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提纲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
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课稿
一、名词解释(6个)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次生演替:又称为异发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森林生态学: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特征的现象。
次生林:经次生演替重新恢复的森林群落。
次生裸地:是植物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填空(20空)1.生态金字塔有: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三种。
2.我国高等植物有32800余种,木本植物8000余种,乔木2000余种。
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3)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Field approach(野外生态方法)、Experimental approach(人工控制实验方法)、Theoretical approach(理论研究方法)5.森林生态的概念由 Arthur Transley提出的。
6.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和单方向性。
8.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三种类型。
9.森林土壤具有其他土壤不具备的三种成土因素: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和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10.种间关系基本类型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中性作用:附生对抗:竞争,寄生,捕食,草食,抗生。
11.死地被物的分层:凋落物层(L层)、半腐层(F层)、腐殖层(H层)。
【VIP专享】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1、生态学:指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生态因子的分类:(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气压等(2)土壤因子——土壤的理化性质等(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4)生物因子--捕食,共生,寄生,竞争等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人为因子--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发展、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
另有分类: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有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4、阶段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往往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许多地形因子如地形起伏、坡向、坡位、海拔以及纬度对植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性质等,对植物产生间接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光(光谱成分,光强,日照时长,影响因素),温度(极端温度的伤害),水分(植物对水的适应,森林水分平衡),地形(如坡向、坡位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与森林)4、适应:有机作物具有的任何有助于其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应为,形态或生理上的可遗传的特征。
5、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和大气圈下层。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部分1、森林生态学(3):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不但研究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关注气候、地理、土壤以及其他有机体等。
2、生态学(1):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包括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研究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多度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因子,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因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森林:是天然的或者为生产木材及其他木产品、为保护环境及游憩等而经营的木本植物群落;森林应该具有一定的面积、密度、高度和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森林中的各种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生物成分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各种生态关系和能量过程发生必然的联系,形成森林生态系统。
4、种群:指栖息在同一块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5、群落:指栖息在同一块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复合体。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问答题:1、生态学的4个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第二章、森林环境1、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生态因子(17):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以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根据其性质、特征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6大类:(1)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子。
(2)土壤因子: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等,如土壤的深度、结构、PH、盐碱地和肥力等。
(3)地形因子: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山脉走向、海拔、坡度和坡向等(4)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及寄生等。
(5)火因子:指林火行为特征对森林生物所长生的各种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和其他生态因子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如火强度、火焰强度、蔓延速速等。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学 09-2
பைடு நூலகம்
统和野生动植物面 临危机( 7)气温呈上升趋势 2 基础理论 2.1 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 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 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区称为生态环境脆弱带。 研究内容:1 空间范畴:性状、面积和结构等;2 时间范畴:变化速度及过程演替;3 质量评价范畴:脆弱程度以及发生频率。 (1)界面的脆弱性基本特征: ① 可被代替的概率大,竞争的程度高;② 可以恢复原状的机会小; ③ 抗干扰的能力弱,对于改变界面状态的外力,只具相对低的阻抗;④ 界面变化速度快,空间移动能力强; ⑤ 非线性的集中表达区,非连续性的集中显示区,突变的产生区,生物多样性的出现区。 ( 2)生态环境 脆弱带的空间归纳 ① 城乡交接带② 干湿交替带③ 农牧交错带 ④ 水陆交界带⑤ 森林边缘带⑥ 沙漠边缘带 ⑦ 梯度联接带⑧ 板块接触带 2.2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 (一) 干扰和受害生态系统 自然干扰:1 地球自身的地质地貌过程:火山爆发、地震、滑坡、泥石流。 2 区域气候变化:火灾、水灾、虫 害、飓风、盐渍作用等 人为干扰:指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或过程。 正常的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取得平衡的自我维持系统,并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干扰——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 化和障碍,使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形成受害的生态系统。 受害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 与自然系统相比, 受害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生物生 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退化生态系统”。 (二) 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受害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不同,可能有 4 种结果:①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 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④因适宜条 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持受害状态。 ( 1)几个名词 概念 ①恢复 :是将受害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主要是再建立一个完全由本地种组成 的生态系统。在大多数情况 下,这是一个消极的漫长的过 程, 它依赖于自然演替过程和 移去干扰。随着人口增 长,土地破碎化、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导致完全恢复不太可能)。 ②恶化:干扰持续进行,使生态系统受到更大破坏。 ③重建 :是将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改善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 的自然特点,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 ④改建: 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新特性的状态。 (2)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模式 恢复的目标 是通过修 复生态 系统功能 ,补充 生物组分 ,使受损 的生态 系统回到 一个更 自然条件 下的状态。 Hobbs 和 Norton 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1.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 2 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3 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4 异质性:各组分由多个变量组成; 5 功能:诸如水、能量、物质流动等基本生态过程的表现。 受害生态系统的恢 复可以遵循两个模式途径: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1、植被保护2、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3、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更新复壮法4、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5、小老树林带特点及改造技术6、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7、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因素8、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任务9、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两层含义分析该地区植被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1、盐碱地主要特点是______、含氧量高、ph值高2、影响林带防风效应主要因子是_____、林带特征、地面特征3、风沙防治措施有_____、化学固沙、风力固沙和生物固沙4、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和______2、可持续发展3、流域改良4、水土保持林体系5、植物篱6、林带透风系数1、生态工程理论上包括的三个面的技术2、天然林保护的的战略措施3、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4、干瘠质山地造林技术5、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总原则6、放牧饲料林树种选择要点8、煤矿废弃物的特点9、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措施1、流线2、保护及管理工程1、径流林业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技术2,如确定不同结构护田林带的混交类型和混交法3、盐质海岸的特点及防护林带的配置4、风力治沙的基本原理5、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合理性体现6、植被恢复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第一章绪论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5.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扩大、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噪声污染等。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2=16分)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
