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和分离技术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e1899a4ee06eff9aff80777.png)
实验四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在细菌学检验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是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
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分离;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培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或者从污染的众多杂菌中分离出纯的病原菌。
细菌分离培养应先从被检材料或病料中分离培养单个菌落,然后钓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再将纯培养物移植培养。
目的要求1.学习、掌握需氧菌和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技术。
2.了解细菌的菌落形态及其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
3.了解培养性状对细菌鉴别的重要意义。
4.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操作步骤一.需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1. 平板划线分离法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此法是借助将蘸有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经培养得到分散的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
但划线分离的培养基必须事先倾倒好,需充分冷凝待平板稍干后才可使用;为便于划线,一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皿约倾倒20 ml 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
划线分离主要有连续划线法(图4-1)和分区划线法(图4-2)两种。
划线法示意图见图4-3。
(1)连续划线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直接取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
将菌种点种在平板边缘一处,取出接种环,烧去多余菌体。
将接种环再次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入平板,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从接种细菌的部位在平板上自左向右轻轻划线,划线时平板面与接种环面成30~40度角,以手腕力量在平板表面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
划线完毕,关上皿盖。
灼烧接种环,待冷却后放置接种架上。
培 养皿倒置于适宜的恒温箱内培养。
培养后在划线平板上观察沿划线处长出的菌落形态,涂片镜检为纯种后再接种斜面。
细菌的接种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细菌的接种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d30dd81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4.png)
细菌的接种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结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菌的接种分离与培养方法,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581054925c52cc58ad6be18.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04caaf49649b6649d74705.png)
革兰染色法
Gram staining
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涂片制作方法; 2.掌握革兰染色法和细菌的基本形态; 3.了解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二、革兰染色原理
原理
细胞壁学说 等电点学说 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形成网状 结构,乙醇处理时,脱水 引起网状结构孔径变小, 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 复合物不易脱去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连续划线分离法:①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取标 本少许;②左手持平板,五指固定平皿盖边缘,向外反 转手掌,装有培养基的平板于手掌内用拇指、小指和 无名指固定,并将平板边缘稍微提高呈现30~45度角, 置酒精灯前上方5~6cm;③右手持已取材的接种环, 先在平板一端涂布,然后快速大幅度左右来回以密而 不重的曲线形式作连续划线接种,使整个平板布满曲 线④划线完毕,将平板作好标记,置35℃孵育18-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 脂类物质含量高,乙醇处 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 胞壁的通透性增加,结晶 紫-碘复合物易脱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标本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培养物。 2.试剂 :革兰染液。 3.其他 :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 细菌涂片制备 ⑴涂片: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按无菌的方法取1~2环生 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按无菌的方法各取葡萄球菌和大肠埃 菌 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均匀研磨,涂好的菌膜直径 1cm左右。 ⑵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或于酒精火焰半尺高处烘干。 ⑶固定:火焰加热法。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与载 玻片粘附牢固,染色时不致于被染液和水冲掉。
培养方法
2 二氧化碳培养法 (1)二氧化碳孵箱: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温度, 使用较为方便。 (2)烛缸法:取有盖磨口标本缸或玻璃干燥器,在盖及磨 口处涂以凡士林。将接种细菌的培养基放入缸中,点燃 缸内蜡烛,加盖密封。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缸内氧气并 产生CO2,随着缸内氧气的逐渐减少,蜡烛会自行熄 灭,此时缸内CO2浓度约为5%左右。 (3)化学法(重碳酸钠一盐酸法):(自学)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87502fb941ea76e58fa048a.png)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目的和要求】1.掌握无菌技术,建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操作时注意要点。
2.掌握细菌的接种、分离培养方法和接种环的制作方法。
3.熟悉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方法。
【试剂与器材】1.菌种: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等。
2.培养基: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
3.其他:温箱、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L形玻棒、打火机、记号笔等。
