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幼儿园探究式学习实践与探索幼儿园学习方式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效果、以及如何促进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特点1.1 概念: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提问、探索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发掘和发现,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1.2 特点:探究式学习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质疑,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效果2.1 实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和游戏活动来展开,比如植物生长观察、小动物饲养、手工制作等,为幼儿提供广泛而有趣的学习体验。
2.2 效果: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出富有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
三、促进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发展3.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是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构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3.2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幼儿园应该创设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资源支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成长经验。
3.3 加强家园合作: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探究式学习,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和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幼儿园学习实践案例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案例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一个幼儿园的学习实践案例,来探讨幼儿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二、幼儿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1. 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发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观察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智力发展。
2.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3. 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更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乐于学习。
三、实践案例某幼儿园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开展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题活动。
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主题教师与孩子共同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并确定了“珍惜水资源,从我们做起”的主题。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孩子讨论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我们平时使用水的场景有哪些?”、“你们知道如何节约水资源吗?”等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3. 实地观察带领孩子走进学校的花园,观察植物生长和浇水的情况,引导孩子发现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自主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园区内设置了“浪费水”的情景模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了解浪费水资源的后果,并尝试提出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5. 制定行动计划孩子们通过讨论与展示,提出了节约水资源的行动计划,如每天用水的量进行记录,每日进行节水宣传等。
6. 实施行动计划孩子们将自己的行动计划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节约水资源。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初中科学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意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和神奇之处时,他们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探究性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验操作、实地调查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初中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出“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而一块小铁片却会沉入水底?”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合理的假设。
假设的提出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
3、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构建问题、自主获取信息、自主
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性学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带有明确目的
的实践活动。
活动可以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可以利用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
在学习资源上,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供学生参考。
资源可以包括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可以用于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
用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评价和反馈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丰
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评价反馈和良好的思考引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形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更可以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实验室、工作室等资源,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新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足够的信息和知识。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还要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在合作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实践任务。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要注重评价和反思。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评价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在初中教育阶段,科学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
例如,实验探究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的制取方法和条件对氧气产生速率和纯度的影响。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够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观察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生物的生长发育、物质的变化等,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观察不同的生物种类,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通过观察探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也是初中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怎样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了解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案例来进一步了解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探究性学习实践的现状研究
中小学探究性学习实践的现状研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中小学教育中。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自主发现,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这一理念的推广,了解中小学探究性学习实践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
该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关注,并且各类教育机构纷纷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现阶段,中小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因地区、年级、学科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等因素而存在显著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和教师素质等。
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通常会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包括丰富的实验室设施、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多样化的探究项目,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索。
然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或教育条件不足的地区,学校对探究性学习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教学设施简单、课外活动匮乏,导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资源获取和活动参与受到限制。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探究性学习需要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
一些地区的课程改革正在向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方向发展,逐渐引入跨学科的探究项目。
