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卢湾教材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教科书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王冕学画_课件1
4、选词填空,再读一读。
就
王冕(
只
)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
很
更
)鲜艳了。
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
有时
他用(
平时
)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和颜料。
5、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2)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谢
谢
王冕学画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王冕。他父亲死得早,家
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给人家放牛。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 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满 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色的花 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
冕看得出了神,心里想,要是能把这美丽的荷花
画下来,那该多好啊!
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和颜 料,又找来一些纸,照着湖里的荷花画。开
始画得不像,可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
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hé
bàn
荷
sh大雨过后 湖里的景色。
2、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
3、读读写写。 傍晚 碧绿 荷花 出神 鲜艳 节省 花瓣 夏天 乌云密布 清水滴滴
培智科学第十一册教案
培智科学第十一册教案
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培智科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准备和课程安排的一份指南。
本册内容主要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 掌握培智科学第十一册的核心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第一章:动物和植物的组织结构
- 植物的细胞结构
- 动物的组织结构
- 观察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差异
2.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
3. 第三章:磁力和电能
- 磁力的基本概念
- 电能的产生和传输
- 进行磁力和电能实验
4. 第四章:地球和太阳系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
- 探索地球和太阳系的奥秘
5. 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规律
- 进行光的传播与反射实验
研究方法
- 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 参加课堂讲解和讨论,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 参与实验实践,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 合作研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和讨论
考核方式
- 课堂小测验:每章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 期末考试:对全册内容进行综合考核,检验学生对培智科学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
以上是针对培智科学第十一册的教案。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和实验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教科书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下雨了_课件1
4、抄写下面的句子。 (1)小宝的衣服全淋湿了。 (2)小宝把雨伞借给跳远的小同学了。
(3)奶奶忙给小宝擦干头发。
5、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出语气。 (1)你的衣服怎么没有淋湿呢?
(2)这位同学真是个好孩子!
(3)你准是把伞弄丢了。
同学们,如果是你在放学的时候下雨了, 带了雨伞的你会怎么做,没带雨伞的你又会 怎么做?
噔,噔,噔,小宝喘吁吁地跑进屋。他的衣服 全淋湿了,雨水从头上往下滴。奶奶生气地说: “你准是把伞弄丢了。”“没有”小宝对奶奶说, “我把伞借给路远的小同学了。”
奶奶听了,高兴地笑了。她忙给小宝擦干头发,
连声说:“好孩子,奶奶错怪你了,快去换衣服
吧!”
línɡ
lín
shī
玲
dēnɡ
淋
chuǎn
湿
谢
谢
xū
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喘
吁
1、看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小玲 和小宝是怎么回家的?
(2)为什么小玲没带雨伞,衣服没有淋 湿,小宝带了雨伞,衣服却淋湿了?
2、比一比,组成词语。
外(
处(
)
)
湿(
温(
)
)
铃(
玲(
)
)
滴(
摘(
)
)
3、读读写写。 窗外 着急 淋湿 奇怪
称赞
生气
高兴
气喘吁吁
下雨了
中午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奶奶望着
窗外,心里很着急。她想:小宝带了雨伞不要紧;
小玲没带雨伞,衣服一定淋湿了。
噔,噔,噔,小玲笑着跳着回家了。她的身
上、头上一点儿雨水也没有。奶奶摸着小玲的衣 服奇怪地问:“你的衣服怎么没有淋湿呢?”小 玲说:“是我们班的同学打着伞把我送回来的。”
培智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卢湾教材版_图文
教材分析:电冰箱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电器。
分为冷冻室和冷藏室两部分。
冷冻室主要放置鱼、肉等荤菜,夏天冷冻雪糕冰块等,冷藏室主要放置蔬菜、水果、剩菜、易变质的食品。
《电冰箱》介绍了电冰箱的用途。
考虑到学生家庭中多数有电冰箱,因此电冰箱的使用不是难点,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字词句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冻、组、招、客、块、易”,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识生词:部分冷冻客人牛奶食品鸡蛋冰块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电冰箱分为冷冻室和冷藏室两部分。
知道两部分分别存放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归类,把同一部首的字放在一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电冰箱的用处,会在生活中帮助妈妈干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冻()组()招()客()块()易()二、组词。
冻( )( )组( )( ) 招( )( )客( )( ) 块( )( )易( )( )三、连线。
存放 客人招待 星星布满 食物四、说说哪些可以放进电冰箱的冷藏室,哪些可以放进冷冻室。
鱼、肉、鸡蛋、牛奶、剩菜、青菜、西瓜、西红柿、面包、雪糕冷冻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藏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看图写词。
( ) ( ) ( )( ) ( ) ( )六、填空。
(1)冰箱能冷冻鱼、肉等食物的是( )室。
(2)电冰箱能放()、()和()。
(3)我个子高,容量大,是专门用来()食物的。
(4)我由冷冻室和冷藏室两()组成。
第7课勤快的小玉教材分析:《勤快的小玉》一课简短易懂,告诉同学们饭前饭后要做什么,重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智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师节》教案
4.全班同学说什么了?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3、复习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教师节是()的节日。
(2)我们把教室布置好,想给老师一个()。
2.听课文第三小节,将内容补充完整。
“来了,来了!”立刻安静下来。“3、2、1”,全班起立,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您了!节日快乐!”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的笑容。
例:课(讠) ( 2 )笔
响()()笔
苦()()笔
第三课时
1、复习导入
1.朗读下列句子
(1)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这是老师们的节日。
(2)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2.试一试
(1)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2)教师节这天,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2、新授
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节这天,我们到学校做了什么?
