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统计(附产业链、海洋渔业产量、海洋渔船数)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统计(附产业链、海洋渔业产量、海洋渔船数)](https://img.taocdn.com/s3/m/5841141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9.png)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统计(附产业链、海洋渔业产量、海洋渔船数)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
海洋捕捞属采集性工业。
海水养殖分为鱼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三大类。
海洋渔业因离海岸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
我国海岸线长、大陆架面积大,沿海有暖、寒流交汇,沿岸岛屿星罗棋布,港湾较多,滩涂面积广阔,这些都是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
积极发展海洋渔业,可为人民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质,为外贸提供重要商品,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
海洋渔业行业上游主要为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所需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包括水产饲料、渔船等。
海洋渔业行业下游包括流通行业和终端消费,主要以物流、电子商务、连锁商超、餐饮等行业为主。
我国海水养殖业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从零开始快速发展,1992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并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同时海水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已经发展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渔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整体来看,我国海水养殖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五次浪潮,主要是指以“鱼虾贝藻参”为代表的产业突破所带来的整个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浪潮。
‘2018年全国海洋机动生产渔船221070艘,相比2018年减少1.09万艘,处于持续下降趋势。
到2019年中国海洋机动生产渔船约为21.24万艘。
在海洋捕捞渔船领域,2018年国内海洋捕捞渔船15.6万艘,到2019年下降至14.81万艘,但是在渔船吨位和功率上,有小幅上涨,2018年,海洋捕捞渔船总吨位从782.01万吨上升至797.88万吨。
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从2018年的1370.15万千瓦上升至1385.77万千瓦。
平均单只海洋捕捞捕捞能力有明显提升。
在海洋机动养殖鱼船领域,2018年国内海洋机动养殖鱼船6.51万艘,到2019年降至约6.43万艘。
渔业和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管理情况汇报
![渔业和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管理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d7208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2.png)
渔业和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管理情况汇报渔业和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与海洋生态管理情况汇报【导言】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需求和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推动渔业和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海洋生态管理的实施,本次汇报将重点介绍我国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渔业资源保护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然而,过度捕捞、不合理的渔业管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了我国渔业资源的快速衰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渔业禁捕期、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以及推行渔船定额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面临着资源保护不力、执法监管不到位等诸多挑战。
【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现状】海洋科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极推进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和评估、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仍存在资源保护区划不完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海洋生态管理情况】为了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海洋生态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监测评估机制、推进海洋生态补偿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国海洋生态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监管不到位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渔业和海洋科渔业资源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管理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资源保护意识不强,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其次是执法监管不到位,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和加大处罚力度;还有政策法规不完善、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制定和改进相关政策措施,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和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
渔业管理年度总结(3篇)
![渔业管理年度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bfea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8.png)
第1篇一、前言渔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渔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我国渔业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渔业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2年度渔业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二、渔业生产情况1. 渔业产量稳定增长。
2022年,我国渔业总产量达到6800万吨,同比增长2.3%。
其中,海洋渔业产量为3900万吨,淡水渔业产量为2900万吨。
2. 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渔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淡水渔业中,草鱼、鲢鱼、鳙鱼等优质品种养殖面积占比提高,产量稳步增长。
海洋渔业中,远洋渔业、深水渔业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 渔业科技进步成果丰硕。
渔业管理部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高渔业生产水平。
2022年,全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比上一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渔业资源养护情况1. 伏季休渔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渔业管理部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2022年,全国共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时间为3个月,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
2.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深入开展。
渔业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提高渔业资源总量。
2022年,全国共放流各类经济鱼类苗种100亿尾,其中海水鱼苗种60亿尾,淡水鱼苗种40亿尾。
3. 渔业资源监测体系不断完善。
渔业管理部门加强渔业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渔业资源管理水平。
2022年,全国共布设渔业资源监测站点2000多个,监测数据覆盖全国主要渔场。
四、渔业绿色发展情况1. 渔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渔业管理部门加大渔业绿色发展宣传力度,提高渔民绿色发展意识。
2022年,全国共举办各类渔业绿色发展宣传活动1000多场,受教育渔民达200万人次。
2. 渔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渔业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渔业绿色发展政策,推动渔业绿色发展。
