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考虑土-结构的相互作用
考虑土摘要:当建筑物建造于比较软的地基之上,土-结构相互作用会导致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发生改变,以至于影响建筑振动的控制效果。
因此,在分析建筑振动的控制时要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
本文主要是从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不规则建筑振动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论述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不规则建筑振动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调频质量阻尼器;动力特性土-结构相互作用对不规则建筑振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减小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滤掉地震中的激励成份、增大高层建筑的结构阻尼。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于建筑振动影响的好与坏主要是取决于地面运动的频率成分。
当地面运动的频率接近建筑地基频率,土-结构相互作用对于建筑振动的影响将是有害的。
对于建筑物较高地基较软的建筑,在计算结构地震位移时必须要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因为二者与频率的平方成比例。
另外,地震一旦发生,建造于土层上的建筑物的上部会受到来自于瞬时土层的地震响应将会很大。
因此,在建筑物不规则振动的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不规则建筑振动的控制问题。
一、被动控制方面的分析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不规则建筑振动被动控制方面,主要是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于调频质量阻尼器性能的影响。
这里提到的调频质量阻尼器是一种由质块,弹簧与阻尼系统组成的能够通过改变结构共振性达到减震效果的装置。
许多研究表明,当地基比较软的时候调频质量阻尼器对结构的减震效果不够理想。
如果不将剪切波速作为影响因素,通过数值仿真发现,随着土质的柔软程度增加,调频质量阻尼器的减震性能将迅速降低。
也有一些研究将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归为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原因。
在研究中,将建筑上部结构理想化为一线性单自由度结构系统,并将调频质量阻尼器调谐到该结构系统基础固定频率,通过建立二者的传递函数,模拟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调频质量阻尼器减震行为的影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中,通常是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者分开来考虑,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静力平衡分析计算。
在上部结构的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而在设计基础时,也未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只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在验算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亦忽略了基础的刚度,而将基底反力简化为直线分布,并视其为柔性荷载,反向施加于地基。
这种设计方法在50年前大型、高层建筑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适用的。
但随着高层、大型、复杂建筑的修建,地基相对上部结构来说相互柔性,因而,地基刚性的假设不再成立,在设计结构时,就必须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耦合分析。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研究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为静相互作用和动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静力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有:Meyerhof G G博士提出估算框架等效刚度的公式以考虑共同作用,在计算箱型基础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时,按箱基抗弯刚度与上部框架结构考虑柱影响的有效刚度比例来分配总弯矩。
Cheung Y K应用有限元研究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为共同作用的发展提出了另一发展方向。
Haddain M J利用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为利用有限元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打下基础。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Lsymer和Richart 提出了解决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集中参数法,为解决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Paramelee 率先对土和结构系统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力学模型:将地基理想化为半无限空间,上部结构理想化为带刚性底板的单自由度刚架,其刚性底板搁置在地基土表面。
这一力学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研究进入深化阶段。
Chopra ,Perumalswami 在分析大坝与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共同作用时提出了子结构法,使当时的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能够在复杂体系中得以有效应用。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导论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土壤和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
一、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指土壤和结构物在地震、风载等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相互作用过程。
土壤作为结构物的基础,承受着结构物的重力和外部荷载,并通过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传递给结构。
而结构物则通过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受到土壤的约束和支撑。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 土壤的动力特性:土壤是一种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时变性的材料,其动力特性包括刚度、阻尼和质量等。
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着土壤对结构物的约束和支撑能力。
2. 结构物的动力响应:结构物在地震、风载等外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振动,其动力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结构物的动力响应受到土壤的约束和支撑作用,而土壤的动力特性则影响着结构物的振动特性。
3. 土-结构相互作用:土壤和结构物通过接触面的摩擦力、剪切力和支撑力等相互作用,传递结构物的振动能量,并通过共振、反射和散射等机制影响结构物的动力响应。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因素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性质、结构物特性、荷载条件和基础形式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的介绍:1. 土壤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特性和动力特性等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约束和支撑能力。
