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一、前言交换与路由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非常重要,是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服务的复杂化,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变化。
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实用的交换与路由技术的教程,探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并且能够运用此技术完成网络拓扑规划、搭建和维护,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3.探讨网络拓扑规划、搭建和维护;4.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交换技术(1)交换机的分类交换机根据交换的功能和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存储转发型交换机、自学习型交换机和透明型交换机。
(2)交换机应用交换技术可以用来连接各种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打印机等等。
通过学习交换技术可以了解交换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解决网络中的数据包传输问题,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传输。
2. 路由技术(1)路由器的分类路由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核心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
(2)路由技术的应用路由技术主要是用来实现网络间的连接和数据包的转发。
通过学习路由技术,可以掌握路由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工作原理,能够解决网络中结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传输。
3. 交换与路由的综合应用(1)网络拓扑规划学习网络拓扑规划可以了解一个网络系统中所有的设备之间的布局、连接关系和数据流动路径。
通过网络拓扑规划,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更好地满足企业或个人的业务需求。
(2)网络拓扑搭建和维护学习网络拓扑搭建和维护可以掌握如何根据网络拓扑规划的要求设计并搭建网络系统,及时了解并处理网络故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相结合,成体系的讲解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2.设计课程实验,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开展案例分析和应用研究,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网络互联技术》详细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互联技术英语名称:课程代码:013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分学时数:4/64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2009-2-4审核人:审核日期:审定人:审定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
开设本课程既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有进一步理解,也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现和应用有较完整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本课程起着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有关理论知识和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技术,了解网络工程设计的过程,理解无线网络的概念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的使用。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规划、组建企业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计算机网络发展、认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网络互联。
2、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认识计算机网络。
(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3)掌握网络互联的形式和技术。
3、教学重点:网络互联形式,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4、难点:网络互联形式。
第二章:网络基础知识(8学时)1、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网络应用、OSI模型、封装、对等通信、网络拓扑。
(2).实践教学:交换机的基本使用2、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掌握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
(2).了解封装、对等通信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的拓扑结构,能区分物理拓扑与逻辑拓扑。
(4).掌握交换机的基本使用3、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IPv6技术-新一代网路技术课程设计
IPv6技术-新一代网路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一门介绍IPv6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课程。
IPv6技术是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是互联网下一代核心协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
本课程将介绍IPv6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并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IPv6的网络结构和地址表示、IPv6与IPv4之间的转换、IPv6的路由协议、IPv6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等。
2. 学习目标1.了解IPv6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子网划分、IPv4与IPv6之间的转换等基本技术。
3.掌握IPv6的路由协议,并能在网络中实现IPv6路由。
4.了解IPv6的实际应用场景,学习如何部署IPv6网络。
3. 课程大纲第一章 IPv6概述本章将介绍IPv6的概念、特点及对互联网未来的意义,包括IPv6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
第二章 IPv6地址表示与管理本章将介绍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和管理,包括IPv6地址的格式、地址类型、地址分类、子网划分、地址分配和命名规则。
第三章 IPv6与IPv4之间的转换本章将介绍IPv6与IPv4之间的转换,包括地址转换技术、协议转换技术以及双栈技术等。
第四章 IPv6路由协议本章将介绍IPv6的路由协议和路由机制,包括邻居发现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器发现协议等。
第五章 IPv6实际应用本章将介绍IPv6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包括IPv6的应用场景、IPv6的应用案例以及IPv6的部署策略和实施过程等。
4. 教材1.《IPv6网络协议》2.《IPv6基础与应用》3.《IPv6技术入门》5. 实践环节1.搭建IPv6网络环境,实现IPv6地址的分配和路由。
2.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对IPv6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测试。
3.对IPv6协议进行实战演练,例如通过IPv6协议实现跨网段通信和远程访问等。
6. 评估方式1.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网络技术》课程标准(新模板)
《网络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310019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时:60 学分:4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承上启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涉及网络技术标准、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网络搭建、设备调试和故障排除等诸多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技术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产权意识及环境意识进行培养。
(三)前导、后续课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技术、综合布线和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后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网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企业的具体岗位是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该岗位对应的职能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本课程按照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岗位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
宏观上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即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分为6个教学情境,理论和实践内容的比例大约1:2。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企业应用的主流网络技术,并反映当前网络技术领域的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
