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说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478c986302768e9951e73897.png)
4、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 初中式学生身心变化最大的时期,尤其 初中二学生尤为明显,叛逆盲目追求自 由平等,情绪偏激,易激动暴躁,但同 时具有可塑性大,主动积极,求知欲强 针对这些情况我尊重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方式接受知识,扑捉课堂契机唤醒他 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设计
• 教法设计: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的教育思想。我采用讲授法、欣赏法、 观察法、启发法、提问法和多煤体演示 法几种方法综合进行教学。
5、作业布 置 :
• 我布置的作业是利用明暗色调变化的表 现方法,试着表现意见你喜欢的物体的 立体感。通过作业的布置,使他们把理 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侧面
亮部
正受光面
 ̄
亮调子
侧受光面 ̄ 灰色调
明暗交界线 背光面 反光
暗部
投影
பைடு நூலகம்
素描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素描明暗五调子: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总结:
• 总结是对一堂课简要的回顾,为了缓解 学生的疲劳利用多媒体放映几张具有视 觉冲击力和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对应着 我的讲解和学生的感受作为这趟课的总 结,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 他们的眼睛。
3、教学重点:
• 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作为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由于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作 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明暗色调表 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基本方法, 它贯穿于整个绘画当中。
• 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作 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由于立体感和 空间感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每个学 生来说他们的的接受能力各异,谈的的 感知能力都不一样。
• 学法设计: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 想”.我采用观察法,和探究法作为主要 学习方法。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70b8b0ba300a6c30c229f7e.png)
说课稿:明暗与立体的表现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讲解。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的素描教学与传统的单纯技法教学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它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利用明暗表现立体的不同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表达一定的感受和见解,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表现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与立体来表现物体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技法。
②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和用明暗塑造物体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4、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说教法本课的重点应放在能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我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范作提供给学生参考,同时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注意观察分析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几种物体明暗与立体造型的表现方法,引导、启发学生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物体的明暗与立体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引导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
具体如下: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2、观察分析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性分析,让他们一步步感受、领悟、体会,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学中练、练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自我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范画、景物,准备教学,学生准备资料、材料和工具。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d7c6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4.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第一章: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明暗与立体的定义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明暗与立体的应用实例1.3 教学步骤引入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展示相关实例。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和表现方法。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明暗与立体的应用。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搜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应用实例的反馈。
第二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方法创造独特的明暗与立体表现风格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实例。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不同的明暗与立体表现技巧。
分析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搜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表现技巧的反馈和意见。
第三章:明暗与立体的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明暗与立体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3.2 教学内容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方法创作实践指导分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明暗与立体作品3.3 教学步骤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进行创作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分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进行自己的明暗与立体创作,给予评价和建议。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搜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创作的反馈和意见。
第四章:明暗与立体的欣赏与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明暗与立体的作品。
初中美术《明暗与立体的表现》逐字稿、说课稿、教案
![初中美术《明暗与立体的表现》逐字稿、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751b427d3240c8547efa1.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逐字稿、说课稿、教案环节一:导入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再次跟老师一起走进艺术之旅,今天上课之初老师想跟你分享一段上一个月我去博物馆参观写实画派画展的视频。
给大家播放下。
视频看完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发现写实画派的画家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第二排那位女生,你来说。
生:我发现这些写实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都好逼真,瓶瓶罐罐和水果的斑点都描绘出来了,画面特别立体,像真的在我们面前一样,功夫了得。
师:概括的很到位,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立体的感觉师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吗?可以借鉴物理的相关知识哦。
物理课代表来说。
生:有光和影子就立体了。
师:你的知识活学活用了。
同学们,光影和画面立体有什么关系,光线又是如何体现在物体上的呢?咱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明暗与立体的世界。
环节二:新授师:首先老师希望大家来看一组冷军以及忻东旺的静物作品,来感受一下光影和立体的美感。
大家看完来告诉老师,你通过这些作品都看到有哪些部分能体现立体感。
美术课代表举手了,你来说生:这些画家他们画的虽然都是瓶瓶罐罐,蔬菜水果这样的生活常见静物,但是他会把物体不同受光面的不同色彩和明暗体现出来了,立体感也就出来了。
师:那你说的这么专业,我猜你有在课外去学习素描,是吗?生:是,在课外有学习画素描。
师:怪不得,如此专业。
同学们,我们直接分析画面的立体感可能有些难度。
如果我们想探究光影和立体的感觉可以用到一些道具,而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道具帮助大家。
请看咱们的讲桌上放了一组石膏体,还有一个聚光灯,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些石膏体分别叫什么名字?好,第三排男生你来说。
生:有圆柱体、球体,还有三角锥各种各样的是膏体。
师:火眼金睛属于这位同学。
老师把聚光灯打开,用你们的一双慧眼来观察一下这组石膏体在聚光灯下他们都会出现哪些光影的变化,而立体感又是如何呈现的。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观察并讨论下。
(巡视)你们观察的还挺细致的,你们在观察过程当中可以把收获分条分点记录一下。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df0496831126edb6e1a1057.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六册、第六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课型:绘画-造型与表现课时:1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个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
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协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2、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使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二是使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实行发散思维。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使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
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能够有多种的表现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使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
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实行教学。
2、学法:以观察法、探究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
