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海商法的发展
海商法相关知识简介
第七节 共同海损
商法学
一.共同海损概述
(一)共同海损的概念和特征 (二)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 (三)共同海损与过失
二.共同海损的范围
(一)共同海损牺牲 (二)共同海损费用
商法学
三.共同海损理算
(一)共同海损理算概述 (二)共同海损的宣告和担保 (三)共同海损牺牲金额的确定 (四)共同海损分摊价值的确定 (五)共同海损分摊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商法学
第八节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一、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概述
(一)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概念和特征 (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立法例
商法学
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要内容
(一)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 (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船舶 (三)限制性债权和非限制性债权 (四)海事赔偿责任限额
商法学
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商法学
2. 船舶的法律地位
船舶是动产,但作为不动产管理 船舶是合成物。 船舶的拟人化处理
商法学
(二)船舶登记
1.船舶所有权登记 2.船舶国籍登记 3.船舶抵押权登记 4.光船租赁登记
商法学
(三)船舶所有权 1.船舶所有权的概念
2.船舶共有
3.船舶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四)船舶抵押权
1.船舶抵押权的概念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2 月4日星 期五9 时25分3 秒09:2 5:034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9时25 分3秒 上午9时 25分09 :25:032 0.12.4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420.12. 409:25 09:25:0 309:25: 03Dec-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起源和发展
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起源和发展海商法是一门古老的法律,它起源于欧洲,形成于中世纪的海上贸易和运输,传播并发展到世界各地。
现代海商法不仅是国内立法的渊源,而且也存在于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成为具有国际性和相对国际统一性的一部法律。
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海商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形成的海商法教学、科研和司法与仲裁等实务,以及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劳合社等机构,从各个领域推动了海商法的发展和完善。
CMI和IMO等国际海事组织在推进海商法的国际化和世界统一化的进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和规则,起到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8年12月1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第6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国贸法会(UNCITRAL)提交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并于2009年9月23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签字仪式,将公约定名为《鹿特丹规则》。
这是各国海商法界为海商法立法的统一和完善,在海牙规则、海牙—威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可以说,海商法的立法与实践,以及世界各国对海商法学的研究和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越来越引起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也为海商法这一古老法律的新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海商法传入中国并见诸于法律中,最早始于清朝光绪年间。
清朝政府1904年(光绪三十年)起草的《钦定大清商律》中,海船法一编便有263个条目。
尽管该法律草案因清王朝的覆灭而未能颁行,但其被包含在商事立法中而且规定之具体,却成为中国海商法现代起源的标志。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商法是国民党南京政府于1929年12月30日颁布的《中华民国海商法》该法自1931年1月1日施行后又历经三次修改。
[1]台湾地区的海商法沿袭了大陆法系的立法体例,以成文法典的形式制定海商法,其体例和基本内容等相对独立于其他商事立法,不仅是台湾地区的现行的重要海事法律,而且也是研究我国海商法现代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法律之一。
海商法MARITIMELAW
1、概念和意义: 2、方便旗制度
第三节船舶所有权 一、船舶所有权的定义和特点 《海商法》ART7规定“船舶所有权,是指船舶
所有人依法对船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分的权利。” 特点: 1、以船舶为客体 2、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3、船舶所有人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据WTO发表的2005 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去年的商品贸易 进出口数额(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分别为6601 亿美元和7620 亿美 元,均排名世界第三,同比分别增长18%和28%,已经分别占据全 球份额的6.1%和7.3%。在进口排名中,美、德分列前两位;而在 出口排名中,德、美则分别占据状元和榜眼的位置。而排名第四 的日本进出口数额,均比中国少1000 多亿美元,差距较为明显。 不过,中国在服务贸易的排名要稍稍逊色一些。中国相关进出口 数额分别为692 亿美元和812 亿美元,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九,占据 全球份额的3.6%和3.4%,落后于美、英、德、法、日、意等国。
三、海商法的性质和特点: (一)海商法的性质 1、该问题有争议 2、许多航运发达国家将其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3、在我国,《海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二)海商法的特点 1、涉外性 2、技术性 3、特殊性:
四、
(三)国际航运惯例
国际航运惯例:通常指在国际航运中,对同一 性质的问题所采取的类似行动,经过长期反复 时间逐渐形成的,为大多数航运国家所接受的 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向船籍港的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 不得对抗第三人
(一)公示的方法
(二)公示的效力
船舶所有权的公示是对抗要件
第三节船舶抵押权
预备知识: 抵押权:《担保法》ART33:“ 本法所称的抵押是指债
