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2)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应用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应用案例1. 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个体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
本文档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1 案例一:中学心理辅导课某中学开展了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2 案例二:校园心理角某高校设立了校园心理角,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通过心理角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
3. 企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1 案例一: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某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心理健康培训,通过专业讲师授课、心理测评、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培训后,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工作积极性提高。
3.2 案例二:企业心理工作室某企业设立了心理工作室,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通过心理工作室的活动,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职业发展。
4.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1 案例一:社区心理讲座某社区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师为居民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辅导。
讲座后,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心理问题得到缓解。
4.2 案例二: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某社区设立了心理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通过心理服务中心的活动,居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5. 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学校、企业、社区等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2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精选2篇(一)教学案例:心理安康教育一、案例背景在高中生活中,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身心安康问题等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进步心理素质,进步心理安康程度,学校开设了心理安康教育课程。
二、教学目的1. 理解心理安康的概念,认识到心理安康对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性;2. 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学习相应的应对策略;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才能,进步自我调节才能;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才能和人际交往才能;5. 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安康相关机构,学习寻求心理支持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心理安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 通过讲解心理安康的概念和心理安康对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安康的重要性,激发对心理安康教育的兴趣和主动性。
- 配合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安康的认识和理解。
2. 常见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教师提供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案例,如焦虑、抑郁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病症和影响,并讨论相应的应对策略。
- 配合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自我调控情绪,练习应对策略。
3. 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才能的培养〔讲授和理论活动〕- 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根本知识,如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活动,如冥想、呼吸训练等。
- 学生进展理论活动,如集中注意力冥想和缓慢有节奏地呼吸训练,在理论中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化和调节才能的提升。
4. 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才能的提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学习倾听和支持别人。
- 配合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练习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
5. 寻求心理支持的方法和心理安康相关机构〔案例分析和理论活动〕- 提供一些寻求心理支持的方法,如向亲友倾诉、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并介绍一些心理安康相关的机构和资。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案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某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
课程内容涵盖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案例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某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咨询服务等。
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还能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某小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考试,取得专业证书。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案例四: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某幼儿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通过创设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同时,幼儿园还加强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案例五: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某中学构建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某城市教育部门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汇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案例等资源,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享使用。
同时,教育部门还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交流活动,促进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篇案例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背景某初中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因研究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困扰。
为了帮助学生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决定组织心理辅导活动。
实施过程1. 班主任邀请学校心理辅导员来班级进行心理辅导讲座,介绍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2. 学校心理辅导员针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及互动,引导学生们分享彼此的心理困扰,并提供解决方案。
3. 班主任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们有机会表达内心感受,鼓励互相支持和帮助。
效果1. 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倾听和表达情感。
2. 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相互理解与支持增加。
3. 学生们的研究压力得到缓解,积极性和研究成绩有所提高。
案例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背景某初中学校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决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实施过程1. 学校组织心理辅导员和教师共同编写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并制定教学计划。
2. 学校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时间,每周为学生们上一节心理健康课。
3.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涵盖心理问题的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
效果1. 学生们对心理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2. 学生们学会了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压力。
3. 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案例三: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设立背景某初中学校发现学生们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学校决定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实施过程1. 学校招聘专业的心理辅导员,组建学生心理辅导团队。
2. 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设立固定时间,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学生可以自愿前往寻求帮助。
3. 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效果1. 学生们有了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能够更容易地分享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学校心理辅导室某中学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开展以下活动:1. 个别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扰,心理教师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2. 心理健康讲座: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心理素质。
3. 心理素质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心理测评:开展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心理辅导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某高校实施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选拔了一批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负责以下工作:1. 收集反馈:心理委员积极收集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反馈。
2. 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3. 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赏析等。
4. 心理危机干预:发现同学有心理危机迹象时,心理委员及时采取措施,协助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干预。
