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许伟琦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和具体实践。
1. 绿地系统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内的绿地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情况。
在园林景观中,需要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段来规划和布局绿地系统,使其能够起到吸水、减缓雨水流速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植被种植和地形规划,提高绿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2. 雨水利用系统在园林景观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在园林景观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绿地灌溉和景观养护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量,还可以节约城市的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降低城市的用水成本。
在园林景观中,雨水利用系统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3. 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在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中,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选择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水文环境。
透水铺装材料还可以起到缓解城市内涝情况的作用,提高道路和广场的透水性,使雨水能够迅速地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的积水量。
在园林景观中,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4. 生态湿地的建设生态湿地是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和建设生态湿地,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湿地具有吸水、净化水质、减少洪涝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地表径流,减少水灾风险,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在园林景观中,生态湿地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涉及到绿地系统规划、雨水利用系统、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和生态湿地的建设等方面。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为了解决城市水生态出现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是改变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城市建设有促进作用。
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城市抵抗雨洪的能力,降低城市内涝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修复已经被工业发展破坏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引言风景园林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于城市生态功能发挥具有积极作用。
新时期,人们对于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及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依托海绵城市理论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已经成为一种全新趋势,其能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实现水资源的高效控制和利用,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建设水平。
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通过人工与自然的方式对径流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措施。
2014年,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优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科学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基于灰绿生态要素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渗、滞、蓄、净、用、排”,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及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其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联性2.1建设要求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在实际应用中,为确保海绵城市理论方法应用的科学性,首先海绵城市最基本的能力在于实现城市地表水的高效处理,在城市集水、吸水、蓄水、净水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对城市既有的水系统进行维护,该维护过程应重视维护方式的科学性,使得城市水系统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海绵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其要求在关注城市水系统控制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保护城市的生态效益,即在新时期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风景园林的专业作用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风景园林的专业作用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作为专业领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措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洪水灾害的缓释,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首先,风景园林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发挥规划设计的作用。
风景园林专业具备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可以参与到海绵城市的整体规划中。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风景园林专业可以提供针对城市雨水管理的方案,包括合理引导和储存雨水的景观设施、构建湿地和湖泊等水体系统、合理设置绿化带和屋顶绿化等。
通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管理和生态修复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城市的景观质量和生态功能。
其次,风景园林专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的,包括植被绿化、湿地修复、水体改造等。
风景园林专业可以提供具体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案,通过合理的植被设计和种植技术,实现在城市中形成丰富的植被景观,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和舒适度。
同时,风景园林专业还可以进行湿地的修复和水体的改造,通过构建湿地自然过滤系统和缓冲池等,实现雨水的净化和储存,提高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此外,风景园林专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可以发挥公众教育和意识引导的作用。
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和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引导公众关注和关心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通过开展绿化义务植树、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等公众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风景园林专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可以发挥监测和评估的作用。
监测和评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保障项目的实施效果和长期运行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可以通过对植被生态系统、水体系统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浅析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_5
浅析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09T09:30:11.123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14期作者:马睿[导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受自然植被建设、城市硬化垫面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和保护自然植被、马睿上宸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受自然植被建设、城市硬化垫面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和保护自然植被、增加可渗透下垫面等措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修复城市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实现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
基于此,对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风景园林设计;技术应用引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技术,融合了给排水、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及管线工程等多个专业技术,目的是打造优质的可自循环的城市生态空间。