海商法的概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商法的概念一、海商法的含义1、海商法的定义。
(1)关于海商法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各种不同意见。
(2)我国《海商法》第1条规定:“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
”(3)据此,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海商法是调整特定的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海商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的海商法是指各国制定的综合性的或单行性的各种海运或海事法律的总称,综合性的如我国1992年我国《海商法》,单行性的如商船法、海上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等。
(2)广义的海商法是指各国制定的综合性的或单行性的各种海运或海事法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海商公约或惯例的总称。
3、海商法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采用广义的海商法概念,但以我国海商法和有关主要国际公约为主。
二、海商法的调整对象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条的规定,表述如下:(一)海上运输中的发生的法律关系1、有关海上运输的合同关系。
海上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通过签订有关合同产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
2、海上运输中所发生的侵权关系。
主要是指船舶碰撞、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侵权行为所产生的责任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3、由于海上特殊风险而产生的相应的法律关系。
是指海商法中特有的、适应海上特殊风险而产生的公平负担风险责任的法律制度,如共同海损制度、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二)与船舶有关的法律关系1、与船舶有关的法律关系。
有关船舶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出租人、承租人之间、抵押权人与抵押人之间、救助人与被救助人之间的关系。
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船舶优先权等物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2、有关船舶与船员的管理的法律关系。
如对船舶的行政管理、船员的任用以及职责等。
三、海商法的特点(一)涉外性或国际性海商法的上述特点主要体现为:1、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在法律关系的主体、标的、法律事实等方面具有的涉外因素。
海商法第一讲 海商法概述_OK
海上运输关系
船舶关系
4
• 海上运输关系: (实际)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旅客 承拖方——被拖方
• 船舶关系: 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出租人——承租人 抵押权人——抵押人 救助方——被救助方
5
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
• 承运人是运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海牙规则第1 条第1 款是 第一次在国际公约中对海运承运人作的定义, “承运人包 括和托运人缔结运输合同的船舶所有人和租船人”
(3)海上货物/旅客运输合同 (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 (租赁合同)、海上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
4、时效
5、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
14
也有程序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套——民事诉讼法
海商法和合同法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第2条的规定,凡平等主体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均属该法的调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 法》(以下简称《海商法》)则对平等主体间的国际海上 货物运输合同、海上旅客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 拖航合同、海上救助合同、海上保险合同等海商(事)合 同关系作出系统规定。而《合同法》第123条又明文规定: “其他法律对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由此可以 确认,《合同法》与《海商法》有关合同规定的关系实为 一种普遍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即有关海商合同关系,优先 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在《海商法》没有相应规定时, 补充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货物及旅客运输、船舶碰撞和海难救助等海上事故 例外: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不适用于我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
18
7
(二)海商法的特征 1. 国际性 2. 公法性 3. 技术性 4. 责任限制性 5. 特殊风险性
8
海商法之沿革
羅地法( Ile de Rhodes,即從羅地島形成之 lex Rhodia de jactu)
重點為羅地島商人在地中海海商習慣之形成,而於羅馬帝國統治 時期,乃將之與地中海東面之法規彙編( Digesta )。 羅馬在優帝法典之後,有李奧大帝制定之巴西里格( Basiliques ) 法典,有不少有關海商之規定。 而於此一時期,有「冒險借貸」( nauticum faenus )射倖契約之 出現,為今日保險概念之濫觴。羅馬法本身並未對海商法有重要之影 響。惟羅馬將影響菲尼基及加太基人法律最大之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 ( 西 元 前 1700 年 ) 保 留 下 來 , 而 與 其 他 地 中 海 之 法 律 ( 羅 馬 法 ) , 共同成為羅馬法之遺產。而其中,海商法經菲尼基商人之遠播擴大, 更經阿拉伯及猶太人之援用,並於十世紀由意大利威尼斯及其他港口 商人適用之於對商事糾紛之解決。故羅馬時代至十一世紀,可謂海商 法與其他當時之法制混用。需至十二、十三世紀始見現代海商法之雛 型。
海法指南(Guidon de la Mer)
於 十 六 世 紀制 定 於 法 國之 Rouen ,意 謂 「 海 商法 精 義 」 ,為 首 次 海上保險細則之規定,有對某一城市、某一港口慣例之記載。
二、本期海商法之特徵
以地中海習慣為源泉,擴至地中海、大西洋及波羅的海。 本期之海商法以商人發展為重心之自治法,以商人為主之技術 性、經驗與實用之商人法( Lex Mercatoria )( merchant law )。 為非條文化之習慣、實務─發展出公證、仲裁制度。 具有國際化、統一性、純粹的海商法,影響地中海、大西洋西 歐、北歐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 為商人法自治與君王法之陸法對立。
二、本期特徵
以國內海商立法為本期最大特徵,或以法院判決所形成之先例 形成判例法為主。 國際公約之制定及為各國所吸收。
中国海商法历史
