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伴孩子成长》观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0a88e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0.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是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家长如何用爱心和耐心来引导孩子成长,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亲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爱心在亲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只有用爱心对待孩子,才能真正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了爱心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
比如,父母用爱心和耐心来教导孩子,孩子会更加乐于接受教育,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成长。
而如果父母缺乏爱心,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孩子性格受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爱心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用爱心去关爱孩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其次,这本书还强调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作者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用心去经营。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比如多陪伴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予鼓励和支持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和迷茫。
同时,作者还提醒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亲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
作者认为,自信和独立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素质,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培养孩子自信和独立性的方法,比如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是亲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才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爱心伴孩子成长
![爱心伴孩子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14bc409bdaef5ef7ba0d3c52.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传统文化,国之粹,学之,益无穷。
————题记每至晌午,伴着孩子均匀的呼吸声,我翻看着《爱心伴孩子成长》,此书大多围绕中国传统文萃《弟子规》,教我们学会如何与弟子们相处,但是翻看逾久,越能发现它已非仅仅是讲师生关系,它在教我们与除己之外的任何他物和谐相处,我想传统文化将肖陈颖老师引向心中明净的同时,更让我这个凡夫俗子脑中警醒。
胸中有千万丘壑,此处仅仅撷取一二处感触最深的,以表钦佩。
当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境的时候,孩子都开始回归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做个表面给老师看。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觉笑了,表面问题不仅仅是孩子们爱,很多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也爱。
这个社会的浮躁已经让更多的人梦想着一夜暴富,用最节能的捷径通向万人景仰的地位。
或许心的教育滞后,导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沦。
作为教育的年轻一代,我很庆幸的看到了此话。
但却要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某些行为。
其实首先就是面对学生犯错时的心态。
我们作为老师,总是害怕学生犯错,甚至以一种以儆效尤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一朝比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曾懂得;犯错的时候是教他的最好时候,但是在行动上会莫名的发出无名之火,于是孩子被我们狮吼、赤目、甚至竹笋炒肉的威慑下,乖的像温顺的小猫,舔舐自己的泪痕。
而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有那么一股爱玩的、冲动的、无法规避的欲望,在我们看不见的某个角落释放出来,或许在这一次的阴谋里,他们有过犹豫、害怕,甚至不知所措,但是想到之前的伤疤他们选择向我们说“no”甚至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依然铁着脸,打死不承认。
我想这就是肖老师说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但是这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不是,我们想达到的并不是表面虚伪的太平,内心的暗波汹涌。
面对错误的态度比错误的结果更重要。
所以我们要想帮孩子,需要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犯错,我们也爱他。
但爱是真心感受,绝不是控制和占有,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1a1d67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9.png)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同时也要关注心理上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构建一个有爱的学习环境,这也是“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的内涵。
读书是一种好习惯,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成长。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从小孩子一本书一本书地拓展视野,坚定了解事物的态度,增加了解世界的情感,这都是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极大帮助。
我曾经陪伴过一个读书热爱的小姑娘,她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从小她的家庭就十分节俭,但是她的父母总是会挤出一部分money来买她爱看的书籍。
在她的书房里,摆放着几百本书,笔记本、照片、小玩具等,可以看出她已经阅读很多的书,并记录了很多读书笔记,每一本书籍都见证了她成长的历程,让人深感感动。
她不仅仅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有爱的孩子,她在书中学会了自我探索、人际交往和生活态度。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培养读书的习惯,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孩子在今后探索自己的人生动力,发现自己的喜好、成就感和价值观等。
读书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智慧,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产生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绘本、识字卡和儿童读物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来陪伴他们成长。
“爱心”是陪伴孩子成长的精髓。
父母可以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生活,建立互信和共情的关系。
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提高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也可以对孩子的价值观和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经常看到一些家庭没有那种闹铃般的独立,夫妻间的沟通远离孩子的世界,孩子看着电视或玩手机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
这样的家庭严重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我们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要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伴”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要素之一。
爱心伴成长
![爱心伴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b5a1a8a2d1f34693daef3e52.png)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心得体会要心存感恩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
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也包含着感恩情结。
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蒙昧和野蛮,远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
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