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
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
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
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全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
欢迎共阅第一章绪论1.依据丛林经营的目地和特色,能够将丛林分为几类?(1)防备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备林系统?在必定地区内,依据需要成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丛林生态系统,是依据防备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色,及对防备作用的要求,将相关林种有机联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备作用的有机联合体。
3.林业生态工程?依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筑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良和连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丛林经营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对象不一样,着眼点不一样,地址不一样,目的不一样(1)对象不一样: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备的地段上,设计、建筑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一样:传统的主要关怀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构造功能、物流与能量流。
林业生态工程关怀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品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构造、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址不一样: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纳综合技术举措,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用地上采纳综合举措。
人们常说的“山川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一样: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林地的生产率,实现丛林资源的可连续利用与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升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连续经营。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生物群落建筑工程(保护型、防备型、经济型),环境改进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品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6.依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种类?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7.依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种类?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地区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跨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自然灾祸屡次,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少、污染严重,丛林损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良,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添9.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与效益?修养水源、保持水土,调理天气、增添降水,降低风速、防风固沙,固结土壤、改进土壤,净化空气、改良环境,供给林副产品、促使多种经营10.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 10 年,我国丛林资源实现连续增添,为改良我国及全世界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资料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5.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扩大、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噪声污染等。
6.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存在问题: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有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因而造成工程建设并没有真正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工作不扎实、进度不快,法律保护难落实,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未得到全民的共识和形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毁林事件时有发生。
②林业生态工程不仅是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建设工程,而且建设区多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
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投资少,补助标准偏低,与工程需要不相适应,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随着工程进展,造林难度不断增加,造林成本不断提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③一些地区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
林业生态工程未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当地环境和相关产业综合规划,因而使之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没能做到因地制宜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④树种比例失调,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病虫害危害,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⑤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强度樵采和乱砍滥伐现象。
一些地方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少。
尚有部分乡(镇)没有林业站,或虽有林业站,但没有专业技术员与可靠的专项经费来源,形同虚设。
林业工程师综合复习资料-森林生态
重庆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综合知识部分)目录第一章植物学基础知识第二章植物生理第三章土壤学基础知识第四章森林生态第五章林木遗传学第六章植物病虫害基础第七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八章其它与林业相关的知识考试题型第四章森林生态第一节生态学概论1.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分为4个主要时期:(1)16世纪以前的生态学萌芽时期;(2)17世纪-19世纪末的生态学建立时期;(3)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的生态学巩固时期;(4)20世纪60年代-现代的现代生态学时期。
2.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 全球生态系统:(1)陆地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上的森林主要分为4种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2)草地生态系统:全球草原根据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2种类型,温带草原、热带草原。
3)荒漠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1)淡水生态系统:按照生物群落划分,淡水群落分为:流水群落(急流和缓流)、静水群落。
2)海洋生态系统:按照海区划分,海洋生态系统一般分为沿岸生态系统、大洋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等;按照生物群落划分,一般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等。
4.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
(态能构)5. 干扰由3个方面构成:系统、事件、尺度域。
6.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可分为3种类型:斑块、廊道、基底。
在实际研究中,要确切地划分斑块、廊道和基底有时是很困难的,也不是必要的。
因为景观结构单元的划分总是与观察尺度相联系,所以斑块、廊道和基底的区分往往是相对的。
第二节森林与森林环境1. 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科学。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包括:认识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认识森林分类、分布、生长发育和演替规律;认识人类活动对森林及其功能的影响;提出正确经营森林、管理森林的生态学基础技术途径。
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林业生态工程学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ft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 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 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 50%~80%,还有 5%~10%从林内蒸发,只有 0%~10%形成地表径流。
