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及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全
《⼤⽓污染控制⼯程》复习资料全⼤⽓污染控制⼯程第⼀章概论第⼀节:⼤⽓与⼤⽓污染1.⼤⽓的组成:⼲洁空⽓、⽔蒸⽓和各种杂质。
2.⼤⽓污染:系指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了⾜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污染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等三⼤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中的⼆氧化碳和其他微量⽓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乎⽆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温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节:⼤⽓污染物及其来源1.⼤⽓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溶胶状态污染物,⽓体状态污染物。
P42.⽓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液体粒⼦或它们在⽓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3.⽓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体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受重⼒作⽤能发⽣沉降,但在⼀段时间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般指由冶⾦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的烟⽓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烟:由燃烧产⽣的能见⽓溶胶。
霾(灰霾):⼤⽓中悬浮的⼤量微⼩尘粒使空⽓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现象。
雾:⽓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P5):指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5.可吸⼊颗粒物(PM10物。
P56.⽓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体污染物,有可分为⼀次污染物和⼆次污染物。
P58.⼀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9.⼆次污染物:是指由⼀次污染物与⼤⽓中已有组分或⼏种⼀次污染物之间经过⼀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成的与⼀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复习考试重点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2、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P42、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3、对于气体污染物,有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4、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
P75、人为污染源有各种分类方法。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P76、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7、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氮氧化物。
8、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2、大气污染物的影响: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②对植物的伤害③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④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P19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为了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必须在进行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好全面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 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 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 环境。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过程
大气扩散
人、动植物
接受者
1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依用途分为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大气污染警报标准 国家标准 依适用范围分为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y w y w C x H y S z Ow x z O2 3.78 x z N 2 4 2 4 2 y y w xCO2 H 2O zSO2 3.78 x z N 2 Q 2 2 2
15
2烟流型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晴朗的夏天午后
波浪型(不稳) 锥型(中性or弱稳) 扇型(逆温)
阴天﹑风速较大﹑中性
晴朗夜间或早晨
出现在傍晚
爬升型(下稳,上不稳)
漫烟型(上逆、下不稳)
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
16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一、大气湍流 1、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2、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 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二、高斯扩散模式
9
元素 C H
质量/g 855 113
摩尔数/mol 71.25 113
需O2量/mol 71.25 28.25
产生的烟气量/mol 71.25 (CO2) 56.5 (H2O)
O N
S
20 2
10
1.25 0.143
0.3125
-0.625 0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第⼀章概论⑴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分类答:环境:指⼈类的环境,即以⼈或⼈类作为中⼼事物,其他⽣物和⾮⽣命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构成⼈类的⽣存环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类环境问题:由⾃然⼒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旱和滑坡等。
