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气体探测器.

合集下载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正常使用介绍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正常使用介绍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正常使用介绍
可燃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环境中存在的可燃气体浓度的安全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商业建筑中,能够及时发现可燃气体的泄漏,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下面是可燃气体探
测器的正常使用介绍。

1.安装位置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位置非常重要,它应该放置在可能发生气体泄
漏的地方,如厨房、热水器附近等。

同时,应避免放置在通风或渗透气体
的通道附近,以免误报或误检。

在安装时,应参考产品使用手册中的建议,确保其正确安装,防止干扰和误操作,保证其正常工作。

2.正确使用
在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之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要求正
确操作。

通常,探测器需要插上电源,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自检和热身,确
保其稳定工作。

在正常使用中,应定期检查探测器的电源和电池状态,保
证其持续运作。

3.定期检测和维护
可燃气体探测器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以保持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使用中,应定期检查探测器是否需要更换电池,并定期校准或调零。

校准
是通过与标准气体进行比对,校正探测器的灵敏度,确保其准确测量。

同时,还需要检查传感器是否干净和无损坏,以保证其敏感度和响应时间。

4.适当的应急处理
5.维护消防设备
总之,可燃气体探测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我们可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可燃气体泄漏,提前采取安全措施,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高能物理实验中的粒子探测技术

高能物理实验中的粒子探测技术

高能物理实验中的粒子探测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探究自然界本质的学科,高能物理涉及到的粒子探测技术在其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粒子探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能物理的进步,为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质构成提供了重要手段。

一、粒子探测技术的基础高能物理实验的核心部分就是粒子探测器,其主要功能就是侦测被测粒子的种类、能量、动量等重要物理量信息。

在粒子探测器中,粒子在进入探测器后,将与探测器中的物质进行相互作用,从而转换成电信号。

电信号随后会被放大、处理和记录,从而得到粒子信息。

粒子在探测器中产生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是粒子探测技术发展的关键。

二、粒子探测器的种类粒子探测器因其用途和原理的不同,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粒子探测器包括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等。

1. 闪烁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内部的物质,可以响应粒子激发,释放出光子的现象,这些光子经过进一步增幅,在被探测器的光传感器所接受,最终被转化为电信号的形式。

常用的闪烁体探测器材料包括有机闪烁体、无机闪烁体和晶体闪烁体等。

2. 半导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是由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半导体器件的激发效应,在半导体材料中形成电荷对,这些电荷对随后被半导体中的电场所收集,从而得到被测粒子所携带的能量信息。

3. 气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是一类力学和电学实现耦合的粒子探测器。

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被测粒子在气体中离子化、电离和电子对生成等作用,将气体转换成离子、电子、或光子等电信号的形式,再通过电荷放大设备实现电学测量。

常用的气体探测器包括气体隙室、多线比例计数器、微气体比例室和流动比例室等等。

三、粒子探测器的性能指标粒子探测器的性能指标取决于其响应能力、分辨率、探测效率以及器件耐用性等多种要素。

典型的性能指标包括以下几种:1. 响应能力响应能力是指探测器响应粒子能量的灵敏程度。

当粒子击中探测器时,产生的信号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得粒子信息可以得到准确测量。

