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

合集下载

对于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的总结与概述2000字

对于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的总结与概述2000字

对于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的总结与概述2000字篇一: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陶瓷史和陶瓷工艺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对陶瓷文化的历史和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出现了陶制容器和陶器,随后在商代和周代,陶器逐渐发展成了著名的铜器、玉器、金银器之外的第四大器物。

在汉代,陶瓷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青瓷、白瓷和黑瓷。

在唐代,陶瓷工艺达到了巅峰,著名的唐朝陶瓷包括唐三彩、白瓷、青花瓷和窑炉等。

唐代的青花瓷以其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成为了唐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低谷时期,虽然宋代的陶瓷工艺水平也很高,但与唐代相比,宋代的陶瓷艺术更加注重实用和装饰。

元代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著名的元代陶瓷包括青花瓷、白瓷、釉里红和如玉等。

明代是中国陶瓷工艺的鼎盛时期,明代的陶瓷工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工艺精湛,著名的明代陶瓷包括青花瓷、白瓷、粉彩、釉里红等。

清代是中国陶瓷工艺的衰落时期,虽然清代的陶瓷工艺也有很高的水平,但与明代相比,清代的陶瓷工艺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业化。

二、中国陶瓷工艺中国陶瓷工艺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勤劳、创新和精益求精。

中国的陶瓷工艺师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陶瓷作品,使得中国的陶瓷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中国陶瓷工艺师们注重细节,对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认真,以确保陶瓷作品的质量。

篇二: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原始社会时期到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陶瓷生产。

本文将对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陶器,如狗头壶和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商代和周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中国陶瓷史》课件——12秦代陶瓷

《中国陶瓷史》课件——12秦代陶瓷
中 国 陶 瓷 史
秦代历史只有30多年,真正被确定具有秦代标准特征的,主要集中在 秦始皇陵区附近。日用的实用陶器主要代表有茧形壶。





这是秦俑一号坑的军阵主体:是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的三十六路纵队, 每队长178米,计有战车50余乘,步兵俑4000余件。一号兵马俑坑军阵排 列整齐有序,是四方如绳的方阵。大小犹如真马 中国源自对鞍马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

马的高度要达到五尺八寸以上, 瓷
折合现在即1.33米以上

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 中
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

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

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

士和铠甲武士。

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


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操武器为弓

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
秦时期的陶瓷
秦汉明陶陶釉瓦
代代器瓷瓷之当
美瓷之形花斑及
丽器发式纹纹砖
之 达仿









战国、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
时期。西汉时期,人们将古典礼制中的陶


器世俗化。出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

关的陶器和各种防实物的人俑、兽俑、技

乐俑 的出现。而有名的秦砖汉瓦,也出现 史
在这时期。
·秦代陶器·


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 中
所操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

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

跪射俑位于阵心。


·建筑用陶·
中 国 陶 瓷 史
谢谢观看

中国陶瓷史论集 国社科外译

中国陶瓷史论集 国社科外译

中国陶瓷史论集国社科外译一、引言中国陶瓷,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蜚声海内外。

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夏商周时期的青瓷,再到汉唐时期的瓷器技术成熟,以及宋元时期的瓷器艺术繁荣,最后到明清时期的瓷器产业巅峰,中国陶瓷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智慧。

二、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陶器起源及发展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陶器,形式简单,主要以生活实用为主,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需求和自然的敬畏。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制作技艺逐渐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陶器和制陶工艺。

2.夏商周时期:青瓷的诞生夏商周时期,瓷器诞生,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时,青瓷成为主流,其独特的色泽和质感,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同时,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技艺逐渐传入民间,推动了陶瓷产业的发展。

3.汉唐时期:瓷器技术的成熟汉唐时期,瓷器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瓷器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

此时,瓷器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纽带。

4.宋元时期:瓷器艺术的繁荣宋元时期,瓷器艺术进入繁荣时期。

各大名窑如景德镇、磁州、哥窑、钧窑等纷纷兴起,各种瓷器工艺层出不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器艺术。