2023年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2023年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33fce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8.png)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一、当前中国渔业进展现状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进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养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农夫进展生产的乐观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进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进展不仅满意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进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头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意资源的可持续进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1999年开头,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掌握制度。
自2022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进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
而捕捞产量已开头消失下降的趋势.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养和现代化水平有肯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准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二)水产养殖连续保持快速进展的态势,而且进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意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
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4160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a.png)
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同时,由于过度开发与管理不当,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1.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导致水体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过度捕捞由于我国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开发,不断有新的捕捞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投入,使得很大的一部分海洋生物资源被过度捕捞和破坏,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无法恢复。
3.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海洋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土壤和植被的消失,水土流失,海岸带的开发等,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的各种物种失去了栖息地与营养来源。
二、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对策1.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体制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渔业养殖管理系统,对过度捕捞作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建立合理的开发和调控机制。
2.减少污染,加强环境治理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措施,监控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对违规排污的企业进行严格追究。
3.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宣传加强对环保知识和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公众尊重自然、珍爱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重视科技研发,推进可持续发展强化科技研发,探索高效、能耗低、环保的渔业养殖技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综上所述,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明确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珍贵的生态环境,才能同时实现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d67d8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6.png)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使海洋渔业实现了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的海洋捕捞产量已位于世界首位。
作为海洋产品核心生产国,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捕捞致使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等。
本文基于此类现象简单分析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并提出改善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渔业;管理现状;生态化管理引言: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为使海洋鱼类资源免遭破坏,基于生态化管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海洋渔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科学管理方式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展开讨论的原因所在。
1.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1.1捕捞强度过大资源临近枯竭近海区域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日趋衰竭。
捕捞增产刺激了狩猎型的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使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流程失去秩序,资源生产率降低、品种退化。
比如渤海湾在六七十年代虾产量最高达四万吨,但过度捕捞导致其产量日趋下降,已濒临枯竭。
1.2生态污染严重海洋生态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让渤海、黄海等近海渔区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其中海湾、河口等地区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
举例说明某沿岸设有70多处排污口,每年约排放3亿吨污水与10万吨污染物,污染指数严重超标,海洋渔业濒临绝迹。
不合理筑坝、砍伐、围垦破坏了大量沿海区域的生态系统,导致海水倒灌[1]。
1.3管理手段与制度落后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难以进行统一协调,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还影响了渔业生产。
《渔业法》并未得到及时完善和改进,加上许多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时经常因为权利限制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比如,针对违规捕捞渔船罚款之后还可以正常捕捞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且陆上检查地点主要为冷库,忽视了码头、和水产市场等地点,执法工作不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
1.改善海洋渔业管理现状的策略2.1建立健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已采取各类手段用于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6057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6.png)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作为我国渔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一、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主要由国家海洋局、渔业部门以及地方渔政部门等组成。
国家海洋局是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海洋生态环境的部门,渔业部门则主要负责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及渔业生产等。
地方渔政部门则负责地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整体而言,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还是比较完善的。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管理职能分散无序,国家海洋局、渔业部门和地方渔政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存在着职责交叉、管理漏洞等问题。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些管理规章制度滞后、不完善,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利用不合理。
存在一些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不力问题,导致资源过度开发、过度捕捞等现象。
三、改革的方向针对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应当强化国家海洋局的管理职能,加强其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海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引导和规范海洋渔业的发展。
应当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管理制度。
应当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结论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相互配合,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渔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相信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会不断进步,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海洋渔业调研报告