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8、KRT016/017/021MA 附件三、1KRT016MA频发“MF”故障的原因分析 附件四、1KRT016MA测量腔进水的原因分析 9、KRT018/019MA 10、KRT022/023MA 11、KRT026MA 12、KRT032/033/034MA 13、KRT036MA 14、KRT041MA 15、KRT051-055、501-502,508-512MA 16、KRT505MA 17、KRT901MA 18、KRT904MA 附件五、KRT通道报警处理流程
2、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下面事实,射线照射在某一 闪烁体上,使其中的原子和分子受激而发出荧光,将荧光的 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信号并加以放大获得测量结 果。 光子打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电 子,电子经过光电倍增管各打拿极的倍增放大后输出信号, 该信号经射极跟随器的耦合、前置放大从探头输出进入后续 电子线路。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仪器(包 括射极跟随器和后续电路)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闪烁体按其化学成份可分为无机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常 用的无机闪烁体有NaI(Tl)、CsI(Tl)、ZnS(Ag)等。有机闪烁体 又分为塑料闪烁体、有机晶体闪烁体和有机液体闪烁体。
1.3 正比计数器 气体探测器工作在正比区时,称为正比计数器,通常有圆柱 型、钟罩型、平行板型等。流气式正比计数器适合于长期连续 使用的需要。 在强度不变的放射源照射下,探测器输出脉冲随工作电压的 变化曲线称为坪曲线。它包括起始电压、坪长、坪斜等指标。 正比计数器的坪长一般大于150V,坪斜小于1%-5%/100V。
3、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在半导体的PN结区载流子很 少,当带电粒子射入结区后,损失能量,形成电子-空穴对,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向两极漂移,于是在输出 回路中形成电信号。 目前半导体探测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PN结半导体探测器, 它包括扩散结半导体探测器、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和离子注 入型半导体探测器。另一类是锂漂移探测器。目前我国的结 型半导体探测器主要是金硅面垒探测器。 金硅面垒探测器适合于α射线及α能谱的测量。为了较少 反向电流,锗锂漂移探测器要在低温(液氮)下保存和工作。 高纯锗探测器是利用高纯材料可以制作出耗尽层较厚的 PN结探测器的原理制成的。它需要在底温下使用,但不需要 在低温下保存。

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

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

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
气体探测器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感应、传感和信号处理来检测环境中的气体。

以下是气体探测器常见的几种检测原理:
1. 电化学原理:气体进入探测器后,与电极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电流变化,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气体浓度。

2. 催化燃烧原理:气体与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探测器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3. 光学吸收原理:气体分子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探测器通过发送特定波长的光束,并测量透射光强的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4. 热导率原理:气体的热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探测器通过热敏元件测量热量传导的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5. 压力或体积变化原理:气体的浓度变化会引起某些物理参数,如压力或体积的改变,探测器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来判断气体浓度。

这些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探测器。

气体探测器BS03

气体探测器BS03

气体探测器BS03简介气体探测器BS03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技术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可检测气体种类包括天然气、液化气、甲烷、丙烷等有害气体,适用于家庭、商业场所、工业区域等多种场景。

原理BS03采用半导体传感器作为探测元件,根据被测气体与传感器表面产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

BS03将电信号放大,并与存储在芯片内部的已知接口相比较。

当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BS03会触发警报。

特点1.适用多种气体,检测准确2.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3.设计紧凑,易于安装4.响应速度快,警报清晰使用1.安装:将BS03固定在墙壁上,确保BS03与非检测区域保持一定距离(BS03需要空气流通),并接上气体管道。

2.校准:使用BS03前需要校准。

校准方法为:用清洁空气吹扫10分钟,使传感器表面无气体残留,然后将BS03连接到电源,等待5分钟,BS03将自动校准。

注:某些特殊的气体需要手动校准。

3.监测:BS03指示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为绿色。

当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指示灯变为红色,并发出警报声(噪音最高为85dB)。

4.维护:BS03需要定期维护,每6个月清洁传感器并更换电池(使用2节5号电池或者1个9V电池)。

注意事项1.BS03不建议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小于5%的情况。

2.BS03不建议安装于超过50℃或低于0℃的环境。

3.BS03不应该被安装在低洼、多灰尘、油腻和潮湿的地方。

结论气体探测器BS03是一种实用、方便的探测设备,适用于各种场所。

BS03以其可靠的检测能力,简单的安装和维护方式,成为了市场上领先的气体探测器之一。

第三章 电离辐射探测方法

第三章 电离辐射探测方法

输出信号计算
• 如果入射粒子的能量为E,并且全部损失在 电离室内,气体的平均电离能为ω • 一般气体为20—40eV,空气为33eV, • 则产生的平均离子对数为: N0=E /ω Q0=eN0=eE /ω • 则电容上产生的总电荷数为: • 则电容上产生的电压为: V0=Q0/C=eE /(Cω)
n n n n t t
:复合系数

负离子运动速度远小于电子,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复 合系数要比正离子与电子的复合系数大得多。
离子和电子在外加电场中的漂移
离子和电子除了与作热运动的气体分子碰撞而杂 乱运动和因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扩散运动外,还有 由于外加电场的作用沿电场方向定向漂移。这种运动 称为“漂移运动”,定向运动的速度为“漂移速度”。

t dt I0
t
T
影响输出信号形状的因素


I (t )
0
d
x
t
V (t )
ut
t
I (t )
t
圆柱型电子脉冲电离室
2b 2a
r
C

V0
R
Ne a Q r0 Ne V0 ln b a


ln
r0
屏栅电离室(The Gridded Ion Chamber)


