灰岩的结构通常呈层状或块状,质地细腻且容易加工。
统茅口组灰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统茅口组灰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对于认识地球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叠系地层特征
二叠统地层特征
二叠纪地层在四川东部分布广泛,早期以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晚期东西部差异加剧,攀西地区(大体相当“康滇地轴”范围)以陆相基性火山喷发岩为主,向东过渡为陆相—海相碎屑岩及含煤碎屑岩,东部以大套海相碳酸盆岩为主,厚度360一700 m,盐源地区厚达5000m以上。
根据四川省内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发育完整程度,通过清理及相邻省区间协调,地层划分对比采用1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
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见于全区,树河组、阳新组、宣威组、黑泥哨组见于盐源、攀西一带,孤峰组、大隆组见于广元—万县一带,铜陵沟组见于金汤一带,峨眉山玄武岩组见于盐源、攀西、金汤一带,龙潭组、吴家坪组见于成都—重庆、广元—万县一带。
地层--二叠
第四节 中 生 界—、三叠系华北地层区内该系几乎全被掩盖,为陆相碎屑岩系,生物化石稀少,总厚度450米以上。
扬子地层区三叠系主要分布于下扬子地层分区(地层划分沿革如表12),为陆棚相向海漫沼泽相演变的碳酸盐岩、红色碎屑岩和含煤碎屑岩系,最大厚度3800余米,菊石和双壳类化石丰富,并有颇具特色的爬行动物鱼龙,其生物面貌与古地中海型相似,并兼具环太平洋型特点。
江南地层分区是否存在中统未确定,上统厚度较大。
北淮阳地区是否有三叠系尚难肯定。
【华北地层区】仅发育下统,与二叠系连续沉积。
分为相互整合的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
均系引用山西省宁武地区的地层名称。
刘家沟组:以界首县东北李楼钻孔为代表。
紫红色细粒长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和砾岩。
厚度大于323米。
仅发现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蕨类孢子居次为特色的孢粉化石组合,其中以C o n i f e r a l e s(松柏类)和B e nn e ttit a ce a e a c u m i n e ll a(本内苏铁粉)占优势。
和尚沟组:代表性剖面同刘家沟组。
以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和含砾砂岩。
厚度大于123米。
未获化石。
【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包括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东马鞍山组、月山组、铜头尖组;上统拉犁尖组。
各组间均整合接触。
殷坑组:1965年创名。
标准地点贵池县殷汇和龙山。
由黄绿和灰绿色钙质泥岩与薄层灰岩互层,自北向南泥(页)岩减少而灰岩增多。
厚83—286米。
富含菊石、双壳类和腕足类(1)O p h i ce r a s(蛇菊石)-Ly t o p h i ce r a s(弛蛇菊石)带;化石,前者自下而上可建立3个化石带:(2)G g ro n it e s(环齿菊石)-P r i o n o l ob u s(齿叶菊石)带;(3)F l e m i n g it e s(佛莱明菊石)带。
双壳类可建C l a r a i a w an g i(王氏克氏蛤)组合;C.s t a c h e i(射饰克氏蛤)组合;C.au r it a(带耳克氏蛤)组合。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回复二叠系是地质年代的一个时期,距今约为2.9亿至2.5亿年前。
而石千峰组是二叠系中重要的地层单元,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
本文将以二叠系石千峰组为主题,深入探讨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石千峰组的概述石千峰组是石炭纪的上半段,由石炭纪晚期的长兴组向二叠纪的平头组过渡而成。
该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岩层厚度较大,可达数百米。
其中,以砂岩的地质含量最高,泥岩和页岩次之。
二、石千峰组的岩性特征1. 砂岩石千峰组的砂岩具有中等至粗粒度,颗粒之间结合紧密。
其主要矿物组合有石英、长石、云母等,颜色多样,包括红、白、灰、黄等。
砂岩中常见的结构有层理结构、水平交错结构和鱼鳞片理结构。
2. 泥岩泥岩是石千峰组中的另一个主要岩性。
泥岩呈现出细粒度、粘结性强以及颜色较为单一的特点,主要为灰黑色或暗灰色。
泥岩中常见的结构有细层理结构和波状结构。
3. 页岩石千峰组的页岩颗粒细小,具有灰黑色或黑色,呈现出比较均匀的颜色。
在页岩中常见的结构为层状结构,同时,页岩还具有较高的含碳量,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母源岩。
三、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在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特征:1. 海陆交错的环境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显示出海陆交错的特点。
在陆上,沉积主要是由河流、湖泊和沼泽所贡献的;而在海洋环境下,沉积则是由河口沉积、海陆交互沉积以及陆缘海和海市蜃楼等形成的。
2. 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石千峰组的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较大。
沉积物中存在较多的搬运构造,如水动力抛物状构造、水动力平行沉积构造和水动力选择性抛物状构造等,这些构造证明了水动力在石千峰组沉积中的重要性。
四、石千峰组的成岩作用在二叠系的漫长岁月中,石千峰组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的变化,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背斜作用和侵蚀作用等。
这些成岩作用对石千峰组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其获得了更加坚硬、稳定和富有开发潜力的特性。
我国全球二叠系