![海洋渔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fcdc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3.png)
海洋渔业调研报告根据对海洋渔业的调研,整理出以下报告:一、调研背景海洋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海洋渔业目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特进行相关调研。
二、主要问题1.渔业资源利用情况如何?2.渔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如何?3.渔业环境保护情况如何?4.渔业市场销售情况如何?三、调研结果1.渔业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显示,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由于渔业过度开发和非法捕捞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
对于渔业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要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和执法。
2.渔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调研显示,我国渔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部分地区的渔民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加大对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的投入,提高渔民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3.渔业环境保护情况调研显示,尽管我国渔业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渔船的废弃物处理和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需要加强对渔船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4.渔业市场销售情况调研显示,我国渔业产品的市场销售形势较好。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丰富,渔业产品的供应量较大,但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因此,需加强对渔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对策建议1.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加大对渔业资源的监管力度,限制渔业的过度开发和非法捕捞,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保护机制,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升渔业技术水平加大对渔民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渔民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我国渔业向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3.加强渔船废弃物治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对渔船的废弃物处理和水污染的治理,建立渔船环保标准和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4.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对渔业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渔业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2fdf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1.png)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渔民生计、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海洋渔业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健全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至关重要。
一、现状分析海洋渔业管理在我国属于多头管理、多部门并行,这种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渔业主管部门包括农业部、海洋与渔业部等,分别负责渔业的不同方面,如资源管理、船舶检验等。
由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协作不畅,导致渔业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难题。
资源管理和船舶检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一些不法渔船和不法渔民往往能够规避监管,对海洋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二、存在的问题1.监管难度大。
由于海域广阔、渔船众多,管理难度大,监管不力导致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捕现象频发。
2.信息不畅。
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无法做到对不法行为的实时监测和截击。
3.监管手段滞后。
目前大多数的监管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巡逻和现场抓捕阶段,科技手段的应用程度不高,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
三、对策建议1.加强部门协作。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协作,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通过信息互通互联,实现对渔业的全面监管。
2.引入科技手段。
积极引进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等,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全面性。
3.完善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严格规范渔业行为,降低渔业资源的开发压力,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全面、科学、可持续的目标。
为此,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管理结构。
建立一个包括资源管理、渔船监管、渔业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协调机构,构建起一个高效、快速反应的管理体系。
2.加强科技引进。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a6151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b.png)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贡献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海洋渔业的生产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渔业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成为了关键问题。
正常的管理机制是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只有健全而完善的管理政策才能保证海洋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进行初步分析。
一、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现状1.管理机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机构包括海洋与渔业部、海洋渔业管理机构、省级和市级渔业管理机构等。
除此之外,海事局、公安、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也承担着海洋渔业管理职责。
2.管理制度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渔业资源准入制度、捕捞规则管理、船只登记管理、捕捞收益分配、濒危物种保护等方面。
但该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2)管理标准落后。
管理规格不高,大面积违法捕捞乱象严重影响着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法律效力不足。
由于管理制度落后,许多渔民往往可以依法所欲而为,存在违法不受惩罚或处罚不严厉的现象。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各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健全。
海洋与渔业部门和地方渔业管理机构之间经常出现协调不力、意见不合等问题,导致海洋法制管理不规范、执法不力、制度不顺畅等问题。
2.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我国海洋渔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
比如,各种捕捞技术和设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渔船安全管理存在难点渔船安全管理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而具有挑战性。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渔船登记管理不完全、海洋气象服务亟待改革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和立法我国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完善的立法措施,加快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渔业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69b682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a.png)
现状分析
当前,日本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在保护海洋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 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渔业技术的发展,该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尽管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渔获量限制政策来保护海洋资源,但过度捕捞 和非法捕捞现象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存在困难,以及 部分渔民对非法捕捞的利益追求。因此,日本政府需要加强对渔民的监管和处罚 力度,提高渔业管理的有效性。
