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絮凝池设计

合集下载

微涡旋絮凝装置工作原理

微涡旋絮凝装置工作原理

微涡旋絮凝装置工作原理微涡旋絮凝装置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涡旋流场的作用,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迅速聚集形成絮凝体,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过滤。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涡旋絮凝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涡旋流场的形成微涡旋絮凝装置通过设计特殊的流道结构,在流体中形成涡旋流场。

当水通过装置时,流体在流道中受到流速的突变和方向的变化,产生剪切力和离心力。

这些力的作用下,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受到扰动并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形成微小的涡旋。

二、絮凝体的形成在涡旋流场中,悬浮颗粒物会随着流体的旋转不断碰撞和融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

涡旋流场的剪切力和离心力可以有效地促进颗粒物之间的碰撞,并提高碰撞的效率。

这样,原本分散在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三、絮凝体的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絮凝过程,水中的颗粒物已经形成了一定大小的絮凝体。

此时,通过调整涡旋流场的流速和流道结构,可以使絮凝体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减小,从而实现絮凝体的分离。

通常情况下,絮凝体会沉降到涡旋流场的中心部分,然后通过底部的排泥装置进行排出。

四、微涡旋絮凝装置的应用微涡旋絮凝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水处理过程,如电力厂、化工厂、造纸厂等。

此外,微涡旋絮凝装置也适用于生活用水的净化,可用于家庭自来水的过滤,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五、微涡旋絮凝装置的优势与传统的絮凝技术相比,微涡旋絮凝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微涡旋絮凝装置利用涡旋流场的作用,实现了颗粒物的快速聚集和分离,处理效率高。

2. 节能:微涡旋絮凝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节省了能源消耗。

3. 维护方便:微涡旋絮凝装置无需常规的滤芯更换,只需定期清理和排泥即可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

4. 体积小:微涡旋絮凝装置体积小巧,安装灵活方便,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场所。

六、总结微涡旋絮凝装置利用涡旋流场的作用,通过悬浮颗粒物的聚集和分离,实现了水的净化和过滤。

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一、前言絮凝沉淀池是水处理领域中常见的设施,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悬浮胶体,净化水质。

本文将介绍絮凝沉淀池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要点、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结构类型: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圆形、矩形或U形絮凝沉淀池。

–池体尺寸:确定池体容积和尺寸,确保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

–入口设计:设置合理的入水口和集水系统,防止搅拌和堵塞。

–出口设计:设计合理的出水口位置和尺寸,保证水质均匀排放。

2.絮凝剂投加系统–设计合理的絮凝剂投加位置和方式,确保均匀混合。

–考虑絮凝剂种类和用量,根据水质情况调整投加策略。

3.混合均质系统–设置搅拌设备或其他混合均质系统,确保絮凝剂充分混合、溶解和作用。

–考虑能源消耗和操作维护成本,选择适合的混合方式。

三、施工流程1.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安全通道和施工空间。

–检查工具设备完好,并准备好施工材料。

2.基础施工–按设计要求对基础进行开挖、浇筑和加固。

–定位设置絮凝沉淀池的位置和高度,确保准确度。

3.结构施工–按设计要求安装组装絮凝沉淀池的各个部件。

–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漏水和水质泄漏。

4.系统安装–安装絮凝剂投加系统和混合均质系统。

–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

四、注意事项1.安全施工–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防护装备。

–操作设备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避免意外发生。

2.环境保护–施工现场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合理处理废水和废料,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3.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操作。

–做好施工记录和检验报告,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五、总结絮凝沉淀池作为水处理工程中关键的设施,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

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絮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水质净化。

在未来的施工中,我们将继续秉承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絮凝沉淀池计算2020.7.3

絮凝沉淀池计算2020.7.3

机械絮凝沉淀设计一、设进水原水进水量Q=240m³/d,=10m³/h,0.0028m ³/s二、机械絮凝池水平轴式计算1.絮凝池尺寸计算:絮凝时间取20min ,絮凝池有效容积:3m 33.360201060QT =⨯==W根据设计要求,絮凝时间一般取15-20min 。

