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品为例比较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80623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f.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们分别代表着西方和东方音乐文化的精髓。
虽然它们都是歌剧形式的代表作,但在表现形式、音乐风格、故事题材、表演形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从叙事流程、音乐风格、视觉效果、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浅析,探讨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间的差异。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叙事流程上有明显的区别。
西方歌剧一般以线性叙事为主,情节发展连贯,故事情节通过歌唱、音乐和对白来表现,以情感传达为主,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而中国戏曲则采用片段化叙事方式,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来展现,以意境、表演形式和音乐色彩来塑造故事氛围,重视戏曲的舞台效果和音乐美感。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音乐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歌剧的音乐风格以和声、旋律、节奏为主要特征,其音乐语言丰富多样,展现出典雅的西方音乐风格和精致的音乐结构。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风格则以旋律、节奏、音调为主要特征,其音乐语言注重情绪的表达和戏曲的氛围营造,强调对角色性格和情感的思想描绘。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视觉效果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方歌剧一般注重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效果,以独特的舞台设计和精美的服饰来营造故事的场景和氛围,强调视觉冲击力和舞台效果的表现。
而中国戏曲则注重脸谱、服饰和表演动作,以独特的化妆和服饰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通过表演形式和舞台动作来强调戏曲的表演艺术和视觉冲击力。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西方歌剧通过对世界文学名著和历史故事的改编,强调个人主义和情感表达,注重对欧洲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挖掘和传承。
而中国戏曲则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强调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作为两种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们在叙事流程、音乐风格、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歌剧以线性叙事、和声旋律为主要特征,注重舞台效果和个人主义情感表达;而中国戏曲以片段化叙事、旋律节奏为主要特征,注重戏曲美感和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9d550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5.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剧表演形式,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审美观念。
在欣赏和理解这两种音乐剧表演形式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从历史和传统角度来看,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西方歌剧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经过巴洛克、古典、浪漫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歌剧的基本模式。
歌剧强调音乐、舞台表演和舞台设计,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演员们以歌唱和表演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情节的发展。
而中国戏曲则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沪剧等多种剧种,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模式、角色扮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戏曲中的表演形式受到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影响,有着丰富的舞台语言和表演技巧,且强调对传统剧目的继承和创新。
从音乐和唱腔来看,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歌剧的音乐通常由作曲家根据剧本和剧情创作,运用丰富的和声、旋律和节奏,以达到展现角色情感和推动故事发展的目的。
歌剧演员们的演唱技巧要求高,需要有训练有素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以二胡、琵琶、板胡等传统乐器为伴奏,以快板、慢板等不同的唱腔模式来表现角色的性情和境遇。
戏曲演员需要懂得如何运用唱腔来表达角色的心理和情感,体现出中国戏曲注重情感的艺术表现。
从舞台表演和戏剧形式来看,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也有不同的特点。
西方歌剧注重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方面的设计和表现,视觉效果丰富多彩,以增强戏剧氛围和塑造角色形象。
西方歌剧中的表演方式也较为自然和写实,角色形象更加注重外在的形体和情感展现。
而中国戏曲注重表演技巧和舞台语言的传承和创新,演员们需要掌握丰富的表演技巧和动作身段,以及具有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造型和化妆。
戏曲舞台上的表演方式较为夸张和寓意,通过身段、动作、音色等多种手段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717a2234b73f242336c5f70.png)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XX学院 XX班 XXX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因其起源于不同地域,发展于不同地域,故彼此间又存在诸多不同。
下面将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中国戏剧和西洋歌剧在文化背景,艺术表演方式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不同。
指出中国戏曲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植根抵于人民生活之中, 而音乐艺术又都源自民族民间音乐中, 各有各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
可见我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了独具特色的重要地位。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 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经汉唐到宋金的发育成长过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
