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怄.(òu)趱.行(zǎn)虞.候(yú)嗔.怪(chēn)干系..(gānxì)勾.当(gòu)恁.地(nèn)怨怅.(chàng)聒.噪(guō)逞.能(chěng)喘.气(chuǎn)鬓.边(bìn)三阮.(ruǎn)晁.盖(cháo)醺.(xūn)腆.(tiǎn)啐.(cuì)讳.(huì)踹.(chuài)绾.(wǎn)攥.(zuàn)作揖.(yī)屠.户(tú)带挈.(qiè)簇.拥(cù)阎.王(yán)拙.病(zhuō)商酌.(zhuó)星宿.(xiù)心窍.(qiào)诧.异(chà)锭.子(dìng)懊.恼(ào)侥.幸(jiǎo)轩.敞(xuān)浑.家(hún)行.事(háng)桑梓.(zǐ)见教.(jiào)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调.停(tiáo)蓼溆..(liǎo x ù)戗.金(qiànɡ)银箸.(zhù)琥珀..(shù yú)麈.尾(zhǔ)..(hǔ pò)漱盂撮.弄(cuō)四楞.(lénɡ)铁锨.(xiān)发怔.(zhènɡ)岔.气(chà)筵.席(yán)砒.霜(pī)尴尬..(luózào)..(gān gà)啰唣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箪.食壶浆(dān)面面厮觑.(qù)喏.喏连声(nuò)尖嘴猴腮.(sāi)狗血.喷头(xuè)不省.人事(xǐng)二、重点词语歇息逞办尴尬聒噪怨怅颠倒作揖腆着拙病商酌报帖桑梓侥幸攥着拜谒傲慢愧赧存恤贵胄纶巾发怔筵席喏喏连声面面厮觑如雷贯耳箪食壶浆顿开茅塞三、重点释义(1)逞辩:卖弄口舌。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智 取 生 辰 纲
作 者 : 施 耐 庵
作者简介
施耐庵,名子安,字耐庵,姑苏(现苏州)人, 生于元贞丙申年(1296年)。少年聪慧,写得一 手好文章,后为至顺辛未科进士。他也曾在钱塘 做官两年,但由于不合于当道权贵,弃官归隐, 闭门著述。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结交。后 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 继续著述以自娱。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 诏书请他出来做官,但他仍然坚持不出仕,在当 地积德累行,名声极佳。他写完《水浒传》后没 过几年,就病逝了。
《水浒传》也称 《水浒》、《忠义水浒 传》。它是明代长篇小 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 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 要倾向是“官逼民反”, 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 反皇帝。
<<水浒传>>(120回本)
第0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02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导入新课 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
700年来,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 “逼上梁山”,充分反映了另一个 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今天要 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 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奏曲。
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知识点发散与信息传递
酷(kù )热/酷暑/冷酷/很酷/皓(hà o)齿 红唇/绛皓驳色/诰(gà o)命/诏诰天下/姓 郜(Gà o) /金属锆(gà o) /桎梏(gù ) 趱(zǎn)行/紧趱了一程/趱马向前/积攒/ 攒了一笔财富/攒(cuá n)集/攒射/公子攒 眉而答/腌臜(zā) 虞(yú )侯/水旱无虞/尔虞我诈/虞舜/虞 姬(jī)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走近历史人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走近历史人物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上册第六单元走近历史人物21陈涉世家01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ò(辍)耕闾.左(lǘ) 笞.(chī)烹.食(pēng) 罾.(zēng) 適shù(戍)忿恚.(huì) 社jì(稷) 数.有功(shuò)鸿hú(鹄)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年轻)(曾经)(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3)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考虑)(4)扶苏以数.谏故(屡次)(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6)比.至陈(等到)3.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划三处)(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1)会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书得鱼腹中书.(字条)上使外将.兵(统率)(3)将项燕为楚将.(将领)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4)然吴广以为然.(对)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用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表明陈涉年轻时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话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与勇气”。

《智取生辰纲》讲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展现了他们运用智慧、勇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的英勇智谋,感受到他们的忠诚义气,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产生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较为熟悉,但对《智取生辰纲》的具体情节和背后的历史背景可能了解不多,这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了解《智取生辰纲》的历史背景,把握梁山好汉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山好汉的英勇智谋和忠诚义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梁山好汉的形象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句式结构,了解《智取生辰纲》的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梁山好汉的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句式结构,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2020/3/13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反抗精神