②第⼆类环境问题:由⼈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态破坏等。
⑵⽬前最突出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答:①⽓候变化:全球变暖;②臭氧层耗竭:③酸⾬;④淡⽔资源短缺及⽔污染;⑤海洋污染;⑥⼟地退化与沙漠化;⑦⽣物多样性减少;⑧危险废物与有害化学品扩散。
⑶试简述⼈与环境的关系。
答:⼀⽅⾯是因为⼈是环境的产物:从⼈的⾎液矿化度等于30亿年前海⽔的矿化度可以看出⼀切⽣命来源于海洋;⼈类的⽣存物质(⾐⾷住⾏)来源于环境,环境是⼈类的⽣存载体。
另⼀⽅⾯是因为⼈是环境的创造者:⼈类为使环境更适合⼈类⽣存⽽使⽤⼯具来改造环境,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态、破坏环境。
⑷试阐述⽓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成因:⼤⽓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温度增⾼,在近地层:⼤⽓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升⾼⽽增⾼(⾃下⽽上地被加热);随地表温度的降低⽽降低(⾃下⽽上地被冷却)。
⼆氧化碳等温室⽓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们在⼤⽓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种⽆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变热起来。
⼤⽓中能产⽣温室效应的⽓体主要有⼆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和⽔汽等。
其中对增温影响最⼤的是⼆氧化碳,占55%。
危害:海平⾯上升问题、⽔资源问题(导致地球⽔资源重新分布)、⽓候变暖措施:全⾯禁⽤氟氯碳化物、保护森林、改善汽车燃料、提⾼能源利⽤效率、限制化⽯燃料的使⽤、开发绿⾊新能源、⿎励使⽤天然⽓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1.与大气、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全球性环境问题相关的名词术语;2.与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使用方法。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含义及计算,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3.燃烧发热量的含义、燃烧设备的热损失;4.工况与标况(273K、101325Pa)烟气体积与密度的换算。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1.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及各层主要特点;2.主要气象要素的含义;3.温度层结的种类及判断;4.大气稳定度的判断方法;5.逆温的种类以及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6. 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计算一定高度处平均风速。
第四章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1.利用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估算污染物地面浓度;2.利用Holland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有效源高的计算;3.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与单个颗粒物粒径、粒径分布有关的名词术语;2.粉尘各物理性质的含义及其应用;3.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压力损失)及其计算。
第六章除尘装置各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包括除尘器的设计、压力损失计算、除尘效率计算),特别是电除尘器与袋式除尘器的相关内容。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含义、基本原理和过程;2.常用吸收剂、吸附剂和催化剂的特性、选择;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1.流化床燃烧脱硫;2.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3.低浓度SO2烟气脱硫方法分类、主要脱硫工艺的原理、特点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1.燃烧过程中生成氮氧化物的种类,控制氮氧化物形成的措施;2.SCR、SNCR脱硝工艺的原理、特点、条件、操作关键。
第十三章净化系统的设计1.净化系统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2.集气罩的基本类型;3.管道系统压力损失计算;4.管道系统布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3.热力型氮氧化物:当燃烧室温度较高的空气中的部分氮也会被氧化成NO。
4.不完全燃烧损失:包括化学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热损失。
5.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的一层称为中间层。
6.气温:气象上讲的地面气温一般是旨距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湘的空气温度。
7. 绝热直减率:于空气(包括未饱和的温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8 .地球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着的大气偏离气压梯度方向的力。
9.马丁直径:也称定向面积等分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中按同一方面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
10.斯杜克斯直径: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
1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P P=1g/cm3)的圆球的直径。
12.圆球度: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的表面积与颗粒表面积之比。
13.真密度:粉尘体积不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而是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则以此真实体积求得的密度。
14.堆积密度:呈堆积状态存在的粉尘(即粉体),它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以此堆积体积求得的密度。
15.粉尘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或质量)粉尘所具有的表面积。
16.粉尘的润湿性:粉尘颗粒与液体接触后能否相互附着和附着难易程度的性质。
17.电场荷电: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与粒子碰撞而使粒子荷电。
18.扩散荷电:由离子的扩散现象而导致的粒子荷电过程。
19.惯性碰撞参数:停止距离与液滴直径D C的比值。