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多种唱腔。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而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 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
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歌剧的主流。
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有正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类型。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670516b7360b4c2e3f6499.png)
特 征 。然 而 ,戏剧 终 归来源 于 生活 ,是文 明 的产物 , 那 么无 论 中 国与欧 洲 空间距 离 如何遥 远 ,古代 的人 际交流 与信 息 的沟 通又 是如 何 的不便 ,在 戏剧 的源 脉 、演 出 的形式 及 艺术特 征 上 ,中 国戏 曲和西 洋歌 剧 总会有 相通 之 处 …。鉴 于此 ,本 文试 图对 二者 进 行 一 些 比较 研 究 , 以 明确 中 国戏 曲独 特 的 美 学特 征 ,为 中 国戏 曲音 乐 的繁 荣提 供参考 。 生成 的文 化背 景不 同
反映 的客 观对 象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形 态 的逼 真性 。尽 管 ,歌 剧 作 品有 其 特殊 性 ,但在 演 出形式 上仍 然 是一 种代 言 体 和 分幕 制 的结构 形 式 ,强调 行动 、时 间、地 点 的 统一 性 ,注 重思 辨和 对立 ,追求 使观 众相 信 、投 入 、 进 而产 生 逼真 的生活 幻觉 的 审美 原则 【。 4 】 具体 而 言 ,从 二者 生成 的文化 背景 来看 ,中 国 戏 曲与 西 洋歌 剧 的区 别至 少可 以体 现在 艺 术 “ 现 表
一
、
在 一切 艺 术 中 ,最为 直接 和综 合 地反 映 生活 的 文化精 神 的就 是戏 剧 。戏剧 和舞 台,实 际上是 一 种 文化 的缩 影 ,从 戏剧 舞 台上 可 以窥见 整合 社会 文 化 发展 的规 律 。中国戏 曲与 西洋 歌剧 艺 术依 托于 本 土 的古 典哲 学和 文化 的深厚 背 景 [,形成 了极其 独特 2 】 的风格 特 征和完 整 体系 ,以其 自成 一 体 的性格 色彩
许梅华 《 中国戏 曲与西洋歌剧的 比较研究》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71936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d.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舞台艺术形式,它们分别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因而在表现手法、音乐风格、剧情表现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音乐特点、表演形式、剧情题材等方面,对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音乐特点上来看,西方歌剧以其浪漫主义、大胆的和声、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器乐伴奏等特点而著称。
歌剧的音乐以管弦乐伴奏为主,演唱者通常使用发声技巧丰富、声音宏亮的歌唱方式。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强调节奏感和旋律感,音乐以二胡、琵琶、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演唱者则使用更多的咬字、吐字和吐音等技巧来表达情感。
由于中国戏曲的音乐中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因此其音乐给人的感觉更加亲切和贴近生活。
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注重舞台概念的传达和视觉美感的呈现,其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往往非常精美且注重实用性。
而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更注重角色的化妆和服饰,通过化妆和戏服的巧妙设计,来突出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变化。
中国戏曲还有各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如脸谱变脸、拳术、武术等,这些形式都是在中国戏曲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且得到传承的。
从剧情题材来看,西方歌剧的剧情多取材于欧洲历史、宗教故事和文学作品等,表现了浓厚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情怀;而中国戏曲则多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传统戏曲剧目以及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为题材,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尽管两者的剧情题材有着较大的差异,但都显示出了各自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音乐特点、表演形式和剧情题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是由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所决定的,也是由于各自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的艺术影响和审美取向的影响。
正是这种差异使得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世界舞台上各具特色,彰显了不同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欣赏和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从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读者们能对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日后在欣赏和评价这两种艺术形式时,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进行分析与判断。
以作品为例比较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
![以作品为例比较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https://img.taocdn.com/s3/m/cbcbecbc65ce0508763213b8.png)
以作品为例比较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法学院法学122班田婧 1203010060在星期一7.8节上课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戏剧有过极高评价:“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
”中国戏曲音乐与西洋歌剧音乐虽然同属音乐范畴,但是因为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分属于不同的艺术样式,因此具有各不相同的美学特征。
然而,戏剧终归来源于生活,是文明的产物,那么无论中国与欧洲空间距离如何遥远,古代的人际交流与信息的沟通又是如何的不便,戏剧的源脉的形式及艺术特征上,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总会有相通之处。
戏剧这个艺术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因融入了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成为集大成之综合体。
无疑,她在艺术殿堂最高层的位置难以撼动。