【实验内容】一、细菌的接种工具1.接种环和接种针:其结构包括环(针)、金属柄、绝缘柄三部分(见图4-1)。
其中环(针)部分最佳材料为白金丝,因其受热和散热速度快,硬度适宜,不易生锈且经久耐用,但因为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应用。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是经济实用的300~500W电热镍鉻丝。
一般要求接种环长5~8cm,直径为2~4mm,定量接种环的容量为0.001ml。
图4-1 接种环和接种针接种环(针)在使用之前需检查镍鉻丝是否呈直线,若有弯曲,需用吸管或接种环的另一端将其压直;若环不圆,可将镍鉻丝前端放在吸管尖部缠绕一圈,再将镍鉻丝突出的部分朝内压紧。
接种环用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接种,接种针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
2.L形玻棒:由直径2~3mm的玻璃棒弯曲成L形制成。
在使用之前用厚纸包扎后置高压蒸汽灭菌,或沾取无水乙醇后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主要用于液体标本涂布接种。
二、细菌的接种方法1.液体培养基的接种该法主要用于细菌的增菌培养或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
方法:(图4-2)(1)先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待冷却后挑取少许细菌。
(2)左手拿试管,右手持接种环,用右手其余手指将试管塞打开,试管口通过火焰烧灼灭菌。
(3)将接种环在贴近液面的管壁上上下碾磨数次,使细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4)将试管口灭菌后加塞,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放回原处。
(5)在试管上做好标记,经35℃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图4-2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2.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该法可用于保存菌种、观察细菌的动力或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
细菌接种 实验报告
![细菌接种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a956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6.png)
细菌接种实验报告细菌接种实验报告一、引言细菌是微生物界中最为常见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水体、土壤、空气中等。
细菌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细菌的特性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菌接种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细菌接种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高温灭菌器- 灭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物- 培养皿- 微量移液器- 显微镜2. 方法- 准备培养基:将灭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 细菌接种:使用微量移液器,将细菌培养物均匀地滴在培养皿上的培养基表面,避免形成菌落。
- 培养过程: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 观察与记录: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记录细菌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细菌在培养皿上形成了可见的菌落。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菌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有的菌落呈现出圆形,有的呈现出分枝状;有的菌落呈现出黄色,有的呈现出白色。
这些细菌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菌落较为密集,有的菌落较为稀疏。
四、讨论与分析1. 细菌形态与特性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菌落,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细菌的形态特征。
圆形的细菌菌落可能属于球菌,分枝状的菌落可能属于分枝杆菌。
而细菌菌落的颜色差异可能与其代谢产物有关。
黄色可能是由于细菌产生了黄色素,而白色可能是由于细菌没有产生色素。
2. 细菌生长与环境因素细菌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的供应都会对细菌的生长产生影响。
在本实验中,我们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细菌的生长。
然而,不同种类的细菌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 细菌接种的应用前景细菌接种在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四培养基的分装与细菌的接种
![实验四培养基的分装与细菌的接种](https://img.taocdn.com/s3/m/089d4d0610a6f524ccbf8590.png)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授课专业:医学检验学时:2学时实验四培养基的分装与细菌的接种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的分装;2.掌握细菌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
二、实验物品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试管架,无菌试管,无菌平板,菌种等三、实验内容㈠培养基的分装所有物品均应在使用前严格进行灭菌,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与未经灭菌的物品接触.⒈固体培养基的分装:将灭菌的培养基熔化后冷却约至50℃,以无菌操作倾注于灭菌平板内,自然愈合,水平旋转,待冷凝固后翻转。
注意:倾注平板时切勿将皿盖完全开启,以免细菌落入。
新制的平板水分较多,不利于细菌的分离,可将平板倒扣37℃30分钟使其表面干燥。
2.液体、半固体培养基的分装:先开试管塞(小塞)再开三角烧瓶塞子(大塞),瓶口(管口)通过火焰2-3次,分装量为试管容量的1/3。
半固体培养基要趁热直放。
注意:无菌试管和烧瓶,于开塞后及盖塞之前,口部应通过火焰3次,以杀死可能附着管口或瓶口的细菌。
开塞后的管口及瓶口应尽量靠近火焰,试管及烧瓶应尽量平放,切忌口部向上和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㈡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方法基本程序:灭菌接种环/针→待冷→沾取细菌→进行接种→灭菌接种环/针⒈接种环和接种针是接种细菌的必备工具,由镍锘合金或白金丝制成,接种环直径约2-4mm,一个合格的接种环是正圆形,连接端没有空隙,接种针长约50-80mm。
两端连接有一绝缘体的金属棒。
接种针与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后使用接种环——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接种接种针——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⒉接种与分离技术根据标本的来源,培养目的及所用培养近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⑴平板划线法对于混有多种细菌的临床标本或其他培养物,经过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起到分散作用,一般经18-24小时培养后可得到单个菌落,供细菌计数和纯培养用(挑选单个菌落,转移至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分离纯培养是从临床标本中检查鉴定细菌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先从含有多种杂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纯培养,才能进一步对目的菌予以鉴定和研究①(曲线划线法)此法多用于含细菌量不多的标本或咽拭,棉拭等标本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先将标本或培养物涂于平板1/5处,然后用接种环自标本涂擦处开始,向左右两侧划开并逐渐向下移动,连续划成若干条平行线。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808399167ec102de2bd89fd.png)
