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动机概念概述
普通心理学-动机
![普通心理学-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9a895c50700abb68a882fb3d.png)
动机与需要
➢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Physiological needs-also known as biological needs. Consists of oxygen, food, water, constant body temperature.
Physiological are the strongest needs
界体验,如宗教信仰者和传教士。
动机意志
➢ 动机与意志 --意志是由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 的、有目的行为。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的,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 志的力量。
二、动机的理论
❖ 本能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诱因理论 ❖ 动机的认知理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 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 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 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 不可偏激。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 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 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种类: 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把价值观分为: 经济价值观:以获得财富为目标,如实业家。 理论价值观:努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科学家。 审美价值观:感受事物的美是最高价值,如艺术家。 社会价值观:崇尚交往和帮助他人,如社会活动家。 政治价值观: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如政治家。 宗教价值观:兴趣在于创造最高的、绝对满意的境
动机
![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09c8d41c964bcf84b9d57b8c.png)
一、动机的概念任何意志行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说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直接力量。
本节主要介绍有关动机心理学的成果。
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能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一)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动机的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有发动有机体活动的作用。
爱集邮的人,看到一张精美的邮票就会产生占有它的动机。
个体一旦产生这种动机,就会想方设法买到或用其他物品换到这张邮票。
这里的“买”或“换”的活动就是在“占有”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
如果没有这种动机就不会产生“买”或“换”的行为。
动机的指向功能就是指动机使人们的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
例如,一个人有了想吃东西的动机,他的活动就指向食品,他会去寻找或购买食品;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会到书店买书或去图书馆借书。
当活动产生以后,如果其活动指向了个体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会加强,这种活动就能继续下去;如果其活动偏离了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得不到强化,这种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
这就是动机对活动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动机和活动的关系动机和活动的关系十分复杂。
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活动应指向能满足个体动机的对象。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动机和活动具有一致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活动来推测其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根据个体活动的对象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内容,根据其活动的显著性推测其动机的强度。
例如,个体有了学习动机,才会看书、思考;而学习动机越强,他看书、思考就越刻苦。
但动机和活动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动机和活动是一一对应的。
首先,动机和活动的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例如,许多人具有“为国争光”这种动机,有的人通过刻苦训练、认真比赛,以取得好的比赛成绩来为国争光;有的人则通过努力工作,以做好本职工作来为国争光……同时,具有相同目的的人则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0cc123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4.png)
心理学——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力量和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内在激励机制。
动机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不仅涉及到个人内部的心理过程,还与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以及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和动力。
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促使个体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愿望,如获得成就感、满足好奇心等;外在动机则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如追求奖金、避免批评等。
此外,动机还可以根据其强度和持久性进行分类,分为本能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
二、动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在心理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动机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动机-卫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个体会按照这个层次的顺序来满足需求。
这一理论提出了人类心理需求的层次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次,赫兹伯格提出的动机-卫生理论将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和激励动机两种。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就感、展现自己的能力而进行行动;激励动机则是个体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
这一理论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描述。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个体追求满足三种根本的基本需求:对于能力和能力的满足感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以及自主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动机水平才会最高。
这些理论为心理学者研究和理解个体动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理解和满足个体的动机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学习效果。
三、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动机对个体行为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动机的概念
![动机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ac2d0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f.png)