我国全球二叠系-三贅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今年3月7日”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传来一个振奋地学界的消息: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被正式确走在我国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
这不仅是我国几代地学工作者数十年艰辛努力奋斗的结晶,而且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大荣耀。
3月26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主持下,由孙枢院士等7人专家评审小组,在北京对中国地质大学完成的这一重要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鉴走,一致认走,这项硏究成果〃不仅是我国地层学研究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而且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该项硏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十几年来的中心工作,就是确走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已建各地层系、统、阶之间的界线剖面和点位 / 即Global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简称GSSP ,把它作为全球标准,俗称〃金钉子〃O二脅系•三叠系界线既是两系之间的界线,又是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的分界,而且它还与显生宙最大的生物变更事件和全球变化相关联”因此” 它一直倍受世人关注。
中国地质大学于1978年成立了由杨遵仪领导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参加了国际地质对比规化IGCP-106项〃二叠纪•三叠纪阶段的地质发展"(1978-1982 )。
杨遵仪院士接着担任了IGCP-203项〃东特提斯二叠一三叠系研究〃(1983-1987 )的主席及其接续IGCP-272项〃环太平洋晩古生代、早古生代事件及全球对比〃(1987-1992 )的副主席,是我国最早担任国际地学硏究领导者之一。
殷鸿福院士也担任了IGCP-272项秘书长和IGCP-359 项〃环太平洋、特提斯和瓦纳边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质事件〃(1993-1997 )的主席。
以上硏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对比的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延续20年,先后有廿五国二百多人参加。
在多年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质学研究中,中国地质大学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科研集体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硏究项目,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硏究项目,如〃东特提斯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地质事件〃(杨遵仪,1986-1988 ),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的进一步研究〃(殷鸿福,1995-1997 ), 〃古、中生代之交的泛大陆聚散、古全球变化与生物演化〃(杨遵仪殷鸿福4997-2000 ), 〃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生物绝灭・残存■复苏过程硏究〃(童金南,1996・1998 )等。
二叠系
二叠系(Permian System)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现国际上和国内均分为上、中、下 三个统。2000 年,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划分为下统乌拉尔统、中统瓜德鲁普统、和 上统乐平统。德国的二叠系下部为红色砂岩,称为赤底统,包括奥 图阶和萨克森阶,上部为 镁质灰岩,称为镁灰岩统,包括提林根阶;俄罗斯的下二叠统包括 萨克马尔阶、亚丁斯克阶 和空谷阶,上二叠统包括卡赞阶和鞑靼阶。2001 年,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将中国二叠系三 分,下统包括紫松阶、隆林阶,中统包括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上统包括吴家 坪阶和长兴阶。 中文名 二叠系 外文名 Permian System 含义 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分类 上、中、下三个统 中 国 二 叠系 三分 划分机构 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 中国二叠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海相为主,如华南、青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回复石千峰组,顾名思义,是指在地质学上属于二叠纪系列地层中的一个岩石组合。
本文将深入探讨石千峰组的代号,解析其背后的含义和意义,并解释该地层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石千峰组代号中的每个部分。
"石"字指代石英砂岩,这是石千峰组的主要岩石成分之一;"千"字则代表该地层组合在地层序列中的层位,表明它位于地层序列的较高位置;"峰"字则表示山峰,暗示了石千峰组的地质构造特征。
石千峰组属于二叠纪系列地层,位于地质年代中的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9亿至2.5亿年左右。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
它主要由石英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中以石英砂岩居多。
这种岩石通常呈现出粉红色或灰色,并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和成岩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石千峰组的形成过程。
二叠纪时期,华北地区正处在一个广阔的海洋盆地内。
在这个海洋盆地中,富含沉积物的河流和岩屑通过沉积过程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