然而,许多学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探究性内容的渗透和融入相对较少,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挥。
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
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导模式,不愿意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因而削弱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在教师培训方面,许多教师尚未接受系统的探究性学习培训,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难以有效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
此外,评估体系的单一性也限制了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相对缺乏,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合作交流等能力的一种课程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调查、实验、探究、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讨论,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小组合作、实地调研、实验操作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知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性学习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性学习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生动、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模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自然科学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观测动物的行为等来积累自己的经验。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手工制作、实验操作等活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去做,通过实践来体验和探索。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一些团队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培养互相交流、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总结和归纳,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和实践性
浅谈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和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如何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应注重其探索性和实践性。
一、注重探索性探究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解决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
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
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当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
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选题一要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
如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怎样产生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二要从学生身边找课题。
如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对你有哪些启示?成立小组、制订方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等。
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活动
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活动一、引言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发展的桥梁。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这样的教案。
二、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1.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创造性思考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2.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理解能力。
此外,探究式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角色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能力的培养。
三、教案中的实践活动1. 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2. 教师如何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教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形式。
其次,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
最后,教师要设计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第二,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第三,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成果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探究性学习在社会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探究性学习在社会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引言社会科学是一门对人类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等。
在社会科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索的学习方法,正逐渐被社会科学教育领域所重视。
本文将探讨探究性学习在社会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扮演着主动的角色,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探究性学习既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背景调查、实证研究等过程中,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社会科学的原理和理论。
这种参与和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科学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领域,其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这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探究性学习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验证和改进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社会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方合作和团队协作。
探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教案中的应用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激发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教案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全面了解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发现现象和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并构建新的知识。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探究性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1. 强调合作与交流: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深化。
2. 注重问题引导: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挑战已有的观点和结论。
通过对现有知识的质疑和反思,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引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三、在教案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活动1. 问题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观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一
2从发展题练 习 中得 到“ 内化” 。发 展题 是例题
的变式 , 是例题的延伸 , 一般 安排在 练习题 的后半 部 分, 通过发展题的练习 , 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 , 培养 思
维 的深 刻 性 作一 发现 : 即在进行教学活动 时 , 让 学生通 过 自己动手操 作 , 发 现规律得 出结论 。这有利 于培养学 生对 问题的抽 象
概括能力。猜 想一 验证 : 让学生 根据 已有 的知识 、 经 验和方法 , 对 数学 问题 大胆 猜想 , 寻找 规律 , 合理 论
、
培 养 学 生 善 于 提 出问 题
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 的场 面 , 老 师让 学生提 问 , 有些学生不是摇头 , 就是干瞪眼 , 都说没 问题可谈 , 这 说 明, 掌握 提 问 的方 法 是 会 提 问的 关 键 。主 动 学 习的 核心是探究 , 而探 究活动始 于提 出问题 。“ 提 出一个 问题 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然而 , 那么应该如何进 行 提 问 呢 ?我 从 以下 几 方 面 培 养 学 会 并 进 行提 问 : 1 . 揭题提问 。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 , 我要求 同学 们根据课题提 出问题 , 这样 的提 问可 以使 同学们从上 课伊始 就明确本课 的学 习 目标 。 2 . 观察 提 问 。 即从 观 察 中 发 现 问 题 , 提 高 思 维 的 深 刻性 、 灵活性 、 敏捷性 。 3 . 比较提 问。比较是在 思想上 将对象 和和对 象 的各部分 、 个别方面 和个 别特征 仔细 辨别 , 确定 它们 的异同及其关系 的思 考方法 。比较提 问是让学 生在 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 。 4 . 尝试 提 问 。 即 让 学 生 在 尝 试 练 习 过 程 中 提 出 问题 。在进行练习时 , 因为学生们 已具有 了一定 的数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探究性学习做出了这样的表述:“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以探索和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语文学习,主动获取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能够让他们参与其中的、充满着实践性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索,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可以说,探究性学习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一、培养问题意识,挖掘学生潜能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核心,就是问题意识的培养。