同时,瓷器成为宫廷贡品,受到了皇室贵族的喜爱,进一步提升了陶瓷的地位。

5.明清时期:瓷器产业的巅峰明清时期,瓷器产业达到巅峰。

制陶工艺不断创新,瓷器品质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国瓷器。

此外,瓷器贸易的兴起,使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三、中国现代陶瓷产业的发展1.20世纪初:陶瓷产业的起步20世纪初,中国陶瓷产业开始起步。

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下,陶瓷生产逐渐规模化,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产区。

2.20世纪中叶:陶瓷产业的转型与创新20世纪中叶,中国陶瓷产业经历了一次转型和创新。

在政府的支持下,陶瓷企业引入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使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竞争力。

《中国陶瓷史》课件——7-马家窑文化

《中国陶瓷史》课件——7-马家窑文化

圆点纹、弧线纹、涡形三角形 纹、水波纹、平行线纹、网格 纹、草叶文、变体鸟纹、鲵鱼 纹
黑色为主
中 国 陶

马家窑类型
双耳平底瓶、盆形双 耳豆、敛口深腹双耳 罐、
条纹、宽带纹、圆点纹、波浪 纹、弧线纹、方格纹、垂幛纹、 锯齿纹、平行纹以及象征蛙纹、 鸟纹、鱼纹
盛行黑彩 少有白彩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它是彩陶工艺

盛期的产物
中 国 陶 瓷 史
·马厂型陶器·
发现于青海乐都县的马厂沿而为名。 中


造型:小口双耳罐是其典型,增加了盖,流,提梁 和纽,提高了其实用

功能。
史பைடு நூலகம்
彩绘方法:先涂红色,或施红,白色陶衣。
装饰:圆圈网格纹,螺旋纹,回纹,人形纹等。
中 国 陶 瓷 史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 史
化所派生出来的。
·马家窑陶
器·
分布
艺术 特征


甘肃,青海部分发区
满 · 内彩 · 点和螺旋纹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
外围饰以螺旋纹,富有运动感。
·马家窑文化·
典型器型
纹饰
彩陶颜色
石领下类型
盆、瓶、钵、壶、罐、 瓮、缸等等彩陶的到 数量较多
地坚硬,彩陶较多,而且在钵、盆、豆等器物内部绘彩。



常以粗黑线条组成繁缛的花纹,均匀对 瓷
称,浑然一体,有动物纹样、几何图案纹等。

陶器多用泥条盘筑,只有少数形状特殊的器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一、陶器的起源与发展1、陶器的起源陶器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它的发明与人类发现火无不密切相关。

陶瓷器有人称之为火与土的艺术,最初的制陶大致是用手捏塑或粘贴成型,后来出现了泥条盘筑法,再后来就是轮制成型法、模具法、雕塑法等多种方法。

陶器的发明,巩固了人类的定居的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陶器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南至北遍布全国各地。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出土的彩陶、黑陶都非常精致与漂亮。

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也都出土了大量陶器,内容极为丰富与多样。

浙江地区除发现较早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外,近年来,不同种类的文化遗址不断涌现。

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揭开了浙江早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原始风貌。

而形成序列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中丰富的陶器制品,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文化特色。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的品种很多,有些已经很精致,胎质坚硬,有仿铜器,也有做成建筑材料等,浙江地区就有发现。