当外电路的时间常数远大于离子 漂移时间时的输出电压曲线 Neu I d
V (t )
Ne C0
Q C0

t
R0C0
1 V t C0
t
I t dt
0 0
Ne t R0C0 e C0
输出电压包含了正离子漂移的贡 献,工作于此状态的电离室成为 离子脉冲电离室

第三章-火灾探测器

第三章-火灾探测器
1.3 火灾探测器的型号
1. 型号: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 J(警)-火灾报警设备(消防产品中的分类代号) ②- T(探)-火灾探测器 ③- Y、W、G、Q、F-火灾探测器种类 ④- B、C-应用范围特征 ⑤⑥-LZ、GD、MC、MD、GW、YW-HS、YW-传感器特征 ⑦-主参数-定温、差定温用灵敏度级别表示 例:JTY-LZ-F732-表示F732型离子感烟探测器 2. 基本图形符号:P39
第三章 火灾探测器
2005.9-2006.1
第一节 火灾探测器构造及分类 1.1 探测器构造:
(一)敏感元件:将火灾燃烧的特征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二)电路:将敏感元件转换所得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成火灾报警控制器所需的信号。 1.转换电路 它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具有一定幅值并符合火灾报警控制器要求的报警信号。它通常包括匹配电路、放大电路和阈值电路。具体电路组成形式取决于报警系统所采用的信号种类,如电压或电流阶跃信号、脉冲信号、载频信号和数码信号等。 2.抗干扰电路 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风速、强电磁场、人工光等因素,会对不同类型的探测器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或者造成假信号使探测器误报。因此,探测器要配置抗干扰电路来提高它的可靠性。常用的有滤波器、延时电路、积分电路、补偿电路等。 3.保护电路 用来监视探测器和传输线路的故障。检查试验自身电路和元件、部件是否完好,监视探测器工作是否正常;检查传输线路是否正常(如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连接导线是否通)。它由监视电路和检查电路组成。 4.指示电路 用以指示探测器是否动作。探测器动作后,自身应给出显示信号。这种自身动作显示通常在探测器上设置动作信号灯,称作确认灯。5.接口电路 用以完成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问的电气连接,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保护探测器不致因安装错误而损坏等作用。 (三)固定部件和外壳 它是探测器的机械结构。其作用是将传感元件、电路印刷板、接插件、确认灯和紧固件等部件有机地连成一体,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达到规定的电气性能,以防止其所处环境如光源、阳光、灰尘、气流、高频电磁波等干扰和机械力的破坏。

电子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电子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气体成分的仪器。

它利用了电子的物理特性和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后产生的电信号,来确定气体的性质、浓度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介绍电子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原理电子气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分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

当气体中存在电场时,通过电子击穿或电离过程,可生成自由电子和离子。

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会移动,并在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发生能量转移、电荷交换等过程。

这些过程会引起电信号的产生和变化,从而实现对气体的检测和测量。

二、主要类型1. 电离室电离室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电子气体探测器。

其结构包括一个中间带电极和两个电极,中间带电极上加有高电压。

当气体分子穿过电离室时,它们与自由电子碰撞,产生离子对。

离子对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正极和负极移动,形成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就可以确定气体浓度。

2. 比例计数管比例计数管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电子气体探测器。

它的结构类似于电离室,但在正极附近引入了一种特殊的增强剂,如甲烷或丙烷。

增强剂能够吸收电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并将其转移给其他气体分子,使其继续发生电离过程。

这样就能够增加离子对的数量,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

3. 电子捕获器电子捕获器利用了一种特殊的气体分子,如气体杂质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这些分子能够俘获自由电子,使其陷入一种能量较低的激发态或离子态。

捕获过程会吸收一定量的能量,形成电子在电场中传输中能量的损失。

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就可以确定捕获气体分子的浓度。

三、应用领域电子气体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环境监测电子气体探测器可用于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污染物等。

例如,测量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用于控制通风系统;监测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探测器原理

可燃气体探测器原理

可燃气体探测器原理
可燃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气体传感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内部装有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可
燃气体的气体传感器。

常见的气体传感器有电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半导体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原理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