著名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知识。
”没有问题就意味着学生的心智空间处于窒息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也不可能产生。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不只是字、词方面的问题,而是由课文引发的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的诸多问题。
所以,问题意识的培养应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最佳切入口。
虽说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但这并不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
事实上,只要对课文中的人、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教师经常性的鼓励、指导,学生是能提出有一定分量的问题的。
笔者在执教《诚实与信任》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碰碎反光镜的责任到底由谁来承担?”针对这一提问,我并没有马上作答,而是顺势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是啊,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真好,责任应该由作者承担还是由小红车的主人承担呢?”随即学生们便展开了唇枪舌剑。
有的学生认为:“责任应由小红车的主人承担,因为他的车虽然是停着的,但是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当时天很黑作者根本看不清楚。
”也有的学生认为:“责任应由作者承担,因为小红车毕竟是停着的。
”还有的学生认为双方都应该承担责任。
诸如此类问题不一而足,把一个看似寻常的问题又还给学生的做法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他们想像思维的培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达” .缩 短师 生 之 间 的心 理距 离 ,对 学 生 的 闪光 点 和 每
一
次 进 步 都 进 行 奖 赏 和 鼓励 ,使 学 生 从 中感 到 温 暖 和
甜蜜。
2 . 运 用 灵 活 、多 样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法 。笔 者 经 常 采 用 多种 形 式 的课 堂 教 学 ,使 课 堂 活起 来 ,搭 建 供 学 生操 作 的平 台。具 体做 法 如下 :
等 、和谐 、民主 的课 堂 教 学 环境 中 ,学 生 才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展 自己 的 个 性 .充 分 地 释放 自己 的创 新 能 量 :
生 开讨 论 会 ,让 学 生 针 对 “ 什 么样 的事 情 是 好 事 情 ? ”
进行 充 分讨 论 ,发 表 各 自的 意 见 。通 过 反 馈 发 现 .这 种做 法 不 仅 提 高 了学 生 的 阅 读 能力 ,而且 还 调 动 了他 们 的学 习积 极 性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0 9 — 0 0 5 2 — 0 2
课 改 前 ,由 于 受 教 师 教学 理 念 、学 生 学 习 习惯 与 学 习方 式 等 因素 的影 响 。学 生 的语 文素 养 长 期 难 以提
高 。为 了解 决 这一 难 题 ,近 年 来 ,笔 者 认 真学 习 《 全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学 习方 式 ,教 学 实 践证 明 收效 显 著 。下 面 ,笔 者从 以下几 方 面谈 谈 自己 的探索 与 实践 :
一
中的角 色 ,让 他们 感 受其 中的 人物 形 象和 故 事 内容 。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摘要】探究性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为生长点,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学习方式不但立足于教材,而且高于教材,最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对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探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出发。
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提倡探究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初中语文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思维活动源于疑,读书贵在有疑,解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突出主体的优势。
所以,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特意去引导学生产生质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许多关于地方戏的照片,当学生看到这些照片时会觉得地方戏并没有文章中介绍的那么美,是一种很平常的戏曲形式,甚至没有像样的舞台,只是为了祭社而出演的年规戏,可为什么文章中说社戏在孩子们眼中是“美”的,它又“美”在何处呢?从而将学生的精力放到寻找社戏的“美点”,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就会发现其实社戏之“美”并不是戏曲本身美,而是平桥村民所表现出来的民风之美、乡间生活的和谐之美以及江南水乡所具有的景色之美,作者通过写社戏其实是表达了对这些美好回忆的感慨和缅怀。
随着对文章的深入解析也勾起了学生对童年的回忆,进行感情的交融,启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文章的主题理解的更加深刻。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与课程探索总结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与课程探索总结1.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课程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与课程探索进行总结和回顾。
2.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强调孩子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
这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探究欲望,通过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性学习的实践(1)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该符合探究性学习的需求,提供各种材料和资源,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活动设计:通过设计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比如科学实验、自然观察、艺术创作等。
4.幼儿园课程探索(1)整合课程:幼儿园课程应该整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设计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的课程内容。
(2)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3)个性化学习:针对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满足其成长需求。
5.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和课程探索,我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深化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幼儿成长特点和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与课程探索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实践和课程探索的讨论,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校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更加贴近生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
本文将探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真实的问题或者情境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生活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减少塑料垃圾产生”,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自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教师要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探究,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导学生科学地探究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实践、参观考察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等前来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新型化教育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学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探性活动的设计分析来探讨,寻求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启发性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式的学习方式。
现今在国内也被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模式广泛的推广开来。
数学作为小学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块主阵地。
从2001年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小学数学教师经历了面对新课程的无所适从和茫然。
课改伊始,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潜心实践与反思,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明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性活动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学习方法以及心智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教会其“死读书,读死书”,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而数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探究性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实践探索朱市二中朱延刚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研究方式自主地参与知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过程。
我校从2002年开始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我在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思想认识有了大的提高。
