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The Guidance of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400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分:1总学时:16 其中讲授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用教材:医学导论(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医学导论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史,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医学教育体系,为今后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和进行医学科研打下基础。
医学导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临床工作中较常用和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目的在于要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了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要求,了解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学会医学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1.了解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2.了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要求3.了解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4.学会医学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5.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6.了解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重难点)1.古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古代东方医学、西方医学的起源。
领会古代医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1)原始医学的特点(2)古代东方医学的特点(3)西方医学的特点(4)✧古代医学的特点2.近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近代医学的发展。
领会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教学内容:(1)近代医学的发展(2)✧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3)医学交流的作用(4)自然科学对医学发展的作用。
3.现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医学的特点。
领会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及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教学大纲.................................. 23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9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 33 1“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课程编码:CLIM2001 学时:32 学分:1.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五、七年制,法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文历阳主编,《医学导论》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医学导论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整体第一篇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来阐明医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内目的:学习医学的历史,熟悉了解医学的发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医学的社会地位和展规律,明确医学的发展方向,从中汲取前人的社会功能;介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医学经验和教训;拓宽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正确评价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培养热爱专业的思想,医学导论通过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树立为医学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专业选修课-《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2015(1)本科药学专业(学分:2 学时:3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涵盖内科、外科、妇产、儿科学等各临床学科,供药学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
课程采用案例(即病例,只以重大危害的疾病为例)教学,它以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临床病例(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开始,倡导启发式教学。
从以治愈或彻底预防疾病为最终目的这一出发点,理解病人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原则,倒推病因、致病机制(包括系统、细胞通路、分子、免疫等水平),并结合PUBMED文献搜索,拓展研究新进展,使学生理解药物研发的关键点(把握疾病的最关键致病机制),提出原创性药物研发思路。
随后进行跨学科引导,结合学生个人兴趣、鼓励执着探究彻底治疗重大疾病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所授皆为理解内容,要求结合中英文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教材、PUBMED数据库、网络资料等,理解致病的系统、分子机制,找出新药设计的靶点,提出跨学科的解决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内科学、外科学等教材,讲授常见和重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英文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各学科英文资料,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措施及局限性产生深刻印象,图像化、形象化理解疾病的病因、致病机制,再翻查PUBMED数据库掌握这些疾病的研究新进展,随后进行跨学科引导,结合学生个人兴趣,提出跨学科治疗和研究方案(如物理学、微电子、人工智能、材料、化学),并予以符合逻辑性论证、撰写论文,启发学生大胆追逐科学原创的精神。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以重大疾病为例进行案例式地教学,内容如下,但会根据上课时启发学生理解与思考的需要和外聘授课医生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等因素,时有调整:Chapter 1: Neurological disease:Action potential and epilepsy第1章:神经疾病:动作电位和癫痫Chapter 2: Endocrinology: Pituitary Adenoma-Endocrine System第2章:内分泌学:垂体腺瘤- 内分泌系统Chapter 3: Respiratory disease: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Cor pulmonale第3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肺心病Chapter 4: Liver, biliary tract and pancreatic disea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irrhosis-Chronic hepatitis B-HBV virus第四章:肝,胆道和胰腺疾病:肝细胞癌-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Chapter 5: Immunology: Chimeric Antigen T cells receptors第5章:免疫学:嵌合抗原T细胞受体Chapter 6: Current status of other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第六章:其他临床治疗策略的现状考试:本课程不做考试,尽量以英文综述或者用英文完整论述的医学假设为考核形式,要求观点方法独创、具有严谨的理论论据。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群体所设计的一个必修课,主要以讲授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概括性地介绍临床医学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系统学习各临床医学分支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常用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疾病、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能力。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临床医学、探究临床医学本质及其应用意义的态度;•培养自学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1. 教学内容章节内容讲授方式第一章临床医学基本概念、特点和要求讲授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三章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与治疗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第四章常见医学检查与解读讲授、实验第五章诊断与治疗方案设计讲授、案例分析、讨论2. 实施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病例讨论、解决问题;•实验室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方法的理解;•网络学习,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并帮助他们掌握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期中测试和小结测试,占总成绩15%;•课堂练习,占总成绩15%。
2. 非考试评价•课堂出勤,出勤良好者可通过出勤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分;•课堂讨论,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可获得1-3分不等的分数;•平时作业,老师将定期布置作业,评定结果也将被计入最终成绩。
