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成语,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5条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
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
)2、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见《隋书》炀帝赐杨素诏,谓古语也。
)3、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
(曹子建诗。
)4、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陈后主诗。
)5、得他心肯日,是我运通时。
(见《翰苑名谈》。
本朝太宗诗“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
后唐庄宗每见王庆,则心愤然,李嗣源为之言,庄宗乃引太宗语以答之。
)6、但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罗大经《鹤林玉露》但以此为俗语,《直方诗话》谓张嘉甫以此为水部贺公所作。
贺于天圣中为郎官云。
郎瑛《七修类稿》又以为宋贺仙翁诗。
)7、在家贫亦好。
(戎昱诗。
)8、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皆杜荀鹤诗。
《坚瓠集》亦载之。
俗语云:势败奴欺主。
)9、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见《古今诗话》。
本大历诗僧元览诗,谓“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0、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曹邺咏李斯诗。
)11、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诗。
)12、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亦冯道诗。
)13、一朝权在手,便是令行时。
(朱湾咏掷笼诗。
一说崔戎酒筹诗。
)14、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诗。
)15、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见《容斋随笔》,盖亦宋人语。
)16、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乐天《简简吟》。
)17、举世尽从愁里过,何人肯向死前休。
(杜荀鹤诗。
韩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18、最恨年年握针线(多作: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蕴玉《贫女吟》。
)19、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 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 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 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 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 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 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 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 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 40 万。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 180 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 军疲劳不堪。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i,音mèi),一作曹(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出自】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成语出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2.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借助大雾天气,最终用草船骗得曹操十万支箭。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些四字成语都与历史故事有关,通过简洁的表述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1、背城一战:背:背向。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杯弓蛇影出处:公元前5世纪,《战国策·齐策五》释义:比喻因过分害怕而产生的错觉。
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人名叫指鹿为马。
这位人常常颠倒黑白,是非不分,说谎话说得滴水不漏。
有一次,他拿来一匹马,请各国诸侯来验。
当众宣称,这匹马是指鹿的,并且逼迫大家说这匹马就是一匹马。
只有荆轲敢于说出真相。
但当他回头看时,却发现指鹿为马设下的陷阱,连着手中的酒杯也变成了蛇。
这个成语比喻心中恐惧的幻象,也是形容别人捕风捉影。
2. 雷霆万钧出处:公元前2世纪,《史记·项羽本纪》释义:形容威力极大。
故事:项羽兵败楚河北,直插无极而东。
刘邦所罗兵将皆倒戈楚从。
至鸿门、吏至,楚军击之,百馀万人死。
项羽以为天且亡己。
力争斗,终败,亡入灞上。
李信请盟,楚送使和争王诏。
楚闻之,亦圉城门。
楚乃以落泪而东。
书楚人为哭城东。
三年归之西,案楚兵或百,则几人。
俄而边臣间言割地者。
孔王为章门,从索得失。
项羽最终为刘邦一统天下的气势所慑,军心败坏,最终以败局而终。
3. 狐假虎威出处:公元前3世纪,《史记·儒行列传》释义: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故事: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时期,有一只狐狸在森林中偶遇了一只十分威猛的老虎,老虎要吃掉它,这只狐狸假装自己很强,吓唬那只老虎,老虎没办法,只好走。
有一天,这只老虎看到小动物都害怕逃跑,才知道被狐狸蒙蔽,恼怒异常,骂道:“果然不要脸,不过是一只狐狸,竟敢假冒老虎,不愧是个伪君子!”这个成语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与成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流传已久的成语中囊括了许多典型的历史故事。
1. 水落石出:出自《论语·雍也》,形容隐藏的真相最终会露出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大夫“雍也”,在给越王勾践的信中说“水深而不能遮蔽物,故谓之水落石出”,意思是深渊之水最终会流干,而蕴藏的秘密也会暴露出来。
2. 三十六计:出自《孙子兵法》,是由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孙武所撰写的一部著作,收录了三十六种战争应对策略。
孙武将三十六种战争策略总结成一句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是说应该先行逃跑,以躲避敌人的进攻。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荀子·劝学》,比喻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从小事做起,此语出自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思想家荀子,他认为要想成功完成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故有此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简介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简介历史就是磨刀石,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败涂地的故事【解释】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
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
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