2.在等老师来上课时,我们的心情怎样?
课题
第1课教师节
课时
4
教学
目标
基础目标
1.能认读生字“课、响、辛、苦”;词语“上课、辛苦、教师节”。
2.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教师节是谁的节日。
3.能体会老师的辛苦,学会尊敬老师。
4.感受教师对自己的爱,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
分层目标
A类学生1.能认读生字“课、响、辛、苦”;词语“上课、辛苦、教师节”。
(2)终于等到了上课铃响,大家激动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3)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教学反思:
2.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教师节是谁的节日。
3.能体会老师的辛苦,学会尊敬老师。
4.感受教师对自己的爱,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
培智生活语文教案(2)
《厨房里的悄悄话》学科:生活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十七课。
本课和生活适应健康生活主题相对应,帮助学生来更好的认识调料,并学习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
全文共3个自然段,通过盐、味精、酱油、生姜的对话来说明他们的作用。
本课进行的是课文讲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调料的作用。
【学情分析】:班级共有学生13名,年龄在13到15岁。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基础,将学生分为2类。
A类学生:共7名(孙XX、姜XX、张XX、鄂XX、任XX、施XX、孙冰X)其中2名学生为唐氏综合征,3名学生为自闭症。
1名学生为癫痫,其他1名学生为智力障碍。
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识得本课中50%的字,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结合课文进行课文理解。
他们认识一些简单常见的调料,如:盐、味精、醋、生姜。
指导它们主要是什么味道,但他们不理解这些调料的作用。
对于一些形容感受的词语,如:酸、甜、酱香,理解不够准确。
B类学生:共6名(张XX、吴XX、刘XX、黄XX、张鼎X、李X)其中1名学生为唐氏综合征,3名自闭症,1名学生为脑瘫,其他1名学生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智力障碍。
他们识字量较少,大部分不能连字成词,只能发出单音节,学生对课文中的各种事物认识的不是很准确。
他们不能说出这些调料的名字,也不能准确形容它们的味道,不知道它们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A类:掌握并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词语“悄悄话”“鲜味”“酱香”“腥味”“静悄悄”;了解盐、味精、醋、生姜这几种调料的作用;能够用词语准确形容每种调料的味道。
B类:田XX和肖XX能够跟读课文部分段落;能够认出本课学习的盐、味精、醋、生姜这几种调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料的作用并能说出生活中食物的味道。
【教学重点】:能够用准确的词语形容几种调料烹饪后的味道。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小华的头发教材分析:《小华的头发》通过小主人公小华经历的故事,头发长了脏了被小鸟误认为是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比鸟窝还要脏,还不愿意住,离开小华而去。
小华知错赶快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去理发。
通过小鸟们的对话,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清洁讲卫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读课文的插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词、生字、读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小鸟们住在哪里啊?住在树上,鸟窝里。
可是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头发可长了,而且还乱成一团,真像小鸟的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
二、生词。
出示图片。
问1:这是什么?鸟窝、树林、头发问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理发三、生字。
四、读课文插图。
问1:这位小朋友是谁?小华问2:小华是男生还是女生?男生问3:我们班谁是男生?杨江华、黄彦博……问4:他们的头发长吗?不长,短短的头发。
问5:那我们知道,男孩子的头发都是短短的。
可是再看看小华的头发,长吗?很长,而且还乱成一团,像小鸟的窝。
问6:图中有几只鸟?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只鸟,一只黄色,一只红色。
