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介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 基本概念、安全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 方式
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包 括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 措施。
内容。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02 阐述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如尊重他
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03
详细说明在信息安全领域中,个人和组织应该遵循的
具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 性
强调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保障信息安全中的 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现 状和不足。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如果密钥泄露,则加密 信息会被破解。因此,对称密钥密码体制需要妥善保管密钥。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定义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公钥密码体制,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ECC(椭圆曲线加密算 法)等,这些算法通过一对公钥和私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数字签名主要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和真实性,以及防止信息被篡改和伪 造。
数字签名与验证流程包括签名生成和 验证两个阶段。在签名生成阶段,发 送方使用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 生成数字签名;在验证阶段,接收方 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 信息摘要,并与原始信息摘要进行比 对,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风险
01
信息安全概论(PDF)
第三章公钥密码技术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1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公钥密码体制的发现是密码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替代和置换vs 单向陷门函数–单钥vs 双钥–保密通信vs 保密通信、密钥分配、数字签名和认证动机–密钥分配问题–数字签名问题起源-1976年,W. Diffie和M. E. Hellman发表论文“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非对称–公钥:公开–私钥:保密功能–保密通信、密钥分配、数字签名和认证公钥可以公开传播;运算速度较慢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两个密钥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作加密,而另一个用作解密已知公钥计算私钥计算困难,已知私钥计算公钥相对容易 已知公钥和密文,私钥未知情况下计算明文困难公钥密码的一般过程 系统初始化阶段公钥密码的一般过程(Cont.) 保密通信阶段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2计算复杂度与公钥密码计算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P问题和NP完全问题-P类问题:多项式时间可判定-NP类问题:非确定性程序在多项式时间内判定 密码与计算复杂度的关系-一些NP完全问题可作为密码设计的基础单向陷门函数一个单向陷门函数()f X 要满足下面的条件:它将一个定义域映射到一个值域,使得每一个函数值都有一个唯一的原象;同时,函数值计算很容易而逆计算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知道某个陷门t 后,逆计算是容易的。
即 ()Y f X = 容易1()X f Y −= 困难知道陷门t 后,1()t X f Y −= 容易单向陷门函数的数学问题 分解整数问题-大整数的素分解问题:RSA离散对数问题-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lGamal-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C 背包问题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3公开密钥算法公钥算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密码:基于离散对数难题(DLP)的算法体制,例如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算法;基于整数分解难题(IFP)的算法体制,例如RSA算法;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题(ECDLP)的算法体制;RSA算法MIT的Ron Rivest, Adi Shamir和Len Adleman于1977年研制,并于1978年首次发表分组密码理论基础:Euler定理安全性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应用最广泛的公钥密码算法基本的数论知识基本的数论知识(Cont.)定理3.5:若n>=1,gcd(x,n)=1,则存在c使得。
信息安全概论身份识别与消息鉴别
目录
Contents Page
零一 身份识别 零二 消息鉴别
介绍四种身份识别地技术与四种消息鉴别地技术; 结合信息安全出现地各种情况,分地保障,在信息地 访问或使用,需要有严格地身份验证保证信息及信 息系统地安全,以保障授权用户地权利。
随机数地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
(一)防止根据口令文件行口令推测,即使两个不同地用户选取了 相同地口令,但由于口令地分配时间是不同地,因此经过添加随机 数扩展后在口令文件存储地口令仍然不同。
(二)该方法并不要求用户记忆口令额外增加地两个字符,却有效 地增加了口令地长度,因此,可能地口令增加了四 零九六倍,从而 增加了口令文件地破解难度。
五.一.一 基于口令地身份识别技术
识别用户身份最常用,最简单地方法是口令核对法。 系统为每一个授权用户建立一个用户 名/口令对,当用 户登录系统或使用某项功能时,提示用户输入自己地用 户名与口令,系统通过核对用户输入地用户名,口令与系 统内存有地授权用户地用户名/口令对(这些用户名/ 口令对在系统内是加密存储地)是否匹配,如与某一项 用户名/口令对匹配,则该用户地身份得到了鉴别。
三.D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所有有细胞核地动, 植物,生物地全部遗传信息都存储在DNA分子里。 DNA结构地编码区,即遗传基因或基因序列部分占 DNA全长地三%~一零%,这部分即遗传密码区。
随着生物技术地发展,尤其是类基因研究地重大突 破,研究员认为DNA识别技术将是未来生物特征识别 技术发展地主流。
