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

合集下载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个人发展观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就应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品质过硬、素质高超、技能突出的专业人才。

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除了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人文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指南与行为规范。

我国高校在做好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把人文精神培养与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建设者。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5-0178-02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叶婷婷(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4)根据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大学生群体应重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品质过硬、素质高超、技能突出的专业人才。

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除了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爱国、诚信、友善、正义与公平等人文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指南与行为规范。

故此,我国高等院校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精神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一)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弘扬正确的科学精神当前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正深度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与日常生活,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充分享用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

当代大学生承担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责任,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应包括探索科技奥秘、致力于科技攻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尽一分力量,这就需要弘扬正确的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会促进社会发展,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后果,大学生群体就应拥有让科学技术实现趋利避害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正确领会科学文化精神,从而为人类社会造福。

比如,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大学生群体就可以充当网络守护神,为人民群众安全使用网络提供一道绿色的守护墙。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培养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要性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对文化、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有基本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首先,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

通过学习文化、历史和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大学生可以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其次,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

人文精神包括关注他人、关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品质和态度。

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大学生才能具备真正的人文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途径1.开设人文课程大学可以开设一些与人文相关的课程,如社会学、伦理学、人文历史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接触、了解和思考人文领域的知识。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品质和态度。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

通过与弱势群体接触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培养关心他人的精神。

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推动人文讲座和讨论大学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开展人文讲座,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听取专家观点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对人文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和思辨,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和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方向。

通过学术研究,学生能够深入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的“ 动力 源 ” 。
当代 教育 , 该是 一 种 素 质 教育 。所 谓 的 素 应 质 教育 , 仅仅 是 要 求 教 育对 象 具 有 合 乎 社会 发 不 展 需 要 的知 识结 构 , 以及较 高 的认知 和创 新 能力 , 而 且要 求教 育对 象具 有健全 的人 格 。 因为人格 教 育 不仅 事关 教育对 象 的品质 、 操等 , 情 而且 对 于素 质 教育 中的知识教 育 等方 面也有 着极 为重 要 的关 联作 用 。一 般认为 , 人格 结构 包括 五个 方 面 内容 : 个性 倾 向 ( 要 、 需 动机 、 趣 、 度 、 值 观 ) 个 性 兴 态 价 、 心理 特征 ( 能力 、 性格 、 质 ) 心 理过 程 ( 识 、 气 、 认 情 感 、 志 ) 心 理 状 态 和 自我 调 节 系 统 等 H 。其 意 、 J 中, 机、 趣、 度、 动 兴 态 价值 观 、 性格 、 意志 和心 理状 态、 自我调 节等 属 于个 性 的 因素 都 会 直 接 或 间接
我 国近代高 等教育 是 面对西方 列强 的坚 船 利
地 区文 化个 性 的核心 内容 ; 是衡 量一个 民族 、 一个
较为坚强的意志, 教育对象就难 以克服学习过程 中出现 的种 种 困难 , 获取 丰 富 的文化 知识 ; 没有 个 性, 教育对象也就不可能具有一定 的创新意识和 能力 。因而人格 教育 是素 质 教育 的一个 重 要组 成 部分。加强学生 的人格教育 , 对于培养合乎现代 化所需 要 的优 秀人才 , 具有 极 为重 要 的意义 】 。
20 0 8年 .
许 多人 同在 其 中 , 心周 边环境 , 不关 不关 爱 周围 的


当代大 学 人 文 精神 的缺 失现 状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使命。

人文精神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而人文关怀则是个体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履行使命,传承人文精神与展现人文关怀,以期唤起广大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首先,大学生应当通过学习与实践,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一词源自古希腊语的“文明”,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传承古人智慧。

尊重他人、关怀社会、保护环境等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要为人文价值而努力,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其次,大学生在校园中也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传承和展现人文关怀。

作为学生会成员、志愿者、社团负责人等,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传递人文关怀。

例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宣传绿色环保理念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能够参与的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人、影响他人,并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人文关怀者。

同时,大学生也应当努力推动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播。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社会环境,普遍存在着利益至上、竞争激烈等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带着人文关怀的眼光,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加入社会组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当人们在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影响时,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当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这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传统艺术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情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大学生的使命是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我们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校园和社会活动来传播人文关怀,通过参与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3)

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3)

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3)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扎根于文化修养,现代科学教育的典型特征是以教科书为教学依据,所有人接受同样的知识体系。

教科书是现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它是经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