这样,教师仅仅作为学生的协助者、促动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明暗的说课稿
![明暗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7722ea910ef12d2bf9e70f.png)
知 识 寻找明暗立体的表现方法 拓 展 二
用线法
用点法
水墨法
块面法
版画法
知 识 寻找明暗立体的表现方法 拓 明暗立体的表现方法多种多 展 样,比较常见的有:块面法、 二 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
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 电脑法等等
学生活动
• 在8开的色卡纸上描绘出自己准备的 图片或者实物,用准备好的学具进 行描绘,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出 它的明暗。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讲授新知:
明暗的定义
明暗就是当一个物体 在空间受到光的照射,它 的表面就会形成一种明 暗的色调,明暗色调会 加强这个物体的空间感 和立体感。
知 识 拓 展 一
寻找明暗变化的规律和因素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
明暗的感觉不同。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 明暗的感觉不同。 ●物体本身色调不同, 明暗的感觉不同。 ●物体的肌理、质地不同, 明暗的感觉不同。 ●物体所处环境色彩和观 明暗的感觉不同。 者距离的不同,
二、说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中强调美术课要加强学习 活动的探索性,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要求,我结合以上教材的分析,在教法 的运用上力求多样化来丰富课堂的生动性, 而学法则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法来激发学 生的兴趣,力图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 环境,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 大胆采用友情卡的评价方式,营造平等和 谐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 评价中来,体验被他人肯定的喜悦和友情 的可贵。
作业评价
友 情 卡
课后拓展作业
•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 表现方法吗?Βιβλιοθήκη 才 艺 展 示街舞
美,无处不在。在晨曦中 的期盼,日落时的美丽,秋日 里的欢笑,冬雨中的孤寂。在 每一个暗夜里跳动的烛火,也 在每一次青春舞动时的旋 律· · ·· · · 来吧,朋友,让我们的青 春随着舞步尽情地燃烧吧!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7a961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d.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
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调子和素描关系,并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
通过探究合作,以及对素描明暗知识的了解和创作体验,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产生了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__有关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
初中生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对物体形状、体积特征有更强的感受力,对于空间、运动、观察等知觉过程有更好的判断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调子和素描关系,并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素描关系,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重难点:重点: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素描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操作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主要通过欣赏、观察、思考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表自己见解,师生互动,形成__的课堂氛围。
美术九年级人美版第十六册第六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
![美术九年级人美版第十六册第六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35593c50e2524de4187e17.png)
美术九年级人美版第十六册第六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第六课«明暗与平面的表现»课型:绘画-外型与表现课时:1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本课是〝外型·表现〞学习范围的重要内容。
依照新课程纲要的要求,这一范围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艺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先生运用不同的工具资料,探求各种表现方法,培育发明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先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求,而尽能够拓广阔度,协助先生寻求多种处置效果的方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特性。
2、教学目的:1、了解明暗构成的规律,明暗与平面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战争面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共同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重点:看法明暗构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平面感、培育先生的创新才干。
突出重点、打破难点:一是经过实践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静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现不同的表现方法,启示先生停止发散思想。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示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停止教学。
先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
依据先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先生实践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理性看法上升到理性看法,运用直观的课件启示先生翻开思绪自在的表现。
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先生的兴味,并在兴味的引导下,使全体先生都积极自动的学习。
为有效完成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造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腕停止教学。
2、学法:以观察法、探求法、练习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议让先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先生取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进程中,让先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际,教员适当的启示、引导,使先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
这样,教员只是作为先生的协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说课稿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8eca38e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1.png)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明暗与立体》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解释,引导学生认识明暗与立体的关系,并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在绘画中灵活运用明暗与立体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热情。
但是,对于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学会在绘画中运用明暗与立体知识,提高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明暗与立体知识,提高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暗与立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明暗与立体处理得很好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知识。
3.实践:让学生进行明暗与立体练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总结明暗与立体的要点,强调在绘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明暗与立体的关键词。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用)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72b1e7172ded630b1cb6c4.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六册第六课。
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型。
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本课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物体立体感的多种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这一含义。
3.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基本规律及明暗立体的表现方法。
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这一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创意性的创作活动,提高学生对物象立体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实践,激发学生对艺术魅力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二、教学方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课程类型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以启发式为主,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明暗立体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2.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把开启学生智能的金钥匙。