这些沉积物主要是由陆源物质输入而形成的,包括砂石、泥土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经历了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了石千峰组的岩石。
石千峰组的形成对于研究华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和构造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石千峰组的形成记录了华北地区在二叠纪时期的沉积环境和地质变迁。
其独特的岩性和构造特征为研究该地区的地壳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石千峰组所具有的优良油气储藏潜力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该地层中,存在着大量的含油气砂岩和泥页岩等油气资源。
对于勘探和开发这些油气资源,石千峰组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石千峰组还为研究地质灾害和环境变迁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对石千峰组的岩石学和构造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地下水资源、山区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综上所述,石千峰组作为二叠系地层中的一个岩石组合,其代号以一种简洁而富有意义的方式,描述了该地层的主要特征和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第44卷第6期2020年12月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Vol.44No.6Dec.2020DOI103969/jissn2095—4107202006004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白晓亮,鄱诚,和源,王晶,明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幵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摘要: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展布,建立沉积演化模式。
结果表明:栖霞组可以划分为Sql和Sq2两个三级层序旋回,Sql海侵体系域迅速海侵,造成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局部层段可见颗石藻及钙球粒等水体较深的生物组合,反映迅速海侵造成水体突然加深的过程;Sql高位体系域广泛发育厚层台地边缘颗粒滩相,随海平面的上升,高部位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可以弥补海平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加)的速率,碳酸盐岩生长以加积为主,发育一套厚层稳定分布的台缘颗粒滩相沉积。
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栖霞组早期沉积是逐渐向古隆起的超覆过程,栖霞组中晚期发育海侵背景条件的碳酸盐岩台地一斜坡一盆地沉积模式,加里东古隆起高部位及岩溶古地貌高部位控制滩相展布。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台地边缘;沉积演化模式中图分类号:TE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07(2020)06-0033-100引言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二叠统栖霞组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
近期川西北、川中地区多口探井钻探成功,进一步证实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勘探前景广阔。
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位于栖霞组中上部,其成因与分布受控于台缘滩、台内滩相的展布,因此,明确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对滩相展布的预测至关重要。
二叠纪地层概念
二叠纪地层采用三分,即分为下(乌拉尔统)、中(瓜德鲁普统)、上(乐平统)三统。
二叠系海相阶及其标准地点标准地点乌拉尔西坡的二叠系为一套综合有海相、半咸水相和陆相的沉积。
下部的阿舍尔阶、萨克马尔阶和亚丁斯克阶的大部为正常海相;其上的空谷阶和卡赞阶为局限的半咸水相,鞑靼阶则全为陆相。
为了克服海相层位对比上的困难,有些学者在二叠纪年代地层表的上部层位常采用乌拉尔以外的正常海相阶名,如瓜达卢普阶引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卓勒法阶引自亚美尼亚,长兴阶引自中国浙江。
二叠系的海相阶层序大致如表1[二叠系海相阶及其标准地点]。
表中二分方案的下、上统界线置于瓜达卢普阶的底部;三分方案的中统通常包括亚丁斯克阶至瓜达卢普阶下部的层位。
二叠纪的海水大致以欧亚东西向地槽带、环太平洋地槽带以及富兰克林-乌拉尔地槽带为活动中心,向邻近的大陆地区淹覆。
以此为基础的沉积作用发生明显分异,存在多种沉积岩类型。
这些沉积在时间上明显反映出在背景下的早、晚期分异。
早期正常海沉积广泛发育;晚期除多数及其外围部分继续保持海相沉积外,地槽的回反部分及大陆棚区分别转化为局限的咸化、沼泽化或陆相沉积。
以为主的比较发育的沉积主要分布于冒地槽的浅水部分和北半球的浅水地台,包括西西里、小亚细亚、中东、外高加索、盐岭、中亚、克什米尔、东帝汶、日本、新西兰和北美太平洋侧等地以及属于地台范围的北美、西伯利亚和中国等地。
以大量和广泛的火山岩系为特征的地层发育于优地槽。
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为: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内华达州、犹他州;亚洲的天山、内蒙古、滇藏、帕米尔;澳大利亚东、西部盆地,西南非,南美阿根廷等地。
陆相及煤系沉积多见于东西向地槽系北、南两侧的亚洲、中欧、印度半岛和南半球的多数陆地。
冰碛岩类发育于新西兰以外的南半球各大陆和印度半岛以及中国西藏南部的二叠纪早期。
这些以陆相地层为主的岩系包括冰碛岩在内,称为冈瓦纳相。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 -回复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回复[二叠系龙潭组代号],是指中国地质学家给予地质年代中二叠系龙潭组的研究工作的代号。
为了更好地理解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含义,我们需要逐步回答以下问题。