只要从头到尾接受它的灌输,循序渐进,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这个学科。

但是,人们在把握以先辈们的智慧荟萃成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常常忘记了它的反面:因为省略了这个学科漫长的发展过程,把人们在生生不息的探索过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达方式、还有不完善或错误统统去掉了,留下来的虽然是目前为止这个领域里最正确的知识,但它的生命却凝固了。

人们通过教科书掌握知识、应付考试,用它解决具体问题,但人们也被它禁锢了思想,把它当成真理的标准,难以发现它所有的缺陷,就导致难以永远走出它的思维框架。

克服教科书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从课程教学本身着手,课程应当更多,增加个人的选择余地;上课应当更多对话,更多的思考;教科书应当多一些学科历史,多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多一些问题,包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从课程之外着手,学校不仅是上课的地方,还是自修、研究、对话、交流、游戏、实践的园地。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现实,但教育不是由过去或今天的教科书去规定、控制和支配明天,而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对话。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扩散和推广,也是文化的创造和再生。

科学精神立足于特定的哲学、信念,并依托广泛的文学、艺术修养,专业研究不是科学探索的全部内容。

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在于广泛的文化修养,其中主要是人文修养,而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本身。

任何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阶梯。

一切思想在它最终的状态下是一致的,共通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最深处是一体的。

活生生的科学精神浸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的信仰、好奇、直觉、想象、联想、试错以及执著精神的产物。

科学的每一重大发展都与非科学的滋养有关。

哲学构成各种文化形式、各门学科内在的思想基石。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浅议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摘要】:重视和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本文从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入手,运用了逻辑分析和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了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构建完整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敏的感悟和深刻的体验能力、设置综合课程、使教学过程艺术化、重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等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人文精神文化素养教学目标体验能力重视和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人文精神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标准、伦理道德等,促进其自我发展进入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进而通过社会个体传递人类优秀文化价值观念。

因此,现代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一、提高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文精神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长期文化实践,逐渐积淀、升华而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理想及其主体性社会意识,是全部人类文化中最根本的精神。

它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

因此文化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和基石,人文精神是文化的灵魂。

人文精神是主体对一定文化要义的切己体察。

然而,文化的积累和人的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主体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感悟人类文化遗产,积极捕捉和把握其中的文化要素。

文化与知识是有区别的,在塑造人文精神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知识是由一定的逻辑构建起来的有关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实证性是其基本特征。

文化则是隐含在知识和各种可以被证实的逻辑关系与现象世界中的一条红线,表现为在创造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践主体必然要把自己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理想等融于其中。

因此,知识是文化的外显,而文化是知识的灵魂。

因此,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读几本世界名著,听几首世界名曲,或懂一点琴棋书画,而应当寓深远的意旨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中。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代,他们肩负着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他们普遍更加功利化、实用化,并且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相对较弱。

因此,有必要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重新关注人文价值,追求艺术、哲学、文学等人文领域的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一、重新认识人文精神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包括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视。

人文精神承载着人类智慧和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他们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人文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他人,重视他人的尊严和权益,具备宽容、善良、正义等素质。

只有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使大学生获得全面的人格修养,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再次,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注重思辨和求真精神,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思考。

大学生在接受人文精神熏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人文精神的培养模式1. 教育体系的改革: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类课程的比重,使大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文学、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机制,增加对人文类科研成果的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在人文领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2. 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学应该积极推动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和表达情感的平台。

学校可以开展文学、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华;组织文化沙龙、讲座、展览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

3. 培养人文素养:教育应该从大学学习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试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情商的培养

试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情商的培养

试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情商的培养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整个社会人文精神水平。

在高校的人文精神教育中,情商培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商;思想政治教育一、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1.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对于普适意义上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的思想。

当然,这种最初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渐渐使人们有了多种不同的认识。

2.情商培养是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一步情商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是一种情绪智力,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

国内外研究证明,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有助于改善人与人的关系,有助于正确对待职业、爱情、家庭和婚姻,有助于完善人的性格,有助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提高做事的成功率和学习效果。

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培养综合人文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高学生的情商是综合人文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证明,加强情商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能力。

要尽快将情商教育引入学校课堂。

3.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在高校教育中人文教育承担着创造文化、递接文化的社会职责,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其实就是指对人的塑造、改造和培育,包括内在修养,及培养、完善修养的手段和方式。

人文教育在成人之道这方面担负着更多地责任,要紧处就在于对理想人格的培养。

高校中发展人文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造就和自我实现,克服人性的刻薄和平面化,促进大学生作为人而保全其生命的完整性。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重要性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重要性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出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人才。