汉代陶俑、铅釉陶等都是当时的常见品种。

铅釉陶为低温绿釉,釉中泛着银光。

胎与釉结合不太紧密,有脱釉现象。

唐三彩是一种陶器产品,它是唐代厚葬之风的产物。

最有特色是它的釉色,主要色彩黄、蓝、紫、褐,烧成后的色调斑斓绚丽。

有仕女俑、骑马俑、镇墓兽等大形造型,也有盘、碗、瓶、枕等小件器物。

珐华器是以蓝釉为特色的一种陶瓷品种。

它有陶胎和瓷胎二种。

明代山西地区出现的珐华器为陶胎。

景德镇地区生产的珐华器为瓷胎。

琉璃器主要用于建造楼台亭阁等建筑,它是一种陶器。

主要有瓦当、瓦筒等构件。

它的釉色主要为黄色、绿色和蓝色。

紫砂是一种无釉细陶,宜兴紫砂器创烧于宋代,明清两代盛行,紫砂产品主要是茶壶,工艺精美。

广东石湾和广西钦州也生产紫砂器,其产品地域特色浓郁。

3、陶与瓷的区别原料的不同,陶器的原料是粘土,瓷器的原料是瓷石、高岭土。

温度的不同,陶器烧成温度在1000°C以下,瓷器的烧成温度在1200°C以上。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片断:第一章原始时代发明陶瓷之起源——燧人氏神农氏为制陶之鼻祖——黄帝始设陶正之官——宁封之神话——宁封昆吾所制之器——陶器之装饰上古之民,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与禽兽无异,毫无知识可言,其对于一切之努力,大都以饮食为中心耳。

食物既为当时努力之中心,则凡对于饮食有关系者,初民必当竭尽精力以求之,于是釜瓮之属,因需要之急迫,渐有发明矣。

初民,因生食之致病也,乃求熟食之方,因食物之易腐败也,乃思久藏之法。

其初,则抟土为坯,日晒干之,成为土器,及神农伏羲时,则掘土为穴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土坯干后,未上釉药,即以火烧成,谓之素烧。

)之陶器,用以烹饪,用以贮藏。

考《路史》云:“燧人氏笵金合土为釜”,《周书》:“神农作瓦器。

”《物原》:“神农作瓮。

”由上述诸书观之,则燧人氏,钻木取火,笵金合土为釜,茹毛饮血之苦,神农作瓮,使民得以贮藏食物,免腐败之患,其福利于人民,为如何耶?且由此推知,燧人神农二氏之前,必有类乎釜与瓮之雏形之物,为二氏所本,因采其旧法,而加以新意,以成釜与瓮之物,可断言也。

而吾国陶器,发源在燧人神农二氏之前,亦从可推知可断言也。

特上古之时,文化不开,此时历史,缺乏记述,致令吾人今日,不能详细明晰当时之情形而悉举证之为可惜耳!然古人居此与禽兽为伍,昏昏噩噩,毫无外界知识,足资凭借之际,竟能奋然特出,发明陶器,其脑筋灵敏之程度,诚令吾人无任惊异与钦佩矣!大略神农伏羲之时,所制陶器,只注重于食物,不暇其他。

人后,则推而泛之,凡日用、送死、敬神、建筑之具,靡不陶器是赖,我人试一考察陶器进展之程序,足资证明。

黄帝之时,制衣服,造宫室,作书数,明射术,文物之盛,为前此所未有,陶器亦随其升涨之衡度,而迅速的进展。

《史记》:“黄帝命宁封为陶正。

”《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

”《说文》:“昆吾作陶。

”由此观之,黄帝至设陶正之官,(英人波西尔(S.W.Bushell)因黄帝始设陶官,令宁封为陶,乃误认黄帝为始发明陶术之人,其著之皇皇巨作《中国美术》即以此为立论。

中国陶瓷史 笔记

中国陶瓷史 笔记

中国陶瓷史笔记中国陶瓷史就像一部长长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里徐徐展开,每一笔都绘满了智慧、艺术与文化的魅力。

陶瓷啊,这可是咱中国老祖宗传给咱们的宝贝。

你要是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个大大的宝库,那陶瓷就是宝库里闪闪发光的明珠。

咱老祖宗从土和火中摸索出了陶瓷的制作门道,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咱先从原始社会说起吧。

