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报刊
2、外商中文报纸 中心之一:香港 鸦片战争之后,香港的教会报刊消沉,商业报刊一 统天下。 香港第一家中文商业报纸是1858年由嬤剌报馆创办 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周三刊),1864年改为 《香港中外新报》(日报),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日 报。 香港另外一家有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是1871年3月由 德臣报馆创办的《中外新闻七日报》(逢周六出 版),1872年4月6日改为《香港华字日报》,以华 人主持为号召。
代表Fra Baidu bibliotek刊
2、广州的英文报刊 (1)报刊 《广州纪录报》(1827年,中国大陆第一份 英文报刊,代表英国商人在华利益》 《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1831年,代表美 国商人在华利益) 《广州周报》(1835年) 《中国丛报》(1835年) (2)结语 在华外文报刊的主角是英文报刊,出版报刊 的主要是英美商人。
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 二、办报主体:商人与政客(2) 1、时间:鸦片战争之后 2、语言:外文(主要是英文)、中文 3、读者对象:外国人、中国人 4、概述: 一是外商外文报刊在中国本土大量创办,到 19世纪后期,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办起了近两 百种中外文报刊,其中香港、上海是当时的 报业中心; 二是中文报刊由为经商服务发展成本身就是 一个营利企业; 三是大陆的外商报纸的主流由以往的外文报 纸变成中文报纸。
三、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消长 1、从量上看,随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消长而消长 2、从质上看,主要是英文外报,其次是日文外报,再次是 俄文外报、葡文外报 四、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个案 以日本在华报纸为例——厦门《全闽新日报》和福州《闽报》 五、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性质 1、殖民文化的侵略 2、中西文化的交流 3、近代外报的发展 如何看待海外传媒在中国? 政治视角:侵略与革命 文化视角:侵蚀与变革 经济视角:市场与动力 新闻视角:嫁接与发展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美丽的想当然地误会!
中国古代社会——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现代社会 中国古代报纸——中国近代报纸——中国现代报纸 问题: 1、古有新闻与古有报纸? 古有传播,故有传播史;中国古典文明有传播现象, 但没有新闻现象;中国古典文明有舆论,但没有新 闻!新闻的产生:现代文明的产物! 古典文明的中国只能产生古典“报纸”——“官文 书”! 2、近代报纸如何产生?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是社会在 创新性的变迁,而是传导性的变迁中转型的。 中国近代报纸是由西方现代文明输入中国古典文明, 嫁接在中国古典文明上才生根发芽的。
一、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形态 1、报业 2、杂志业 3、广播业 4、通讯社 二、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创办 1、传播的路径 东南亚南洋地区——中国东南殖民地——中国东南五大通商 口岸——中国东南沿海开放口岸——中国东南沿海——中国 内陆开放口岸——中国内陆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传入 2、传播的属性 (1)社会变迁的模式: A 、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 (弱式) B 、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 (强式) C 、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 (强式) D 、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 (弱式和强式) (2)近代中国报业的变迁
代表报刊
1、外商外文报纸 中心之一:香港 1840-1860年,香港商业外文报刊一枝独秀, 有17家(全国仅有24家),其中最有影响的 有四家英文报刊:《中国之友》、《香港纪 录报》、《德臣报》和《嬤剌报》。 中心之二:上海 19世纪60年代之后取代香港,数量多,文种 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英文《字林西报》, 前身是创办于1850年的《北华捷报》,1864 年改为《字林西报》,属英商字林洋行所有, 直至上海解放才停刊。
代表报刊 天主教会报纸代表:《益闻录》(上海) 天主教在华的机关报,也是天主教在华 的第一张中文报纸。 1879年3月16日在上海创办;1898年与 《格致新报》合并,易名为《格致益闻 汇报》。 天主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远比基督教早, 但创办报刊的时间晚得多。1878年创办 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天主教在华 的第一张英文报纸。