在戏剧艺术中我们可以迸发灵感、汲取精神养分、萃取思想的火花!中西戏剧各自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们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能让我们从它们的差异性中窥见到两种不同文化下同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同品相,有助于我们对中西艺术的文化思维深入理解。
只有认清它们的差异所在,才能学会用不同的视角领略中西方经典名剧的无穷魅力;感受各自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从起源上看,西洋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年—1750年),最初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2010年)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
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
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791c3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0.png)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篇1摘要: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都是多元文化集中体现。
中国戏曲偏重言志抒情以曲唱戏重于形式,发声讲究甜润圆亮字重腔轻,曲从与字。
欧洲歌剧偏重再现模仿以歌唱剧重于内容,发声讲求明亮宽洪,言从与歌。
关键词:中国戏曲欧洲歌剧差异中国的戏曲与欧洲的歌剧,是世界两大戏剧艺术体系的突出代表。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是多元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人们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及心理素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产物。
因此,中国戏剧和欧洲歌剧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深厚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的形于发展(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中国的戏曲是古代的舞剧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最早的舞剧是葛天氏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这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器乐为一体的艺术。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民间歌舞戏和参军戏。
如歌舞大戏《大面》、《踏谣娘》,如产生于东晋时期的参军戏在隋唐时期仍属于“散乐”的范畴,并十分流行。
从原始歌舞逐渐发展成以歌舞演故事,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历经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数百年的承续、发展,而成熟的渐变过程,因而中国戏曲根基深厚,艺术体系完善。
(二)欧洲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歌剧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此意大利被赞誉为“欧洲歌剧的故乡”。
意大利早期歌剧称为“音乐戏剧”,它是一种音乐、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
它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音乐艺术领域最伟大的一场革命。
欧洲歌剧的音乐素材大多来源于民歌和宗教音乐。
1597年第一部歌剧《达夫尼》诞生,由利努契尼提供脚本,佩里作曲,但这部歌剧没有流传下来。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1c20c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f.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们分别源自西方和东方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本文将从音乐、表演形式、剧情叙事和文化价值等方面,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间的差异。
从音乐方面来看,西方歌剧以其浓厚的音乐性和华丽的管弦乐队伴奏而著称。
西方歌剧的音乐多采用复调、和声等传统西方音乐形式,具有规整的音乐结构和严谨的曲式。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以其独特的旋律、曲调和器乐演奏而著称。
中国戏曲的音乐多采用单声部旋律,强调唱腔的变化和音乐与表演的有机结合。
在音乐层面上,西方歌剧更加注重对情感和人物心理的描绘,而中国戏曲更加注重对意境和氛围的营造。
从表演形式来看,西方歌剧通常采用舞台演出和舞台装置来表现剧情,演员的表演方式更加注重声乐技巧和舞台形象的呈现。
而中国戏曲则以其独特的脸谱、身段和动作表演而著称。
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注重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舞台互动,在表演形式上更加注重形体和动作的塑造。
从剧情叙事来看,西方歌剧的剧情叙事通常以叙事歌唱和对白交替的方式进行,注重场景的演绎和情节的展开。
而中国戏曲的剧情叙事则通常以唱功和念白的方式进行,注重角色性格的刻画和戏剧情节的发展。
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西方歌剧通常以爱情、悲剧、历史题材为主题,注重对人性的探讨和对情感的表达。
而中国戏曲则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统为素材,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道德情感的彰显。
从文化价值上看,西方歌剧更加注重现代主题和情感表达,而中国戏曲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音乐、表演形式、剧情叙事和文化价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但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得它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今后的艺术交流与交融中,我们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发展。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2dd7dea7c1cfad6195fa757.png)
写 作 专 门 的音乐 段 落 。 每 当这 样 的人 物 或 者情 节
发生时 , 都 演 奏相 应 的动 机 , 令 观 众迅 速 理解 , 并
不同的 。中国戏曲作 品 , 先 有曲牌 , 后 有曲词 , 再根据 曲词进行选择 。西方歌 剧 、 音 乐 剧 则 是 先有 故事 曲词 , 接 着创作 音 乐 , 最 后 再 根 据 音 乐 修 改 曲 词 。单 就 中 国 戏 曲 的 一 部 剧 目来 说 , 其音乐是 不具有原创性 , 而 是 以短 小 的 曲牌 作
魏 良辅 一 人 ; 而 欧 美 的歌 剧 、 音 乐剧 , 往 往 出
名, 被 广 泛 记 住 的都 是 作 曲 家 的 名 字 , 而 写 作
国戏 曲剧 本 的基 本写 法 , 是 将 剧作 家 要 写 的台词
填 入 原 有 的 曲牌 之 中 , 西方歌剧 、 音 乐剧 在 音 乐
歌 剧 本 身 就 是 作 曲 家 最 重 要 的履 历 之 一 。 无论 创 , 独 一 无 二 的 。 无 论 是 先 有 曲
后填词 。 还 是先 有词 后有 曲 ( 这 两 种 情 况 在 歌