在实际地身份识别系统,往往不是单一地使用某种技术,而是 将几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兼顾效率与安全。需要注意地是,只靠 单纯地技术并不能保证安全,当在实际应用发现异常情况时,如在 正确输入口令地情况下仍无法获得所需服务,一定要提高警惕,很 有可能是有者在盗取身份证明。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5特性,信息保障-PDRR,综合应用-PDRR+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PDRR模型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act)、恢复(Restore)(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5重屏障共10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或篡改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及其相关系统和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护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信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保护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3. 信息安全的意义信息安全的保护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意义:3.1 维护个人隐私在现代社会,个人的隐私权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够防止个人信息被未授权的人获取和使用,维护个人的隐私权。
3.2 保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的安全。
在军事、政府和企业领域,保护重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3.3 维护商业利益对于企业而言,保护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是维护商业利益的关键。
信息安全的保护可以防止竞争对手获取关键商业信息,保护企业的利益。
4.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4.1 保密性保密性是指对于敏感信息的限制访问和披露。
保密性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4.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
完整性可以通过数据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和哈希算法等手段来实现。
4.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可用性可以通过灾备和容灾技术、备份和恢复策略来实现。
4.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防止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否认彼此的行为。
不可抵赖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手段来实现。
4.5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对信息的来源和传递进行追踪和审计。
可追溯性可以通过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来实现。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目录
Contents Page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2. 信息安全地概念与目地 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4. 信息安全中地非技术因素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回顾信息安全地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安全地基本概念; 说明信息安全是什么,所关注地问题以及面临地挑战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3.3 数据地安全威胁 数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地核心。计算机系统及其网
络如果离开了数据, 就像失去了灵魂地躯壳, 是没有价 值地。
无论是上面提到地敌手对计算机系统地攻击还是 对网络系统地攻击, 其目地无非是针对上面承载地信 息而来地。
这些攻击对数据而言, 实际上有三个目地: 截获秘 密数据, 伪造数据或在上述攻击不能奏效地情况下, 破 坏数据地可用性。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1.
通信保密科学地诞生
文献记载地最早有实用价值地通信保密技术是大 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地Caesar密码。
1568年L . B a t t i s t a 发 明 了 多 表代 替 密码 , 并在美国 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密码与Beaufort密 码就是多表代替密码地典型例子。
安全目地通常被描述为"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 系统中地哪种资源""不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系统中 地哪种资源"或事务实现中"各参与者地行为规则是什 么"等。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安全目地可以分成数据安全,事务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网络 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安全)三类。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地机密性 与完整性;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等多方计算安全;系 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及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毕业要求
信息安全概论毕业要求一、课程学习方面咱学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啊,那可不能只是表面功夫。
得把那些基础的概念都搞明白,像什么加密算法啦,数字签名的原理啦。
就拿加密算法来说,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区别得门儿清。
不能光死记硬背,得理解为啥在不同的场景下要用不同的加密方式。
比如说,在小范围内部网络通信的时候,对称加密可能效率更高;但涉及到公开网络上的身份认证啥的,非对称加密就更靠谱。
对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也不能忽视。
这就好比游戏规则,咱得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
不能傻乎乎地触犯了法律还不知道呢。
要知道哪些行为是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像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密码这种事儿,绝对不能干。
二、实践操作部分在实践操作里啊,咱得掌握一些安全工具的使用。
比如说防火墙的配置,不是简单地按照说明书点几下鼠标就行的。
得知道为啥要这么配置,每个规则背后的意义是啥。
还有入侵检测系统,要能看懂检测出来的结果,知道哪些是正常的网络活动,哪些可能是潜在的威胁。
要做一些实际的安全攻防演练。
这就像是一场模拟的战争,你得站在攻击者和防御者两个角度去思考。
从攻击者的角度,要想尽办法找到系统的漏洞;从防御者的角度呢,就要把这些漏洞都补上,加固系统的安全防线。