环工综合实验细菌得分离纯化与接种实验实验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原理问答题:1、为什么湖水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稀释分离而不用更高或者更低得浓度?答:因为在这三个浓度范围内能尽量使样品中得微生物分散开,使其成单个个体/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就是代表一个个体生长而成得,从而方便计数。
2、为什么平板培养皿要倒置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答:第一,为了防止重力对菌落得生成产生影响;第二,为了防止培养基中得水分蒸发后凝结在壁上,滴落后影响菌得生长与形态观察;第三,防止培养基干涸。
3、微生物常用接种方式有哪些?进行微生物接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⑴划线接种,涂布接种,穿刺接种,三点接种,浇混接种,液体接种,注射接种,活体接种等。
⑵接种用具及培养基等均需灭菌处理,接种过程必须在煤气灯旁进行,接种环、玻璃涂棒等器具要过火处理,把所要用到得器材与菌种培养基有序编号放置,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得材料用具与周围得物品得接触,往培养基就是划线或点菌时动作要轻以防把培养基划破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细菌稀释液:ﻭ使用5ml移液管加4、5ml无菌水放入贴有10—3、10—4、10-5、10-6标签得小试管中,用一根1ml得无菌移液管吸取10-2得湖水稀释液0、5ml放入贴有10-3标签得小试管中,1ml得无菌移液管吸洗三次以混匀。
然后用另外一支1ml得无菌移液管从贴有10-3标签得小试管中吸取10-3得湖水稀释液0、5ml放入贴10—4标签得小试管中,吸洗三次以混匀。
同法依次连续稀释六、思考题1、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f )为生物冶金重要菌种,属微生物中原核生物界、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细菌纲、硫化细菌科、硫杆菌属。
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淡水、垃圾、硫磺泉与沉积硫内,尤以金属硫化矿与煤矿等酸性矿坑水(pH<4)中最为常见。
其化能自养,专性好氧,嗜酸,革兰氏阴性,,主要利用利用CO2为碳源,并吸收氮、磷等无机营养来合成自身细胞。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54186f09b89680203d825f5.png)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一、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分离、接种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基本环节。
二、实验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呈混杂状态存在,要获得所需菌种,必需从中把它们分离出来。
在保存菌种时不慎受到到污染也需予以分纯。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似的,即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并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以分散状态存在,然后使其长成一个个纯种单菌落。
然而上述工作又离不开接种,即将一种微生物移到另一灭过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1、恒温培养箱。
2、接种环、玻璃棒、吸管、酒精灯。
3、培养基(上次实验配制的)。
4、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
四、方法步骤(一)接种的操作1、斜面接种(接金黄葡萄球菌)(1)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手,待酒精挥发后点燃酒精灯。
(2)将菌种管和斜面握在左手大姆指和其它四指之间,使斜面和有菌种的一面向上,并处于水平位置。
(3)先将菌种和斜面的棉塞旋转一下,以便接种时便于拔出。
(4)左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以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5)用右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试管的棉花塞或试管帽同时拔出,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切勿烧过烫)。
(6)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接种环在试管内壁或未长菌苔的培养基上接触一下,让其充分冷却,然后轻轻刮取少许菌苔,再从菌种管内抽出接种环。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
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
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
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
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8)接种完毕后抽出接种环灼烧管口,塞上棉塞。
细菌的接种实验报告
![细菌的接种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00a0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5.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接种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不同培养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接种是将细菌从原始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以便进行纯化、分离和培养。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等。
不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生长条件不同,会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等。
2. 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麦芽汁琼脂平板等。
3. 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无菌镊子、无菌试管等。
4. 其他:酒精灯、火柴、无菌操作台、记号笔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接种环、接种针、无菌试管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2)将菌种从原始培养物中取出,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
2. 划线法接种(1)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2)用接种环挑取适量菌种,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划线。
(3)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平行划线,以分离纯化细菌。
3. 涂布法接种(1)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2)用接种环挑取适量菌种,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
