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学理论体系《华医学》
创造独特的中国医药学派之浅见
精髓论——共性个性规律探萃黄江校308
为维护黄种人、炎黄子孙尊严呐喊!黄俊德309
人性新说黄俊德309
关于降低农村电站接地电阻的一些措施黄开焕310
渐修顿悟“有所发现”宇宙基本粒子——“ ”子黄先顺312
《庚寅意说》——“世界大同同于 大道之行行在 ”黄先顺315
新时期履行参政党参政职能的认识与思考李寿禄39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李书光395
救灾工程需人民满意、手续齐备李天祥袁云秀397
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谈李万方398
毛泽东最关心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李文实400
用高等数学的精神、思想、思维、方法创新育人李亚良40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换主体李印先408
伏羲定律的发现与运用栾任之582
健康的金钥匙就是良好的心态罗安贤587
面对新教材,实施现代教学新模式罗崇学587
军人支左官场记罗鸿碧591
罗同仁诗词作品选罗同仁594
句町文化的灵魂探析罗贞明603
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依法处置三大纠纷——以广西西林县为例罗贞明606
关于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麻少玉609
昆仑关攻坚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段毅14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段毅143
我的学习工作经历段茂森144
谈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新理念的伟大历史意义——兼论孔子学说在当代世界的积极作用樊振田151
建国六十年的感悟樊振田154
中国皇权专制的惯性范东光155
谈谈写作黄新明317
《正负数算盘》的研制和应用黄忠选318
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论
三个认识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
科学认识层次
科学层次中西医结合概念内涵,是指毛泽东1956 年所讲 的 “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 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或者说,“中西医结合就是综合统 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创造新医药学”。(即“中西医结合”的 逻辑学定义)。它是建立在科学研究 基础上,获得对中西医药 学内在联系及中西医结合本质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 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追求的是科学层次的中西医结合,只 有不断 深入开展科学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才能“促进中西 医结合”,才能“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的中西医汇通派, 开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先河
唐宗海,字容川(1846-1897),四川省彭县人。 因父多病,自少年时即立志学医,遍览方书, 访求明师,后终成一代名医。
西方医学“制造之巧,格致之精,实为中国所
不及”,主张中西医之间取长补短,以中国古 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吸取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知 识, 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为“中西汇通” 先驱者,
2006年各省,市,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 京 天 津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 海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3 4 15 15 6 7 10 7 4 11 8 8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 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5 6 5 6 8 11 6 6 3 12 14 6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12 0 6 1 1 3 2
西医学文化背景
中西医文化背景差异
中医文化植根于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医学:周易哲学、儒家文 化、道家文化 古代科学文化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理论上看, 传统中医学目前还没有吸收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还属于古代科学技术范畴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重点从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课程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医科,基础课程,生物化学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之后又前后启动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四新”建设全面启动。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 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其中,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医药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可见,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对医药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广泛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从临床问题挖掘新的学科前沿问题的能力,“新医科”旨在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背景下医学人才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医学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新工科”等其他“四新”体系融合互动,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的基础上,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兴未艾的医学新领域,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
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强调医疗需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中西医临床医学
课程体系
《病理解剖学》、《方剂学》、《医学影像学》、《医古文》、《人体机能学》、《温病学》、《中西医结 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皮肤与性病》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 方向培养:中医学、全科医生。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考研方向
医疗机构:医生、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01 专业定义
03 发展前景
目录
02 课程体系
中西医临床医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研究传统中医学理论、西方现代医学技术等方面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定义
中西医临床医学主要研究传统中医学理论、西方现代医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中医药与西医技 术结合,进行疾病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例如:中医诊脉和西医血液化验、B超等医学技术结合进行病情诊断, 感冒清热颗粒、白加黑等中西药共同作用进行感冒的治疗等。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内科学、中西
医学人文[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人文[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医学人文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
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