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网络扫描,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搭建的测试服务器的漏洞,然后再想办法修复。
三、论文撰写相关要是写关于信息安全概论的论文啊,选题可得好好斟酌。
不能选那种太宽泛的,像“信息安全的发展”这种,太大了写不深入。
得选个具体点的,比如“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研究”。
在论文里,引用文献可不能瞎引用。
得找那些靠谱的、有权威性的文献。
而且要对引用的文献进行合理的分析,不能光把别人的话搬过来就完事。
要讲讲这些文献里的观点对自己的研究有啥启发,自己的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有啥不同之处。
四、毕业答辩环节到了毕业答辩的时候,可不能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
要把自己在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里学到的知识、做的实践、写的论文都清晰地表达出来。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 -5 特性,信息保障-PDRR ,综合应用 -PDRR+ 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 --PDRR 模型保护(Protect )、检测( Detect )、响应(React )、恢复(Restore )(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 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 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 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 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 5 重屏障共 10 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 -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精讲
对称密码体制与非对称密码体制
2018/12/8 14
古典密码学——Scytale木棍
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斯巴达出现原始的
密码器,用一条带子缠绕在一根木棍上, 沿木棍纵轴方向写好明文,解下来的带子 上就只有杂乱无章的密文字母。解密者只 需找到相同直径的木棍,再把带子缠上去, 沿木棍纵轴方向即可读出有意义的明文。
主动攻击、被动攻击
2018/12/8 18
被动攻击的隐蔽性更好 ,难以发现;
主动攻击的破坏性更大。
2018/12/8 19
攻击的检测 & 阻止
被动攻击难以检测,然而阻止这些攻击
是可行的; 主动攻击难以阻止,然而检测这些攻击 是可行的。
2018/12/8
20
4、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
• 信息收集
• 系统和网络日志、非正常的目录/文件改变、非 正常的程序执行
• 信息分析
• 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完整性分析
• 结果处理
• 终止进程、切断连接、重新配置、简单告警
2018/12/8
22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类型:
异常检测型IDS:
检测与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偏差。
• 漏报率低,误报率高。
误用检测型IDS
30,000
特洛伊木马
20,000
网络入侵
10,000
多变形病毒 (Tequila)
病毒
2018/12/8
8
2018/12/8
9
2018/12/8
10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非授权访问和破坏 DoS(拒绝服务攻击)
计算机病毒
木马
蠕虫
信息安全概论_复习整理
ch11.信息安全的目标(1)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2)完整性: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3)抗否认性: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4)可用性: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
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2.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1)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密码理论研究和网络安全理论研究。
(2)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3)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ch23. 2. C=ztketzentqtehekz (ovhuykomtiyerhuywcshoanrdh)3.(a) owklulrxcnetxquyvbzsmkdamdbufctoigeyyklmxhg (b)oesfolfxctewfntdgjdhgruqioioxkopmersgjcxbtch34.分组密码工作模式:(填空)电码本模式;密码分组链接模式;密码反馈模式;输出反馈模式5.P49 4题.AES算法采用什么结构?与DES算法结构有何区别?答:AES算法采用SP网络结构,轮变换是由三个不同的可逆一致变换组成,称之为层。
不同层的选择建立在宽轨迹策略的应用基础上每层都有它自己的函数。
这三层分别是线性混合层,非线性层和密钥加层。
而DES采用的是Feistel网络结构,中间状态的部分比特不加改变简单转置到下一轮的其他位置。
ch46.RSA:(1)选择两个大素数p和q;(2)计算乘积n=pq和φ(n)=(p-1)(q-1)(3)选择大于1小于φ(n)的随机数e,使得gcd(e,φ(n))=1(4)计算d使得de=1 mod φ(n)(5)密钥k=(n,p,q,d,e),定义加密变换为E k(x)=xe mod n, 解密变换为D k(x)=y d mod n(6)以{e,n}为公开密钥,{p,q,d}为私有密钥RSA算法实例:(1)选择两个素数p=7和q=17;(2)计算n=pq=7*17=119,计算φ(n)=6*16=96(3)选择一个随机整数e=5,它小于φ(n)=96且与φ(n)=96互素(4)求出d,使得de=1 mod 24且d<24,此处d取77,因为77*5=385=4*96+1(5)输入明文M=19,计算19模119的5次幂, M e =195 =66 mod 119,传送密文C=66(6)接收密文66,计算66模119的77次幂,C d =6677 =19 mod 119,得到明文19(1)选择两个素数p=5和q=7;(2)计算n=pq=5*7=35,计算φ(n)=4*6=24(3)选择一个随机整数e=5,它小于φ(n)=24且与φ(n)=24互素(4)求出d,使得de=1 mod 24且d<24,此处d取5(5)输入明文M=19,计算19模35的5次幂, M e =195 =24 mod 35,传送密文C=24(6)接收密文24,计算24模35的5次幂,C d =245 =19 mod 35,得到明文197.ElGamal:(1)选择足够大的素数p(2)在Zp*中选择一个本原元α(3)随机选择整数n使得0<n<p-2,并计算β=αn mod p(4)对密钥k=(p,α,n,β),定义加密变换e(x,r)=(y1,y2),这里明文x∈Zp*,r(0<r<p-2)是每次加密前随机选择的随机数,y1=αr mod p,y2=xβr mod p(5)解密变换为d(y1,y2)=y2(y1n)-1 mod p(6)以{ p,α,β}为公开密钥,n为私有密钥举例:(1)p=2579,α=2,n=765(2)则β=2765=949 mod 2579(3)明文x=1299,随机数r=853(4)y1=2853 mod 2579=435 ,(5)y2=1299* mod 2579=2396 密文为(435,2396)(6)解密:x=2396*()-1 mod 2579=1299ch58.安全散列算法(SHA) 1)消息填充2)附加消息长度3)初始化MD缓存4)处理512比特分组序列5)输出9.数字签名的需求(填空)依赖性,唯一性,可验证,抗伪造,可用性ch610.对称密码体制的的密钥分配(1)A向密钥分配中心KDC发出会话密钥请求。