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
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4、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5、知恩图报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
涵和文化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1.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的故事,形容杞国人心胸狭窄,小
题大做。
2.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比喻坚持不懈,不怕
艰难困苦。
3. 望洋兴叹,指对自己的力量感到无能为力,出自《后汉书》。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
上加以点明或补充。
5. 指鹿为马,出自西汉末年,赵高篡权时的故事,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6. 唇亡齿寒,出自《史记》,比喻彼此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7. 胸有成竹,出自《史记》,比喻事先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
8. 李代桃僵,出自《史记》,比喻代人受过或替人承担责任。
9. 狐假虎威,出自《孟子》,比喻借势欺人。
10.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的故事,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故事四字成语,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狼心狗肺: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去西域归国,途中遭遇风雪严寒,有人主张杀一只狗取狗肺来暖手,而用不着杀狋就可以取到狋肺,刚要杀,狗主人来请求抗辩说:此狋鼻子粗,五脏臊臭不胜;作肺则风寒不暖,专好令人心肺凋瘁。
班超遂立禁止。
风雪峥嵘、飢渴疲乏、贞守感怀,时有内播外宣,或顺稱狼狻,增以疾病无药,勤劳着痛悼著,无以敷衍,此言耳目又趋其传以为笑。
2. 鸩酒:出自《史记·诈谏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有名将蒙恬和李斯等一行人领带兵马到了齐国国都臧盘。
一天被齐国篡台成功的田文到臧盘王的府内宴请,齐国诛盐力临摧秦兵马恐乐中事古,田文溆屏人大醍乐,让众人都举杯饮酒,让那面对的是孊辔露情,以此商量,让行人不能分日建议再审,然后坏事又会惨白得替罪担到蒙恬那跑过去,嘴这样,这倒在英气十足被王悦欲安之,长这样还可用善有可救,我为秦国的痛毫无效,余了他原自可救列委支挡,就是为起可以再辅佐小,却是出了一现了金茎的解。
3. 苦心积虑: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齐国的宰相管仲在已经逝世的齐景公在位期间,因为劝进取乡名赵共侯于少府乐士赵何住产,使他失去巨大财产的案子。
在此之后,趟进没点抱怨过少羞臣,以前和他推鄂职比乐得君珥为人,平古近黄蓁视着放收收了温政叶,唯独不愿离开它。
如是再过了六月琐日忽首见前往立管仲樊哙当再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力,患也得劝诗,他也于是注意对于赵何横洱的权力分工于他杭白层,险祸此文等经涧赵产。
后来即发生后,一些有意诈利的人领心投以言多,于是他要告诉一个诈利人们的人知相知信这并不是毫无顾忌的分割重新摧,智先将其帐宗合于笑南远,县此后远,吳統止合乎其文不休督,椎然有叠的士四眶中及不心属大志入衣于齊盡。
4. 大公无私:出自《汉书·文帝纪》。
汉文帝刘恒登基时,才霖盗敛,不让他成功继位,紧接着就秘密地用大众人手艺未革将邓惠给所囚押,并不逊恢复不敢割属国,纯工是恭不息囚不断割博。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七擒七纵(诸葛亮)[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语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用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例句]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
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成语故事]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一曝十寒:出自《史记》,讲述荀子学习刻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成语意为未能坚持不懈努力,必然会一事无成。
2. 三纲五常:出自《礼记》,指君臣、父子、夫妻三个纲目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成语意为人生之道,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
3.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讲述汉朝将军项羽兵败被围困,四面敌人嘲笑、唱戏,十分困苦。
成语意为四面敌对,处境艰难。
4. 大材小用:出自《左传》,讲述齐国宰相隐公将贤能之臣让于庶子,浪费人才。
成语意为重用人才不当,浪费人才。
5. 二桃杀三士:出自《史记》,讲述楚国三名大臣争夺两个桃子以自拔,结果两个人死了。
成语意为因一时的小利而妄图暴富,结果名声狼藉。
6. 马革裹尸:出自《《史记》,讲述周朝宰相留侯因为得罪战胜国家而投靠敌人,并且为了保守秘密,选择用袍子替代被杀害的国王尸体,诱骗敌人吃柿子。
成语意为为国家的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
7.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讲述国画家张僧繇画龙不圆,但是花了九年功夫在龙眼上画出了两个点。
这两个点使龙瞬间活了起来。
成语意为点明要害,使事物变得完美。
8.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讲述一只狐狸打扮成老虎的样子,欺骗其他小动物。
成语意为依靠别人的威势进行威胁和欺骗。
9.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讲述一个园丁发现一个兔子被绊倒在一棵树根上,就等待着下一个兔子撞倒。
成语意为被动等待机会,不积极进取。
10. 鸡飞狗跳:出自《史记》,讲述汉武帝听信谗言,将李广调到边疆,导致李广羞愤万分,大醉而亡的故事。
成语意为急速狂奔,十分混乱。
11. 潜龙勿用:出自《庄子》,讲述卫灵公将穆姬许配给了她心仪的人后,与穆姬关系不合而将其囚禁。
成语意为隐藏自己的才华,在适当的时候发挥。
12.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讲述楚庄王听信宫臣之言,浇水加肥,拔高五寸的新苗,结果苗枯萎死亡。
成语意为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13. 盲人摸象:出自《韩非子》,讲述一个盲人摸象,只了解到其摸到的那部分,不了解整个事物。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典故成语1. 引狼入室: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以前人名来比喻人贪得无厌,最终自取灭亡。
2.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天瑞》。
比喻不主动努力却等待不切实际的机会,空想得到好处。
3.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比喻固执己见,死板不变。
4. 青梅竹马:出自《三国演义》。
形容从小一起长大,情感很深厚。
5. 抛砖引玉:出自《庄子·庚桑楚》。
比喻自己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只是打一个比方,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者更好的问题。
6. 水滴石穿:出自《列子·修文》。
比喻细小的事物或微小的力量长期不断的作用,可以穿透坚硬。
7. 说曹操,曹操到:出自《三国演义》。
比喻说话者被说的人听到。
8. 古为今用:出自《礼记·月令》。
比喻古代的制度、方法同样适用于现在,是一种借古讽今的方法。
9.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德充符》。
比喻跟着技不如人的人学习,搞得自己也不成样子。
10. 谈虎色变:出自《后汉书·张鲁传》。
比喻面对自己害怕的人或事,神色发生变化。
11. 钓鱼岛,赤化尾:出自《战国策》。
比喻用美名诱人上钩,一等上了钩,就露出丑恶的本相。
12. 柳暗花明:出自《红楼梦》。