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该校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案例三: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某家庭重视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的结合,采取以下措施:1. 亲子沟通: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 家庭心理辅导: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心理技巧,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辅导。
3. 共同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全家人的心理素质。
4.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长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该家庭成功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了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健康心理存在于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中,表现为诸多形式的乐观、理性、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1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无论是刚刚升学的初高中生还是已经步入半个社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某校高中生因课业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大学生因室友关系不和投毒杀人,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事件值得我们的深思与重视。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一、案例摘录及相应精简分析:■典型案例一:新环境下的心理问题高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
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
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 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痛苦状……问题分析: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
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高一新生中最为普遍。
从中学到高中,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典型案例二:与老师冲突,形成对老师所谓的“不满”高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高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应用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应用案例案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背景某中学发现学生在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学校决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目标-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策略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知识和技巧,教授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组织心理支持小组:学校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组建小组,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群体支持。
3.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举办座谈会、主题讲座和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结果- 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改善,减少了欺凌和冲突现象。
- 学校整体氛围积极向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
案例二: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背景某公司发现员工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发展方面存在心理困扰,为了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公司决定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目标- 增强员工的抗压能力- 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 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策略1. 开展压力管理培训:为员工提供压力管理技巧和方法,教授应对工作压力的策略。
2. 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公司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积极进取。
3. 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公司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师团队,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结果- 员工的抗压能力提升,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能够更好地应对。
- 员工的职业发展得到关注和支持,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 公司的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凝聚力增强。
以上是两个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都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些案例展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为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篇)篇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一伴随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
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下面,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是上好历史课的着眼点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优生虽然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活跃,但是数量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选择最为适合学生的教法,弱化知识点的强硬输灌,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因材施教,“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
二、认真详实备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
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
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
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
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真实典型的教育事件,揭示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总结出有价值的教育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篇1案例介绍:刘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
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
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该生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很少回家,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刘某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
刘某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
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刘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
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
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刘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刘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案例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形成,有助于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形成个人化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情境中针对个体的课堂生活进行研究和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篇1一.案例介绍沈某是我班一位二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案例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案例三篇案例一: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小学生,他总是感到自己不够好,经常自卑和焦虑。
为了帮助小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老师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1. 创造支持性的教室环境,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支持。
2. 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3. 引导小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4. 鼓励小明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的兴趣和才能,并通过成功体验增强他的自信心。
5. 提供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让小明了解自我价值和积极思维的重要性。
案例二: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案例描述:小红是一位小学生,她经常因为情绪失控而影响研究和与他人的关系。
为了帮助小红培养情绪管理能力,老师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1. 教导小红认识不同的情绪,帮助她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
2. 引导小红表达情绪,教授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说话、写作或绘画。
3. 教授小红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练和积极思维。
4. 鼓励小红寻求支持,帮助她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困扰。
5. 提供情绪管理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小红通过实践获得情绪管理的技能。
案例三: 培养社交技能案例描述:小华是一位内向的小学生,他面对他人时经常感到不自在,缺乏社交技巧。
为了帮助小华培养社交技能,老师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1.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小华与他人合作,培养他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2. 教授小华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如问候、感谢和倾听。
3. 给予小华机会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让他学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适应自己的行为。
4. 鼓励小华参加课外活动,并提供社交技能训练的机会,如参加俱乐部或社团。
5. 提供社交技能培训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小华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以上是三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案例,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支持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