20 吸附剂: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质,附着吸附质的物质为吸附剂。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4.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5.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6.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7.理论空气量:指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8.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
9.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10.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11.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筛孔的宽度。
12.斯托克斯直径: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
13.空气动力学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14.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到水平面上,自然堆积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的安息角,也称动安息角或堆积角。
15.滑动角:指自然堆放在光滑平板上的粉尘,随平板做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发生滑动时的平板倾斜角,也称静安息角。
16.分割直径:与分级效率为50%相对应的粒径称为除尘器的分割直径。
17.气布比:定义为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
18.钙硫比:脱硫剂所含钙与煤中硫之摩尔比,是表示脱硫剂用量的一个指标。
19.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在常温下蒸发速率大,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20.催化剂有效系数:亦称内表面利用率,即在等温时,催化剂床层内的实际反应速度与按外表面的反应物浓度c As和催化剂内表面积S i计算得到的理论反应速度之比。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污染控制⼯程复习资料第⼀章概论1、⼤⽓污染:国际标准组织定义(ISO)定义:⼤⽓污染通常系指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污染源的分类:⼤⽓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3、⼤⽓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溶胶状污染物和⽓态状污染物。
⽓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液体粒⼦或它们在⽓体价质中的悬浮体系。
分类:烟——0.1—1µm尘——10—100µm:飘尘(<10µm);降尘(>10µm)雾——1—10µm (TSP <100µm 的颗粒)危害:①引起呼吸道疾病;②致癌作⽤;③造成烟雾事件(硫酸等,SO2之所以在⼤⽓中造成危害是由于⼤⽓中微尘带有⼀些Mn2+、Fe2+等催化剂使⽓态状污染物:常见的有:CO、NOx、HC化合物、SOx、微粒、光化学烟雾等(1)CO:主要来源:汽车排⽓占50%危害:与⾎红蛋⽩结合危害⼈体,排量多会使空⽓中O2量降低。
(2)NOx、NO、NO2:来源:①⽯化燃料的燃烧⾼温下,⼤⽓中的氮和氧结合(热解NO)NOx⽣成量与燃烧温度有关;②各种⼯业过程(硝酸⼚、氮肥⼚、炸药⼚等)危害:①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②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
(3)碳氢化合物(HC):来源:燃料燃烧不完全排放HC化合物,汽车尾⽓中有10%HC化合物。
美国70年统计,在总HC尾⽓中,汽车排⽓占48%。
危害: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4)硫氧化物:来源:①燃料燃烧;②有⾊⾦属冶炼;③民⽤燃烧炉灶。
SO2浓度:3.5%以上属⾼浓度烟⽓;3.5%以下属低浓度烟⽓危害:①产⽣酸⾬;②腐蚀⽣物的机体;③产⽣化学烟雾。
(5)其他有害物质(⽯棉、铍、汞)(6)光化学烟雾:⼤⽓中的⼀次污染物如汽车、⼯⼚等排放的燃烧⽣成物和未燃烧物质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各种污染物之间发⽣反应形成⼆次污染物——烟雾,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气溶胶状污染物和气态状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价质中的悬浮体系。
气态状污染物:常见的有:CO、 NOx、HC化合物、 SOx、微粒、光化学烟雾等4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5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颗粒物。
6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7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8 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措施1 加强城市与工业区的环境规划;2 严格环境管理; 3 合理利用能源; 4 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5 提倡清洁生产; 6 绿化造林;7 安装废气净化装置9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当第K 种污染物浓度满足ρ k, j<=ρ k<=ρk,j+1时,其分指数:I k=((ρ k-ρ k, j )/(ρk,j+1- ρk, j))(I k , j+1-I k ,j)+I k ,j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 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1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绪论1.大气:the entire mass of air which surrounds the Earth.环境空气:Outdoor air to which people,plants,animals and structures are exposed.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一定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3.大气污染的类型:(1)按污染所涉及的范围分:局部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2)按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的种类分: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4.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5.污染物的分类:按照形成过程分(1)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2)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空气中原有集中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6.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固体粒子,不易沉降而能长期漂浮在空气中。
