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正式教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教案《大自然的文字》教案第一章:引言1. 讨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细节1: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如山川、湖泊、动植物等。

细节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

细节3: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规律和文字。

2. 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细节1: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探索大自然中的文字。

细节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大自然中的各种文字,如地形、动植物行为等。

细节3: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观察的重要性。

3. 引入活动:寻找大自然的文字细节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大自然的文字。

细节2: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所观察到的各种大自然文字。

细节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遵守学校或周边规定。

第二章:地形文字1. 讨论地形的形成和变化细节1: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细节2: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

细节3: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如何影响大自然的文字。

2. 探索山脉和河流中的文字细节1:讨论山脉的形成过程,如地壳运动、岩浆冷却等。

细节2:解释山脉中的文字,如地质年代、岩性等。

细节3: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如侵蚀、沉积等。

3. 活动:观察地形文字细节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山脉、河流等。

细节2: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所观察到的地形文字。

细节3: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动植物文字1. 讨论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细节1:展示不同动植物的图片,如花草、鸟类、哺乳动物等。

细节2:介绍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环境、食物来源等。

细节3: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如何影响大自然的文字。

2. 探索动植物中的文字细节1:讨论动植物的行为模式,如迁徙、繁殖等。

细节2:解释动植物中的文字,如花纹、羽毛颜色等。

细节3:探讨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共生等。

3. 活动:观察动植物文字细节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动植物,如花草、鸟类等。

细节2: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就好像是一部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要想认识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文字”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仿写的有大自然知识的小文章,看谁的文章仿写的像原文。

(一)明确目标1.继续分析课文,把握作者的。

写作思路。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会注意观察和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

(二)整体感知读第13~25自然段,作者又从鸟、石子方面所含道理,进一步解释有关大自然的“文字”的知识,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本来抽象的物候现象,说得具体、形象、生动,读者易于理解。

作者用大雁南飞,表示冬天即将来临,从建筑工地上的普通的灰色石头,分析出其真实面目——石灰石,进而考查出,很古的时候,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在森林里偶然遇到的花岗石块,分析出它本来的名字——漂砾,并揭示出很久以前的事——当时这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

最后,作者向读者提出了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注意观察,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的倡仪。

这样,你才能轻松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目标1.复习提问(1)《大自然的文字》作者是谁?并介绍他。

(作者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他的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2)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文字其实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3)前面第1~12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逻辑顺序,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由于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比。

)2.一人一段,朗读课文第13~25段。

3.这次作者讲述大自然文字中的哪个字母?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关于鸟类的物候现象吗?请举出例子来。

(鸟,它能告诉我:天气的阴晴,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换;麻雀囤食要落雪;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

《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文字:人类文字、动物足迹、植物痕迹等。

2. 自然界的规律:季节变化、日夜交替、生物链等。

3. 大自然的信息传递: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文字,以及自然界的规律和信息传递。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制作PPT。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案篇幅有限,这里提供的是五个章节的框架。

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一步细化每个章节的内容和教学活动。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文字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自然界中的文字,如人类文字、动物足迹、植物痕迹等,并进行示范。

3. 学生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4. 小组讨论:学生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的收获。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大自然中的文字画作,展示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深入了解大自然中的文字和规律。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8篇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8篇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8篇《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人类与自然共生存,共发展的主题选择的,作者用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深奥的大自然知识,并把它们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认知领域:1.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技能领域: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领域: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和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二、教材处理: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种能力的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

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__主要内容。

五、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大自然的__《大自然的文字》。

2、学生默读自读提示。

3、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读准字音。

(出示小黑板)霪(yin)雨铁砧(zhen)4、继续读课文,标好段序。

5、学生讨论分析,明确全文24段,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及认识它们的作用、方法、成因。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2--4)第二层(5--21)第三层(22--24)思考问题:(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认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3)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

《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文字和符号,如树木的年轮、石头的形状等。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文字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用大自然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大自然文字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文字和符号,学会用大自然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表达。

难点:让学生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以及在大自然中发现和创造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大自然中的文字和符号的图片、实物等素材。

(2)准备相关教学PPT、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1)提前观察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文字和符号。