剧 、 音 乐 剧 的 发 展 创 作 过 程 中 可 能 性 基 本 对
半) , 这 部 作 品的 音 乐 一 定 是 作 曲 家 原 创 的 。归
对京剧 《 定军山 》 的认识
● 汪 轩瑞
京剧《 定 军 山》 是 一出 流传 较广 的传 统 戏 。 它取材 于 古典 名著 《 三 国演 义 》 中 第七 十 回“ 猛 张 飞智 取 瓦 口隘 , 老 黄 忠计 夺 天 荡 山 ” 和 第 七 十一 回“ 占对 山黄 忠 逸 代 劳 , 据 汉水 赵 云寡 胜 众” 的 故事 编 写 的 , 剧名“ 取 东川 1 ” , 又名“ 一 战 成功” 。 故事 描 写了曹 操攻打 西 蜀重镇 葭萌 关 ,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唱法之比较-最新文档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唱法之比较-最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31b31f00740be1e640e9a09.png)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唱法之比较一、中国戏曲的特点当前,世界流行的三种唱法 : 美声、民歌、通俗唱法。
而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戏曲早就存在一种公认的声乐体系――戏曲唱法。
其产生的历史渊源流长。
生、旦、净、末、丑各怀绝技 ,流派纷呈 ,实属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剧种和剧本及演唱范本远比西洋歌剧等多。
中国戏曲的特点 , 一言以蔽之,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许多歌唱演员在演唱戏曲的时候带有歌味 , 这是因为戏曲的发声方法、吐字、行腔和歌曲的发声方法、吐字呼吸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的。
我国京剧、川剧、粤剧以及各省市的地方剧种中有一批唱高音的好嗓子 , 而且他们的发音机能是符合科学的 , 他们的发音、吐字和共鸣和发音腔体的比例是统一的 , 表现的也是淋漓尽致的。
这说明戏曲唱法中有科学的例子可以总结、推广。
二、西方歌剧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起源于 17世纪的意大利 , 来自意大利文 Belcanto, 意思是美好的歌唱。
文艺复兴后美声唱法逐渐形成 , 当时的音乐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和复调音乐基础之上 , 唱法也受宗教的影响。
起初 , 歌剧由阉人歌手代替女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 ,阉人歌手逐步退下历史舞台 , 一种新的表现丰富多彩的唱法 -美声唱法诞生了。
它的特点是在演唱风格上富于变化 , 音色优美动听 ; 声部区分明显 ,音区和谐统一 ;气息稳定自如 , 发声方法科学 ;音量的可塑性之大 ,音乐的连接平稳均匀 ,乐句灵便畅通。
这种唱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之广大 , 成为一种不受语言限制的世界性声乐艺术是世界公认的歌唱方法。
三、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唱法的异同1.呼吸: 两种唱法都有优美的音质 ,这就是正确气息的结果 ,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 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声唱法讲求胸腹式联合呼吸 ,而戏曲讲究丹田运气 , 实质还是有相通的地方。
但在实践中两种唱法的呼吸支点高低不同。
京剧表演时集唱、念、做、打于一身 ,运用手、眼、身、法、步塑造人物 , 所以京剧的呼吸支点高于美声唱法。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共性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共性](https://img.taocdn.com/s3/m/ae8382b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8.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共性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惊人的共性。
本文就将从主题、剧情、音乐、服装和表演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间的共性。
一、主题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主题都是道德、人性、情感等人类永恒的话题。
奥斯卡·王尔德的《茶花女》、“歌剧魅影”、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方歌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而中国戏曲中的《红楼梦》、《西游记》、《琵琶记》等作品,也是以情感为主题,通过描述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来探讨人性的缺点和美好。
正因为这些共性,让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具有了时代性和普世性。
二、剧情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剧情都是以戏剧冲突为主线,通过唱、说、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西方歌剧的舞台上,常常出现悲情、激烈的场景,而中国戏曲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塑造角色的形象。
无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戏曲,都强调了情节的严密性与逻辑性,虽然出现的形式和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并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
三、音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音乐也有着共性。
它们都是把音乐和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音乐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使戏剧更加真实、生动、丰富,进一步强化剧情和人物形象。
西方歌剧的音乐家们,像梅泽、莫扎特、贝多芬、威尔第等,都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他们的音乐形式多变、曲调高亢,富于情感表达;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曲式演唱技巧,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绪为主要特点。
四、服装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服装也有共性,都依据不同时代的服装风格来进行造型设计,以更好地展现剧情和人物形象。
在西方歌剧中,演员的服装华丽、富有装饰性,适合描绘历史和宫廷场面;而中国戏曲的服装则更加注重色彩、线条和造型的运用,在表现剧情、人物时更有优美的视觉效果。
五、表演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表演也有许多共性。