学习情境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所示。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院“高起点、严管理”的办学思路和“校企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2)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3)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4)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5)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6)校企合作,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目前最流行的路由和交换技术,主要涉及路由和交换的原理、部署方案,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系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掌握设计实施、管理及维护路由和交换系统的技术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目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原理;
2)理解路由和交换设备的功能、模型和协议;
3)了解网络设计、实现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4)掌握网络系统的调试、诊断和优化方法;
5)能够实施、管理及维护路由和交换系统的技术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路由和交换的原理:
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简单路由和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VLAN及VLAN交换技术;数据链路层连接技术;以太网技术;帧中继技术;虚拟集线器技术;虚拟私有网络技术;多层交换技术;交换和路由互联技术;
2)设计实施:
网络可用性分析;网络安全性分析;网络设计和配置;网络设备
的部署;
3)管理及维护:
网络拓扑发现;网络基础性能监控;网络拓扑管理;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网络的安全管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讲授、讨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和教学案例,使学生具备掌握本课程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作业和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方式主要采用笔试和实验考核的结合方式,考核内容涉及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验报告等。
网络配置与管理课程设计
网络配置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配置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会分析网络故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网络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网络的搭建与配置。
2.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配置与管理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事业,增强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配置与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网络设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网络配置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等基础知识,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巩固网络理论基础。
2. 网络设备配置: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的硬件结构及功能,详细讲解设备配置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网络搭建与拓扑结构:教授如何构建小型局域网,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并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参考教材第三章。
4. 网络管理软件应用:学习网络监控、性能分析、故障排查等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教学。
5. 网络安全与防护: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以教材第五章内容为参考。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结合教材各章节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组建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选型。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及其在网络互联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搭建小型局域网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测试和诊断。
3.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网络互联方案的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网络技术奥秘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网络组建和互联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明白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和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具备一定的网络组建和互联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网络安全意识,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功能与选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2. 网络协议:讲解TCP/IP协议栈、以太网协议等,分析其在网络互联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协议与标准3. 网络组建与故障排查:教授如何搭建小型局域网,介绍常见的网络故障及其排查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方法4. 网络测试与诊断: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命令(如ping、tracert)和工具(如Wireshark)进行网络测试和诊断。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测试与监控5. 网络互联方案设计:讲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NAT等原理,培养学生设计网络互联方案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IP网络地址与互联技术6. 网络安全与道德:强调网络安全意识,介绍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技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构建和维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胜任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等岗位工作。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思科和华为等世界级主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CCNA和HCIA认证考试,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IPv4和IPv6编址技术;2.掌握IP路由原理和交换原理;3.掌握交换技术(VLAN、Trunk、链路聚合、VRRP)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4.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5.掌握OSPF路由协议的特征、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6.掌握广域网技术(PPP、PPPoE、NAT)的使用场合、特征和工作原理;7.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监控技术的使用场合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1.具备IPv4和IPv6地址规划和设计能力;2.具备常见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3.能够利用交换技术实现企业园区网的设计和实施;4.能够部署和实施企业无线网络;5.能够利用路由协议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6.能够利用广域网技术实施企业园区网接入Internet;7.能够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和监控手段实施企业网络安全策略。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故障分析和排除的方法;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文档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6.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立足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以企业实际网络应用案例为载体,以企业网络中涉及的网络技术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学习领域—项目任务—工作任务(子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抓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项目,从而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标准
《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路由器、交换机是现代组网时必不可少的两种常用网络设备。
路由及交换技术涉及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领域。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应用,以便在实际组建网络时能更好地使用设备。
本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相关知识掌握扎实。