2.采用两排搅拌机,设计池深1.3m ,则池长ZH L α≥m 69.13.123.1=⨯⨯=L池子宽度:m 52.13.169.133.3=⨯==LH W B3. 搅拌器尺寸:每排采用一个搅拌,则搅拌器长m 12.12.0252.1=⨯-=)(ι0.2--搅拌器间的净距和其离壁的距离为0.2m 4. 搅拌器外延直径m 115.023.1=⨯-=)(D0.15--为搅拌器上缘离水面及下缘离池底的距离0.15m5. 每个搅拌器上装有四块叶片,叶片宽度采用0.1m ,每根轴上的降板总面积为:2m 448.0141.012.1=⨯⨯⨯,占水流截面积2m 976.152.13.1=⨯的22%6.每个搅拌机旋转时克服水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各排叶轮浆叶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ʋ1=0.4m/s ,ʋ1=0.2m/s.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D 0=1-0.2=0.8m 。

叶轮转速及角速度分别为: 第一排:srad r D /9.0min,/554.98.014.34.06060n 1011==⨯⨯==ωπν第二排:srad r D/4777.0min,/777.48.014.32.06060n 1011==⨯⨯==ωπν桨板宽长之比10.08/1.121.0b/<==ι,查表得Φ=1.105681.92100010.1g 2=⨯⨯==φρκ 则第一个搅拌机每个叶轮所耗功率:KWN 0024.04.05.04089.012.1564408y 443414231=-⨯⨯⨯=-=)()(γγκιω同上方法:第二搅拌机所耗功率为:KWN 0025.04.05.04084777.012.1564408y 443414231=-⨯⨯⨯=-=)()(γγκιω7.设两台搅拌机共用一套电机带动:则絮凝池所耗总功率KWN 0049.00025.00024.00=+=∑电动机功率(取η1=0.75,η2=0.7)KWNN 009.07.075.00049.021=⨯=∑=ηη三、机械絮凝池垂直轴式计算1.絮凝池尺寸计算:絮凝时间取20min ,絮凝池有效容积:3m 33.360201060QT =⨯==W2. 为配合沉淀池,设絮凝池分成两格,每格尺寸1.5*1.5m ,则絮凝池池深:m 16.12.12.1233.3W =⨯⨯==A H (取:1.2m )絮凝池超高取0.3m ,总高度为1.5m 。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在水处理工艺中,絮凝池和沉淀池是常用的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它们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尺寸、容量、排放和沉淀性能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设计参数。

一、絮凝池设计参数:1.尺寸:絮凝池的尺寸一般由处理水流量和絮凝剂投加量决定。

尺寸通常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和宽度应为流经絮凝池的水的有效处理时间提供足够的水位。

深度要根据所需的絮凝效果和沉淀速度来选择,一般一米到两米之间。

2.容量:絮凝池的容量取决于所处理水的流量和处理要求。

容量应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得出,同时要考虑到投加絮凝剂和混合的空间需求。

污水的流量通常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和人口数量来确定。

3.结构:絮凝池的结构一般为矩形池,也可以设计成圆形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方便清理和维护。

4.混合器:絮凝池通常配备混合器,用于将絮凝剂充分混合均匀,增加絮凝效果。

混合器可以有机械和气体两种类型,具体的设计参数包括混合速度、电机功率、混合时间等。

5.pH调节:在需要时,絮凝池可以配备pH调节系统,用于调节池内的酸碱平衡,以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pH调节参数包括控制范围、加碱剂量和加碱方式等。

二、沉淀池设计参数:1.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和宽度应根据设计流量和上游絮凝池的尺寸来确定,以确保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沉淀速度来选择,一般为1米到两米之间。

2.容量:沉淀池的容量需要根据设计流量和上游絮凝池的容量来确定。

容量应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效果来计算得出,通常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和人口数量来确定。

3.排放水口:沉淀池需要设置排放水口,用于排放已经沉淀的污水。

排放水口的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沉淀效果和污水浓度来确定,同时要保证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4.污泥处理:沉淀池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考虑污泥的处理方式。

污泥处理参数包括污泥产量、排放方式(如独立沉淀池还是与其他处理设备连通)、浓度和湿度等。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设计原理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设计原理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设计原理微涡流絮凝反应器是一种用于液相混合反应的装置,其设计原理基于微涡流技术。

微涡流技术是一种通过引入微观尺度的涡流场来增强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的方法。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利用微涡流技术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微涡流的产生和絮凝反应的进行。