中国海商法历史百年中国海商法立法之演变从无到有,从产生、发展到相对完备,中国海商法经历了百年历史变迁,我国海商法立法凸显出明显的移植性特征,对这种植入性的制度文明成果进行再思考,推动我国海商法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晚清时期的海商法立法1)清末海船法的立法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
一方面中国许多利权被侵蚀,另一方面西洋文明也随之涌入。
在风雨飘摇中,为了继续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进行了法制改革,开始对大陆法系进行借鉴模仿。
这场由修律大臣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律, 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帝制、仁德和祖教纲常等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指导下展开清末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03--1911年,清朝在商部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事立法活动,基本形成了以《钦定大清商律》为主,各项商事章程为辅的商事法律体系,晚清轮运事业的发展, 对完善航运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人们对外国航运立法了解的逐渐深入,制定完整的航律已被清朝邮传部、修订法律馆等有关机构提上了议事日程。
光绪34年(1908年),修订法律馆聘请日本法学家志田钾太郎按照商法典的要求起草《大清商律草案》,共有59章1035 条,内中即有海船法1编,这可算是我国近代海商立法的先驱和我国海商法历史上的第一次移植,《海船法草案》于宣统元年(1909年)修成,但终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议决颁行。
2,清末海船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海船法草案》共有6编11章,计有263条,主要参考了德国与日本海商法的内容,第一编为总则,下分 2章,第二编为海船关系人,下分2章,共83条,第三编为海船契约,下分3章,共131条,第四编为海损,下分2章,共17条,第五编为海难之救助,共l6条,第六编为海船债权之担保,下分2章,共10条。
《海船法草案》体例较为完备,内容也较为详,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商法。
《海船法草案》制定,反映了清政府长期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观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包括海商法在内的旨在促进商的商法体系出现,在以农为本的中国还是破天的头一回。
简论中国海上贸易发展及海商立法发展演变
简论中国海上贸易发展及海商立法发展演变[摘要] 我国的海上贸易发展较早,但各代中央政府对于海上贸易的相关政策却有所差异。
海商立法作为我国一项相对较新的法律也有着自己的发展渊源。
本文试就中国各朝对于海上贸易的相关政策进行简单分析,并理清海商法从发展到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
[关键字]海上贸易海商法市舶司1中国海上贸易逐渐兴起东汉时期”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①。
可见在东汉时期海上贸易已经开始发展。
汉代的商船也到达了印度东南海岸一代,并与印度、古罗马等国家在海上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曹魏同日本、南方的孙吴同印度支那半岛诸国也经常有贸易往来。
2海商贸易频繁,海商法初见雏形隋唐时期由于受北方突厥影响,对外贸易路线由陆路转向海路。
《新唐书》(卷48地理志七下)记载,中国商船的远航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并设有波斯都督府。
中国和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以及日本朝鲜等国的贸易往来也很发达,日本遣唐使来华十多次,来回都带有大量商品货物。
为此唐朝开元年间还广州一地专设了分管关税的机构--市舶司。
最初只对外国船舶征税,后来也对本国船舶征收。
征收的机构称作市舶,政策相对开放,只要外国商人按照要求纳税、收市、进奉,就可以在国内进行贸易或运货至外地交易。
到了唐末,中央集权衰落,地方势力壮大,广州市舶使多由地方将帅兼任,市舶之税利权掌握在地方势力手中。
五代时期中央集权崩溃,市舶贸易几乎全都被东南沿海割据势力控制。
宋代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造船技术提高和指南针技术的发明应用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快发展。
”开宝四年,市舶虽始置司”、”淳化二年始立抽解二分”、” 已而又置官望舶。
而泉、杭、密州皆置司。
崇宁置提举”②可见宋代的市舶司数量上逐渐增多,并增置”官望舶”协助管理海上贸易事务。
海商出海需”备录船货,先牒所往地头,厚到日点检批凿公凭讫”③并履行繁复的手续方可出航。
元代疆域辽阔,海外贸易更加频繁,已经和将近一百多个国家有了海上贸易往来。
中国海商法的修法之路
中国海商法的修法之路(2013-07-15)自香港、澳门回归,在一国框架之内,中国形成了不同法律制度多元共存的法律体系。
本文所述的“中国海商法”,特指在中国大陆区域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中国海商法”或“《海商法》”)。
关于修改《海商法》的讨论,由来已久,特别是在该法生效后的前十年曾一度非常热烈。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对《鹿特丹规则》研究的展开,修改海商法的讨论再度升温。
有学者按照其所包含的制度和调整范围,认为海商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海商法包括了与调整航海贸易相关的所有的法律、法规。
狭义海商法则是指广义海商法体系中最核心和最低限度的相关法律制度。
按此分类标准,我国于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这部《海商法》应属狭义海商法。
该法的调整范围,尚未完全涵盖航海贸易所可能发生问题之全部。
在该法施行时,有时需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配合。
该法中的某些规定,需要细化或由司法解释予以必要的补充。
因此,从广义的范围看,完善中国海商法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本文拟在相对狭义的范围内,围绕修改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国海商法的讨论和相关问题,做概要地梳理。
一、历时较久的立法过程中国海商法的立法,历经四十年,先后二十五易其稿,中间还曾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和调整,整个过程分为1952–1963年和1981–1992年两个阶段。
其中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有过调整和变化。
关于中国海商法第一阶段的起草工作,魏文翰先生曾于1962年谈到过。
他说,“自1952年起开始筹备海商法的起草工作。
十多年来,历经无数次的研究、讨论和修改,现已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不久将来当会颁布施行。
”他所说的就是那部著名的“海商法草案第九稿”,即曾于1963年报请国务院送审的“海商法送审稿”。
但是,对该草案的审核及后续需要履行的呈递审议程序,皆因“文革”而停顿。
该阶段的立法主要遵循了这样三个原则,即:以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立法精神和有关方针、政策为原则;以我国航海贸易实践为根据;以主要适用于国际航海贸易为基础。
海商法的历史与未来
船舶 正 所 谓 船商
,
“
一
体
”
。
海 商法 的起 源 可 追 溯到公元
承 运 人 应 承 担 的 最 低 限 度 的 责 任 并 明确 了 提 单 的 法 定
,