首先,人文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例如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种丰富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广泛的思考和审视问题的能力,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方式。

同时,人文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多样性的包容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其次,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价值、和谐共处和社会公正的关注和追求。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学生能够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及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意识。

这种关注和追求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此外,人文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文教育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思考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思想。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批判性思考和挑战,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人文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快速变化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独立而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期,通过人文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性。

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大学生成才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

大学生成才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

大学生成才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成才不仅仅依赖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既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成才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文化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对社会文化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包括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对优秀文化传统的欣赏与理解,以及对社会风俗习惯的遵守和尊重等。

大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培养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素养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进入大学,学生的学科知识将会更加专业,但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需要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素养基础上。

通过学习文化常识和人文知识,大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文化素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标志。

而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框架和灵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推动社会发展。

最后,文化素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影响力。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往往具备更广泛的社交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这种社交能力不仅有助于建立人际网络,也有助于影响他人、推动社会进步。

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尊重、关爱和理解,体现了人性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价值观。

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良好人格方面,人文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文精神培养出的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往往面临各种选择和困惑,而人文精神能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追求目标。

其次,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具备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和研究人文领域的知识,大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智慧,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味。

最后,人文精神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基础。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

为方式及心理定约 关系代替 了人身依附关系; 自 由、平 等的竞争 意识代 替了过 去的宗亲 、宗法 关
系……但 在利益的驱动下所 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 也 日益显露 出来 ,如拜金主义、利 己主义以及极端
中央到地方都开始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学教育是当务之急。科学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知识经济
中图分类号 :G6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3 1(0 6 50 0 .3 0 83 9 2 0 )0 —1 30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下 发 的 《 于进一 步 加强和 关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了加强人 文环境和 自然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其落脚 点和着 眼点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新时 期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人才培养 新阶段 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 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跨世纪的各类人才进行专业 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其强烈 的求知欲和获取各种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能力;二 是对跨世纪各类人才进行理想、道德、价值 观、人
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知识,人文知识是精神世界的知 识。培养大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提高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 ,增强其创新能力。
主义所 导致的社会 人情 的冷漠 和精神生活的平庸
是衡量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 个人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道德

人本身及人与 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询;培养人 文精神的月标是追求善和美 ,其核心是以人 为本。 人文精神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在科学层面,是对知 识、科学 、真理的重视;在道德层面,是对道德行 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 ;在人

论传统人文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论传统人文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论传统人文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摘要:当今社会是追求和谐呼唤人文的,只有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对现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大学生加强传统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借以厚植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和谐全面的社会建设人才,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的。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人文底蕴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才能培养和谐的人。

当今社会是追求和谐呼唤人文的,所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内涵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来实现的,中华民族是悠久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整个现代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空虚、世风日下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不可推卸地担当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儒家的“仁学”精神为典型代表。

儒家思想凭借它对人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关怀,从道德伦理出发,成己成物,仁民爱物,并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内尽心性,外穷天道,融合了现实世界的生命智慧和百姓日用之学。

它是礼乐文明的根据,价值观念是非的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艺术审美的尺度,由是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

儒家“仁学”认为“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亦”(《论语·述而》),其中的“仁”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是人的本质规定,即人之所以成为人而与禽兽相区别的一种本质,它凸显的是人的主体性,特别是道德的自主性。

仁学价值观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等为主要内涵,这些观念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尊重和理解以及人格尊严平等,所以儒家仁学价值观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之间的相接相处之道,是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的普遍和谐之道,是“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生命感通。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所涉及的领域也已经不再只是技术背景和元素。

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当代大学生们需要具备更多综合性的素质,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和职场要求。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将会带来怎样的益处呢?一、培养道德情操人文精神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了尊重、道德、人性等方面的精神内核,而这些都是大学生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现代社会中,虽然放任的、利己主义、不择手段的行为看似能够带来一些成功和财富,却无法为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反观以德修身,淡泊名利和善良宽容的品质,才是人们获得幸福和成就的真正路径。

在大学校园中,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性,成为每个大学校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提高文化素质作为高等教育的阶段,大学不仅仅教授技能,而且实际上也是一种更深入的文化教育。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大学生逐渐转变为思想更加成熟和内容更加丰富的人。

在开设的科目中增加历史、文学、哲学、音乐等方面的课程,让大学生品味和了解各个领域的名作,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都处于繁忙的学习或职业规划之中,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灵感。

三、拓展社交网络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成为更加文化素质的人,也可以让他们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