五、教学资源•教材:《临床医学基础》,主编:王小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特殊场所:医院临床实验室;•常规设备:实验室常规设备。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1508Z3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课程类别:考查课学时/学分:9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教改班)、免费定向生、精神医学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郑建中主编,《临床医学导论》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8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临床医学导论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整体的角度来阐明医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医学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介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它是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及精神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医学生的专业、人文和医德教育,打破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界限,实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具体将通过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深的学习和早期接触临床,将医学生导入医学这一神圣殿堂,使医学生对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对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较充分的了解;培养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个好医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为今后学习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程奠定心理和知识技能准备。
同时,通过描述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引导、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为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人为本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坚持全面的辩证的积极的发展的健康和疾病观点;坚持防治康保一体化观点。
2.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坚持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深,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讨论和自学。
3.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安排
学生评价与反馈
关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 求。
课程改进方向
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反 馈,提出课程改进的方 向和措施。
临床医学未来发展趋势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 展,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临床
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临床医学将与更多学科进行融合和创 新,形成更加综合、全面的医疗体系
心力衰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 作出诊断。治疗原则为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改善生活方 式、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胃炎
根据上腹痛或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可作出诊断。治疗 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及饮食调整等。
消化性溃疡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医学知识
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要内容 ,为理解临床医学打下坚实基础。
临床医学知识
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的常见病、多 发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医学技能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病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 能和诊断思维能力。
消化生理学
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和 吸收功能,以及消化腺的分泌和调节 作用。
排泄生理学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以及尿液 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病理学基础
疾病概论
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转归过 程,以及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损伤 和修复过程,以及再生和纤维化的机 制。
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类型:必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概述(2 课时)- 介绍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和优势。
2.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6 课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
- 西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 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
3.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诊断方法(6 课时)- 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舌诊、脉诊等。
- 西医诊断方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综合评估、优势互补等。
4.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治疗方法(6 课时)-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
- 西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等。
5.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实践案例(4 课时)- 分析实际病例,展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和优势。
-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前景和挑战(2 课时)- 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 分析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和演示。
2.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实验室实践和临床见习。
4. 课外阅读和研究。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期末考试:笔试或口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主编:[作者],[出版社]出版)。
2. 相关中西医临床医学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类型:必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4学时)适用专业:医学相关专业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提供跨科学科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临床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2学时)1.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1.2临床医学的历史沿革1.3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关系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学时)2.1患者评估与临床决策2.2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2.3临床治疗与监测2.4临床预防与康复3.临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学时)3.2临床数据记录与管理3.3临床数据的诊断与分析3.4临床数据的统计与报告4.临床与实验研究(10学时)4.1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2临床试验设计与伦理4.3实验动物模型与临床关联性4.4临床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5.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伦理与法律(6学时)5.1医学伦理概述5.2医学伦理决策与伦理委员会5.3医学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应用5.4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处理6.临床医学教育与职业发展(6学时)6.1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与方法6.2医学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6.3临床医学研究与学术发展6.4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7.临床技能实训(24学时)7.1临床诊断技能训练7.2临床操作技能训练7.3医学检验与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7.4病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临床医学概论》参考书目:1.临床医学基本原理(国内外教材)2.临床医学实践指南与技能训练(国内外教材)3.临床医学研究与伦理(国内外教材)4.医学伦理与法律概论(国内外教材)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结合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式。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学分:学分总学时:学时理论课: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第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内科学(第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通过《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熟悉病人和医生角色,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技术、诊断思维、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实践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打下基础。
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作业(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笔试。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平时作业、调查报告等)。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医学篇第一章医学的起源和发展[目的要求].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了解希波克拉底誓词,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了解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讲课时数] 学时。
