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合集下载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与学业、生活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与学业、生活的关系。

2. 自我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与不足。

3.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换位思考、情绪宣泄等。

4. 人际沟通: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心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解决问题。

5.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心理案例、视频资料、PPT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小组讨论话题,准备好角色扮演的场景。

3. 准备心理测试问卷,用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4. 准备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场景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5. 心理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心理健康概述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讨论心理健康与学业、生活的关系2. 第二周:自我认识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3. 第三周:情绪管理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练习自我暗示和换位思考讨论情绪宣泄的合适方式4. 第四周:人际沟通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分析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 第五周: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讨论如何平衡学业与休闲时间七、教学进程6. 第六周:压力管理认识压力及其影响学习应对压力的策略分享减压技巧和经验7. 第七周:心理素质提升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讨论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8. 第八周:网络心理探讨网络对心理的影响学习健康使用网络的方法讨论网络成瘾的问题及对策9. 第九周:心理疾病预防了解心理疾病的成因学习预防和应对心理疾病的方法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0. 第十周:总结与展望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展望未来的心理健康生活八、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和文章。

一课走进心理学教案

一课走进心理学教案

一课--走进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心理学分支。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心理学应用领域的理解和举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心理学导论》等。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心理学相关图片、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心理学分支。

3. 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应用领域: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并举例说明。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心理学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心理学。

7.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或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心理学概念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3. 实践性教学: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小组讨论:分享自身心理健康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情绪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与特点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3 教学活动情绪体验:通过情境模拟体验不同情绪情绪管理技巧学习:学习运用积极情绪应对挑战小组分享:探讨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来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活动压力测试:通过测试了解自身的压力状况压力应对策略探讨:学习运用放松训练、时间管理等方法应对压力小组分享:分享应对压力的心得与经验第四章:人际沟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4.2 教学内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提升沟通能力的实践训练4.3 教学活动沟通游戏:通过游戏体验沟通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练习有效沟通技巧小组讨论:探讨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策略第五章:自我认知与成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成长的能力5.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意义自我成长的方法与技巧积极心态的培养5.3 教学活动自我介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成长计划:制定个人成长计划,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成长小组分享: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与经验第六章:目标设定与时间管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时间管理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方法与步骤时间管理的原则与技巧目标与时间管理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6.3 教学活动目标设定练习: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和生活目标时间管理游戏:通过游戏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小组分享: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管理时间和实现目标第七章:自尊与自信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尊和自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的能力7.2 教学内容自尊和自信的定义与表现提升自尊和自信的方法与技巧自尊和自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3 教学活动自尊自信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自尊自信培养:学习提升自尊自信的方法和技巧小组分享:分享自尊自信的心得与经验第八章:心理素质与抗挫折能力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8.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与表现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抗挫折能力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培养:学习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与技巧小组分享:分享提高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的心得与经验第九章:心理疾病预防与保健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9.2 教学内容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与技巧心理疾病识别与求助9.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医生讲解心理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心理保健技巧学习:学习运用心理保健技巧维护身心健康小组分享:分享心理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心得与经验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成果培养学生持续关注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10.2 教学内容回顾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与心理健康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10.3 教学活动知识回顾:通过问答、测试等形式回顾所学知识未来展望:让学生分享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期望鼓励与激励:总结课程收获,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维护心理健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心理健康: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和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一课走进心理学

第一课走进心理学

延安实验中学综合实践初一(上)灯光照明: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灯光照明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青白色的荧光灯下,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在温暖的白炽灯下,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所以工作最好在荧光灯下进行,白炽灯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容易产生烦躁情绪。

反之,卧室就比较适合使用白炽灯等令人感觉温暖的照明,这样会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悠闲空间。

快餐店等人:快餐店给我们的印象一般是座位很多,效率很高,顾客吃完就走,不会停留很长时间。

有人喜欢和朋友约在快餐店碰面,但其实快餐店并不适合等人。

这是因为很多快餐店的装潢以桔黄色或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也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

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越来越烦躁。

比较适合约会、等人的场所应该是那些色调偏冷的咖啡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

人的行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响,是因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容易受情绪的支配。

颜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血液、金色的太阳……看到这些与大自然先天的色彩一样的颜色,自然就会联想到与这些自然物相关的感觉体验,这是最原始的影响。