问7:黄色的小鸟在哪里?在小华的头上。
问8:红色的小鸟在干什么呢?好像在跟黄色的小鸟在说话呢。
问9:小华的表情开心吗?小华感觉头有点痒,想用手挠头发。
五、课后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总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一、复习生字。
二、复习生词:鸟窝、树林、头发、理发三、初读课文。
1.跟读课文,回答问题:问1:小鸟怎么会把小华的头发当鸟窝?但又为什么离开了他?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像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小华的头发很脏很臭,所以离开了他。
问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培智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卢湾教材版
培智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卢湾教材版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培智《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课题课时数第1课小华的头发4第2课登鹳雀楼2第3课邮递员4第4课星星和哨兵3综合练习12第5课电器3第6课电冰箱4第7课勤快的小玉3第8课比一比认一认2综合练习22第9课寄信4第10课看病3第11课通知3第12课标志3综合练习32第13课好同学3第14课好邻居3第15课课间活动4第16课贴鼻子4综合练习42第1课小华的头发教材分析:《小华的头发》通过小主人公小华经历的故事,头发长了脏了被小鸟误认为是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比鸟窝还要脏,还不愿意住,离开小华而去。
小华知错赶快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去理发。
通过小鸟们的对话,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清洁讲卫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因、传、叫、阵”,会读会写会组词,认识部首“阝”。
2.理解课文,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3.认读词语:理发因为同学传来听见一阵明白告诉说话4.复习感叹号、问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学习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层次学生能跟读或自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读课文的插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词、生字、读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小鸟们住在哪里啊住在树上,鸟窝里。
可是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头发可长了,而且还乱成一团,真像小鸟的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
二、生词。
出示图片。
问1:这是什么鸟窝、树林、头发问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理发三、生字。
因字音:yīn部首:口组词:(因为)(原因)笔画:6结构:全包围口:围、国、园、图、圆传字音:chuán部首:亻组词:(传来)(传真)笔画:6结构:左右亻:他、们、你、位、份叫字音:jiào部首:口组词:(叫声)(叫喊)笔画:5结构:左右口:哨、吃、吹、叶阵字音:zhèn部首:阝组词:(一阵)(阵地)笔画:6结构:左右阝:郑、阳、队、那四、读课文插图。
培智生活语文教案(2)
《厨房里的悄悄话》学科:生活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十七课。
本课和生活适应健康生活主题相对应,帮助学生来更好的认识调料,并学习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
全文共3个自然段,通过盐、味精、酱油、生姜的对话来说明他们的作用。
本课进行的是课文讲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调料的作用。
【学情分析】:班级共有学生13名,年龄在13到15岁。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基础,将学生分为2类。
A类学生:共7名(孙XX、姜XX、张XX、鄂XX、任XX、施XX、孙冰X)其中2名学生为唐氏综合征,3名学生为自闭症。
1名学生为癫痫,其他1名学生为智力障碍。
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识得本课中50%的字,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结合课文进行课文理解。
他们认识一些简单常见的调料,如:盐、味精、醋、生姜。
指导它们主要是什么味道,但他们不理解这些调料的作用。
对于一些形容感受的词语,如:酸、甜、酱香,理解不够准确。