前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纪至前
3
世 纪 位 于 地 中 海 东 部 的 罗 得 岛 (R h o d e s )
“
记 载 事项 及 其证 据 效 力
。
为 中心 所 实 行 的 罗 得 法
笔 者通 过 对 海 商法 演 变 历 程 的研 究 做
,
些 资本 注 意 大 国 也 纷 纷 将 海 商 习 惯 法 纳 入 自 己
,
出的 简短 的 评 述
反 映 了 海 商法
学科 的 历 史 与 发 展 并
, 。
国 家 国 内法 来 调 整 海 上 运 输 活 动 对 保 护 和 发 展 本 国 海
二
、
海 商法 的发展
则 保证 航 行安 全 并 防止 发 生 事故 和 造 成 污 染 只 是 其任
,
189 7
年 国 际 海 事 委 员 会 在 比利 时 安 特 卫 普 成 立 标
, 。
务的
,
一
部分
。
海 商 法 还 通 过 规 范 船 货 等 各 方 之 间 的关
、
志 着现 代海 商法 时代 的开 始
上 运 输 业 其道 重 要 作 用
、
对 海 商 法 的 发 展 前 景提 出合 理 的 展 望
一
。
其 中以 大陆法 系 的法 国 德 国
、
、
海 商 法 的历 史 变 革
一
和 英 美 法 系 的 英 国 美 国 的海 商 法 最 具 代 表 性
商法的历史与发展
商法的历史与发展商法是指国家对商事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制度。
它是一门研究商业行为和商业关系的法律学科,也是商业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法律。
商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中,商业活动的规模有限,商业法律制度也比较简单。
在中国古代,商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
商鞅变法时,商鞅提出了一系列商业改革政策,包括实行官僚制度、推行货币化等,这些政策对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了中世纪,随着欧洲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扩大,商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这个时期的商法以海商法为主要内容,因为航海贸易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
海商法包括了船舶的所有权、海上交通规则、海难救助等内容,为海上贸易提供了法律保障。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商法法典,对商业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例如,德国颁布了《德意志民法典》,法国颁布了《商法典》,这些法典为商业法律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活动越来越复杂,商法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国际商法的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国际商法是指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进行商业活动时适用的法律制度。
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商法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国际商法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仲裁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对各国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和协调。
商法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商业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商法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下,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给商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商法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
商法作为一门研究商业行为和商业关系的法律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史径望海,借鉴反思中国海商法回顾与展望
2021年第2期第61卷(总290期)No.22021Vol.61General No.290史径望海,借鉴反思:中国海商法回顾与展望*郭萍,黎理摘要:我国《海商法》的颁布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沿着历史发展的轴线可以看出,针对《海商法》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不但为我国海商法修改和海事司法实践探索提供支撑,也为海事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作出贡献。
未来中国海商法应立足本国实际、兼顾与国际接轨,做好修法路径设计,服务国际贸易和航运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并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提高我国的国际海事立法话语权。
关键词:海商法;立法实践;回顾与展望DOI :10.13471/ki.jsysusse.2021.02.014富有特色的中国海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摸索到成熟再到完善的过程。
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从我国国情出发,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为海事海商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法律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海上运输与经济贸易发展,对中国法制建设发展、健全我国航运法律体系、开发和利用海域和海洋资源、维护国家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回望我国海事立法实践数十年历程,既有可为之喝彩的成绩,但也有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未来中国海商法应立足本国实际,兼顾与国际接轨,明确修改思路和路径设计,为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历史回顾:我国海商法发展历程与成就我国造船和航海历史悠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开始航海运输,秦汉时期从近海向远洋发展,与周边临海国家通航,并在唐宋时期设立了专门的海上贸易机构——市舶司。
我国海商立法活动最早见于清朝光绪年间①,190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大清商律》,1908年编订成《大清商律草案》,其中第五部分即《海船法草案》,这是中国近代海事立法的先声。
尽管《海船法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的其他部分最终未经审议和颁行,但对其后的海商立法具有直接影响。
中国海商法历史
百年中国海商法立法之演变从无到有,从产生、发展到相对完备,中国海商法经历了百年历史变迁.我国海商法立法凸显出明显的移植性特征,对这种植入性的制度文明成果进行再思考,推动我国海商法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晚清时期的海商法立法1)清末海船法的立法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