动机的概念1、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即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驱力: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需要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时,总会受到多种需要的影响,而且这些需要之间还常常互相矛盾。
但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对某项活动的动机主要是由一种需要所引起的,称为该活动的主导性需要。
它在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该活动的选择起决定作用,其他次要的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在它的支配下,服从它的决定,执行它的意志。
3、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即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接触并理解该事物,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
4、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即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接触并理解该事物,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
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并力求认识这种事物,从事这种活动。
兴趣具有情绪成分。
一个人有了兴趣就能对事物产生强烈的爱好,做起事情来就感到快乐,忘掉烦恼。
正如一个好动的孩子往往能全身心投入活动,对无关事物毫无兴趣一样。
兴趣是积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愿意从事并能从中得到满足的态度。
5、信念(对未来有关的看法)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其所信奉的观点所抱持的评价和看法,以及与这种评价和看法相联系的个人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构成了信念体系的核心内容。
信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节着人们的行为方向。
如果一个人有正确的信念,那么他的个性就会健康发展;如果他有错误的信念,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偏差行为。
信念又是指向未来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信念和观点对事物做出预测,制定行为计划,但随着信念的改变,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也随之而变。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db7a47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0.png)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https://img.taocdn.com/s3/m/2384e2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0.png)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动机
![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4a3b2c1a6bd97f192279e931.png)
期待—价值理论公式 M=E*V (M:动机,E:期待,V:价值)
期待高*价值高=动机最强
期待中*价值中=动机力量中 期待低*价值低=动机力量弱 期待高*价值低=动机力量弱 期待低*价值高=动机力量弱
在阿特金森理论体系中,个人追求成 就的倾向(Ts)是一个多重变量的函数, 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Ts=Ms×Ps×Is Is代表成功的激励值; Ms代表追求成功的动机, Ps代表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 Ps=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 Ps=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50% Ps=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
需要:意向、愿望(企图、幻想)
诱因:正诱因、负诱因 行为=愿望+诱因
需要和诱因是引起动机的主要因素。 在具有诱因的条件下,个体在某一时刻最 强烈的需要能引起最强烈的动机,并且决 定行为。
适应性行为:个体的需要和诱因顺利结合
挫折行为:需要和诱因未能顺利结合而受
阻。
动机(心理)冲突
(二)动机的特征 1、启动性
2、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继发性动机)
二、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动机
涵义:驱使个体的求食活动。
原因:血糖的降低、内分泌的变化、胃 的收缩。
生理基础:主要由下丘脑调节
求食行为受社会文化条件、个人生活习惯 等的影响
(二)干渴动机
涵义:使个体从事饮水活动。
渴比饿对个体行为具有更大的驱动力
原因:下丘脑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是产 生渴的主要原因,个体喝水受体内需要水 的程度的支配
2、一种动机可以影响多种行为;
3、动机和行为后果可能不一致; 原因:头脑已有的动机和实际起作用的动 机相矛盾。
被意识到的动机和未被意识到的动机 被意识到的动机:产生动机的人清楚地了解 是什么东西促使他去活动、什么是他所需要 的东西。
普通心理学动机(一)
![普通心理学动机(一)](https://img.taocdn.com/s3/m/957ae7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8.png)
普通心理学动机(一)引言概述:普通心理学动机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普通心理学动机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应用。
正文内容:一、动机的概念1. 动机的定义和重要性2.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3. 动机的分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4.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联系二、驱动力的理论1. 激励理论:驱动力来自于内外部的奖赏和惩罚2. 自我决定理论:驱动力源于满足自我需求和实现个人目标3. 成就动机理论:驱动力来自于个体对于成就的渴望和追求4. 社会认知理论:驱动力建立在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评估的基础上三、普通心理学动机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天性、性格特点和基因遗传2. 环境因素:文化、社会环境和教育水平3. 心理因素:自我观念、情绪和认知风格4. 外部因素:奖励系统、竞争环境和社会期望四、普通心理学动机的应用1. 教育领域中的动机激发和激励机制2. 工作场所中的激励和绩效管理3. 运动和健身领域中的动机研究和激励策略4. 心理治疗和康复中的动机增强和改变技术五、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未来发展1. 多元理论整合:将不同理论进行综合,促进全面理解2. 应用领域的拓展:在不同领域中推动普通心理学动机的应用3. 研究方法的创新: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入探索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机制4. 小组和团队动机的研究:研究多人共同的动机和群体动机的影响总结:普通心理学动机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对动机的概念、驱动力的理论、影响因素、应用和未来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普通心理学动机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这对于提升个体的学习动力、工作动力、运动激励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6e80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9.png)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
动机是指个体在行为前后受到的内部或外部驱使,促使其采取某种行为或追求某种目标的意愿或力量。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概念之一。
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个体内部产生的驱动力,如个人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望等。
外部动机则是源自于外界的激励,如奖励、惩罚、赞扬、批评等。
内部动机通常比外部动机更有持久性和深刻性,能够更好地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动机可以激发、引导和维持个体的行为,使其朝着某种目标或效果前进。
动机还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程度。
有时候,动机不足或动机失调可能会导致个体的行为降低或消退。
动机可以通过建立目标、提供激励和反馈等方式来加强和调节。