“苟富贵,无相忘”
远大志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今亡亦死……” “天下苦秦久矣……”
决心 筹划

行卜、念鬼……
智慧

2020/3/13
夺而杀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
复立楚国之社稷
胜利进军 伟大力量
小肥羊工 作室整理 by:小肥羊
起义的 原因、 经过、 声势
2020/3/13
作者简介:
小肥羊工 作室整理 by:小肥羊
司 马 迁 ( 前 145— 前 90 ) , 汉 代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二十岁时游 历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一带, 三十五岁后又一次游历西南地区,尔 后继承父职为太史令。后因李陵之祸, 惨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潜心著 作《史记》,其《史记》被誉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0/3/13
6. 解释多义实词。
小肥羊工 作室整理
中道崩殂( 路) 得道多助(施行仁政)咨诹善by道:小(肥路羊)
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 ) 若
曾不若孀妻弱子( 比) 若为佣耕(你)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
发 故不错意也 展 轻寡人与
高 潮
天子之怒
愿终守之 使唐雎使于秦
非若是也 虽千里不敢易
布衣之怒
结 局 长跪而谢之
2020/3/13
分析目录 分析界面
小肥羊工 作室整理 by:小肥羊
虽然,受地于先王 这样
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PPT

重视 文本朗读
延伸
教 课外训练 学 建 议
2课时
隆中对 唐雎不辱
使命
3课时 陈涉世家
出师表
词五首
课 时 安 排
问题反馈和探究, 人物性格分析,重
点字词点拨。
自主阅读,梳

通文义,翻译
重点语句。



陈涉世家
目 标
背诵重点段落, 主题理解和作
品延伸。

重点:
策略和分析 原因、策略、 舆论
谋划起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编写体例及特点
内容结构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说教材
说课流程
元第


教学设计
说建议
评价建议
一、说课标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识字写字
---
七 学 综合性学习
九 年 级
段 目 标
初中文言文
阅读浅易文
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
了解课文 涉及的重
具书理解基 本内容
要作家作
品知识和
单元提示
语文常识
活动中积累材料
交流中锻炼口语
综合性学习
写作
体教 例材 特编 点写
人物传记及诗词
赏析语言美,从中
得到人一辈子的
启发

引导学生诵 读这些作品
材 编 排
增长文言 文知识


唐雎不辱 使命
陈涉 世家
一个农民 的“逆袭”
单 元


三顾之恩,成就 霸业。
隆中对
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出师表
词五首
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 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婉 直截了当抒情,从愁思满怀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陈涉世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 他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 ,是西汉中央政府的“太史令 ”。司马迁自幼受家庭的熏陶 ,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二十 岁以后,又到各地漫游,开阔 了眼界,收集了资料,丰富了 学识。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 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 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 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 ,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 业。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 。
苟富贵,无相忘
第二段(课文赏析)
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 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第二段(课文赏析)
3、陈胜为起义军制定的策略口号是: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提出这一口号目的是为了:
全文总结
1、从全文来看,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在 战斗中表现出机智、勇敢,极强的洞 察时局的能力。总之,他是一位农民 革命运动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司马迁对于陈胜持何态度?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对陈涉 的才干和功劳是予以肯定和赞扬的,
共同进步!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 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 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 、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 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 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 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 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 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 书。此后,他发奋著书。前104年, 开始编写《史记》。经十余年努力 ,约在五十五岁时终于写成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巨著《史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二)走进,注重积累1、展示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