一、什么是二叠系?二叠系是地质年代表,属于古生代末期的地层序列。
它的名字来源于德国的二叠纪山地Erzgebirge,因为二叠系在该地区首次被精细划分和描述。
二叠系地质时期距今大约2.9亿至2.5亿年,是恐龙出现之前的一个时期。
二、什么是龙潭组?龙潭组是中国地质学家对二叠系中的一种地层的命名。
它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地,是中国西部地区一系列古老的沉积岩。
龙潭组的含义是“起源于龙潭的地层”,龙潭是指山西省右玉县的一处地名。
三、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研究意义是什么?地质学家给予地层和岩石的代号主要是为了便于学术研究和交流。
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鉴定地层特征:通过代号命名,地质学家可以准确鉴定和界定不同地层的基本特征,便于研究者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对比和分析。
2. 促进学术交流:统一的命名体系和代号使得研究者之间可以更加清晰地交流和讨论相关的地质问题,推动学术进展。
3. 研究地质历史:通过对二叠系龙潭组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层的地质历史,揭示地球演化的过程,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推测。
四、如何确定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确定地层的代号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
对于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确定,地质学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地层划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采样,地质学家首先对龙潭组进行划分和分类。
他们会观察岩石的组成、颜色、纹理等特征,并根据地质时期的特点进行排序。
2. 命名代号:根据地质学家对龙潭组的划分,结合相关地质历史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地层代号。
这个代号通常会与地质地层的特征相关,以便于学术交流和进一步研究。
3. 记录和发表:地质学家将对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发表于学术期刊或相关学术会议上,以便于其他研究者了解和引用。
任楼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相分析及成煤环1
任楼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相及成煤环境分析吴增云方沛吴宏生内容提要:本文对任楼井田含煤地层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本井田含煤地层的各种沉积环境,同时并简要介绍其变化形成过程和成煤环境。
关键词;任楼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相1、区域地质概况任楼井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童亭背斜的南东翼,东面与双堆矿区相邻,南面与许町井田接壤,靠近蚌蒙隆起,西面与界沟和五沟井田相邻,北隔界沟断层与孙町井田相接。
面积约42km2。
该井田二叠系地层沉积总厚度882~1170米,一般都在1000米左右。
分上下石盒子组,整个含煤地层厚约900米,其中含11个煤层(组),含煤11~28层。
分析其含煤地层的成煤特征对煤田开发利用和煤田地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2、含煤地层的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根据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的不同,将二叠系含煤岩层分为三大段。
即:一灰顶板~10煤、10煤~3煤和3煤以上段。
2.1 一灰顶板~10煤段该段沉积厚度在45~66米,平均57米。
底部为深灰~灰黑色泥岩或细粉砂岩(海相泥岩),向上为粉砂岩、砂岩,在10煤和11煤之间,以中细砂岩为主,间夹深灰色粉砂岩与灰白色细砂岩组成互层状,俗称“叶片状砂岩”。
通过岩矿鉴定确认,此砂岩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偶见海绿石。
岩石粒度总体偏细,概率曲线为二段式,跳跃总体斜率65°左右,分选性较好,岩屑形态多为次圆状。
粉砂岩多含泥质和少量云母,成份以石英为主。
沉积构造组合形式可分为两类:1)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具有底栖动物通道和菱铁矿及黄铁矿,其代表为泻湖相沉积;2)沙纹层理—波状不规则层理—透镜状层理—砂泥互层层理,其代表为潮坪相沉积。
2.2 10煤~3煤段该段沉积厚度350~430米,平均厚360米。
岩性主要由陆源碎屑岩和煤组成。
砂岩含量25%,泥岩、粉砂岩含量75%。
岩石的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粒度中值为 2.1~4.3之间,分选系数Bi=0.53~0.95,平均斜率在50°左右,岩屑形态多为次圆~次棱角状,分选性中等~较好,概率累计曲线多为二段式,属分流河道、决口沉积型。
我国主要聚煤区分布
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在杭州-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绕组。
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
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
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存在明显的穿时现象,含煤层位由东向西抬高,在东南分区为下二叠统,在江南分区为下二叠统上部的茅口阶(龙潭组下部),在扬子分区为上二叠统龙潭阶和长兴阶(均为龙潭组)。
华北赋煤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属典型的地台沉积,按沉积特征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在北纬41°以北的阴山、大青山、燕山、辽西的阴山-燕辽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属陆缘山间盆地沉积,在阴山、大青山称为拴马桩组,在辽西地区称为红螺岘组。