基本信息中文名医学人文外文名medical humanities学科门类社科简介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医学人文学系作为一门年轻但是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学科,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发展。
资料医学人文(medical humanities)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包括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关于医学的“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成为热点,我国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便出现了热潮,一些医学院校陆续开始了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一些医学人文学方面的著作也相继问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医学人文学在这一热潮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然而这一时期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缺憾,诸如其发展多为孤立的、单向度的,缺乏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没有形成与医学相匹配的医学人文学学科群,没有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学在医学发展中“规范与引领”的作用等。
正如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在《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中所说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
二、临床医学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重 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的倾向,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其次,医学教育结 构不够合理,学科之间缺乏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向单一。最后,医学人文教 育缺失,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三、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 的建设思路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新医科”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和 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在“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面将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从新医科背景出发,对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的需求 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注重更新和拓展,反映最新技术和临 床实践;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系构建方面,本次演示提出了新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首先,在 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形成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多学科交 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更新和拓展,及时引入最新 技术和临床实践,同时要注重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要 注重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4、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 的评价体系
1、整合课程资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19世纪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
19世纪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19世纪是中国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医学在诊断、治疗、药物、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西医的引进19世纪初,西方医学开始进入中国。
这一时期,大量的传教士传播了西方医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盐户赤道、李提摩太、马礼逊等人。
西方医学的引进,使中国医学开始接触到世界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这对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新医学派系的兴起19世纪初,新医学派系开始崛起,其代表人物有朱云峰、吴应箕、陈景涛等。
新医学派系的成员,推崇西方医学的理念,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应该与西方医学相结合,共同推进医学的进步。
新医学派系的人物,开始倡导正式开设西式医院,并且淘汰那些药效不佳并且药物配方固定的传统药品。
三、传统医学的改革19世纪末,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推动下,中国的传统医学开始重视临床实践,强调药物研究和蒸馏技术,趋于现代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医学家开发了许多新药,并且开始使用天然植物来治疗疾病。
传统医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痛苦的改革和调整,但这些努力为中国医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卫生制度的改革19世纪晚期,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卫生制度改革阶段。
在流行病爆发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推广预防医学和环境卫生的知识,倡导人们保持卫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中国的卫生制度改革,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效的保障了人口众多的中国的健康状况。
总之,19世纪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是一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巨大变革。
通过西方医学的引进、新医学派系的兴起、传统医学的改革、卫生制度的完善,中国医学逐渐克服了传统医学的弊端,改进和创新了医学理论和实践,开创新的先河,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医学》稿约
2024年1月第55卷第1期78新医学《新医学》稿约《新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设立“述评”“综述”“研究论著”“综合病例研究”“医学新技术”5个栏目,刊登内容涵盖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诊疗为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所有文章均要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
一、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文稿要求: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鲜明,资料真实。
综述一般不超过5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研究论著一般不超过6 000 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综合病例研究一般不超过5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 投稿方式:本刊采用网上投稿系统,请登录进入主页点击“作者投稿 /查稿”进行网上投稿。
作者可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投稿后 3个月可依稿号向本刊编辑部查询稿件的录用情况。
3. 来稿请附真实性承诺书、作者贡献声明、利益冲突声明和单位推荐信扫描件:真实性承诺书、作者贡献声明、利益冲突声明均可在下载中心下载,由文章作者依排序签名后在投稿时上传扫描件。
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评审意见以及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为了确保来稿具有科学的严肃性,维护本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来稿切勿一稿多投或内容不变稍改文题、内文而分投。