[教学内容].史前医学、古代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汉莫拉比法典)、古典文明时期的医学(重点希波克拉底、盖伦及其贡献);.中世纪医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重点维萨里、哈维及其贡献);.明清时期中国医学(重点本草纲目)、对中世纪以后至世纪世界医学的基本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目的要求].掌握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责任、医学目的的概念;.熟悉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的历史作用,新的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产生的条件、医学模式的特征。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3211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英文名称:Clinical Medicine Summar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刀(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急症、传染病、内、夕卜、妇、儿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将重点讲述药物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临床的常见疾病。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解剖与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先行课,与上述课程的联系要求如下:1.《解剖与生理学》应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化学》应理解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和半不连续复制;掌握DNA复制的一般特点;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
3.《分子生物学》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 掌握真核RNA的转录后加工;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掌握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三、课程教学目标1.应熟悉和掌握现代临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2.2)2.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及常规治疗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3. 了解未来医学的发展及未来的治疗方法(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多增加一些图片和视频,适当安排一些病例讨论,要求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各种常见多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一部分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专业文献。
临床医学导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临床医学导论第三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为学生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思维和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的应用和发展,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部分:临床医学基础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程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的定义、目的和特点•临床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医疗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第二部分:临床医学实践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实际应用临床医学的技能和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临床分型和诊断•症状和体征的分析及预后评估•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第三部分:临床医学实践案例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实际应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案例。
课程内容包括:•相关病例的实际分析•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四部分: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临床研究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临床研究工具和样本招募•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伦理和合规监管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学生出勤率:80%•期中测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50%•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的20%期中测试将覆盖课程的前两个部分,期末论文将要求学生分析一个临床医学案例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课堂上,学生将被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
结论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是培养医学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的应用和发展,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计划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将介绍医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临床实践的基本要求以及医学伦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了解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标准;4.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5.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论与绪论- 临床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临床医学导论的重要性和目的;- 课程安排和学习要求。
2.医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医学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论文写作与发表。
3.临床实践基本要求- 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 临床观察与记录技巧;- 临床数据分析和病例报告。
4.医学伦理与专业道德- 医学伦理的概念和原则;- 医学伦理问题的处理与解决;- 医学专业道德标准与医患关系。
5.课程实践与案例研讨- 医学实践技能培训;- 临床案例研讨和解读;- 学生自主实践和报告。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强调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临床观察和记录、病例报告等,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五、考核安排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课程论文:学生需根据自主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学生需参加闭卷期末考试,考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六、参考教材1.《临床医学导论》(第三版),安德鲁斯出版社,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中国医科大学二○一○年十月前言《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的一个成果,是为顺应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早期接触临床”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分为三篇,即第一篇医学篇,第二篇医生篇,第三篇临床篇,共33章内容。
共讲授28学时,实习1周。
在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以及七年制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此门课。
开设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症状,初步了解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知识,掌握正确临床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学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
并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思想。
本门课程主要由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学校有关学科教师承担理论授课,实习由各临床学院组织实施。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
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即要求学生写两份病志,其成绩占30%。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课间实习方式。
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课间实习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并作为考试成绩一部分。
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有1-2周时间去家乡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汇编成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篇医学篇第一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希波克拉底誓词。
2.熟悉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教学内容]学习医学发展史,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和科学思路,树立为医学献身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2学时第二章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目的要求]1.掌握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点。
2.熟悉临床医学进展。
3.了解基础医学进展。
[教学内容]从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同时,让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及重要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医学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授课学时] 1.2学时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熟悉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与条件。
3.了解医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各种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其转变的背景与条件,让学生对现代医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1学时第四章全科医学[目的要求]1.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