土壤的密实度、含水量、颗粒大小和土层结构等因素都会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2. 结构物特性:结构物的刚度、阻尼和质量等特性决定了其动力响应的特点。
结构物的形式、材料和构造等因素也会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造成影响。
3. 荷载条件:地震、风载、暴雨等外部荷载是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
荷载的大小、方向和频率等对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土与基础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的弹性半空间理论
土与基础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的弹性半空间理论土与基础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的弹性半空间理论引言:土与基础结构是地下与地上工程系统中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两个要素。
土体的力学性质直接影响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受力特性,而基础结构的荷载又会对土体产生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因此,土与基础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一直是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而弹性半空间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1. 弹性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弹性半空间理论是研究土与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方法。
它假设土体是均匀、弹性、无限大的,即无尺寸限制。
弹性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弹性半空间的定义、边界条件的建立以及土体和结构在弹性半空间中的应力、应变关系等。
2. 弹性半空间中土与基础的静力相互作用土在承受基础结构荷载时会发生应力和变形,而基础结构受到土体的反力也会发生应力和变形。
弹性半空间理论可以提供土与基础结构在静力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解析解,以确定土体的应力和变形分布情况、基础结构的荷载特性及反力等重要参数。
通过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有效指导工程设计、改进土与基础结构的相互作用性能以及预测土与基础结构的受力特性。
3. 弹性半空间中土与基础的动力相互作用在地震、风荷载等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体和基础结构会发生更加复杂的相互作用。
弹性半空间理论不仅可以用于研究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相互作用问题,还可以推广到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中。
通过建立地震波动力学模型,结合弹性半空间理论,可以分析土体的地震响应、基础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这对于地震工程和基础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弹性半空间理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弹性半空间理论在基础地震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岩土工程设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数值方法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更高级的弹性半空间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考虑非线性土体模型、非均匀土质分布、孔隙水压力、渗流等因素的弹性半空间理论正在逐步完善。
土-结相互作用(SSI)
上部结构
图 ( c) 能够完全考虑地基土层与 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为在这个体系中, 将地基土层 与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了。
土层
输入 基岩 (c)考虑土-结相互作用
动力相互作用
静 力 土 — 结 相 互 作 用 运 动 动 力 惯 性 如由上部结构-桩筏基-土构成的体系, 考 虑桩侧土的摩擦力、筏板底面土体的弹 性支承力对抵抗竖向静荷载的贡献问题 属静力相互作用问题。
有限元模型
模型3
子结构模型
该方法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在基础面处分为两个子结 构, 分别研究其反应, 利用边界连续条件将两个子结 构在它们的接触面处联系起来。 早期对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大多采用此法, 目前该方法已能应用于三维地震动输入下的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子结构模型
子结构模型在频域可方便地用于阻抗函数法, 处理 有限元模型 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时域可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地 震反应分析。该方法可节省一半的计算机内存空间, 计算速度较前述有限元法明显提高。但其输入数据 准备工作量仍较大。
第三阶段:深化发展阶段
近年来,非线性分析已经成为研究的主流方向,在继续 进行各种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的同时,模型试验研究和原 型测试的分析研究也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有可 能成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的新一轮热点。
发展趋势
(1) 计算模型的深入研究
(2)非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3)大比例尺模型的现场试验的强震观测
有限元模型
上部结构为梁元组成的框架, 质量集中在各个节点。 结构下地基土部分采用平面应变单元, 其左右两侧 用能量传递边界反应地震能量向自由场地的逸散 效果; 面外用附加粘性边界模拟场地土的三次元效 果, 地面为刚性边界。 地震动可在自由场地任一深度处输入。将土单元 底部边界改用粘性边界( 日本: 奥田光男、T. K. Udaka、多田和美等) 可减少土层计算深度, 节省 计算单元。该模型适用于复杂的结构形式和场地 条件, 有利于处理不规则的场问题及非线性问题, 且有较好的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但要求计算机 的容量大,消耗机时多, 输入数据准备工作量大。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文献综述
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长春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李斌)内容提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后,一般来说,结构的地震荷载将减少,但将增加结构的位移和由P-Derta效应产生的附加力。
但土体的性质是复杂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下,有时求得地震力反而会增大。
按传统的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的地震荷载进行抗震设计并非总是偏于安全。
本文总结了部分研究者们对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方面的内容,对学习结构设计有所帮助。
一、概述由于地基的索性和无限性。