微涡流的产生是通过合理设计反应器的结构来实现的。

在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内部,通常有多个切向进口,用来引入反应物和溶剂。

这些切向进口会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旋涡流场,从而产生微涡流。

同时,反应器内部还有一系列的结构设计,如螺旋状结构、分层结构等,用来增加涡流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微涡流得到有效增强,从而提高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原理还包括絮凝反应的进行。

絮凝是指将微小的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在微涡流絮凝反应器中,反应物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其中含有微小的悬浮颗粒。

这些微小的悬浮颗粒在微涡流的作用下,会发生聚集和沉降,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絮凝的过程主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即聚集力和分散力。

聚集力会使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而分散力则会使颗粒分散开来。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利用微涡流的流场来增强聚集力,并抑制分散力的作用,从而促进絮凝反应的进行。

通过合理设计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结构和调控微涡流的流场,可以实现反应物的快速混合和絮凝反应的高效进行。

微涡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还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液相混合反应的领域。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基于微涡流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反应器的结构和调控微涡流的流场来实现反应物的快速混合和絮凝反应的高效进行。

微涡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在化工、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絮凝沉淀池施工设计

絮凝沉淀池施工设计

(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取水泵房)工艺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位于*******,是未来*********。

******采用江水源区域热泵系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采用集中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为*****一期建筑提供集中的冷热源。

能源方案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形式。

考虑到空调尾水量较大,而且水质较好,经过简单处理即可达到中水回用要求,为节省能源考虑在江北城中央公园建设尾水处理池(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一座,通过中水管网,提供给各个用户,以用于绿化用水、冲洗街道。

服务范围为整个江北城道路广场,住宅区、商务区的道路和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公顷,设计用水定额*****;绿地****公顷,用水定额****,总用水量****。

本次设计规模为****。

中水室外管网已设计完成,本次仅对取水泵房、尾水处理池(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2.1主要基础资料《****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05)《****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室外管网工程》施工图—****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尾水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设计研究院《****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尾水利用工程》(室外管网部分)施工图—****市政设计研究院2.2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2000)《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20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结构壁管材》(CL/T165-200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3对初步设计文件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根据****号、初步设计及批复意见,应业主要求,本次设计为项目施工图设计。