(3)用无菌镊子将平板翻转,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倾注法接种(1)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2)用接种环挑取适量菌种,倾入装有营养琼脂的试管中。
(3)用无菌试管塞塞紧,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 观察结果(1)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
(2)记录菌落生长时间,分析不同培养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划线法接种通过划线法接种,成功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等纯化菌落。
2. 涂布法接种涂布法接种后,菌落在平板上均匀分布,生长良好。
3. 倾注法接种倾注法接种后,菌落在试管中生长良好,无污染。
4. 不同培养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营养琼脂平板适合多种细菌生长,菌落形态明显;鲜血琼脂平板适合观察细菌的溶血现象;麦芽汁琼脂平板适合观察细菌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情况。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cd3a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4.png)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并能够正确使用细菌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二、实验原理1. 细菌纯种分离:将混合菌涂于琼脂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选取单个菌落进行多次传代,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2. 细菌培养基: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3. 细菌接种:将细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以便于观察其生长情况。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台、消毒琼脂平板和试管等设备。
2. 分离纯种:取一支无菌铅笔,在琼脂平板上划出几条直线。
用无菌铅丝在混合液体中沾取少量后,在平板上均匀涂抹,避免相互重叠。
将琼脂平板倒置在恒温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3. 传代:观察到菌落后,用无菌铅笔在菌落周围划出一圈。
用无菌铅丝沾取少量菌落,划过圈内,再均匀涂抹于新的琼脂平板上。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直至得到纯种细菌。
4. 培养:将培养基加热消毒后倒入试管中,待其冷却后,在试管口处焊接一根无菌铁针。
用无菌铁针沾取少量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5. 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形态特征和颜色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2.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污染。
3. 培养箱应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定期消毒。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设备和工作台。
五、实验结果经过分离和传代,成功得到纯种细菌。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颜色和生长情况,并能够正确进行接种操作。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检验学之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微生物检验学之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6b7e6e482fb4daa58d4b7a.png)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一、基本条件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三、细菌培养的方法四、细菌的生长现象五、细菌L型的检查一、基本条件(一)细菌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士行业标准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过准则。
1.细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室内环境受到外界的污染。
且室内禁用风扇,避免细菌的播散。
2.细菌室必须安装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操作台上面1m处,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
3.室内应备有消毒剂,用于试验中发生菌液洒溅时的及时消毒处理。
同时还应备有供工作人员浸手用的盛有消毒剂的水盆、肥皂及自来水源等,应安装冲眼器。
4.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一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
5.对接收的标本、无菌器具、用过的物品等应明显分开并放在指定位置。
同时要对用过的物品及时进行灭菌处理。
6.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同时室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7.细菌室必须安装生物安全柜,工作人员应在柜内处理标本及病原微生物。
(二)无菌实验室无菌实验室是细菌实验室内用于无菌操作的小室,其内部装饰、消毒条件要求更严格。
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
2.用前应以紫外线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彻底消毒。
3.在无菌室中一般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及传染性强的细菌的接种,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他操作。
4.无菌室内应仅限操作人员进入,而且进入无菌室应着隔离衣和专用鞋,操作时戴口罩,随时保证室内的无菌状态。
5.无菌室应配备空调设备,保证不因室温而影响工作。
(三)基本设备和器具细菌实验室内必须具备的设备和器具有:用于细菌培养的温箱、CO2培养箱、厌氧培养设备;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及标本直接镜检的显微镜;用于物品灭菌的高压蒸气灭菌器、干烤箱;用于储存培养基、诊断用血清、抗生素及菌种等的冰箱和冷藏柜;用于挑取标本、接种等的接种器具,包括接种环和接种针;制备培养基时用的pH计;细菌检验操作时用于接种器具灭菌的火焰灯或酒精灯;还有各种必用的平皿、试管、吸管等玻璃器皿,以及离心机、天平等。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44e7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2.png)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接种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和液体接种法。
2、学习细菌培养的条件和方法,了解不同培养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接种是将细菌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另一个培养基的过程,通过接种可以使细菌在新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常见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和液体接种法。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在平板表面多次划线,将细菌逐步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斜面接种法是将细菌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以获得大量的菌体用于保存或进一步实验;液体接种法是将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