(2)准备记录本,用于记录和表达大自然文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大自然中的文字和符号的图片、实物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文字。

(2)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的文字和符号。

2. 探究与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和符号,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3. 实践与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寻找和解读大自然的文字。

(2)学生记录和表达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的文字,分享成果。

(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大自然,寻找更多的文字和符号,记录在记录本上。

2. 尝试创作一幅以大自然文字为主题的作品,可以是绘画、摄影等形式。

3.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文字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并解释大自然中的文字和符号。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大自然中找到并解读文字。

3. 学生能够用大自然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表达。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大自然的文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文字》的优美意境。

(2)介绍《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大自然的文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探究。

三、教学准备: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PPT或黑板。

生字词卡片。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雨伞、气球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有哪些现象是我们常见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如观察风的现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如雨、风等,并试着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大自然的文字》,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大自然的文字正式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正式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正式教案第一章:了解大自然的文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文字,例如:树叶、树枝、花瓣等。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事物是否都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

展示图片: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文字,如树叶、树枝、花瓣等。

讲解:讲解每种文字的含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字是如何形成的。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文字,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记录:学生需要记录自己在户外观察到的大自然文字,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小组分享: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二章:树叶文字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叶上的文字是如何形成的,并学会解读树叶文字。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树叶上是否有特殊的文字或图案。

展示图片:展示各种树叶上的文字和图案。

讲解:讲解树叶文字的形成原理,如叶脉、树叶形状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寻找树叶上的文字和图案。

制作树叶书签:学生可以选择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制作成书签,并在上面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记录。

2.4 教学评估树叶书签展示:学生需要展示自己制作的树叶书签,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第三章:树枝文字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枝上的文字是如何形成的,并学会解读树枝文字。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树枝上是否有特殊的文字或图案。

展示图片:展示各种树枝上的文字和图案。

讲解:讲解树枝文字的形成原理,如树枝的形状、纹理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枝,寻找树枝上的文字和图案。

创意绘画:学生可以选择一根自己喜欢的树枝,用绘画的方式将其上的文字和图案表现出来。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大自然的文字”,并解释这个主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1.2 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然观察技巧,并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第二章:大自然的文字2.1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的“文字”,例如树叶的形状、树枝的排列、动物的足迹等。

解释这些“文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背后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2.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去寻找和识别大自然的文字。

鼓励学生记录和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文字”,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第三章:自然观察技巧3.1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自然观察技巧,例如观察的角度、细节、顺序等。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

3.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实践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技巧去观察大自然。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并鼓励他们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探索大自然的秘密4.1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自然的秘密,例如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生态系统的运作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秘密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4.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大自然秘密进行探索和研究。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报告,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帮助他们总结和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并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验。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并让教师进行解答和反馈。

第六章:案例研究森林的痕迹6.1 教学内容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植物、动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1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1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19篇)《大自然的文字》教案篇1【教学目标】德育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教学方法】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

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预习】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注释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读准下列字音、理解各词语的意思。

霪雨铁砧漂砾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

③不是甘心情愿的。

④牵强、理由不充足。

⑤将就、凑合。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妙;(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大自然的奇观1. 雨后彩虹: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七种颜色。

2. 极光现象:讲解极光的成因,展示极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兴趣。

第二章:季节的变化1. 春华秋实: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2. 植物的生长周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生命的奇迹。

第三章:水循环的奥秘1. 蒸发与降水: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分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第四章:气象万千1. 天气与气候: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

2. 气象观测: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

第五章:生态环境的启示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界中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组织户外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界中常见现象的认知程度;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4.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和效果。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文字。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发现自然中的文字。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研究。

1.4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文字现象。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探索大自然的文字。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自然环境中的文字现象。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观察和发现。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自然环境,注意观察树木、花草、昆虫等。

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曾经见过什么特别的“文字”吗?1.6.2 观察和分享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自然环境中的文字现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文字,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1.6.3 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探索大自然的文字。

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文字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1.6.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活动。

要求学生用画图或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文字。

1.6.5 总结和反思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文字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第二章:树木的年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木年轮的形成和含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年轮来判断树木年龄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年轮的形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中变化的关注和思考。