一方面中国许多利权被侵蚀;另一方面西洋文明也随之涌入。
在风雨飘摇中,为了继续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进行了法制改革,开始对大陆法系进行借鉴模仿。
这场由修律大臣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律,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帝制、仁德和祖教纲常等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指导下展开清末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03--1911年,清朝在商部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事立法活动,基本形成了以《钦定大清商律》为主,各项商事章程为辅的商事法律体系.晚清轮运事业的发展,对完善航运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人们对外国航运立法了解的逐渐深入,制定完整的航律已被清朝邮传部、修订法律馆等有关机构提上了议事日程。
光绪34年(1908年),修订法律馆聘请日本法学家志田钾太郎按照商法典的要求起草《大清商律草案》,共有59章1035条,内中即有海船法1编,这可算是我国近代海商立法的先驱和我国海商法历史上的第一次移植.《海船法草案》于宣统元年(1909年)修成,但终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议决颁行。
2)清末海船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海船法草案》共有6编11章,计有263条,主要参考了德国与日本海商法的内容.第一编为总则,下分2章;第二编为海船关系人,下分2章,共83条;第三编为海船契约,下分3章,共131条;第四编为海损,下分2章,共17条;第五编为海难之救助,共l6条;第六编为海船债权之担保,下分2章,共10条。
《海船法草案》体例较为完备,内容也较为详,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商法。
《海船法草案》制定,反映了清政府长期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观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包括海商法在内的旨在促进商的商法体系出现,在以农为本的中国还是破天的头一回。
海商法全部整理
海商法全部整理海商法全部整理开篇:1、船东VS货主,经常产生纠纷,自己无法解决,需第三方介入帮忙解决。
2、英美主要用:admiralty law 较传统些中国主要用:maritime law 应用较广3、海事诉讼:(1)英美的不同处理方法:英国,现海事法院管辖第三法院(离婚、诉讼、海事)。
美国,联邦制,海事海商事件由联邦法院直接管辖,州法院无权处理海事海商案件。
(2)中国,现处理海事案件的法院为海事法院,是中级法院。
即,一审的初级法院不可审理海事海商案件。
若此类案件要上诉,则至高级法院。
我国现有十个海事法院:上海、大连、青岛、宁波、天津、武汉、广州…法律适用,选择案件的诉讼地点对于海事诉讼来说非常重要。
4、法律适用与航运实践:(1)建造船舶(经费来源):A、银行:船舶融资B、企业:船舶抵押(船舶物权)(2)使用船舶:A、叶老师理解班轮运输VS租船运输:a、租船:货主的货多,可租一艘船来运。
b、班轮:船大货少,把少量货物全部集中一起。
B、先有租船运输,后有班轮。
班轮是现代运输下的产物,原因,船大、技术好、航行远。
C、班轮运输签的合同是格式合同(如提单、快递单),即由单方制定,所以不公平,法律一般会对制订合同一方做不利解释。
(3)船舶配备:船员、装卸设备、救生设备、淡水、食物、燃料…(4)船舶安全:船舶救助、船舶碰撞、船舶拖航(5)船舶风险:海上保险,共同海损(是海商法最古老的起源方式之一)(6)船舶控制:环境问题(英美法叫《航运法》,或《船舶海上管理法》)(7)案件处理(《海事诉讼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商法的概念一、关于什么是海商法1、第一条P3 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
(重点: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英文:Ship船舶关系Shipping原指海上运输,现泛指一切运输方式。
2、广义的海商法与狭义的海商法:狭义: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这一本法条广义:指除本法条之外,各个国家,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案例、仲裁,以上所有内容中,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
海商法
– 中国海事网
4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海商法导论
第二章 船舶及船舶物权 Ship
第三章 船员 Crew
第四章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Contract of Affreightment
第五章 海上旅客运输合同 Contract of Carriage Passengers
6
第一节 海商法的概念和特点
• 一、海商法的定义
– 《英国大百科全书》:海商法调整的对象是船舶与航运。 – 1999年俄罗斯《联邦商船航运法》:本法典调整商船运输中发生的各
种法律关系。 – 我国《海商法》第1条:“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7
Admiralty law 与 Maritime law
(二)国际公约
国际海事条约是指国家间缔结的有关海运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协定、 议定书及换文。国际海事条约是海商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国际海事条 约的目的是统一各国的海商法,所以其大部分的规定是强制性的。 吸纳型:如韩国
转化型: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 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法适用 ,如中国
23
第三节 海商法的渊源
一、全球范围内海商法的沿革
(一)古代海商法
–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9世纪形成的一部航海习惯法“罗得海法” (Lex Rhodia)是最早的海商法。
– 公元前8世纪形成的《巴西利亚法典》(Basilica)已有关于海上 救助、船舶碰撞、海上借贷的内容。
15
第二节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
一、全球范围内海商法的沿革
• 二、海商法的调整对象
– 从其调整对象的范围来看,海商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 广义上的海商法既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民事关系,又调整非平等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海商法的发展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海商法的发展海商法是世界各国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法律制度,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
而在中国,海商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古代巴比伦: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国王哈姆穆拉比颁布了一部著名的法典《哈姆穆拉比法典》,其中包含了关于航海、运输和贸易的规定,被认为是最早的海商法典。
2.古希腊:古希腊时期,雅典成为了经济繁荣的海商中心。
公元前6世纪,雅典法学家撰写了第一部现存的海商法典,《罗德斯海商法》。