在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等领域,了解和应用动机的原理对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心理学研究中对动机的探讨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组织行为学:基本的动机概念
![组织行为学:基本的动机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1705b7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6.png)
动机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能够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 了解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可以帮助个体和组织更好地激发内在动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 标。
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个体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和享受 外在动机:受到外部因素如奖励、压力等的驱动 整合动机:个体同时受到内在和外在动机的驱动 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他人尊重包括他人的认可、赞扬、信任和 尊重等,是个人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建立 的基础。
尊重需求的满足能够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和价值 感,进而提高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自我实现需求
添加标题
定义: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指个人追求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追求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添加标题
特点:自我实现需求通常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 出现,它表现为对成就、创造、表达和完美等方面的追求。
添加标题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中,自我实现需求被视为激励员 工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成长机会和认可员 工的贡献等方式,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工 作满意度和绩效。
指导员工明确自己 的目标和期望,提 高工作积极性和绩 效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 通和协作,增强团 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为组织的人力资源 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提升 整体管理水平
xx
PART SIX
组织行为学中激 励的方法和策略
激励的方法
目标设定:为员工设定明确、 可实现的目标,激发其工作动 力
奖励制度:通过物质或精神奖 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xx
组织行为学6基本动机概念
![组织行为学6基本动机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12cc9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b.png)
Y理论的四种假设:(积极的)
1.员工视工作如同休息、娱乐那样自然;
2. 如果员工承诺完成某个目标,他会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 控制;
3. 通常人们都能学会承担责任,甚至会主动寻求责任;
4. 人们普遍具有做出创造性决策的能力,并不仅仅是管理 者才具备这种能力。
(三)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1、理论基本内涵
•*
•6
二、早期的动机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提出者:马斯洛
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归属(社会)、尊重、自我实现 五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基本需要。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存在优势需要。
这一理论因为符合人的直觉而广泛流行。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7
•ERG理论: •生存、关系、成
•激励 •(努力的动力)
•期望值 •(我能做吗?)
•第一阶段结果 •绩效
•关联性 •(根据我的绩效能 •得到什么报酬?)
•第二阶段结果 •增加工资 •提升
•公认(赞赏) •效价
•(我值得做吗?)
4、期望理论的核心问题 工作努力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于最终的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是否能够与个人所获得的报酬联系起来 工作的结果,即报酬对个人的价值有多大
就需要
•*
•8
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论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动机的心理名词解释
![动机的心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d693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0.png)
动机的心理名词解释在人类行为的背后常常存在着某种动机,使得我们选择、追求或避免特定的行动。
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代表了驱使我们去行动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动机的心理学定义、分类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一、动机的心理学定义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外在的因素,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力量。
它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及到个体内在的需求、欲望、目标以及外界的刺激和奖励。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动机:也称为基本动机,与维持生命相关。
例如,饥饿驱使我们寻找食物,口渴促使我们去寻找水源。
这些动机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2. 心理动机:这类动机与个体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欲望相关。
例如,对于社交的需求驱使我们寻求友谊和亲近他人;对竞争的渴求促使我们努力超越自己。
3. 成就动机:也被称为一个人的动力之源,涉及个体希望取得成功、克服挑战的愿望。
这种动机驱使我们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增长,推动我们面对难题和困难。
4. 政治动机:政治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和目标。
由于本文不涉及政治话题,将不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三、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力,它可以影响我们的行动选择、行为意向和执行力。
以下是动机对行为的几个方面影响的解释:1. 行为选择:动机塑造了我们选择的方向。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选择特定的行动,而不是其他的选择。
2. 行为意向:动机可以调动我们的内在意愿去追求或避免某些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工作的热情而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而另一个人可能因为对工作没有动力而无法提起兴趣。
3. 执行力:动机对于行动的实施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我们有足够的动机时,我们更有可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增强我们的执行能力。
四、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激发和培养动机的方法:1. 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我们的动机。
当我们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时,我们更有可能感到动力和激情。
第七章 动机
![第七章 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f362914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2.png)
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如果归因于努力、运气、任务难度时产生的期待与情绪又是什么呢? 归因于那个因素有利于今后的行为呢?
