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2602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3.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cb81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0.png)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忧伤,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和家乡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3. 诗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旅夜书怀》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2)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旅夜书怀》。
(2)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3)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模仿杜甫的风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将《旅夜书怀》与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对比,如《月夜忆舍弟》、《春望》等,分析其创作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探讨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结合历史背景,了解杜甫诗歌的社会意义。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5fb9b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d.png)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c85c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e.png)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背诵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旅夜书怀》。
2.2 诗文分析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3.1 诗文内涵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3.2 诗文背景学生能够了解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
四、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4.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分享对杜甫思想感情的理解。
4.3 分析法教师对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杜甫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课堂初始,教师可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5.2 诗文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文的韵律美,体会杜甫的情感。
5.3 诗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探讨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
5.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杜甫思想感情的理解,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5.5 诗文背诵在课堂尾声,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旅夜书怀》的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5.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有兴趣深入学习杜甫诗歌的学生提供拓展建议。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析等环节,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理解诗文。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总结和学生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评估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程度和诗歌鉴赏能力。
七、作业布置7.1 背诵《旅夜书怀》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诗文的背诵,加强记忆。
7.2 诗歌鉴赏练习选取其他杜甫的诗作,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完整版)旅夜书怀教案
![(完整版)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07a67ba0d4a7302763afa.png)
《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案【设计说明】“自学、指导、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在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合作的教学机制,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组织导学、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品味杜甫诗歌中高度精练的语言,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课文,学生讲解,教师引导,感知本诗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感受杜诗中的忧国伤时及身世凄凉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把握作者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中,你们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呢?(学生背诗)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再去品读一首杜甫的诗——《旅夜书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二.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三. 细品精读㈠、学生自品: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㈡、学生讲解:(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并归纳总结)1.通过“旅”字知背景(学生介绍背景)“旅”是旅居、寄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
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2.通过“夜”字品意境(1)作者在这其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明确:共有两组:①细草、微风、危樯、舟/②星、平野、月、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4a31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d.png)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分析《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阅读《旅夜书怀》并分享感受。
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旅夜书怀》的诗句和意境。
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怀旧、忧国忧民情怀。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杜甫在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比喻、对偶等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探讨杜甫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手法。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第四章:诗文创作背景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重视。
4.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学生讨论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的联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杜甫诗中的情感。
5.2 教学内容设计一项与《旅夜书怀》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杜甫的诗意。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旅夜书怀》为灵感的现代诗。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诗歌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所体现的杜甫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a9015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5.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学会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诗歌解读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困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夜晚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思念。
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国家和人民的眷恋和忧虑。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
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通过学习《旅夜书怀》,提高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
3.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3.3 解析诗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4.3 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和表达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旅夜书怀》全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bdeff777232f60dccca17f.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8874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1.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3)学会从诗文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2. 诗中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3. 学会从诗文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旅夜书怀》,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析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文的意境。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
6. 朗读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9b33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4.png)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情。
2. 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3. 掌握“典故”、“象征”、“描写”等诗歌技法。
4. 能够运用诗歌技法,自行创作一首描述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难点:掌握诗歌技法并能够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1. 分析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
3. 介绍诗歌中涉及的典故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1.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讲解诗歌中涉及的比喻、拟人、借景、写景、写情、象征等技法。
3. 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技法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第三课时:诗歌背诵与赏析1. 让学生熟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文学意义、思想意义。
3. 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发挥。
第四课时:创作诗歌并展示1. 引导学生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诗歌技法。
2. 搜集鲜活的素材,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3. 学生进行相互转述、点评和改进,提高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4. 进行诗歌展示,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