在北纬35°~41°之间的华北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由老至新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在北纬35°以南(豫西及两淮)的南华北地层分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
在鄂尔多斯西缘的贺兰山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从下至上划分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其次为羊虎沟组。
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三次煤田预测工作中(1997年),石炭系和二叠系均采用二分方法,上石炭统与下二叠统之间的分界位于太原组内马平阶与龙呤阶之间。
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存在东西分异、南北分带现象,含煤层位由北向南逐渐抬高。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知识】从地质年代到地层组成,探索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1.引言在地质学领域,为了便于研究和交流,人们常常将不同地层和岩石形成时期进行编号和命名。
其中,二叠系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质年代,而石千峰组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岩石层。
本文将从地质年代和地层组成两个方面,探索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的含义和特点,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2.二叠系的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地质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个分类方法,用于确定地球历史上不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期。
二叠系是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的一个重要地质年代,约距今2.9亿年至2.5亿年。
二叠系地层的岩石特点和化石组合反映了当时地球的地壳构造、气候环境和生物演化等方面的变化。
3.石千峰组的地层组成3.1 石千峰组的命名由来石千峰组这一地层组的命名在于其地处中国云南省的腾冲县石千峰地区。
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
石千峰组常常作为地质学研究和勘探工作的重点对象。
3.2 石千峰组的特征和研究意义石千峰组的形成时期与二叠系相对应,具有较高的地层古生物学和岩相学研究价值。
通过对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群组成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地球的古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对于认识二叠纪的地球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4.探索石千峰组代号的含义和特点4.1 代号"cqf"的解读石千峰组的代号"cqf"代表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岩石特征。
其中"c"代表了石千峰地区的地理位置,"q"代表了它在二叠系地层中的位置,"f"代表了它属于岩石组的意思。
代号的选择反映了石千峰组在地质学界中的重要地位。
4.2 代号的意义和应用石千峰组代号的命名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代称,更体现了地质学研究者对该地层组研究的认可和重视。
研究者通过研究石千峰组的地质特征和化石组合,不仅可以揭示二叠系时期的地球表面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还可以对地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区之一,依托着丰富的地质资源而发展成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重要中心。
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准噶尔盆地的地层划分和构造分析工作尤为重要。
Gansu Provincial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鉴定了准噶尔盆地共94家侏罗系地层、12个层系,主要包括燕山系、塔里木系、二叠系、侏罗系、中侏罗系和三叠系。
一、燕山系燕山系是准噶尔盆地最为古老的地层之一,年代最早可追溯到二叠纪,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和东部,主要由叠合糜棱岩、泥岩、碎屑页岩等构成。
其层序分布略有不同,但其构造室起源特征基本相同,通过对沉积体系的研究发现,燕山系主要为沉积平原及洼地湖相沉积。
二、塔里木系塔里木系是准噶尔盆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层系统,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西部,年代大约为中奥陶世,其层序由叠合砂岩、泥岩两类构成,且构造性基本相同,可进一步分为上、下两个次层序,上次层序主要以自然砂岩、泥互层为主,下次层序则以叠合砂岩、泥岩为主,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个次层序。
根据沉积体系研究发现,塔里木系主要为浅水洋和沉积平原沉积。
三、二叠系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地层之一,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东北部,其层序由碳酸盐岩、泥岩、碎屑页岩等构成,年代为二叠纪。
其构造性基本相同,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个次层序,上次层序以洋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中次层序以灰色泥岩为主,下次层序以碎屑页岩为主,其主要沉积环境为陆源海洋沉积。