2.气体反应:当可燃气体进入到探测器的感应区域时,气体传
感器将与气体发生一定的反应。

例如,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电极会与可燃气体发生电化学反应,红外传感器则利用可燃气体的红外吸收特性进行测量,而半导体传感器则会改变其导电特性。

3.信号处理:感应器内部的信号处理电路会对传感器所产生的
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转换等处理,以便使得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能够与实际气体浓度对应起来。

4.报警显示:当探测器检测到空气中存在可燃气体浓度超过设
定阈值时,会触发报警装置。

常见的报警方式有声光报警、震动报警和通讯报警等。

同时,探测器还会显示当前的气体浓度以及报警状态。

总之,可燃气体探测器是通过气体传感器反应和信号处理实现对可燃气体浓度的检测,从而提供及时的报警和显示功能,以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气体探测器的操作方法

气体探测器的操作方法

气体探测器的操作方法
气体探测器一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准备工作:根据气体探测器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确保传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安装位置:根据需要测量的气体类型和浓度,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

一般来说,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需要安装在较低的位置,以便及早探测到气体泄漏。

3. 连接电源:将气体探测器与电源连接,确保电源稳定正常。

4. 配置参数: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气体探测器的配置软件或调整按钮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报警阈值、报警方式等。

5. 启动校准:根据气体探测器的要求,进行校准操作。

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标准气体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6. 监测气体:启动气体探测器,开始监测环境中的气体浓度。

根据设定的参数,当气体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阈值时,气体探测器会发出警报,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气体探测器的工作状态和传感器的运行情况,根据需要
进行维护和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气体探测器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操作步骤或要求,因此在具体操作前,最好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手册。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第⼀章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含中⼦探测⼀章)1.什么是射线由各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或光⼦束流。

2.射线与物质作⽤的分类有哪些重带电粒⼦、快电⼦、电磁辐射(γ射线与X射线)、中⼦与物质的相互作⽤3.电离损失、辐射损失、能量损失率、能量歧离、射程与射程歧离、阻⽌时间、反散射、正电⼦湮没、光⼦与物质的三种作⽤电离损失:对重带电粒⼦,辐射能量损失率相⽐⼩的多,因此重带电粒⼦的能量损失率就约等于其电离能量损失率。

辐射损失:快电⼦除电离损失外,辐射损失不可忽略;辐射损失率与带电粒⼦静⽌质量m 的平⽅成反⽐。

所以仅对电⼦才重点考虑辐射能量损失率:单位路径上,由于轫致辐射⽽损失的能量。

能量损失率:指单位路径上引起的能量损失,⼜称为⽐能损失或阻⽌本领。

按能量损失作⽤的不同,能量损失率可分为“电离能量损失率”和“辐射能量损失率”能量歧离(Energy Straggling):单能粒⼦穿过⼀定厚度的物质后,将不再是单能的(对⼀组粒⼦⽽⾔),⽽发⽣了能量的离散。

电⼦的射程⽐路程⼩得多。

射程:带电粒⼦在物质中不断的损失能量,待能量耗尽就停留在物质中,它沿初始运动⽅向所⾏径的最⼤距离称作射程,R。

实际轨迹叫做路程P。

射程歧离(Range Straggling):由于带电粒⼦与物质相互作⽤是⼀个随机过程,因⽽与能量歧离⼀样,单能粒⼦的射程也是涨落的,这叫做能量歧离。

能量的损失过程是随机的。

阻⽌时间:将带电粒⼦阻⽌在吸收体内所需要的时间可由射程与平均速度来估算。

与射程成正⽐,与平均速度成反⽐。

反散射:由于电⼦质量⼩,散射的⾓度可以很⼤,多次散射,最后偏离原来的运动⽅向,电⼦沿其⼊射⽅向发⽣⼤⾓度偏转,称为反散射。

正电⼦湮没放出光⼦的过程称为湮没辐射光⼦与物质的三种作⽤:光电效应(吸收)、康普顿效应(散射)、电⼦对效应(产⽣)电离损失、辐射损失:P1384.中⼦与物质的相互作⽤,中⼦探测的特点、基本⽅法和基本原理中⼦本⾝不带电,主要是与原⼦核发⽣作⽤,与射线⼀样,在物质中也不能直接引起电离,主要靠和原⼦核反应中产⽣的次级电离粒⼦⽽使物质电离。

