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19种定义及管理学的11个流派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f2fb9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3.png)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
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
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 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则:目标,相符,职责,等级系列,控制幅度,专业化,协调,明 确性。 主要思想和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归结为一体,从总体上展现了古典 管理理论的全貌。 2.古里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思想和贡献是:把法约尔的职能进行了扩展,提出POSTCORD的 管理七职能论。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 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on,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与厄威克合著了《科学管理论文集》(又称《经济管理科学论文集》) 提出管理七职能论:部门划分理论(正式组织的机构设计和如何提 高组织效率)
2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企业再造
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 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客观范畴的指客观经济规律。 (2)重人。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3)人和。 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治国、办企业都要守信。 (5)对策。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6)法治。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ded1718283d049649b6658c2.png)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人加以增减或修改,但基本上包括了到那时为止的有关管理过程的观点,并成为以后有关这类研究的出发点。
古利克有关管理七职能论的基本观点是:计划即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后来有人将计划具体分为:(1)为企业经营活动而设定目标;(2)确定经营方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3)为使方针具体化而制定严密而科学的活动程序;(4)为某种特定的项目而制定具体规划;(5)对资金、劳动时间、产品单位和机械时间等进行预算;(6)制定企业长远规划即战略性决策;等等。
组织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
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机构,是使人适应于机构,他们强调要按照目标的需要来决定活动和建立组织机构,而不受人事关系、感情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很重视设立参谋机构,并注意参谋机构与直线指挥人员的协调。
他们认为,参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向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咨询,它不直接向下发布行政命令。
指挥则由直线指挥人员统一进行。
他们还建议,除了专业参谋之外,还应设主要协助高领导制订和传达指示、监督工作进行的一般参谋人员,他们负有协调各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时,不是以他们的参谋身份,而是以高层领导代表的身份出现的。
人事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和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
以后,有人进一步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认为必须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和训练人才,并将这一职能视为使企业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
指挥指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的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决策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作用,即包括对下属的领导、监督和激励。
传统的管理不排除泰罗以外都很强调“统一指挥”原则,他们还很强调所谓“一个最高领导者原则”或“一个管理原则”,不大同意委员会式的管理方式,认为那会影响效率。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ec209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1.png)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
《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42b8b30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6.png)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
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2。
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管理的19种定义及管理学的11个流派
![管理的19种定义及管理学的11个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a387e06e87101f69e31957a.png)
定义: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成为当今被普遍认同的管理定义的基础。
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管理就是使组织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在组织内部构成要素与组织整体的相互作用中,达到生存和发展的复杂过程。
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这种观点认为:(1)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力完全无关;(2)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工作一样,有自己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3)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4)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8.管理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活动过程。
9. 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10. 用作制定并达到规定目标的协调活动。
11. 管理可被定义为一连串针对组织资源(人力的、财务的、实体的、资讯的)的活动(包含规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
管理者可视为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12. 控制技术实践的过程,包括设计、组织、协调及监督。
13.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14. 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
15. 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16.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7. 管理是基于人性和人群差异性基础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操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哈罗德 孔茨的11种管理流派
![.哈罗德 孔茨的11种管理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3ee390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d.png)
.哈罗德孔茨的11种管理流派哈罗德孔茨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教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对管理思想的贡献非常大,提出了11种管理流派,这些流派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针对这11种管理流派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科学管理流派科学管理流派是哈罗德孔茨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管理应该是科学的,精确的,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这种流派注重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数据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行为学管理流派行为学管理流派的核心是关注员工行为和心理状态。
哈罗德孔茨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足,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同时,这种流派也注重沟通和领导力,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与员工交流和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3. 经验管理流派经验管理流派的核心是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力。
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力非常重要,因为在复杂的环境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做出决策和调整,只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才能够应对复杂的挑战。
4. 综合管理流派综合管理流派是将多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
哈罗德孔茨认为,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只有将它们进行综合和整合,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5. 系统管理流派系统管理流派的核心是将一个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并且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哈罗德孔茨认为,系统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进行协调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6. 情境管理流派情境管理流派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
哈罗德孔茨认为,不同的环境带来不同的挑战,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管理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
7. 联机管理流派联机管理流派是一种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管理方式。
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适应。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0c64b00f78a6529647d534d.png)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
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行政组织理论二、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