B类学生:共6名(张XX、吴XX、刘XX、黄XX、张鼎X、李X)其中1名学生为唐氏综合征,3名自闭症,1名学生为脑瘫,其他1名学生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智力障碍。
他们识字量较少,大部分不能连字成词,只能发出单音节,学生对课文中的各种事物认识的不是很准确。
他们不能说出这些调料的名字,也不能准确形容它们的味道,不知道它们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A类:掌握并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词语“悄悄话”“鲜味”“酱香”“腥味”“静悄悄”;了解盐、味精、醋、生姜这几种调料的作用;能够用词语准确形容每种调料的味道。
B类:田XX和肖XX能够跟读课文部分段落;能够认出本课学习的盐、味精、醋、生姜这几种调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料的作用并能说出生活中食物的味道。
【教学重点】:能够用准确的词语形容几种调料烹饪后的味道。
11册12课标志教案
上海培智教材实用语文第11册第12课标志执教人:刘丽娟一、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四个生字“标、志、往、压”,一段文字介绍和五个标志,利用前两个课时学习了三个生字,认识了三种标志,练习朗读了课文。
这一节是本课的第三课时,主要学习一个生字“压”,认识两种标志分别是:“请勿攀爬”、“高压危险”。
目的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标志,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看图认识两个标志:“请勿攀爬”、“高压危险”。
2、会认读词语:请勿(禁止)攀爬高压危险3、理解两个标志所表示的含义。
4、会书写生字“压”和相关的词语。
5、练习描红生字:压6、认识学校里的标志标牌,知道代表的含义。
7、教育学生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讲文明、讲公德的好孩子。
三、教学重点:1、认识两种标志的名称,知道所表示的含义。
2、在老师帮助下说出标志名称,看到两个标牌知道怎么做。
四、教学难点:1、能正确地认识两种标志,知道含义。
2、说出标志的名称。
3、时刻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五、分类要求:六、教学准备:1、教具:词语卡片课件五个标志牌2、学具:学生制作好的生字卡片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看老师板书课题,书写时一定认真工整,把字体写规范、写漂亮,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每次板书课题,都提醒孩子注意看黑板,认真书写字词,强化好习惯的养成。
(二)复习三个标志——小心地滑禁止通行请勿吸烟:1、分别出示铺好的路面、刚刚拖过的卫生间地面、无烟大厅三幅图,让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和老师的描述,说出相应的标志,一类生拿出手中相应的词语卡片,二类生、三类生指出书中相应的标志,教师将三种标志贴在黑板上进行复习巩固。
2、简单小结:这是我们学过的标志,这些标志都有简短的文字和符号,贴在相应的地方,提醒大家注意。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在公共场所,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牌子,上面有一些简短的文字和符号,贴在醒目的地方,以提醒人们注意,这就是标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教科书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我们的老师
2、读拼音写汉字。
línɡ
pěnɡ
sǎnɡ
tàn
( )
清楚 专心
4、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是 从哪两个方面来讲的。
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园丁, 辛勤的培育着我们,希望我们成为祖国有 用的人才,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谢谢
谢 谢!
三 个 法 五 幅 文 人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公 司 软 腭 为 人 体 热 饭 围 绕 捍 卫 条 约 人 体 也 日 夜 人 因 为 沿 途 统 一 欧 哟 与 体 育 体 育 人 体 也 有 体 育 课 接 过 槐 金 金 葵 花 进 口 货 更 好 的 回 答 让 他 觉 得 他 于 一 九 一 九 到 海 地 工 人 华 人 特 他 太 太 和 任 何 人 提 及 然 而 他 二 句 土 语 竟 如 同 人 体 二 条 儿 童 却 如 同 去 幼 儿 园 为 特 区 哦 他 [ 去 推 敲 人 提 起 瑞 特 辟 哦 却 人 推 入 桃 花 片 热 体 哦 聘 请 人 体 期 间 提 起 人 体 哦 聘 请 热 键 提 起 如 哦 行 业 我 日 夜 [ 区 近 日 哦 电 话 费 计 亏 损 的 分 公 牛 三 顿 饭 机 构 和 人 员 和 计 划 ; 色 后 哦 提 起 无 讹 体 哦 却 要 闻 入
这一堂课,大家学习特别认真。每个同学都 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同学们从心里 发出赞叹:“杨老师啊,您真是我们的好老师!”