对教育的启发?案例
评价归因理论
贡献
明确阐述认知对 成就动机的重要 作用,提倡指导 学生形成学习的 内部动机和正确 的自我意识系统。
局限
可控性具有相对意 义,如能力被归为 不可控因素,但能 力会随学习和教育 而提高。因此,如 何进行归因训练尚 需深入研究。
根据动机起 作用时间长短
为了个人自 我实现的理
想
近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直接结果引发, 不稳定、易随环境变化。
远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社会意义、社 会价值引发,稳定性和 持久性。
三、动机的功能
启动作用
定向作用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 小时的英语单词。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 后的大学四级考试
对学习
过程的影响
案例分析2:
初二学生刘佳前不久大量服安眠药中毒,多亏医生抢救及时,才算 保住了性命。孩子为何要大量偷服老人的安眠药?刘佳服药前给爸爸 、妈妈写下的一封信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刘佳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实在是太笨了,尽管我努力了,但 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是同学们眼中的差生,在学校同学们看不起,老 师不喜欢,时常挨老师的嘲讽和批评;在家爸爸也常常拿我的学习成 绩说事,我觉得这样活得太累了,真没意思,我实在不想活了……”
言语劝说:通过说服性的建议、
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 自我效能感。简便有效,但因 缺乏经验基础而不牢固。
情绪唤醒:高水平唤醒和紧张
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 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平,从而降低 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ea8558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c.png)
引言概述: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使一个人行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动机是人们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它们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努力程度。
本文将探讨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帮助读者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正文内容:一、生理动机1. 饥饿动机:饥饿是指身体在缺乏食物时产生的一种生理状态。
这种动机促使个体寻找食物并满足生存需求。
2. 口渴动机:口渴动机是指身体在缺乏水分时产生的一种生理需求,驱使个体主动寻找水源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3. 性欲动机:性欲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性欲动机促使人们进行有关性行为的探索和实践,满足自身的性需求。
4. 疼痛逃避动机:当人们感受到疼痛时,会迅速产生一种逃避的动机,以寻求缓解疼痛或摆脱疼痛的状态。
二、认知动机1. 尝试新事物的动机: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动机,他们希望通过尝试新事物来满足这种内在的认知需求。
2.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人们渴望在各个领域中有所成就和获得成功的动机。
这种动机驱使个体积极参与各种努力和尝试,以实现自身的目标。
3. 认知一致性动机:认知一致性动机是指人们追求内外部认知之间的一致性的内在动机。
当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不一致时,我们会感到不舒服,并努力调整以达到认知一致。
4. 控制权动机:个体希望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环境有更多的控制权。
这种动机使人们追求能够自主决策和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
三、社交动机1. 归属动机:人类是社交动物,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获得归属感。
这种动机驱使人们寻求人际关系的满足和社交交往。
2. 社会认同动机:社会认同动机指个体渴望被认可和接纳,愿意符合社会的期望和标准,以获得群体认同和认同感。
3. 竞争动机:竞争动机是指个体希望在社交环境中取得优势和胜利的动机。
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激情,并促使他们尽力提升自己的表现。
4. 合作动机:合作动机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合作动机使人们意识到通过合作可以达到更大的成就。
动机的概念和性质
![动机的概念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34ed9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b.png)
动机的概念和性质动机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他们追求某种目标或采取某种行动。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行动力和专注度。
研究动机的概念和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行动,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特定的行动。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机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基本源泉。
动机可以是内在的,例如对于个人成长和个人满足的渴望。
也可以是外在的,例如来自他人的期望和奖励。
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动机,它们都是鞭策个体朝着特定目标前进的动力。
其次,动机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个人发展或自主性而从内部产生的驱动力。
这种动机源自于个体内部的价值观和目标,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具有意义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外在动机是由外部奖励、道义风险、惩罚或引导引起的驱动力。
个体可能从外部获得物质奖励、名望、权力或其他激励来执行某种行为。
不同的动机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内在动机通常与更高的表现、更大的专注力和更长久的参与力相关。
这是因为内在动机来源于个体内部的满足感和享受感,而不是外部条件的影响。
相反,依赖于外在奖励的外在动机往往会导致对目标的短暂关注和努力,一旦奖励消失,行为也会减弱。
动机的性质也与其强度和方向相关。
动机的强度是指个体追求目标或采取行动的程度。
强烈的动机会导致更大的专注力、努力和坚持,而较弱的动机则可能导致行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动机的方向是指个体追求的目标或采取的行动的导向。
动机可以是积极的,即追求目标、成就和成功。
也可以是消极的,即追避不愉快的后果或避免失败。
一个人的动机方向可能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目标和经历。
此外,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个体的动机可能随着时间、经历和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开始时对某项任务感到兴奋和有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感到厌倦或失去兴趣。
因此,理解动机的性质和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个体保持对目标和行动的长期参与。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知识讲解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f1a627581c758f5f71f676b.png)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精品文档;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