一、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渔业发展战略,包括渔业法制建设、渔业结 构调整、渔业科技创新等。这些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渔业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法规和政策,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为渔业发展提 供了法制保障。
其次,在渔业生产方面,加拿大注重科技应用,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海 洋生态系统,提高渔业生产效率。而中国在科技应用和生产效率方面相对滞后, 过度捕捞现象较为严重。
最后,在政策制定方面,加拿大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严格控制 捕捞量和渔民的资质。而中国虽然不断加强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但在 政策的落实和监管方面仍需改进。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 思考
01 一、引言
目录
0四、对策思考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海洋渔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平 衡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次演 示将分析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参考。
总之,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必须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资源 保护、科技应用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 续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36d1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d.png)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由于种种原因,如渔业资源的有限性、捕捞力量的加大、渔业环境的恶化等,我国海洋渔业的管理体制亟需建设和完善。
本文将初步分析当前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的管理主要由农业部和海洋局负责,存在职责分散、权责不清的情况。
二是监管手段不够科学。
现有的海洋渔业监管主要以日常巡查和处罚为主,与渔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机制。
三是监督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海洋渔业监管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等力量较弱,难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渔业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统一规划、管理和监管海洋渔业。
加强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集中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
二是创新监管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精确度。
加强与渔民的沟通和联动机制,引导渔民自觉遵守渔业管理规定,减少违规行为。
三是健全监督体系。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海洋渔业的监督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监督的合力。
加强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自律,推动渔业管理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还应注重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渔业管理人才,加强对渔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提高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我们还应加强对海洋渔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公众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和支持渔民参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需要在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手段、健全监督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这既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需要。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6e37e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4.png)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
海洋捕捞属采集性工业。
海水养殖分为鱼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三大类。
海洋渔业因离海岸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
一、发展现状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除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盐业外,其他海洋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较上年减少6083亿元,同比下降17.03%。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其中,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5.9%;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3924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47.0%;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711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9.3%。
随着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捕捞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实现较快发展。
特别是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和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冲了疫情对冷链运输的影响。
2020年,我国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较上年减少3.0亿元,同比下降0.06%。
我国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来自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小。
近年来,我国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导致海洋捕捞产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1000万吨,较上年减少44万吨,同比下降4.24%。
二、发展问题及措施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
即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突出表现在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环境恶化,水产品不安全等方面。
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259b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5.png)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过度捕捞、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利益,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
本文将对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建设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主要依靠两个层级的管理体制,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相关的渔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负责对大规模的渔业资源进行管理;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渔业管理措施,并负责对本地区的渔业资源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体制下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有时候中央政府的政策难以在地方得到有效的执行,导致政策的效果不佳。
地方政府在渔业资源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保护本地区的渔民利益,但地方政府又需要增加本地区的税收,这就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决策往往偏向于保护本地渔民的利益。
鉴于上述问题,建立完善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效果。
只有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才能保证渔业资源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可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渔民提供长期可靠的收入来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应当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
即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渔业资源管理的总体政策和发展方向,同时负责对海上大规模渔业活动进行管理;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渔业管理措施,并负责对本地区的渔业资源进行管理。