那时候的陶器啊,简单又质朴,就像刚出生的娃娃,带着一种天然的纯真。

那些陶器造型简单,大多是日常用的盆盆罐罐,可别小看它们,那可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呢。

比如说,有个圆圆的陶盆,它就是用来盛东西的,就像咱们现在用的碗一样重要。

这陶器的颜色呢,也不是那种花花绿绿的,大多是土黄色或者灰褐色,就像大地的颜色,给人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

这时候的陶器制作虽然粗糙,可它就像一颗种子,种下了中国陶瓷文化的根。

再往后啊,到了商周时期。

陶器开始有点讲究了,造型变得多样起来,而且纹饰也丰富了不少。

这纹饰就像是陶器穿上的花衣服,有绳纹啊、饕餮纹啊之类的。

你看这饕餮纹,张着大口,看起来有点吓人,可它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这时候的陶器就像是个正在成长的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

而且这时期还出现了原始瓷器,这可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大跨越,就像是从走路到开始学跑步了。

原始瓷器比陶器精致多了,质地更细腻,表面更光滑,像是一个初露锋芒的新星。

到了汉代,陶瓷那可是又有了新的变化。

汉代的陶瓷像是一位优雅的文人,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陶器上的图案开始描绘生活场景了,有劳作的人们,有奔跑的小动物,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而且啊,这时候的瓷器烧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像越窑的青瓷,那颜色就像春天刚冒尖的嫩叶,青翠欲滴,美极了。

这青瓷的出现,就像在陶瓷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娇艳的花朵。

唐代呢,那可是中国陶瓷的盛世。

就像一个人到了壮年,精力充沛,光芒四射。

唐三彩那是闻名世界啊。

你看那唐三彩的马,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就像要从博物馆的展柜里奔腾而出一样。

唐三彩不仅造型精美,颜色也特别鲜艳,黄、绿、白三色相互交融,就像天边绚丽的晚霞。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 —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 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 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 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C 以上。

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 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 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 胎体质薄轻巧, 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 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盘 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
罐 兰州白道沟坪出土
瓮 甘肃广河地巴坪出土
杯 甘肃永昌鸳鸯池

罐 甘肃初靖三坪
甘 肃 武 山 灰 地 出 土
马家窑文化陶器特征
上图都是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它以砂质和泥质的红陶为主, 但泥质陶的胎质细腻,器表多经磨光,并多系手制,彩陶最 为发达。
彩绘多用黑彩在泥质红陶或橙黄陶的颈部与上腹部,绘 制出颜色鲜艳、线条流畅的图案花纹装饰。在砂质红陶器表 还有施用划纹、三角纹、绳纹和附加堆纹,表明马家窑文化 的彩陶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彩陶, 有小口圆腹瓮(又称彩陶罐)、双耳彩陶罐和彩罐本,其炊 器为大口、深腹、平底砂质罐;食器如敞口微敛、浅腹、平 底盘,敞口、喇叭形座豆,大口、平底碗和敞口、浅腹、平 底本;盛储器有小口、短颈、圆腹或双耳、平底瓮,小口、 长颈、圆腹、平底壶,小口、长颈、深腹陶瓶等,另有陶杯 与陶盂,其中多数陶瓮器表饰有彩绘图案。
陕西元君庙 陕西宝鸡北首岭 甘肃秦安大地湾
2 陶罐的底部除为平底外,多加 有三矮足,或口沿作锯齿状,另 有小口瓮、杯和盂等
3 纹饰以划纹和绳纹居多,并有 锥刺纹、附加堆纹与多少不等的 彩陶。
山东滕县北辛庄遗 址
马家窑文化陶器
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临洮县马 家窑村古文化遗址发现而得名。马家窑文化是一 种受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 代文化,它的陶器形制特征近似仰韶文化,但又 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东 北部一带,已发掘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有甘肃兰州 曹家嘴和青海乐都湾等数处。
陶器文化代表
器型
纹饰
工艺特点
磁山文化 裴李岗文化
以敞口、深腹罐; 绳纹;篦纹;并有划 小口、双耳罐;敞 纹;波折纹;偶有简 口、圜底本或三足 单的彩陶。 本为主;并有一些 平底盘;椭圆形盂; 三足鼎、杯;和靴 形支架等。

