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式大全
常用公式大全

常用公式大全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式。
数学领域首先是算术方面,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
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底 ×高;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长 ×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边长 ×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底 ×高;梯形的面积公式:S =(上底+下底)×高 ÷ 2 ;圆的面积公式:S =π × 半径²;圆的周长公式:C =2 × π × 半径。
在代数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方程 ax²+ bx + c = 0 (a ≠ 0),x =b ± √(b² 4ac) /(2a)。
物理领域在力学中,速度公式:v = s / 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加速度公式:a =(v u) / t (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末速度,u 表示初速度);牛顿第二定律:F = ma (F 表示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在电学中,欧姆定律:I = U / R (I 表示电流,U 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电功率公式:P = UI (P 表示电功率,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电功公式:W = Pt = UIt (W 表示电功,P 表示电功率,t 表示时间)。
在热学中,热量计算公式:Q =cmΔt (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Δt 表示温度变化)。
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公式大全一、速度公式s=vt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m=ρv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 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 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九、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视重法)(3)、F浮=G (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十一、功率公式P=W/t P=W/t= Fs/t=Fv (v=P/F)十二、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十三、总功公式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η=P有/ P总(在滑轮组中η=G/Fn)(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八年级物理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g/m3(3)、1kw��h=3.6×106J中考物理所有的公式特点或原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间:t t=t1=t2 t=t1=t2电流:I I = I 1= I 2 I = I 1+ I 2电压:U U = U 1+ U 2 U = U 1= U 2电荷量:Q电Q电= Q电1= Q电2 Q电= Q电1+ Q电2电阻:R R = R 1= R 2 1/R=1/R1+1/R2 [R=R1R2/(R1+R2)] 电功:W W = W 1+ W 2 W = W 1+ W 2电功率:P P = P 1+ P 2 P = P 1+ P 2电热:Q热Q热= Q热1+ Q热 2 Q热= Q热1+ Q热 2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重力G(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功率P(w)= W:功/t:时间压强p(Pa)P= 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m:质量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 + +……欧姆定律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ν:频率二.知识点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5.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7.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8.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9.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公式大全

速度:V(m/S)v= S /t (S路程t时间)重力G (N)G=mg(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 m/v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 1>F2浮力:1.称重法:浮力:F浮(N) F浮=G物—F示(F示:弹簧测力计在液体中的示数)2.平衡力法: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3.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V排g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J) W有=G物h总功:W(J)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功率:P (w)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vq (m:质量;q:热值;v:体积)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U=U1=U2=……电阻R(Ω)R = R1 R2/R1 +R2欧姆定律:I= U/RU=IRR=U/I电流定义式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 (J或kwh)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w) P=UI= W/t=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f(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f:频率)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电磁波)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h.1kwh=3.6×106Ji.1g/cm3=1×103kg/m3j. 1m/s=3.6km/h。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公式:1.加法公式:-两个数的和:a+b=c-三个数的和:a+b+c=d2.减法公式:-两个数的差:a-b=c-三个数的差:a-b-c=d3.乘法公式:-两个数的积:a*b=c-三个数的积:a*b*c=d4.除法公式:-两个数的商:a/b=c-三个数的商:a/b/c=d5.百分数公式:-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数值/总数*100%-数值的计算:数值=百分数*总数/100%6.比例公式:-等比例关系:a/b=c/d7.平均数公式:-两个数的平均数:(a+b)/2=c-三个数的平均数:(a+b+c)/3=d8.单位换算公式:-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km) = 1000米(m),1米(m) = 100厘米(cm),1米(m) = 1000毫米(mm)-容量单位换算:1升(L)=1000毫升(mL)- 质量单位换算:1千克(kg) = 1000克(g)9.周长和面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周长=4*边长-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边长*边长=边长^2-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圆的周长:周长=2*π*半径-圆的面积:面积=π*半径^210.时、分、秒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这些公式只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部分公式,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解决数量关系计算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还需要了解问题中给出的具体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 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 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奥数常用公式: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常用公式大全