2.熟悉全科医生的概念、知识结构及任务。
3.了解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全科医学的含义及起源、研究目的、对象与范围以及全科医生的含义、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及任务等一般性概念;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的几个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授课学时]0.4学时第五章卫生组织机构与医疗卫生改革[目的要求]1.掌握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
2.熟悉我国卫生组织机构分类。
3.了解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卫生组织机构的分类,重点为医疗机构;我国的卫生改革情况,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举措、面临的重大题目以及改革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授课学时]0.4学时第六章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目的要求]1.掌握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2.熟悉面向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3.了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五方面挑战。
[教学内容]学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理解教育改革的动因,重新认识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篇医生篇第一章医生角色[目的要求]1.熟悉医生角色的社会期待。
2.了解职业精神,熟悉医生角色的职业精神。
3.了解角色扮演,掌握主动实践医生角色的实现。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期待的医生角色的内容;认识人文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神髓,科学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特征,公正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支柱,合作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要素;怎样实现医生角色。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0.5学时第二章病人角色[目的要求]1.了解病人、病人角色的概念;了解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熟悉病人角色的变化及对策。
2.熟悉病人求医行为的类型;了解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3.了解病人需要的基本特点;熟悉病人需要的主要内容。
4、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5、掌握病人的权利;熟悉病人的主要义务。
[教学内容]病人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求医行为;病人的需要;病人的心理特点;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概念和内容。
综合认识病人,是“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全面了解病人、深刻理解病人、充分尊重病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成就一名合格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0.5学时第三章医疗中的人际关系[目的要求]1.了解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一般技巧;熟悉医生如何更好地与病人沟通。
2.熟悉医患关系的含义;了解医患关系的模型、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掌握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熟悉医医关系的含义;了解各种医医关系;掌握医疗中的集体协作关系。
4、熟悉医社关系的含义;了解医社关系的意义。
[教学内容]医疗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一般技巧;医生应如何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熟悉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活动中人际关系主要内容;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及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举例说明医疗集体协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授课学时]0.5学时第四章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实践[目的要求]1.熟悉卫生法律的概念及其含义;了解卫生法律现状、基本属性与特征。
2.了解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熟悉医方的卫生法律责任。
3.掌握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熟悉各种医患相关的法律保护。
[教学内容]卫生法律的概念、特点、内容和意义,与调整医患关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以及当事人违法法律后,所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医患双方享有的法律权利及其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的法律纠纷。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授课学时]0.5学时第五章医生与科学研究[目的要求]1.掌握科研及创新能力是优秀医生的必要素质。
2.熟悉如何做好临床科学研究。
3.了解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概念、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1学时第六章医生培养[目的要求]1.掌握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改革。
2.熟悉美国、日本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3.了解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情况以及培训方法,同时借鉴国外住院医师培训经验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1学时第三篇临床篇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的定义及人体的第三状态;衰老的标志的特征;老年性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死亡的分期及死亡的判定标准。
2.熟悉疾病的定义和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疾病谱的变化及研究疾病谱的意义。
3.了解健康的标准;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分类;衰老的机理及安乐死。
[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健康的定义及与病人定义内涵的关系;健康与第三状态及疾病的关系;衰老的共同特征和人口老年化问题;死亡及其判定标准和重要意义。
2.一般讲解疾病过程的规律,初步了解疾病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疾病谱变化以及疾病谱调查的方法和意义。
3.概要讲述健康的躯体标准和社会心理标准;简要说明发病机理、疾病分类、衰老机理及安乐死等。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课堂讲授。
[授课时数]1学时第二章疾病病因[目的要求]1.掌握病因的概念和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2.熟悉医源性疾病的病因。
3.了解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病因概念和病因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宿主方面的各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社会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2.一般讲解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医源性疾病病因的种类。
3.概要讲解致病因子的种类及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讲解。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三章疾病症状学第一节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症状的概念和临床意义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问诊要点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发生机制[教学内容]一、发热(一)发热的概述(二)发热的机制(三)发热问诊要点1.流行病学2.发热缓急与病程长短3.发热伴随症状4.发热临床表现和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和不规则热)(四)临床意义1.正常体温生理变异2.发热疾病的分类(1)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第二节胸痛(一)胸痛概念(二)胸痛发生机制(三)问诊要点1.胸痛发病年龄2.胸痛性质和部位3.胸痛诱发因素4.胸痛伴随症状(四)胸痛临床意义[教学方法]1.概念交代准确清楚,重点讲授临床意义和问题要点,略提发生机理。
2.发热热型结合曲线图讲授,咳嗽、咳痰及咯血列举典型病历讲述以加深对症状的理解和记忆。
[授课学时]1.发热1学时2.胸痛1学时第三、四节发绀呼吸困难[目的要求]1.掌握发绀、呼吸困难的概念、问诊要点及其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2.熟悉临床意义;3.了解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发绀①发绀的概述②发生机制③问诊要点④常见临床类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呼吸困难①呼吸困难的概述②发生机制③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④临床意义[教学意义]重点讲授发绀、呼吸困难。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从问诊要点入手,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症状,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启发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恶心与呕吐[目的要求]1.掌握恶心与呕吐的的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恶心与呕吐①恶心与呕吐的概述;②发生机制;③问诊要点;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0.5学时第六节腹痛[目的要求]1.掌握腹痛的发生机制、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2.腹痛①腹痛的概述;②发生机制;③问诊要点;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1学时第七节黄疸[目的要求]1.掌握黄疸的定义、黄疸的形成、问诊要点及临床常见三种黄疸的鉴别。
[教学内容]3.黄疸①黄疸的概述;②发生机制;③问诊要点;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学时]0.5学时第八节水肿[目的要求]1.掌握水肿的概述、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2.了解上述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1.水肿①水肿的概述;②发生机制;③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④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