物理作为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技教育中有巨大优势,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学习物理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它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景和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的责任。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其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重视探究的过程 ,强调教学只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
其探究是学生在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
从而培养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以探究学习为核心,并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和要素融入一系列的学习中。
一、探究性学习指导的方法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物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生又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我经过六年多时间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指导,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从课堂教学入手。
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知识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是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
教师备课时,应从思路上把握教学内容,并应重视体现在课本知识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技巧以及能力要求,只有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才能说从思路上把握教材。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考虑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来促成课本知识与教师教学的融合,为课堂教学同步协调奠定基础。
教学中,因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思维能力往往比学生高出一筹,学生的思路常赶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脱节。
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精心安排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对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按知识内容设计出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确定出教学目标。
然后提出关键问题,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围绕要发现的问题,选择若干知识积累,承前启后地引出要发现的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走上“思维路径”,然后运用已有知识和熟悉的情景,运用推理、猜想、类比等方式,主动探索应得到的结论,学生发现结论后,教师及时总结,让学生回头审视所经过的“思维路径”,自己又是怎样通过这条路经走到预定终点的,从而使学生积累经验,总结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为此,我在总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变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由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发现问题,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及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率大大提高,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
2、以“复习、归纳整理知识”为载体,探究拓展学生思路的方法。
现代教育论认为: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认知结构,决定着人的认识能力,知识的结构层次越高,人的认识能力越强。
学生的知识结构归根到底是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路逐步建立起来的。
但教师完全可以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结构的层次。
针对学生新课学习时,学得的知识比较零散,容易遗忘的特点。
教师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复习、归纳整理知识,使得所学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网络化。
从而达到提高记忆的效果。
例如:在复习伏安法测电阻时而衍生的只有电压表测电阻和只有电流表测电阻,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回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与只有天平测密度和只有量筒测密度,用类比的方法总结思路并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
我平时也善于让学生把点性知识总结成线性知识例如: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个数增加→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加→电路中总功率增加。
学生要知道相邻两点间和关系或公式,只要弄清楚一点大小关系其他几点大小关系也出来了。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广度,又能培养学生的立体化思维,是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和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中存在的规律较多,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加以总结,掌握了规律,就能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物理实验”为载体,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思路去研究物理实验。
例如:物理《引言》中有一个实验,用一个烧瓶烧开半瓶水,用塞子塞住倒立,浇冷水瓶内水又重新沸腾。
引导学生思考特殊的一步“浇冷水”的目的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回答用抽气机抽气也能达到减小气压的目的。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思考,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4、以“练习、提问”为载体,探究训练学生思路的方法。
探究性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学懂学会变成懂学、会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物理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思路。
具体做法可以采用:①逐一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②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
③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④多题一解,提炼学生的思路。
例题:某家庭有60W电灯4盏,800W的电饭锅一只,200W的电视一台,它们能否同时接入一个标有“220V5A”电能表的电路中?方法一:计算出各个用电器电功率之和为1240W,再计算出干路中的电流5.6A与电流表上的电流值5A比较,结论是不能同时接入。
方法二:先计算出各个用电器电功率之和为1240W,再用公式P=UI计算出电能表能接入的最大功率1100W,两者比较,结论也是不能同时接入。
以“家庭小实验”为载体,探究延伸课堂教学时空的方法。
许多实验限于时间的条件,实验室里不能及时完成。
作为动手作业,利用家庭中具有的物质,可要求学生做家庭小试验,可达到极其良好的效果。
如学习了杠杆后让学生做自制杆称。
学习了电磁铁后让学生用导线、铁钉、电池自制电磁铁看能否吸引铁屑。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进行了家庭探索性实验:用自制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与有无铁钉、线圈多少、电流的大小有关。
学习导体后让学生探究铅笔芯的导电性,和家庭中哪些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能力?┅┅并要求学生根据家庭实验的观察,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每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领略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家长也为自己的子女能学以致用而倍感高兴。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体验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是一种能动学习、超前学习、自主学习,是带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学习,是一种十分有魅力的学习。
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题,克服了以往学习中的依赖性、滞后性、被动性、实现了学习状态从他律到自律,从消极到积极的根本性变化。
它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还是一种尝试问题和面对问题的学习。
它以问题核心展开又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结。
问题性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决定探究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任何思维都是与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激发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激情和冲动,也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到学习活动无穷的刺激、乐趣与魅力。
显然,这种感受的获得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
学习原本是有趣味的、舒适的、人文的、诗意的、享受快乐应是学生持久而稳定的向往。
学习,作为一门科学和一门艺术,它集真、善、美于一体,是规范性、情感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强调学生学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多元化,使学生如珍惜生命一样热爱学习、渴望学习、品味学习,如品味人生一样体验学习、享受学习。
这是教育应有的胸怀与境界,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走向。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无论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只要他们认认真真地经历与体验了探究的过程,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切忌“问而不议”,“议而不思”,“讨而不论”“论而不争”,“做而不探”,“探而不究”。
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指导方法,关键是要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每一个学生引领到探究活动中来,这样的探究活动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以上是我前一段时间在探究性学习研究中所做的一点工作和体会,这远远不够,我将本着“以研促教”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室组织的物理教研活动,力争在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