常用公式大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 二次方程公式:$ax^2+bx+c=0$,其中$a\neq 0$,解为 $x=\frac{-b\pm\sqrt{b^2-4ac}}{2a}$。
2. 直线斜截式公式:$y=mx+b$,其中 $m$ 为斜率,$b$ 为截距。
3.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函数:$\sin\theta=\frac{\text{对边}}{\text{斜边}}$。
- 余弦函数:$\cos\theta=\frac{\text{邻边}}{\text{斜边}}$。
- 正切函数:$\tan\theta=\frac{\text{对边}}{\text{邻边}}$。
4. 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其中 $r$ 为半径。
- 圆的周长公式:$C=2\pi r$,其中 $r$ 为半径。
5. 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S=\frac{1}{2}bh$,其中 $b$ 为底边长,$h$ 为高。
6. 求立方体体积的公式:$V=l\times w\times h$,其中 $l$、$w$、$h$ 分别为长、宽、高。
7. 求球体积的公式:$V=\frac{4}{3}\pi r^3$,其中$r$ 为半径。
8. 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sum\limits_{i=1}^{n-2}\theta_i=(n-2)\times 180^\circ$,其中 $n$ 为三角形的边数。
9.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n-1)d$,其中 $a_n$ 为第 $n$ 项,$a_1$ 为首项,$d$ 为公差。
10. 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times r^{n-1}$,其中 $a_n$ 为第 $n$ 项,$a_1$ 为首项,$r$ 为公比。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公式,但并不是全部。
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平方公式:- (a+b)² = a² + 2ab + b²- (a-b)² = a² - 2ab + b²-(a+b)(a-b)=a²-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b²=(a+b)(a-b)3.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中a≠0方程的解为:x=(-b±√(b²-4ac))/(2a)4.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判别式D=b²-4ac,若D>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D=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D<0,方程无实数解。
5.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6.相似三角形的定理:-AAA(全等):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SSS: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且两边的比例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AA: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高线一致性:等腰三角形的高线相等。
8.圆的相关公式:-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S=πr²-圆心角与弧度的关系:θ=s/r,其中s是弧长,r是半径。
9.三角函数的关系:- tanθ = sinθ/cosθ- cotθ = cosθ/sinθ- secθ = 1/cosθ- cscθ = 1/sinθ10.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对应角关系:-内错角定理:若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对应角相等。
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

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1.加法和减法公式:-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逆元(减法):a+(-a)=0-加法消去律:a+b=a+c,则b=c2.乘法和除法公式:-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逆元(倒数):a×(1/a)=1,其中a≠0-乘法消去律:a×b=a×c,则b=c3.指数公式:-幂的乘法:a^m×a^n=a^(m+n)-幂的除法:a^m÷a^n=a^(m-n)-幂的乘方:(a^m)^n=a^(m×n)-幂的零次方:a^0=1,其中a≠04.对数公式:- 对数的乘法:loga (xy) = loga x + loga y- 对数的除法:loga (x/y) = loga x - loga y- 对数的幂:loga (x^n) = n loga x5.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cosA- 正切定理:tanA = sinA/cosA- 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 cosB ± cosA sinB6.二次方程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0- 解的公式:x = (-b ± √(b^2 - 4ac)) / 2a- 判别式:Δ = b^2 - 4ac,若Δ > 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Δ = 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Δ < 0,则没有实根。
7.统计学公式:-平均数: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公式大全

第一章力重力:G = mg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速度位移关系式:- = 2as ③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向心加速度:a = 或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很好用的数学公式大全