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在感恩的空气中,我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我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我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我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把叛逆当作青春的色彩,把别人忠诚的劝告看做是伤害,把年迈的父母当成负担!戴着冷色眼镜,冷冷地把无礼、刻薄、自私、冷漠、绝情辐射给每一个关爱他的人!正应了一句歌词,“爱他有多深,就是苍天捉弄爱他的人几分”。
其实,感恩,首先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西方哲学家尼采说过感恩就是灵魂上的健康。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只会一味索取而不知回报,他只会用狭隘和偏激的抱怨换来孤立无援,他的生活会因体验不到相互给予的快乐和为他人创造的快乐,而内心烦怨,生活枯燥。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42746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8.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以“爱心”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关于亲子之间的故事。
作者通过两个孩子小丽和小明的成长经历,揭示出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使我深受启发。
故事中的小丽是一个很聪明但内向的孩子,她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而小明则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孩子。
小丽和小明的父母都非常注重他们的教育,他们用心地关爱、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父母都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不仅对孩子进行深入的关心和照顾,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他们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探索世界。
这种积极的亲子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另外,这本书也提醒了我作为父母或者将来的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
在小说中,父母们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发现自己的兴趣。
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支持。
这种开放和宽容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勇气,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小说中,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成为孩子们成长中坚实的后盾。
他们的陪伴和鼓励帮助孩子们度过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还启发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们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总之,《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孩子积极地思维能力。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提醒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成为孩子们的坚实后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爱心伴孩子成长》体会
![《爱心伴孩子成长》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b7ae8f5c8d376eeaeaa3152.png)
用心,不再让教育步步惊心——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最早接触肖陈颖老师的文章比读这本书要早,作为语文老师对于《弟子规》这些传统读本也有所了解。
因为身为班主任,常常会不期然的撞上让自己很棘手的学生之间的问题。
或尖锐或无稽或可笑或可气……,总是让你绕不开且很难理清,又必须理顺、理好。
因为作为班主任,这些就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能否处理得妥当也最能考验班主任的基本功。
你的工作能力、你的处世之道以及你的个人魅力、威信正是在处理这些日常琐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事儿,往往是常变常新的。
你如果想把某一个成功案例无限的复制、粘贴,痴想找到了万能钥匙,那么在你沾沾自喜之时,必定就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前奏。
所以,我在天天和学生见招拆招的较量中,还真是找到了一把金钥匙——《爱心伴孩子成长》。
肖陈颖老师亲切、细腻的诉说,让我如沐春风。
不论是身为人母,还是作为几十名学生的班主任,每每静心思索之后,总会发现彼此相通之处。
联系自己每天面对女儿,面对学生的诸多“症状”,稍加变通,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举一例证明之:春暖花开的五月,初四某班的午休时间,安静的教室里猛地炸响一声惊雷:“我就是喜欢他,怎么了?有罪吗?”。
短暂的安静之后,余怒未消的小庆从教室的一角,携着风带着雨,还有同桌纷纷掉落的书、本、笔,几步来到讲桌前,怔怔地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还是一头雾水的我,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有情况”!怎么办?若要讲求短平快,那就从违反午休纪律入手,批评她在中考倒计时的关键时期,影响其他同学中午休息。
以我的估计,她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这个切入点明显没有从根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我应该从她的那句话着手,理清来龙去脉,然后再对症下药。
可是,现在正是午休时间,在教室里谈?影响其他同学午休不说,“喜欢他”这样的话题也不适宜在这样公开的场合交流。
怎么办?借着整理讲桌上的备课本的时间,我在飞速地思考着。
肖陈颖老师亲切、细腻的诉说仿佛就在耳边,“心平,则班级平”。
爱心伴孩子成长
![爱心伴孩子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55da8e3b0912a216147929c1.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很喜欢肖老师书中“心平班级平”这篇小故事。
故事中提到的处理学生矛盾的做法让我受益匪浅。
真正理解孩子,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的对话与心灵的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充满自信,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曾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老师们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角落里--前门靠墙的地方。
后来换了一位新班主任,她仿佛特别喜欢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小男孩,近来出去都要摸一下孩子的头。
孩子开始喜欢新班主任了,每天都渴望她来上课,成绩也就一天天地好起来。
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孩子现在已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了。
说起当年的老师他依然是泪光闪闪,饱含深情地说:"她是我太阳,她让我的前方一片光亮"。
孩子善感的心,往往会被细节打动;老师对孩子的一句真诚贴切的赞美语言,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温柔的扶摸就能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一种融融的爱意,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或许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个新的开端;同时在爱的氛围中中受到熏染,学到亲切、友好、宽容、助人等良好的处世方式。
这本书感动的我细节还有许多许多,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反思、成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当结合书中所学,用细节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提醒、暗示,期许和关注孩子,用爱心、用智慧、用耐心培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7篇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0cc3b5524de518974b7d2b.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7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一: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409字)这个星期,我们403班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
它是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名叫肖陈颖老师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
在这本书中,肖老师写了她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的一个有七十四个孩子的班级上课。