景观绿化设计,融合多项技术不断优化、充分结合来实现整体空间的合理建设。
现阶段,因为海绵城市技术的复杂性、景观设计技术的表面性以及设施经验匮乏等因素影响,目前的海绵城市设施效果差强人意。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提升认知,拓展海绵城市技术的广度,挖掘海绵城市技术的深度,对拥有海绵城市要求的景观设计技术进行优化,以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推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1.1特点海绵城市结构体含有较为丰富的水系,能够基于原本的供排水管线,将自然要素注入到城市规划中,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与此同时,净化和存储雨水,契合资源反复利用的要求,在丰水期吸收存储水资源,在干旱期释放水资源,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而且能够维持城市水系统的科学运转,使得基础设施和绿地等均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效能。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建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路。
它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
海绵城市理论侧重于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将城市转化为一个具有高效、灵活和可持续水管理系统的“海绵”,实现城市和自然水循环的有机结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旨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延伸为景观海绵理念。
景观海绵是指在城市设计中,通过植被与景观的合理配置,使城市内的景观环境具备一定的吸水、保水、透水和净水功能。
景观海绵旨在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处理城市中的降雨和雨水径流,减少洪水威胁,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绿地、雨水花园、湿地和河道等景观元素,将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滞留,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系列基于自然系统和生态过程的绿色解决方案,用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河岸林带、城市森林等绿地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自然回归感。
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绿色道路和景观墙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和宜居性,增强城市的生态连续性和景观多样性。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元素,如湖泊、山脉和植被等,来营造城市的自然氛围和自然体验空间,可以带给居民与自然亲近的感觉,提高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价值。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可以通过景观海绵理念、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水管理和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2017年第7期现代园艺1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储存、净化、利用雨水,从而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海绵城市是以水为中心的基础设施,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营造园林植物景观,使之形成特殊的景观生态体系,有效地维持城市的水生态平衡的一种城市形态。
2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2.1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将绿地景观连接成一个整体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水基础生态体系建设和景观生态体系建设。
水基础生态体系,是一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景观生态体系是以景观单元作为组成结构,是各个景观单元之间互为关联、互为协调、互为影响而构建的一种生态体系。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表明,城市的水体和绿地是城市构建的重要板块和廊道。
绿地中的植物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调整城市的结构,调节城市气候,对生态中的物种多样性有着保护作用。
例如,以黑龙江哈尔滨雨洪公园为例,这一项目位于城市中心,被列为保护性区域湿地,设计策略是要将濒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绿色海绵”。
在原有湿地外围创造出一条由一系列池塘和土丘构成湿地链,起到过滤清洁缓冲的作用。
在植物方面,为了促进自然演替过程的发生,将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引入水池不同深度,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配置,形成多层次的水生植物景观。
该项目通过改造湿地,缓解城市积水问题。
2.2净化城市的空气,有效地降尘降噪植物生态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
绿地的大小是净化城市空气的关键因素,绿地的大小又与城市的植物覆盖面有关。
因而,在海绵建设中,要有效地扩大植物覆盖面,植物群落的设置显得至关重要。
植物群落配置增加植物层次与数量,形成乔、灌、草的植物配置形式,增加单位绿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
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保障生态系统处于良好地运行之中。
根据相关文献表明,乔灌草形成的群落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相比草坪的生态效益要高出4倍之多。
浅析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浅析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作者:曹婷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6期曹婷(乌兰察布园林监察管护队,内蒙古乌兰察市012000)摘要院海绵城市又被称作水弹性城市,即城市对环境的改变以及大自然的灾害等很灵活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院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湿地1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一个准则,即生态优先,把人工的方式和自然的方式融合起来,在确定城市在排水和防涝时安全的情况下,将城市中雨水的储存、下渗及净化发挥到最大程度,对利用雨水及保护生态起到积极和促进的作用。
2 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海绵城市能够使水在城市里越来越“自然”地进行迁移。
海绵城市在组织排放雨水时会优于对植草沟和透水路面以及雨水花园等的利用,它在园林设计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缓慢地排出释放和源头分散式的控制。
2.1 通过园林景观手法实现低影响开发在进行低影响开发时,一般是利用雨水存储、下渗、调节及净化和传递等能力来高效地实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径流污染。
要实现建设海绵城市和小影响建造雨水系统,必须得重新认知和利用城市地域资源,所以一定得把它升高到规划城市和各部门能够互相合作的层次,即“生态优先”、“规划引领”。
把每个层级的计划当作控制途径,一边保护现在可能会对城市中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危险地域;一边把小影响开发的思想种植在刚开发的或者是有必要进行修改建造的城市区域。
除了下沉式绿地和屋顶绿化外,绿地水体及生态铺装等也是能够使小影响开发成为现实的园林景观方法。
(1)下沉式的绿地有一个经典的构造就是四周硬化的地面高程要比绿地高程高5~25cm,并且雨水向外溢出流淌的出口要比绿地高,比硬化地面矮。
下沉式的绿地还有更宽广的定义,它还包含低洼的地域和储雨的花园、池塘、湿地以及多种具有调节储蓄雨水的设备建筑,都能够当作海绵城市储蓄水资源功能的主要举措。
(2)绿地的水体包含水中的景、低洼处的水体和储水池,为了实现降低峰值和减缓流速,可以在设计和规划园林的景观时进行的适量改良。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水资源的问题逐渐凸显,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理论,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是其中的一种。
海绵城市理论包括多种自然景观与人工系统相结合的技术与设施,旨在实现城市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城市水污染与城市内涝的风险,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也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在未来的风景园林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海绵城市理论充分考虑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方面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强调与自然相融合,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类文化与社会思想,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城市进行改造,同时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利用地形、绿化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来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实现景观与生态的双丰收。