某水厂立式旋流絮凝沉淀池工艺设计图

某水厂立式旋流絮凝沉淀池工艺设计图
木质整流板进水管集水辐射槽旋梯钢筋平梯(交通)走道板至厂内排水井Dg150环形穿孔排泥管出水槽13754691d=15mm,孔距252mm,共80孔,每区20个孔砖柱沉淀区煤渣砼填料煤渣砼填料4.805.004.904.704.904.704.504.103.800.000.000.201.502.30240砖筒13634521DN150进水管沉淀区C20圈梁DN200环形穿孔排泥管木质整流板絮凝室中心排泥管781230.800.80140.404.4011砼支墩2272.301.50±0.04.504.704.905.004.80煤渣砼填料9DN150DN20010110.200.802100200230100200230570070024024020003201701501652002002002002002002001654.70与絮凝池外壁连接与环形槽连接B×δ=320×6 钢板8块d15孔眼,单侧10个1730穿孔集水辐射槽纵断面图1:50150170632661506d15孔眼焊接1:20穿孔集水辐射槽断面图150230604401004.704.32d15预留孔230穿孔环形槽断面图1:50640沉淀区沉淀区沉淀区沉淀区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2、沉淀池处理水量Q=1000m /日330030021415至滤池10010024016102303004001006160100400300230151024020002401510230300350490052028901490200160020015至滤池15037°10°编号名称规格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进水管DN150钢个12防水套管DN150钢个202S404390°弯头DN150钢个24三盘三通DN150×DN150钢个15双盘短管DN200钢根2690°渐变弯头DN150×Dg150钢个27环形穿孔排泥管DN150钢根18池底中心排泥管DN150×8000钢根19排泥管DN150×3000钢根1环状管10双盘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1单盘短管DN200×1000钢根112直管DN150钢根1带止水环13辐射槽H×B=320×150钢条414双盘直管DN150×1540钢根115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6短管DN150×550钢根117伞形穿孔排泥罩D1=400 D2=600钢套118喷嘴DN150×DN50钢个2法兰盘DN200钢个2法兰盘DN150钢个12编号名称规格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进水管DN150钢个12防水套管DN150钢个202S404390°弯头DN150钢个24三盘三通DN150×DN150钢个15双盘短管DN200钢根2690°渐变弯头DN200×Dg150钢个27环形穿孔排泥管DN150钢根18池底中心排泥管DN150×8000钢根19排泥管DN150×3000钢根1环状管10双盘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1单盘短管DN200×1000钢根112直管DN150钢根1带止水环13辐射槽H×B=320×150钢条414双盘直管DN150×1540钢根115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6短管DN150×550钢根117伞形穿孔排泥罩D1=400 D2=600钢套118喷嘴DN150×DN50钢个2法兰盘DN200钢个2法兰盘DN150钢个12备注数量单位材料规格名称编号管件材料表管件材料表32、管件表中的短管长度,可视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说明:3、池底中心排泥管要求浇底板时预埋,防水套管在浇池壁时预埋,不得事后打洞,严防漏水;4、钢质辐射槽,在环形槽浇灌时同时施工;5、穿孔排泥和中心排泥管平面交角施工放线要求准确;6、材料表中未计伞形穿孔排泥罩内的钢格栅,栅条φ18,H=300mm,栅条间距@=50mm,要求现场制作。穿孔环形槽集水辐射槽出水槽平面图1:20114.904.704.384.324.104.50集水辐射槽1:201--1剖面图280320200250300100150150400230100100800300DN3001006615023010015025030090010035035010010040030065456184.40545剖面图1:20618186Dg200×Dg150渐缩90°弯头1:20旋流喷嘴平面图7Dg150短管9Dg200排泥直管10Dg150环形穿孔排泥管1:20穿孔排泥管平面图D=25孔眼向下,两侧交叉排列穿孔管断面图1:20∅1800∅1600采用高分子无毒防腐剂;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2、钢制管件一律焊接,焊条采用E4303,内外防腐,3、管件配合工艺图使用。501600D=219200181860060018186381:5025 喷嘴剖面图Dg15045°45°1252mm,共80孔,每区20个孔环形槽内侧开孔d=15mm,孔距铁梯,700宽,沿池壁布置700161024020001610240230300500230500300底板下预埋DN150钢管中心:-0.804.90中心:0.20预埋DN150套管4.705.0350350防水套管出水槽预埋DN15018003、钢制走道板上铺网纹钢盖板,并与之焊接,角钢与两边走道板处2、螺旋铁梯由甲方在现场制作与安装;±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说明:11°预埋件(100×100×6)焊接,走道上安装1.1m高栏杆;钢制辐射槽(4个)L×H=1730×3200.80絮凝室木质整流板环梁二DN150管洞砖砌筒壁2.301.500.003.804.104.504.704.904.704.905.004.80煤渣砼填料沉520490035030023015102402000240151023030040010061601001006908002790100环梁一400×5004.1073601002003001490350370150144015037035014903002001001003501003501.804.646120QL-1QL-13.10120砖砌筒壁淀区区淀沉钢制辐射管钢制辐射管400×500环梁一预埋套管DN1501008004.900.80370×370钢筋砼柱100200300149035037037035014903002001007360底板下预埋DN150钢管C25素混凝土包管-0.80-1.05预埋DN150短管带防水翼环8708701:20370×370钢筋砼柱底标高:0.35;顶标高:1.80环梁一大样图1:501:20QL-1大样图370100300500400370370300240240环梁二大样图1:20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2、本图砼标号为C25;30050050030030803080676025025045°

涡流式絮凝池工作原理

涡流式絮凝池工作原理

涡流式絮凝池工作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涡流式絮凝池的工作原理,保证让你一听
就懂!
你知道吗,涡流式絮凝池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想象一下,水就
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这个魔法盒子里尽情地玩耍、互动。

当水流进涡流式絮凝池的时候,就好像孩子们来到了一个新的游乐场。

在这里呀,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水旋转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旋转
木马一样。

这个旋转可不得了,它让水中的杂质啊,颗粒啊,都开始碰撞、聚集。

哎呀呀,这就好像小朋友们在玩闹中不小心撞到了一起,然后就手牵手成了好朋友一样。

比如说,水里的那些小泥沙颗粒,在这旋转的过程中就抱成了团。

然后呢,涡流式絮凝池还有一些特别的设计,让水的流动变得更加特别。

这就像是给游乐场设置了各种有趣的障碍和通道,让小朋友们的玩耍变得更有意思。

水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翻滚、搅动,那些团聚在一起的杂质颗粒就变得越来越大啦。

