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原文重点字词重点问题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通用13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通用13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通用13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篇1【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doc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doc

1、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 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 等名称和本子, (年代)的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 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 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 语音(1)唐睢( 免冠徒xian(4) 以头抢_地o ___ 素(7)秦王色挠 _______3、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不说 (3) 仓鹰击于殿上4、 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3)其许寡人: (5) 甚善: (7)弗敢易: (9)请广于君: (13)非若是也: (15)岂直五百里哉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着脚 (19)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0) 庸夫之怒:(22)休複:(23)若士必怒: (25) 、长跪而谢之(26) 、寡人谕矣: 者,徒以有宪生也5、 理解性默写 )不辱使命 (2)秦王f u 然怒(3) (5)休jin ______ 降于天 (6)天下ga (8) hui 星袭月 (2)故不错意也 (4)轻寡人与 (2)易安陵: (4)大王加惠 (6)虽然,受地于先王: (8)因使唐雎使于秦: (10)轻寡人与: (14)虽千里不敢易: (16)怫然怒: (18)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 (21)非士之怒: (24)天下编素: (27)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岀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2)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币占彳五右n笊1引彳孚"(1)箕犬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 弗敢易!(3)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精编试题】txt>(第一课时)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重点字词+重点问题+中考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重点字词+重点问题+中考试题

22、唐雎不辱(辱没)使(出使)命《战国策》刘向标有※的是重点1、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即使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因此)使(派遣)唐雎使(岀使)于(到)秦。

3个使”的意思要分清(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2、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者,故不错意(置意,通措”)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何况)直(只,仅仅)五百里哉?”(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但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3、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对……说)唐雎曰:“公(先生)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使……倒下)尸百万,流(使……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徒(光着)跣,以头抢(撞)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之怒也。

【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归纳

【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归纳

【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归纳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唐雎.(jū)逆.寡人(nì)怫.(fú)然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韩傀.(guī)休祲.(jìn)缟.(gǎo)素寡人谕.(yù)矣庸.夫(yōng)色挠.(náo)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唐雎不辱.使命(辱:辱没、辜负)2、易.安陵(.易:交换.)3、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4、虽然..(虽:即使。

然:这样。

)5、弗.敢易(弗:不.)6、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7、请广.于君(广:扩充.)8、而君逆.寡人者(逆:违背.)9、非.若是.也(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0、岂直.五百里哉(直:只,仅仅。

)11、谓.唐雎曰(谓:对)12、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14、免冠徒.跣(徒:光着。

)15、以头抢.地(抢:撞。

)16、此庸夫..之怒也(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非士.之怒也(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8、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祲:不祥。

)19、若.士必.怒(若:如果。

必:将要。

)20、天下缟.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1、今日是.也(是:这样,代词)22、秦王色挠.(挠:屈服.)23、长跪而谢.之(谢:道歉。

)24、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三、找出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青绿色。

)四、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古义:给予。

今义:增加。

)2、易.安陵(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3、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转折关系关联词。

)4、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仅仅. 今义:与“曲"相对。

)5、以头抢.地(古义:撞。

今义:抢夺.)6、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四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意思为:(2)仓.鹰击于殿上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增加(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3)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夺,硬拿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宽阔(跟“狭”相对),句中意为:(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且秦灭韩亡.魏原意为:灭亡,消亡,句中意为: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原意:俯伏、趴下,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5)大王加惠..加:惠:(6)秦王不说.说:(7)故不错意..也错意:(8)而君逆.寡人者逆:(9)岂直..怒怫然:..五百里哉岂直:直:(10)秦王怫然(11)臣未尝.闻也尝:(1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闻:布衣:(13)亦免冠徒跣.跣:(14)以头抢.地尔抢:(15)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发:休:浸:(16)若士必.怒必:(17)秦王色.挠色:(18)长跪而谢.之曰谢:(19)寡人谕.矣谕:5.一词多义(1)徒①亦免冠徒.跣②徒.以有先生也(2)怒①天子之怒.②怀怒.未发③怒而飞(《北冥有鱼》)(3)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④于是上乃使使..特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⑤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与①轻寡人与.②与.臣而将四矣2.虽①虽然,受地于先王②虽千里不敢易也3.而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②长跪而.谢之曰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聂政之.刺韩傀也④长跪而谢之.曰5.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④徒以.有先生也6.于①受地于.先王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请广于.君④仓鹰击于.殿上三、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6.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7.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3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 (省中考教研室)