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da353d4f90f76c661371a98.png)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人加以增减或修改,但基本上包括了到那时为止的有关管理过程的观点,并成为以后有关这类研究的出发点。
古利克有关管理七职能论的基本观点是:计划即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后来有人将计划具体分为:(1)为企业经营活动而设定目标;(2)确定经营方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3)为使方针具体化而制定严密而科学的活动程序;(4)为某种特定的项目而制定具体规划;(5)对资金、劳动时间、产品单位和机械时间等进行预算;(6)制定企业长远规划即战略性决策;等等。
组织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
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机构,是使人适应于机构,他们强调要按照目标的需要来决定活动和建立组织机构,而不受人事关系、感情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很重视设立参谋机构,并注意参谋机构与直线指挥人员的协调。
他们认为,参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向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咨询,它不直接向下发布行政命令。
指挥则由直线指挥人员统一进行。
他们还建议,除了专业参谋之外,还应设主要协助高领导制订和传达指示、监督工作进行的一般参谋人员,他们负有协调各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时,不是以他们的参谋身份,而是以高层领导代表的身份出现的。
人事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和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
以后,有人进一步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认为必须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和训练人才,并将这一职能视为使企业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
指挥指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的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决策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作用,即包括对下属的领导、监督和激励。
传统的管理不排除泰罗以外都很强调“统一指挥”原则,他们还很强调所谓“一个最高领导者原则”或“一个管理原则”,不大同意委员会式的管理方式,认为那会影响效率。
大一管理课必背知识点
![大一管理课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b078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c.png)
大一管理课必背知识点管理课程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是大一管理课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1. 管理定义与特点管理是指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性、系统性、复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
2. 管理学派管理学派是指不同的管理理论体系或学派,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学、行为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系统管理学、环境管理学等。
3. 组织与管理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作的过程,管理是组织中对人员、物资和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协调的过程。
4.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协调者和控制者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
5.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种职能、任务和关系的安排方式,组织设计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环境要求来确定组织结构的过程。
6.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7. 决策与计划决策是指在不同的选择中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计划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环境要求来规划和安排行动的过程。
8. 领导与激励领导是指影响和激励他人追随并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激励是通过激发个体内在动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9. 团队与团队管理团队是由具有不同技能和角色的个体组成的协同工作单位,团队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来促使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
10. 绩效管理与奖励绩效管理是通过设定绩效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来改进和推动个体和组织的过程,奖励是用来激励和回报优秀绩效的手段。
11. 变革管理与创新变革管理是指面对变革时,通过有效的规划、实施和控制来管理变革过程,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12. 项目管理与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活动,时间管理是指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https://img.taocdn.com/s3/m/c88308faaaea998fcd220e32.png)
(1940年代末期)
代表人物: 赫伯特·西蒙
认识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认识学派的观点:
把战略形成看成一个心智过程。将认知心理学作为 理论基础,采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战略家的思想。
认识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认识学派的评价:
企业家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企业家学派的评价:
强调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和战略远见。 但企业家学派将战略的形成过程看作一个被掩 埋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黑匣子,没有告诉企业 如何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家才能。同时片面 地夸大企业家的超人能力来取代实质性的组织 建设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9)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
(197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 Hannan;Freeman
环境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环境学派的观点:
把战略的形成过程看作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 过程,环境作为一种综合力量,成为企业战略形成 过程的中心角色。
日程和操作等方面层层分解,以便得到实施。
计划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计划学派的评价:
参谋部门接管了战略计划的制定,参谋 部门过分地重视分析和预测,缺乏真正的战略 洞察力,存在预测的谬误、分离的谬误,形式 化的谬误(可参见明茨伯格《战略规划的兴衰》 一文)。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3)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
年代早期)
(1970
代表人物: 普拉迪普·坎德瓦拉, 亨利·明茨博格, 米勒《“里卡洛斯”的悖论》(1990)
管理学流派介绍.doc
![管理学流派介绍.doc](https://img.taocdn.com/s3/m/55cddb2ee87101f69e3195b7.png)
管理学流派介绍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
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
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管理学11派简要
![管理学11派简要](https://img.taocdn.com/s3/m/e61019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公司经济管理十一种学派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 古典管理理论旳创始人之一法约尔。
美国旳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重要观点: 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毕工作旳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毕工作旳过程。
应当分析这一过程, 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拟定某些基础性旳原理, 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 就可以通过研究, 通过对原理旳实验, 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涉及旳基本原则, 改善管理旳实践。
3长处: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 它是最为系统旳学派。
他们一方面从拟定管理人员旳管理职能入手, 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旳核心构造。
管理过程学派觉得管理存在着某些一般运用旳原则, 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措施发现旳。
管理旳原则犹如灯塔—样, 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陷:不能合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旳管理职能不能合用所有旳组织。
对静态旳、稳定旳生产环境较为合适, 而对动态多变旳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1代表人物: 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重要观点: 这个学派觉得, 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毕工作, 那么, 对管理学旳研究就必须环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旳社会科学原有旳或新近提出旳理论、措施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旳多种现象, 从个人旳品性动态始终到文化关系, 无所不波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旳因素, 觉得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旳而结成团队一起工作时, 他们应当互相理解。
3长处:研究旳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旳关系, 这种人际关系强调旳是行为个体互相之间旳关系, 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旳关系协调问题。
4缺陷:三.社会系统学派1代表人物: :美国出名旳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2重要观点: 组织是一种是由个人构成旳协作系统, 个人只有在一定旳互相作用旳社会关系下, 同别人协作才干发挥作用。
管理学公共基础知识
![管理学公共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f6ce1914791711cc7917f6.png)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他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管理学]管理学流派