该法典为船东、船员、货主等各方当事人提供了权益保护和交易规则。
3.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典体系逐渐完善,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法律体系之一、罗马法对海上贸易、航海和船舶运营等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原则,并形成了一系列与海上交易相关的法律制度。
4.中世纪:中世纪时期,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
为了保护贸易活动和商人的利益,各国开始制定特定的航海和商贸法律。
5.哈布斯堡王朝:欧洲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商贸法律体系起到了推动海商法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由西班牙颁布的《巴拿马乡村地方法令》和由荷兰颁布的《阿姆斯特丹航海法》等。
6.捷克摄政王国:摄政王国时期,海上贸易和航海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捷克摄政的颁布了《海上贸易法典》和《海上贸易法庭组织法案》,成为当时海商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7.当代国际海商法:现代国际海商法的重要里程碑包括1866年的《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缔约国公约》、1910年的《国际航运法协定》、1930年的《摩根船东瓦尔达仲裁规则》等。
中国海商法的发展:在中国,海商法的发展可追溯到宋代。
宋代是我国航海史上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海上贸易活动催生了一系列与商船、航海和海运有关的法律制度。
明代时期,中国颁布了《海禁令》和《案海船法》,规范了船舶和船员的管理,并对交通安全、海上行为和贸易纠纷等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随着清代对外贸易的兴起,中国开始与国际社会接触,对国际海商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海商法的发展[整理]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中对中国海商法的发展的思考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海商法的发展是和航海贸易的发展相关的,随其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
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途径,其与国际经贸尤其是海上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国有专属管辖海事案件的法院,称为“海事法院”,这说明海商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还要对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就我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和讨论。
海商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最早载有船舶碰撞规则货物运输规则及水上航运规则的法律,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
随着地中海地区航海贸易的发展,罗得岛成为该地区的航贸中心,并形成了一些调整航海贸易中发生的共同海损和海上保险的习惯规则,即“罗得海法”。
关于罗得海法存在的直接证据来自于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
这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3世纪。
罗得海法在地中海地区有极大权威性,不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调整该地区的海上贸易,而且为以后所有海事立法奠定了基础,被称做海商法的萌芽。
到了中世纪,航海通商贸易活动更趋繁荣,海商习惯也日渐发达,逐渐在以地中海、大西洋和北海沿岸的海港城市为中心的欧洲,形成了海事习惯法,主要包括海事习惯和海事判例。
这些海事习惯法大多由私人编纂成集。
其中中世纪著名的三大海法对现代海商法具有比较深的影响:(一)《奥列隆海法》(LEX OLERON)《奥列隆海法》是法国大西洋海岸一带商人海事法庭的判例和所适用的习惯法的汇集,其主要内容涉及船舶。
船长。
船员。
海难救助以及船长出卖运送品之权能等。
该法在大西洋一带影响广泛,它为欧洲海商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康索拉朵海法(LEX CONSOLATO)“康索拉朵”原意为“裁判官”,因此该法又称为《海商裁判例》,它收集了14世纪流行于地中海沿岸的海事判例。
习惯和学说,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被称为当时最完备的海事法,对以后的欧洲航运界影响深远。
(三)维斯比海法(laws of wisby)。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ritime Law)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Historical evolution anddevelopment trend of Maritime Law)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ritime LawFirs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ritime LawMaritime law is an ancient legal department. It originated in ancient Europe,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modern system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trad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ritime law has gone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A. Ancient maritime law germinationMaritime law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The earliest ships carrying cargo transport and collision rules rules of water shipping rules,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C. "code of Hammurabi".