那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个班级,换了好几个班主任。
可是她才带了四个月,那些孩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
其中,肖老师还在这本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比如:“曾经有一对夫妻,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
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
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老太了。
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我们只要有了它,就会让自己的缺点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消失,直到无影无踪……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二: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475字)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爱心伴孩子成长》,在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育的动机”决定成败。
这篇文章讲了:因为父母了解孩子,在孩子贪玩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来“贿赂”孩子,从而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用物质作为手段来促使孩子听话,让孩子成为父母的乖孩子,可是这种方法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用心去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想一想孩子们的动力发源地在哪里。
同样是教育,同样是做,是怎样将孩子的“心”引往哪个方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桌向我借橡皮,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做出的反应和结果会不同,如是帮助别人,就会很乐意的借给他;如考虑将来我也要借学习用品,则即使借给了他,但心里也留下了“索取”因素,这样的行为则带有利益交换关系。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精选10篇)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16fa0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d.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精选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
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
”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
肖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作为同行与肖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
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
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
”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着……在书中我看到:肖老师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一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老师这里,老师帮他们养。
看到这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朋友关系。
也让我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
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
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0a423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1.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以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以爱心伴孩子成长》是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
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总结出了一些关于父母和孩子相处的经验
和方法。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亲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爱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指出,父母的爱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它能够给予孩
子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我深有感触,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父母,我深知爱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只
有用爱心对待孩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才能让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除了爱心,作者还提到了尊重和理解。
他认为,父母应该尊重
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同时,父母也应
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样,孩子才
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和
迷茫。
我深有同感,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父母,我深知尊重和理解
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才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亲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明白了爱心、尊重和理解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去做。
我会用更多的爱心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和迷茫。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去伴随孩子成长,他们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和幸福。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481fc9631b765ce0408147a.png)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篇一: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逸夫中学于春华虽然生活在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也接受了国家多年的教育培养,但真正接触弟子规却是在有了孩子之后,给孩子买的绘本,读过之后,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祖国的传统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尤其在做人、育人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尤其是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学习。
这次拿到《爱心伴孩子成长》以后,我了解了作者原是一位教师,这让我更有了阅读的兴趣,相信作者一定能从教师的角度对传统教育有独特的理解。
认真读过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之后,使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书中肖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学生改错字,由于态度不认真让他改五十遍,这位同学不服,说同样有错为什么别人改三次,我却改五十次。
肖老师让这位学生看了别人的作业本,指出别人虽然有错,但态度认真,让你改五十次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你态度的问题。
这样的方法,在工作中我也用过,但效果却不够好,细想起来,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够细致,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的公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用恰当的方法,还要把工作做细致。
有人说:做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教师的职业给了我更多的同孩子成长的机会,今后,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成长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拥有一片多彩的天空。
篇二: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什么是幸福——《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什么是幸福?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幸福是主观感受,没有客观标准。