四、侏罗系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晚期发育的地层,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东北部,年代大约为侏罗纪,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碎屑页岩等构成,其构造性基本相同,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个次层序,上次层序以石灰岩为主,中次层序以砂岩为主,下次层序以碎屑页岩为主,其沉积环境为沉积平原沉积和台地湖泊沉积。
五、中侏罗系中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晚期发育的地层之一,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北部,主要由叠合砂岩、页岩等构成,其构造性基本相同,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个次层序,其中上次层序以叠合砂岩、灰粉砂岩为主,中次层序以叠合粗砂岩为主,下次层序以页岩为主,其主要沉积环境为构造性浅海沉积和沉积平原沉积。
重庆市地层表述
重庆市地层表述(自用,牟)(九)二叠系本区二叠系仅有中、上统,缺失下统,共划分了8个组,其中除中统梁山组(Pl)及栖霞组(P2q)岩性变化较小外,其余在岩相及古2生物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并分布于不同相区,现自下而上分组列述于下:中统:1、梁山组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夹煤线及黄铁矿,底部多为铝土质页岩,铝土岩及含铁绿泥石岩,产植物化石Sphyllophyllum sp.等化石。
厚1~30m。
与下伏地层均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栖霞组(Pq)2主要为灰~灰黑色,薄~厚层状灰岩夹沥青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常含硅质团块及条带,具眼球状构造。
产蜓类化石Schwagerina sp.,chusenella cf.doldvillei 等。
厚47~245m。
3、茅口组(Pm)2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夹少量硅质团块及条带,下部夹沥青质灰岩及灰岩。
产蜓Verbeekina 及腕足类化石。
厚77~306m。
4、孤峰组(Pg)2仅限于万州小区,主要为黑色板状硅质岩。
该组属于茅口组上部岩石的相变。
厚0~15m。
上统:1.吴家坪组(Pw)/龙潭组(P3l)3吴家坪组主要分布于万州小区及酉阳小区,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灰岩及条带状灰岩,底为含煤线粘土岩。
产海相化石腕足类Spinomagenifer sp。
珊瑚Lophocarinophyllum sp等化石。
厚36~381m。
龙潭组仅分布于重庆小区,主要为黄灰~黑色,细~粉砂质碳质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灰岩;含煤数层。
产植物Gigantopteris sp及腕足化石,厚64~143m。
属海陆交互相。
以上两组为相变关系。
2、长兴组(Pc)3浅灰~深灰中—厚层灰岩,含少量硅质团块及条带,时夹白云质灰岩及页岩。
产蜓Palaeofusulina sp等。
厚52—145m。
3、大隆组(Pd)3仅限于万州小区,主要为深灰—黑灰色薄层状硅质岩、碳硅质页岩。
产菊石Pseodotirotiles sechuanensis等。
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简介
淮南矿区二叠系含煤地层特征简介二叠系为本区内主要成煤岩系,总厚度大于1960m。
上统包括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下统包括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本系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二叠系底界划分在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C31灰岩)的顶界上,本系石千峰组为不含煤地层。
自上而下分组如下:(1)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本组不含煤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砾岩及紫红色砂岩、砂质粘土岩类组成。
局部具小溶洞,砾径为0.5~7㎝,一般为0.5~2㎝,次棱角状及半圆状。
(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s):第七含煤段:厚151m(图4-7。
习惯上称为“E组”。
主要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白、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局部为青灰色或灰绿色。
含煤5层。
薄而不稳定,常为炭质泥岩或尖灭。
对比困难,与其它含煤段比较,该含煤段少含菱铁结核和菱铁成份,未见海豆芽化石。
第六含煤段:厚89.50m(图4-6)。
与第五含煤段合称为“D组”。
岩性以灰色、青灰色、灰绿色粘土岩类为主,夹细中粒砂岩,含1~3层燧石薄层。
D18煤以下常有一层灰白色铝质泥岩。
常含鲕,D18煤顶部砂质泥岩中常含海豆芽化石。
含煤4层,多位于中部或偏上,不稳定,D19和D21多尖灭或为炭质泥岩所代替。
第五含煤段:厚89.00m(图4-5)。
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石英砂岩或中细粒砂岩与第四含煤段分界。
青灰、灰绿色岩性是本组的主要特征。
下部有1~3层紫红色花斑状泥岩或铝质泥岩,含鲕为主要标志层之一。
中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夹薄~中厚层中细粒砂岩和砂页岩互层,局部含鲕及菱铁结核。
上部含煤4~6层,煤薄,但层位较稳定,对比容易。
第四含煤段:厚82.66m(图4-4)。
为主要含煤段之一,习惯称为“C组”。
底部发育有1~3层灰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并以其底界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的分界。
下部为紫红色花斑状泥岩,常含鲕及铝质为主要标志层。
中部及上部以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中夹砂岩,含煤4层,以C13煤最厚且稳定为特征,顶部多羊齿等植物化石碎片为对比主要标志之一。
河北开平二叠系下统地层探析
河北开平二叠系下统地层探析运用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二叠系区域性地层特征及古地理环境理论分析属于该区内的开平二叠系下统地层分组划界问题(唐家庄组与大苗庄组分界问题)。