使得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来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与将地基和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所不同;由于将地基与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分析。
使得输入地震动的特性与刚性地基假定的也有所不同。
这些差别就是由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引起的。
地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地基运动的改变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窦立军博士在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提出[2]:上部结构振动的反馈作用改变了地基运动的频谱组成,使接近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分量获得加强。
同时,地基的加速度幅值也较邻近自由场地小。
而地基的柔性改变了上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结构的基本周期得以延长,基本周期可延长10%—150%。
由于地基的无限性,使结构的振动能量部分通过波传播向无限地基发生散射,形成了能量幅射,相当于结构体系的阻尼增大。
同时,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位移是由基础平移、基础转动和结构本身变形三部分组成的,与刚性地基假设计算结果相比,结构顶点位移一般都相应地增大。
结构刚度越大,场地越软,结构顶点的位移增大得越多。
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有:(1)入射地震波的特性和入射角度;(2)土的动力特性、土层的厚度及土层的排列顺序;(3)基础的形式及埋置深度;(4)基础的平面形状和抗弯刚度;(5)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相对高度。
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况进入70年代后,由于数值计算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重大工程的相继修建,推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迅速发展。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土体是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了解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土体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会对结构产生影响,而结构的荷载又会对土体产生影响。
因此,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的力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中,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土体的密度、孔隙度、含水量、压缩性、剪切性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土体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从而影响结构的受力情况。
例如,在地基工程中,土体的压缩性和剪切性会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另外,结构的力学性质也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结构的力学性质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从而影响土体的受力情况。
例如,在桥梁工程中,桥梁的刚度和强度会影响桥梁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从而影响桥墩和桥面板对土体的荷载分配。
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中,还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土体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土体对结构的支撑作用、结构对土体的约束作用、土体和结构之间的摩擦作用等。
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土体和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从而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
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程中的荷载和变形情况,来研究土体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土体和结构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可以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了解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的力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0.引言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最早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从机械基础振动问题的研究开始的,特别是在50年代以来,大型核电站、大型水坝、大型桥涵、海洋结构、地下工程、地铁以及超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相继修建,与以往的建筑结构物相比较。
这类建筑则具有刚度、重量、跨度都很大而地基则往往相对比较柔性的特点。
这时刚性地基假设已经不再合理,必须计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Interactio n)的影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主要包括波动场地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局部动力源(振源)下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两类。
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理论方法、原型测量和室内试验三类,具体分析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1研究方法一览表1.理论研究方法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按求解域可分为频域法、时域法以及时频混合法。
按结构系统可分为整体分析法和子结构法两种。
按求解方法可分为解析方法、数值方法、数值—解析结合法以及集中参数法四种。
集中参数法是将结构物地下部分的土体换算成等价的弹簧—质量—阻尼体系,上部结构离散化为由弹性杆串联的多个质量的弹性结构。
集中参数模型概念清晰、应用简便,但该方法较粗糙,在考虑非均匀、非线性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复杂地基时变得不再适用。
由于解析方法要求简单规则的边界条件及均匀(或简单层状)的介质特性,当上部结构、基础以及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时,所能解决的问题就非常有限,有时候求解时还会涉及到收敛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而数值法和数值—解析结合法成为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时广泛应用的手段。
目前,用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数值法或半解析数值法有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无限元法以及杂交混合法等。
(1)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可以较真实地模拟地基与结构的力学性能,处理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荷载,能够考虑结构周围土体变形及加速度沿土剖面的变化,适当地考虑土的非线性特点,可以计算邻近结构的影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资源,它不仅承载着植物的生长,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农田和建筑基础。