3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 (省中考教研室)
【艺术特色】①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 物。②对比衬托,塑造人物形象。③详略得当,详写唐 雎和秦王对话,一笔带过安陵君和秦王的对话。
请输入标
•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 我吧! •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 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请输入标
•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
不敢交换! •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在意。 •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
里哉?
•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 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寡人者,
轻视 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像 这样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 是也。安陵君
即使
哪里只是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 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 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
译文: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 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 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
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
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疏通文意
平庸无能的人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疏通文意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近十五年中考整理)

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近十五年中考整理)

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整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以大易.小()(2)故不错.意也()(3)请广.于君()(4)而君逆.寡人者()(5)岂直.五百里哉()(6)秦王怫然..怒()(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8)亦免冠徒.跣()(9)亦免冠徒跣.()(10)以头抢.地耳()(11)皆布衣之士.也()(12)皆布衣..之士也()(13)休.祲降于天()(14)天下缟素..()(15)秦王色挠..()(16)秦王色挠.()(17)长跪而谢.之曰()(18)寡人谕.矣()(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 复习题 中考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 复习题 中考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试题(附答案)(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腰白玉之环D、予观夫巴陵胜状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秦王怫然怒()(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4) 虽千里不敢易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而君逆寡人者逆:()寡人谕矣谕()9.(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休祲降于天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初中文言文整理(唐雎不辱使命)加点字、翻译、问答题

初中文言文整理(唐雎不辱使命)加点字、翻译、问答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易安陵:交换2、其许寡人:答应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4、不听寡人:听从5、不错意:置意,错:通“措”,置、放6、请广于君:扩充7、逆寡人:违背8、轻寡人:轻视9、岂直五百里‎:只,仅仅10、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1、免冠徒跣:光着脚12、以头抢地:撞13、仓鹰:通“苍”,青色14、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祲:不祥。

15、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6、秦王色挠:屈服17、长跪而谢之‎:道歉18、寡人谕矣:明白,懂得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初中毕业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及训练 第26 篇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毕业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及训练 第26 篇 唐雎不辱使命

*第26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增加(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不弯曲(3)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夺3.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且秦灭韩亡.【F】魏原意:灭亡,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伏.尸百万,流.【F】血千里伏:原意:俯伏、趴下,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流:原意:流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其他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________________(2)秦王使.【F】人谓.【F】安陵君曰使:________________谓:_______________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________________(4)安陵君其许.【F】寡人许:________________(5)大王加惠.惠:________________(6)秦王不说.【F】说:________________(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F】于秦使:________________(8)请广.于君广:________________(9)而君逆.【F】寡人者逆:________________(10)岂直..五百里哉岂直:______________(11)秦王怫然..怒怫然:______________(12) 天子之怒.【F 】怒:________________(13)大王尝闻.【F 】布衣..之怒 闻:________________ 布衣:______________ (14) 亦免冠徒跣..徒:________________ 跣:________________(15) 非士.之怒也 士:________________ (1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怒:________________ 发:________________休:________________祲:________________ (17) 若士必.怒必:________________ (18)挺.剑而起挺:________________ (19)秦王色挠..色挠:______________ (20)长跪而谢.之曰谢:________________ (21)寡人谕.矣谕:________________ (22)徒.以有先生也徒:________________ 5.重点虚词(1)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聂政之.刺韩傀也④长跪而谢之.曰(2)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④徒以.有先生也(3)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____ (4)于⎩⎪⎨⎪⎧①受地于.先王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请广于.君④仓鹰击于.殿上(5)而⎩⎪⎨⎪⎧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②长跪而.谢之曰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6)虽.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10.《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重点字词重点问题中考试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22、唐雎不辱(辱没)使(出使)命《战国策》刘向
标有※的是重点
1、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即使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因此)使(派遣)唐雎使(出使)于(到)秦。

3个“使”的意思要分清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者,故不错意(置意,通“措”)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何况)直(只,仅仅)五百里哉”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但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3、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对……说)唐雎曰:“公(先生)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使……倒下)尸百万,流(使……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徒(光着)跣,以头抢(撞)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通“苍”,青色)鹰击于(到)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的)士也,怀怒未发,休(吉祥)祲(不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如果)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穿丧服),今日是(这样)也。

”挺剑而起。

这一段中的“的”除了“布衣之士”,都是消除句子主谓间的独立性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
为四个人了。

4、秦王色(脸色)挠(屈服),长跪(直身而跪)而谢(道歉)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是)以(因为)有先生也。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魏灭亡,但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课文分析: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唐雎不辱使命中潜台词是重点)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答: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与臣而将四矣。

答:我今天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⑶“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2008徐州市唐雎不辱使命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故不错意也: (2)长跪而谢之曰: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 分)
答:
七、(09四川凉山)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安陵君其许寡人其:(2)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3)岂直五百里哉直:(4)长跪而谢之谢:
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2分)
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8.简析划线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分)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2分)
20、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