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观念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改革过程中,充斥着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主题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又都是公认对学生有益的。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学生??课堂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摩擦。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有人认为改革好,也有人认为是在穿新鞋走老路。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新课程改革的措施,有利也有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关注这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说,学生在下面一个表情的听着,老师是一味的传授,只顾着自己说,不关注学生,而学生在下面一味的听,没有时间思考,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有一点小小的想法,也不会再课堂上提出来,并且和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而新课改提倡的就是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实现有“灌输”中心到“对话”中心,有教授现成真理到探究真理产生的过程,实现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从而彰显课堂教学的本体意义和时间价值非常重要。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比如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等,学习的主动权可以说真正的从老师手中换给了学生手中。
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权利选择性学习,也有权利选择怎么学。
首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反映了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的人本主义取向。
人本主义非常重视把情感领域,认知领域,知识领域加以整合,把学习与学生生活,发展联系起来。
?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尊重学生。
新课改总结
新课改总结第一章新课改的概述一、课程地位课程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二、课程结构、要素、类型1、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要素3、课程类型:(1)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4)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5)根据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三、新旧课程理论(一)经验主义理论(杜威)(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布鲁纳和施瓦布)(三)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国家民族共同利益为首要考虑(四)永恒主义课程论(赫钦斯)(五)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六)存在主义课程论(泰勒)(七)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第二章新课改的具体实施第一节课程目标改革一、课程目标及新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二)课程目标的类型1、行为取向性目标:是学习事先规定的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具有操作性,适合技能课和训练课。
泰勒、布鲁姆2、生成性取向目标:不是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随着学习活动展开自然生成的目标。
3、表现性取向目标: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表现,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三)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学科体系的需要二、新课程目标(一)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为的课堂。
(二)我国新课程六项具体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主动学习2、课程结构的转变: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实现课程结果的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
试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
【 关键词 】 新课程改革 教学目 标 数学教学模式 转 型 【 中图分类号 】 3 . G6 36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9 8 3 ( 0 o o — 1 0 0 10 — 5 4 2 1 )4 0 8 — 3
一
、
问题 的 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杜 威 提 出建 立 一 门所 谓 “ 梁 科 学 ” 以便 将 学 习理 论 与 教 学 桥 .
之 上 , 略 了人 的主 动性 、 动性 和 独立 性 , 师 总是 习惯 预 改 革开 放 以后 . 忽 能 教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需 要 , 我们 的数 学 教 学 观 不 断
先把 教 学过 程 简化 为 一 些 固定 的步 骤【 l 1 国的数 学 教 育 历来 更 新 , 改 和教 改 已成 总 的趋 势 , 多 数 数 学 教 师 和 理 论 工 作 我 课 大