中国陶瓷史(高丰版笔记整理)

中国陶瓷史(高丰版笔记整理)

中国陶瓷史(高丰版笔记整理)原始社会陶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就已有了使用陶器的文化。

那时的陶器主要是用手拉成型,放火烧制的灰陶器。

商代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的制陶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出现了车轮的使用,使用转轮制陶的技术,烧制出了大量的精美礼器、,其中有青铜制品的仿陶作品。

东周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精美的陶瓷器物被制作出来。

其中,以华丽、精美的商代风格的青铜器仿制的陶瓷器较为典型。

秦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瓷的烧制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地理上较为集中的山西、河南、陕西等一带,形成了一个名扬中外的制瓷中心。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推陈出新,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器型,创造了北方陶瓷的新局面。

唐代唐代时期(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陶瓷制作也达到空前的高度。

唐时的窑址非常广泛,皇家窑口基本上涵括了烧制瓷器的所有品种、品质。

宋代宋代时期(960-1279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

继承唐代瓷器的质朴和古拙,造型上更加丰富多彩,釉面上的装饰和装点上更加精细。

元代元代时期(1271-1368年),蒙古族政权统治下的中国,瓷器的深度烧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器型的装饰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明代明代时期(1368-1644年),瓷器生产的技术和规模更加发达,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以数量、质量而见长,所以景德镇被世界誉为“瓷都”。

清代清代时期(1644-1911年),窑炉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青花、釉里红、五彩等种类繁多的陶瓷品应运而生。

中国陶瓷史笔记

中国陶瓷史笔记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1、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发现而得名。

多数手制。

慢轮修整。

彩陶艺术史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

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上去的。

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脱落。

烧成温度900-1000.彩绘以黑色为主。

有少量红色。

亦有陶衣出现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

主要有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少量动物图案。

分为北首岭类型和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西王村类型。

2、龙山文化:因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

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制陶业以灰陶为主。

都属于竖窑烧制。

家族氏烧制。

手制。

口沿慢轮修整。

接底法。

灰陶烧成温度850左右。

晚期1000°C龙山文化新器型:鬲、鬶、甗和盉等新器。

3、马家窑文化:1924年首次在甘肃临tiao马家窑而得名。

约为钱3190年-1715年。

马家窑的陶器以彩陶为主。

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

以泥质红陶为主。

彩陶相当发达。

有陶刀和纺轮等生产工具。

4、齐家文化:1924年在公诉和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

甘肃、青海。

宁夏。

前1890-1620年。

以红陶为主。

彩绘以黑色为主。

图案很规整。

而且将就对称排列,这是齐家文化最显著特点。

纺轮和陶垫仍有发现。

陶刀已经被淘汰。

5、大汶口文化。

1959首次发现。

山东江苏北部。

公元前4040年-2240年。

早期以手制为主。

晚期在慢轮修整的基础上开始出现轮制。

选用陶土方面,开始用高岭土或瓷土制作白陶。

有大量镂孔出现,是大汶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镂孔主要出现在豆和高柄杯上。

彩绘有红白黑三种。

有的施与同一器上。

最早出现白陶。

900.背水壶是大汶口文化所特有的器型。

晚期淘汰。

高柄杯最能代表大汶口文化当时的制陶水平。

陶色比较多样。

6、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的因素发展前来的。

前2010年-1530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

轮制普遍应用。

以黑陶为主。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

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

《中国陶瓷史》课件——6-龙山文化

《中国陶瓷史》课件——6-龙山文化


发掘。其下层突出地存在轮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 国
蛋壳黑陶,所以最初称为“黑陶文化”,被认为