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培智八年级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学生,以补偿智残学生缺陷为本,实施生活语文教育,力求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符,做到学有所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十二名,男生十名,女生两名。
学生智力水平不同。
大体可以分为A、BC三组。
A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较好,有丰富的语言和一定得记忆能力,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B组学生属于中等智力残疾,他们能简单的模仿,语言水平也较好,但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记忆能力也较差。
C组学生智力损失程度较重,个别学生影响到言语的发展,对于教师的话能简单理解,但不容易接受。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努力体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在内容的选编上从本班弱智学生的智能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该年龄段弱智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弱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教材选编的内容,力求贴近生活,体裁多样,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有利于弱智学生缺陷的正和补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增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生字,理解意思,正确书写;(2)掌握并理解词语;(3)继续进行句子的训练,能正确朗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4)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5)进行听话、说话的训练,能有顺序的说几名连贯的话;(6)重视作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写几句话到一段话,学习日记的写法。
五、重点难点学生倾听、理解话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说话;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写日记。
六、教学措施1、采用游戏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3、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4、充分发挥学生语言天赋,让学生多说。
5、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实施成功教育。
七、教学进度本学期除去放假时间,大约上课13个周,每周语文课7课时,共91个课时。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精选13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精选13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及分析篇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下面就结合语文课《穷人》的教学片断,谈谈在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一、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描写桑娜心里的这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后讨论)生1:我觉得读出桑娜这时心神不安,很紧张、害怕,因为桑娜这时抱回两个孩子后,心里一直害怕有丈夫回来后会责怪自己,会骂自己。
(指名该生朗读)生2:我觉得要读出桑娜担心、后悔的语气,因为桑娜这时心里想丈夫会埋怨她自己都五个孩子了,生活够苦得了,再加上两个,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呢?(指名该生朗读)师:大家对这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感受和评价吗?生3:我觉得前一位同学读得好,能让人感觉到桑娜心里的紧张、害怕,但读时的表情表现的不够好。
生4:我觉得这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都能读出桑娜此时既紧张又害怕,既担心又后悔的心情,让我感觉到仿佛她就是桑娜。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站在桑娜的角度上来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感情十分丰富,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几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生5朗读)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6:我觉得他在读“……是他来啦?……不,还没来!”时能注意到省略号的停顿读出桑娜的担心、害怕,但读得太快了一点,应该慢一点,让人感觉到她在反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案教第1课小华的头发教材分析:《小华的头发》通过小主人公小华经历的故事,头发长了脏了被小鸟误认为是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比鸟窝还要脏,还不愿意住,离开小华而去。
小华知错赶快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去理发。
通过小鸟们的对话,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清洁讲卫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因、传、叫、阵”,会读会写会组词,认识部首“阝”。
2.理解课文,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3.认读词语:理发因为同学传来听见一阵明白告诉说话4.复习感叹号、问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学习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5.A层次学生能跟读或自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读课文的插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词、生字、读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小鸟们住在哪里啊?住在树上,鸟窝里。
可是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头发可长了,而且还乱成一团,真像小鸟的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
二、生词。
出示图片。
问1:这是什么?鸟窝、树林、头发问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理发三、生字。
口组词:(因为)(原因)笔画:部首:6结构:全包围n因字音:y ī口:围、国、园、图、圆传字音:chuán部首:亻组词:(传来)(传真)笔画:6结构:左右亻:他、们、你、位、份叫字音:jiào部首:口组词:(叫声)(叫喊)笔画:5结构:左右口:哨、吃、吹、叶阵字音:zhèn部首:阝组词:(一阵)(阵地)笔画:6结构:左右阝:郑、阳、队、那四、读课文插图。
问1:这位小朋友是谁?小华问2:小华是男生还是女生?男生问3:我们班谁是男生?高希强、梁松林……:他们的头发长吗?不长,短短的头发。
4问问5:那我们知道,男孩子的头发都是短短的。
可是再看看小华的头发,长吗?很长,而且还乱成一团,像小鸟的窝。
问6:图中有几只鸟?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只鸟,一只黄色,一只红色。
问7:黄色的小鸟在哪里?在小华的头上。
问8:红色的小鸟在干什么呢?好像在跟黄色的小鸟在说话呢。
问9:小华的表情开心吗?小华感觉头有点痒,想用手挠头发。
五、课后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总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精度第一、二自然段)一、复习生字。