事 实 上课 堂教 学 不 能 是 完 全 事 先设 计 好 的 .应 该 是 边 活 鲁 纳提 出的 发 现学 习 模式 的影 响 。特 别 是近 年 来 。 着 西方 教 随 动边 设 计 . 师生 互 动 的过 程 中不 断形 成 和 发展 的 采 用 适 合 学 理 论 的 引 入 , 大 众 数 学 ” “ 题 解 决 ” “ 放 题 教 学 ” “ 在 “ 、问 、开 、 建 的教 学 模 式 . 变 学生 单 一 的被 动 的 学 习方 式 . 倡 和 发展 多 构 主义 ”等 以 借 鉴 西方 教 学 为 主 流 的数 学 教 学 改 革 浪 潮 对 我 转 提 样化 的学 习方 式 , 学 生 成 为 学 习 的 主 人 , 让 体会 成功 与 失 败 , 国数 学 教 学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学 教 学 呈 现 多 样 化 、 合 化 数 综 使 学 生 的 主体 意 识 、 动 性 和 创 造性 不断 得 到 发 展 . 养 提 出 能 培 的发 展 趋 势 教 改 实 验 巾产 生 了一 批 较 有 影 响 的 数 学 教 学模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
N o . 1 0 . 2 0 1 3
Yu S h u Wa i X u e Xi
2 0 1 3年第 1 0期
新 课 程 改革 下 高 中数 学 课 堂教 学模 式 转 型
王 娜
( 江阴市要 塞 中学 , 江 苏 无锡
2 1 4 4 3 2 )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下, 课堂教学模式呈现 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 传统的课堂教 学模式在我 国高中数学的课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中,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 能力 基本理论和思想、 教学的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和教学成果 的最终 习氛围, 评价等。
二、 高 中数学 课堂教 学模 式转 型的 具体方 式
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算法章节的学 习中, 老师在
给出 一个 题目 之后, 可以 要求学生相互 讨论之后, 用 多种方式表
堂教 学 中仍 然 占据 着重要 的地位 , 阻碍 了高 中数 学教 学效率 的全 面提 高 以及素质 教 育的深入 推进 。在 此形 势之 下 , 结合 新课 程 改革 要 求. 实现 高 中教 学的课 堂教 学模 式转 型则 尤为 重要 。本 文就 高 中数 学的教 学模 式 内容和 其具 体 的转型 方式进 行 了简要 分析 。 关键 词 : i t 课 程 改革 ; 高 中数 学 ; 教 学模 式 ; 转型 中 图分 类号 : G 6 3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1 0- 0 0 4 9- 0 1
象 的向学生们展示学 习内容。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 的教学与学 习中, 使用几何画板教学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传统 的教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模式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县广泛铺开了,还记得刚刚接触课改时,觉得那是胡闹,那样的课堂能上课吗。
学生能学到东西吗?学生的纪律有保障吗?中考成绩不会受影响吗?学生的家长会认可吗?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有诸多的担心,不敢放手。
经过三年的时间,实践证明课改成功了,让我们曾经担着的心放下了,同时受益课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几年下来感触颇深。
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课改浅显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校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重点围绕课程改革目标,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尝试。
我们以课改的新理念为指导,重点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内容,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科研深化与课堂教学四个方面进行变革,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方式。
实施“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主动地获取和积累知识与经验。
实践证明,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是课改的出发点,也是课改的落脚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三个一”,即课堂引入阶段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教学过程中举一个联系生活的实例;课堂教学结束时说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语言。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物和事件。
②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所以,我区坚持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几个方面,全面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以前我们上课很注重双边活动开展得是否好,这里的双边活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
为达到这一标准,教师设计了许多课堂提问,教学便在师生之间讲与听、问与答的程式化中进行。
久而久之,师生问答成了许多默契,如教师课解时,学生必定认真听,不得打断教师的讲述;只要教师稍有停顿,学生必会齐声答问。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旨在为解决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1. 提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老师主导,学生被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
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是“说一讲二做三”,课堂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2. 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