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trade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Rhode Island is the regional trade center, and formed some adjustment in maritime trade and maritime insurance generalaverage customary rules, namely "Haifa rhodes". The immediate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Rhodes Haifa comes from a number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ome lawyer Paolus in his book "Paul Ross speech set" (sentenceofpaulus) second focused on the list of rules: "such as Haifa and to lighten the ship, and a cargo, but due to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security of the share of the loss." The rule of [2] evolved into today's general average rule. Lot Haifa has a great deal of authority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t has not only adjusted the maritime trade of the area for a long time, bu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for all maritime legislation in the future. It is called the rudiment of maritime law.Two. Medieval maritime lawAfter the Western Europe entered the feudal society,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was still very developed, especially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 Atlantic and Beihai coastal port city had various maritime customary law produced during this period, and have a private anthologizing,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rivate maritime conventions unique compilation. Among them,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maritime law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 was the three largest Haifa in the middle ages:(a) "Haifa Oleron" (LEXOLERON) "Haifa Oleron" is the customary law of France the Atlantic coast merchant maritime court case and the applicable collectio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hip. Skipper. Crew。
海商法的历史变迁
海商法的历史变迁海商法是伴跟着航海商业的兴起、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罗得岛是地中海即爱琴海最东部的一个小岛,面积不大,当时是一个强盛的独立王国,也是地中海航海商业的中央。
维斯比法。
它是14世纪在西班牙东北的巴塞罗那编辑的,汇集了当时地中海西岸的海事判例。
此外,波罗的海的一些新兴城市,与北海诸港联合,结成闻名的“汉萨联盟’不仅促进了内陆贸易商业的发展,也使海上商业迅速振兴。
海事裁判集,也称康索拉度法。
海商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鉴于海商法的特殊性和国际同一的要求,1897年在国际法学会中成立了国际海事委员会。
至 13世纪,欧洲己形成四通八达的海上商贸通道,波罗的海沿岸城市与地中海沿岸城市的海上货物运输己十分便利。
因此,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各国航运界要求采取措施,消除各国海商法的差异。
很多海事案件都在这里解决,年积月累,渐成习惯。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9世纪,罗得人和胖尼基人即从事海上商业,其足迹遍及欧、亚、非三洲。
这个惯例集在大西洋沿岸一带颇有影响。
这些法律在观念上应公道周密而公平,实际内容也切实可行。
英国的海事黑皮书汇集了英国法院的判例和所合用的习惯,对欧洲各国都有一定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是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的《海事条例》。
到12世纪,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商业扩展到法兰西和西班牙海岸。
跟着海上贸易流动的开展,海上商业关系也逐渐复杂化,商船主之间、城市港口之间不断发生商业纠纷,为保障彼此的权益,协调各方关系,共同认定和遵守己形成的海上传统习惯和规则,就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跟着航海商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19世纪后半叶,因为机动船舶的普遍使用,使得海上运输越来越国际化,而跟着各国航运轨制的建立与完善,海事立法却越来越海内化,从而导致了各国海商法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同一,并形成了不同的海商法体系,主要有:法国法系(法国、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埃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德国法系(日本、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和芬兰等);(英美法系(英国、英联邦各国和美国等新法系(比利时、荷兰、摩洛哥、前苏联和中国等)。
海商法历史
海商法历史
海商法是指规定海上商业往来和海难所应遵循的法律,是国际海
商法和国内海商法的总称。
海商法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世纪的罗马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海商法逐渐发展完善。
在中国历史上,海商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政府颁布了
一系列海商法律法规,规定了商船的航行、货物的运输、海员的待遇
等各个方面,保障了海上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宋代时,海商活动更
加频繁,宋代政府在《大宋海舶政策》中规定了一系列海商法律法规,如船员待遇、海难救助等。
元代时,海上贸易发展达到了历史巅峰,
元朝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海商法律法规,如《海防条例》、《海
峡航道》等。
近代海商法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国际海上贸易的发
展促进了海商法的发展。
最早的现代海商法是172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船主保险条约”,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汉萨同盟码》、《荷兰商业
法典》等海商法律法规。
19世纪末,国际海商法开始走向国际统一和
规范化,国际海商会议的召开逐渐成为了国际规范海商法的主要方式。
总的来说,海商法的发展与海上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历史上各
个时代的政府和智者们都为海商法的制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其不
断完善和发展。
到了现代,海商法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所青睐的一种
贸易法律体系,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的商船航行和海洋经济活动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中对中国海商法的发展的思考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海商法的发展是和航海贸易的发展相关的,随其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