7.光化学烟雾:NO2光解引发O3,OH自由基的产生。
8.大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居民生活费用增加,3)物质材料破坏,4)农林水产损失,5)影响全球大气环境。
9.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概括的说,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以尘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
10.室内空气污染控制:1)污染源控制,2)通风,3)室内空气净化。
11.煤的成分表示方法: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生成控制1.能源的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还可再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燃料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烟、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3.空气过剩系数:空气过剩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理论空气量4.烟尘生成量的控制:适宜的过剩系数、良好的湍流混合、足够的温度和停留时间。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章资料范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地点: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二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十六章概论1、大气污染:国际标准组织定义(ISO)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气溶胶状污染物和气态状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价质中的悬浮体系。
分类:烟——0.1—1μm尘——10—100μm:飘尘(<10μm);降尘(>10μm)雾——1—10μm (TSP <100μm 的颗粒)危害:①引起呼吸道疾病;②致癌作用;③造成烟雾事件(硫酸等,SO2之所以在大气中造成危害是由于大气中微尘带有一些Mn2+、Fe2+等催化剂使➢气态状污染物:常见的有:CO、NOx、HC化合物、SOx、微粒、光化学烟雾等(1)CO:主要来源:汽车排气占50%危害: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排量多会使空气中O2量降低。
(2)NOx、NO、NO2:来源:①石化燃料的燃烧高温下,大气中的氮和氧结合(热解NO)NOx生成量与燃烧温度有关;②各种工业过程(硝酸厂、氮肥厂、炸药厂等)危害:①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②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
(3)碳氢化合物(HC):来源:燃料燃烧不完全排放HC化合物,汽车尾气中有10%HC化合物。
大气污染控制复习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复习大纲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大气污染控制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大气: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为了对付大气污染物而采取的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各种工业排放的特殊气体污染物,比较容易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或甚至关闭、迁移工厂的方式解决。
2.大气污染形成的三要素:a 大量的污染物排入大气b 有不利的气象条件等影响c 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或变化以及有些污染物的协同作用,使其浓度达到危害的程度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污染物的地点)、人为污染源(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行程的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的分类:{按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4.大气污染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对植物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叶子的结构中对器物、材料的损害包括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降低能见度,有影响的污染物应是气溶胶粒子的气体或者有色气体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在进行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好全面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和行政等手段,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施管理,从而协调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实行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绿化造林;安装废弃净化装置。
6.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1)臭氧层破坏形成过程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逐渐增多,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这些氟氯碳、NOX物质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复习
第一章 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1、大气的组成及其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2、大气污染的概念3、大气污染形成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4、全球性大气污染三大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5、PM 2.5、光化学烟雾、API6、气体状态五大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和卤素化合物等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1、煤中硫的主要形态2、燃料完全燃烧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2、燃烧所需空气量、排放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理论空气量V a 0—理论烟气量V fg 0 实际空气量V a —实际烟气量V fg(1)理论空气量:V a 0=理论氧气量×4.78 (2)空气过剩系数0aa V V =αpp pO N O 222264.01-+完全燃烧(3)推导过程:=α()p p p pp CO O N CO O 5.0264.05.01222---+不完全燃烧(4)理论烟气体积V fg 0: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 (5)()10-+=αa fg fgV V V第三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颗粒物的粒径及粒径分布(1)粒径的表示方法: Stokes 直径d s 、分割直径d c50(2)粒径分布:频率分布g (%)、频度分布q (%.