标签:开平二叠系下统唐家庄组大苗庄组1区域二叠系概述河北开平二叠系地层特征与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二叠系区域性地层特征相符。
二叠纪时华北——东北南部地区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进入陆相沉积。
早二叠世初期气候温暖湿润,陆生植物茂盛,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北部广大地区已转入半干燥内陆盆地状态,沉积物以杂色碎屑岩为主,晚二叠世后期普遍出现了干燥气候,发育了红色岩系。
1.1山西太原西山二叠系剖面(如图山西剖面)华北地区以山西太原西山二叠系发育最好研究详细,由剖面可知,二叠系与下伏地层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厚度约600米,属陆相沉积。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由石英砂岩及含煤砂页岩组成,含植物化石,反映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属于内陆沼泽环境,是华北二叠纪最早成煤期。
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以黄色砂岩页岩为主,下部有黑色页岩及不规则的煤层沼泽相沉积,往上砂岩增多已不含煤层属河流相沉积,说明早二叠世晚期气候已由湿热的沼泽环境开始逐渐转变为半干旱。
晚二叠世上石盒子组,是由紫、黄相间的杂色碎屑岩组成,属河湖相沉积,气候趋于干燥、炎热。
晚二叠世后期的石千峰组,是一套复杂的紫红色岩系,未见化石,下部还夹石膏层,是典型的干燥内陆盆地中湖河相沉积。
根据剖面分析,说明山西太原二叠系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地层沉积厚度逐渐增大;岩层的颜色由灰黑色——黄绿色——杂色——紫红色——红色;地层中由含煤丰富——不含煤层——含石膏层。
这些特征反映了古地理环境的演变:由早二叠世早期的内陆沼泽或滨湖沼泽逐渐转变为内陆盆地;气候由适于植物生长的温暖潮湿气候逐渐变为不适于植物生长的炎热干燥气候。
1.2岩相横向变化和古地理太原西山二叠系剖面可代表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二叠系的一般情况。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
二叠系石千峰组代号二叠系石千峰组是指二叠纪地层中的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它出露在中国广东省饶平县的石千峰地区,因此得名。
石千峰组包括砂岩、页岩和泥岩,是由沉积于浅海环境中的颗粒物质沉积而成的。
石千峰组是二叠系地层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二叠纪地质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叠系是地球史上的一个地质时期,大约距今3.5亿年至2.5亿年左右。
这个时期是晚古生代中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的过渡时期。
在二叠纪的早期,地球上的陆地集中在南半球,大陆板块处于合并和碰撞状态,形成了超级大陆——盘古大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开始分离,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各个大陆。
二叠系地层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其中石千峰组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石千峰组主要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颜色呈现出红色、灰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砂岩是由沉积物颗粒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所形成的,具有较粗的颗粒大小和良好的透水性。
页岩和泥岩则是由沉积物中较细的颗粒组成,主要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这些沉积岩的堆积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环境条件和地质过程。
石千峰组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环境,这可以从其中的化石、岩石结构和岩性特征等方面得到证明。
通过对石千峰组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二叠纪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在石千峰组中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古植物、古动物和微化石等。
这些化石的存在可以为研究二叠纪地球生物演化提供重要的线索。
除了化石之外,石千峰组的岩石结构和岩性特征也提供了宝贵的地质信息。
例如,石千峰组的砂岩层和页岩层交替堆积,显示出了不断变化的沉积环境。
这些变化可以与当时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相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二叠纪的地质历史。
对于石千峰组的研究对于了解二叠纪地质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叠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恐龙出现之前的一个重要时期。
通过研究石千峰组,可以揭示出这个时期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演化,对于揭示地球历史的长河具有重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叠纪的生物界
• 1、陆生植物:
• 早期的面貌与石炭纪晚期相似,晚期松柏类和 苏铁类繁育,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中植 代”
• 2、陆生物脊椎动物:
• 两栖类更加进化,原始爬行动物进一步发展。
• 3、海生无脊椎动物:
• 与石炭纪相似,但组成成份不同。重要化石仍 然是蜓、珊瑚、腕足和牙形石等。
二叠纪的生物界除保存最好的蜒和珊瑚类和假提 罗菊石,除此外大量陆相的植物化石,羊齿类, 即植物的叶化石。
6-3-2 年代地层的划分
二叠系:乐平统 (P3
?—a
(P) 瓜德鲁普统 P2 272.2— ?Ma
乌拉尔统 P1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上、下二叠统)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统 :阿瑟尔阶 萨克马尔阶 亚丁斯克阶 空谷阶