![[管理学]管理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a480a5d6137ee06eff918e7.png)
[管理学]管理学流派管理学流派1. 古典学派(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成长阶段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观点: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贡献:古典管理理论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
古典管理学家同时也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的管理理论。
局限:古典管理理论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
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理解是静态的,没有认识到组织的本质。
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组织系统的内部,而对企业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得就非常少。
2.行为学派(开始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以及穆顿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工作的激励因素》观点: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包括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的研究。
贡献: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局限: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受到实验室中受控实验的需要束缚;另一方面受到正在进行中的实际经验的束缚,尤其是主观愿望的先入为主的影响。
此外,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它告诉了我们对人管理时应采取什么行为,但在管理中被管理者的对象不仅仅是人,只对人进行研究的管理显然是不完善的,除了人性行为以外,还应有某些技术方面的知识。
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管理人员即使有了行为知识,也将无法应用,这正是行为学派的缺陷。
比如管理者往往要从整体上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管理,管理者要考虑建立管理制度、另外要对组织整体战略进行决策,这些经常需要的管理是行为学派没有触及到的。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3416f8f705cc17552709e9.png)
1、(1)管理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有效的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2)管理的组织性:管理存在与组织中,是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
管理没有自己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组织(管理的普遍性,组织大大小小,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的系统性:管理受内外环境的限制。
管理的一般方法、经验、模式没有普遍适用性,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是由许多活动构成的一个过程。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五大职能)管理的有效性:管理是效率与效果兼顾。
(3)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资源的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需要协调。
2、管理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是指建立适当的公司架构,将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划分妥当,并适当地调配机构内的人力和物力。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领导:是指影响、指导和激励下属,使下属的才能得以发挥,从而促进机构的业务。
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对组织内各成员的表现所作出的检查,其目的是要确保各员工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和发展,以及尽早把错误改正过来。
创新:没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3、(1)管理者含义:组织活动分为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应的产生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
管理者与其他一般人员的本质区别是:协调促进他人努力工作,并对他人工作结果负责。
(2)分类: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发展。
中层管理着:执行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者或操作人员。
基层管理者:监督操作人员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3)技能:技术技能:专业、业务方面的能力。
基层>中层>高层;人际技能:对下属的领导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概念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做某事的能力(4)角色(三类十种):人际角色:荣誉主管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发起人解难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二重性原理: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2bfbe8f12d2af90342e6b9.png)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一、管理学的流派及演进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 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进行精辟的归纳与分析。
他认为到1980 年为止,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是泰罗,该学派认为,管理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和韦伯,他们对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组织及其行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 MayO、马斯洛(A. H. Maslow)、麦格雷戈(D. MeGregor)、卢因(K. Lewin )以及穆顿(J. S. Mouton ) 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
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 . Barnard ),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 . Simon)(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4294f85bed5b9f3f90f1cbd.png)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
《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现代管理理论的9大主要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9大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da1cd6401f69e31433294be.png)
现代管理理论的9大主要流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职能对管理进行剖析;可以根据管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可围绕基本原理开展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如同医学和工程学,管理是一种可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管理的基本原理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一样可靠,违背管理原理会造成损失;管理者的环境和任务受各种因素影响,管理理论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社会系统学派:人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要找到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
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如何行使管理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过程决定的。
组织中人的行为由决策和作业两部分组成,组织的决策过程是管理的重点(在这方面社会系统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的观点更为突出)●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西蒙等人对管理决策特别重视,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他们将决策分为4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中的作用。
他们提出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被认为是较为实际可行的理论。
他们将社会系统力量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有关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运用●系统管理学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
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合乎逻辑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数据做出最优的解答,实现管理目标。
详尽介绍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详尽介绍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006b15c05fbfc77da269b188.png)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创新而形成的管理学派。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不断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美国已故的管理学大家哈罗德·孔茨将这种管理学理论混乱的现象称作“管理理论丛林”,他将这些管理理论归纳为11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科学步入一个发展、创新、分化、综合并存的时期。这里仅对几个重要的学派加以评述。
(三)经验学派
该学派的观点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加以概括和理论化,而后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彼德·德鲁克,纽约大学教授和欧内斯持·戴尔。
(四)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被人维祟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其主要观点有:什么是组织,组织就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系统是协作系统的核心。只有把组织的要求与组织内成员的要求结合起来,组织的发展才具有生命力。巴纳德开创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西蒙、马奇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