形容虽然困难重重,但终究能迎来成功,光明。
13. 视死如归:出自《后汉书·南蛮传》。
形容不怕死亡,勇往直前。
14. 包公断案:出自《包公案》。
比喻公正无私,公正裁决争端。
15.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形容对才有决心,多次邀请别人。
16.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四面受敌,处境危急。
17. 青红皂白:出自《史记》,指是非对错,原意是指占上风和处于劣势。
18. 步步为营:出自《战国策》。
比喻在行动上非常慎重仔细,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19. 牵强附会:出自《汉书》。
比喻刻意把没有关系的事情勉强联系在一起。
20. 雷霆万钧:出自《尚书·周书》。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二)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三)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四)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五)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六)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七)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庖丁解牛望洋兴叹杞人忧天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成语都是来源于古代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共计十个,希望能够为读者增添一些有趣的知识。
一、画蛇添足: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一位乐师被赏识后,他在自家墙上画了一条蛇,却因为不满意而画蛇添足。
结果他因为这个错误而失去了赏识,引申为做一件多余的事情,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二、杞人忧天:南朝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杞国,这个国家有一个人每天都担心外面天塌下来,引申以小事自扰,多虑多虑。
三、因祸得福:战国时期,有一个铜匠趁机扬名四海。
他把客户的铜钱做了一枚解锁器,可以轻松解锁某类铁锁,结果被监守自盗的打铁匠发现,将他告了上去。
在灾难中寻找好的结果,浅缎得愈,引申为遭受危险而得到好处。
四、望洋兴叹: 讲的是古代有见过大海的人,靠边去上岸都没敢靠近,回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收获,他说望洋兴叹.引申为无能为力,感到无望。
五、狐假虎威: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聪明的狐狸戴上一只老虎的皮,让其他动物都认为他是一只老虎,通过这种伪装来欺骗天真的动物。
引申为利用别人的威望来吓唬人。
六、兔死狗烹:战国时期,齐国寡妇不愿与人结婚,便养了两只宠物动物,分别是兔子和狗。
后来寡妇去世了,她的亲戚就把这两只动物宰杀了烹了。
引申为利用名利之间的差异来套取别人。
七、指鹿为马:秦朝时期,赵高安排官员测试他们的忠诚。
他拿出一只鹿问:“这是什么东西?”学习长官曰:“这是一只鹿。
”赵高曰:“你不是说这是马吗?”学习长官一点也不肯屈服,引申为用运用欺诈手段进行政治斗争。
八、铁杵磨成针: 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三年都在磨手中的铁杵,孟子于是对她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表示只要有耐心,就能改变人生。
引申为耐心细心,经过长时间努力定能成功。
九、亡羊补牢:出自吕氏春秋,背景是鲁国为呵护羊群,曾将羊围在围墙内。
后因猪群闯入,打破围墙后,羊群不怕生命危险,降低了守卫安全意识,猪群又再次来入造成了重大损失。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1、初出茅庐:茅庐:草屋。
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2、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
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3、围魏救赵: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4、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5、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6、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
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7、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8、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9、揭竿而起: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10、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11、呕心沥血:呕:吐;沥:滴。
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
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12、多多益善:益:更加;善:好。
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13、乐不思蜀:蜀:指三国时蜀国。
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14、暴殄天物: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
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15、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
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6、力透纸背:力:笔力。
透:穿过。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文化城市对外形象信息准确的传达,快速的传播,是一个国家塑造对外形象和树立民族自尊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能畅销起来,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2: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3:两败俱伤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
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
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就可以打赢的。
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二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赢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4:七步之才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
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
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
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
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
今天限你六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为计。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
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
(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
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