我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及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实现本节教学目标,这也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我将从激趣导课—讲授新课—积极体验—作品品评—课外拓展等五个环节进行我的教学。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897b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d.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绘画、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提高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第二章:明暗的基本概念2.1 教学内容明暗的定义:明亮与阴暗的对比关系明暗的产生:光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明暗的层次:从亮到暗的渐变关系2.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明暗的定义、产生和层次示范:示范明暗的表现手法练习:学生练习表现明暗关系第三章:立体的基本概念3.1 教学内容立体的定义:具有三维空间感的物体立体的表现:明暗、色彩、线条等手法立体的作用: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3.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立体的定义、表现和作用示范:示范立体的表现手法练习:学生练习表现立体关系第四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4.1 教学内容明暗的表现手法:光影处理、明暗对比、明暗过渡等立体的表现手法:线条、色彩、质感等明暗与立体的结合:运用明暗与立体的手法,表现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4.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示范:示范明暗与立体的结合手法练习:学生练习表现明暗与立体的关系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内容分析明暗与立体的优秀案例:绘画、设计等领域的作品学生实践:运用明暗与立体的手法,创作具有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5.2 教学方法分析:分析优秀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实践:学生实践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第六章:明暗与立体的绘画技巧6.1 教学内容明暗的绘画技巧:线条、阴影、光线反射等立体的绘画技巧:透视、质感、色彩渐变等明暗与立体的绘画结合:综合运用绘画技巧,表现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6.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的绘画技巧示范:示范明暗与立体的绘画结合练习:学生练习绘画,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第七章:明暗与立体的应用领域7.1 教学内容绘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等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摄影: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7.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应用领域展示:展示相关领域的优秀作品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相关领域的创作第八章:明暗与立体的创作思路8.1 教学内容观察与感受: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关系,感受其美感构思与设计: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创新与实践:结合个人风格,创新表现明暗与立体的手法,进行创作实践8.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创作思路的重要性示范:示范创作思路的运用练习:学生运用创作思路,进行明暗与立体的创作实践第九章:评价与反馈9.1 教学内容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空间感、视觉冲击力、技巧运用等学生作品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9.2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反馈: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学生进行作品的改进和提高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总结:回顾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等拓展学习:推荐相关书籍、作品、课程等,帮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10.2 教学方法讲解: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拓展: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包括:明暗的定义、产生和层次,立体的定义、表现和作用。
明暗与立体说课稿
![明暗与立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db649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6.png)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明暗与立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明暗与立体》,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学好本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让同学们学会准确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生: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应当是比较感兴趣的。
故而老师在讲解本课的时候,要注意顺势引导,把同学们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便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能准确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技能目标:能找出找出立方体的明面、暗面和明暗交界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能用铅笔画出圆柱体并表现它的明与暗;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五、说教法学法: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打算采取: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法、探究法、尝试法等学习方法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铅笔、素描纸等;七、说教学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特点、本课的实际情况、教学策略的分析等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此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表现物体的明与暗吗?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暗与立体》;二、说一说: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页的几幅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观察角度是什么?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创新优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创新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e8dd6a680203d8ce2f24f7.png)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创新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原理和规律,属于“明确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内容开始”小单元,是一个以造型能力和技巧学习为主的一课,既包含了造型与色彩表现的元素,也包含了造型与色彩表现的方法,与后面的课程的学习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依据《课程标准》,本课贴近六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六年级学生对探索物体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有较强烈兴趣。
而这些都在教材中的石膏物体上有明显体现,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有所乐”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有所得”。
二、教材分析。
在课程内容的版式安排上,视觉程序延续了一年级教材的风格,基本上采取了左→右、上→下的结构,导入课文、欣赏作品、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知识点呈现都在版面的“左”侧或“上”方,教材还加入了以文字呈现的“学习要求”,一方面符合本学段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和初中阶段相互衔接。
而“学习要求”基本都与学生作品混搭在版面“右”侧或“下”方。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透视等美术专业理论知识。
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造型表现的方法,使学生能以静态的方式在平面内塑造形象,所以本课在全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学习用铅笔画出这种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27bf0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7a.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吐列毛杜中学 2010 年 5月格日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艺术表现领域,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立体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和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我们来看几张素描作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物体。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明暗的产生。
)一、首先,我们来看明暗是怎么产生的?同学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纸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的变化?1、我们把它卷起来,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总结:有了明与暗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2、将纸折一下,使纸张呈现多边形,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3还有同学说把纸揉皱了,看有什么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上所述: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部分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光与明暗的关系?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到物体时,物体表面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三个面:亮灰暗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五大调子:亮灰明暗交界线投影与反光活动四作品欣赏(设计意图:欣赏作品素描的五种表现方法)如:明暗素描(光影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中国白描、速写。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说课稿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6461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2.png)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展示了素描中的几何体描绘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的方式表现几何体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物象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素描写生的基本功。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
六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审美观念开始逐步形成,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物体都是由几何体演变而来。
因此,在接触几何体的过程中,较容易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我将通过几何石膏的实物展示,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掌握用素描的方式对植物进行写生。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规律,掌握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提升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重点:认识物体的明暗基本规律,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