这也可能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度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对一些颜色具有共同感觉体验的原因。

小结:以上这些问题,只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方面,但从这些例子可看出:(1)心理学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心理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以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心理学并不就等于我们一般认为的心理咨询,心理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询呢?(下节内容)第二课时三.心理咨询1.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很丢脸吗?这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缺乏正确的求助意识。

11。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心理课,开启“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介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简短的故事引出心理健康的概念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其重要性案例讨论:分组讨论给出的心理健康案例,分享感受和见解1.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思考题:思考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其他组员的案例分析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学会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2.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与特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基本情绪管理技巧介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和管理技巧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情境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情绪脸谱游戏引出情绪的类型主体讲解:详细讲解情绪的类型、特点以及管理技巧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践情绪管理技巧2.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情绪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应对策略角色扮演评估:评价其他组员的情绪管理表现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介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经验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人际关系的漫画引出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特点以及建立和维护的技巧3.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人际关系思考题:思考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其他组员的讨论成果第四章:时间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4.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制定时间管理计划的体验4.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时间管理的小故事引出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制定计划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4.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时间管理计划:制定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其他组员的时间管理计划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尊5.1 教学目标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习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5.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自尊的内涵与作用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的策略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理论基础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5.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自我认知的谜题活动引入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概念与重要性自我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写下自己的优点和成长空间5.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自我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对自我认知的新的理解个人成长计划:制定一个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的计划第六章:应对压力6.1 教学目标认识压力的来源及其影响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6.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来源压力对个人影响的认识压力管理和应对的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理论基础和应对策略放松训练法:教授学生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6.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压力体验小游戏引出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压力的来源、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放松训练:学生跟随指导进行放松训练,体验减压效果6.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压力管理练习:应用所学的放松技巧在家中进行压力管理练习压力日记:记录一周内压力的情况及应对方法,评估效果第七章:培养积极心态7.1 教学目标理解积极心态对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培养和保持积极心态7.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与价值培养积极心态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心态在生活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积极心态的理论基础和培养方法心理演练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心态的心理演练7.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积极心态的短片引出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培养方法和应用心理演练:学生进行积极心态的心理演练,模拟积极情境7.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积极心态日志:记录一天中的积极心态实践和感受个人心态转变计划:制定一个转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的计划第八章:目标设定与实现8.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设定清晰可行的个人目标掌握实现目标的有效策略8.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原则与方法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步骤如何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困难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目标设定和实现的理论基础目标规划法:指导学生如何设定和规划个人目标8.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目标实现的小故事引出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目标设定的原则、方法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目标规划:学生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并规划实现步骤8.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目标规划表:制定一个详细的短期目标实现规划目标进度跟踪:定期评估目标实现的进度,调整计划第九章:心理弹性与逆境应对9.1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弹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会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应对的方法9.2 教学内容心理弹性的定义与作用逆境应对的策略与技巧增强心理弹性的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弹性的理论基础和逆境应对的策略逆境体验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逆境中的经历和应对方法9.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逆境应对的影片引出主题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弹性的定义、逆境应对的策略和增强心理弹性的方法逆境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逆境经历和应对方法9.5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逆境应对日志:记录自己在逆境中的应对过程和心路历程逆境应对计划:制定一个逆境应对计划,增强心理弹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尊补充和说明:自我认知环节中,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和感受。

初中开学第一课 走近科学,走近心理 素材

初中开学第一课 走近科学,走近心理 素材

【初中开学第一课】走近科学,走近心理开学快乐俗话说:〃流水的学生,铁打的老师〃,又是一年开学季,很多老师又重新与新生打交道了。

本节课是给新生的一节心理学科普课程。

很多学生初中阶段有接触过心理课堂了,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可以在上课前先采访一下,如果有同学已经了解了心理学、心理课堂,也可以多请学生分享,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互动。

本节课灵感来源于〃走近科学〃:〃XX当真如此?〃通过本节课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第一节课树立规则是很重要的,还有讲解心理咨询的原则、预约方式也是很重要。