细菌培养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和氧气等条件。
不同的细菌对培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营养肉汤培养基、斜面培养基。
3、器材: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一)平板划线法接种1、点燃酒精灯,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蘸取少量菌液。
2、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第一次划线从平板的一端划至另一端,然后将接种环灭菌冷却,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第二次划线,依此类推,共进行 3 5 次划线。
3、划线完成后,盖上平板盖,倒置放入 37℃培养箱中培养 24 小时。
(二)斜面接种法1、点燃酒精灯,将接种环灭菌冷却。
2、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在斜面培养基的顶端自上而下轻轻划线。
3、接种完成后,将斜面放入 37℃培养箱中培养 24 小时。
(三)液体接种法1、点燃酒精灯,将接种环灭菌冷却。
2、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苔,伸入液体培养基中,轻轻搅拌。
3、接种完成后,将液体培养基放入 37℃摇床中培养 24 小时。
五、实验结果(一)平板划线法经过 24 小时的培养,在平板上可以观察到单个的菌落。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581054925c52cc58ad6be18.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08a4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1.png)
实验报告: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一、背景细菌是一类微生物,是生命中最简单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空气和人体等。
为了了解细菌的性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开发应用价值,分离培养并得到纯培养的细菌菌株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从样本中分离出单一种类的细菌,然后进行纯培养,最终得到该细菌的纯培养物。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细菌样本:采集自自然环境或已知细菌株。
•培养基: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平板。
•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氯化钠、琼脂等。
•培养基容器:如琼脂平板、试管等。
•实验器材:消毒锅、试管架、涂布棒等。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分离培养实验步骤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待研究的细菌样品,例如土壤、水样等。
将样品收集在无菌容器中,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处理。
步骤2:样品的稀释取一定量的培养基,根据需要的适宜稀释倍数(一般为10-1~10-5),将样品和培养基按比例混合,制成一系列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溶液。
使用无菌滴管,分别取适量的样品溶液接种到对应的琼脂平板上。
步骤3:平板涂布使用消毒好的涂布棒,将样品溶液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标签标记每个平板。
涂布完毕后,将平板倒置放在无菌培养箱中,孵育一段时间。
步骤4:单菌落的分离观察培养箱中的平板,找出生长菌落较少、分散且各不相连的菌落。
使用无菌的细胞刮取棒在菌落边缘轻轻划线,然后用刮取棒将菌落刮移到另一块琼脂平板上。
此时,细菌已被成功分离。
3. 纯培养实验步骤步骤1:选取单菌落进行培养从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中挑选出一个单菌落,利用无菌的细胞刮取棒将其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中。
步骤2:液体培养将得到的单菌落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含有营养成分和抗生素的葡萄糖盐水。
利用无菌的试管,接种适量的菌落,并在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条件培养。
微生物检验学之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能技术总结
![微生物检验学之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能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1ad21c7375a417866f8f58.png)
精心整理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一、基本条件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三、细菌培养的方法四、细菌的生长现象五、细菌L 型的检查一、基本条件(一)细菌实验室1.2.3. 4. 5.菌处理。
6.7. 1. 2. 3.4. 5. pH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一)平板划线分离法在被检标本中,常混杂有多种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法可使这多种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以便根据菌落的形态及特征,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
常用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有以下两种: 1.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2.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二)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三)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四)穿刺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五)倾注平板法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时常用此方法。
(六)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三、细菌培养的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培养瓶置35℃6~18h后,用肉眼观察其生长现象,如:溶血、产生气体或混浊度等。
应每天肉眼检查细菌生长情况,若为生长阳性应做进一步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若为生长阴性,应孵至第7天弃去。
有些细菌如奈瑟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菌株,心杆菌属、放线杆菌属的细菌都需要较长时间培养。
血培养孵育24h后,肉眼观察阴性的血培养瓶,一般不需做常规显微镜检查,因培养物中有105菌落形成单位CFU/ml,才能通过革兰染色检出细菌。
(三)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有动力的细菌除了在穿刺接种的穿刺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可见有混浊或细菌生长的小菌落。