无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戏曲,演员都需要具有艺术修养和才华,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唱腔等手段,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感受展现出来。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c3ea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b.png)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会对这两种表演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一、文化背景的不同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它们的出处,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分别诞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而西洋歌剧则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歌舞剧,最早的意大利歌剧由喜剧改编而来,后来逐渐演化为以音乐和歌唱为主的表演艺术形式。
二、表演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表演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表演艺术,它融合了唱、说、念、做、打、舞等传统表演形式。
在中国戏曲中,演员根据不同角色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情、动作和声音。
西洋歌剧则以歌唱和音乐作为主要表演形式,演员则更多地侧重于歌唱和演技。
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在音乐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洋歌剧中,音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获取观众情感共鸣的力量源泉。
而中国戏曲则使用传统的云锣和花鼓等音乐器,掌声和喝彩也成为演员表演的重要一部分。
四、故事内容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故事主题和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戏曲大多是根据中国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而创造的。
它们往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忠诚、纯真、勇敢、公正等。
而西洋歌剧则通常以戏剧、文学、艺术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相对来说更倾向于现实主义,探讨的人性问题也较多。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都是在表演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的文化遗产,但在表演形式、音乐形式和故事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表演艺术诞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现了各自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6f33d6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b.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是一种音乐剧,它从一个古代艺术形式继承而来,故事是由歌曲、对白、口头表演、舞蹈和音乐等配合而成的。
歌剧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欧洲的16世纪,最早的歌剧主要是表演人物的,而不是歌唱。
相比之下,中国戏曲是一种将唱、念、做、打、舞五种艺术形式综合起来的戏剧艺术形式。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以《西廂记》、《长生殿》、《霸王别姬》、《桃花扇》等作品而闻名。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表演形态等方面存在许多显著差异。
一方面,西方歌剧形式注重个体表现,这使得歌剧能够表现更加细致、复杂的情感,同时歌剧在文化内涵方面也更加直接,强调人性和身心美的体验。
中国戏曲则侧重于集体表现,强调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体验和理解纪律、行为和道德的方面。
在表演形式和技巧方面,西方歌剧注重演员和乐器的协调演奏和声音的搭配运用,这为大规模舞台设计和舞台效果的展现提供了条件。
同时,西方歌剧强化了艺术创意和质量,注重高水平的训练和演出,也更加强调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力。
然而,中国戏曲则侧重于人物表演和舞台活动的准确性,注重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同时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
出于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现内容和艺术诉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歌剧被广泛用于表现和探索个体和情感问题,强调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个体的力量和成就。
而中國歌劇則注重社會角色和人物塑造,傳達思想與智慧,強調家庭、友情、愛情、民族等人際關系。
总之,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优秀的艺术形式,特点各异,各有长处。
无论是在文化交流,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文化,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研究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86a53543323968011c9271.png)
■在艺术表现方面
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西方歌剧和 中国戏曲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 了各自的流派和表现形式。从它们的艺 术特征上来看,有以下几点不同。
■在唱法方面
西方歌剧一般由宣叙调、咏叹调贯 穿始终。剧中往往要穿插重唱、合唱、 舞曲。 西方的声乐体系是按照演唱者的 音域和演唱方法来划分成 “男高音”、 “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 (包 括“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 “女中音”、“女低音”的。这个区分是 由歌剧的作曲家来给予区别的,一个小 伙子可能是由一位男低音演员来主唱的, 也可能是由一位男高音或男中音演员来 主唱的;而一位老人却也同样可能是要 么由男低音来唱、男中音来唱或者是男 高音来唱; 也就是说,一个剧中人的歌 唱艺术风格,是由作曲家和演唱者来决
For um
[论 坛]
地点、条件、环境,它传递给审美主体 以及观众感受到的信息,都是一个可见 的、物质的、具体的实物环境。歌剧舞 台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截取戏剧生 活的横断面,把一切戏剧纠葛都放到这 个特定场景中来表现、发展和解决。换 句话说,戏剧情节的延续时间与观众感 到的实际演出时间是大致一致的,即所 谓虚构的行动的时间等同于演出的时间。 加之歌剧作品的演出形式是一种代言体、 分幕制的结构形式,这种分幕分场制又 使观众能正确判断出该故事的时间变化, 演员的表演也尽可能向“真实”靠拢。 歌剧的这种再现式的时空表现可从其独 具魅力的舞美设计来探究。舞美是个多 分子系统,是“五美”的统称,即音响 美、灯光美、服装美、化装美和布景美。 综观欧洲戏剧剧场史,那一座座耗资巨 大、设计新奇独特、充满玄机的道具和 舞台装置、五光十色的华丽布景,确让 人叹为观止,无怪乎有人把这门艺术的 生产比喻成“重工业”,这不是没有道理 的。19 世纪巴黎歌剧院的附属设施已十 分完备甚至非常豪华,内部装饰也极尽 奢侈,歌剧院中间的大吊灯则重达 7 吨。 在浪漫主义早期的歌剧中,那种山崩地 裂、暴风骤雨的场面随处可见,大量机 械装置固定安装在剧场内,幕间的换景 十分复杂。19 世纪中叶,当自然主义风 行的时候,剧院为了追求与生活中一样 的效果,甚至在舞台上造房子,为了表 现真实的歌剧场景,全部家具、装饰品 都采用生活中的实物,给人身临其境的 感受。整个 19 世纪舞台布景和服饰设计 的总体趋势是追求历史真实和写实,已 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2]。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7b057de6137ee06eff918d2.png)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为例1420612141 法制新闻1441 田颖雪摘要: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作为一种种西方戏剧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在起源发展不同的背景下,必然会有差异;同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也必然存在着共性。