一旦发现一稿多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重复发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 2年内拒绝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
单位推荐信请发E-mail至责任编辑电子邮箱。
4.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报道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并附上伦理批件号,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
如果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动物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并附上伦理批件号。
我对中医的认识和临床 张荷升
我对中医的认识和临床张荷升中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数千年来,保障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医学体系,唐代医学大师孙思邈对中医的宗旨和使命,作了准确概括:“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
”其含义就是:“拯救染病的百姓重获生命,援救弱残的群体恢复健康。
”这个定位充分显示出中医药学是人民大众的医学,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医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学。
它的原始内涵,鲜明的体现出以救人为本的精神。
(一)浅述《黄帝内经》的思想理论指导作用谈此大题,实感才疏学浅,只能结合临床应用中的体会谈粗浅认识,一孔之见,请同道指正。
中医是中华祖先们在世代与疾病的抗争中摸索、总结出的治疗伤病的方法,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对此做了较系统的总结:从多种偶然性中揭示了发病原因,指出了治愈的客观规律,综述了各种不同治法。
与其他新医学比,中医的理论独特在于“阴阳”的辨证核心揭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解释道:“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君乎哉!肖者翟翟,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之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髦,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大意是:阴阳至深的道理,微妙难测,变化更无穷尽,要清楚它的本源很不容易,实在要下点功夫。
有志的人细心探讨研究,发现它的奥妙之处,若隐若现像被雾遮蔽着,精华到底是什么?原来似有若无的数量,产生于毫髦的微小数目,毫髦起于更小的度量,只不过因它们千万倍地积累、扩大、推衍、增益,才演变成现今形形色色的世界。
归宗都是阴阳演变的结果,都受阴阳变化的制约。
(灵兰秘典论第八)“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为了说清阴阳变化规律,《黄帝内经》把“道”在疗病中如何运用,融入了当时最直观的天地五行,即“整体观念”,把阴阳的对立统一、消长平衡、斗争转化的运动变化规律,在致病和疗病的具体变化应用,放在可见的大自然框架中,讲述的一清二楚,即“辨证施治”。
医学、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果
明,李时珍,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考订最 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洗冤集录》
南宋,宋慈,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东汉华佗
精于外科手术、针灸及内、妇、儿各科的名医,被人誉为“神医”。 发明“麻沸散”,可全身麻醉施行腹腔手术,这是世界上医学史上的创举。 创造“五禽戏”,即人模范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能治病养生,强壮 身体,在保健医学上有很高价值。
综合观念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即“天人合一”,用万物为“气”,把人 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认为“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 气乱则病“。 当人体生理活动不协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时,就产生了疾病。
辨证施治
就是要对症下药。 战国——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 通过系统观察了解,进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所谓 的“八纲”综合、分析、归纳,辩证疾病的部位、原因、性质、邪正之间 的关系以及个体的差异特点,概括判断为某种“证”,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019
医学
01 中医理论体系
医学
02
中华名医与名著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01.中医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核心
整体观、综合观念、辩证施治
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部器官功能是息息相关、 互相协调、相互影响的,局部疾病会影响到全身,全身病变呈现于某个局部, 人体生病就是整体失调导致的。 人的精神状况与疾病也是休戚与共的,所谓“惊伤心、怒伤肝”就是此道理。 因此,中医强调“治病需治人”,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唐末火药开始在军事上运用。
《新医学》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
跟踪 医学研究热点 、进 行学术 交流较好 平 台,对 于临床 医
护人员提高 医疗学术水平有很大 的帮助 。
( 收稿 日期 : 0 7— 6 0 ) 20 0 — 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 心力衰竭 中 的作 用得 到重视 ,对 于经最 佳 内科 治 疗 、左 心 室 射 血分 数等 于 或 低 于 03 、 . 5 N H Y A心功能 Ⅲ ~Ⅳ级 、具 有心室 失 同步收缩 的病 人 ,可
( 辑 :郑 洪 丹 编
李 苏玲 )
《 医学》 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要 求 新
本刊要 求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按 国家标准 G / 74 20 ( B T 1 — 0 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7 中的顺序编码制 著录,依照其在文 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角标标 出。引用参考文献 时,不仅要注意对国 外文献的检 索和引用,还必须重视对 国内文献的检 索和 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 自阅读过的文章 ,并
械 ,结 合其他常规 心脏 外科 手术 完成 心脏 病 的治疗 方 法。
最首要的 目标 就是 如何预 防 、减少其发生脑卒中的发生率 。 会议指出 ,不 管是采用 节律控 制或是采 用室律 控制 ,均应
把抗凝治 疗放 在首 位 ,这是对心 房颤动治疗 认识 上的一大
该技术包括 :①在一 个结 合多种 影像学 设备 的手术室 完成 心 脏病 的外科治疗 ;② 由外科 医师开胸 后使用 常规或 改 良 的介入器械进行 治疗 ;③ 用影像 学技术 指导外科 的手术操 作 并对 手术 疗效进行 即 时评 价 。由于 “ 站式 复合 技术 ” 一 汲取 了介入 治疗 和外 科治疗各 自的技 术优势 ,实现开胸后
计划 中,有关高血压研究项 目将 比较氨氯地平 加 A B与 氨 R 氯地平加利尿药 2种治疗方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的疗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选修课简介
《中国古代哲学》课程简介【课程代码】C151007【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哲学(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学分】1学分【学时】总学时16,理论学时16。
【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课程模块类型】德育课程模块【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哲学问题为基本的框架,如宇宙观、方法论、认识论等,以概念、命题为基本的对象,通过系统地介绍中国哲学三大哲学流派的思想体系,使学生对古代中国哲学传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力图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的学科。
该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和儒、道、释三大哲学流派的哲学思想介绍。
绪论:阐述哲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哲学萌芽的过程、夏、商、周时代的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思想。