是起源于东方而与仰韶文化不同系统的遗存。


即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陶器·
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豫西一带。
1
晚期主要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龙山文化陶器(又称“黑陶文化” )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红



器手

上执

多的

附鼻




·龙山文化·
陶器的制作

最初是用泥片粘贴而成的,后来发展为用

泥条盘绕而成。但做出的陶器一般都不甚规整,

胎厚薄不匀。


后来慢轮出现,但只用于修整器物的口沿
·龙山文化·
陶器的制作
快轮是制陶技术的一大飞跃


快轮的结构为,上面是一块圆板,

下面支一根圆轴。圆板用脚蹬即可转动,
彩陶: 进入中国陶瓷历史
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陶器的出现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 方便和巩固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2 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


对史前新石器时代以及金石并用的上古 3
时代陶器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 化。

2 陶,但以黑色陶器为代表,并出现少量蛋壳陶。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片断:第一章原始时代发明陶瓷之起源一一燧人氏神农氏为制陶之鼻祖一一黄帝始设陶正之官——宁封之神话——宁封昆吾所制之器——陶器之装饰上古之民,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与禽兽无异,毫无知识可言,其对于一切之努力,大都以饮食为中心耳。

食物既为当时努力之中心,则凡对于饮食有关系者,初民必当竭尽精力以求之,于是釜瓮之属,因需要之急迫,渐有发明矣。

初民,因生食之致病也,乃求熟食之方,因食物之易腐败也,乃思久藏之法。

其初,则抟土为坯,日晒干之,成为土器,及神农伏羲时,则掘土为穴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土坯干后,未上釉药,即以火烧成,谓之素烧。

)之陶器,用以烹饪,用以贮藏。

考《路史》云:“燧人氏笵金合土为釜”,《周书》:“神农作瓦器。

”《物原》:“神农作瓮。

”由上述诸书观之,则燧人氏,钻木取火,笵金合土为釜,茹毛饮血之苦,神农作瓮,使民得以贮藏食物,免腐败之患,其福利于人民,为如何耶?且由此推知,燧人神农二氏之前,必有类乎釜与瓮之雏形之物,为二氏所本,因采其旧法,而加以新意,以成釜与瓮之物,可断言也。

而吾国陶器,发源在燧人神农二氏之前,亦从可推知可断言也。

特上古之时,文化不开,此时历史,缺乏记述,致令吾人今日,不能详细明晰当时之情形而悉举证之为可惜耳!然古人居此与禽兽为伍,昏昏噩噩,毫无外界知识,足资凭借之际,竟能奋然特出,发明陶器,其脑筋灵敏之程度,诚令吾人无任惊异与钦佩矣!大略神农伏羲之时,所制陶器,只注重于食物,不暇其他。

人后,则推而泛之,凡日用、送死、敬神、建筑之具,靡不陶器是赖,我人试一考察陶器进展之程序,足资证明。

黄帝之时,制衣服,造宫室,作书数,明射术,文物之盛,为前此所未有,陶器亦随其升涨之衡度,而迅速的进展。

《史记》:“黄帝命宁圭寸为陶正。

”《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

”《说文》:“昆吾作陶。

”由此观之,黄帝至设陶正之官,(英人波西尔(S.W.Bushell )因黄帝始设陶官,令宁封为陶,乃误认黄帝为始发明陶术之人,其著之皇皇巨作《中国美术》即以此为立论。