其次,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内涝的治理,这一点是当前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内涝常常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损害,也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而海绵城市理论倡导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例如采用透水性铺地材料、增加绿化植被、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也能够发挥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能够选取适宜的自然要素和科学技术手段,将其融合在一起,来创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工的环境,打造一个水生态化的城市景观。
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城市的设计风格与生态环境,还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宏观上来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城市的水资源,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在城市中加入一系列生态功能,使城市具有良好的水文循环能力,能够持续、安全地处理和利用雨水。
海绵城市理论提出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风景园林规划也可以借鉴海绵城市理论,以实现城市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1.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指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土壤、水体等元素,来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
例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以增设水生植被设施、设立人工湖泊和水渠,以便于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同时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可以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中,种植各种防风、隔音、净化空气等功能的植物,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雨水是城市中最常见、最可利用的水源之一,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可以大大减轻城市排放污染物、减少用水量的压力。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建设雨水利用系统,用于收集、储存、分配和利用雨水。
例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置下水管道、污水沉淀池、植物过滤带等设施,将雨水从下水道引向这些设施,经过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用于浇灌绿化带、水景设施等。
3.生态城市设计原则的引入生态城市设计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学的理念,采用自然、生态的方式打造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运用生态城市设计原则,通过自然景观、环境艺术、生态功能设施等手段,创造出一个能够自然循环、生态平衡的城市空间。
例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以运用风景园林学的知识,将各种自然景观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水景、山石、花草等,营造出一个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同时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绿色、健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而提出的理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水问题愈发突出。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地面铺装增多,导致雨水难以渗透,水体的减少,地下水位的降低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的有效方法。
“海绵城市”这个概念源自于2003年美国费城“清水”计划。
海绵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可以向海绵一样自然而有趣,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城市具备“海绵”的特点,即具备吸收排水能力,缓存和净化水,为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支持。
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风景园林规划作为城市绿化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海绵城市理论中的水资源管理有着很大的关联。
通过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态化。
1.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保护自然生态。
即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通过建设绿色汇水区,增加绿化面积,缓冲雨水冲击和离子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目的。
2.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净化。
自然界中的植被与土壤可以有效地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将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绿色基础设施与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绿地相结合,以帮助减少污染。
3.建设智能化的排水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城市排水的高效管理。
例如,在对公园进行改造规划时,可以将雨水排出通道与景观相结合,让雨水水流成为景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达到一种艺术的效果。
4.保持城市表土的透水性,减少地面铺装。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遵循保持城市表土的透水性的原则,减少地面铺装,增加水源,避免了污染的污水路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也被人们所熟知,它属于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我们应将其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这可以逐步提高城市自我调节能力。
本文就海绵城市概念及意义进行分析,也对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探讨,希望以下观点内容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前言近几年来,大多数城市都开始了解到海绵城市,它是指当自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是环境变化时,通过城市自身独有的特点逐步恢复到原本的状貌,其与海绵有着相似的特性,所以被称之为海绵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笔者就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园林规划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且发挥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价值。
一、海绵城市概念级意义目前,海绵城市备受人们关注,它泛指在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因为城市具有海绵的特征,能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这对于当但人的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政府部门也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究海绵城市对城市建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而为了将海绵城市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进而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存空间。
另外,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规划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切实为当代人生活营造良好的空间[1]。
本身风景园林就作为城市重要的小型调节媒介,我们更加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比如:在规划时可以借助自然的优势,将雨水处理系统与园林景观规划融为一体,以此来增加绿化覆盖率。
二、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一)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为了做好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我们应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之下做好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发展力度,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
随着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加强,对于城市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对于城市环境保护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可以很好地丰富城市自然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海绵城市具有很好的雨水存蓄功能,通过对雨水的调蓄,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提供了充沛的灌溉水资源,对于风景园林规划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海绵城市建设;有效运用引言环境保护是我国今后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之根本,是我国各行业不断进步之能动力,海绵化城市理论,是指将城市的降水进行自然渗透和存储,在需要时再将存储的雨水调取出来,以防止城市发生积水和洪涝灾害,充分利用水资源地目的。
