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

合集下载

蜂鸣器报警工作原理

蜂鸣器报警工作原理

蜂鸣器报警工作原理
蜂鸣器报警是一种常见的声音警报装置,它能够发出高频而刺耳的声响,用于各种警示场合。

蜂鸣器报警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源供应:蜂鸣器报警通常使用直流电源供应,一般为3V 到12V的电压。

电源的正极连接到蜂鸣器的正极引脚上,负极连接到负极引脚上。

2. 振荡电路:蜂鸣器内部有一个振荡电路,它由振荡器和驱动器组成。

振荡器产生高频信号,而驱动器将这个信号放大。

这个振荡电路的频率决定了蜂鸣器报警的声音高低。

3. 振膜:蜂鸣器内部还有一个振膜,它是一个薄薄的膜片,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

振膜与振荡电路连接,接收到振荡电路的信号后,会迅速振动。

4. 发声原理:当振膜振动时,会产生空气的震动,从而产生声音。

振膜的振动频率与振荡电路的频率相同,因此蜂鸣器能够发出与振荡电路频率相匹配的声音。

5. 发声强度控制:蜂鸣器通常具有发声强度控制功能,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或电压的大小来调节蜂鸣器的声音大小。

这种调节通常通过外部电阻或电路实现。

总之,蜂鸣器报警通过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信号,使振膜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蜂鸣器的声音高低由振荡电路的频率决定,而声音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流或电压来实现。

蜂鸣器工作基本知识介绍及并联电阻基础知识

蜂鸣器工作基本知识介绍及并联电阻基础知识

蜂鸣器工作基本知识介绍及并联电阻基础知识蜂鸣器是一种可以发出持续或间歇性蜂鸣声的电子元件,它由振膜和驱动电路组成。

振膜是蜂鸣器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电驱动产生机械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蜂鸣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家电、汽车、钟表等领域,用于提醒、警报、报警等功能。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或压电效应实现的。

电磁感应式蜂鸣器使用电磁线圈产生磁场,通过振膜上的铁片受到磁力作用而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压电式蜂鸣器利用压电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信号,通过振膜的振动产生声音。

蜂鸣器的声音频率可以通过驱动电路的设计来调节,通常可以调节的频率范围在1kHz到20kHz之间。

蜂鸣器的音量可以通过改变振膜的振幅来调节,一般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的大小来控制。

对于蜂鸣器的驱动电路,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直流驱动电路和交流驱动电路。

直流驱动电路是通过直流电源来驱动蜂鸣器的,它的电路结构简单,适用于简单的声音提醒功能。

交流驱动电路则是通过交流电源来驱动蜂鸣器,它的设计复杂一些,但音质更好,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声音输出。

并联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常见的电阻连接方式。

当电阻器的两个端点连接在电路中的不同分支上时,它们被称为并联电阻,简称并阻。

并联电阻的特点是:在并联电阻中,电流分为几个不同的分支,而每个分支的电流大小与其对应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Requivalent = 1/R1 + 1/R2 + 1/R3 + ...其中,Requivalent为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R1、R2、R3等为并联电阻的各个分支的电阻。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分数求和法和倒数求和法。

在分数求和法中,将每个分支的电阻都倒数后相加,再将和的倒数即为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在倒数求和法中,将每个分支的电阻直接相加,再将和的倒数即为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并联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电子设备的保护电路、电流分流电路、电阻分压电路等。

蜂鸣器报警原理

蜂鸣器报警原理

蜂鸣器报警原理
蜂鸣器报警原理是通过电流的流动和震动产生声音来警示人们的一种设备。

它由电磁铁和震动片组成。

在工作时,电流从电源进入电磁铁,产生磁场。

当电磁铁通电时,铁芯会受到磁力的吸引,并被吸引到电磁铁的内部。

同时,电磁铁内部的震动片受到电磁铁的吸引力,在磁力的作用下,震动片开始震动。

这种震动会产生声音,声音的大小与震动片的振幅有关。

当电流停止流动时,电磁铁失去磁力,并释放铁芯。

铁芯的释放导致震动片停止震动,声音也随之停止。

通过不断的通断电流,蜂鸣器可以产生快速而有节奏的声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警示他们可能存在的危险或紧急情况。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警报、提示、提醒等场景。

它通过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将介绍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的应用原理。