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
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
(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
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
(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动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动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bf3df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1.png)
动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或动力。
它可以激发和维持人们的行动,促使他们追求特定目标和满足个人需求。
动机是一个多面性概念,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影响个体的思考、情绪和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机的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动机如何塑造个人的行为和决策。
一、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动机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自我兴趣、乐趣、好奇心或满足等内在因素而参与活动。
当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某种满足感或内在奖励时,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相比之下,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
这种动机通常是基于外部因素,例如金钱、名声或社会地位等。
内在动机对于个体的行为和表现常常更为持久和令人满意。
这是因为内在动机使个体感受到内在奖励,满足他们的固有需求,而不仅仅是通过外在奖励来获得满足。
然而,外在动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当人们面临金钱奖励或避免惩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参与某些任务或活动。
二、动机的影响因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动机影响因素:1. 需求层次理论:这是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求就会成为主导动机。
2. 成功和失败经验:个体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对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成功经验可以增强个体的动机,使他们更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相反,失败经验可能会削弱动机,降低个体的自信心和动力。
3. 目标设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设定明确、具体和挑战性的目标会激发个体的动机。
目标设定可以为行为提供方向性和动力,使个体更有动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4. 社会影响:个体的动机也可以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社会支持和认可可以增强动机,而批评和否定则可能削弱动机。
第8章 动机
![第8章 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bd4ae554a300a6c30c229f6e.png)
26
• TAT测验:George是一个工程师,……
27
• TAT测验:有两位女性,……
28
• 3、权力动机
–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 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以引起饥饿感,促进人的食欲;饮食习惯和社 会风俗也可能会影响有机体的饥饿感,产生饥 饿动机,进而完成求食行动。
20
德兰修女获和平奖时 讲了这样几句话:
1、 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 ——而是指对爱心的渴求;
2、 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 ——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3、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 ——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14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也可能产生不 同行为。
2、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一定有良好 的结果。
3、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动机与效果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15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16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 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其最佳动机水平不同, 且随着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其行为的最佳动 机水平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种各样的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没 有动机也就没有活动。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 对活动起着激活和始动作用。
5
2、指向功能 可以说当人的需要被明确目标所引导
时,就变成了动机。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如果达到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机
基本的动机概念
![基本的动机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3f9162f453610661ed9f4d8.png)
动机的来源
动机的来源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驱动力来源于心理的紧张和外部诱因 本能和后天习得 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
激励原理
激 励
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动机行为需求 满足
新的需求
早期的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
理
X理论和Y理论
麦格雷戈提出的两种关于人性的假设 X理论认为:人不喜欢工作,必须采取强制和控制措施,
时间计酬和产量计酬下的不公平反应
组织公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采取活 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能给自己带 来的某种结果的期望程度,以及这种结果对 个体的吸引力。
期望理论关注三个关系:个人努力个人绩 效,绩效组织奖励;奖励个人目标
个人努力
自我效能高的人,在困难情况下,更努力、 更积极
提高自我效能 过去成功的经验、替代榜样、口头说服、唤 醒
强化理论
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 行为的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与目标设置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
公平理论
OP Oa 或 OP OH
IP
Ia
IP
可能的原因:个体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所以 原来的动机就会消失;另外,当外部奖励消除后, 个体对自己从事一项工作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可能的实践意义:个体工资水平不随工作绩效而变 化。