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很好地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意义非凡。
1“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植物景观的关系“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主要实施地是在建成区中,主要的手段是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
总体而言,其主要的控制目标分为总量控制、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四个方面。
如何将水文循环的过程融入绿地设计当中,是景观、园林设计师遇到的新挑战。
2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2.1加强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有益的传统材料的运用实践中可以利用的传统材料很多,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造园方面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例如古代园林造景中对庭院砖头的利用非常广泛,砖头可透水、防滑,与钢板材料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对周围环境小气候温度影响较小,建造的景观能与周围园林绿化景观融为一体;新型材料是在原有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在低碳、环保、节能方面有显著效果,加大对新型材料的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增强园林土质的透水性海绵城市所以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良好吸收,其主要是由于园林中具有渗透率良好的土壤,因为地表土壤具有更好的渗透性。
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变得不仅仅注重温饱问题,而且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前提下,开始关注周围环境。
较好的生活环境能给人带来健康、积极主动、愉快的生活状态,因而,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关注环境的变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应用引言风景园林是城市中的基础建设内容。
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下,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的设计。
这些年自然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发挥风景园林规划的功能,促进城市调节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强化城市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海绵城市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城市调节能力的改善带来新的方向和思路。
1海绵城市理念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很多地区逢雨必涝,出现雨后看海的情况。
特别是2011年,频发这种看海模式,城市内涝严重,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都造成负面影响。
人们认为是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破坏和大肆填湖造成的异常天气出现,对此国家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其实是一种低影响的雨水管理系统,采用分散性的雨水积蓄、渗透、再利用等循环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处理,促使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在面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时,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具备良好的弹性。
在洪涝来临时,城市的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花园、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体”,能够有效吸收蓄存的雨水。
在雨水过多时,这些“海绵体”吸收的雨水也能实现二次利用,包括建筑施工用水、园林景区用水、生活用水等等,实现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2城市园林设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2.1对景观设计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受传统式园林的影响,园林设计师并没有生搬硬套传统式园林设计理论,没有进行改善,传统式设计构思改革调整优点并未显现出来,设计方案效果不佳。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作者:徐会彬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6期摘要近几年,人和自然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伴随着新的理念和思路的发展,“海绵城市”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城市的水生态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
本文以河南新郑地区为例,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和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园林规划随着园林生态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得到了融合,其具体内容不仅包含多功能景观研究,还包括景观遗传学和景观综合模拟等多个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可以更好地优化城市水域景观生态环境。
本文结合河南新郑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 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弹性”较大,犹如一块海绵一样适应周围的环境。
具体来看,在保障整个城市排水合理的状况下,实现自然和人工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吸收城市雨水,做好城市渗水和净水工作,从而有效存储水资源、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我们对生态学的重视力度,也发挥了其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2 新郑市海绵城市建设路径近几年,河南新郑地区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建设规划思路,优化了当前的城市空间布局。
不管是建筑方面,还是生态水系方面,新郑地区做出的城市建设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同时,又高标准打造生态水系,推动了多项生态整治工程,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值得借鉴。
新郑地区的城北新区,也就是新郑新区,在最近几年表现优异,构建了“一中心”和“六园模式”:“一中心”即商务中心;“六园”即文化教育园、体育休闲园、生态湿地园、生态居住园、创业服务园、物流配送园。
新郑地区的风景园林规划比较科学,良好应用了海绵城市理论。
新郑地区的海绵城市,必须转变城市排水思路,具体来看,主要包含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等,要收集雨水、储存雨水、净化雨水,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摘要:海绵城市理论是个全新的理论,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景观的自我调节能力,从道路、水池、建筑物、绿植等全方面来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它们的渗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海绵城市理论;应用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海绵城市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为具有海绵特性的城市建设,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城市内雨水、积水、内涝等不利因素的吸收和存储、利用效果。
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理解为,在园林设计中同样具有海绵的吸水功能。
相比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更有利于城市的排水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海绵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应用到园林设计的道路、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中,能够让这些载体具有对水资源的高效吸收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水资源回收循环利用。
园林设计中包含很多的绿地、植被种植,降雨时可以吸收一定数量的雨水,能够有效缓解雨水的汇集,避免城市内涝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安全出行条件。
另外,通过对雨水的收集、过滤处理,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等方面,进一步保护水资源。
2海绵城市作用机制在这种新的理论支撑下,城市如同海绵一般,既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弹性,能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调整,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等水涝问题,海绵城市通过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城市绿地等,能够实现部分吸收余水的功能,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海绵城市的“弹性”,主要在于它能够科学有效的保护城市中的原有生态系统,比如城市绿地。
作为海绵城市的“肺”,绿地既能够实现雨水的吸收利用,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截水功能,避免雨水进入城市主干道,影响交通,影响行人。