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途径,其与国际经贸尤其是海上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国有专属管辖海事案件的法院,称为“海事法院”,这说明海商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还要对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就我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和讨论。
海商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最早载有船舶碰撞规则货物运输规则及水上航运规则的法律,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
随着地中海地区航海贸易的发展,罗得岛成为该地区的航贸中心,并形成了一些调整航海贸易中发生的共同海损和海上保险的习惯规则,即“罗得海法”。
关于罗得海法存在的直接证据来自于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
这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3世纪。
罗得海法在地中海地区有极大权威性,不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调整该地区的海上贸易,而且为以后所有海事立法奠定了基础,被称做海商法的萌芽。
到了中世纪,航海通商贸易活动更趋繁荣,海商习惯也日渐发达,逐渐在以地中海、大西洋和北海沿岸的海港城市为中心的欧洲,形成了海事习惯法,主要包括海事习惯和海事判例。
这些海事习惯法大多由私人编纂成集。
其中中世纪著名的三大海法对现代海商法具有比较深的影响:
(一)《奥列隆海法》(LEX OLERON)《奥列隆海法》是法国大西洋海岸一带商人海事法庭的判例和所适用的习惯法的汇集,其主要内容涉及船舶。
船长。
船员。
海难救助以及船长出卖运送品之权能等。
该法在大西洋一带影响广泛,它为欧洲海商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康索拉朵海法(LEX CONSOLATO)“康索拉朵”原意为“裁判官”,因此该法又称为《海商裁判例》,它收集了14世纪流行于地中海沿岸的海事判例。
习惯和学说,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被称为当时最完备的海事法,对以后的欧洲航运界影响深远。
(三)维斯比海法(laws of wisby)。
维斯比海法是公元15世纪在瑞典哥特兰岛上的维斯比城编纂的,并因此得名。
它主要继承了奥列隆海法。
阿姆斯特丹法。
波罗的海汉萨城镇卑克法的传统,盛行于波罗的海沿岸及北海南岸,德国。
瑞典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海商法受其影响较大。
上述三大海法被认为中世纪海商法的三大基石,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如三大海法区域性强,其适用有其特定的区域,且大多为私人编纂的惯例,其效力是极为有限的。
但是,正因为这些海法虽然在一定的区域内适用,亦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在某一地区的国际间通行。
到了近代,欧洲各国纷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航分离,制定全国统一海商法的经济基础业已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力也刺激了航海贸易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成果更是加剧了海运市场的独立化进程。
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洲各国先后制定了海商法典或是各种单行的海事法规,海商法进入了国内化时期。
在这期间,法国路易十四于1681年颁布《海事条例》,它是欧洲第一部综合性海商法典,其内容涉及船员。
船舶。
运输契约。
海事司法。
国家对海岸和港湾渔业的管理等等。
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海商”部分,使海商法更为系统化。
科学化。
此后,德日商法典照搬了法国商法典的立法体例,把海商法作为专编或专章列入海商法典中。
英美法系国家在这段时期没有制定专门的海商法典,但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单行法律来调整海商事关系。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商法的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但是随着各国制定的相应法典法规,涉及国际私法方面的情况就会越发频繁,相应的冲突规范也增加了立法的压力,这必然驱使各国在海商法上取得更多的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海商法的国际统一化是这一法律部门的发展必然,这方面相应的国际组织的贡献功不可没。
对于海商法的发展趋势来看,我觉得在解决法律冲突方面应该尽量减少冲突的出现以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权威性,一个国际统一的海商法将有可能出现;承运人的责任应得到加重,在《海牙规则》中对承运人的责任规定了最低责任制度,显然这种规定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各国的要求,这才会出现后来的《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中对于承运人的责任加重的规定,这是有利于国际航运秩序的;从事海上运输,船舶必然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的今天,海商法对保护环境应该作出很好的规定,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海商法的立法比较晚。
历史上,我国造船和航海的历史悠久。
早在汉朝就有和周边的临海国家通航,比如印度、马来半岛等,唐宋也设有管理航海通商的专门机构——市舶司,中国的古代与世界各国的通商是发达的,既有陆上的“丝绸之路”也有海上的“丝绸之路”。
广东的广州和福建的泉州更是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发达繁荣的航海通商联系。
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重刑轻民的法律体系中,海商方面的法律是不足的,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部门。
一直到近代,清朝末年才开始专门的海商立法,1929
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海商法》,次年有颁布了《海商法施行法》,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海商的立法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几十年间中国对于调整海商关系主要依靠各单行法律,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施行,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的海商立法将日趋完善。
中国在立法方面借鉴了国际几个重要的《规则》,显然中国在与国际立法上的接轨是做了很大努力,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势必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以适应历史的发展,亦可以通过参与制定有关海商活动的国际公约,这样可以融入到国际统一的海商活动环境中去。
此外还须在解决国际法律冲突方面完善法律规范。
中国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