以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局《巴黎圣母院》为例,将两者进行比较,浅析两者的共性和差异,也为两种文化的不同提供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剧、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巴黎圣母院一、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根基,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各种各样的音乐在欧洲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
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即音乐剧。
二、差异分析(一)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戏曲由于在传统文化中发展,已成为审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所以舞台表演较之西方音乐剧来说,注重的是“神”,不拘泥于“形”的表达,完全体现了戏曲中审美情趣的写意之处。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的片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楼台相会,祝英台哭诉她要嫁给马文才。
这里的桌子椅子只是演员剧情需要的摆设,主要是由舞台上的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表演和演唱来营造出楼台相会的这样一个场面。
更多的是靠观众来想象,而不是用布置的场景来营造整个故事的氛围,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和表现张力。
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开篇《大教堂时代》便是一个吟游诗人对于这个时代的娓娓道来的歌唱,舞台的布景整个都在观众的视野范围之内,所以每一根柱子和人都组成了舞台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句歌词唱道“野蛮人聚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这时候整个舞台上都是穿着破烂的野蛮人躺倒在地,异教徒站在城门石柱上,所有的布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给观众的是一场视听盛宴,增强了共鸣,体现了音乐剧的写实风格,讲求对现实世界完全忠实地模仿,并由此创造出生活幻觉的“真实观”。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d107b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4.png)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XX学院 XX班 XXX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因其起源于不同地域,发展于不同地域,故彼此间又存在诸多不同。
下面将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中国戏剧和西洋歌剧在文化背景,艺术表演方式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不同。
指出中国戏曲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植根抵于人民生活之中, 而音乐艺术又都源自民族民间音乐中, 各有各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
可见我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了独具特色的重要地位。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 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经汉唐到宋金的发育成长过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
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多种唱腔。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而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 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
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歌剧的主流。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唱法之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唱法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75595c48bd63186bcebbc97.png)
利等等。他们在成人后既保持了比女声还要短的声带 ( 童音声 带) 同时又有男子的体魄和肺 活 量 , 唱 起 高 音 、装 饰 音 、快 乐 句 以 及花腔技巧和复杂的华彩 乐 段 十 分 轻 巧 、灵 便 , 大 大 发 展 了 歌 唱 的技巧, 被认为是西洋传统唱法发展史中的一个“黄金时代”。一 直到 18 世纪后期才开 始 在 舞 台 上 出 现 真 正 的 女 声 歌 唱 家 , 盛 行 一时的阉人歌手才逐渐衰 落 而 被 淘 汰 。 时 至 今 日 , 反 串 、阉 人 的 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 女演员用自己的嗓子发出自然优美的声 音。
五 、声 音 的 分 类 我 国 戏 曲 演 唱 是 根 据 角 色 、行 当 、用 嗓 、音 色 及 表 现 方 法 上 加 以 划 分 。 大 约 分 为 老 生 、花 脸 (净 — — — 铜 锤 、架 子 花 脸 )、小 生 (巾 生 、冠 生 )、旦 角 等 (上 述 指 京 剧 中 的 行 当 )。
法都是混声的, 只是混的比例不一样。
Á
(摘自傅雪漪 《戏曲传 统 声 乐 艺 术》 一 书 人 民 音 乐 出 版 社 1985 年)
西洋唱法通常把声音分成六类 女声三类: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参考文献: [1]唐琳.植根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J ].音乐探索 1993( 4) . [2] 袁支亮.戏曲唱法漫谈[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戏 曲 曲 艺[M].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出 版 社,1 9 8 3 . [4] 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5] 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6] 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7]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 香港上海书局,1986.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d85d2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a.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舞台效果和声乐表演,而中国戏曲则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而中国戏曲音乐受传统民乐影响较深。