第3章核电厂反应堆功率检测仪表

第3章核电厂反应堆功率检测仪表

常用的中子探测器是基于10B(n,α)7Li反应。
1 0
7 4 n 10 B Li 5 3 2 He 2.793MeV
Li He 2.316 MeV
7 3 7 3 4 2 4 2
Li He 0.48MeV
2.气体探测器的输出与外加电压的关系
坪:不随V而改变的一段曲线称为探测器的“坪”。 坪长:坪的长度,坪长=VD-VG。 坪斜:
(1)可移动式堆芯测量仪表 用于刻度堆外核仪表、监测燃料孔 道的热点因子变化,轴向和径向的功率 分布,以提高燃料利用率。 (2)堆外核仪表 对反应堆总的核功率及功率的轴向 分布进行测量,用作功率监视、控制、 报警以及反应堆保护等。
一、堆外中子注量率监测仪表的功能 监督反应堆内中子通量的变化情况,并为 反应堆运行及其安全提供信息。
(4)监测径向功率倾斜和轴向功率偏差,停堆和启动期间 中子视听计数。
2. 保护功能
向反应堆保护系统RPR提供多个紧急 停堆信号和允许信号。 防止反应堆发生超功率,提供中子注量 率高和注量率变化高信号;
二、核仪表系统的设计原则
1. 量程范围及量程内通道配置
2个源量程通道 (正比计数管CP ) 2个中间量程通道(补 偿电离室CIC ) 4个功率量程通道 ( 非补偿电离室 CIMC )
(1) 涂硼正比计数管 中心阳极丝是由Ø25μm的不锈钢做成,圆筒形阴极 是由高纯度铝制成。阴极内表面涂以丰度为92%的硼 10B ,两电极之间相互绝缘,计数管内充以氩气(Ar) 和少量的二氧化碳(CO2)。计数管长558mm。
(2)BF3正比计数管
3.4 堆外核功率测量系统 压水堆核电厂中子注量率测量分为 堆外中子注量率监测和堆内中子注量率监测两部 分。 要求中子注量率监测系统对反应堆的核功率进 行连续不断的测量和监视,核功率的动态变化达 10个数量级以上。堆外中子注量率监测系统通常 采用三种不同量程的通道:源量程通道,中间量 程通道和功率量程通道。

可燃气体探测器规范

可燃气体探测器规范

可燃气体探测器规范引言可燃气体探测器是用于监测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场所。

为确保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范。

设备要求1.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性能,能够准确测量可燃气体的浓度,并及时报警。

3.设备应具备防爆性能,能够在可燃气体泄漏时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4.设备应具备稳定的工作特性,能够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5.设备应易于安装和维护,便于日常管理和检修。

安装要求1.可燃气体探测器应根据具体使用场所和要求进行布置,以确保能够及时检测到可燃气体的泄漏。

2.设备应安装在高风险区域,如锅炉房、厨房和储气罐等。

3.设备应安装在离可能泄漏源较近的位置,以便检测到可燃气体泄漏的最佳位置。

4.设备应具备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能力,如温度、湿度和振动等。

5.设备应与消防系统和报警系统进行联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维护管理1.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校准、清洁和更换传感器等。

2.设备应有完善的自检功能,能够定期自检并记录自检结果。

3.设备维护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够正确处理设备故障和报警。

4.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设备操作和维护要求。

5.设备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报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排除安全隐患。

故障排除1.设备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及时报警并显示故障信息。

2.在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3.维护人员应排查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4.设备修复后应进行测试和校准,确保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5.对于无法恢复正常工作的设备,应及时更换并进行记录,以确保安全运行。

总结本规范旨在确保可燃气体探测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才能提供准确的可燃气体浓度测量,并能在发生泄漏时及时报警,从而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同时,定期的维护和管理,以及故障排除和及时更换设备,也是确保设备长期可靠工作的关键。

有毒气体探测器标准

有毒气体探测器标准

有毒气体探测器标准
摘要:
1.引言
2.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定义与作用
3.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4.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分类
5.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国际标准
6.中国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标准
7.标准对有毒气体探测器行业的影响
8.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正文:
有毒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并将其浓度进行测量的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及时应对有毒气体泄漏事故,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环境中的有毒气体进行采样,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结果以数值或指示灯形式显示出来。