土壤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壤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一、土壤的力学性质对结构的影响土壤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壤在受力时的变形和承载能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土壤的压缩性对结构的影响非常明显。
当建筑物施加在土壤上的荷载超过土壤的承载能力时,土壤会发生压缩变形。
这种变形会导致建筑物沉降或倾斜,甚至造成结构的破坏。
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土壤的压缩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土壤的压缩变形。
土壤的剪切性对结构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土壤在受到剪切力时,会发生剪切变形。
当土壤的剪切强度不足以抵抗剪切力时,土壤会发生剪切破坏,导致结构的倒塌。
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剪切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土壤的剪切强度。
土壤的水分对结构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当土壤的含水量过高时,土壤会变得松软,失去承载能力,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而当土壤的含水量过低时,土壤会变得干燥,容易发生收缩裂缝。
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水分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土壤的含水量。
二、结构的影响对土壤的变化建筑结构的施工和使用也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会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例如,挖掘基坑、压实土壤等施工活动都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组成,使土壤变得更加坚硬或松软。
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层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会对土壤产生压力,使土壤发生压缩变形。
地下管道和地基工程的施工和使用也会对土壤的水分状况产生影响,造成土壤的湿润或干燥。
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也会对土壤的水分状况产生影响。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土壤中的过剩水分,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PPT课件
21
地震波选取
●根据场地条件,通过调整实测地震波的幅值和时间尺度修正其 频谱。
地震加速度振幅的缩放:不改变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 地震波卓越周期调整: ●用实测地震波作为输入。 ●基于规范设计反应谱合成人工地震波。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汶川地震记录
15
地震动输入方式: 地震动水平输入 垂直向输入
●目前规范规定垂直输入为水平输入的2/3。
16
地震动输入方式的比较
土层地震 反应分析
17
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定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 ●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超越概率所提供的峰值加速度。
18
地震波
纵波(P波) :速度最大最先达到。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
Duncan-Chang模型
超弹性模型
29
■每一次循环加载都有可恢复 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塑性 变形(永久变形)
■单调加载曲线是循环加载所 对应的骨干曲线。
Duncan-Chang模型 单调加载
循环加载
30
3.弹塑性模型——双曲线模型
双曲线作为土的应力应变弹塑性模型的主干线(骨干曲线)它是对称于原点 的
给出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峰值加速度作为基底输入的加速度。
22
人工地震波的合成
Ⅳ类场地
Ⅲ类场地
Ⅱ类场地
Ⅰ类场地
=0.05
=0.1 =0.15
=0.20
规范中四类场地标准加速度反应谱 曲线(烈度8度,设计地震动为1组)
同一场地不同阻尼比反应谱曲线 (烈度8度,二类场地)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一、土的特性土,是构成地球地壳的一种天然物质,其特性与构造、成分以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了解土的特性对于建筑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1. 土壤颗粒与孔隙土壤主要由颗粒和孔隙组成。
颗粒可以是石英、黏土、砂质等物质,其粒度大小决定了土壤的类别和性质。
孔隙则是颗粒之间的空隙,控制着土壤的透水性、渗透性等重要参数。
2. 土壤含水量与含气量土壤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含水量的变化会导致土壤体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土体的力学性质。
土壤含气量则指土壤中气体的含量,也对土壤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3. 土壤力学性质土壤力学性质包括固结性、可塑性、剪切性、抗剪强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土壤对外力的响应及其稳定性。
二、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土壤对结构施加力学效应,以及结构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这一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荷载传递结构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土壤中,土壤承受荷载后会产生反力,进而对结构产生作用。
土壤的力学性质会影响荷载的传递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土壤力学性质对于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2. 土壤侧压力当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存在于土壤中时,土壤会对结构施加侧向压力。
这种侧压力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3. 土壤液化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土壤可能发生液化现象。
液化会导致土壤的强度和刚度急剧降低,从而对结构造成破坏。
4. 土体位移与沉降土壤的位移和沉降会对结构造成影响,并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性和损坏。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土体位移和沉降的影响。
三、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土壤类型、材料特性、结构形式、外部荷载等。
1.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和特性,对结构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对结构的影响。
2. 材料特性结构材料的力学特性会影响结构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例如,弹性模量的大小会影响荷载的传递和土壤的反应。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导论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导论导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土壤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数值模拟方法。