如果你这学期也是带新生,那就一起来看看本节课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心理学,明确心理学是一门科学;2.树立正确的求助意识,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途径;3.了解心理课的上课形式、纪律及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消除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误解;2.通过体验与分享等活动促进对心理学、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课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于心理学以及心理课程的兴趣;2.建立积极向上、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

O1导入:三真一假猜教师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游戏,增强课堂互动,教师通过个人信息介绍,让学生能够认识老师,认识周围的同学,放下警备心,初步活跃课堂氛围。

02走近科学教师过渡语: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走近科学之走近心理。

走近科学是央视的一档节目,也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

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个节目的SIOgen很多同学应该听过一一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这档节目是一档科普教育类节目,就是把生活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现象拆解开讲述,将事情的真相还原给我们,让我们明白看似一切不寻常的事件背后,都是有科学的原因解释的。

而心理现象也是如此吗?教师活动通过:心理学当真如此、星座当真如此(三大效应)、催眠辟谣(播放催眠视频)等介绍心理学,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教师活动教师:心理老师除了给大家上心理课,也会给大家提供心理咨询或者说是心理辅导。

心理活动课第一课——走进心理

心理活动课第一课——走进心理

心理学书籍推荐
有趣的心理现象
我看到、听到的东西是真实的、绝 对正确的吗?事实真的如此吗?
错觉图片
a
b
a
b
a与b哪一条线段更长一些?
a与b哪一条线段更长一些?
a、b图中心的圆形哪一个较大?
两条直线平行吗?
米勒· 莱尔幻觉
米勒· 莱尔幻觉:哪条红线更长? 【解析】信不信由你,两条红线完全等长。透视的运 用大大地增强了传统的米勒· 莱尔幻觉版本的效果。相 形之下,传统的米勒· 莱尔版本逊色不少。
——艾宾浩斯(德,1908)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成立(1879):心理学 诞生标志
冯特的历史功绩
“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 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 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 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 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 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和一个名字。” — —G.墨菲

——美国著名的喜 剧明星金· 凯瑞自 爆患抑郁症,称经 常靠药物缓解情绪。

——“憨豆先生”也抑郁了!
健康新观念:
健康:
心 生 理 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理 健 健 ————《现代汉语词典》 康 康

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
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
帮助人们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注重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生活的涵义,提高人们生活的质 量

实践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理学能做什么?
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活动 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 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第一节课走近心理学

第一节课走近心理学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 对象:心理正常的人 • 方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 • 目的: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 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识特点和行为特征, 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好人 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
•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 谐。 •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 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
心理咨询的误区
• • • • 得了精神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 窥探别人内心,告密; 做思想工作,上“政治课”; 心理咨询是万能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
走近心理学
——郑瑞敏
什么是心理学
• 说说你的想法,讲讲身边的例子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有趣的心理现象
0.46m~0.76m~1.22m~2.1m
哪一条线长?
这些直线平行吗?
几条腿?
数一数图中有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黑点?
心理学可以给我们那些帮助?
• 1.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 2.帮助我们管理压力,调控情绪。 • 3.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 学习效率。 • 4.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融入集体。
心理健康课的辅导内容
• • • • • • 1.自我辅导: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2.情绪调节:调控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3.学法辅导: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 4.人际交往:接受他人,善于交往 5.社会适应:勇于面对现实,适应社会 6.生涯辅导: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能初步规 划人生之路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新生活》说课稿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新生活》说课稿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新生活》说课稿一、说教材与学生1.教材分析《走进新生活》节选自湖南省教科院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分册。

它从学生的知、情、意、行来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而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走进新生活》又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篇,因此还要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热情与兴趣。

2.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是独自一人,从落后的小学校到先进的示范性中学,从偏僻的瑶山深处到繁华的县城中心,又加上学习上的变化,绝大部分都出现了“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瑶族学生更是如此。

二、说目标与方法1.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高一新生活是“新”在哪些方面,并找出“不适应”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战胜新生活中的困难树立勇气,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走进”新生活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

2.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研究探讨式教学、分组教学等三、说教学程序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心理适应能力,根据螺旋递进式原则,这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模块,它们之间在逻辑上既相对独立,又保持连续和递进。

同时三个模块在教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发展上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1.模块一:身临其境(感受新生活)(7分钟左右)(1)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展示“新生活”中的变化,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让学生讨论后补充还有哪些“新”的变化。