目标设置理论
达到目标而工作是工作动机的主要激励源; 目标设置与绩效之间关系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
反馈 目标承诺:个体对目标做出承诺。 简单、独立,仔细研究的任务时,目标对绩效影 响更大 民族文化:美国、加拿大适用,葡萄牙和智利不 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该理论的主要意义体现在薪酬方面
16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3.1 自我决定理论
•许多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的研究聚焦于认知评价理论 •该理论假设外部奖励会降低人们对工作的内在兴趣 •自我决定理论的最新成果是自我一致性 •探讨人们追求目标的理由与自己的兴趣及核心价值观 的一致性程度
• 自我决定理论 • 目标设置理论 • 自我效能理论 • 强化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公平理论/组织公平 • 期望理论
15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3.1 自我决定理论
• 该理论指出,人们喜欢感觉到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因而任何事情,当它使自己以前享受的任务变得更像 是一种义务而非自己选择的活动时,都会破坏动机
7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也称激励—保健理论,由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 • 他认为,个人与其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而个
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成功而否
8
基本的动机概念
9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赫兹伯格根据自己的调 查结果,表明某种二维 连续体的存在:
• 3.2 目标设置理论
• 利用目标设置得更为系统的方法是实施目标管理 • 目标管理强调员工参与设置明确的、可检验的和可测
量的目标。 • 目标管理的结果是形成一个目标层级,使每个层级的
目标与上下层级的目标相连。对员工个体来说,目标 管理给他们提供了明确的个人绩效目标
20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当保健因素充分时,员工就没有了不满意感,不具有 激励作用
• 激励因素才能激励人们积极从事工作
11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 双因素理论的批评
• 适用的程序在方法论上具有局限性 • 研究方法的信度受到质疑 • 没有对满意度进行整体测量 • 假定满意度和生产率之间存在关系,但是用的研究方
法只考察了工作满意度,没有涉及生产率
2
基本的动机概念
开篇案例
•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 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数情况下,员工都被实施收购的
企业保留下来了。当巴克莱银行以低价收购雷曼兄弟时, 它保留了雷曼兄弟80%左右的员工。当美国银行收购美林 证券时,它保留了美林证券的绝大部分员工。 • 原因之二就是员工自己。很多人看到困难即将到来, 并且在大厦倾倒之前就跳槽了。由于公司财富缩水,股票 期权贬值,因而继续留下来的动机也被削弱了。
•对组织来说,除了提供外部奖励,管理者还要为员工 提供内部奖励
17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3.2 目标设置理论
• 埃德温·洛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为了实现某个 目标而工作的意愿是工作动机的一个主要来源
• 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能够提高工作绩效;困难的目标一 旦被人所接受,会比容易的目标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 有反馈比无反馈能够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
与组织目标始终一致 • 持续性,测量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
6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 20世纪50年代,动机概念得到长足发展,虽然现 在看来在效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体现了 各种当代动机理论的基础。
• 需求层次理论 • X理论、Y理论、Z理论和超Y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需求理论
• 需求理论 • 研究发现:
• 高成就需求者更喜欢那些须承担个人责任、可以获 得工作反馈以及风险程度为中等的工作
• 高成就需求者未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在 大型组织中
• 归宿需求和权力需求往往与管理岗位上的成功密切 相关
14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许多当代动机理论都有大量的有效证据支持其结 论,其代表着对员工动机进行解释的当前状况
21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3.2 目标设置理论
• 在各种目标管理方案中,普遍存在四种要素:目标的具 体性;参与决策(包括参与目标设置);明确的时间期 限;绩效反馈
12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 需求理论
• 由麦克莱兰提出,主要关注三种需求:成就、权力和 归属
• 成就需求:追求卓越、达到标准、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 权力需求:使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事而不以其他方式行
事的需求 • 归属需求:建立友好、亲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际关系的愿望
13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第7章 基本的动机概念
4
基本的动机概念
学习目标
• 描述动机的三个关键要素 • 了解早期的动机理论 • 了解当代的动机理论 • 整合当代动机理论
5
基本的动机概念
1、动机的三要素
• 动机,定义为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 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
• 强度,指的是个体试图付出大多的努力 • 方向,指的是个体的努力的指向指向组织目标并
18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3.2 目标设置理论
• 影响到目标和绩效关系的因素:反馈、目标承诺、 任务特点、民族文化
• 目标承诺最有可能实现的条件:目标是公开的, 个体具有内部控制点,目标是自我设定的而不是 他人指定的。
• 任务特点:简单、经过研究的、相互独立的
19
基本的动机概念
3、当代动机理论
• “满意”的对立面是 “没有满意”
• “不满意”的对立面是 “没有不满意”
10
基本的动机概念
2、早期的动机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保健因素包括管理质量、薪酬水平、公司政策、工作 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和工作稳定性等
• 激励因素包括晋升机会、个人成长机会、任何、职责 和成就等
• 赫兹伯格认为,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 意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截然不同的。
1
基本的动机概念
开篇案例
• 本次全球经济衰退颠覆了多个商业领域的现状,这点 在金融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昔日的华尔街偶像——雷曼 兄弟、美林证券以及贝尔斯登已经被其他公司兼并或完全 消失了。其他有实力的公司,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 国国际集团和摩根斯坦利,被迫实行国有化。
• 那在这些公司就职的几十万员工的命运又如何呢?很 多人蒙受了重大损失,不得不接受工资非常低的工作,更 不幸的人仍处于失业状态。然而,其他一些人似乎已经化 险为夷。总的来说,尽管华尔街损失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但并没有大多数人预期的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