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究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强化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也 提高 了 。教学 中 , 师 除 了 自 己要充 分 投 入 始终 保 持 高 度 热情 , 此 教 以 高 中政 治新 课 改课 主要 是培 养学 生分 析 和解决 问 题 能力 , 要求 学 生 感染 学 生 , 动学 生情 绪 , 学生 思维 和智 力 活动 处于 兴 奋状 态 。 同时 , 调 使 从具 体 事件 中深 入地 思考 问题 , 透过 现象 抓 住 本质 , 渐 培 养起 深 刻 的 还 要运 用各 种 电教媒 体 , 充 一 些 同学 感 兴 趣 的例 子 , 入 浅 出的 讲 清 逐 补 深 抽 象思 维能 力和 逻 辑思 维能 力 。教学 中运 用多 种 电教媒 体 , 将会 把 所 研 道理 , 学生感 觉 学习 既不 枯燥 , 使 也不 神秘 。谍 堂 活起 来 , 生 之 间 的感 师 究 的问 题 引伸 , 导学 生 探其 实 质 , 开 有效 地 培 养 学生 思 维 例 如 在 讲 市 情 就容 易沟 通 。 感共 鸣就 能产 生 , 生对 老师 的 信任 感就 能 增 强 , 情 学 自己 场经 济 时 , 分别 运 用 多种 电教 媒 体 , 过 直 观 的 形 象 对 比, 导 学 生 思 就更 能发 挥在 教 育教 学 中 的导 向作 用 , 而 促进 教 学 的 进 行 , 高 整 体 通 引 从 提 考 , 正认 识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与资 本 主 义 市 场经 济 二 者本 质 的不 同 。 教学 质 量 。 真 同时, 还可 以利 用 电教媒 体 把 相关 知 识 设 计成 表 格 , 络 图等 形 式 的 投 网 高 中政 治课 是一 门实 践 性和 时代 性很 强 的学科 , 多媒 体 与 高 中政 治 影片, 便于 学生 整理 知 识 , 使之 条理 化 、 统化 例 如在 讲 我 国 的投 资 方 新课 改 的有 效整合 , 系 必将 促 进 政 治课 堂 教 师教 学 的教 学 思 想 、 学 方 法 教 式时 , 我就 运 用电教 媒体 把 “ 股票 与债 券 , 三种 债 券 。 商业 保 险与 社 会 保 和教 学 手段 和学 生 的学习 方 式 的巨大 变革 , 而导 致 其课 堂 教 学结 构 的 从 险” 异 同点显 示 出来 , 生一 目了然 的 学 变化 , 提高 学生 学 习政治 的 浓 厚 兴趣 , 高 中 政治 新 课 改 得 到 真正 的 贯 使 2 运 用多 媒体 教学 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政治 课 的积极 性 彻 和实施 。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及常见问题分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及常见问题分析摘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模式也随着国家对教育单位新课程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善和提高。
在这样一个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出适合当前形势的特色教学方法,下面就该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分析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推动着整个教师团队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了满足形式的发展需求,初中数学也必须紧跟脚步,努力寻找具有特色风格的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指标中数学的要求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了迎合这样的教育教学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我们初中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也都积极探索符合要求的教学方法,从我个人这几年来的探索和总结,得出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暑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积极有效的带领学生做好自我学习的工作。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相同,这时作为教师就必须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分类,把情况不太好的学生找出来进行单独的培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其掌握自我学习的相关规律跟上整个班级的大部队。
这种通过思维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仍然保持清晰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转换的过程,在对同一问题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有利于学生阐述各自的不同思维方式。
同时可以有选择的借鉴其他同学的解题方式和思维方法,这样的思想碰撞让学生们彼此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由于个小组成员的水平都差不多,还可以在小组内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有利于督促学生自我成长。
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摒弃已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探讨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就显得有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逐步地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探索,使课堂骤添了生机活力。
然而我们理性地反思课改推进的过程,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值得深思的就是,我们在课改旗帜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到底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效果呢?在琳琅满目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些许不解的现象:有时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只能草草走过场;有时活动开展时脱离了真实的语境,不能激起学生积极地投入,只完成了属于表层的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并不是真正意义高效课堂。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多次参加观摩课与听课中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一线老师的反思。