应当进一步改善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更好地制定管理政策和措施。
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禁渔区域的管理,加强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对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9fcdb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9.png)
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当前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1.1捕捞管理目前,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管理捕捞活动,包括资源准入许可、禁渔期、渔获量限制和禁止使用破坏性捕捞工具等。
此外,还建立了一些海洋保护区和渔业限制区,以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1.2监测和评估为了准确掌握渔业资源的状况,我国加强了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船舶远程监控技术、渔业资源调查等手段,全面掌握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以便及时调整捕捞活动,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1.3国际合作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国家,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组织和条约。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机制,共同打击非法渔业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渔业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2.1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对非法渔业活动的打击,完善渔业资源准入和捕捞监管制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2.2推进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渔业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
借助先进的遥感技术、无人机和卫星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渔业资源的状况,提高资源调控的精准度和效率。
2.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渔业资源的管理具有全球性的特点,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我国将进一步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密切合作,分享管理经验和技术,共同促进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改善捕捞方式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渔业向健康、高效、生态友好的方向转变。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渔业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将迈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渔业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a727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8.png)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管理体制是指对海洋渔业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
建设完善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对于确保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管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定,针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较小,导致过度捕捞和滥捕滥渔的问题普遍存在。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畅通、权责交叉等问题,导致管理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中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应加强海洋渔业管理机构的建设。
建立统一协调的渔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海洋渔业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
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应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渔业准入制度和渔业捕捞规模控制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加强渔民权益保护和培训工作。
加强渔民职业培训,提高渔业从业者的素质水平,加强渔民权益保护,切实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加强渔民组织建设,发挥渔会等组织在渔民利益维护和服务保障方面的作用。
要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提升渔业科技水平,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渔业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渔业捕捞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和预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是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渔民权益保护和培训,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有效提升海洋渔业管理的水平,推动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
渔业分析报告
![渔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43fd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d.png)
渔业分析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当前渔业进行了分析:一是对我国渔业资源及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渔业资源、产业、区域分布及规模;二是对当前渔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资源扩大、渔业多元化程度、研发能力等;三是提出了如何推进我国渔业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如完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标准等,以促进我国渔业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1. 渔业资源及产量分析我国是一个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据调查统计,我国总渔业资源数量达到3.6亿吨,是全球最大的特大型渔业国。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广泛,由长江、黄河及辽河等主要渔业资源组成。
同时,我国在内陆地区也存在众多的淡水渔业资源。
目前,我国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我国渔业产量保持17年连续增长,到2019年已超过6500万吨,占全球渔业总产量的37%以上,领先全球。
在我国渔业区域分布上,东海、南海和黄海是我国三大渔业生产区,其中东海产量最高,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40%以上。
2. 当前渔业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是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平衡,导致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其次是渔业多元化程度不高,渔业效益单一化;此外,我国渔业研发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
3. 推进我国渔业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目前我国渔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完善管理架构,控制渔业资源的开发规模;优化渔业资源结构,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加强研发和科技创新,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渔业标准,保证渔业产品质量。
结论:我国是一个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渔业领域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我们应该以控制资源开采、优化资源结构、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标准为基础,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理念,促进我国渔业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海洋渔业总结
![海洋渔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d5f9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7.png)
海洋渔业总结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是海洋资源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之一。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海洋渔业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海洋渔业的现状海洋渔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广阔的渔业渔场,从沿海到远洋均有渔业活动。
截至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已经形成了渔业养殖、捕捞加工、海洋物流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1.渔业资源丰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鱼类、贝类、藻类等多个种类。