人文精神带来了深层次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不仅仅关注自己,也会关注他人,注重情感的共鸣和共享。

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大学生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而这些人脉资源的具有的实际意义也非常重要,对于未来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增强自我修养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时间紧张、生活快节奏的现实,不能够通过放松心情和自我修养来缓解压力。

而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大学生学会如何放松心情,提高生命质量,享受平和的生活和音乐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处理各种挑战和困难。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弘扬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弘扬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弘扬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任务。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弘扬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以及如何弘扬人文精神并传递人文关怀。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使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上,大学生的使命是学习知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然而,如今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方面,更加注重其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应该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并且将这些能力应用于实践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追求价值、关注他人、关爱社会的精神追求。

在面对竞争激烈、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更应该时刻保持人文情怀,弘扬人文精神。

首先,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与关怀。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研究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大学生如何传递人文关怀。

传递人文关怀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大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关注他人需求,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到养老院、孤儿院进行义务劳动,陪伴老人和孩子,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爱。

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帮助他人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社会治理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积极弘扬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

大学生应该通过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弘扬人文精神,通过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等方式,传递人文关怀。

大学生人文精神

大学生人文精神

大学生人文精神摘要: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

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精神体现在《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中,即以修身为教育之本,以止于至善为教育目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

“为己”之学强调个人品德的完善、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内在精神快乐的追求,以成就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相当于现在的“德育”。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

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成为了大学生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培养、社会关怀、公益行动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培养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传承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培养的阶段,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是学科知识。

大学课程设置中要注入适当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哲学、文学、历史等。

其次是思维方式。

要倡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人文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解决。

最后是全人教育。

大学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充实自己的非学科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社会关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大学生要发挥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作用,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价值。

首先是关心老人。

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所学技能,开展志愿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其次是关心留守儿童。

大学生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志愿者团队,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协会,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健康,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最后是关心弱势群体。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帮助,为残疾人和失学儿童捐赠物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些社会关怀和帮助,大学生不仅能够弘扬人文精神,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公益行动公益行动是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是参与环保行动。

大学生可以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塑料污染、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行动,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导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需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本文旨在分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并思考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推动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关怀与尊重。

它包括人的尊严、普世价值观、人情关怀、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 丰富内在世界: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内在追求、情感表达、思考和创造力,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人文关怀、哲学思辨和美学创作,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拓宽人生视野。

2. 增进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大学生的人情关怀、同情心和善良品质,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着眼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动力,塑造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4. 提升综合素养:人文精神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学会问问题、思辨和创造,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大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1. 设计富有人文关怀的课程:大学课程应重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共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引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艺术欣赏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回应能力。

2. 丰富的社团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文化艺术、公益慈善、传统文化等相关的社团活动,提供个人成长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同时,加强社团指导,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培养领导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学教师应具备广阔的学科视野和深厚的人文修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能够在课堂上把学科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其爱国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作为年轻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国家建设者和传承者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爱国教育的重要性爱国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之一。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爱国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奋发向前的动力,推动他们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指热爱人类,尊重人类的内在价值,关注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

大学生要具备人文精神,注重人的个体价值,关心社会问题,培养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爱心和担当的人才。

三、大学生爱国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实施措施1. 加强课堂教育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人文修养,可以在各类课堂中加入相关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历史、政治、文化等课程中,通过讲授先进的爱国人物事迹和优秀的人文作品,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和情感认同。

2. 组织实践活动大学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活动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建设学生组织学校可以建设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社团、学生会等,让学生在组织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参与志愿者服务、文化活动等实践项目。

通过参与组织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4. 加强师生交流为了促进大学生爱国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师生交流。

老师可以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人文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探析郑英伟(黑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摘要]人文精神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精华所在,是高校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内在要求。

学校应明确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转变教学理念,搞好人文精神教育;加强高校教师的修养,提高人文精神境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的环境等路径,着力提高人文素质和追求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理念;教育探析[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4-28[作者简介]郑英伟(1974-),黑龙江依安人,黑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经济法、法律文化。

一、人文精神教育的规定性人文精神反映的是人类的思想文化精神。

人文精神以真善美的价值理念为核心,它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同时人文精神也是人类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和追求解放和自由的精神支柱。

理性精神追求知识和技术,强调理性万能和理性至上的价值目标。

而人文精神强调良知、责任感和人的终极关怀。

它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说到底就是关注人的自身。

对于人文精神教育,它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仅仅限于人文学科的教育,而是融会贯通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特别发掘科学与人文教育价值,使大学生能够正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在把握科学的同时做到正确地对待科学,所以人文精神的教育本质是一种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于一体的教育。

