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永磁电机转子磁路结构设计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永磁电机转子磁路结构设计与分析

方案计算中采用了二维平面电磁场时步有限元结合场路耦合的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机械运动、导体区域感应涡流产生的集肤效应以及绕组邻近效应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简化模型,可以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合理的计算时间[7]。

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场时变问题中的Maxwell方程组表达式为:

(2)

当考虑到电机铁芯的饱和因素,则非线性时变运动电磁场问题的偏微分方程表达式[8]为:(3)

式中:A—矢量磁位;Js—外部强加的源电流密度;v—媒质的磁阻率;V—媒质相对坐标系的运动速度;—媒质的电导率。

3 电磁场仿真计算与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以上转子磁路结构类型,本文建立了3种磁路结构的模型,分别是表贴式、内置式和本文提出的新磁路结构。

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槽数(36槽)及结构尺寸相同。转子采用不同的磁路结构,即表贴式转子磁路结构、内置式转子磁路结构和本文提出的新型磁路结构。转子极数为8极。图3、图4和图5分别为表贴式转子磁路结构、内置式转子磁路结构(转子磁路為一字型结构)、以及本文提出的新型转子磁路结构。

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后,将分别计算3种磁路结构的空载反电动势波形,电机运行转速为1 000rpm,磁钢温度20℃。图6、图7和图8分别是表贴式转子磁路结构的空载反电动势波形、内置式转子磁路结构的空载反电动势波形和本文提出的新型转子结构的空载反电动势

波形。

通过对比图6、图7和图8的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可知,当采用本文提出的新型转子磁路结构时,电机空载反电动势波形具有更高的正弦度,谐波含量最低,其谐波畸变率约为0.3%,远小于表贴式结构的2.6%和内置式转子结构的1.1%。

在空载工况下,对3种磁路结构电机的交直轴电感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电机交、直軸电感随时间的变化波形。计算结果如图9、图10、图11所示。

图9为表贴式转子结构的交直轴电感仿真结果。由于表贴式电机的交直轴磁导近似相等,因此仿真曲线中交直轴电感相近,即电机的凸极率近似为1。由图10可知,内置式电机的交直轴电感相差较大,其凸极率约等于1.5。图11为本文提出的新型转子磁路结构的电感仿真曲线,该结构的凸极率约为1.06,十分接近表贴式转子结构的凸极率,所以该磁路结构的控制方式与表贴式电机基本一致,使电机的控制方式更加简单。

4 试验验证

本文对新型转子磁路结构电机进行设计分析,根据设计参数制作了样机,并对样机的空载反电动势波形以及电机线电感进行试验测试。图12为新型转子结构样机空载反电动势波形。实测反电动势有效值与仿真计算值误差2.6%,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本文通过对新型转子结构样机电感测试,得到样机线电感最大值约为105μH,线电感最小值约为90μH,因此其凸极率约为1.16,远低于内置式电机的凸极率,与表贴式电机的凸极率接近。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路结构,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提出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路结构,能够实现电机的高速运行,提高了磁钢在高速运行和冲击

振动下的安全性。2)通过优化设计电机的交直轴磁路,使该电机的交直轴电感近似相等,凸极率接近1,与表贴式转子结构相同,因此可以使电机的控制更加简单和精确。3)通过优化调整磁钢的布置方式和角度,使采用平行充磁工艺的磁钢具有近似径向充磁的效果。使反电动势波形正弦性更好,减少谐波成分对电机性能的影响。4)由于转子结构类似内置式电机,转子外圆光滑,能够减小电机在高速运行时的风摩损耗,同时降低了电机噪音。

参考文献

[1]唐任远,顾国彪,秦和,等.中国电气工程大典[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唐任远.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Z.Q.Zhu,D.Howe,E.Bolte.Instantaneousmagneticfield distribution in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s,PartⅠ:Open-circuit field. IEEE Trans.Mag,1993,29(1):124-135.

[4]Z.Q.Zhu,D.Howe.Instantaneous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s,PartⅡ:Armature-Reactionfield.IEEETrans,Mag,1993,29(1):136-142.

[5]程树康,于艳君,柴凤,等.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18):94-99.

[6]赵莉,郭秋鉴,赵峰.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感参数辨识[J].微电机,2008,41(10):35-38.

[7]雷银照.关于电磁场数值分析的若干问题[J].电工技术学报,1997,12(6):32-34.

[8]盛剑霓.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