μm -1)、筛下累积分布G (%)及三者间换算 2、粉尘的荷电性与导电性:比电阻、导电机制(体积比电阻与表面比电阻)、比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3、净化装置的性能(1)气体处理量Q N 及漏风率δ=%100121⨯-NNN Q Q Q 计算(2)净化效率总净化效率:ηT =13S S =1-12S S =1-NN N N Q Q 1122⋅⋅ρρ 透过率P =1-η分级净化效率:ηi =ii i i S SS S 12131-= ηi =50%—d c50两者关系:η—ηi 、ηi —η多级串联效率:ηT =1-(1-η1)(1-η2)(1-η3)……(1-ηn )如何推得?(3)压力损失△P=ξ22ρν4、颗粒物捕集得动力学理论 (1)流体阻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221ρυρA C F D D =εpD K C Re =μρυρd p =Re①1Re ≤p ,颗粒运动处于层流状态,此时pD C Re 2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粒径定义方法:显微镜法、筛分法、光散射法、沉降法
沉降法:(1)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s: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体直径
(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在空气中与颗粒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球体的直径
2、粉尘的物理性质:粉尘的密度、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粉尘的比表面积、粉尘的含水率、粉尘的湿润性、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粉尘的黏附性、粉尘的自然性和爆炸性。
温度条件: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
时间条件:燃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应超过燃料燃烧所需时间;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燃料与氧充分混合
4、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
建立燃烧方程式的假定:
空气组成:①20.9%O2和79.1%N2,两者体积比为:N2/ O2= 3.78;②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③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SO2;④不考虑NOX的生成;燃料中的N在燃烧时转化为N2;⑤燃料的化学式为CxHySzOw。
(2)原理:Y三大家族:奇氢HOx(H、OH、HO2)、奇氮NOx(NO、NO2)、奇卤XOx(Br、BrO、Cl、ClO)
(3)危害:臭氧含量减少1%,地面紫外线增加2%~3%
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陆生生态系统-植物质量下降;水生生态系统-水面附近生物减少;城市空气和建筑材料-光化学烟雾,材料老化;大气结构-辐射收支变化,气候变化
D、气流中要捕集的粉尘的浓度、粒度、比电阻以及在电晕极和集尘极上的沉积
E、电压的波形
4粒子的驱进速度:
5、粉尘比电阻:
(1)通常所需要的粉尘的最小导电率是10-10(Ω/cm)-1
(2)高比电阻粉尘:导电率低于大约10-10(Ω/cm)-1,即电阻率大于1010Ω/cm的粉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1.大气的恒定组分有哪些?恒定组分:O2(20.95%)、N2(78.09%)、氩(0.93%)、惰性气体。
上述组分的比例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几乎是可以看作不变的。
2.对流层与平流层有什么特点?对流层:1)相对于整个大气圈厚度而言很薄,按最厚处计,占总厚度的6-9%,其质量占总质量的75%。
在这一层中除了有纯净的干空气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适度的湿度对人和动植物的生存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一般情况下,温度自地表面向高空递减,0.65℃/上升100米。
在对流层中,由于太阳的辐射以及下垫面特性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在该层中出现极其复杂的自然现象,有时形成易于扩散的气象特征,有时形成对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逆温气象条件,雨、雪、霜、雾、雷电等自然现象也都出现在这一层。
3)大气有较强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特别是在靠近地面1—2Km 的近地层更易造成污染。
近地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气象条件。
4)温度、湿度等各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1)在这一层里气体的温度先随高度上升有缓慢的增加,然后上升(气温)较快。
这是因为在该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所致。
2)几乎不存在水蒸汽和尘埃,一般处于平流运动。
3)大气很干燥,没有云、雨等现象,是飞机理想的飞行区域。
3.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气溶胶状污染物与气态状污染物、降尘与飘尘等。
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类污染源排出的物质。
二次污染物:反应性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其它组分反应形成的物质。
气溶胶状污染物: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溶胶。
可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霾、雾气态状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
降尘: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飘尘: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4.燃料型NO:燃料本身含氮变成游离氮原子和氧作用热力型NO:高温下,大气中的氮和氧结合5.我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大气: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总和。