现总结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以下误区。
目前课堂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教师为了让课堂热闹花哨,在课堂实践中会看到教师设计的多种任务,然而在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本身的教学设计缺乏有效性或是呈现低效性。
误区二:不关注全体学生。
任务的开展只是集中于“优势学生”的有效输出,在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互动效应,往往把任务的执行只集中于少部分的“优势学生”身上,这与“有效教学”所期望的能让班中更大多数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值是违背的。
误区三: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而不少课堂上可见到的是一些教师不明目标地设置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无效或低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实践,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并未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其结果也并非是合作的成果;有些问题实际上并不需合作同样能解决,可谓多此一举。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四新 (4)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四“新”东莞市长安中学徐世友(523850)【论文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
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新教材新观念新思想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提出:在《读者》杂志上曾经登了一篇名为《历史题该怎样考》的文章。
同样的历史知识,但是中外考查的方法却截然不同:中国的考试题目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了哪里?”,美国的考试题目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如果当初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文章中还列举了一个日本的历史考题,考题是这样陈述的: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外历史教学的差异,外国更重视发挥史学的功能,更重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而从中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历史到底应该怎样教。
我认为这个问题也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中心问题。
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该如何作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学观念要“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就明确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要改变以前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4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3月22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彩报告。
期间,张主任时而犀利,时而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报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一、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玩手机都轻车熟路时,你还在拿根儿粉笔讲课,学生还跟你学什么?”虽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话,却说明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的落后,而新型课堂以学为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课堂真真正正属于学生。
二、高效课堂的实现关键的实施基地在于学习小组太古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这六个词是六种思想,引导四种课型(学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如何上。
其中,老师要说的寥寥无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习小组的高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
老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小组的组建、指导、考核和应用等机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报告中,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时教师应该怎么做?遇到问题时,如何调节?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等细节,都做出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帮助的回答。
三、教师角色的正确认知新型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师由台前走向后台、变讲为导,一改传统独霸讲台的局面。
学生由后台走向前台,变听为讲,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面、立体的课堂互动,体现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对待的朋友。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 新课程教学 ; 数学教师 ; 课改 中圈 分 类号 : G6 3 3 . 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0 — 0 0 3 2 — 0 2