根据工作原理和检测有毒气体的种类,有毒气体探测器可分为电化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不同类型。

在国际上,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标准主要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制定。

其中,美国的标准以性能为主,欧洲的标准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日本的标准则
强调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我国针对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GB12358-2006《可燃气体探测器》和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 部分:测量范围为0~100%LEL 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这些标准对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性能、结构、材料、安全性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标准的制定对有毒气体探测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规范了市场秩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未来,有毒气体探测器行业应继续关注国际标准的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有毒气体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气体探测器使用说明书

气体探测器使用说明书

气体探测器使用说明书
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类型和浓度的设备,通常由传感器、电路板、显示器和报警器等组成。

以下是气体探测器的使用说明书:
1. 打开气体探测器,按下电源按钮,设备将自检并进入工作状态。

显示屏将显示当前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探测器的型号和序列号等信息。

2. 设定检测模式,检测模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模式需要用户手动启动气体检测,自动模式则会根据预设参数自行检测。

操作指导可在使用说明书的第6章“操作说明”中查找。

3. 对于需要检测的气体,先在气体探测器上选择对应的传感器类型(如有多种类型),并将传感器插入设备中。

4. 根据检测需求打开气体探测器的菜单,在菜单中设定气体类型、检测范围和报警阈值等参数。

如果检测目标为可燃气体,需设定警告器的报警阈值,以便在气体浓度达到危险程度时及时发出报警。

5. 开始检测,如有需要,可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多种气体,设备将自动读取传感器和警报器的测量数据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同时如有危险,警报器会发出声光报警。

6. 检测完成后,关闭气体探测器,拔出传感器并放回原位。

探测器内部电池应按照说明书的指引常规充电。

气体探测器是一种专业的检测设备,操作前应先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操作。

如有任何操作问题,或要设定多于一种气体类型,或对结论估算不准,均应咨询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协助或者设备相关厂家的技术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气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是核科学技术中最早使用的探测器之一,它在早期的核物理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其它探测器的发展如半导体探测器等,因而近二十年来气体探测器特别是测量带电粒子能量进行能谱分析的探测器,如离子脉冲电离室,基本已被半导体探测器所替代,但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制备成各种各样较大型的电离室,因此在工业上的应用如料位计,核子秤、厚度计等等,仍得到广泛应用。

而有的气体探测器,如气体闪烁正比计数器(GSPC还有新的发展,用于安装在火箭和人造卫星上用来探测宇宙X射线。

另外还可应用于穆斯堡尔谱仪、荧光X射线谱仪测量元素特征X射线,环境放射性测量,核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此外,球形电离室、重离子电离室等新产品相继研制成功,倍受人们重视。

气体探测器种类很多,这在第1章第2节核辐射探测器的发展中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气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的三种气体探测器:电离室、正比计算管、GM计数管的特点、性能及应用。

3.1基本原理1、气体的电离气体探测器是内部充有气体,两极加有一定电压的小室,根据不同的气体探测器这加有一定电压的小室其形状结构有较大差别。

入射带电粒子通过气体时,使气体分子电离或激发,在通过的路径上生成大量的离子对电子和正离子。

入射粒子直接产生的电离叫做初电离或直接电离。

电离后产生的电子和正离子叫做次级粒子,如果它们具有的能量较大,足以使气体产生电离,这种电离叫做次电离。

电子只要有很小的能量就能产生电离。

所以引起次电离的主要是电子。

通常把能够引起次电离的初电离电子叫“:.”电子。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产生一对离子,所需的平均能量称平均电离能,以3表示。

若能量为E O的入射粒子在气体中总共产生了NO对离子对,则产生一对电子正离子所需的平均能量 (电离能)为:E cN c对混合气体平均电离能乙R Z j P j j Z i R Z j P j3i, P , Z ; 3j, F j, Z分别为第i和j种气体粒子的平均电离能、分气压和有效原子序数。

实验表明,对于不同能量的同种粒子,或不同类的粒子在同一种气体中的电离,其粒子电离能都很相似,大多在30eV左右,大于原子的电离电位一倍左右。

这是因为一部分能量消耗仅使气体分子激发而没有产生电离的缘故。

在电离碰撞中被激发的原子,受激原子有三种可能的退激方式:(1)辐射光子。

发射波长接近紫外光的光子,这些光子可能在周围介质中打出光电子或被某些气体分子吸收而使分子离解。

(2)发射俄歇电子,原子退激的能量直接转移给自身的内层电子,使电子脱出,这种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内层电子的空位在很短时间内( 10-13S)被外层电子所填充,在填充过程中发射X射线。