2、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3、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威海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4、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7、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V0与理论空气量之比V0a.8、大气稳定度:是指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9、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率大,易挥发。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11、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映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12、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13、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4、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15、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报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16、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17、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m或km。
18、气体吸附: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祖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19、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及答案(第一版)选择、判断、简答题出题范围▲1.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有哪些措施?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严格环境管理。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4)对2实施总量控制。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1)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2)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2. 引起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P520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气溶胶▲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P25答:⑴10、2、2、、O 3⑵ 当第K 种污染物浓度为1,,+≤≤j k k j k ρρρ时,其分指数为j k j k j k j k j k j k k k I I I I ,,1,,1,,)(+---=++ρρρρ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4.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2。
少数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有什么规律性:(1)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2) 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3)北方的大气污染比南方严重;(4)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5)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
▲5. 几种逆温类型,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的逆温?逆温类型有五种: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及锋面逆温。
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的逆温是:辐射逆温。
▲6. 能够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P535奇氢家族(H、、2)奇氮家族(、N O2)奇卤家族(、、、),其来源氯氟烃、含溴氟烷▲7. 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书上几个图,爬升型:上部不稳定,下部稳定)P80波浪型(不稳)锥型(中性弱稳)扇型(逆温)爬升型(下稳,上不稳)漫烟型(上逆、下不稳)▲8.烟囱高度设计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答:①按地面最大浓度的计算方法;②按地面绝对最大浓度的计算方法;③按一定保证率的计算法;④P值法▲9. 煤中哪一种硫是不参加燃烧过程的?硫酸盐硫▲10. 颗粒(粉尘)自由沉降速度与什么成反比?P175 公式黏度▲11. 在几种除尘装置中,哪一种除尘装置耗能最少?▲12. 旋风除尘器的卸灰装置为什么要保持良好的气密性?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也是影响除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压力分布可以看出,由外壁向中心的静压是逐渐下降的,即使是旋风除尘器在正压下运行,锥体底部也会处于负压状态,如果除尘器下部不严密,漏入外部空气,会把正在落入灰斗的粉尘重新带走,使除尘效率显著下降。
▲13. 旋风除尘器压力分布有什么规律?全压和静压的径向变化非常显著,由外壁向轴心逐渐降低,轴心处静压为负压,直至锥体底部均处于负压状态。
▲14. 电除尘器空载运行时的电晕电流为什么大于带负荷运行时的电晕电流?电除尘器空载运行时的电晕电流大于带负荷运行时的电晕电流,电除尘器内同时存在着两种空间电荷,一种是气体离子的电荷,一种是带电尘粒的电荷。
由于气体离子运动速度大大高于带电尘粒的运动速度,所以含尘气流通过电除尘器时的电晕电流要比通过清洁气流时小。
▲15. 气体含尘浓度太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克服这种后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如果气体含尘浓度太高,电场内尘粒的空间电荷很高,会使电除尘器电晕电流急剧下降,严重时可能会趋近于零,这种情况称为电晕闭塞.为克服这种后果可以提高工作电压,采用放电强烈的芒刺型电晕极,电除尘器前增设预净化设备等。
▲16. 电除尘器为什么比其他类型的除尘器少消耗电能?电除尘过程与其他除尘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力(主要是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也小的特点。
▲17. 应用于工业废气净化的电除尘器为什么要采用负电晕?在相同电压下通常负电晕电极产生较高的电晕电流,且击穿电压也高得多,所以对于工业气体净化,倾向于采用稳定性强,可以得到较高操作电压和电流的负电晕极。
▲18. 电晕闭塞产生的原因当进入电除尘器的含尘气流的微小颗粒浓度高时,荷电尘粒所形成的电晕电流不大,但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很大,进而抑制电晕电流的产生。
当含尘量大到某一数值时,尘粒在电场中几乎不能得到电荷,电晕电流减小至零,电晕现象消失,电除尘器失去除尘作用,此即电晕闭塞。