2. 朗诵法:让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灵敏感官。
3. 讨论法:分析、探究、解读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67d74019e8b8f67d1cb988.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9ef3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7.png)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请同学们谈谈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三、走进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
(1)诵读(2)预习成果展示A、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旅夜书怀 教案
![旅夜书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a47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f.png)
旅夜书怀教案篇一: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2.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师简要介绍《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教师通过导读、分析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旅夜书怀》,通过讲解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与讲解:教师通过导读、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诗中表达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3.欣赏与讲解: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旅夜书怀》,讲解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
通过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魅力所在。
4.诗歌背诵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展开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5.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诗歌的主题、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对于《旅夜书怀》的理解和感受;2.通过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深度,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背诵《旅夜书怀》;2.就《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篇二: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f1f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8.png)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关爱苍生的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3. 调查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如唐朝安史之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1f3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b.png)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杜甫律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杜甫律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杜甫律诗的鉴赏方法。
2. 理解《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巩固知识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人的情感。
(2)分析杜甫律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3. 选取一首杜甫的律诗,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掌握杜甫律诗的特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文本材料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d4524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e.png)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含义和诗歌分析方法。
2. 互动法:提问、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实践法: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启发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诗歌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和结构,深入剖析诗歌内涵。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和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解析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da16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a.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背景。
1.1.2 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技巧。
1.1.3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1.2.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1.3.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3.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2.1.1 课文《旅夜书怀》的阅读与理解。
2.1.2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2.1.3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2.2 教学资源2.2.1 相关杜甫的诗歌资料。
2.2.2 课堂多媒体教学设施。
2.2.3 教学挂图或黑板报。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多媒体展示《旅夜书怀》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3.1.2 简介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3.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3.3 课堂讲解3.3.1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3.3.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4 课堂练习3.4.1 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
3.4.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3.5.2 强调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学生能回答出《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背景。
4.1.2 学生能分析出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技巧。
4.2 课后作业4.2.1 学生能正确翻译《旅夜书怀》。
4.2.2 学生能创作出类似情感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1.1 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8.htm144.htm
1、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师范读
教学课题《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个性化阅读,并能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颔联的意境。
雄浑阔大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三)赏析第三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生读)
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生翻译)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可见这句话其实是反话,这在修辞角度上叫反语,那接下来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做官倒是应该老了病了就退休。但是诗人这次辞官,离开成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老了病了,而是被挤出严武幕府的,可以推测杜甫对这次被挤出幕府心又不甘,难道仅仅是不甘心?还有没有其他的情绪?愤激之情。
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六)李白评价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首诗也可谓是用语精当,名句叠出。
你最欣赏诗歌的哪个字或哪句诗,说说你欣赏的理由。大家独立思考三分钟,可形成书面语言,然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两分钟w/yUJUww/yUJUwxoFnQI/
3、全班揣摩情感自由朗读——抽生读(点评)——全班读
三、思考讨论,鉴赏文本
(一)赏析第一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生读)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里,奔涌而出,所以世人常常用“豪放飘逸”来描述李白,而杜甫,世人常常用另外的四个字“沉郁顿挫”。
(五)艺术特色。A、寓情于景B、直抒胸臆。
生学完之后自由体会朗读尝试背诵。
五、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赏析题模式之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二)名句赏析第二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生读)
杜甫写诗“语不惊人誓不休”,但乍读并未有读李诗苏词的刹那惊才绝艳。然细细咀嚼,又觉平淡中见真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一)导入
同学们,夜空是很美的事物,只能用高贵的美来形容。当你注视夜空时,你会有很多的遐想与思考。如果你还没注视过,那就注视吧。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对夜空的感受? ——生回答
师:会想到凡高的《夜空》,那种色彩、那种深邃浩渺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会想起康德的一句话:“人世间只有两种事物最崇高,一是夜晚灿烂的星空,一是人内心的道德律令。”
六、小结课堂。
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七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683e8d8d523e838448e435075c0c21a6ec7b3f515e88902b7a07a4424bea876c34685d34f2c688de45cacbe43f5cfe3044030bf63205d368b8bb4232b027875b99b869edad8336&p=8b2a921e9f9408fb44=%BD%AD%BA%BA+%B6%C5%B8%A6&qid=dae8d1da0aa08c9b&p1=4
4、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92&cl=2&lm=-1&ie=gbk&fm=hao123
2、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古诗中,鸟的形象还有哪些?
例如:陶渊明有一句“鸟倦飞而知还”,这是一只回家的鸟。
苏轼有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这是一只十分孤傲的鸟。
3、那么杜甫诗中的这只鸟是什么样的呢?(生发言)
这是一只漂泊流浪的鸟,在向天发出追问,追问自己的命运。这是一只发出天问的鸟,应该反映了杜甫当时既无奈又愤怒的心境。我们对比这三种形象,陶渊明的鸟很幸福,苏轼的鸟很有派头,而杜甫的这只鸟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不认输,有博大的心胸。而且诗人在遭遇磨难的时候,往往都会发出自己的天问。命运如此坎坷,生活这样艰难,可是杜甫仍然没有停止写作,仍然在表达着自己,并且呈现给我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灿烂的星空和奔流的江水。
2、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这样的感情给人一种悲凉深沉之感
(四)赏析第四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什么?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
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八、板书设计景——“独夜舟”——情
教学反思:1、构建一个开放而有序的语文课堂。
2、提倡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意境来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难点:在阅读和训练中提升鉴赏能力。
学法、教法
1、诵读法。这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通过诵读、研读、赏读、美读、背诵等一系列步骤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2、讨论法。集体讨论,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3、细节质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