一
、
教师 要 自觉 学 习课 改精神 , 及 时转变 教 学观念
败是 必然 的。新课 程 理念 下 的教学 应该 是 开放 的 、 具 有创
题, 先 由学生之间共同讨论 , 如果学生讨论不能解决的 , 再
由教师在一旁引导 , 师生一起探索解决遇到的问题 。让学 生感受教学中解决问题 的成就感 、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 , 积极争当学习的主人。 这样 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知
一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 , 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 模式, 课堂 上 不要 一个 人高 高在 上 演说 , 要 转 变教 学观 念 , 由教学“ 主导者” 变为教学“ 引导者” ,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 中教师要放下身段 ,和学生一起体验课堂探索知识的乐 另外 , 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 的同时 , 积极组织学 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 为实现“ 日语 + 财经” 创新培养模式 做多方面尝试。作为兴趣驱动式创新的一个环节 , 日 语专 业尝试在专业学生三年级的时候导入学年论文写作指导 , 在学生接受两年基础课程之后 , 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 ,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 的能力。学年论文既可以作为兴趣驱动式创新训练项 目, 也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 最终可以成为学位论文的 前期成果 。这一做法 , 目前在国内语言类高校或者语言类 专业 尚属首次尝试。日语专业( 财经方向) 成立两年以来 , 在 教 学模 式 改革 方 面虽然 取得 了一定 阶段 性成 果 , 但 还远 远没有达到预期 目标 , 今后将不断深入 、 持久地探索教学 模式 , 最终实现创新和改革两方面功能和双重作用。 四、 今 后 的课题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预学、导学、悟学”,打造高效课堂
“预学、导学、悟学”,打造高效课堂“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和谐的课堂系统内,教师对学生自我能动的科学指导,学生主体充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最终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师生、生生双方交流协作,同质互激,异质互补,各展其能,共同发展。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教案预设→学案预学→疑难导学→问题探究→课堂训练→反思领悟。
(一)预学预学首先是教师的预学。
“教师预学”不仅要“读懂教材”、“读懂课标”,更关键的是要“读懂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的文本导读等。
教师在“读学生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自我期盼,为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即“以学定教”。
其次是学生的“预学”。
即学生根据“教师预学”后形成的“预学案”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特别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独立“预学”的能力,我们提倡“引领式预学”。
预学的物质载体是“学案”,其设计应该包括: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资料收集的具体要求、文本预学导读关键词、初想问题检测、预学疑难提问留白等。
学案设计的着眼点:“眼前有课本,心中有学生,学法即教法”,用学生的思维去设计,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
预学阶段的一般操作流程为:教师设计学案→学生完成学案→生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答疑有效进行“预学”的注意事项:1. 预学是自主的行为,但不是放任的行为,预学成功需要一定的目标驱动。
2.“学案”设计要有开放性,即“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学科特点、课型特点以及师生特点有所变化。
3. 预学展示本身就是一种鼓舞,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表达自我的劳动所得,有利于克服自卑,培养自信。
4. 预学案的编写要强化学法指导。
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二)导学“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导学。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
( 一)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般情况下 . 合作学习 的运作是 先分组 .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 同桌合作—— 由同桌两人组成 这 种合 作方 式 , 学 生的交往范围较小 .所 占时间不 长. 易操作 . 也可用 于对难度不是很大 的问题
一
的讨论解决
小组合作—— “ 小 组” 一般是 由邻座 4 至 8人组成的学 习小 组 .这是最 常用的分组方 式。 一个教学班可分为 6 至8 组。 通常在小组 合作之后 , 可以展 开组 际之间的学习竞争 . 以 求得全体学生 的共 同发展 ( 二) 注意合作时机 的选 择 , 使学生积极 、 有效地合作 在一节课 中.并非 时时处处都需要合作 学习。 比如 . 有一 位教 师在 上 “ 等式 的性 质 ” 时, 提出复习 问题 , 不料 学生 没有反应 . 于是 该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 . 然后 叫学生 回答 我