儒、道、释三大哲学流派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命题、范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要求: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使之对我国哲学发展过程和基本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三大哲学流派和其代表人物的重要思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三大哲学流派是最重要的哲学家,认识和理解其提出的命题、范畴,对其思想体系有一个大概而又尽可能全面的了解。
【开课教研室】邓小平理论教研室【主讲教师简介】张建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科目。
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10%)、期考成绩(90%)组成。
考查方式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哲学》,张建平主编,院内使用教材,2002年。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 年。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选讲》课程简介【课程代码】C151002【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选讲(Syuabns of the Selected of Chinas Comtemporary andModern Historic Figures)【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如何识别真假期刊、著作、专利
6.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 从网上查询, 从网上查询 刊同名现象很多, 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 有多个不同的刊号。 有多个不同的刊号。 例如同是《 国教育》就有3家 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同是 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 ××研究杂志 《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广 ××教育研究 州2家,又如《中国××教育研究》1个期 家 又如《中国××教育研究》 个期 就有4个不同的刊号 个不同的刊号。 刊,就有 个不同的刊号。
登陆“ 5)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 署” 网站查询。 网站查询。 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 谷歌搜索“新闻出版总署” 谷歌搜索“新闻出版总署”
单击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单击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进入网站首页。 进入网站首页。
单击首页右侧中间“在线查询” 单击首页右侧中间“在线查询”下 的“新闻机构查询服务”。 新闻机构查询服务”
3.非法期刊常自称是某某学科的 非法期刊常自称是某某学科的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以及国际 中央级、国家级期刊, 级、中央级、国家级期刊,被某某数 据库所收录,以此来吸引作者或读者 据库所收录, 的眼球。 的眼球。
4.非法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 非法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 非法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 具有欺骗性。 号,具有欺骗性。 一般非法期刊, 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 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 号 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 统一刊号即CN号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 统一刊号即CN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 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 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 后面, 式,有些国内统一刊号 后面,大多都 缀有NR或者 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缀有 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或者 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中西医学认识论
中西医学认识论
中西医学认识论,是指在分析、研究和认识传统医药有关临床实践经验以及传统医学思路的一种学术概念。
以古代中国医学为基础,中西医学认识论建立在系统思维模型和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将西方和中国传统医学理念的综合性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全面的学术体系。
中国传统医学源于古代中国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药模式,它以“人体本质观”为根本思想,遵循改变与调节体内生物机能的变化原则,以此来调节身体内外不同方面的病因以及易感、发病、治疗的特性,以期达到治吐抑病的目的。
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强调改善全身而非局部的健康,其知识结构扩展到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心理状态、哲学思想、护理、食疗学和诊断。
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强调形成病原因的全方位性,而不是将病因单纯归结于一类病原体或一种发病机制而论。
传统医学认为,改善病原体及发作机制,唤醒身体自我调和功能,是其最大的治疗特点。
传统医学强调按照个体差异进行诊断和治疗,倡导“心无旁骛”这一概念,强调人们调节心理,提高主观觉察能力,以及注意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及作息节律,以期达到良好的身心健康。
中西医认识论的特点,在于将中西方的传统医学思想及知识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医学概念,其理论的核心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经典中挑选有效的药物,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力求
达到改变病症的最佳效果。
中西医认识论在当今时代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不仅可以作为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还可以适用于临床实践,发挥既定的创造作用,不断丰富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以期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
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
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哲学概念和范畴通过中医学的诊疗实践,得到了探索、验证和深化,从而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中医学虽然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并没有像其他经验科学而被科学实验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学理论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
2.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中华民族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文化学术流振.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派展开了学术争鸣与交流,学术上呈现出“诸子百家”的繁荣景象:通过诸于百家的学术争鸣、交流与交融,出现了“车同轨。
书同文”的大一统局面,从而奠定子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也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科学、社会历史基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它广泛地吸收、移植、渗透和交融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学说、各个学派的先进成就,诸如哲学、数学、化学、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地理学、声学、物候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文化技术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医学理论体系《华医学》
华医学创始人李朝龙
为何要创立华医学?