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对城市原有的水体地貌带来影响,原有水体面积逐渐缩减,影响水文条件,进而引发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机制的一种,可提升城市环境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低碳属性,即可优化园林设计效果、缓解热岛效应,还极大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效果,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引言城市园林是城市形象的外显,尤其在打造海绵城市过程中,应辅以全方位的园林设计,不断增强城市自然生态调节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人居环境。
将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本身属于一种创新思维和积极尝试,旨在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完善城市园林景观和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两者之间保持着高度契合性。
据此,研究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有助于明确未来城市开发思路,进而打造出全新城市发展形象,促进绿色生态目标实现。
1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结合的必要性风景园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本质是对于人地关系的处理,运用各种设计手段结合设计要素对场地进行改造或再利用,创造更加宜人的环境。
从概念角度,风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标与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都以更有效、更生态的手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环境水平。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内涵,海绵城市采用的措施与风景园林造景手段能够较好地融合,具有高度契合的特征。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
将城市园林设计与雨水管网相结合,园林中湿地、植被和河流等将雨水蓄积起来,在大自然的循环调节下,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风景园林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实现海绵城市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的高度融合,将绿色基础设施耦合灰色基础设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雨水资源的渗透、积蓄与再利用,实现区域景观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2.1协调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保障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生态需求,从而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文/叶柯璐 浙江见境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海绵城市是我国在朝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建设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城市绿地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城市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自改革和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现代城市化的推进和建设的步伐迅速地加快,导致原有的大量透水面被不透水面所替代。
并且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典型的城市病。
为了有效遏制这一问题的发生,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可以通过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拓宽河流水系等手段来提升自身的纳水能力,从而实现储水、净水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海绵城市建设;运用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1.1海绵城市的含义海绵城市指的是使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蓄水和吸水能力,让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时有能力自我调节和使用。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围绕水进行相关管理,例如进行吸水、排水、蓄水等功能的关联,让城市在雨季能够不至内涝,而是能将雨水保留住。
通过调节城市的雨水循环来增加城市内部对于生态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此解决城市中的用水问题并且改善城市生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最重要的是对于水分进行吸收和排放,能够主动解决城市中突发降雨,避免出现内涝的情况。
海绵城市理论中所提出的城市园林内循环这一概念更适应于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能够有效增强城市对于自然情况的适应能力。
1.2海绵城市的优点第一,减小洪峰流量,减轻排水系统压力。
海绵道路主要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渗、滞、蓄,可以对雨水实现多途径的排泄,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政道路排泄管道雨水流量和流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第二,降低雨水径流污染。
海绵道路的建设,可以使得雨水经路面而直接渗透到地下,从而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地面,同时雨水在渗透地下过程中经过路面、生态设施、土壤及内部的微生物消化、吸收等可以实现对雨水中污染物的清除,使得雨水得到了净化;第三,改善城市微气候。
浅析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_3
浅析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05T02:34:54.31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5期作者:熊彬杰[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熊彬杰湖北省襄阳市人民公园管理处湖北襄阳 441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技术,融合了给排水、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及管线工程等多个专业技术,目的是打造优质的可自循环的城市生态空间。
景观绿化设计,融合多项技术不断优化、充分结合来实现整体空间的合理建设。
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概述,其次探讨了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现状,最后就海绵城市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策略进行研究,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海绵城市;技术要素引言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近年来,频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给城市安全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城市雨洪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城市问题。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等国家和省级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相继颁布,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
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我国根据绿色基础设施、低碳开发设施提出的城市特色与水生态管理,将城市比作海绵,能够弹性化适应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下雨时能够蓄水、吸水、净水、渗水,需要时“释放”存蓄的水,对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实现人工措施和自然途径的结合,保证城市防溺排水的情况下,实现城镇区雨水的渗透、积存和净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许伟琦
发表时间:2017-07-10T11:36:08.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许伟琦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涉及城市规划、艺术设计、水利等多个方面。
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涉及城市规划、艺术设计、水利等多个方面。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综合性的环境变化问题与自然灾害问题,对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很有帮助。
本文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用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园林;海绵城市;设计;应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破坏现象也越发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为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对自然生态环境实施保护,我国也在倡导绿色生态观念,同时也加大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力度。
海绵城市理论是基于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的应用景观园林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生活环境,也有利于解决各类自然灾害及环境变化问题。