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1、生态学:指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生态因子的分类:(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气压等(2)土壤因子——土壤的理化性质等(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4)生物因子--捕食,共生,寄生,竞争等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人为因子--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发展、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
另有分类: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有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4、阶段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往往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许多地形因子如地形起伏、坡向、坡位、海拔以及纬度对植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性质等,对植物产生间接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光(光谱成分,光强,日照时长,影响因素),温度(极端温度的伤害),水分(植物对水的适应,森林水分平衡),地形(如坡向、坡位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与森林)4、适应:有机作物具有的任何有助于其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应为,形态或生理上的可遗传的特征。
5、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和大气圈下层。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第一部分自学考试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林业生态工程学”是生态环境建设科学体系中阐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水土保持、森林培育、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主要担负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天然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专业应用教育的任务,是专业考试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般应在具有“森林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森林培育学”等知识以后再行开设为宜。
本课程的学分为5学分。
其推荐教材为王礼先等编著的《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一书。
二、课程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要求,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考核目标和有关考试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加以把握。
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
根据本课程的特殊性来说,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建立林业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技能体系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基础,主要有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防护林学理论、水土保持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学自身的理论,如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内容、任务、对象和效果等。
本课程的基本方法,是指林业生态工程学用以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活动这一特殊矛盾运动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指传者运用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方法,正确有效地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能。
本课程主要限于讲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这一方面,在本考纲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中的第二项分列了七章,它们都是考试的范围。
(二)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自学考试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和概括。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概念: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e.haeckel,1866)。
2.生物圈:生态学研究的最高组织层次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和所有适合生物居住的地方。
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所有水圈和大气的下层。
3.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的综合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动物、微生物等生物。
它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据相当大的空间,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郁闭度指标:0.2?面积指标:0.067hm24.生态学研究的方法野外研究:优势:直接观察,获取自然状态下的数据;缺点:不容易重复。
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使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通常与野外自然状态不同。
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错。
第二章森林与环境(forestsandenvironment)了解森林和环境的概念掌握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特征、能量环境掌握以光补偿、光饱和、生理辐射和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掌握树种耐阴性概念、鉴别方法、影响因素与温度有关的生态学概念(低温、物候、有效低温、最适低温度和生理时间)掌握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影响(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掌握物质的环境(水、土壤等)与水有关的生态学概念--生态因子以水为主的植物类型――旱生植物的特点生物抵抗干旱的方式土壤生物与植物(菌根、根际细菌)的关系风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风的适应了解火的类型以及火对生物(包括生物群落)的影响掌握大地型对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秦岭、天山)2.1森林和环境的概念和类型2.1.1森林的概念:指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动物、微生物,占据相当大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复合体。
2.1.2环境的概念: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森林生态学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森林生态学一、生态学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森林环境1、森林的概念2、环境与生态因子3、耐性定律与限制因子三、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的物理性质2、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3、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4、林内的光照条件四、温度因子1、温度的地理和时间变化2、积温3、温度的生态效应4、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5、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危害6、温度与植物的分布五、水因子1、水的不同形态及其重要意义2、水分条件与森林分布及产量的关系3、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4、森林的水分平衡5、森林对降水的影响6、森林经营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7、生态用水六、土壤因子1、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木的生长2、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林木的生长3、土壤有机质4、土壤生物5、森林经营与土壤七、大气因子1、大气因子的生态作用2、大气污染与森林的生态关系3、风对植物的影响4、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森林的防风作用八、火因子1、火是一种生态因子2、林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火对土壤的影响3、火对水循环的影响4、火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的适应5、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火与森林经营九、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3、种群的增长4、种群调节5、生态对策6、种群生态学对森林经营的意义十、森林群落1、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2、对群落的不同认识3、森林群落的组成4、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5、群落的物种多样性6、森林群落的结构7、群落交错区8、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十一、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2、群落演替的原因3、群落演替的分类4、群落演替的顶级学说5、森林经营与演替十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1、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途径2、植被分类3、森林立地分类十三、全球森林地理分布1、森林的分布规律2、中国森林的分布十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特征十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3、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分类2、地球化学循环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生物化学循环5、碳氮磷的循环《植物学》一、植物细胞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多样性、原核与真核细胞区别以及非细胞结构生命。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1、自然灾害频繁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
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
2、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起伏、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3、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属中高度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
5、森林破坏严重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8.6%增加到16.4%,但这远远不够(覆盖率低,林分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度占世界第8位。
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二、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内容、类型。