很好用的数学公式大全1.代数- 一次方程:ax + b = 0,解为x = -b/a。
-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解为x = (-b ± √(b^2 - 4ac)) / (2a)。
- 二次根式:√a x √b = √(ab)。
-二项式定理:(a+b)^n=C(n,0)a^n+C(n,1)a^(n-1)b+...+C(n,n)b^n。
-欧拉公式:e^(iπ)+1=0。
2.几何-勾股定理: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面积公式:-三角形:S=1/2*底边长*高。
-矩形:S=长*宽。
-圆:S=πr^23.微积分- 导数定义:f'(x) = lim(h→0) [f(x+h) - f(x)] / h。
-常用导数:-常数函数:(c)'=0。
- 幂函数:(x^n)' = nx^(n-1)。
-指数函数:(e^x)'=e^x。
- 对数函数:(ln(x))' = 1/x。
- 积分定义:∫f(x)dx = F(x) + C,其中F'(x) = f(x),C为常数。
-常用积分:- 幂函数:∫x^n dx = (1/(n+1))x^(n+1) + C,其中n≠-1- 指数函数:∫e^x dx = e^x + C。
- 对数函数:∫(1/x) dx = ln,x, + C。
4.统计学-均值:平均数为数据值的和除以数据个数。
-方差:平均离差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f(x)=(1/√(2πσ^2))*e^(-(x-μ)^2/(2σ^2)),其中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
5.概率-事件概率:P(A)=(A的可能数)/(总的可能数)。
- 互斥事件概率:P(A or B) = P(A) + P(B)。
- 独立事件概率:P(A and B) = P(A) * P(B)。
- 条件概率:P(A,B) = P(A and B) / P(B)。
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

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1.加法公式:a.a+b=b+a(交换律)b.(a+b)+c=a+(b+c)(结合律)c.a+0=ad.a+(-a)=02.减法公式:a.a-b=a+(-b)b.a-(-b)=a+b3.乘法公式:a.a*b=b*a(交换律)b.(a*b)*c=a*(b*c)(结合律)c.a*1=ad.a*0=0e.a*(b+c)=a*b+a*c(分配律)4.除法公式:a.a/b=c=>a=b*c(乘法逆运算)b.a/1=ac.a/a=1(a≠0)d. a / 0 = undefined (0不能作为除数)5.平方公式:a. (a + b)^2 = a^2 + 2ab + b^2b. (a - b)^2 =a^2 - 2ab + b^2c.(a+b)(a-b)=a^2-b^26.立方公式:a.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b.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7.平方根公式:a. √(ab) = √a * √bb.√(a/b)=√a/√bc.(√a)^2=a8.指数公式:a.a^m*a^n=a^(m+n)b.(a^m)^n=a^(m*n)c.(a*b)^n=a^n*b^n9.对数公式:a. log_a (a^m) = mb. log_a (m * n) = log_a (m) + log_a (n)c. log_a (m / n) = log_a (m) - log_a (n)10.百分比公式:a.百分数=实际数/总数*100b.实际数=百分数/100*总数c.总数=实际数/(百分数/100)11.三角函数公式:a.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c. 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12.欧拉公式:以上是数学运算常用公式的一部分,它们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excel常用公式大全

excel常用公式大全Excel是办公室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软件,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公式用于数据计算、图表制作、数据筛选等操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用到一些常用公式,比如SUM、AVERAGE、MAX、MIN等。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些Excel中常用的公式,以便大家能更加快捷的处理数据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部分:数学公式1. SUM公式SUM公式用于求和,可以使用此公式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的和。
例如,=SUM(A1:A10)表示计算单元格A1到A10的和。
2. AVERAGE公式AVERAGE公式用于求平均值,可以使用此公式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的平均值。
例如,=AVERAGE(B1:B10)表示计算单元格B1到B10的平均值。
3. MAX公式MAX公式用于求最大值,可以使用此公式找出一列或多列数据中的最大值。
例如,=MAX(C1:C10)表示找出单元格C1到C10中的最大值。
4. MIN公式MIN公式用于求最小值,可以使用此公式找出一列或多列数据中的最小值。
例如,=MIN(D1:D10)表示找出单元格D1到D10中的最小值。
5. COUNT公式COUNT公式用于计算单元格中包含数字的个数,可以使用此公式统计一列或多列数据中包含数字的个数。
例如,=COUNT(E1:E10)表示统计单元格E1到E10中包含数字的个数。
第二部分:逻辑公式1. IF公式IF公式用于逻辑判断,可以根据条件返回不同的值。
例如,=IF(F1>10,"A","B")表示如果单元格F1的值大于10,则返回A,否则返回B。
2. AND公式AND公式用于多个条件的与运算,只有当所有条件都成立时才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例如,=AND(G1>10,G2<20)表示当单元格G1的值大于10且单元格G2的值小于20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3. OR公式OR公式用于多个条件的或运算,只要有一个条件成立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最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直接打印)