1.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简析
1.1海绵城市的发展背景
海绵城市理论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使城市大地像海绵一样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及净水等功能,以便确保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问题。
海绵城市理论属于一种生态城市理论,是基于绿色建筑的产生与普及而提出的,也是系统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确保海绵城市所具备的功能能够真正得到发挥,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依据生态优先原则,以人工措施结合自然途径的方式,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进行建设,并结合适宜的景观园林设计方法,以便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进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1.2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内涝问题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普遍存在且影响比较严重的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这种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越发严重。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雨水是导致城市内涝问题出现的主要愿意之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硬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致使雨水无法渗透到土壤中,再加上城市内河道与冲沟的填平,导致雨水无法被有效地吸收和排放,致使雨水不断积累,从而导致城市内涝的出现。
要想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汇”,另一个是“流”。
基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模拟城市径流路径,查找城市雨水的流通路径,并对实际城市径流路径与雨水流通路径进行比较,对遭到破坏的城市自然流径进行修复,以此保证雨水流通的顺畅。
同时,在此基础上可有选择的对雨水进行汇聚,一般会选用农田等地方作为汇集地,以此实现对城市内雨水的有效控制,确保雨水能够自然、高效的流通,从而确保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及净水等功能,据此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这也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念。
2.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用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其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雨水的吸收与排放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影响极大。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对于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需充分考虑水的问题,以便确保景观园林设计能够在海绵城市建设及改善生态环境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1构建生态走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自然山林所遭受的破坏问题也越发严重,对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也在持续减弱,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很容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乱砍乱伐现象较为严重,森林遭到了严重毁坏。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人认为影响不大,只需再种上各种植物即可。
事实上,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上所发挥的作用根本是幼小的树苗、果树等植物所无法替代的。
森林中参天大树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生长,其的根系极为发达,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新种植的植物则不同,因这些植物还比较幼小,根系不够发达,所以对水土也无法起到保护。
针对这种现象,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中,应转变传统的造园意识,放弃用观赏性、美化性植物代替原有植物的思想,摒弃用人工美学彻底改变自然风貌的设计理念。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基于环境保护这一发展理念,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可依据城市地理优势,建立自然防护林带,并将其与山水资源相结合,构建生态走廊,以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从而缓解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而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性。
2.2建设完善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水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其主要涉及城市绿道建设、滨水空间建设、水资源再利用等多个方面。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基于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可对城市绿道进行科学建设,并采用以公园串联道为核心的绿道体系,对城市绿道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据此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体验,以便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在市政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太过严重的破坏,应当采用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生物滞留设施等方法,对市政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所能够造成的影响进行降低,以此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应在对城市滨水空间界面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滨水空间分为活力、运动、商业等多个空间,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建设,再结合对人工浮岛、植物过滤等方法的应用,以此提高城市水景观的设计效果,从而确保城市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
基于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内不规则的水岸空间及碎片化的绿地进行串联,以此构建城市绿色生态走廊,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也能够为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提供环境优美的场所,对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有帮助。
基于城市土地硬化而导致雨水渗透被阻碍这一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应用,对于生态驳岸的建设,应当在保证驳岸稳定、牢固的基础上,对水岸线进行简洁设计,避免人工建设的驳岸与自然驳岸之间相互影响,并利用适宜的本土植物与环保护坡材料对驳岸进行建设,以此保证驳岸的渗水、保水等效果,从而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
2.3保护湿地
城市内涝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影响较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硬化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农田占用而导致的农田面积持续减小,导致城市雨水吸收、渗透、排放等功能在持续锐减,再加上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城市内雨水无法得到及时的排除和吸收。
针对这种现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对湿地进行科学的建设和合理的保护,农田作为城市雨水的主要汇集地之一,也属于湿地的范畴。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根据湿地所具备的功能,对湿地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并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降低对湿地的人为干预,以此确保湿地能够在缓解和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缓解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景观园林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效果,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维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很有帮助。
为确保景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对城市绿色生态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和科学建设,以便确保其能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
[2]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6).
[3]王怡憬,秦华.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2).
[4]赵全霞.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