2.4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年轮的形状和分布。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年轮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大自然的文字篇1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

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文字》原文讲解。

2. 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3.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自然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自然中的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自然的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现象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校园观察、自然公园游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开展自然现象观察比赛,鼓励学生发现并记录大自然的文字。

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户外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及对大自然的认识。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大自然风光视频,说一说你的感受导入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分成几类?生回答,师总结板书三、精读、感悟1、划出水手、飞行员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句子。

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小标题概括)(指名朗读2、3小节)(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师:水手们!“天书”上的文字星星能帮你们干什么呀?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辨别方向师:水手们,你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出示: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出示小熊星座图)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句话!(把他们改成我们)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你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生交流。

师总结归纳:仔细观察注重积累……(2)飞行员是怎样认识“天书“上的文字——云的?生: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会把飞机毁掉。

师: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解释砧字,出示铁砧图)师: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认识“云”对飞行员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观察气象拓展:“看云识天气”,说一说并出示有关“云”的天气谚语2、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要求:(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看到(工地上挖出的`这块灰色的石头),普通人认为( ),而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 ) 。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8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8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8篇)大自然的文字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导入。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科普小品文《大自然的文字》。

(老师板书)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老师归纳学生问题。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学习。

二、初读感知1、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词你们认识吗?出示:耸立铁砧预兆小熊星座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问题:(大屏幕出示)(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3、这三个问题就象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一: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

如果把《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分成上下册的话,上册就是《神奇的天书》,下册就是《有趣的地书》。

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板书: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c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解决问题二: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文字,认识到自然界的文字是自然发展变化的产物。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文字。

(2)运用比较、讨论、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自然界中存在的文字及其成因。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自然界中文字的识别和理解。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2. 实物:树叶、石头、贝壳等自然界中的文字样本。

3. 教材:《大自然的文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文字。

(2)学生分享对自然界中文字的观察和认识。

2. 课堂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本,分析自然界中文字的成因。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然界中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3. 知识拓展(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自然界中文字的种类和分布。

(2)学生分享对自然界中文字的感悟和思考。

4.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思考自然界中文字的意义。

(2)学生讨论如何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然界中文字的独特性和环保意识。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自然界,发现更多的文字。

7.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成因:自然发展变化的产物特点:独特性、多样性意义: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四季变化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4.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文字:风雨雷电、四季变化、植物生长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增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表达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 准备户外观察和实践的场地,确保学生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实践:学生分组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如风雨雷电、四季变化等,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4. 讲解与阐述:教师讲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如风雨雷电的形成、四季变化的原因等。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保护大自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认真程度和记录准确性。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自然现象背后科学道理的理解程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大自然的四种文字:北极星指明北方,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有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汪洋一片,森林中的花岗石是冰块搬来的,森林是后来有的。

2、学会用两种诗的形式说读书收获,用关联词说清前因后果。

3、体会文中用事例说明的方法及问题激趣,拟人手法把科学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的方法,并仿写一段内容。

4、让学生懂得要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善于观察、勤学好问、亲自实践,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大自然的文字及读懂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生齐答:秋天)
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课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交流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

仔细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文字到底告诉了人们什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
2、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

圈一圈作者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呢?对于我们的疑问,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3、我们先来交流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文字?(板书: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这里的星星具体介绍的是哪一颗,云是哪种云呢?石灰石和花岗石是不同质地的石头。

4、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是大自然的文字,言下之意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了什么呢?(一本书)
5、为了有条理的介绍作者还把这本书分成了上下两册呢,是哪两册呢?现在就请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给这两册书分别取个名字。

阅读提示:建议大家注意研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它可能会帮助你很快理清头绪,概括出最符合作者心意的书名来。

(第二段,星星写成的天书;第四段,脚下这块土地,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第四自然段在全文扮演了什么角色?(承上启下)
它是怎么“启下”的?(下面的5、6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地上的两种文字——指板书提示)
它又是怎么“承上”的?(提示仔细读这句话——“也是”的这个“也”字,告诉了我们,2、3自然段介绍的是天上的文字,所以上册可以概括为天书。