二、复习生词:鸟窝、树林、头发理发、三、初读课文。
1.跟读课文,回答问题:问1:小鸟怎么会把小华的头发当鸟窝?但又为什么离开了他?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像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小华的头发很脏很臭,所以离开了他。
问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注意自然段的标志是段首空两格。
四、再读课文。
1.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问1:小华为什么不愿意去理发?因为理发时,短头发会掉进脖子里,很难受。
)(播放小朋友理发哭泣的视频,激起同学们童年的回忆。
很不喜欢理发。
.问2:这段话有几句?2句话。
注意数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问3:我们的头发长了应该怎么做?应该去理发。
问4:我们的头发脏了应该怎么做?应该洗干净。
2.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回答问题:问1:小华在哪里看同学们玩?站在树林里看同学们玩。
问2:小鸟的叫声是从哪里传来的?从头顶上传来的。
问3:小鸟们在叫什么呢?小鸟们在说话呢!我们分不清楚小鸟叫声在说什么,但是这里小华可以听到。
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作。
把小鸟比作人来写。
问4:这段话一共有几句?1句。
这是一个过渡段,告诉我们小华在树林里发生了故事。
吸引我们往下看,小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五、认读生词:理发因为同学传来六、课后练习:抄写生词。
第三课时(精读第三——五自然段)一、复习:通读课文。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问1:有几只小鸟在说话?两只小鸟在对话。
问2:第一只小鸟说了什么?“我们把窝筑在这里吧,这儿草多,还很长呢!”问3:第二只小鸟说了什么?“这儿的味道真臭!还不如我们在树上的窝呢!”问4:小鸟们准备把窝筑在哪里?小华的头上。
问5:为什么小鸟们想把窝筑在小华的头上?因为小鸟们把小华的头发当成了草,而且还很多、很长。
:小鸟站在小华的头上,小华感觉头上怎样了?一阵发痒,想用手挠。
6问问7:为什么小华的头发很多很长呢?因为小华不喜欢理发。
问8:为什么小鸟们又说很臭呢?因为小华很长时间没洗头发。
三、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问1:小鸟们决定到哪里去?决定回树上的窝里。
问2:最后小华明白小鸟们把小华的头发当成什么了?当成草堆了。
问3:小华为什么会觉得脸上一阵热?因为很羞愧,头发很脏很乱,小鸟们做窝都嫌脏。
小华觉得很羞,很不好意思。
问4:小华觉得很羞,他发现自己不理发不洗头是错的,他怎么做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呢?赶快往家跑,告诉爸爸妈妈,他要去理发。
赶快说明小华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很迅速地要改正。
同学们也要向小华学习,有缺点快快改正。
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四、小结升华。
问1: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不愿意去理发,不是好孩子。
但是当他知道,小鸟们都不喜欢他的头发的时候,小华很羞愧,他赶忙往家跑,要去理发。
我们同学头发长了脏了,应该怎么做呢?头发长了要去理发,头发脏了要勤洗头。
问2:如果做错了事情,要怎么办呢?有错赶快改正就是好孩子。
五、作业。
抄写生词:听见一阵明白告诉说话第四课时(课后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包()专(且(.祖()传()跑()二、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因()传()叫()阵()三、组词。
因()()传()()叫()()阵()()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华的头发长了,脏了,可他就是不愿去()()。
(2)噢,小华这才()():原来小鸟错把他的头发当草堆。
(3)小华觉得头上()()发痒。
(4)小华只觉脸上一阵热,()()往家跑。
五、看图连线。
鸟窝理发小鸟课第2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认识部首“木、认读生字“楼、依、河、流、层”1. 尸”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读古诗。
1.教师范读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2.学生跟读。
三、理解诗句意思。
1.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
依:挨着,靠着。
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
尽:完。
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
入海流:向大海流去。
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
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
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
这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第二句:欲:想要。
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
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更;再。
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引导思考: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
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
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必须再登上一层楼。
4.小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
5.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1.教师放朗读录音。
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白日/ 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2.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楼字音:lóu部首:木组词:(楼梯)(楼房)笔画:13结构:左右木:梯、松、林、棵、杨依字音:yī部首:亻组词:(依靠)(依偎)笔画:8结构:左右亻:他、们、你、位、份河字音:hé部首:氵组词:(黄河)(山河)笔画:8结构:左右氵:江、海、活、油、没、洗、清流字音:liú部首:氵组词:(河流)(流水)笔画:10结构:左右氵:江、海、活、油、没、洗、清层字音:céng部首:尸组词:(层次)(楼层)笔画:7结构:半包围尸:居、展、屋、尾、届、局、屉第二课时(课后练习)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楼()依()河()流()层()二、组词。
.楼()()依()()河()()流()()层()()三、填空。
_________依山尽,黄河入_________。
欲穷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层楼。
四、背诵古诗。
第3课邮递员教材分析:《邮递员》一课是一篇较老的题材,内容本身没有时代性。
但本文中对邮递员伯伯的描写值得学习,适合让学生观察图片试着描写一个人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纸、推、等、急、份”,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识词语“清脆连忙原来报纸一副眼镜雨衣推车边沿胶鞋面容一份消失自行车湿淋淋”。
3.理解课文,能看图片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邮递员伯伯的外形特征。
4.A层次学生能跟读或自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归类,把同一部首的字放在一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1.像文中的“我”学习,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待人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