2、设计思路《交换与路由技术》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网络集成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网络IP地址规划能力、网络设备基础应用能力、网络设备维护管理能力;以路由器基本配置、路由协议配置、NAT配置、交换机VLAN配置和SPF配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结合思科网络工程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二合一的课程,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根据网络施工具体过程,主要分为五大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子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按小组学习,每个小组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和训练。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建议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24学时,学分为4分。
路由和交换技术教学设计
路由和交换技术教学设计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换和路由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路由和交换技术是我们在网络技术中值得学习的重要技术。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深入学习路由和交换技术,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
教学目标在进行路由和交换技术的教学设计之前,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考虑。
我们设定以下目标:•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和应用交换和路由配置•能够通过实验和操作,掌握相关技术教学内容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交换技术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让我们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这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内容:•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交换功能的实现原理,包括地址学习、转发和过滤•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如局域网、广域网和数据中心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路由是网络中传输数据包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数据包在一个设备和另一个设备之间移动时,路由被用来决定传输的最佳路径。
学习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于在网络技术领域深入学习和掌握路由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内容:•路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路由的实现原理,包括最短路径算法和路由表•路由协议和应用场景交换和路由配置交换和路由的配置是具有挑战性的。
一个有经验的网络工程师应该能够处理大规模网络的配置,并能够在网络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
因此,在本课程中,我们还将介绍交换与路由的配置,并将在教学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内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包括IP地址,接口和网络地址转换(NAT)•VLAN配置和基本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部署•配置交换口链路聚合(LAG)和多路径路由(MPR)•使用基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功能维护网络的安全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讲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实验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机制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考察学生是否达到本课程的目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和操作考试:考察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实操能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内容:•课件和讲义: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和操作指导•实验环境:提供给学生实践和测试所需的网络硬件和软件•书籍和参考文献: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结论路由和交换技术作为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对于网络技术领域的学习至关重要。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课程标准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开设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高级交换与路由技术,具备对局域网络的运维能力。
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作为核心课程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前导课程,同时它的后续课程有《网络安全基础》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当前社会网络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紧跟企业需求,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本门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网络相关行业和企业对网络工程师在组建网络、运维网络、维护网络方面能力的要求而开设的。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构建和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交换机及路由器等网络产品独立完成企业办公网、校园网等典型中小型局域网络的建设、运行与维护;掌握广域网的接入技术并能够利用各厂商网络产品完成典型广域网接入的模拟试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和相关网路安全产品的应用;能够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进行综合管理。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MUX VLAN技术、MSTP、VRRP、RIP与高级配置、OSPF协议与高级配置、IS-IS协议、BGP、路由策略、策略路由、GRE协议、IPSec、MPLS技术和VXLAN 技术等。
2.能力目标独立组建、运行、维护中型园区网络的能力;独立组建、运行、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的能力;具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高级应用能力;掌握网络协议的高级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紧跟时代潮流,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
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能够适应行业企业的用人新需求,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职业素质。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要求师资组成表(二)教学条件要求理实一体化网络实训中心。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取讲授法结合丰富的素材资料进行讲解,针对实践环节采取项目引导法、角色扮演法、示范模拟法等方法综合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课程设计要求:1、正确理解题意;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XX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一、需求分析(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
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
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
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互联网络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互联网络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22023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管理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学时:120学时学分:5.5学分制定日期:2010年11月10日修订日期:2014年9月1日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构建大型企业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1.2课程定位1.2.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构建大型企业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1.2.1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续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安全防护、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Windows 系统管理等课程。
后续课程:网络安全高级应用、网络项目实战、企业网络高级技术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1.3修读条件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有互联网使用经验,具备基本的网络原理和基本的网络协议基础,对小型的局域网有较好了解及管理经验,有良好的自我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2、课程目标2.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组建与维护包含接入层与汇聚层的中型园区网,并能通过相应的配置优化网络的性能;能够通过配置 ADSL或 DDN等实现企业接入 Internet;并且能够通过 DDN 或 VPN实现多个分公司之间的广域网互联。