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自然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倾向,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它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构建个体主义精神。

通过科学的路径,充分发掘人的自然禀赋,着力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科学而和谐的发展。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1.科学精神呼唤人文精神人们长久以来一直用“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来形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思维的发展历程证明人文精神一直在关注和哺育着科学思维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因此,人文精神主导科学思维和科学各学科。

“怎么做”是科学精神的目标,“为谁做”是人文精神的方向。

人文精神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基本性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塑造和培养健全和完整的人,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文素质和追求人文精神。

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沉淀和精神品格,人文精神一方面汇聚为民族精神之中,另一方面又体现为人的气质和价值取向当中。

比如,追求崇高的理想、向往和塑造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严谨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深刻含义。

2.现代化进程呼唤人文精神现代化的进程始于对人的关怀,但是这个进程也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这种失落并不是简单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这种失落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目的与手段的倒置,人们关注的是生存的发展手段而不是生存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更加注重的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非精神层面的东西,即出现了片面的发展。

在这种片面化的发展中,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经济的增长、金钱的积累和物质财富的占有。

一些人在拥有财富的同时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人的发展前景缺乏关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是现代化经济活动的中心,而在此过程中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完全失落了。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样应该在追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人文精神对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和人类生存的深远意义。

正如“人必须探究他们自己———他们的目标和价值———就像他们力求改变这个世界一样。

生存是人类的关键,而问题是人类能否避免陷入毫无价值的生存状态中。

”3.以人为本的理念呼唤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人类生存理念是人文精神中“人文”的一第2012年第6期(总第399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6,2012Total No.399[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6-0100-02100--种表现,中国古代的“人文”与现代的“人文”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这种“人文”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特别是人本主义的精华。

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寻求人的自由发展与完善、关注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人类的处境永远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终极目的。

人文精神中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它从本质上要求以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为根本诉求。

在当代人文精神的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这一思想:首先,人文精神中的主体性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

其次,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是强调了以人为本。

再次,人是目的而不是运用手段坚持了以人为本。

2011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的塑造是人文精神的目的和体现。

人文精神中的人是目的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最终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坚持。

人文精神中凝结着以人为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社会和国家以及对自己终极关切的意义所在。

三、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1.转变教学理念,搞好人文精神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应该说很多高校的领导在理念上正逐步的接受或认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理念到行动,从顶层到基层,从老师到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并落实在行动中从而处处体现出人文精神来却有赖于制度的设计和落实。

目前,高校也正在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这种人文教育的宏观手段和合理的课程体系这种人文教育的微观措施改革,来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比如一些高校就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课程。

这些都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但是,这远远不够,必须转变过去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单纯的“技术工人”的传统观点,同时改变过去许多专业课教学方式。

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的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把专业内容与人文精神进行有机的融合,进行文理渗透,把理性的科学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全方位的综合的思考,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知识当中。

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就要求教师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具体要求就是每门课都要从历史、社会伦理的角度去研究,要求每门课都要回答三个人文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予借鉴和尝试,这样才能达到学生既掌握科学知识,又提高人文素质的良好效果。

2.加强高校教师的修养,提升人文精神境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的教师会使课堂熠熠生辉,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体会到人性的魅力,感受到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人文精神和和科学精神同等重要。

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明白自己、他人、以及人类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全面而科学的理解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不要把教育看成是单纯地传播知识,而应注重人才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然而人文教育的发展不单单是人文社科教师的责任。

专业教师无疑也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

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可以自觉地将人文精神贯穿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科学教育人文化,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能使自身的人文素质也得到提高。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环境高校人文精神的建设还有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校园文化相对于课堂教学可称之为“第二课堂”,而且这种第二课堂的是全天候的全方位的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这就是环境的影响,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外、因的理论应用的具体体现。

那么我们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借助于校园文化这一平台来营造和形成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对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要展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系列讲座,从而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生命的质量,注重人文关怀;其次,开展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再次,整合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具体做法包括:建立稳固的校外人文精神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所在城市或省市的资源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比如监狱、各种烈士馆、纪念馆、大型企业集团等。

最后,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景观,使大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随处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情操,升华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N].文汇报,2002-12[2]张汝伦.再论人文精神[J].探索与争鸣,2006(5)[3]王艳红.和谐社会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现状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卢英平.立法者·解释者·游民[J].读书,1994(8)[5]潘明军,李玉辉.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责任编辑:刘玉梅]郑英伟: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探析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