最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直接打印)最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直接打印)以下是小学数学常用的公式大全,可直接打印供学生使用:1. 加法公式:a +b = c2. 减法公式:a -b = c3. 乘法公式:a ×b = c4. 除法公式:a ÷b = c5. 简便乘法公式:(a + b) × c = ac + bc6. 简便除法公式:(a + b) ÷ c = a ÷ c + b ÷ c7. 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公式:a +b =c (c在a和b之间)c - b = a (c在a和b之间)8. 十进制和百分数的转化公式:十进制数 × 100% = 百分数百分数 ÷ 100 = 十进制数9. 分数化简公式:分子与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数10. 分数的加法:a/b + c/d = (ad + bc)/(bd)11. 分数的减法:a/b - c/d = (ad - bc)/(bd)12. 分数的乘法:a/b × c/d = ac/bd13. 分数的除法:(a/b) ÷ (c/d) = ad/bc14. 最小公倍数公式: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a和b的乘积 ÷ a和b的最大公约数15. 最大公约数公式: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a和b的乘积 ÷ a和b的最小公倍数16. 正整数的整除性规律:个位数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数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个位数是0的数能被10整除17.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公式:小数 × 100% = 百分数18.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公式:百分数 ÷ 100 = 小数19. 简单利息公式: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20. 速度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21. 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22. 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 = 4 ×边长长方形的周长 = 2 × (长 + 宽)三角形的周长 = 边1 + 边2 + 边323. 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 = 边长 ×边长 ×边长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这些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常用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对于分析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运动学公式:1.1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s = vt-平均速度公式:v=(s2-s1)/(t2-t1)-加速度公式:a=01.2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 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v-v0)/t2.力学公式:2.1牛顿第一定律: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等于零,且物体静止,则该物体将保持静止;若物体运动,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F:力,单位为牛顿(N)- m: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a:物体的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2)2.3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产生作用力的物体上。
3.能量公式:3.1 动能公式:K = 1/2mv^2-K:物体的动能,单位为焦耳(J)- m: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v:物体的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3.2势能公式:- 重力势能:Ep = mgh-Ep:物体的重力势能,单位为焦耳(J)- m: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2)-h:物体的高度,单位为米(m)- 弹性势能:Ep = 1/2kx^2-Ep:物体的弹性势能,单位为焦耳(J)-k:弹簧的弹性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N/m)-x:弹簧伸长或压缩的位移,单位为米(m)4.流体力学公式:4.1压强定义:P=F/A-P: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F:力,单位为牛顿(N)-A: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4.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Fb=ρVg-Fb:浮力,单位为牛顿(N)- ρ: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V: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g:重力加速度5.电磁学公式:5.1电场强度定义:E=F/q-E:电场强度,单位为牛顿每库仑(N/C)-F:力,单位为牛顿(N)-q:电荷,单位为库仑(C)5.2 库仑定律:F = kq1q2 / r^2-F:力,单位为牛顿(N)-k:库仑常数,约等于9×10^9N·m^2/C^2-q1、q2:电荷,单位为库仑(C)-r:电荷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物理公式,它们在解决各种物理问题和计算物理量时非常有用。
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单位换算问题,而掌握
一些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便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常用的公式和单位换算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长度单位换算:
- 1米 = 100厘米
- 1米 = 1000毫米
- 1千米 = 1000米
- 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厘米 = 米 × 100
2. 面积单位换算:
-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 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换算公式:平方米 = 平方厘米 ÷ 10000
3. 体积单位换算:
-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米 = 1000000立方厘米
- 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换算公式: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1000
4. 重量单位换算:
- 1千克 = 1000克
- 1千克 = 2.205磅
- 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克 = 千克 × 1000
5. 时间单位换算:
- 1小时 = 60分钟
- 1天 = 24小时
- 1周 = 7天
- 分钟和小时的换算公式:分钟 = 小时 × 60
通过以上的单位换算表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单位转换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物理公式:
1.基本力学公式:
- 质量力学:F = ma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 动能定理:K = 1/2 * mv^2
-动量定理:F*∆t=∆p=m*∆v
-动量守恒定律:m1*v1i+m2*v2i=m1*v1f+m2*v2f - 力矩定理:τ = r * F * sin(θ)
2.热力学公式:
- 热量传递:Q = mc∆T
-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内能:U=3/2*nRT(对于理想气体)
-熵:∆S=Q/T
3.流体力学公式:
-压力:P=F/A
-流量:Q=Av
- 简单流体力学方程:F = qvB
- 铺地速度方程:v = √(2gh)
4.电磁学公式:
-库仑定律:F=k*,q1q2,/r^2
-电场强度:E=F/q
-电势能:U=k*,q1q2,/r
-安培定律:B=μ0*(I/2πr)
-法拉第定律:E=-∆Φ/∆t
5.光学公式:
-光速:c=3*10^8m/s
- 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
-艾里斑定律:∆θ=λ/a
- 杨氏干涉:I = (2 * I1) + (2 * √(I1I2) * cos(δ))
-多普勒效应:f'=(v+v0)/(v-v0)*f
这些公式只是物理学中的一小部分常用公式,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用于描述其他物理现象、电路分析等等。
这些公式在不同方面的物理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与实验数据和其他公式结合使用,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大全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通过简洁的符号表示,能够准确表达各种数学关系和定理,是数学研究和应用不可或缺的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代数公式1. 一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对于方程ax + b = 0,其中a、b为已知常数且a ≠ 0,解x的公式是x = - b / a。
2. 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对于方程ax²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且a ≠ 0,解x 的公式是:x = ( -b ± √(b² - 4ac) ) / 2a3. 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即a² + b²= c²,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二、几何公式1. 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三角形,面积S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
即S = (1/2) * 底 * 高。
- 矩形的面积公式:对于矩形,面积S等于长乘以宽。
即S = 长 * 宽。
-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正方形,面积S等于边长的平方。
即S = 边长²。
- 圆的面积公式:对于圆,面积S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圆周率)。
即S = π * 半径²。
2. 体积公式:-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对于立方体,体积V等于边长的立方。
即V = 边长³。
-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对于圆柱体,体积V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即V = 圆的面积 * 高。
- 球体的体积公式:对于球体,体积V等于4/3乘以π乘以半径的立方。
即V = (4/3) * π * 半径³。
三、微积分公式1. 导数公式:- 基本导数公式:- (常数函数导数准则)(k)' = 0,其中k为常数;- (幂函数导数准则)(x^n)' = nx^(n-1),其中n为正整数;- (指数函数导数准则)(a^x)' = ln(a) * a^x,其中a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对数函数导数准则)(logₐ(x))' = 1 / (x * ln(a)),其中a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转换公式
公里(km)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1 公里(km) =1千米 (km)
1 公里(km) = 1000 米(m) 1千米 (km) =1000米(m)
1米(m)=10分米(dm)
1分米(dm)=10厘米(cm)
1厘米(cm)=10毫米(mm)
1微米(um)= 001米(m) 1纳米(nm)= 000 001米(m)
1米(m)= 10 分米(dm) =100厘米(cm) = 1000 毫米(mm)
1 毫米(mm) = 1000 微米(um) = 1000000 纳米(nm)
1公里(km)=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 =100000厘米(cm) =1000000毫米(mm)
重量单位换算
吨( t ) 千克 (kg) 克( g )
1千克 (kg)=1公斤 (kg)
1千克 (kg)=1000克( g )
1吨( t )=1000千克 (kg)
1吨( t )=1000千克 (kg) =1000000克( g )
1公斤=500克 1市斤=10两 1两=50克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2月29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面积换算
平方公里(km2)公顷(ha)平方米(m2)
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1 公顷 =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公亩=100平方米
1亩=60平方丈=6000平方尺 1(市)亩=平方米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英亩(acre)=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英亩(acre)
1英亩(acre)=公顷(ha)=×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1英亩(acre)=公顷(ha)=×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尺(ft2)=平方米(m2)
1平方米(m2)=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平方公里(km2)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 公式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公式c=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