难点:根据观察到的明暗规律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说教学方法为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本位思想,我将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示范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式。
多种方法有效串联,能够将课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带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六、说教学准备美术课堂相比其他学科需要更多直观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几何石膏体、手电筒、素描绘画的相关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首先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一则素描绘画视频短片,同学们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2)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2)](https://img.taocdn.com/s3/m/1d45bc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6.png)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2)一. 教材分析《明暗与立体》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美术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明暗对比、层次分明、立体感等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明暗变化和立体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往往对明暗的处理不够到位,立体感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层次分明、立体感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理论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展示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3.练习法:学生实践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提高绘画水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明暗变化和立体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表现方法。
3.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展示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课堂表现、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eacff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f.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四、教法、学法: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
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学法:以观察法、探究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
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索欲,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程序如下:五、教学程序:1、观察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玩具、水果、口杯、树叶、石头等小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
明暗与立体(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
![明暗与立体(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9d13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1.png)
明暗与立体(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学会使用线条、明暗、颜色等手法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2.熟悉对不同物体的观察和分析,有良好的创造力和表现力;3.掌握学习本课时的一些基本技巧,如如何构图、如何使用色彩等。
(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2.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增强学生绘画的耐心和耐性;3.能够自主完成基本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明暗和立体的关系;2.学会如何运用明暗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3.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基本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具体表现能力;2.学会如何使用立体的线条和明暗效果,进行立体画法的绘制。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一) 课前预习(10分钟)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考虑和理解时间,我们在课前预习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看懂知识点相关的课文,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并预习一些有关明暗和立体画法的知识。
(二) 导入(10分钟)本课我们将学习的是“明暗与立体”。
导入环节我们通过比喻和难度梯度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
比如,我们可以提出“你们都看过电影或电视吧?那么照片与电影有什么区别呢?”等类似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掌握学生的注意力。
(三) 展示(30分钟)我们通过展示和举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明暗和立体的关系,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使用的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通过展示一些作品,如《荷塘月色》、《中国美食手绘》、《星空夜景》等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画法,并理解作者如何使用明暗和线条等元素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 操作互动(40分钟)到了这个环节,学生经过前面的预习、导入和展示,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互动环节。
1.分析:在操作环节,首先我们让学生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分析一些立体的素描或油画,尤其是画法上如何表现清楚的形、色和空间;2.操作:之后我们鼓励学生进行操作,要求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如自行车、花瓶、动物绘画等),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使用明暗和线条等技巧,创造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作品;3.组织分享:在操作后,我们让学生进行组内分享,传递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袁文婷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袁文婷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八年级美术的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我主要从教学对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整体感知五部分来进行阐述。
一、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体验。
其思维特点渐渐倾向于带主动性探索的逻辑思维,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主要是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学生自主地把体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能力。
因此,本科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究,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以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是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中国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知识,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素质教育的体现)
★教学用具:课件、范画、石膏几何体、台灯、陶罐静物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稳定学生情绪(2分钟)
2、导入新课:师放课件、生欣赏课件和教师范画。
(3分钟)
师展示几组明暗关系和平涂的素描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引起学生对用黑白灰素描关系来表现素描产生共鸣。
另再出示几张带明显光影效果的黑白作品,并提出问题,明暗是如何产生的?素描主要表现是什么?
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3、讲授新课:(30分钟)
(一)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台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和深色的陶罐,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
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1.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素描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素描明暗五大调: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二)欣赏优秀素描作品,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分析,说明明暗素描使用的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及塑造出的不同情境。
(三)明暗表现技法:
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
讨论:还可以有哪些技法?(课后思考)
4、创作步骤:(8分钟)
(一)描出一件树叶
(二)反复叠印,留出空间进行想象、创造
(三)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
(四)运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
5、课堂总结:(5分钟)本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6、作业布置(3分钟):
1.以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2.选择一副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
2.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画一幅画。
7、教后反思:本节课我坚持执行我一贯执行的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重心这样一个原则。
关于板书:我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以简洁、鲜明、调理重点突出,这是我板书的原则。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板书设计)
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1、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二、明暗的表现方法
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
三、作业
1、以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2、选择一副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
3、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画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