一、基本概念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指土壤和结构之间的力的传递和能量的交换。
在地震、风载和交通振动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和结构会发生共振现象,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二、影响因素1.土壤特性:土壤的类型、密度、含水量等特性会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振动响应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砂土的刚度比黏土大,因此在同等振动力下,砂土的相对位移会比较小。
2.结构特性:结构的刚度、振动周期等特性也会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刚性结构对外力作用更加敏感,而柔性结构则更容易发生共振。
3.外力激励:外力的频率、幅值和方向也会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频率接近结构的固有频率时会引发共振现象,幅值越大,相互作用的影响也越显著。
三、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是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将结构或土壤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在每个单元上进行力平衡和位移平衡的数值方法。
通过有限元法可以模拟土壤和结构的共同振动响应。
2.边界元法:边界元法将结构和土壤分别划分为内边界和外边界,并通过边界条件来模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边界元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计算单元的数量,提高计算效率。
四、应用领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包括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地震工程、风工程等。
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进行结构的抗震分析、结构的疲劳分析、地震波传播分析等,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土壤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浅议土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
研 究 现状
土 和结 构 的相 互作 用 从狭 义 上讲 ,就 是 建筑 物 地 基
运 动 的改 变 和 建筑 物 结 构 特 性 的改 变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 无 法 进行 实 验研 究 ,这 时 ,我们 就 需要 选 择 理论 推 理 来 从 广 义上 讲 ,人 们 经 常讲 到 的土 的 液化 问题 ,也 是 土 和 进行 研 究 。例 如 :当上 部 建筑 的结 构 刚度 不 断进 行 细微
杨 健
( 北 电 网有 限公 司唐 山供 电公 司 ,河 北 华 唐山 0 30 ) 60 0
摘 要 :本 文概 述 了土 与结 构 的相互 作 用 问题 ,重点 研 究 了地 震 时 土 与 结 构 的 相 互 作 用 问 题 。通 过 对 六 栋 房 屋 分别 座 落在 不 同 的地基 上 进行 分 析 研 究 ,得 出不 同地 基 对 不 同结 构 类 型 的高 层 建 筑 的地 震 反 应 的 不 同影 响 ,进 而 给 出了 考虑 和不 考 虑相 互 作用 两 种情 况 下 结构 的周 期 、剪 力 、地 震 力 和 位 移 的变 化 情 况 ,有 助 于研 究 结 构 设 计
动 ,传 至基 础从 而 改变 了它 的频 谱组 成 ,加 强 了建 筑 结 容 易 获得 这 种 变化 值 。
构 自振 频 率 。 建筑物 结 构 特性 的 改变 ,是 由 于该 建 筑 物 用 以上 两种 研 究办 法 ,得 出同样 的结 论 ,就 是 随着 座 落 于软 弱 土场 地 ,它 的 地基 是 柔性 的 ,延长 了结 构 的 地震 加 速 度 的增 加 ,S I 应 对 高 层 建 筑 产 生 的 地震 力 S效 基 本周 期 ,改变 了结 构 体 系 的阻 尼 ,从 而 改变 了它 的 上 影 响 最 大 。 部 结构 的动力 特 性 。 以上 我 们 主要 对抗 震 的上 部结 构 进 行 了分 析 ,接下 土和 结构 的相互 作 用 ,从 目前来 看 ,它 的求 解 方 法 来我 们 对 其 下部 结 构 的主要 作 用 因 素—— 土 ,来 进行 分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2010
Duncan-Chang模型
超弹性模型
Duncan-Chang模型 ■每一次循环加载都有可恢复 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塑性 变形(永久变形) ■单调加载曲线是循环加载所 对应的骨干曲线。 单调加载
循环加载
3.弹塑性模型——双曲线模型
双曲线作为土的应力应变弹塑性模型的主干线(骨干曲线)它是对称于原点 的 一条双曲线,其方程表示为: ult a G max 1 1 r G max 1 // r b G max a b 0 a a b
=0.05
Ⅳ类场地
Ⅲ类场地
=0.1
Ⅱ类场地 Ⅰ类场地
=0.15
=0.20
规范中四类场地标准加速度反应谱 曲线(烈度8度,设计地震动为1组)
同一场地不同阻尼比反应谱曲线 (烈度8度,二类场地)
本构模型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灾变全过程分析。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结构工作性态分析。 ■非线性、非弹性数值分析的发展
2
M
M
2
sin
2
引入坐标变换变成为应力应变轨迹椭圆标准方程:
2 cos( / 2 )
2
2 sin( / 2 )
2
1
利用应力应变轨迹可求得一个周期内粘性元件消耗的能量为:
剪切破坏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系统
土体Biblioteka 土体材料力学特性 弹性本构关系 土体材料本构关系 非弹性本构关系 接触力学特性 接触本构关系
界面接触
土体与结构接触问题
结构
结构材料力学特性 弹性本构关系 结构材料本构关系 非弹性本构关系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2024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2024土与结构相互作用2024一、土体力学与结构相互作用1.土体力学概述土体力学是研究土体内各个颗粒之间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的科学。
土体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渗流性质和变形特征等。
2.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关系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体现在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方面。
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而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受土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的影响。
3.影响因素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土体的物理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结构的形状和刚度、结构的受力形式等。
这些因素对土与结构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结构力学与土相互作用1.结构力学概述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科学。
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结构受力分析、结构变形规律和结构稳定性等。
2.结构与土相互作用关系结构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体现在结构受力分析和变形规律方面。
土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对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有重要的影响。