办报思想:在华外报的方针
一、新闻业务 1、采编业务 新闻采访 新闻专电 新闻文体 2、印刷技术 二、办报理念 1、“新闻纸”观念 2、报纸形态 3、经营管理
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 二、办报主体:商人与政客(1) 时间:鸦片战争之前 地点:中国沿海澳门、广州 报刊:十七种报刊 语言:外文(主要是葡文和英文) 读者对象:外国人 目的:维护在华经商和冒险的外国人的利益, 一般规模较大,历时较长。
代表报刊
1、澳门的葡文报刊 (1)报刊 《蜜蜂华报》(1822-1826年,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 份外文报刊) 《澳门钞报》(1834-1837年) 《帝国澳门人》(1836-1838年) 《澳门政府公报》(1838年创办,1839年定名为 《中国葡萄牙人报》) 《澳门邮报》(1838年) 《商报》(1838年) 《真爱国者报》(1838年) (2)结语 数量虽多,影响不大,和当时中国形势的发生联系 不多。
今日内容: 19世纪的在华外报
问题之一、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 问题之二、办报思想:在华外报的方针 参考著作: (新)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
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
一、办报主体:教会与教士(1) 时间:鸦片战争之前 地点:南洋和中国沿海 报刊:六种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马六甲)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1826年,巴达维亚) 《天下新闻》(1828-1829年,马六甲)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广州) 《依泾杂说》(1837年) 《各国消息》(1838年10月,广州) 语言:中文 读者对象:中国人 目的:传教,一般规模较小,历时较短 报业中心:南洋、广州(19世纪早期)
代表报刊
1、《遐迩贯珍》(1853-1856年)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 2、《中外新报》(1854-1861年) 宁波最早的中文报刊 3、《六合丛谈》(1857-1858年) 英,亚历山大·伟烈亚力主办,上海最早的中 文报刊 4、《万国公报》(1868-1907年,上海) 美,林乐知主办;在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 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9年成为广 学会的机关报。
代表报刊
中心之二:上海 《上海新报》:1861年11月创办,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 由英商字林洋行出资创办;1872年12月31日,因与《申报》 竞争失败而停刊。在这十年当中是上海唯一的一家中文报纸, 一枝独秀,别无对手。 《申报》:全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人美 查创办,1909年产权归国人所有,1949年5月停刊。 《字林沪报》:1882年4月2日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初民 《沪报》,为《字林西报》的中文版,意图以报10年前的 “一箭之仇”。1900年,又被《申报》击败,转卖给日报东 亚同文会,改名《同文沪报》。 《新闻报》:1893年2月17日由中外商人合资创办,由英商 丹福士为总董事;1899年11月4日,卖给美商福开森,成为 一份以经济新闻为主,以工商界为主要发行对象的报纸,重 视经营和广告,与《申报》展开竞争。《申报》和《新闻报》 是中国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两面旗帜。
厦门、福州最早的报纸
一、厦门 1872年,英文《厦门航运报》,第一家外文报纸 (英国)。 1886年,英国传教士布德创办《厦门新报》(月 刊),这是厦门最早的中文报刊。 二、福州 1858年,《福州府差报》,福州最早的英文报纸, 属于教会报刊。 1868年,《中国读者》,福州最早的中文报刊,属 于教会报刊。 1896年,黄乃裳创办《福报》,成为福州乃至福建 第一张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
代表报刊
1、马礼逊、米怜(英)与《察世俗每月统记 传》 “世界第一份华文报刊” (月刊) (马六甲) “中国记者第一人”:梁发(《劝世良言》) 2、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 (月刊)(广州) 郭士立(普鲁士):教士?政客?幕僚?间 谍?
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角色 一、办报主体:教会与教士(2) 时间:鸦片战争之后 地点:中国沿海及内地 语言:中文、英文 读者对象:中国人 目的:宗教为主,世俗为辅 报业中心:香港(19世纪中期)、上海(19 世纪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