“哇塞,这也太神奇了吧!”你可能会这样惊叹。

没错呀,就是这么神奇。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个涡流式絮凝池,那些杂质颗粒都分散在水里,多不好处理呀。

但有了它,就把难题变得简单多啦。

所以说啊,涡流式絮凝池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超级英雄,在为我们处理水的问题上立下了大功。

我觉得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它呢,让我们能用上干净的水。

大家觉得呢?。

单级穿孔旋流絮凝池设计计算

单级穿孔旋流絮凝池设计计算

穿孔旋流絮凝池一般分格数不少于6格,起点孔口流速宜取0.6-1.0m/s,末端孔口流速宜取0.2-0.3m/s ,絮凝时间15-25min,其优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可用于中小型水厂,所以选择穿孔旋流絮凝池,设两个池,絮凝时间T=18min ,每池格数取为6格。

总设计水量为9720m ³/d,则每组絮凝池设计流量Q=9720/2×(24×3600)=202.5m ³/h,(1)絮凝池体积WW=202.5×18/60=60.75m ³(2) 池子直径D采取池内水深与直径比为1H :D=10:9,则 )(27.314.3275.606.36.333m n W D =⨯⨯==π(3) 池子高度H池内水深 1H )(63.327.3910910m D =⨯==保护高度采用m H 3.02=,则)(93.33.063.321m H H H =+=+=(4)进水管管嘴直径d喷嘴流速采取s /m 3v =,则 0.113.14323600202.54nv 36004d =⨯⨯⨯⨯==πQ (m)=110(mm)(5)出水口直径0D出水口流速采用0.4m/s v 0=,则0.303.140.423600202.54nv 36004D 0=⨯⨯⨯⨯==πQ (m)=300(mm)(6) 水头损失h① 喷嘴水头损失1h 、)(54.0306.0v 06.0g2u v h 22221m =⨯=≈= 式中:u-流量系数,常取0.9。

② 池内水头损失2h 2h =0.2(m)③ 出水处水头损失3h)(004.09.8124.05.0g 2v h 2203m =⨯==ξ 式中:ξ-出口处局部阻力系数。

常取0.5。

h=1h +2h +3h =0.54+0.2+0.004=0.744(m)(7)G 值水温20℃,u=1.029⨯104-((kg ·s)/m 2) G=)(821810029.160744.0100060h14--=⨯⨯⨯⨯=s uT λ 满足要求。

絮凝沉淀池设计

絮凝沉淀池设计

絮凝平流沉淀池设计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1 、设计处理水量为:,沉淀池分2座,则单池处理水量为:162000/281000 3375 0.94 沉淀池停留时间T:由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 1.0~3.0 小时,本设计沉淀时间设为T2h;沉淀池水平流速v: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s;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 mm/s;本设计水平流速为v15mm/s2、池身的尺寸设计:(1)单池的容积为:(2)有效水深取H3.5m,超高取0.5m,则实际池深为4m。

(3)沉淀池长:L 3.6 T1 3.6 15 2 108 m ;(4)池宽为:,实际池宽取16m 由于宽度较大,沿纵向每池中间设一个导流墙,导流墙采用砖16 0.24砌,墙宽240mm ,沉淀池每格宽度 b 7.88m 。

2(5)校核池身的尺寸:长宽比:符合要求长深比:符合要求水平流速校核:,符合要求3、进水穿孔墙:为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在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

墙长16m,墙高4m,有效水深3.5m ,单池设计流量为0.94 ,孔口流速为0.2m/s(为防止絮凝体破碎,孔口流速不宜大于0.15~0.2m/s)。

⑴孔口面积:;则孔洞个数N2孔洞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宽×高:15cm×8cm,4.7 N 391.6 个;取392 个0 0.15 0.083孔洞布置:①孔洞布置成7 排,每排孔眼数为:个②水平方向孔洞间距取125mm孔与墙之间的间距为200mm,则每排56 个孔洞时其所占的宽度为剩余宽度均分在灰缝中。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絮凝池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计算方案对于提高水处理效果、降低能耗和减少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絮凝池的设计计算方案,包括絮凝池的构造、设计参数、絮凝动力学模型以及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一、絮凝池构造絮凝池通常采用平推流式或竖流式构造,其中平推流式构造更为常见。