3.影响因素影响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土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结构的形状和刚度、结构的荷载和施工方法等。
这些因素对结构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因素1.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包括粒径组成、水分含量、密度等。
不同的物理性质会导致土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2.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土的强度和刚度会影响结构对土的作用力的传递和分布情况,土的稳定性会影响结构在土中的稳定性。
3.结构的形状和刚度结构的形状和刚度也会对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结构的形状会影响土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结构的刚度会对土的应力和变形起调整作用。
4.结构的荷载和施工方法结构的荷载和施工方法也是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结构的荷载大小和施工方法会对土的应力和变形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流程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流程一、啥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呢,就是土和结构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
你想啊,就像人和衣服一样,结构就好比人,土就好比衣服,人穿上衣服,衣服会因为人的体型有不同的形状,人也会因为衣服的材质和款式有不同的感觉,土和结构之间也是这么个事儿。
土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它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它有自己的特性,比如说硬度啊、密度啊之类的。
结构呢,就是那些人造的东西,像房子、桥梁啥的。
当结构放在土上面或者土里面的时候,土就会对结构产生力的作用,结构也会对土有影响。
比如说,房子盖在土上,土会给房子提供支撑力,但是房子的重量也会让土有压缩变形的情况。
二、分析土的特性。
1. 土的类型。
土有好多类型呢,像砂土、黏土、壤土啥的。
砂土呢,颗粒比较大,就像沙子一样,它的排水性比较好,但是它的黏聚力就比较小。
黏土呢,颗粒很细,黏黏的,它的黏聚力比较大,但是排水性就不太好。
壤土就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啦。
不同类型的土对结构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砂土上盖房子,可能要更多地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因为砂土容易松动。
在黏土上盖房子呢,就要注意排水问题,不然黏土吸水膨胀,对房子的地基可不好。
2.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也很重要。
比如说土的抗剪强度,这就像是土抵抗被破坏的能力。
如果土的抗剪强度不够,在结构的压力下,土就容易发生滑动或者变形。
还有土的压缩性,有些土一压就变得很扁,这对结构的沉降影响很大。
要是房子盖在压缩性很大的土上,房子可能会慢慢下沉,这可就危险啦。
三、分析结构的特性。
1. 结构的类型。
结构的类型多种多样。
有框架结构,就像那种由柱子和梁组成的框架,很多高楼大厦就是这种结构。
还有砌体结构,像那种用砖头砌起来的房子。
不同的结构类型,它和土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一样。
框架结构因为比较灵活,它对土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可能会比砌体结构强一些。
比如说在一些软土地基上,框架结构可能就更能应对地基的变形,而砌体结构可能就容易出现裂缝。
第四章 土-结构相互作用
b b
1.13b
土-结构 统计学
STATISTICS
相互作用
3. 2.1 在刚性垫层上的SDOF(续)
b2 b1
注意:
b1与b2差别显著,等
效面积方法就不再适 用。
地基底板是柔性的而
不是刚性的,上述的 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也 不再适用。
土-结构 统计学
STATISTICS
I mv mh I m m0 vg m m0 vg V0 t
mv 2m v kv mh mv mvg 0
I I g
进行Fourier变换得到子结构1的频域运动方程:
土-结构 统计学
STATISTICS
相互作用
3. 2.1 在刚性垫层上的SDOF(续)
统计学 STATISTICS 统计学 土-结构
相互作用
STATISTICS
SSI的直接分析
平动激励的运动学相互影响 直接包含边界土层
土-结构 统计学
STATISTICS
相互作用
3.1.1 平动激励的运动学相互影响
地面加速度函数为
vgx y, t aix t i y
土-结构 统计学
STATISTICS
相互作用
3. 2.1 在刚性垫层上的SDOF(续)
t I vg t v t v g g t
基底位移
取质量m为隔离体,得到它的水平力平衡方程:
mv 2m v kv mh mv mvg 0
I I g
把整个子结构(1)与弹性半空间隔离开来,获得子 基底相互 结构的水平力平衡方程:
i
波函数满足
浅谈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浅谈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王凤霞1 荆玉龙2(11哈尔滨工业大学 150006; 21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哈尔滨 150046) 【摘 要】 对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概念,历史和发展现状,模型及分析方法进行了粗略的总结。
【关键词】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惯性相互作用,动力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 T U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6864(2001)04-0027-02 在1967年加拉加斯地震中,该市软粘土的厚度由0变化到300m,市内房屋包括有些危房到14层或更高的现代建筑,而倒塌最多的是建在160~300m厚土层上的10层以上的建筑。
由此土层的滤波作用和放大作用受到岩土工程界的普遍重视,不同的场地土条件对其上相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影响,同时,相同的场地土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也不相同。
可见对土的动力特性的研究及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必然。
1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概念土与其上或其中的结构物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系统,它在荷载作用下,其界面处的应力和应变有其特定的交联关系,这种交联关系即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实质就是由于土体与建筑物基础的材料特性的差异(主要是弹性模量),从而它们的变形能力产生差异,这样在接触面上产生了相互作用力,进而产生了土与基础的相互作用,到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SSI)。
在动力作用下土体和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普遍问题。
最常见的是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土体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土体与埋置在土体中结构(如隧道)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运动相互作用和惯性相互作用。
111 关于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主要有四类:(1) 地面上部结构与建筑物地基的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地下结构如隧洞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