①迄今为止,医学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例无法施治,或在极度痛苦中丧生。
埋怨医院、否定中医或否定西医的声音无处不在。
高昂的医疗费用与不满意的疗效极不相称,患方怨声载道,医方无能为力,紧张的医患关系难以缓解。
医学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来弥补现代医学的缺陷。
医学应当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去研究人体,主要研究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的防病、治病方法。
②中药的神奇作用只掌握在极少数名医手里。
神秘的中医理论体系使其传承的速度和质量受限。
由于不能量化,许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
取消中医的说法很早就有,一直未停。
由于中医理论的深奥,使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显得复杂。
缺乏简单实用的方法指导中药临床应用。
③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应用自然物品养生、治病的观念不断滋长,他们很需要一本有帮助的医学书。
④中国的西医大部分不懂得中药的应用,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他们只会治一些专科病,自己或家里人得了病也不得不求助其他医生。
他们应当普及中药知识,发挥中药的奇特效果,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疑难病症无法治疗的医疗现状。
⑤中国的医保费用不断增长,政府和个人的负担越来越重,急需要价格低廉、效果好的药物来作为基本用药,以便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确保医保的顺利推行。
⑥医学教育应成为国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需要一部简而精的实用型教材,对保健、防病治病起指导作用。
实现医学的大众化,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⑦国医、国药要快速走出国门,必须现代化、数字化、程序化,世界在期待中华医学。
⑧四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华药显示的奇特效果,坚定了我创立华医学理论体系的信心和决心。
中医和西医的长期沉淀,已经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总结和提高是时代的使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作为既懂西医又酷爱中医的特殊身份,从不言败的进取心,使我义不容辞地去担当既继承又创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重任。
⑨我国改革、创新的大好形势催人奋进,推动了《华医学》的诞生。
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这样去做。
《华医学》的重点和特色
《华医学》在文字上求简,在内容上求精。
最终将整个华医学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及核
心内容概括为一句话和15个关键字:《华医学》用清补运法则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阴阳失衡所引起的盈亏毒结阻症。
包括阴阳认识论、精气神血水五运论、盈亏毒结阻五症论、清补运调节论,达到了精和简双重目的。
实践证明这一句话和15个字好记,也好用。
这是我40多年坚持中西医治病的经验总结。
①重点独到:华医学重在研究活人流体阴阳物质动态变化,目标独特、重点突出:例如,重整体、轻局部;重动态、轻形态;重症、轻病;重阴阳调节、轻病因治疗;重通用法则、轻分病论治。
②治则新颖:华医学的清、补、运通用和并用法则,大大简化了治疗程序,降低了误治风险,保证了治疗效果,开辟了中华医药数字化、程序化新天地。
③疗效喜人:2015年初,联合随访小组对近十几年来部分华医学诊治过的病人进行了随访,神奇的疗效令随访人员惊讶不已:例如四会监狱的三个肝癌患者都成功治癒,生存都超过了10年。
癫痫、强直性脊柱炎、心脏顽固性早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肺癌骨转移、重症肝炎、胆源性胰腺炎、试管婴儿失败后的不孕不育等疑难病症等,在经过中西医治疗无效后都成功地被华药治愈。
华医华药为众多晚期癌症病人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无痛苦的生存期,受到了高度赞扬,在网上不断传颂。
④同行认可:著名消化病和肿瘤专家、时代楷模徐克成教授说:“支持李教授的华医学,他倡导的15个字原理和治法,重在全身调治,非常科学”。
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宏星在《华医学纲目》新书发布会上指出:“华医学是我们医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中医和西医爱情的结晶”。
华医学弟子在运用华医学理论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样的良好效果,验证了华医学理论的价值。
弟子钟志朗在实践华医学理论后,在网上发表文章称:“我很感恩上苍给我缘分结识师傅李朝龙教授,很感恩师傅首创的华医学”。
他还预言:“我国医学因为<华医学>而发生巨变。
不久的将来,世界医疗的目的地不再是,最起码不再仅仅是美国的‘梅奥诊所’,一定还有中国的《华医学研究基地》。
”
⑤要求华药治疗的中外病人越来越多:
华药立竿见影的减症效果,让许多住院患者尝到了甜头,外国人主动要求华药治疗。
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华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时代楷模徐克成,党委书记刘建国及院长牛立志对《华医学》十分重视,对传承和发展华医学提出了具体建议和部署。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将成为李朝龙华医学的主要研究中心和临床基地。
华医学的未来:
我在《华医学纲目》新书发布会上说过:“在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华医学率先为实现中国医学梦投石问路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但希望总是寄托在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的年轻人身上。
我相信华医学的弟子们一定会承前启后,为创新医学理论,革新医学教育,更新医疗模式,拓新医药研究而努力奋斗!为医保和医改的顺利推行贡献一份力量!