《中国陶瓷史》课件

《中国陶瓷史》课件
《中国陶瓷史》ppt 课件
REPORTING
• 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中国陶瓷的种类与特点 • 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技术 • 中国陶瓷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 中国陶瓷的影响与传承
目录
PART 01
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REPORTING
原始陶瓷的产生
总结词
原始陶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陶瓷的萌芽,其制作技术虽简单,但为后续陶瓷发 展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与智能化
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推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 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舞台 ,共同推动全球陶瓷产业 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VS
模具成型
模具成型是一种利用石膏模具进行成型的 工艺,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大量地生产陶 瓷制品,且制品形状和尺寸一致。中国陶 瓷史上,模具成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 单到复杂的过程,从单一模具到多套模具 的演变。
陶瓷装饰工艺
釉彩装饰
釉彩是中国陶瓷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 釉下彩和釉上彩等。釉下彩是在生坯上施彩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色彩渗 入釉层之中,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釉上 彩则是先烧成瓷器,再在瓷器表面施彩,经 低温烧制而成,色彩鲜艳、亮丽。
刻划、雕塑装饰
刻划、雕塑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另一种重要手 段。刻划装饰是在陶瓷表面刻划出各种图案 和花纹,如龙纹、花卉等;雕塑装饰则是通 过雕刻、堆贴等方式创造出立体感强的装饰 形象。
陶瓷烧成工艺
要点一
烧成温度
烧成温度是陶瓷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不同 类型和不同用途的陶瓷制品需要不同的烧成温度,甚至同 一种陶瓷制品也可能需要不同的烧成温度。中国陶瓷史上 ,烧成温度的掌握和控制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瓷史一、陶瓷概述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

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家天下”。

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

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

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

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年就已结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

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

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

佛教也至此时传入我国。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

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

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

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

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

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

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

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

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

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

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

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

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1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

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

二、原始时代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

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

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

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

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

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

而随着氏族文化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了不同的内容的形式。

早期人类在制陶过程中,对原料的探寻和使用上缺乏经验,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在火的使用上也不够成熟。

所以制成的陶瓷质地疏松。

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陶器种类开始增多,从泥质或夹砂陶发展到灰陶、黑陶、彩陶和白陶等。

另外,为装饰或提高质量方面着想,又创造出白色、红色陶衣,以及用Fe2O3(黑)、MnO2(红)为着色剂的彩料。

在成形工艺上,开创并住处逐步完善了轮制、模制、表面抛光、薄胎成形、拍印纹饰等多项手段。

原始的烧成条件比较简陋,这使早期陶器的胎体多为红棕色。

这是因为在烧成过程中,大量空气的混入形成强氧化焰,使粘土中的氧化铁成份变红、变黄,加之原料中AL2O3较低,助熔剂量高,也对陶器红色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远古时期的陶瓷烧造技术资料,迄今尚无从找寻,但从现有资料推测,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是用柴草在平地上用篝火直接烧制,这种方法至今在许多偏远落后地区被使用,统称为“无窑烧陶”。

抑韶文化的窑型基本是横穴式和竖穴式,就泥地挖掘而成,以柴草为燃料,无烟囱,窑内温度较均匀,热量损失较小,烧成温度可达1000度。

从龙山文化时期以后,普遍采用竖穴窑,由火膛、火道、窑室三部分组成,窑室直径1米左右,燃烧时空气供应较足,使柴草充分燃烧,火焰可沿窑底均匀进入窑室,使窑内温度提高,可达1050度高温,也为后来出现的馒头窑、倒焰窑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纵观中国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历时四千八年。

其实它的上限年代还是个难以考据的迷,随考古发掘工八的不断进行,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

就目前现有的资料而言,可以说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三、商、周时代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

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

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治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由原始氏族部落发展为奴隶社会,也成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

其时,各种手工业渐进渐繁,开始有分工制度,制陶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而且是诸工种中最重要的一种。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

其中在日常生活中2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

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等。

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

其造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才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少于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

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

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

夏代人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一带,据考古发现可断定在河南豫西与山西晋南地区。

商代的统治范围有所扩大,因此,在陶瓷工艺上也大量融合了中原以外地区的特征,制陶业从其它农业分工中独立出来。

西周在北至北京、南至广东、东抵海滨、西达陕、甘的广大地区,原始瓷器蓬勃发展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公、私制陶作坊,其产品上多留有文字铭记,据推测可能与制造者或使用者有关,另外,这一时期的大量彩绘陶深受同时期漆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