含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提纲1.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1954年提出“生态工程”一词。
美国生态学家H.T.Odum于1962年首次提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生态工程:(王如松)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
它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但是,它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⑴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是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以包含多种地类的区域为对象。
⑵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和能量流。
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和能量流。
⑶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⑷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的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符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土地上采用综合措施。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生物群落建造工程;环境改良工程;食物链工程。
6.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7.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⑴自然环境先天脆弱;⑵水土流失严重;⑶荒漠化扩大⑷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⑸森林覆盖率低;⑹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⑺气温呈上升趋势。
8.西藏的生态环境问题:草地退化严重;荒漠化日益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减少,森林多样性受威胁;地质灾害严重。
9.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该工程建设速度、规模和效果位于世界各向生态工程之首,被称为“生态工程的世界之最”,受到联合国组织的表彰并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奖。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1978年开始至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规划造林总面积35602hm,加上原有林地23142hm,工程建成后森林覆盖率为14.95%。
10.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1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1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的化学计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1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
15.绿色植物的生产量叫第一性或初级生产量,这种生产速率叫第一性生产力。
16.总第一性生产量:地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数量。
17.净第一性生产量:呼吸之后余下的有机物质的数量。
18.次级生产量:除了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
1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分为以下几种: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20.反馈:该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
21.反馈可以分为正、负反馈两种。
正反馈能使偏离加剧,系统不可能保持稳定。
负反馈也叫反偏离反馈,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22.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23.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景观生态的属性:⑴景观异质性. ①空间组成②空间的构型③空间相关⑵景观格局⑶干扰⑷尺度①空间尺度②时间尺度25.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在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26.干扰体系是所有干扰类型、干扰频率和干扰强度在某一段时间过程中的总和。
27.受害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作用下发生位移,位移的结果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了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28.自然干扰作用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状态。
生态演替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正负反馈作用,使演替趋于一种稳定状态。
29.受害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的不同,可能有以下4种结果:①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④因适宜条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持受害状态。
30.生态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31.生态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把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包括精神产品)相互协调为一个投入产出的有机整体。
32.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⑴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②林业生态经济系统;③牧业生态经济系统;④渔业生态经济系统;⑤农村工业生态经济系统;⑥农村庭院生态经济系统⑵城市生态经济系统⑶城郊生态经济系统⑷流域生态经济系统。
33.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功能单位。
系统包括5个要点:①由2个或2个以上元素组成,单个元素不构成系统;②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③各元素协同动作,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各组成元素单独存在时所没有的某种特定功能;④系统是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是动态的发展过程;⑤系统的运动有明确的特定目标。
34.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
35.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6.环境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和区域性;②变动性和稳定性;③资源性与价值性37.环境要素是环境系统的独立基本单元,一般主要指大气、水、土壤、生物等。
38.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
39.环境质量: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40.水土保持学: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山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4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护岸林。
42.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他林种相结合的总体。
43.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①整体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自生原理④循环再生原理44.生物间互利共生机制原理: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离开其他生物而单独生存和繁衍。
生物间的关系可分为抗生与共生两大类。
45.耗散结构原理:一个开发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46.我国的地貌类型多种多样。
青藏、云贵、内蒙古和黄土高原为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平原。
由各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和平原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我国山地与丘陵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6.4%,平地约占33.6%,因此,以山地丘陵为主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47.我国林业资源的特点是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林业生产潜力大。
但还有不足之处:①森林资源少而分布不均;②有林地质量好而森林生产力低;③森林消耗增加;④木材供需矛盾尖锐;⑤林业经济效益低;⑥后备林地资源丰富。
48.我国目前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包括: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跨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
49.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和设计两个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规划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
规划是反映战略性的长远设想和全局的安排,设计是近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
50.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个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②地理上出现的地形差异如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则可扬长避短,发挥整体效益;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着适度的量与质的问题;④阶环结构的体制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51.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全局性、长远性、实践性、群众性。
52.林业生态工程立地条件调查:⑴立地条件调查因子①地形因子②土壤因子③水文因子④生物因子⑤人为活动等因子⑵立地条件调查的方法①资料收集②线路调查③样地调查。
53.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①根据不同林种目的要求,结合立地条件,设计适宜的树种;②掌握适地适树原则,即根据造林立地条件,设计当地能很好生长的造林目的树种;③在适应立地条件和符合造林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经济价值和生态、社会效益较高,又容易营造的树种;④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设计针阔叶树混交林,以达到改良土壤、提高林地肥力、防治病虫害和山火蔓延,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
54.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主要包括造林整地、造林方式方法、混交树种组成及混交方式、造林密度、造林季节和幼林抚育管理等。
55.规划设计的评价原则:①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②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④近期、中期和远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