中国海域资源庞大,具有良好的渔业发展基础。
同时,我国还与多个国家开展海洋渔业合作,不断扩大渔业资源开发空间。
2.养殖业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海洋养殖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发展。
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特别是海水养殖、沿岸养殖和淡水养殖等不同类型渔业养殖得到了蓬勃发展。
3.捕捞业技术创新我国海洋捕捞业采用了现代化技术和装备,捕捞能力不断提高。
渔业机械化、电子化、舰船化程度不断提升,捕捞效率和捕捞量大幅增长。
同时,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捕捞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拖网、围网、刺网、钓具等多种捕捞工具的应用。
二、海洋渔业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海洋渔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渔业资源衰减由于无节制的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部分海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出现衰减的状况。
一些重要种类的渔业资源已经面临不可逆转的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渔业管理不到位由于渔船数量众多,加之违法违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现行的渔业管理措施尚未完全适应情况,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构建健全的渔业管理体系。
3.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科学技术是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在海洋渔业科研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科技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科研人才队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渔业管理报告范文
![渔业管理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df35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0.png)
渔业管理报告范文渔业作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和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渔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渔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渔业管理的现状1、渔业资源状况目前,许多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鱼类种群数量减少、个体变小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一些传统的经济鱼类,如鳕鱼、金枪鱼等,其捕捞量已经大幅下降。
同时,一些濒危物种也受到了渔业活动的威胁。
2、捕捞技术与能力现代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大型拖网渔船、声纳定位系统等,使得捕捞效率大幅提高。
然而,这种过度的捕捞能力也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此外,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仍然存在,进一步破坏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3、渔业管理制度各国和地区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制度,如捕捞配额、休渔期、渔具限制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
一些渔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反渔业法规,导致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
4、渔业生态环境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底拖网捕捞对海底生态系统的破坏、渔具的丢弃造成的海洋污染等。
同时,海洋环境的变化,如海洋酸化、水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也对渔业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渔业管理存在的问题1、数据不准确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依赖于准确的数据,但目前在数据收集、监测和分析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
例如,捕捞数据的虚报、漏报,以及对鱼类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渔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2、利益冲突在渔业管理中,存在着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
渔民希望获得更多的捕捞机会和经济收益,而环保组织则关注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政府在平衡各方利益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国际合作不足渔业资源具有跨国流动的特点,因此国际合作在渔业管理中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国在渔业政策、法规和利益诉求上的差异,国际间的合作往往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渔业管理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68a0102020740be1e9bc0.png)
渔业管理现状分析李彦松(化工系制药072)【摘要】建国后, 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
因此,如何优化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
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引言】我查寻了许多资料,了解我国一些渔业管理现状,写出这篇文章,供大家阅读。
一.我国海洋渔业情况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t,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t/km[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t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
在中国海280万km[2]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
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t,其中渤海24.3万t,黄海87.2万t,东海168.9万t,南海472.5万t。
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
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
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
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
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
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
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
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学院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学号 0911403110鹏程专业海洋科学班级海洋本091成绩二 O 一二年六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鹏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
一些制约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比较突出的是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
因此,如何优化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
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1. 我国海洋渔业情况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吨,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吨每平方公里[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吨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
在中国海280万平方千米渔场围,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
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吨,其中渤海24.3万吨,黄海87.2万吨,东海168.9万吨,南海472.5万吨。
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
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
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
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
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
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
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