《信息安全概论》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16
物理威胁
1、偷窃
网络安全中的偷窃包括偷窃设备、偷窃信息和偷窃服务等内容。
2、废物搜寻 从废弃的打印材料或的软盘中搜寻所需要的信息。
3、间谍行为
省钱或获取有价值的机密、采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信息。
主动攻击: 修改数据流或创建一些虚假数据流。常采用数据加 密技术和适当的身份鉴别技术。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13
网络安全攻击
❖截获 • 以保密性作为攻击目标,表现为非授权用户通过 某种手段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如搭线窃听、 非法拷贝等。
❖中断 • 以可用性作为攻击目标,表现为毁坏系统资源, 切断通信线路等。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才是绝对的”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23
信源、信宿、信息之间的关系
H.否认信息
C.非法认证
G.非法信息
1.产生
信源
2.互相信任 3.传递信息
信宿
D.窃听信息
E.修改信息
信息
B.破坏信源
F.窃听传递情况
A.非法访问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24
§1.6 信息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物理基础 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 网络协议:TCP/IP/UDP/SMTP/POP/FTP/HTTP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31
攻击技术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在计算机上设置 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 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和信息基础设施,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和干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信息的泄露、篡改和丢失可能会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保障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使用,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获取。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保持原始状态。
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需要随时可用,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信息不可访问。
这三个概念是信息安全的基石,需要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得到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其次,信息安全的原则主要包括最小权限原则、责任分工原则、可追溯原则和安全防护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是指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只能拥有最小必要的权限,这样可以减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可能性。
责任分工原则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各个角色和部门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形成一套清晰的管理体系。
可追溯原则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和事件都应该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便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和查找责任。
安全防护原则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应该采取多层次、多措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
最后,信息安全需要全员参与,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技术手段包括安全设备、安全软件、安全协议等,可以有效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管理手段包括安全政策、安全培训、安全审计等,可以规范用户行为,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只有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够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保障。
只有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制定科学的安全策略,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够有效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5篇)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5篇)第一篇: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1、根据TCP/IP协议,共有0-65535个端口,可分为私有端口、注册端口、公认端口,其中公认端口的范围为:0——1023;私有端口的范围为:49152——65535;注册端口的范围为:1024——49151。
2、IPSec通过安全策略为用户提供一种描述安全需求的方法,允许用户使用安全策略来定义保护对象、安全措施以及密码算法等。
3.IPsec的加密算法只用于(ESP协议)。
4.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
5.特洛伊木马的特性主要有(隐蔽性、欺骗性、特殊功能性)。
6.一个典型的PKI系统组成主要有(公钥证书、证书管理机构、证书管理系统、围绕证书服务的各种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法律基础)。
7.包过滤和代理是两种实现防火墙功能的常见技术,其中包过滤技术工作在(网络层)层,代理防火墙工作在(应用层)层。
8.包过滤防火墙的过滤依据主要有(ip源地址;ip目的地址;协议类型;tcp或udp的目的端口;tcp或udp的源端口;icmp消息类型;tcp报头的ack位。
)9.按照检测技术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分为(异常检测系统和误用检测系统),按照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基于主机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检测系统)。
