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主题辩析】

作为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新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存在认识误区,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回避倾向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又一批初中毕业生将跨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中职学校的一切,都与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对每个新生来说,更是陌生而新鲜的。那么,中职新生如何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迈好第一步呢?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不仅让学生明白心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是今后顺利开展全员心育、全程心育的重要前提;也要帮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以及适应新的中职学生生活。

【辅导对象】16级秋季班

【辅导时间】第1周

【辅导场地】教室

【辅导目标】

帮助学生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适应新角色,尽快融入新环境。

【辅导重难点】

重点:(1)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2)了解中职生活与中学的区别。

难点:(1)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2)如何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3)认识自己的新角色,如何更快适应新环境。

【辅导方法/策略】

教法:游戏活动发、故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

【辅导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辅导程序】

1《心理健康》教材(主编:余国良)

2《中职生心理辅导》教学参考书(主编:许晓霞、高慧华)

3《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主编:袁章奎)

【辅导的相关文字资料】

一、导入活动

1.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

师:同学们好,我是***老师,这学期与你们一起上心理健康课,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

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考试。(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

上心理健康课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良好适应社会。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课堂的良好运行少不了规则的支撑,那与其它课堂一样,我们心理课也有我们的心理课堂礼仪:

①按时上下课

②手机关机

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④尊重他人发言

我们心理课有个原则就是不批评,不指责,听指挥

希望大家自觉遵守,积极配合,当然我更希望我们能欢快愉悦地度过这学期!

2.热身活动:拍七令

老师讲游戏规则:全体成员参加,从第一排第一个人开始从1-50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只需要拍一下手掌,下一个人继续报后面的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了,请起立,表演节目。

3.澄清心理学误区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对心理学的看法如何?一提到心理学你想到的是什么?

要上心理健康课,我得先给大家辟谣,给大家把这误会解清楚。

A.学心理学的知道你在想什么

心理学家只是根据一些生活现象、心理活动,提出假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怎么发展的,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得出结论,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来对一些心理活动、行为做出猜测。比如说从众这么一个现象。

B.学心理学就是算命的

心理学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学。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这证明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物理心理学,向来就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近似。发展到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都制定了统一的科学标准。

C.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如果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心理学的全部,就未免太过狭隘。接受心理咨询的也是正常人,可能现在还有大多数人以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病的。他们只是遇到了问题困难,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需要别人的帮助。真正有病的就呆精神病院吃药了。

D.学心理学的都有病。

不排除有些学心理学的是有病,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或者有解不开的心结,需要学心理学来进行自我调节。专家回答---如果有一天我自杀了,不是因为我学心理学导致的,而是因为我学了心理学而推迟了自杀的时间。

E.心理学家都会催眠

催眠是什么?是催人入眠,是科学还是迷信?电影中的催眠情节可信吗?很多人对催眠术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催眠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人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诸如晃动的钟摆和闪烁的灯光等某个小东西上,引导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中的星空等,然后诱发出昏睡状态。催眠前要先测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此类人的催眠治疗效果较好。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他们更倾向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F.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教师总结:以上说了这么多心理学不是什么,我想很多同学肯定会想“那心理学是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我们首先来看个视频《心理学是什么》

二、认知活动

通过观看《心理学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

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应用:

气质(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的不同)--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的四类型说

胆汁质——兴奋型——张飞、李逵、晴雯

多血质——活泼型——王熙凤、浪子燕青

粘液质——安静型——薛宝钗、林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