一、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一般由震动片(振膜)、磁体和外壳组成。

在工作时,震动片受到固定频率和振幅的电信号的作用,产生震动,进而使得空气中的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

这个过程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只不过蜂鸣器的振动部分较小而已。

具体而言,蜂鸣器的振动片一般是由压电材料制成。

压电材料受到电场作用时,会产生机械位移。

当施加电信号到蜂鸣器时,振动片将根据电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而产生相应的振动。

这样,振动片将产生声音,并经由外壳放大和传播。

二、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的应用原理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蜂鸣器本身是一种包含有源元件(振动片)的无源元件(磁体)的结构,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电路来调节电流和电压。

在蜂鸣器电路中,常常会使用并联电阻来限制电流的大小。

并联电阻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以控制振动片的振幅和音量。

具体来说,当并联电阻的阻值较大时,电流会减小,振动片的振幅也会减小,从而使得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变得较小;而当并联电阻的阻值较小时,电流增加,振动片的振幅也随之增大,从而使得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变大。

并联电阻的阻值选择一般由具体的应用需求决定。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蜂鸣器所需要的音量大小和功耗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综上所述,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通过产生震动及振荡来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

蜂鸣器的振动片受到电信号的作用,产生相应的振动并放大传播。

而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起到了限流和调节音量的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阻值来控制振动片的振幅和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大小。

蜂鸣器工作原理的了解及并联电阻的应用原理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蜂鸣器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蜂鸣器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蜂鸣器电路的原理是什么蜂鸣器是一种能够发出连续蜂鸣声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报警、提醒和指示等功能。

其电路原理非常简单,主要由振荡电路和驱动电路两部分组成。

1. 振荡电路:振荡电路是蜂鸣器电路的核心部分,负责产生振荡频率,使蜂鸣器发出声音。

这一部分通常由一个振荡器组成,振荡器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器构成。

当电流通过电感时,会产生磁场,而当电流停止或改变方向时,磁场会崩溃并产生电流。

这样,电感器会不断变化的电流,从而形成一个周期性的振荡。

振荡电路通过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确定振荡频率,即蜂鸣器发出声音的频率。

2.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主要负责控制振荡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关和调节振荡频率。

在蜂鸣器电路中,一般采用三极管作为开关元件。

当输入电压通过驱动电路时,三极管会工作在饱和和截止两个状态之间,实现对振荡电路的控制。

当驱动电路处于饱和状态时,振荡电路中的电流会被导通,这时蜂鸣器会发出声音。

而当驱动电路处于截止状态时,振荡电路中的电流会被切断,蜂鸣器停止发声。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驱动电路控制振荡电路的工作状态,振荡电路产生振荡频率,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

通过控制驱动电路的状态,可以实现蜂鸣器的开关和调节声音频率的功能。

除了基本的振荡电路和驱动电路,蜂鸣器电路还可能包括其他辅助元件,如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

这些辅助元件的作用是为了改变振荡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调节声音音量或产生特殊的声音效果。

总结起来,蜂鸣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振荡电路产生振荡频率,并通过驱动电路控制蜂鸣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发出声音的功能。

这种简单而可靠的电路结构,使蜂鸣器成为了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一种重要元件。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蜂鸣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其能发出单调的或者某个固定频率的声音,如嘀嘀嘀,嘟嘟嘟等。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通常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使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电路原理图使用SH69P43 为控制芯片,使用4MHz 晶振作为主振荡器。

PORTC.3/T0 作为I/O 口通过三极管Q2 来驱动蜂鸣器LS1,而PORTC.2/PWM0 则作为PWM 输出口通过三极管Q1 来驱动蜂鸣器LS2。

另外在PORTA.3 和PORTA.2 分别接了两个按键,一个是PWM 按键,是用来控制PWM 输出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另一个是PORT 按键,是用来控制I/O 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

连接按键的I/O口开内部上拉电阻。

先分析一下蜂鸣器。

所使用的蜂鸣器的工作频率是2000Hz,也就是说蜂鸣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周期是500μs,由于是1/2duty 的信号,所以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时间宽度都为250μs。

软件设计上,将根据两种驱动方式来进行说明。

a)蜂鸣器工作原理: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蜂鸣器方式由于PWM 只控制固定频率的蜂鸣器,所以可以在程序的系统初始化时就对PWM 的输出波形进行设置。