五、细菌L型的检查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从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种系保存的一种形式。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四(五) 细菌的纯培养、分离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四(五) 细菌的纯培养、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9143f757763231126edb11e8.png)
实验四(五)环境中微生物分离与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垃圾堆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获得若干种细菌纯种培养技能。
2、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3、了解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恒温箱、涂布器、细铁丝、接种环、酒精灯、吸耳球、棉花、记号笔;无菌培养皿(直径90毫米)、无菌移液管(1毫升和10毫升);肉汤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活性污泥或土壤10克、无菌水90毫升、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酵母、大肠杆菌。
三、细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有两种: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一)稀释平板分离的方法1、取样用无菌锥形瓶到现场取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或土壤,迅速带回实验室。
2、稀释水样将1瓶90毫升和5管9毫升的无菌水排列好,按10-1、10-2、10-3、10- 4、10-5、10-6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样品(10克)置于第一瓶90毫升无菌水中,用手摇10分钟,将颗粒状样品打散,即为10-1浓度的菌液。
用1毫升无菌移液管吸取1毫升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毫微升无菌水中,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6。
每次稀释时,需用不同的无菌移液管,或将同一移液管用无菌水洗三次。
3、平板的制作取10套无菌培养皿编号,10-4、10-5、10-6各3个,另1个为空气对照。
取1支1毫升无菌移液管从浓度小的10-6菌液开始,以10-6、10-5、10-4为序分别吸取0.5毫升菌液于相应编号的培养皿内(注:每次吸取前,用移液管在菌液中吹泡使菌液充分混匀),加热熔化培养基,当培养基冷至45℃左右时,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拿培养皿,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皿底,拇指和食指夹住皿盖,靠近火焰,将皿盖掀开,倒入培养基后将培养皿平放在桌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来回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和菌液充分混匀,冷凝后即成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然后观察结果。
取对照无菌培养皿,打开皿盖10分钟后盖上皿盖,倒置3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2e7d572bceb19e8b9f6ba23.png)
实验六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一、目的要求1.理解和掌握微生物接种、分离基本技术的原理与操作要领。
2.熟悉微生物接种、分离的无菌操作过程。
3.了解微生物需氧培养的方法。
4.学会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各种培养性状。
二、实验原理1. 微生物接种指将微生物纯种或含菌材料转移到另一营养基质上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的不同的接种方法,如平板划线法、斜面划线法、浸洗法、涂布法、倾注法、穿刺法、点植法和影印法。
2. 微生物分离指依据微生物的特征,采用各种方法从含菌样品中获得由单一个体(如单一菌体或孢子)或一段菌丝生长繁殖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分离法、稀释倾注平板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
平板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3. 微生物培养指微生物被接种到营养基质后,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分需氧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本实验所做的需氧培养法,是采用生化培养箱和恒温摇床进行的。
4. 微生物的培养形状培养性状是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所表现的群体形态和生长情况。
平板菌落特征、斜面和液体培养特征、半固体穿刺培养特征等培养性状,是鉴定微生物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形态会因菌种不同或菌种相同但所用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和分离技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2)掌握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
(3)掌握几种接种技术:斜面接种技术、穿刺接种、稀释平板涂布法等。
二、实验原理
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分离法等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三、实验器材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1ml和5ml无菌
吸管,无菌培养皿;
3、接种环,土样,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1、倒平板将加热融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并标明培养基的名称。
2、贴标签接种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菌名、接种日期、接种人姓名等。
贴在距试管口径2-3厘米的位置。
3、点燃酒精灯。
4、接种
取接种环右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在火焰上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的其余部分,均用火烧过灭菌。
环冷却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先使环接触边壁,使其冷却。
取菌种待环冷却后轻轻沾取经稀释10倍的土壤悬液-环,然后将接种环移出菌种管,注意不要使环的部分碰到管壁,取出后不可使环通过火焰。
接种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
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
常用的划线方法有下列二种:
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图A)。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⑵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图B)。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温室培养。
环灭菌将接种环烧红灭菌。
5、挑菌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25℃和28℃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四、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