絮凝池由入口段、反应段和出口段组成。

入口段的作用是降低水流速度,使水流能够充分混合;反应段是絮凝池的核心部分,用于完成絮凝过程;出口段则需对絮凝效果进行检测,确保出水质量符合要求。

二、设计参数1.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絮凝池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水流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过短会影响絮凝效果,过长则会导致能耗增加。

通常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确定水力停留时间。

2.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由水力停留时间和流量决定。

反应段的长度通常在10~20倍水力半径范围内,水力半径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3.流量:流量是絮凝池设计的基本参数之一。

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合适的流量。

4.混合强度:混合强度决定了原水在进入絮凝池后的初始混合效果。

混合强度过高会导致能耗增加,过低则会影响后续絮凝效果。

三、絮凝动力学模型絮凝动力学模型是预测絮凝过程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基于微粒生长动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可对絮凝过程进行定量描述。

常用的絮凝动力学模型包括:1.微粒生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絮凝过程是由微粒生长引起的,微粒生长速率与微粒的碰撞频率成正比。

2.碰撞效率模型:该模型认为絮凝效率取决于微粒的碰撞效率。

碰撞效率与微粒尺寸、流速和混合强度等因素有关。

3.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絮凝过程中微粒浓度的变化规律。

常用的动力学方程包括Richardson-Zaki方程、Laplace方程等。

四、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平推流式絮凝池,设计流量为1000m³/h,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

入口段设有均匀布水装置,使水流能够充分混合。

微涡流絮凝工艺研究

微涡流絮凝工艺研究

沉淀池微涡絮凝工艺研究及应用【摘要】水质明显特征为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pH值,水质季节性变化突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絮体矾花细小松散,絮体沉降性能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重点对絮凝池进行改造,絮凝池拆除原有折板,更换微涡絮凝球,优化絮凝水力条,提高矾花的密度,提高其沉降性,减小“跑矾”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沉淀池微涡絮凝颗粒数目沉降特性1生产概况和微涡旋理论提出处理工艺为絮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

经过了连续6年多的运行,效果良好。

在设计负荷条件下,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水质变化,特别是季节性低温低浊水现有处理工艺很难实现达标供水,其中絮凝段制约着整个处理工艺。

微涡旋絮凝理论是近些年来给水处理的讨论热门,微涡旋混凝工艺的核心是涡流反应器,其为多孔空心球结构。

涡流反应器具有以下特点:1 无方向性,可直接堆积,无需固定安装,操作简单方便;2 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工艺需求确定反应器的开孔率和开孔孔径;3 由于反复穿过反应器小孔,水流中会形成大量微小的涡旋;4 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反应器会产生微小旋转,有利于避免积泥现象的出现,也不易被漂浮物堵塞。

根据国内低温低浊水净化技术研究的方向,对国内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市政设计院、环保科技公司联合进行进行微涡絮凝工艺研究,以期提升**出水水质、提高水处理能力,降低运行成本,并为二期工程的工艺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2问题分析**絮凝沉淀处理为折板絮凝和斜管沉淀,近年来**水质季节性变化突出,常年原水浊度为3-8NTU,折板絮凝工艺对低浊水的处理能力有限,造成絮凝效果不好,絮体矾花不明显,沉淀池出水较差,。

**絮凝池絮凝各絮凝段参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絮凝池的设计絮凝时间、速度梯度等参数不够理想,直接导致絮凝效果不佳,尤其是冬季低温低浊时,实际运行偏离设计范围较多,通过观察絮凝区的矾花形成过程,矾花在前段至后端的全过程内不能形成明显的矾花颗粒,絮凝效果欠佳。

絮凝池的合理设计

絮凝池的合理设计

絮凝池的合理设计前言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一般常称反应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

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

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

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

当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絮凝效果,混凝剂的合理选择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絮凝池设计的重要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少水厂由于改进了絮凝池的布置,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降低了药耗,或者增加了制水能力。

在混凝沉淀的设计中,也出现了宁可延长一些反应时间以缩短沉淀时间的看法。

这些都说明絮凝反应在净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高效能沉淀以及过滤装置的出现,使水厂的平面布置(包括构筑物尺寸及占地面积)大为缩小。