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捕捞量长期过度增长的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出现阶段性的困难: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严重的已经形不成鱼讯等[3]全球性的渔业资源衰退引起了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加强捕捞能力管理,开展负责任捕捞,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4]2. 渔业管理现况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从古至今,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围,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 8 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3],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
然而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面临着捕捞强度过大、水域污染严重、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
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不间断地向海洋索取有限的渔业资源,带来了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和捕捞总产量的居高不下。
分析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由于四大海域受世界主要暖流、寒流的影响很小,无强劲的上升流区,从空间上造成我国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同时渔业资源的数量在区域性差异明显、缺乏广布性和生物量巨大的鱼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5]。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捕捞强度爆发式增长,掠夺性捕捞现象越演越烈。
劳动力要素过度增长,资源枯竭,捕捞过度、经济效率降低等生物、社会和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考验。
3. 渔业管理缺陷3.1 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近海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渐趋枯竭。
在自然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捕捞就能增产无疑刺激和推动了单一狩猎的海洋渔业产业增长模式,最终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无序,造成结构单一、生产率下降、资源衰退、种群退化,无法实现海洋渔业的持久发展。
这种以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模式,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沿海一些主要的传统经济鱼类,如渤海湾六、七十年代对虾的产量为1.98万吨,最高达4万吨,掠夺性捕捞使捕虾量逐年下降,到1993年仅为0.3万吨左右;全国最大的捕鳗基地—东台港(鳗苗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25%),1986年400 多条渔船出海捕鳗苗,每天产量高达100万尾,1994年1500多条船每天产量达10万尾,而1997年6000多条船每天仅捕获万尾左右;群岛的大、小黄鱼和墨鱼等传统经济鱼类已难形成渔汛,带鱼也趋于小型化、低档化。
1996年冬汛结束后,在捕获的带鱼中每尾在100~150克的占一半左右,而渔业总产量中带鱼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下降一成多,比上年减少4~5万吨[6]。
随着近海环境污染和海洋开发的发展,海洋生态问题严重。
渤海、东海、黄海近岸海域都不同程度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污染,其中陆源污染占整个海洋污染的80%,船舶污染占15%,海水养殖、海洋矿藏开发造成的污染占5%[7]。
污染造成的后果是海水富营养化,诱发赤潮。
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7年在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380余次,赤潮次数逐年增加,如1972~1979年20次,1989年12次,1996年达32次之多,这些赤潮的发生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8]。
河口、海湾地区污染更为严重,如湾沿岸有70多处排污口,每年排放污水3亿多吨,污染物质10万多吨,海水含油量超过规定标准25倍,其他污染物质超标7至76倍,海珍品濒于绝迹。
上海每年约有20亿吨污水排入湾、长江口,其中西区市政综合排污口附近形成宽300~500米、长7千米的黑水带,渔场已彻底破坏,南区海水中的大肠杆菌超过国家标准1万倍。
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围垦、盲目筑坝、乱挖珊瑚礁、滥伐红树林等,使许多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发生海水倒灌,沿海湿地破坏严重,我国原有5万多平方公里红树林,由于大规模围滩造田和肆意砍伐,目前仅存1.6万多平方公里;整个岛沿岸的珊瑚礁也已被破坏了80%左右。
3.2 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8](1) 现行的渔业生产管理,特别是群众渔业管理,欠缺统一协调、交流、管理困难。
这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建议生产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和服务,指挥和协调,让渔业生产信息和技术经验共享,提高渔业生产效率。
进一步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
(2) 渔政管理方面,除了渔业法规本身不够完善,有待健全外,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①渔业立法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渔区改革进程。
现行的《渔业法》随渔业经济改革的深化,经营体制的转变,越来越显得不够完善,有待修改。
②渔业执法难,对于违规渔船或生产单位,执法处理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另一方面,渔政管理方法有待于改进。
例如,对于违规渔船,罚款了事,违规渔船还照常作业,难以根本上解决渔业资源保护问题。
再如,我国的渔政执法多数在海上,陆上只有检查冷库之类的执法,对于码头执法检查及水产市场执法检查几乎是空白。
建议不但在海上堵住违规源,而且须在水产码头和交易市场里禁止卖违规渔获物,提高渔业资源管理效率。
③渔政管理手段落后,不但执法队伍力量不足,而且设备落后,降低渔政管理效率。
对于违规罚金,应该提留一定的比例用于改善渔政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④渔政队伍的文化和法律素质相对较低建议对现有的渔政员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同时,建议积极任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
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管理,使渔业经济可持续地高效发展。
有了渔业资源的连续长期正常的全面调查,我们才能摸清海洋的渔业资源状况,及变化动态,进行生产和管理才能有科学依据。
而通过渔业资源有效管理,才能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渔业经济步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4. 渔业管理优化方向[9]既然我国目前的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上述不足,那么在海洋渔业发展的转折关头,优化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影响我国渔业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影响因素与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特点有关。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特点是一国的特殊国情,尤其是渔民素质不高、海岸线长、多鱼种并存、单鱼种产量低等问题,在较长的时期是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
因此无法作为我国当前时期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优化的方向。
第二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管理制度相关。
我国当前的投入控制制度虽然容易操作,但是该制度是以控制入渔者数量和捕捞努力量为目的,联系到我国众多的渔民、分散的码头,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势必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为了改进管理效果,国外先进国家走在了创新前沿,在传统的投入控制制度上引入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的产出控制制度,以控制最终的渔获量为目的[9],这种综合管理制度也于2002年被我国新修订的《渔业法》正式确立为渔业基本管理制度。
但是产出控制制度要有效实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政府能及时快速地掌握资源的利用程度,能详细了解每个渔民的捕捞量,如果渔民太分散,该制度很难贯彻下去,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渔民合作组织来呼应。
但是当前我国渔民组织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还很弱小。
第三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经营管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制度弱化有关,跟第二个因素一样,该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改变。
可以作为我国制度优化的方向。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
政府应该调动起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参与管理和养护渔业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发展地方性海洋渔业合作组织。
使渔业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通过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规,相互监督,转换其思考角度和行为方式,提高渔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自觉减少捕捞强度,保护海洋环境,并分担政府的部分管理负担,达到管理和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目的[10]。
5. 渔业管理优化措施5.1 加强管理和资源的调整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调整设立了专门中心来推进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