(3)亚稳态原子,以上两种辐射方式受激后,在10-9S内完成,但某些受激原子处于禁戒的激发态,不能自发地退回基态,只有当它与其它粒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才能退激,这种原子的寿命较长,一般约为 10-4〜10-2S,称为亚稳态原子。

2、电离生成的电子和正离子在气体中的运动电离产生的电子和正离子从入射粒子俘获动能,它们在气体中运行并和气体分子碰撞, 其结果会发生如下的物理过程。

(1) 扩散在气体中电离粒子的密度是不均匀的, 电离处密度大。

电子和正离子从密度大的地方移 向密度小的地方,这种现象叫扩散,由气体动力学可知道,若电离粒子的速度遵循麦克斯韦 分布,则扩散系数 D 与电离粒子的杂乱运动速度 U 之间的关系为:1 D,入为平均自由程,即连接两次碰撞之间所经过的路程的平均值, 温度越低,3气压越高,扩散进行得越慢。

电子的质量小,所以它的V 比正离子的大,电子的平均自由程比正离子的大,所以电子扩散的影响比正离子的扩散要大得多。

(2) 吸附电子在运动过程中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被分子俘获形成负离子,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吸附效应。

每次碰撞中电子被吸附的概率称为吸附系数,用h 表示,h 大(hx 10-5)的气体称为负电性气体,例如Q 和水蒸汽h 为10-4,卤素气体h 为10-3,负离子的速度比电子慢得多, 这增加了复合的可能性。

从而导致电子数减少。

所以气体探测器应使用 h 值小的气体,并使 负电性气体的含量减到最低。

(3) 复合电子与正电离子相遇或负离子与正离子相遇能复合成中性原子或中性分子, 电子和正离子复合称为电子复合,负离子与正离子复合称为离子复合,复合概率与电子(负离子) 、正离子的密度n -,『成正比。

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正负离子的复合数为:dn -dn_"dT =dt式中:•为复合系数,它与气体的性质、压力、温度、正负离子的相对速度等因素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含负电性气体,复合效应是很小的。

几种气体的电离能-■ (eV )和最低电离电位10 (eV )[1](4)漂移表3-1表气体的平均电离能和法诺因子值用下分别向正负电极方向运动,这种定向运动叫做漂移运动。

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一方面会和气体分子碰撞损失能量,另一方面又能从电场获取能量,电子的能量低于气体分子的最低激发能时,每次碰撞损失的能量较小,只有电子的能量大于分子的激发能时,发生非弹性碰撞,才能引起较大的能量损失,当它损失的能量和它从电场获得能量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这电子的平均能量为:丄mv2二3 kT2 e 23v e为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漂移运动和热运动) kT为热运动能量,K为常数,T2为气体的绝对温度,为电子温度,它是电子在电场中运动能量和热运动能量的比值。

3、被收集的离子对数与外加电场的关系气体探测器是利用收集核辐射 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探测核 辐射的,为了有效地收集电荷,必 须在气体电离空间加电场,即在探 测器上设置二个电极,在电极上加 电压形成电场使电子,正离子沿电 场方向向两极漂移。

设带电粒子在气体探测器的有 效气体空间形成 N0个离子对(电子 —正离子)(初电离)收集的离子对 数N 和外加电压的关系如图 5-1,图 中划分为五个区域。

区域I 是复合区,外加电压 V 很小,离子漂移速率很小,扩散和 复合效应起主要作用,由于复合, 电极上收集到的离子对数小于初电 离数N0,就是说在这个区域,收集到的只是部分电离粒子,因此电荷数少,:•粒子曲线2能量大于[粒子曲线1它所产生的初电离粒子多,所以曲线2高于曲线1。

区域II ,饱和区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被收集到的初电离数 N 值也增加,当外加电压到某一定值 V a 时,复合效应消失,初总电离数N0被全部收集并达到饱和,而且在电压V a 和Vb 这一范围被称为饱和区,在这一区域内被收集到的电荷饱和值Q=N b e ,它只与入射粒子的种类和能量有关。