(3) 结构物深入地下的部分和地上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地下部分即和它周围的土体相互作用又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
(4) 挡土墙与墙后土体的相互作用112 对于土-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2) 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建筑物-土体相互作用体系的模型的建立(3) 模型参数的确定(4) 土结相互作用体系的震动特性的分析(5) 考虑土结相互作用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6) 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土结构相互作用
0.757
因子可以显著地降低在这个基频上的激励,从 而相应地降低反应。
统土-计结构学
S相TA互TI作ST用ICS
3.1.2 直接包含有界土层
SSI的直接分析法:土直接表示在分析模型中,与 结构模型相结合。
缺点:有界土模型不允许在结构和土中的振动能 量传播出去,它忽略了有效阻尼机制。
适用范围:支承结构的土在非常刚性的岩石上。
地基和结构的连接:通过幅值相等但方向相 反,作用在两个子结构上的相互作用力提供。
交界面上的总运动=自由场运动+相互作用 导致的附加运动
统计学 统计学 S土TA-TIS结TI构CS
相ST互AT作IST用ICS
SSI反应的子结构分析
土体子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依赖于频率 相互作用分析:
——先变换到频域做地震反应分析 ——再变换回时域得到反应历程
v&&gx
t
1
2
Ai expit d
统土-计结构学
S相TA互TI作ST用ICS
3.1.1 平动激励的运动学相互影响 (续)
在任何其它 y值的运动可表示为:
v&&gx
y,t
1
2
Ai exp
i
t
y Va
d
ax
t
1 D
D 0
v&&gx
y,
t
dy
ax
t
1
2
A
i
exp
i
D
Va
i
D
Va
1
exp
it
d
统土-计结构学
S相TA互TI作ST用ICS
3.1.1 平动激励的运动学相互影响 (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中,通常是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者分开来考虑,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静力平衡分析计算。
在上部结构的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而在设计基础时,也未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只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在验算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亦忽略了基础的刚度,而将基底反力简化为直线分布,并视其为柔性荷载,反向施加于地基。
这种设计方法在50年前大型、高层建筑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适用的。
但随着高层、大型、复杂建筑的修建,地基相对上部结构来说相互柔性,因而,地基刚性的假设不再成立,在设计结构时,就必须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耦合分析。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研究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为静相互作用和动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静力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有:Meyerhof G G博士提出估算框架等效刚度的公式以考虑共同作用,在计算箱型基础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时,按箱基抗弯刚度与上部框架结构考虑柱影响的有效刚度比例来分配总弯矩。
Cheung Y K应用有限元研究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为共同作用的发展提出了另一发展方向。
Haddain M J利用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为利用有限元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打下基础。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Lsymer和Richart 提出了解决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集中参数法,为解决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Paramelee 率先对土和结构系统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力学模型:将地基理想化为半无限空间,上部结构理想化为带刚性底板的单自由度刚架,其刚性底板搁置在地基土表面。
这一力学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研究进入深化阶段。
Chopra ,Perumalswami 在分析大坝与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共同作用时提出了子结构法,使当时的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能够在复杂体系中得以有效应用。
Lsyme :r 等人提出了包含粘性阻尼和瑞利阻尼,能够传播洛夫波和瑞利波的吸收边界,并得到广泛应用。
以后,又发展了很多利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等方法计算的实用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对桩筏基础中的土与结构静相互作用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一、地基模型种类地基模型是研究土体受力状态下土体内应力-应变关系,广义地说,它为应了、应变、应变率、应力水平、应力历史、应力路径、加载率、时间及温度等等之间的函数关系。
合理选择地基模型是共同作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它不仅直接影响地基反力的分布和基础的沉降,而且影响地基和上部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布。
因此,在共同作用分析中,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地基模型的适用条件,选择的地基模型必须符合比较接近所分析的场地的地基特性。
有代表性的地基模型有:线性地基模型、非线性地基模型、弹塑性地基模型、粘弹性地基模型、粘塑性地基模型、准弹性地基模型、内时地基模型及其他一些地基模型。
1、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线性弹性地基模型认为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它的应力应变关系为直线关系。
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弹性半无限体地基模型正好代表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两个极端情况。
分层地基模型以及层状横向各向同性半无限体地基模型也属于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1) 文克勒地基模型文克勒地基模型假定地基是由许多独立的且互不影响的弹簧组成,即地基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 只与该点的地基变形s 成正比,且p 不影响该点以外地基的变形如图1所示。
这种关系可用下式表达:kS p式中:k —地基基床反力系数,表示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压力强度,3/m kN ; p —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2/m kN ;S—p作用位置上的地基变形,m或cm。
该模型计算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可获得比较满意结果。
文克勒地基模型忽略了地基中的剪应力,按这一模型,地基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内,基底范围外没有地基变形,这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