是在教 师引导下 . 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独 立思 考或分组讨论 、 议 论甚至争论。 逐步解 决教师提 出的问题和 自己发现新 问题 .形成 新 的认识 探究 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 在掌握 新知识 的同时 . 培养 学生 的独立思维能力 、 合 作能力 、 培养学生探究解 决问题方法 . 在实践 中学生学会应用. 提高概括归纳 的能力 。 进行 探究式教学 . 教师要注意 以下几个 问题 ( 一) 合理创设 问题情境 创设 的问题情境要 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相 联 系。 从学生熟 悉 、 感 兴趣 的现象 、 事 实或经 验 出发 , 必须体 现“ 趣 味性 、 科 学性 、 重 点性 、 基础性 ” 为原则 . 提高 学生 的兴 趣 . 培 养学生 的能力 教师要视教学 内容 的价值性来 区别 对待 .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 价值 的知识要 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探究 学习 .也就是对于该 学科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原 理要给 出足够 的教学时间。 对于学生 已有 的经验基础 . 或学 生已经达成的共识 .不要再 占用时间进行专 门的探究活动 .教师要在把学 生的认识明确 化的基础上 . 直接得出结论 , 对一些 学生 自己 探究 起来 非常困难 .又不是关键或重 要的教 学内容 . 不要在上面花费较多的时间 ( 二) 必须体现“ 指导而不主导” 的原则 教师并不是带着学生走 .不是用 教师的 认 知方式 取代学生的认知方式 .或 者用教师 的解 决问题 的思 考方式取代学生解决 问题 的 思考方式 。教师主要在选题 、 步骤 、 方 法或关 键 问题上 引导学 生思考 . 而非代替学生考 虑 . 鼓 励学生提 出问题 、 展开讨论 、 发 表观点 、 得 出结论 , 不是 在课堂 上一锤定 音 . 形 成权威 . 这样 的探究式教学 才有 最佳效果 只有通 过 长时 间的循循善诱 和鼓 励 .才能使学生 自主 性得到增强 .从而 配合 教师完成探究式教学 的 内容 。 ( 三) 留给 学生充 分的空 间 。 让学 生尽可 能说 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给学生机会 为 自己的想法或假设 寻找证据 . 进行 同伴 间的交 流活动 . 尤其是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扬 ; 反之 , 若是有些奇 思妙想 , 则被斥责为 “ 异端 ”被 责令保持 , 沉默 。这种做法虽然激发 了少数优等生 的兴趣 , 但却泯灭了大部
分学生求知的欲望。人常说 , 失败是成功之母 。孰不知 , 成功更是
瓣 裁g 嚣 簪 目 露|
一 誊 释§ # 誊 § 瓣 | t 蓐 g gt 曩秘 §
| 妒劳
新课程改革下 的语文课堂教 学模式
70 0 陕 西省 西 安 市南 门西 师 附 小 宋 慧 10 1
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 已逐渐放
小组邀请 老师演曹操 , 并指导 老师用怎样 的神态 、 语气 、 动作演 ,
个善于思考 的孩子 , 让非常敬佩 , 可是 我也不知道为什 么作者要 这样写 , 你愿意亲 自写封信问一问 巴金爷爷吗? 孩子高兴地答应 ” 了, 不久他请我看他写的信 。 老实说 , 于一个平时一见作文就头 对
力 的学习方式 。 例如 , 在教学《 草船借箭》 一课 中, 为了让学生真正
动起来 , 我就引导学生在小组 里分角色演练周瑜 、 诸葛亮 、 鲁肃 、 曹操的对话 。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 自己的朗读 、 表演 技巧选择角色 , 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参加。他们 在小组里互教互 学, 互演互评 , 台表演的小 组一组 比一组 出色 。 上 他们把诸葛亮从 容 镇定 、 有成 竹 , 胸 周瑜 故 意发 难 、 胸 狭 窄 的形 象 表 演得 栩 栩 如 心 生。有一个平时沉默少 言的学生在 自己努力 和同组伙伴 的指 点 下, 将鲁肃 忠厚老实 、 惟命是从 的人物形象刻划得恰 到好处 。 有一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历 史 中 沉 淀 下来 的 非 常 经 典 的 结 论 , 以 可 说 每 一 个 符 号 和 公 式 的 背 后 , 有 着 漫 长 都 的 研 究 和 探 索 的 过 程 , 处 不 体 现 着 数 学 无 家 的 智慧 和 数 学 的 美 。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在 我 要 重 视 学 生 的直 接 经 验 , 意 展 现 知 识 的 注 发 生 和 发 展 过 程 , 力 让 学 生 体 验 数 学 结 努 论的来历 , 了解 隐 藏 在 这 些 数 学 符 号 和 公 式 背后 的 故 事 , 会 数 学 大 师 的思 想 、 体 方法 和 技 巧 。 学 生 在 一 系 列 的 亲 身 体 验 中 发 让 现新 知 、 解 、 握 新 知 、 用 新 知 , 分 体 理 掌 应 充 验 。 样 不 仅 能 使学 生 对 数 学 产 生兴 趣 , 这 由 被 动 的 接 受 转 变 为 主 动 的 探 究 , 且 能 使 而 学生 不仅 知 其 然 , 知 其 所 以然 。 更 中学 生 好 奇 心 强 , 们 的 头 脑 中 有 许 许 多 多新 奇 的 他 想 法 和 见 解 , 学 中 我 给 学 生 提 供 展 示 的 教 机会 , 鼓励 猜 想 , 正 体 现 “ 学 生 为 主 体 真 以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例 如 在 讲 解 《 差 数 列 。 等 前 1 和 》 课 时 , 首 先 介 绍关 于 高 斯 求 3 . 项 一 我 解 1 +…+2 的 故 事 , 同 学 们 猜 想 小 高 +2 0 让 斯 的做 法 ( 序 相 加 法 ) 然 后 逐 步 深 入 , 倒 , 研 究 求 解 l +… +n的 做 法 , 终 引 出 任 意 一 +2 最 个 等差 数 列 的 前r 和 的 求 解 方 法 , 等 差 l 项 即 数 列 的前 n 和 公 式 , 样 学 生积 极 参 与 到 项 这 数 学 公 式 的 整 个 发 现 过 程 中 , 分 展 现 一 充 个 数 学 公式 的 来 龙 去 脉 。 这 个 过 程 中 学 在 生 们 提 出各 式 各 样 的 问 题 , 堂 气氛 空 前 课 活 跃 , 仅 教 学 任务 得 到 很 好 的 完成 , 能 不 更 让 学 生 们 体 验 到 数 学 学 习 的 乐 趣 , 解 到 了 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牟一高
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最终要在课堂上实施,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实践探索,决定把“诱思探究”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环节:一、课堂测验,复习巩固;二、展示目标,导入新课;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反馈矫正,总结评价。
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以下四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1+4”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大致有六个基本程序)