▲19. 对于高温、高湿的烟气处理,应采用哪种除尘器?湿式除尘器▲20. 在吸气罩四周加上挡板,吸气量会有什么变化?▲21.吸气口气流速度分布具有哪些特点?答:①在吸气口附近的等速面近似与吸气口平行,随离吸气口距离x的增大,逐渐变成椭圆面,而在1倍吸气口直径d处已接近为球面;②吸气口气流速度衰减较快;③对于结构一定的吸气口,不论吸气口风速大小,其等速面形状大致相同。
而吸气口结构形式不同,其气流衰减规律则不同。
▲22. 说明气液两相间物质传递过程的“双膜理论”的主要论点。
(第七章P250)(双膜理论有哪些基本论点?试用它去解释化学吸收过程?)答:基本理论点:(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又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
溶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在膜层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呈湍流状态,膜层的厚度主要随流速而变,流速越大,厚度越小。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
(3)在膜层以外的气体内,由于充分的湍动,溶质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中没有浓度梯度存在,换句话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解释化学吸收过程:①溶质A先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②溶质A达到界面后便开始于溶剂中的反应组分B进行化学反应,B不断地从液相主体扩散到界面或界面附近并与A相遇③A与B在什么位置进行反应取决于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的相对大小。
▲23. 采用哪种脱硫工艺,同时可以脱氮?(干式××脱硫工艺、湿式××脱硫工艺)P407(1)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1.氯酸氧化法、 2法、 3.湿法添加金属螯合剂(2)干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1法、 2法、 3同时脱硫脱硝工艺▲24.满足工业规模使用的吸附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主要有哪几种?P263条件:①具有巨大的内表面;②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③较高的机械度、化学与热稳定性;④吸附容量大;⑤来源广泛,造价低廉;⑥良好的再生性能。
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主要有5种: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沸石分子筛。
▲25. 活性炭优先吸附的气体是什么?▲26.为了进行有效吸附,对吸附器的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气体流通面积和停留时间;(2)保证气流分布均匀;(3)对于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物质如粉尘、水蒸气等要设预处理装置;(4)采用其他较为经济有效的工艺,预先除去入口气体中的部分组分,以减轻吸附系统的负荷;(5)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吸附操作温度(6)要易于更换吸附剂。
▲27.石灰/石灰石洗涤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将己二酸和硫酸镁作为添加剂加入吸收液中有什么作用?(设备腐蚀、结垢和堵塞、除雾器堵塞、脱硫剂的利用率、液固分离)P327-328答案一:①为了提高2的去除率,改进石灰石法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发展了加入己二酸的石灰石法; ②克服石灰石法结垢和2去除率低的另一种方法是添加硫酸镁以改进溶液化学性质,使2以可溶性盐形式被吸收,而不是以亚硫酸钙或硫酸钙。
答案二:己二酸在洗涤浆中它能起缓冲的作用。
理论上,强度介于碳酸和亚硫酸之间,并且其钙盐较易溶解,任何酸都可用作缓冲剂。
选择己二酸的原因在于它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己二酸的缓冲作用抑制了气液界面上由于2溶解而导致的降低,从而使液面处2的浓度提高,大大地加速了液相传质。
加入硫酸镁的作用是为了使浆液中3浓度足够高,一般采用0.3-1.0的4溶液。
▲28. 石灰石/石灰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哪些?说明石灰/石灰石饭烟气脱硫的操作条件和操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23220.50.5CaCO SO H O CaSO H O CO ++→+↑g石灰石: 22320.5a 0.5CaO SO H O C SO H O ++→g 石灰:(2)典型操作条件:、液气比、钙硫比、气流速度、浆液的固体含量、2SO 浓度、吸收塔结构。
(3)主要问题:设备腐蚀;结垢和堵塞;除雾器阻塞;脱硫剂的利用率;液固分离;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29. 化学吸收过程的计算要考虑哪些平衡计算?气体溶于液体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被吸收组分的气液平衡关系既应服从相平衡关系,又应服从化学平衡关系。
▲30. 化学吸收过程与物理吸收过程相比,为什么能获较高的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P252A.溶质进入溶剂后因化学反应而消耗掉,单位体积溶剂能够容纳的溶质量增多,表现在平衡关系上为溶液的平衡分压降低,甚至可以降到零,从而使吸收推动力增加。
B.如果反应进行得很快,以致气体刚进入气液界面就被消耗殆尽,则溶质在液膜中的扩散阻力大为降低,甚至降为零。
这就使总吸收系数增大,吸收速率提高。
C.填料表面有一部分液体停滞不动或流动很慢,在物理吸收中这部分液体往往被溶质所饱和而不能再进行吸收,但在化学吸收中则要吸收多得多的溶质才能达到饱和。
所以对物理吸收不是有效的湿表面,对化学吸收仍然可能是有效的。
(填料表面的停滞层仍为有效湿表面)▲31.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化学本质催化剂表面存在许多具有一定形状的活性中心,能对具有适应这一形状结构的反应物分子进行化学吸附,形成多位活化络合物,使得原分子的化学结构松弛,从而降低了反应物活化能的结果。
因为任何化学反应的进行都需要一定的活化能,而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反应速率的快慢。
名词解释1、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2、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3、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4、酸雨:小于5.6的降水,广义包括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6、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7、温室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4)一氧化二氮(N2O)臭氧(O3)氟氯烃()水蒸气(H2O)等气体有类似的温室的效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4)一氧化二氮(N2O)臭氧(O3)氟氯烃()水蒸气(H2O)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8、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