在这个模块中,重点是多媒体素材的选取,一是在反应“新生活”的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二要使学生感觉到“新生活”与原来的生活反差很大,也就是对比要明显。

2.模块二:刨根问底(探讨“不适应”的原因)(11分钟左右)“刨根”游戏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事先做好的“纸板”,介绍其内容和操作方法。

(2)挑选一至两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主持人,组织学生游戏。

(3)要求学生讨论并补充其它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主题辩析】作为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新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存在认识误区,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回避倾向和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又一批初中毕业生将跨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

然而中职学校的一切,都与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对每个新生来说,更是陌生而新鲜的。

那么,中职新生如何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迈好第一步呢?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不仅让学生明白心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是今后顺利开展全员心育、全程心育的重要前提;也要帮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以及适应新的中职学生生活。

【辅导对象】16级秋季班【辅导时间】第1周【辅导场地】教室【辅导目标】帮助学生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适应新角色,尽快融入新环境。

【辅导重难点】重点:(1)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2)了解中职生活与中学的区别。

难点:(1)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2)如何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3)认识自己的新角色,如何更快适应新环境。

【辅导方法/策略】教法:游戏活动发、故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

【辅导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导程序】1《心理健康》教材(主编:余国良)2《中职生心理辅导》教学参考书(主编:许晓霞、高慧华)3《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主编:袁章奎)【辅导的相关文字资料】一、导入活动1.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师:同学们好,我是***老师,这学期与你们一起上心理健康课,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

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考试。

(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上心理健康课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良好适应社会。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课堂的良好运行少不了规则的支撑,那与其它课堂一样,我们心理课也有我们的心理课堂礼仪:①按时上下课②手机关机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④尊重他人发言我们心理课有个原则就是不批评,不指责,听指挥希望大家自觉遵守,积极配合,当然我更希望我们能欢快愉悦地度过这学期!2.热身活动:拍七令老师讲游戏规则:全体成员参加,从第一排第一个人开始从1-50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只需要拍一下手掌,下一个人继续报后面的数。

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了,请起立,表演节目。

3.澄清心理学误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对心理学的看法如何?一提到心理学你想到的是什么?要上心理健康课,我得先给大家辟谣,给大家把这误会解清楚。

A.学心理学的知道你在想什么心理学家只是根据一些生活现象、心理活动,提出假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怎么发展的,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得出结论,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来对一些心理活动、行为做出猜测。

比如说从众这么一个现象。

B.学心理学就是算命的心理学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学。

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

这证明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物理心理学,向来就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近似。

发展到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都制定了统一的科学标准。

C.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如果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心理学的全部,就未免太过狭隘。

接受心理咨询的也是正常人,可能现在还有大多数人以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病的。

他们只是遇到了问题困难,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需要别人的帮助。

真正有病的就呆精神病院吃药了。

D.学心理学的都有病。

不排除有些学心理学的是有病,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或者有解不开的心结,需要学心理学来进行自我调节。

专家回答---如果有一天我自杀了,不是因为我学心理学导致的,而是因为我学了心理学而推迟了自杀的时间。

E.心理学家都会催眠催眠是什么?是催人入眠,是科学还是迷信?电影中的催眠情节可信吗?很多人对催眠术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

催眠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人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诸如晃动的钟摆和闪烁的灯光等某个小东西上,引导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中的星空等,然后诱发出昏睡状态。

催眠前要先测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此类人的催眠治疗效果较好。

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

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

他们更倾向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F.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教师总结:以上说了这么多心理学不是什么,我想很多同学肯定会想“那心理学是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我们首先来看个视频《心理学是什么》二、认知活动通过观看《心理学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应用:气质(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的不同)--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的四类型说胆汁质——兴奋型——张飞、李逵、晴雯多血质——活泼型——王熙凤、浪子燕青粘液质——安静型——薛宝钗、林冲抑郁质——抑郁型——林黛玉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职业会计——细心、耐心、恒心——安静型——粘液质心理学趣多多-知觉之错觉:会动的图像,箭形错觉,缪勒-莱耶错觉2.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

5)责任分散效应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即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6)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

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 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

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

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

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都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

7)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

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

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8)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