1)调研基础,展示目标。
对上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小测验(一般不超过3—5分钟)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自学提纲。
2)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学生自学,做好自学笔记,记下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时,老师巡视,密切注意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自学完时举手示意;绝大多数学生自学完成,老师要及时转段。
英语科,老师可先领读,已确保学生发音准确后,剩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记。
3)互帮互学,小组探究。
数、理、化以四人小组为宜(每小组优、中、差学生尽量均分,由一学习好的学生任组长),其它学科可四人可二人,英语以二人为宜。
学生自学后,分小组互帮互学,问题尽量消灭在小组内。
英语可讨论的问题不多,更多的应是两两对话,相互提问。
不论哪一科,讨论的原则都是“必要”,不必要讨论的问题,决不要图形式、走过场,硬塞给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时老师必须严密监控、巡视、适时结束转段,决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在2、3段中,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所以,老师一律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小组发问,班级探究。
讨论结束,各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未提出该问题的小组解答。
5)突破难点,强调重点,延伸拓展。
老师做好两件事:A、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B、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政、史、地、生等学科,老师还要紧密结合课本,以生动的事例和故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课堂总结布置练习,需布置作业的学科适量布置经过老师精选的作业。
同时,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小测验的基础知识内容。
另外,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任课教师还应做一些特殊的课上课下安排。
例如语文科,每周应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读书、读报,摘抄优美词语;两节作文课;学生人人要写日记;学习课本的课堂上,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真谛;老师要范读等等。
2.、试卷讲评课(大致有五点)
1)发卷。
试卷评改后尽量提前发。
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改错误之处。
2)分析总结。
上课后,对学生答卷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总结,表扬优秀的和进步大的学生。
(一般3分钟为宜)
3)小组探究。
分小组(四人为宜)对试卷进行讨论(一次性讨论完)。
互教互学,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尽量解决在小组内。
4)小组发问,全班探究。
小组互帮互学结束,让各组提出讨论后还未解决的问题,老师把这些题号标在黑板上,由未提出该问题的小组解答。
一般先解决多数组都不会的问题。
只有少数小组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时间不足,问题也不太典型、不太重要,老师可以放到课后单独辅导解决。
5)教师总结。
A、讲解全体学生都不会的问题。
B、对重点题进行强调、拓展,教会学生如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针对试卷中学生做题的薄弱环节,留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或布置下节课小测验的内容。
3.习题课(大致有五点)
1)小测基础,投放习题。
3—5分钟小测验后,把该节课准备的习题总量一次投放给学生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打在多媒体屏幕上或课前写在小黑板上)。
2)独立做题、集体研讨、教师指导。
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习题。
待大多数学生做完一轮习题后(做完的学生举起左手),及时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小组互帮互学结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由其他会的小组帮助解答。
各组都不会的由老师讲解。
习题不论分几次投放给学生,都按照这个步骤进行。
3)老师总结,拓展延伸。
习题全部做完,由老师进行总结(也可由学生总结),讲清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应该重点注意什么,教会学生如何做到会一道题就应会一类题,提高学生应对较难和较复杂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
4.复习课(大致有五点)
1)调研基础,展示目标。
对上节或上周基础知识小测验后,出示本节复习目标、复习提纲、复习具体内容。
2)自主复习。
英语科:着重让学生记单词、句型、语法。
3)分组探究。
自主复习结束,分组讨论,互教互学。
英语:强调学生两两
对话,互相提问。
4)班级探究。
分组讨论或两两对话结束,各小组提出未解决的问题,由其它会的小组解答。
5)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教师解疑答难,强调复习中应突出重点注意的问题。
“练为战”,要让学生带着“敌情观念”复习。
也就是说,复习之后一定要有考试安排。
复习一节,考试一节或半节。
段考、期考、前可安排多节复习,中间始终穿插考试。
从四种基本课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是全剧的“演员”。
而教师,则在课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是全剧的“导演”。
在这里,学生的“主动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而教师,则需要精心备课:一要出示高水平的教学目标、自学提纲、习题等;二要使课堂的各个环节丝丝入扣,一环紧扣一环;三要应对学生在“主动”、“创新”中随时可能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