如果说19世纪是工业世纪,那么20世纪应该作为管理世纪载入史册。尽管管理思想的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但是管理真正作为一门系统系的科学被认识、研究并开始指导管理实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美国人泰罗开始使用秒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法国人法约尔一直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此后管理学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涌现了很多的管理思想巨匠,梅奥、巴纳德、孔茨、德鲁克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学科分支的复杂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知识宝库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回顾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阶段也称古典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阶段,第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管理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成为当今被普遍认同的管理定义的基础。
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管理就是使组织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在组织内部构成要素与组织整体的相互作用中,达到生存和发展的复杂过程。
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这种观点认为:(1)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力完全无关;(2)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工作一样,有自己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3)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4)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8.管理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活动过程。
9. 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10. 用作制定并达到规定目标的协调活动。
11. 管理可被定义为一连串针对组织资源(人力的、财务的、实体的、资讯的)的活动(包含规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
管理者可视为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12. 控制技术实践的过程,包括设计、组织、协调及监督。
13.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14. 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
15. 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16.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7. 管理是基于人性和人群差异性基础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操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8.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19. 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20.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21.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22.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流派: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有:1.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法约尔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2.詹姆斯·穆尼(J.D.Mooney;1884-1957);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
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3.拉尔夫·戴维斯(Ralph C.DaviS),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
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
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4.哈罗德·孔茨(H.Koontz);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
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
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C.D.Baranard,1886——1961)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二、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
因此,—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三、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系统,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因此,经理人员要招募和选择那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
为了使组织的成员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和进行有效地协调,巴纳德认为应该采用“维持”的方法,包括“诱因”方案的维持和“威慑”方案的维持。
“诱因”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报酬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威慑”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监督、控制、检验、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来促使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
四、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根据组织的要素,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⑴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⑵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⑶提出和制定目的。
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1916-)近年来,许多管理学家都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
他们认为系统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
所谓系统,实质上就是由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一组事物或其组合所形成的复杂统一体。
这些事物可以像汽车发动机上的零件那样是实物,也可以像人体诸组成部分那样是生物的,还可以像完整综合起来的管理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那样是理论上的。
尽管我们给理论规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它们,但是所有的系统(也许只有宇宙除外)都同它们的环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都受到其环境的影响。
5.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有路德维格·冯·贝达朗菲、维纳(Norbert Wiener)、申农(C.E.Shannon)、普利高津、赫尔曼·哈肯(H.Haken)、雷内托姆(R.Thom)、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斯·格黑尔·米勒(James Grier Miller)、梅·萨洛维奇。
近年来,许多管理学家都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
他们认为系统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
所谓系统,实质上就是由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一组事物或其组合所形成的复杂统一体。
这些事物可以像汽车发动机上的零件那样是实物,也可以像人体诸组成部分那样是生物的,还可以像完整综合起来的管理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那样是理论上的。
尽管我们给理论规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它们,但是所有的系统(也许只有宇宙除外)都同它们的环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都受到其环境的影响。
6.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
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Dale),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
艾尔弗雷德·斯隆(1875-1966),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
亨利·福特,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威廉·纽曼:美国管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管理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技术》(1951)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因此,这个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
7.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这个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
权变管理同情境管理的意思差不多,常常通用。
但有的学者还是认为应该加以区别,情境管理只是说管理者实际上做些什么取决于既定情境,而权变管理则意味着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按权变的观点,管理者可以针对一条装配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种适应于它的高度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并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8.管理科学学派(数学学派)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管理科学学派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只要管理、或组织、或计划、或决策是一个逻辑过程,就能用数学符号和运算关系来予以表示。
这个学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
借助于模型可以把问题用它的基本关系和选定目标表示出来。
由于数学方法大量应用于最优化问题,可以说,它同决策理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当然,编制数学模型决不限于决策问题。
9.组织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
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
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
10.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特里司特(E. L. Trist)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组织既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并非常强调技术系统的重要性,认为技术系统是组织同环境进行联系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