(国际 地层表)
中统:梁山组 分布于黔北
栖霞组 广布全省
茅口组 同上
上统: 该统岩性东西向变化,西部下部出露玄武岩,与中
统 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吴家坪组/龙潭组/宣威组分布于贵阳以东地区,向西灰岩减少, 为龙潭组,向西灰岩更少,至织金、纳雍、大方、安顺、六盘水一 带相变为砂、页岩、泥灰岩、夹灰岩,含丰富的煤层。是贵州主要 煤层产出层位,含植物化石。威宁一带以砂泥岩为主夹煤层,属陆 相宣威组,还包含了上部长兴组的部分地层。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长兴期的煤层出现在藏东妥坝和藏北双湖,规模 小。除煤系外有铝土矿和耐火材料的粘土,北 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川中盆 地的天然气,贵州的锑矿和滇黔桂“金”的 “金三角”。
6-3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 Permian Stratigraphical System)
二叠系:是 古生界的最后一个系。 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 期, 为印支海西构造旋印支运动中,
许多的大陆板块、古海洋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碰 合,在二叠纪末期形成地史中著名的联合大陆(Pangea) 该大陆几乎由北延伸至南极,跨越了不同的气候带, 全球构造格局及古地理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陆相、泻 湖相沉积类型广泛发育。生物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多近300个科的生物灭绝。 亚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拼合,中国 华南区域 发育内 陆相、泻湖相,海陆交互相含煤的沉积类型,华北至 塔里木北部发育了内陆盆地的碎屑沉积。中国二叠系 地层分布广泛,生物化石以珊瑚、蜒类、菊石和植物 化石为主。
华北地区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
上统:孙家沟组 (P3s) 上石盒子组( P3ss)
中统:下石盒子组( P2xs) 下统:山西组( P1xs)
太原组(上部) 岩性;孙家沟组 陆相砂岩,砂泥质岩夹膏盐层。 石盒子组,砂、泥质岩夹煤层 山西组 砂、页岩夹煤层。
华北地区二叠系标准剖面
华北地区二叠系柱状对比图
瓜德鲁普统: 罗德阶 卡匹敦阶
乐平世: 吴家坪阶 长兴阶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下、 上二叠统,不同
地区划分不同 ,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6-3-3 岩石地层单位及其分布
中国的二叠系、华南板块,(包括了扬子板、 华夏地块)分布较广,华北局部分布,塔里 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冈瓦纳板块 也有发育。在以上相应的地区发育了标准剖 面,具代表性扬子板块上黔中剖面,华南其 它地区的二叠系与它基本相似。华北板块二 叠系的则以山西太原一带的剖面为例。除此 外,二叠系在东北北部,西北地区、青藏高 原、及台湾岛有分布。
乌拉尔世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早、晚二叠世)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世 :阿瑟尔期 萨克马尔期 亚丁斯克期 空谷期(国际
地层表)
瓜德鲁普世: 罗德期 卡匹敦期 乐平世:吴家坪期 长兴期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早、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为,底部未命名 栖霞期 茅口期 晚二叠世为 吴家坪期 长兴期 各地区划分不同的期名,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龙潭组:含煤层的、泥、页岩及粉砂岩。
茅口组:灰白色块状的灰岩含蜒和珊瑚。 栖霞组:灰黑色厚层至块状灰岩,含大量的燧石结核。
含蜒及珊瑚相当地层 梁山组:页岩。 往黔东方向相当地层马平组的中上部,沙子
塘组和顶部,龙吟组,包磨山组。
6-3-4黔南二叠系的标准剖面
“东吴运动”
茅口期末,华南地区普遍发生海退,导致 上、下二叠统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东 吴运动”。
中国二叠系的柱状对比图
中国二叠纪地层对比表
6-3-6贵州的二叠系
贵州早二叠世古地理
贵州晚二叠世古地理
全省分布下统和 中统以灰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与灰 岩组成、黔南及黔西地区与上石炭统连续沉积,黔中、 黔北地区则假整合于下古生界的志层上。
下统:龙吟组,分布于龙吟---花贡一带 包磨山组 分布同上。
在杨子地台西缘的康滇古陆附近,发生大 规模的玄武岩喷发,主体部分为大陆喷发的 峨眉山玄武岩,早期出现在茅口组灰岩中, 属海底喷发性质,在贵州大部地区均有发现, 并成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
•贵 州 峨 眉 山 玄 武 岩 分 布 图
贵 州 峨 眉 山 玄 武 岩 柱 状 图
华南地区二叠系柱状对比图
由于南北二区沉积环境的变化,生物地层对比, 在局部较好,而在全球的对比主要通微体化石 来确认。江苏长兴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分, 是以牙形石作为标准的。2002年成为全球划分 的金钉子
5-3-5 二叠纪的生物地层
6-3-1 地质的时代划分
二叠纪:乐平世
?—251.1Ma
瓜德鲁普世 272.2— ?Ma
长兴组、大隆组 两者即是相变关系,有时也是上、下关系。贵 州在部分地区可分为下部长兴组深 色灰岩与上部深灰色硅质岩为主 大隆组。
贵州二叠系地层系统
6-3-7 二叠系经历的构造运动
二叠系正处于全球构造运动华力西或海海 西运动阶段最后时期,全球板块发生首 次大拼合,联合大陆已经形成,构造运 动普遍,尤其板块相接区域发生强烈的 地壳运动,地层中发育火山喷发岩。而 中国所处区域,二叠纪末是印支运动开 始的阶段。
贵州黔中剖面 :(贵阳—龙里一带)
岩石地层单位: 上统:(P3)长兴组 ( P3Z )/大隆组( P3d )
龙潭组 (P3l ) 中统: (P2)茅口组 (P2m)
栖霞组 ( P2q ) 下统: (P1) / 梁山组( P1l ) 与下部石炭系地层平等不整合。
马平组中上部
岩性:长兴组含蜒灰岩相当的大隆组为页岩和 遂石灰岩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