电离室工作在这饱和区。

区域IIIa 正比区,外加电压超过 V b 后,这时外加电场使电子获得很大能量,电子能使 气体气分子电离,即可产生次级离子对, 使总离子对数大于初电离数 N b ,因而收集到的电荷日NQ ( N e )>Q (N o e ),这种现象叫做气体放大,其比值M 叫做气体放大倍数,电极弘N o上收到的电荷数 Q=N=MI 0fe ,正比于初电离数 N 0,也就是正比于入射粒子的能量,随着外加 电压增加,M 值变大,保持这一关系的区域叫正比区,工作在这一区域的探测器称正比计数 管。

区域IIIb :有限正比区。

次级离子对数目的增加, 并不是无止境的,当气体放大倍数 M较大时,由于产生的大量离子对中的正离子漂移速度很慢, 滞留在气体空间而形成空间电荷,它们所产生的电场部分地抵消了外电场,限制了次级电离的增长, 这就是所谓的空间电荷效应。

该效应使气体放大倍数 M 随N 0而变化,收集到的电离数 N,偏离与N 0成正比的关系,这 个区域称为有限正比区。

区域IV ,G-M 计数区:盖革一弥勒区。

外加电压继续增高到某个值,次电离的作用越来 越大,到正离子形成的空间电荷区足以把整个探测器有效区的电场降低到不能再产生电离 时,这时倍增过程自抑, 而初电离仅起一个点火的作用,电流在电压加到某一值后开始激增形成自激放电,收集到的总电荷将成为一个与初电离 N 0完全无关的一个常数,即与入射粒子的能量无关。

区域V 连续放电区。

外加电压继续增加,电极收集到的电离数N 再次急剧增长,这就是气体连续放电区,这个区域有光的产生,是闪烁室,火花室,流光室的工作区。

综上所述,在不同区域内的探测器,电离粒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机制不同,输出信号的性质也不同,从而可将它们分为电离室,正比计数器, G-M 和连续放电型探测器等四类的气体电离探测器。

査牛亠舟*込计ft 骨》电压(V )图3-1收集的电荷数与外加电压的关系[2]3.2电离室电离室是工作在饱和区的气体探测器,原则上它既不存在复合也没有气体放大,入射粒子电离产生的全部电子和正离子都被收集到正负电极上,它的工作电压必须在图中Va和Vb之间,对于不同大小,不同结构和它不同气体的电离室,为了达到收集电荷的饱和状态,外加电压值的差别很大,可以从几十伏到上千伏不等。

按工作方式,电离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录单个核辐射粒子的脉冲电离室,主要用于测量带电粒子的辐射量和能量。

这类电离室按输出电路的时间常数大小又可分为离子脉冲电离室和电子脉冲电离室,另一类是记录大量粒子平均电离效应的电流电离室,其中包括测量单位时间内入射粒子所产生的平均电离电流的电流电离室和测量相当长时间内大量入射粒子的积累电荷的累计电离室。

常见的电离室结构主要由两个处于不同电位的电极和保护环等组成。

两个电极中的一个和高压电源直接连接,加上所需电压称为负高压电极(或阴极)用K表示。

另一个电极和记录电子仪器的连接并通过负载电阻R L接地称为收集电极,或阳极,以A表示,两电极之间用绝缘体隔开,两电极之间的保护环以P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收集极边缘的电场保持均匀,这就可使电离室有确定的灵敏体积(入射核辐射与气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体积) 也可使高压电极到地的漏电流不通过收集电极。

保护环保证了灵敏体积内形成的离子对被收集电极全部收集。

1脉冲电离室脉冲电离室是记录单个入射粒子的电离室,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进入电离室灵敏体积后,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离子对,当电离室两电极加上工作电压V0后,电子和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漂移,从而在收集电极上产生电流脉冲I (t),如果在电离室的输出电路中接入负载R L则电流脉冲在负载电阻上使形成一个电压脉冲V( t),脉冲幅度正比于入射粒子在电离室灵敏体积中损失的能量,通过测量脉冲数目可以求得入射粒子数,通过分析脉冲幅度可以知道入射粒子的能量。

输出电压脉冲的形成和脉冲幅度的大小,以平行极电离室为例来讨论脉冲的形成,假定所加电压V o足够高,可忽略电子和正离子的复合,输出回路的时间常数,比正离子的收集时间长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