华医学热烈欢迎有志之士、社会贤达和乐于奉献者加入华医学先锋队的行列,热情支持、大力帮助、踊跃参与华医学的教育、临床实践和华药研发工作,使华医学与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一起,共创中华医学的辉煌!华医学热切希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植。
也热烈欢迎广大患者,尤其是奇难杂症病人接触华医学,体验华医学。
华医学是医学之林中的新生儿,在成长中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大家的呵护。
作为一个新型医学理论体系,华医学还有许多有待修正、完整之处。
期待高人指点、友人赐教!”
华医学弟子钟志朗对华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①新理论基础带来诸多的课题研究机会
比如“清、补、运”治则组方与传统中医组方完全不一样,但就是效果明显,你可以感受,但无法解释,其背后必然会有大量的科研课题可以研究。
这种课题机会都是全新的,容易得到创新认可,也符合我国引导的科研方向。
②不同治则带来的医疗发展机会
传统中医药组方非常复杂,甚至有位中医博士后讲起中医药的应用,都说感到辩证组方非常困难。
而华医学同样适用的是中药,组方则简便很多,针对于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清药,配上合适的补药调节,再用运药将药物得到更好的利用,易学易记易用,能够解决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医疗机构应用中药治疗常见疾病问题。
③中药的创新应用带来市场机会
现在老中医挂号费一路飙升,中药院内制剂持续涨价,选择中医药治疗的患者照样不断增加。
华医学“清、补、运”组方将突破传统药方束缚,全新的方剂将层出不穷。
李朝龙教授曾经试验的“山高清”针对高血脂、高血糖或高血压患者,“甘白金”针对肝功能不良或饮酒护肝,“白玉灵”针对美容养颜等,以食品制成但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能改变药监部门传统的限制,突破药品监管瓶颈,加大剂量后以药品制作,效果一定更加瞩目。
能类似形成转化的方剂还会很多很多。
④市场差异化带来高端品牌机会
在人们集聚大量财富之后,饮食回归天然的心愿突然那么强烈,对于健康的投资远远超过其它消费。
当大家都对西医失望之后,传统医药无疑是最优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中国的医院吸引国外肿瘤病人来华求治的根由之一。
曾经有位国际著名投资者来中国讲课,说起中国目前唯一能够做出奢侈品的就是中医中药。
也许说唯一不妥,但是中医药做成奢侈品牌却是拥有非常好的基础。
目前阻碍中医药成为高端品牌的一个障碍,是即使应用中医理论却无法做出大众化的解释,尤其无法让国际友人认同是最大的缺陷。
华医学则做出了很好的突破,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后重建的理论体系是最大的创新。
广东省侨办主任吴锐成对于中医国外的传播障碍就深有体会,所以在参加《华医学(纲目)》新书发布会时,对华医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瑞士的羊胎素,一个疗程20多万元,全球的人蜂拥而去,炒作的是一个概念和疗效。
美国的梅奥诊所,因为一个创新管理理念,发展成为全球排行老大的医疗综合体。
我们的传统医药,有更多的概念好炒作、更可观的疗效得到过验证、更多的理念可以挖掘,在沐浴鼓励发展健康产业氛围的今天,我们又岂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