同时,学员能够简单了解目前的热门新技术,了解使用最广泛的厂商的路由交换设备及具有网络故障排除的能力。
2.2 具体目标2.2.1专业能力掌握企业网络的IP地址规划◆掌握交换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网络的需求◆掌握动态路由的原理◆掌握基于OSPF的网络规划和配置◆掌握地址转换的原理和配置◆掌握QoS技术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了解网络管理的原理和配置◆了解网络工程流程,以及网络割接流程2.2.2社会能力◆通过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有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成功与失败。
路由校园网规划课程设计
路由校园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校园网的基本概念,掌握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学会分析校园网的网络需求,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掌握校园网IP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的技巧,了解不同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4. 理解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流程,学会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和维护。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校园网的网络规划,设计出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2. 能够熟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实现校园网内部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4. 能够运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性能优化,提高网络使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遵守网络法律法规;3.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校园网络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校园网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知识,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基础知识- 网络概念与分类-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选型2. 网络规划原则与方法- 校园网需求分析- 网络规划原则-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3.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与表示- 子网划分方法- 路由器配置与IP路由4. 网络设备配置与互联- 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跨校区网络互联5. 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网络故障现象- 故障排查流程与方法- 网络监控与管理工具6. 网络安全与性能优化-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防火墙配置与应用- 网络性能优化策略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InternetworkingTechno1ogy)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12学分数:2.5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
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
本课程是网络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网络互连原理、路由器系统结构、路由协议配置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网络互连、路由技术的特点,熟练掌握使用路由协议及配置,为今后解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章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一、本章教学内容:网络互连的原理,路由器组成、体系结构,有关术语、类型、功能和路由器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网络互连的原理、路由器体系结构。
第2章IP编址和路由技术一、本章教学内容:IP编址、网络互连原理、路由技术与协议、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和有第3章路由器的ROS基础一、本章教学内容:路由器的物理构成以及路由器操作系统基本概貌。
重点:ROSo难点:软件系统组成。
第4章路由器基本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路由器的操作命令(普通用户层、特权用户层、全局配置层)的具体使用。
第5章IP路由基础一、本章教学内容: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重点:动态路由。
难点:路由配置。
第6章RIP动态路由协议原理与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R1P路由协议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原理及其配置等。
重点:R1P路由原理。
难点:R1P包交换过程。
第7掌OSPF动态路由协议原理与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OSPF路由协议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原理及其配置等。
重点:OSPF路由原理。
难点:OSPF包交换过程。
第8章E1GRP动态路由协议原理与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E1GRP路由协议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原理及其配置等。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配置与管理方法;2. 学会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并能运用路由交换技术实现网络互联;3.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场景,了解路由选择算法;4.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防护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实现网络设备的正常运作;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维护能力;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优化;4. 能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与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素养,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方法-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常见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网络设备的基本管理2.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实践-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路由交换技术在网络拓扑中的应用- 实际操作:设计并优化网络拓扑3.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应用- TCP/IP协议族- 路由选择算法(如RIP、OSPF等)- 常见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4. 网络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防护措施- 网络设备的防护策略配置5. 网络管理软件及应用- 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与作用- 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实际操作: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与路由交换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和网络安全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技术
课程设计
项目背景:某信息技术科技公司,现有工作人员计160余人,各主要部门及人数统计情况分别为:办公室:5人,财务部:15人,销售部:40人,售后服务部:80人,网管中心:4人,公司内所有人员均配置有办公计算机,现欲组建公司信息化办公网络,公司内网申请到一个C类网络地址段:192.168.16.0/24,公司外网申请到的IP地址为:202.16.17.50/29,网关为:202.16.17.54,请协助公司完成网络工程方案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各个部门分属不同的vlan,通过对申请到的C类网络地址进行子网划分,为
各个vlan分配合适的IP地址段,做到无冲突,尽可能的节省IP地址。
2.通过路由NAT技术实现公司内网对外网INTERNET的访问,对外屏蔽内部网络。
3.内网安全:除办公室和财务处可相互通信外,各部门间均相互隔离。
4.为方便设备管理,各网络设备均可实现远程登录,即通过“Telnet”远程维
护网络设备,设置远程登录密码为:321456 ,且只有网管中心可以远程调试网络设备。
课程设计要求:
1.请基于以上项目背景,进行需求分析,为公司制定详细的网络工程方案,方
案中应包含:项目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网络关键技术介绍(vlan、nat、acl等)、设备配置清单等。
2.模拟实现:通过网络模拟器进行工程模拟实现,具体要求如下:
所需设备:3560(1台),2621XM(2台),2960(1台),pc(4台)
说明:3560作为全网的核心,2621XM中一台为接入网路由器,实现nat功能,另一台2621XM为模拟外网路由器,并外接一台pc方便实验测试,路由器间用以太网口连接;另3台pc放在内网,分属于办公室,财务处及网管中心,其中办公室和财务处2部门接在同一台2960上,网管中心接在3560上,用于实验结果验证。
3.将最终的网络工程方案,附上模拟实验完成后关键设备的配置清单(show
run),作为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打印,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