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近一段时间,小王表现出焦虑情绪,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独自一人发呆,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小王近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自己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从而产生了焦虑情绪。
二、案例分析1. 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1)学业压力:小王担心成绩不理想,无法考上理想的高中,导致学业压力增大。
(2)自我期望:小王对自己要求较高,希望自己在学习上有所突破,但现实与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3)同伴压力: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使小王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
2. 焦虑情绪的影响(1)影响学习:焦虑情绪使小王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
(2)影响身心健康:焦虑情绪导致小王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态(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压力,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绩不理想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希望。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情绪。
(3)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同伴压力。
四、案例实施与效果1. 案例实施(1)教师与小王进行谈心,了解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2)针对小王的焦虑情绪,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等。
(3)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关注小王的心理状况,给予关爱和支持。
2. 案例效果(1)小王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学习状态逐渐好转。
(2)小王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篇1活动目标:引导同学体验到好好说话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开心心情。
了解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说话之前要先想好,说话时不能急躁,而且要为别人着想。
学会一些说话的技巧。
适应班级:学校中班级活动预备:1.了解同学心理状况。
2.预备闯关的课件。
3.老师预备:镜子礼物两种纸牌题板4.同学预备:一面小镜子5.老师事前对班进步行心理调查。
6.邀请一位神奇嘉宾。
活动过程:今日很有幸将要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一节课的欢乐时间,大家确定没想到,我还邀请了一位神奇嘉宾,你们肯定想知道他是谁吧?掌声有请!看来神奇嘉宾不愿轻易露面,大家看,原来他藏在那里呢!〔大屏幕上消失一个人物剪影〕要想见到他必需穿过一座迷宫,而且路上还有七口大箱子拦住了去路,只有闯过这七关拿到箱子里的法宝才能见到他。
大家有信念吗?【分析】课堂教学必需依据同学心理进展的特点,为同学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情景,让同学爱好深厚、信念十足地学习。
所以,老师设计“走迷宫”的活动来激发同学的爱好,不知不觉地把同学带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第一关:跟我学——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分析】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同学明确学习内容,借闯关的形式揭示课题。
其次关:笑着说话试验:请你用以下几种表情对着镜子说“请你让一下”比较一下那种表情让你的心情最好?平淡地说微笑着说烦躁地说咱们平常说话要尽量面带微笑,让自己和听的人都有个好心情。
【分析】同学心理品质的进展需要同学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
这个过程不是单纯靠外力,由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传授”“教育”和“训练”,而是由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感悟。
所以,老师支配同学对着镜子来表达,客观地熟悉自我,反思自我,以到达自我教育的教学效果。
评出“微笑天使”,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对着镜子微笑着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第三关: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观看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谁能解开他的疑问?假如你遇到这样的状况会怎么办?我们说话的时候可不能像他那样,我们会——〔说话前要先想好〕对自己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分析】老师要擅长运用多种方式调整掌握课堂气氛,既要活又不能俗。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活动目的:1.在学习鲁教版品社课本第二单元《走进健康》中,学生们懂得了健康的真正含义是身与心的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了解心里健康的重要性。
二、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关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交往。
(二)辨析健康: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走进健康》这一课,了解了健康的含义,现在哪位同学来谈论一下什么是健康呢?2.指名来回答。
3.老师出示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
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4.老师总结: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残疾,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结合事例:1.老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健康,懂得了什么是健康,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事例,想请同学们帮忙辨析一下:事例一:《跳皮筋》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才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她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说完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小欣和小红也不跟小芳玩了,小芳又伤心又奇怪,怎么她们都不和我玩了?2.师: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双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双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双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案例一:倾听的力量
在某高校开展的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倾听的力量”为主题,组织了一次互动讲座。
该讲座邀请了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并安排了学生代表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交流。
在讲座中,心理咨询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倾听技巧。
随后,学生代表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倾听实践,学生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困惑与压力,并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倾听和解答。
通过这种互动形式,学生们得以释放心中的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并收获了倾听他人的经验。
案例二:情绪管理工作坊
某中学举办了一场名为“情绪管理工作坊”的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工作坊中,通过针对不同情绪的认知与分析,使学生们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工作坊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困惑,并借助老师的引导,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交流中,学生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还学会了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冷静、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等。
通过参与工作坊,学生们意识到情绪管理对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以上案例展示了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高校和中学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和知识传授,帮助学生们了解心理健
康知识和技巧,并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这些案例的成功实施,得益于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方法多样以及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等方面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我 觉 察 之 旅
心语轩:谢晓媛
每位同学根据自我的认识绘 一副自我的画像,并思考: “我是...的人”
LOGO
思考: 你是从哪些方面做自我认识的?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生理我:身高、体重、外貌 心理我:能力、情绪、性格、价值观 社会我:地位、角色、人际关系
犯罪心理分析
北大学子弑母案
4月25日,涉嫌弑母的北大学 子吴谢宇被抓获。警方发现受害 人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晋安 区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
VENI VIDI VICI, BULEISUE
GARLAGIYA
I came,I saw,I
conquered.
完美的人 双面人格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我呢?
画时间轴:梳理自我概念:
独立性强:8分
外界评价
自 正性 我 认 可0 度
负性
好孩子:5分
小学的我 初中的我
自我评价
高中的我
时间
合计自我认可度: 外界评价&自我评价
LOGO
讨论:
1、来自哪方面的评价你的自我 认可程度高? 2、随着年龄的变化,你的自我 评价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可吗?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为自己的 脸卡添一笔,让成为TA理想中 的自己。
LOGO
讨论:
1、现在的脸卡是理想中的自己吗? 2、在这个重绘脸卡的过程中你发现 了什么?
LOGO
在社会的期望下,自我发生 了改变。因此,不要过度在 意他人的评价而迷失自我。
人格面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 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人格是 由“面具”(persona,简称“人格面具”)构成的。 一个面具就是一个子人格,或人格的一个侧面。荣格 在《原始意向和集体无意识》一书中写道:人格面具 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采用的方式对付世界体系。
获取途径:
反映评价: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 来
己的信息
自
社会比较: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 外
己的标准认识自我
界
自我感觉:自我拥有特定看待自己的
方式
画时间轴:梳理自我概念:
独立性强:8分
外界评价
自 正性 我 认 可0 度
负性
好孩子:5分
小学的我 初中的我
自我评价
高中的我
时间
合计自我认可度: 外界评价&自我评价
人格洋葱模型
人格面具
Positive
人格面具
Negative
真实自我
LOGO
自知: 真实的自我评价是怎么样的?
罗杰斯的心理健康观 ——机能健全者
经验开放
不
自我与经验和谐
完
人格因素发挥作用
美
有自由感的高创造性来自自与人和睦相处
己
LOGO
学会和不完美的自己做和解。
LOGO
行动: 送给自己的一句话: 今天开始,学会和不完美的自己 做和解的方法。
自我觉察之旅
人格面具
外在的自我概念
人格整合
降低对他人期望, 不过度在意他人看法
真实自我
内在的自我概念
学会自我接纳
LOGO
生活在不完美中前进, 在接纳自我中进步。
感 谢
动态性:自我概念会随着年龄增长而 变化(自信自我)。 开放性:自我概念是一个多元化综合 系统(接纳自我)。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动态性:自我概念会随着年龄增长而 变化(不定义自我)。 开放性:自我概念建立是一个多元化 过程(不完美化自我)。 独立性:随着心理年龄的成长,个人 会更多认可关于自我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