相对来说絮凝池所占比例就有所增加。

例如,在原平流式沉淀池中,絮凝只占较小的体积。

然而在斜管沉淀池中,絮凝部分的体积几乎与沉淀部分的体积相仿。

为此,国内不少同志在这方面进行着如何改进絮凝构筑物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设想。

对设计工作者来说,亦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以解决如何合理选择絮凝形式的问题。

絮凝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絮凝池水力条件的控制,而且还与原水性质、混凝剂品种和加药量以及混和过程都有密切关系。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尚没有一个能定量地反映絮凝过程的完整数学模式,甚至作为定性分析,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情况就给具体设计工作者带来很多困难。

严格地说,目前不少絮凝池的设计,仅是水力的验算,并没有对絮凝过程作完整的分析。

因此,往往出现即使原水的絮凝性质很不相同,而其絮凝池的布置却完全相同的情况。

根据规范或设计手册规定的设计数据,进行水力计算,是目前絮凝池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涡流絮凝池设计

涡流絮凝池设计

涡流絮凝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流量Q=20000(m 3/d )=833(m 3/d )。

2、设计计算先按池数为n=4计算。

(1)圆柱部分横截面积f 1。

上圆柱部分上升流速采用v 1=5mm/s ,则f 1=13.6Q nv = 8333.645⨯⨯=11.56(m 3) (2)圆柱部分直径D 1。

D 1= (m ) (3)圆锥部分底面积f 2=833360040.7⨯⨯=0.826(m 3) (4)圆锥底部直径D 2。

D 2= = =0.324(m )采用D 2=0.356m ,则圆锥部分实际面积f 2=0.0962(m 2)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流速v 2= 23600f Q n = 833360040.0926⨯⨯=0.601(m/s ) (5)圆锥部分高度H 2。

H 2= D 1/2=1.92(m )(6)圆锥部分高度H 1。

底部锥角θ=40°,则H 1= 12D D cot(/2) 4.81()2m θ-= (7)池底立管高度H 3。

池底立管高度H 3=0.678m (按350m m ×350mm 钢制三通计算)。

(8)每尺容积W 。

W=D 12 2222212112123D ()312H D D D D H D π⎡⎤++++⎣⎦=42.7(m 2) (9)絮凝时间T 。

T=60nW Q =60442.712.3(min)833⨯⨯= T ﹥10min ,故需原尺寸进行调整。

由上述计算方法可知,增加池数n 可减少单池容积W ,从而使絮凝时间T 减小,下面按照n=6计算,v 1与v 2不变。

18337.71()3.665f m ==⨯⨯1 3.14()D m ==28330.055() 360060.7f m ==⨯⨯20.26()D m==则取D2=0.30m,则圆锥部分底部实际面积22 0.071()f m=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数据依次为28330.55(/) 360060.071v m s==⨯⨯H2=1.57(m)H1=3.9(m)H3=0.58(m)W=23.3(m3)T=10(min)此絮凝池符合要求。

絮凝沉淀池设计要点

絮凝沉淀池设计要点

絮凝沉淀池设计要点学习絮凝沉淀池设计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我理解絮凝沉淀池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就好比我们家里有个筛子,要把不同大小的东西区分开一样。

絮凝沉淀池的功能就是把水里那些悬浮的小颗粒给聚集起来然后沉淀下去,让水变得更干净。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处理的水量有多少,如果是给一个小村子供水,和给一个大城市供水,那规模肯定不一样,处理水量这就决定了整个池体的大小基调和一些最基础的参数。

接着就是絮凝反应这部分的设计。

我总结啊,这里得考虑絮凝剂的选择和投放量。

我的困惑就在这儿,刚开始老搞不清楚到底用哪种絮凝剂合适。

后来发现这是要根据水质来的,要是水里是比较细小的泥沙,可能一种絮凝剂就挺合适,但要是有有机物之类的复杂成分,那就得另外考虑了。

比如说,咱们看到有条河水被污染得发黄,里面可能既有泥沙又有一些工厂排出来的有机物杂质,那这种水源对应的絮凝剂选择和投放就复杂了。

这就好比做饭,不同的菜要放不同的调料一样,絮凝剂就是针对不同水质的“调料”。

那怎么确定量呢?我想啊,就只能通过实验或者参考一些已有的类似工程案例了。

对了还有个要点,就是沉淀区的设计。

沉淀区就像是一个让絮凝物最终“安家落户”的地方。

这里流体的流态很关键,我之前老是把这个部分记错了。

不能让水形成紊流,我理解就像是我们想要安静地睡觉,但是一直有人吵闹肯定不行。

紊流会把已经沉淀到下面的絮凝物又搅起来,那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

要做到水流平稳而且流速不能太快,这样才有利于那些絮凝物老老实实地待在底部。

那么这个流速怎么确定呢?这就得考虑沉淀区的形状、深度这些因素了。

所以参考一些专业的水质工程手册上的经验数据很有必要,像《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之类的,这也是我的一点小技巧,遇到数据拿不准就去翻翻手册。