幸福源于每个人的内心,和外物没有必然关系。
幸福和“爱”连接在一起,“拥有”不能让人真正地幸福,“给予”才会让人真正的幸福。
在我们一直学习的《爱心伴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什么是幸福》,肖陈颖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幸福是爱与感恩,而非欲望的满足。
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与我们身边的人相处。
爱,是爱别人与被别人爱。
爱别人让我们懂得了付出的快乐。
爱我们的学生,当学生对我们报以热情的笑脸,我们会觉得幸福;爱我们的父母,当父母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幸福;爱我们身边每一个人,就会觉得连路边的花草都在跳舞。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4a97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e.png)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是一本充满温情的童书,它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单明了的文字,让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爱心”。
读着这本书,不但令我对“爱”有了更加洞察的认识,
同时也令我有了更加明确的想法,这就是要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特别提倡“爱心”这种东西。
在长大之前,孩子们从父母身上处处体会到爱心,无论是教育、娱乐、生活等各方面,只要父母付出了自己的爱,孩子们就会得到坚实的支持,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孩子们需要更多的爱来激励和引导他们。
此外,爱还可以使孩子们有一种更强烈的感受,让他们了解到生命是如何运作的,而不仅仅是遵守规则和遵循一定的礼仪。
如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爱的真义,他们就会更有礼貌、更能安慰他人,这样的性格对他们的未来有着更好的助力。
最后,父母应该做到细心呵护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父爱的温暖,而不只是简单的强制。
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去体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尝试自主认知。
正是这种自由,会让孩子们有真正的自信心,他们会逐渐变得坚强而更有洞察力。
总而言之,以爱心带领孩子成长,是父母们最负责任的事情。
只有真正了解到什么是“爱”,才能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健康,未来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3ff38484868762caaed556.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上周五,儿子从学校里带回一本书,说老师强力推荐这本书,让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下,我瞄了一眼,书名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口头上答应了儿子会看,但是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育子书哪本不是如此,说说容易做做难,理论的东西我们家长都懂,但是做起来就不是如此了。
但既然答应了儿子会看,我还是在儿子作业的时候拿起了这本书。
先端详了封面,原来这本书是马来西亚全国师资培训课程的演讲录,能作演讲,应该是有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翻到卷首语,一句很简单的“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得不快乐”把我吸引住了,一直以来我都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们家长这么累,成了百分百的“孩奴”,可是我们的孩子却一点都不接受家长的心意,而且他学得也很苦,也不快乐。
作者列了两个原因:一个是学而没有时习之,为了分数在考试,另一个是没有弄明白学得到底是什么?她建议学习之前要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认真的态度,这样孩子的恭敬心起来了,孝心起来了,他学习的动力都不一样了,孩子不光是学得快乐,而且能学得很好。
短短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是的,现在的教育太注重成名了,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先做人,再做学问,否则只能培养出不懂得尊重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那要怎么教育呢,看下去吧!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小学语文班主任,她的这篇演讲稿,通篇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的只是平易近人的口头语言,让人读得很轻松。
她从自己身边的事例出发,动情地抒发自己对传统文化和《弟子规》的赞赏。
文章的段式很容易阅读,作者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教学阅历和经历。
读完之后让我感动,也很受教育,具体感悟有以下几点:一、孝是最好的教育。
书本通篇都在讲一本书《弟子规》,这是一本教孝的教育的书。
书告诉我们,家庭是学习孝心最好的地方,我们家长在启发孩子孩子孝心的时候,要让孩子真正能感受到人生的种种快乐和喜悦。
而这种喜悦将伴随孩子的一辈子,这才是真正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孝心是一个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永恒的动力,一个孩子如果有孝心,他就可以发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书体会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7b5f10d16fc700abb68fc9a.png)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冯德盈
在拜读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一书后,感悟很多。
下面我仅对肖陈颖老师谈到的“犯错时是教育他的机会”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工作多年来,我最忌讳学生在教室里抄作业,而且面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
可尽管三令五申强调,还有个别学生公然偷着抄作业。
记得有一次,我很早来到学校,路过四年级教室发现一名男同学正拿着别人的作业本抄袭,被我抓住。
一气之下, 我抢过他的作业本狠狠地扔在地上,并通知了该生家长。
起初该生不但没有认错,而是发脾气了,甚至拎着书包说不上学了。
还好,这位家长比较通情达理,并没有指责老师,在学生拒不认错的情况下,虽不情愿,还是带孩子回家教育了。
事后想想,虽然老师三令五申强调的不能抄作业,但作为学生,尤其是平时很不用功,默写单词从未过关的同学,作业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的。
其实,教育是需要宽容,需要等待的。
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爱心伴孩子成长》一书。
我觉得自己在对待学生错误时的教育过于严厉,而没有考虑给予其应有的尊重,缺乏恰当而有效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从内心认识自己的错误,结果只能是直接抹杀了学生们的勇气和自信。
并且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学生犯错时,浪费了一次教育的机会。
我们应该在学生犯错时,适时表达同情和理解。
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对他的关爱,真正理解老师是在帮助他,老师是在亲近他信任他。
学生有错误应该批评,但要严中有爱,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理解,不要训斥,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克服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以便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爱心伴孩子成长
![爱心伴孩子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8777a25a2b160b4e767fcf3a.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厚德路小学郭叙婷寒假前,校长把她的《爱心伴孩子》成长给了我阅读。
书捧在手上,不知不觉开始读起来了。
说实话,之前我上了一节《弟子规》的公开课,我觉得国学是比较难上的课。
它似乎有一些固定的程序框架,这也是一门要践行的课程,我想,上完《弟子规》有多少人能过真正做到里面的劝诫呢?我似乎没有找到《弟子规》践行的诀窍。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难题,我开始读起肖陈颖老师的书来。
我惊叹,《弟子规》在她的手上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法宝,它可以让“八大金刚”温柔似水,可以让孩子看到小鸟的微笑。
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第一。
可以让一个成天打架的班级开始孝顺父母。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肖老师的治学理想和教育理念,看到了她教过的班级的一系列转变。
但我很遗憾,除了知道她会让孩子每天写《弟子规》践行日记外,我没有读到其他有助于提高技术的方法。
不过,它给了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书书中有许多践行性的例子,家长都可以直接用在有相应坏习惯的孩子身上。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16e3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5.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育儿书籍。