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也存在差异。
在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受众群体、传统与现代、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形式。
西方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高雅、复杂的音乐剧表演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
而中国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自古就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在表演形式方面,西方歌剧注重个人歌唱演技的表现,舞台布景较为豪华,常常使用现代化的灯光和音响效果。
而中国戏曲则更注重整体的表演效果,演员们多以脸谱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服装和化妆也都是独具特色。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常常采用大型管弦乐队伴奏,旋律优美且气势宏大。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更注重对传统曲调的保留和发扬,常常结合传统的打击乐器和民族乐器。
在服饰道具方面,西方歌剧的服饰多样、色彩鲜艳,道具精美细致。
而中国戏曲的服饰多为传统的华丽戏服,道具也往往符合古代背景设定。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戏曲表演特点,也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戏剧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2. 正文2.1 表演形式的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注重舞台上的唱、说、演,强调声乐表演和角色演技的结合。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0f7b6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5.png)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在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音乐表演和剧情发展,演员多为专业歌手,舞台制作精良。
而中国戏曲强调表演技巧和歌唱技艺,演员多为全能艺术家,服装道具丰富多彩。
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特点和发展前景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有必要探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文化差异、艺术特点、发展前景1. 引言1.1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长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
西方歌剧源自欧洲,起源于16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出形式和音乐风格。
著名的歌剧作品如《图兰朵》、《茶花女》等,被广泛传播和演出。
而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传统。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国粹”,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和发展前景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推动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
1.2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普及程度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并在逐渐传播至其他国家。
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在欧洲国家是比较高的,许多著名的歌剧剧场如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出内容。
而在亚洲和其他地区,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文化中心,如东京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等。
对比分析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舞台表现形式
![对比分析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舞台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609756c850ad02de8041db.png)
N H T I
S IG
对 比分 析 中 国戏 曲与 西洋 歌剧 的舞台表现 形式
文
田
哗
摘要
:
中国戏 曲 是 以 唱
。 ,
、
念
、
做
。
、
打 的 综 合表 演
、
来 给予 区别 的 音 演 员来 主 音
、
。
比如 一 个 小伙子 可 能是 由一位 男
,
的专业 训练 法
。
,
并且系统 的学 习 歌 剧 中咏 叹 调 的 唱
。
同 的另一 套 一 一 演 员 的演 唱 区 分不 是根 据演 员音
所 以 能 把女 人 演绎 的 那 么 细 腻与完美 女 人 的 了解 细 小人 微
《
,
就在于对
。 。
三 种不 同 艺 术形 式综合而成 它 起源于原始 歌 舞
域 的高低
个 特定 的
,
而是根 据 角 色
“
行当
”
的特 点
“
。
每一
”
对女 人 的把握信 心 十 足
丑
”
俗称
,
“
小花 脸
。
有一 老 话不就
。
【 ] 尹新春 l
.
中 国 戏 曲 音 乐 与 西 洋歌 剧 音 乐
,
极大 地 促进 了作者
。
舞
,
这 样说
三
红 脸 的关 公
,
白脸 的曹操
之 比 较 [J ] 戏剧 文 学 【 ] 关迪 2 大多是
。
.
2 00 5
(0 5 )
.
台 艺 术家的创作 力和 观 众 的想 象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作品为例比较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
法学院法学122班田婧 1203010060
在星期一7.8节上课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戏剧有过极高评价:“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
”中国戏曲音乐与西洋歌剧音乐虽然同属音乐范畴,但是因为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分属于不同的艺术样式,因此具有各不相同的美学特征。
然而,戏剧终归来源于生活,是文明的产物,那么无论中国与欧洲空间距离如何遥远,古代的人际交流与信息的沟通又是如何的不便,戏剧的源脉的形式及艺术特征上,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总会有相通之处。
戏剧这个艺术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因融入了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成为集大成之综合体。
无疑,她在艺术殿堂最高层的位置难以撼动。
在戏剧艺术中我们可以迸发灵感、汲取精神养分、萃取思想的火花!