思考:(1)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几方面的内容?(2)写近期的大树,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3)写现时的大树,叙述了几件事?(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精品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精品教案(含反思)
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生辰纲被夺对于
杨志而言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知识点覆盖全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认识。 文中所体现的智取情节,在现代来看属于违法行为,是极不可 取之行为,因此,需要向学生阐述大量背景知识。由于受教学课时
目标导学三 :感受文本“白话”语言特征,深刻理解《水游传》地位 探宄:《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为何著名?有人说,因为它是白话 语体成熟的标志;有人说,它创造出了一部英雄传奇;还有人说,仅以它高超的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就担得起名著二字了。同学们,请就本文所得,说说你们的意 见。 明确: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本文中诸多文句 ,与现在的白话无异,如“ 众 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或夹杂着一些方言词,
见,改为 “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
松林里休息。为防止遭劫,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充分体现了 杨志的精明、小心谨慎的性格特征。(2)杨志对待下属,“轻则痛骂,重则藤条 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又体现了杨志粗暴蛮横、
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
— — 明确: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蹈 中计 失纲。
2.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线索也穿插其中,结合题目,说说这条线索是
什么。
明确:暴吴智取生辰纲。定计 施计 劫纲。
【学法指导】
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
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探究:为什么本文会同时拥有两条线索?请说说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及如
21 智取生辰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水浒传》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智取生辰纲》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写作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4.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例如,宋江的智谋、吴用的机智、生辰纲守卫的愚昧等。
(2)鉴赏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如对话、描写等。例如,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如宋江与吴用的智谋较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生辰纲守卫的紧张气氛。
4. 影视作品:观看《水浒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比较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差异。
(二)拓展建议:
1. 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全书阅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其他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背景、性格特点和贡献。
3. 对比分析《智取生辰纲》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与《水浒传》其他故事进行对比,探讨作家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21课《智取生辰纲》。本课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讲述了宋江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的鉴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少.时(shào)陈胜王.(wàng)宁.有种乎(níng)为天下唱.(chàng)B.跣.(xiǎn)唐雎.(jū)以头抢.地(qiǎng)天下缟.素(gǎo)C.诣.(yì)度.德量力(duó)帝室之胄.(zhòu)又间.令吴广(jiàn)D.崩殂.(zǔ)以遗.陛下(yí)咨诹.善道(zhōu)妄自菲.薄(fe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藉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一驱弛。

D.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生于外者。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4分)(1)抑亦人谋也古义:今义:(2)遂用猖蹶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5.对下列的诗词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C.《望江南》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14.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 诵原因的理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
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
私奉献。 15.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
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 示例:相思
• 17.面对大好春光,秦观挥笔写下此词。请结合词句本身, 谈谈画线句所展现的景色特点。
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色彩明丽(鲜艳/多/丰富),生机勃勃。
18.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 语,生动自然。“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 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 “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 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点相对应,写出了 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 式,轻快流畅。
26.词中用了两个“欲说还休”,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
的深沉博大。 27.请你从人生经历的角度,体会词人为什么会有“却道天凉好个秋”
的感叹。 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
对比。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任选两组即可) 28.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组对比的内容。
(三)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 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三、阅读理解。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 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 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 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 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 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 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 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 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歌颂了 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 3.《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
的李人鬼是

• 4.《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 八 是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王三伦位,他晁盖们 宋江
36
• 5四宋.江位《是水浒卢俊传义》、中吴天用罡(g、ā公ng用)胜星共 、 人,。72天地罡煞星星排共名的前 人。
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
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人名。
A: 李逵
B: 鲁智深
(2)【甲】、【乙】两个片段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 写,使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分析 A、B两人性格的异同。
•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 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 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水浒传》中的部分选段,对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有所了解。此外,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普遍对具有悬疑、智谋色彩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的《智取生辰纲》正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情节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表达和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喜欢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3.智谋策略分析:请从《智取生辰纲》中挑选一场智谋对决,分析双方的策略运用及效果,并谈谈你对这场对决的看法。(要求:不少于400字)
4.创新写作:请以《智取生辰纲》为背景,创作一篇短篇小说,可以是对原著的改编,也可以是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要求:不少于800字)
5.观后感分享:请观看一部与《智取生辰纲》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分享你的观后感,包括你对作品的整体评价、与原著的异同之处以及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看法。(要求:不少于500字)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智取生辰纲》。该章节通过讲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及魅力,同时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习过《水浒传》选段,对其中的人物及故事背景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杨志、吴用等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智谋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剖析,培养学生对复杂情节的梳理和解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课文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
1、《陈涉世家》
a、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b、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c、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d、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唐雎不辱使命》
a、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b、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c、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隆中对》
a、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b、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c、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

4、《出师表》
a、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b、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c、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5、《词五首》
a、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b、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c、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