再有呢,不管是絮凝部分还是沉淀部分的停留时间也得把握好。

我想这就像是我们煲粥,你得给够时间米才能熬烂吧。

在絮凝沉淀池里也一样,要给足够的时间让絮凝反应发生、让沉淀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流絮凝池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流量Q=20000(m 3/d )=833(m 3/d )。

2、设计计算
先按池数为n=4计算。

(1)圆柱部分横截面积f 1。

上圆柱部分上升流速采用v 1=5mm/s ,则
f 1=13.6Q nv = 8333.645
⨯⨯=11.56(m 3) (2)圆柱部分直径D 1。

D 1= =3.84(m ) (3)圆锥部分底面积f 2=
833360040.7⨯⨯=0.826(m 3) (4)圆锥底部直径D 2。

D 2= = (m )
采用D 2=0.356m ,则
圆锥部分实际面积f 2=0.0962(m 2)
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流速v 2= 23600f Q n = 833360040.0926
⨯⨯=0.601(m/s ) (5)圆锥部分高度H 2。

H 2= D 1/2=1.92(m )
(6)圆锥部分高度H 1。

底部锥角θ=40°,则
H 1= 12D D cot(/2) 4.81()2
m θ-= (7)池底立管高度H 3。

池底立管高度H 3=0.678m (按350m m ×350mm 钢制三通计算)。

(8)每尺容积W 。

W=D 12 2222212112123D ()312H D D D D H D π
⎡⎤++++⎣⎦=42.7(m 2) (9)絮凝时间T 。

T=60nW Q =60442.712.3(min)833
⨯⨯= T ﹥10min ,故需原尺寸进行调整。

由上述计算方法可知,增加池数n 可减少单池容积W ,从而使絮凝时间T 减小,下面按照n=6计算,v 1与v 2不变。

18337.71()3.665f m =
=⨯⨯
1 3.14()D m ==
2
833
0.055() 360060.7
f m ==
⨯⨯
20.26()
D m
==
则取D2=0.30m,则
圆锥部分底部实际面积
2
2 0.071()
f m
=
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数据依次为
2
833
0.55(/) 360060.071
v m s
==
⨯⨯
H2=1.57(m)
H1=3.9(m)
H3=0.58(m)
W=23.3(m3)
T=10(min)
此絮凝池符合要求。

(10)水头损失h。

池中每米工作高度的损失(从进水口到出水口)h0=0.03m,则h=(h0+ H1+ H2+ H3)=0.03.×(3.9+1.57+0.58)=0.18(m)(11)GT值。

水温t=20℃时,u=1.29×10-4(kg·s)/m2,速度梯度为
1
53.85()
s-
=
GT=530.85×10×60=3.23×104
(在1×104~1×105内,符合要求)
平(竖)流隔板絮凝池:
优点:效果好、构造简单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
回转式隔板絮凝池
优点:效果好、构造简单、管理方便、水头损失小
缺点:池体较深
涡流絮凝池
优点:反应时间短、容积小、造价低
缺点:池体较深、圆锥形底部不易施工、反应效果差
机械絮凝池
优点:效果、水头损失小、适应水质、水量变化能力强 缺点:部分设备位于水下,维护较困哪
网格絮凝池
优点:效果好、反应时间短、水头损失小
缺点:末端底部可能集泥、网格上可能应滋生藻类而堵塞
有效面积11
3.6Q f nv =
直径1D =截面积22
3600Q f nv =
底直径2D =
高度2112
H D = 底高度121cot(2)2
D D H θ-= 池容积22221211221233()312W D H D D D D H D H π
⎡⎤=++++⎣⎦ 反应时间60/T W n Q =⨯⨯ 水头损失2
0123()2v h h H H H g 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