10、信息安全模型P2DR模型中各个字母分别代表(策略、防护、检测、响应)。
11、常用的服务及其对应的端口号。
ftp:21〃22,http:80,telnet:23,snmp:161,SMTP:25,POP3:11012、运行保护中各保护环对应的内涵。
(安全操作系统的运行保护是基于一种保护环的等级结构实现的,这种保护环称为运行域,一般的系统设置了不少于3—4个环,理解可答可不答)R0:操作系统,它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R1:受限使用的系统应用环,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或事务处理系统;R2:应用程序环,它控制计算机对应用程序的运行;R3:受限用户的应用环,他控制各种不同用户的应用环。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信息安全概论》是一门介绍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认识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能够识别和预防常见的安全威胁,并具备常见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建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3.能够识别和预防常见的安全威胁;4.具备常见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5.建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三、教学内容1.信息安全概述1.1信息安全的定义1.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1.3信息安全的目标和基本原则2.信息安全基础知识2.1密码学基础2.1.1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2.1.2常见加密算法和协议2.2认证与访问控制2.2.1身份认证技术2.2.2访问控制模型和机制2.3安全通信和网络安全2.3.1安全通信的基本原理2.3.2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4安全存储和安全操作系统2.4.1安全存储的基本原理2.4.2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3.常见安全威胁与防护3.1计算机病毒和蠕虫3.1.1计算机病毒和蠕虫的定义和特征3.1.2常见计算机病毒和蠕虫的防范措施3.2网络攻击与防范3.2.1木马和僵尸网络3.2.2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3.2.3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3.3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3.3.1数据泄露的风险和危害3.3.2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4.信息安全管理4.1信息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4.1.1信息安全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1.2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2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4.2.1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4.2.2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知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验名称实验四网络端口扫描
院系___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____ 专业班级 _ 计科0805班 __
姓名______唐广亮_____ 学号________200848140523 _
指导老师:王峰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端口扫描技术基本原理,理解端口扫描技术在网络攻防中的作用。
2. 通过上机实验,熟练掌握目前最为常用的网络扫描工具Nmap的使用,并能利用工具扫描漏洞,更好的弥补安全不足。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阅读nmap文档,了解命令行参数。
2. 选择局域网中的主机作为扫描对象(不可非法扫描Internet中的主机),使用Nmap 提供的默认配置文件,以及自行设定相关参数,对指定范围的主机进行PING扫描、TCP connect扫描、UDP扫描、秘密扫描等,记录并分析扫描结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说明:实验结果可以是运行画面的抓屏,抓屏图片要尽可能的小。
)
1. 端口扫描的原理。
(1)对指定范围的主机进行PING扫描
从扫描结果可得:在对121.195.0.0/24进行扫描时,总共有256个IP地址,但只有一个IP处于host up 状态,其余的处于host down 状态。
(2)-sS (TCP SYN scan)参数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网易网站(),即121.195.178.238总共开通了23个端口,这些端口有的是OPEN状态,有的是FILTERED,但它们都是TCP端口,因为SYN扫描是基于TCP的。
(3)-sT (TCP connect scan)参数扫描211.69.207.72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sT 总共扫描出来29个端口,-sT扫描比-sS 扫描多扫描出来6个端口,有可能是因为-sS与-sT判断端口打开的标准不同,-sT对回复一个rst|syn包就认为对方的端口是开着的,而-sS要对方回复多个rst|syn才认为对方的端口是开放的。
(4)-sU (UDP scans)参数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由于-sU扫描的是UDP端口,由于不少服务器是运行在UDP上的,SNMP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本次扫描出了SNMP的端口,端口号为:162
(5)-sY (SCTP INIT scan)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由于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是IETF新定义的一个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协议,所以到目前支持的不是很好,所以什么都没有扫描出来。
四、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如何使用NMAp网络扫描工具对端口进行扫描,了解进行简单系统漏洞入侵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以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并且
还知道了..端口扫描原理即是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
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
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
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
总之学到了很多网络防护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学
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