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父母如何用爱心陪伴孩子成长,以及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在爱心的陪伴下帮助孩子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爱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父母的爱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在爱的支持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无私爱意。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父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能放任他们自由发展,更不能纵容他们的错误行为。
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父母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作者指出,父母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只顾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更不能对孩子的话语置之不理。
只有在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下,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帮助和支持。
总的来说,读完《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后,我对于如何在爱心的陪伴下帮助孩子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只有在爱心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受到启发,用爱心陪伴孩子成长。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a3347c01f69e31433294b7.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费琛本学期,细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
学习之后,给我的总体感想是教育的本质是要有爱心。
爱是付出,我们要时常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要时常与他们交流、沟通,谈谈心呀,拉拉家常呀,做他们最忠诚的朋友,做他们最好的“引路人”,以便能更好地走进、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走近我们。
因为“热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呀!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对每个孩子做出全方位的了解,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从而理解他们,看到每位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为自己的谈心和交流做铺垫。
另外,结合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感恩方面知识的教育,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桌子上画画或涂涂写写时,我就对小朋友说:桌子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伙伴,每天为我们默默奉献,如果他会说话,可能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让小朋友各抒己见后,在桌子上涂涂画画的小朋友就再也不好意思这样做了,因为他们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对默默奉献的桌子先生说一声谢谢,而且会好好爱护桌子先生或桌子小姐,这样的教育,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并不是批评乱涂乱画,而是引导他们,甚至是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这样做的不妥当,孩子们的心是柔软的,充满了感恩。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们,我们可以讲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何为感恩,为何感恩,感恩的价值意义所在。
简单地讲,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
“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里的一切都对我们有恩情!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种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的资本。
细读了本书,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教育智慧,需要把学到的东西灵活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同样需要反思,这本书可以让我少走一些弯路,感谢本书的作者,与大家分享她的成功和智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5f6df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c.png)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一书,没太有厚度,却非常有深度。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老师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少训斥,多激励、无讥笑。
用爱心努力使孩子们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在生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智力,让他们快乐成长。
肖老师从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和学生的点点滴滴,鲜活的案例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育智慧与方法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借鉴意义。
掩卷深思,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也是可以这样美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其可之谓时,意思就是机会教育法。
打仗要讲究战机,播种要讲究时机,同样,教育孩子也要讲究时机。
所谓教育的时机,就是家长老师要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
肖老师讲机会教育其实非常的有效,因为机会出现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教导孩子的时候。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们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在犯错时,他们的父母在当时的情景下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一生的成长。
这就是肖老师说的:“犯错误的时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而是教他的时候。
”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因为只有在犯下错误的同时,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帮助孩子去分析错误,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最终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反思我在教学中面对孩子的错误多数是发脾气,所以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敢承认,今后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孩子犯错是教育他的最好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伴孩子成长》观后感
看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令我不禁的感触起来。
想起许许多多自己在校读书时候的回忆,想起了为我孜孜不倦地教导我的老师;肖陈颖老师说得很好,做人真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亲。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愉快的心情,那必须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那么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前提是要有一个颗仁慈的心,要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想要真正帮到孩子,我们就要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是用心感受,绝对不是控制和占有,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爱,我们昨天唱歌,是无私无我的为对方付出,甚至无求的付出,那才是真爱。
不是说我对这个孩子,我现在这样对你的目的是要你考一个好成绩给我,那是交换,那是在逼孩子走一条路,那不是真爱。
但是我们去想其实父母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没有父母不爱的。
我们愈来愈感受到,不管是老师也好、父母也好,都得回到原点,从头学起什么是爱,才能真正帮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