4、是的,你们很能体会作者的心意。

明白了这段的作用,再观察课文的开头结尾,课文的写作思路就了然于心了。

出示:
5、读一读这些选自文中的片段,试着说说课文是怎么样构篇成文的。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交流:先写大自然有自己的文字,再写天书和地书上的四种文字,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懂。


6、现在我们一起去向作者学习,学会读大自然的文字,成为聪明的孩子吧。

准备好了吗?我们这就起航,去探索知识的广阔海洋,大船,出发,不过----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二段:星星】
1、情境质疑:茫茫大海,没有方向可实在危险,漫漫黑夜,又如何明辨方向?
2、别着急,有经验的水手一点也不怕,他抬头望望天空,伸手一指,大声说道:那就是北方!知道为什么吗?赶快读读第二段。

2、交流答案:(引用书中句子)原来北极星给他指明了方向。

3、你们想看看北极星吗?出示星图,适当介绍: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熊星座,小熊星座里也有一个小北斗,熊尾巴方向最亮的那颗就是北极星。

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天极的方位,所以找到它就能在茫茫大海上辨认出北方。

4、所以即使没有罗盘也难不倒有经验的水手,哦,黑夜里的大海上,我听到水手们说话了,他们在说什么?
出示:北极星一颗,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北方,(找到它就不会迷失方向)
启发:仅仅只有北极星是大自然的文字吗?不,不,天文学家还会说——
出示齐读:满天的星星,都是大自然的文字,里面有无穷的奥秘。

精确观测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可以让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宇宙天文方面的知识呢!
5、指导朗读:学到这里,你觉得星星这种文字怎么样?(神奇)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第三段:云】
1、过渡:天上还有什么神奇有趣的文字呢?(云)文中具体介绍的是哪种云?(砧状云)正音。

2、师:砧状云到底什么样?找找书中的介绍。

教师补充:铁砧图片,砧状云图片
3、自己读课文,看懂砧状云告诉了我们什么?
4、交流:(书中语言: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点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5、飞行员看懂了大自然中云的文字,你也明白了吗?也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越听越这句子写的可真好啊,老师为什么这么夸?听——(不但说的很清楚而且说押韵,就像一小节的轻快、流畅的诗歌)
6、一起轻快的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7、你瞧,云这种文字不但神奇,还很重要呢?咱们的天气预报——就离不开云图的观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云的气象知识或谚语吗?
8、观看更多关于云的图片
【小结学法,自读地书上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体会神奇之处】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天书上的两种文字,细细读书,不仅明白了这些文字的含义,还体会到了大自然文字的神奇之处。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地书上的文字,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读懂这些文字的含义和自己体会到的神
【花岗石】
·那么在森林发现花岗石,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读、说。

(森林里的花岗石从哪里来?冰川是神奇的搬运工,森林是后来长起来的。

)神奇之处:冰川和森林,遥远的历史变迁竟然是小小的石块透露的。

这真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石头?(陨石、化石、钻石)
小结:真该好好读读大自然这本神奇的大书,好好读读大书上的文字啊。

四、体会写法
1、过渡:同学们学到这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呢?这本来是一篇科学知识的文章科普文章,但我们并不觉得深奥难懂,反而读来趣味十足,作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回顾课文,你学到了作者哪些写作高招?
2、交流:
【运用拟人手法】
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第六自然段
(1)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2)那么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神气吗?
评:不仅神奇,还很有趣呢?你看冰块还会“爬”呢?这是用的拟人手法。

(拟人,用词准确)
谁能再用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它神奇有趣。

【用问句激发兴趣,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举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例子】
不是单纯的介绍科学知识而是放到具体的事情中写。

3、小结:作者用生动地语言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指明说并板书——伊林)
出示补充伊林资料:
伊林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十几部脍炙人口的科普文艺著作。

他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的讲述科学知识。

五、学习最后一段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我们一起读读伊林的建议
齐读
总结谈话:观察、思考、实践是打开自然之书的金钥匙,希望每位同学都去追寻、获得,到广阔的自然中去学习、成长。

六、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完成《补充习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