中西戏剧各自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们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能让我们从它们的差异性中窥见到两种不同文化下同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同品相,有助于我们对中西艺术的文化思维深入理解。
只有认清它们的差异所在,才能学会用不同的视角领略中西方经典名剧的无穷魅力;感受各自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从起源上看,西洋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年—1750年),最初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2010年)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
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
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
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
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而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北宋的杂剧,在瓦舍勾栏之中,和百戏共同发展,到了南宋,发展成两种名异而实同的东西,就是宋杂剧和金院本。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也是过渡为元杂剧前的重要艺术形式。
从以上可以得出:中国的戏曲艺术形式应该是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发展到南宋,宋杂剧成为中国最早的戏曲。
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官本杂剧段数》,其剧目有两类,一是以大曲命名,如《王子高六么》;一类没有曲名,如《眼药酸》,属于
滑稽戏;还有一种以爨为名的,应是歌舞段子。
宋杂剧的演出形式,是先演个艳段,也叫爨,因有五个脚色出场,所以又叫五花爨弄,然后再演正杂剧,最后加演一段“杂扮”的玩笑段子,内容上各不相同。
从发展特点上来说,中国戏曲种类在近千年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除了久负盛名的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之外,还有沪剧、淮剧、吕剧、楚剧等十几种各有特色的地方剧种,它们彼此间有同有异,各有所长,在新时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戏曲发展出如此之多的地方剧种,和中国疆域广大、方言盛行是分不开的。
可以想见,说粤语的地区要欣赏京味十足的京剧并不太容易,反过来也是一样。
但这种不便也反过来推动了中国戏曲的百花齐放。
与中国戏曲的多种多样相比,西方歌剧的种类无疑是相对单一的。
几百年来西方歌剧的发展并不在于种类的增加而在于体式的自我完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
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
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
至 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
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尔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都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它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
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贝尔格又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歌剧就这样一步步地发展、完善、成熟,发出夺目的光芒。
写实写意之不同。
中国戏剧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写实而是写意。
“乐本位”限制了真实描摹和再现人物、生活的表演手段,只能通过写意的手法,求其神似而非形似。
这种写意的整体风格让中国戏剧表演显得十分有意思。
就动作程式而言,开门无须有门、骑马无须有马、坐轿无须有轿。
靠一根带丝穗的马鞭,可表现烈马奔驰;几个跑龙套的绕场一周,就能表现千军鏖战、关山飞度;舞台动作的游戏性、虚拟性、象征性纯属写意的艺术手法。
这种写意,需要依靠台下观众的联想和臆想,方能实现展开剧情传递内涵的目的。
而在西方,受西方科学精神和写实主义的影响,西方歌剧追求求真求实的艺术精神。
其题材大抵攫取于现实的生活,以反映生活中的纠葛和斗争为主旨,力求再现生活真实的同时,揭示生活的真谛。
“真实才能感人”这是西方戏剧表演艺术的精髓所在。
舞台上的表演者需牢牢把握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找到适当的真切的表演形式,在心目中形成明晰、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和语言、将完整的角色的艺术形象演变成鲜活的舞台形象,引起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这些表演,写实是她的基础,求真是她的追求。
这种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艺术境界、需要我们掌握不同的理解和欣赏方式
由于民族和文化的缘故,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在题材、思想内容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分歧。
中国戏曲多取材于历史或文人创作,文学性和社会性很强,也很注重剧作的现实意义,在戏剧情节方面比较用心,像《西厢记》、《窦娥冤》都是情节复杂,引人入胜。
而西方歌剧或取材于传说或为剧作家创作,比较而言情节的重要程度并不如歌唱,即使是一些经典的歌剧剧目也被认为在情节设置上简单而不太经得起推敲。
在题材方面中国戏曲有才子佳人的爱情剧、帝王将相的驾头剧、朴刀杆棒的武打剧等多种题材,西洋歌剧则多以爱情为主题。
剧是戏剧的最重要艺术主题。
中西方都有悲剧的艺术经典。
中国的悲剧是以“苦戏”、“冤戏”、“哭戏”为特征。
舞台上大多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弱势群体,是如窦娥般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
这种苦戏演示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却缺乏剧烈的冲突。
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主人公的抗争非常软弱,仅表现在对上苍和青天的乞求。
悲剧的脚本作者,希冀以道德、伦理、来评判善恶、来贬责社会的不公;以轮回报应抚慰受伤和破损的心灵,来缓释社会的矛盾。
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能激发出观众的眼泪,甚至激起义愤。
但义愤仅仅是义愤,缺乏殊死抗争的刚勇和对社会的感召力。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体现的是“礼乐之和”和“治世之音”。
中国人固有的“伦理信念”保障和支撑着“大团圆”结局的实现和完成。
中国悲剧以惩恶扬善、先苦后甜为结局,但这种结局一般不是抗争的结果,而是依赖外力的作用,表达的只是善恶有报的愿望,这是中国戏剧的艺术理念。
西方悲剧舞台上常以英雄为主角。
赞美使其拔高,甚至神化。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抗争,让人看到正义的力量。
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任何胜利都必须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但人类的希望也正在于此。
西方戏剧塑造出许多不甘心向命运低头、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正面形象。
哈姆雷特品格脱俗、精神超拔,在克服犹豫、迟疑和过分善良的个性之后终于拿起正义的复仇之剑。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落后与先进相对。
学会甄别和比较,兼容并蓄,是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学习方法。
本文尝试对中西戏剧艺术之差异的浅析,是为尊重并延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并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
比对见长短、较真益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