当地基抗剪强度很低以及压缩层较薄时,选用文克勒地基模型比较适宜。
因为文克勒地基模型比较简单,故仍应用于地基梁、版和桩的计算分析。
图1 文克勒地基模型(2)弹性半无限体地基模型弹性半无限体地基模型吧地基假定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弹性的半无限体。
考虑了压力的扩散作用,比文克勒地基模型合理些,但是该模型没有反映地基土的分层特性,且认为压力扩散到无限远。
因此,算得的变形往往是偏大的。
(3)分层地基模型地基土通常是层状的,上述两种地基模型不能反映地基土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了分层地基模型。
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基底下各土层的变化特征,并且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共同作用分析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层状横向各向同性弹性半无限体模型地基土往往是成层沉积而成的,在各层内比较均匀,而各层之间差别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扁平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的取向关系,使得土体呈现各向异性,构成所谓的横向各向同性弹性体。
这种地基模型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有限层方法所需存贮单元甚少,故可用微机分析大型空间问题,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图2所示。
图2层状横向各向同性半无限体物理模型2、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假设为线性关系显然与实侧结果不一致,因为地基土的加载应力-应变关系呈非线性。
所以,1963年,康德尔提出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曲线型,后为邓肯和张根据这个关系并利用莫尔-库伦理论导出了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切线模量公式,该模型被称为邓肯-张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常规三轴试验条件下图的加载和卸载应力-应力曲线均为双曲线。
3、弹塑性地基模型有剑桥模型和修正的剑桥模型、拉特-邓肯模型和上海土弹塑性地基模型。
二、分析方法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理论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筏板与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时,筏板分析模式;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模式;高层建筑筏基础与桩土共同作用理论。
在筏板与桩土共同作用分析中,可以考虑两种理论:薄板理论和厚板理论。
桩与土共同作用分析包括单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和群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
1、单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单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主要方法有;荷载传递法、弹性理论法、数值计算法(通常为有限元法)、剪切位移法。
本文重点介绍荷载传递法和弹性理论法。
(1)荷载传递法荷载传递法由Coyle和Reese在1966年提出。
这个方法是利用桩的现场试验或桩的模型试验得到每段桩的摩阻力与该段桩位移的关系曲线来分析单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关系的。
这种关系曲线首先由Seed和Reese在1957年提出,如图3。
图3 典型的摩阻力与桩位移在实际问题中,为了描述整个桩长方向的荷载传递机理,需要得到上述关系曲线。
一旦桩土间的这种关系曲线获得后,就可求得在竖向荷载下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分布以及桩身各截面处的位移。
求解方法通常采用协调法和矩阵位移法。
矩阵位移法实质上是杆件系统的有限单元法。
通过变形协调法叙述荷载传递法的原理:a.将桩身分成若干段,如图4所示(分了三段);图4 荷载传递法分析简图b.从桩端开始分析,对地面单元,假定桩端有一个小的位移S;pc.计算由于S我有引起的桩端阻力p P,p P可按刚性圆面积上的布辛奈斯克p解近似计算;d.假定地面单元中间截面的位移3S (第一次试算可假定p S S =3)。
根据估计的位移3S ,利用合适的摩阻力与桩位移曲线,找合适的摩阻力与其抗剪强度之比值。
e.从其抗剪强度与深度的曲线中,获得该单元埋深处的抗剪强度,然后求得摩阻力(为3τ与抗剪强度的乘积);f.桩单元3的顶面荷载3Q 为3333U L P Q p ⋅⋅+=τ式中:3L 和3U —分别为单元3的长度和平均周长。
g.计算这个桩单元中间截面的弹性变形(假定在这个微单元上的荷载是线性变化的)'3S ∆:h.此刻,单元3的中间截面的位移'3S 可用下式给出:p S S S +∆='3'3 i.若'3S 和3S 比较,不在规定的误差内,重复步骤2—8的计算直至δ<-3'3S S 为止。
依次向上逐段试算至桩顶单元求得0Q ,0S 。
然后利用不同的桩端位移假定,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组该桩的理论0Q 和0S 值。
进而获得桩身荷载沿桩长的传递曲线和桩侧摩阻力τ沿桩长的分布曲线。
(2)弹性理论法弹性理论法式对桩土系统用弹性理论法来研究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的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桩对桩、桩对土、土对桩的共同作用模式。
弹性理论法的研究中,对桩土作了如下假定:① 地基土是弹性的、均匀的、连续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
弹性常数和泊松比不受桩的插入而改变。
② 假定打入桩,桩内不存在残余应力。
③ 假定桩与桩侧相邻土之间的位移协调一致,即桩土之间没有产生滑动,桩身某点的位移即为相邻点土体的位移。
④将桩身划分为若干单元,每段以荷载代替。
如图5所示。
图5 弹性理论法单桩分析(3)剪切位移法Cooke等人(1979)提出的剪切位移理论把桩周土的变形和剪应力分布理想地视作同心的圆柱体, 这一假定已被桩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所证实。
用它分析高承台群桩(即不存在基底对桩间土的压力)的沉降也有效。
但至目前剪切位移法尚未用于有基底压力影响的低承台桩基.而且它仅局限在桩间土的线弹性变形分析上。
2、群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群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弹性理论法是较好的方法,该法是基于单桩与土共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以弹性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把在弹性介质中两根桩的分析结果,通过引入一个“共同作用系数”,而扩展到一组群桩中去。
对比各种桩土作用分析方法,可得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荷载传递法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但是该方法不能推广到群桩的共同作用分析中。
这是因为以下的事实:①在应用荷载传递曲线中,该法假定任意点的桩位移仅与那一点的摩阻力有关,而与桩其他位置的摩阻力无关。
故没有考虑土的连续性。
②荷载传递法因其未考虑土体的连续性,所以对分析群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是不适合的。
③为了获得现场的荷载传递曲线,需要多得多的安装仪器的桩的荷载试验。
且试验结果推广到另外场地并不一定是完全成功的。
弹性理论法有较为严密的理论基础,用弹性理论法计算桩位移及应力的优点在于将土体作为连续变形体考虑,与土体的实际受力变形情况相符。
但弹性理论法对桩周土体的分析计算是基于集中力作用下的半无限空间实体Mindlin解来进行的⋯。
其半无限空问体中并没有考虑桩对半无限空间土体参数的影响,因此,以Mindlin解为基础的单桩沉降计算的弹性理论法其计算模型中,桩并非真正嵌入土体中而与实际不符。
此外,地基土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对弹性理论法分析单桩有较大影响,应予重视和考虑,以更好的符合工程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