首先根据SH69P43 的PWM 输出的周期宽度是10 位数据来选择PWM 时钟。

系统使用4MHz 的晶振作为主振荡器,一个tosc 的时间就是0.25μs,若是将PWM 的时钟设置为tosc 的话,则蜂鸣器要求的波形周期500μs 的计数值为500μs/0.25μs=(2000)10=(7D0)16,7D0H 为11 位的数据,而SH69P43 的PWM输出周期宽度只是10 位数据,所以选择PWM 的时钟为tosc 是不能实现蜂鸣器所要的驱动波形的。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一、引言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它能够产生连续或间歇的声音信号,用于警示、提醒或音乐播放等功能。

蜂鸣器电路原理是指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控制,使蜂鸣器能够按照预定的频率和节奏发出声音。

本文将详细介绍蜂鸣器电路的原理、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蜂鸣器的组成蜂鸣器由振膜、磁体、震荡片和引线等组成。

其中振膜是蜂鸣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震动产生声音。

磁体则用于产生磁场,使振膜受到力的作用而振动。

震荡片则用于连接振膜和磁体,传递振动力量。

引线则用于连接蜂鸣器和电路,使电信号能够传递到蜂鸣器。

三、蜂鸣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蜂鸣器电路是由振荡电路和放大驱动电路两部分组成。

振荡电路负责产生频率稳定的振荡信号,而放大驱动电路则将振荡信号放大并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

3.1 振荡电路振荡电路是蜂鸣器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常见的振荡电路有多种,如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和倒相振荡电路等。

其中,RC振荡电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RC振荡电路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控制振荡频率。

在RC振荡电路中,电容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会产生周期性的电压变化,从而产生振荡信号。

这个振荡信号的频率决定了蜂鸣器发出声音的频率。

3.2 放大驱动电路放大驱动电路的作用是将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放大,并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

常见的放大驱动电路有三极管放大电路、运放放大电路和集成放大器电路等。

三极管放大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放大驱动电路。

它通过调整三极管的工作点和输入信号的幅度,实现对振荡信号的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蜂鸣器,使蜂鸣器振膜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声音。

四、蜂鸣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蜂鸣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振荡阶段和放大驱动阶段。

4.1 启动阶段启动阶段是指在电路通电初期,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元件参数选择,使振荡电路能够快速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在启动阶段,通常需要通过合适的电容和电阻来控制振荡电路的启动时间和频率。

蜂鸣器工作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
蜂鸣器是一种发出持续而高频白噪声及各种音效的小型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例如电子钟、无线门铃、汽车防盗器等。


使用电子设备中,蜂鸣器被广泛应用于发出有节奏的警报和提醒信号。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在电子电路中,蜂鸣器通常由一个振荡器和一个扬声器组成。


单的蜂鸣器只有一种音调(频率),比如常见的门铃声音;而复杂的
蜂鸣器则可发出多种音调,可以通过固态逻辑电路(例如计时器芯片)来控制。

首先,蜂鸣器由一个弹性绷簧支撑并连接到电路。

当电路中的电
流流过绷簧时,它就被吸附到扬声器的磁铁底部,使扬声器产生的磁
场发生变化。

随着电流不断变化,扬声器的磁场也在不断变化,使振
荡器在扬声器内产生机械震动,然后能够产生声音。

蜂鸣器的操作电压通常在2-12伏之间,但工作电压可以调整到更
高的电压。

频率属性取决于振荡器的特定设计。

由于蜂鸣器的常规工
作电压低于扬声器的工作电压,因此假如要将蜂鸣器应用于扬声器,则需要为蜂鸣器加一个放大电路。

应用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蜂鸣器被广泛使用,例如:电话机、计算机、汽车警报系统或门铃,数字时钟或计时器等等。

在军用器材中也有大量的应用,警告灯等日常用品有时也会配备蜂鸣器,以便向用户发出适当的警报和提醒。

总结
蜂鸣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电子元件,它可以产生高频声音,用于警报和提醒等各种场合。

它由一个振荡器和一个扬声器组成,并可以通过计时器芯片等固态逻辑电路来控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

由于它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应用中被使用,它已成为电气工程的一个基本部分。

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

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

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1 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蜂鸣器电路就是一种实现声音或讯号的装置,被广泛应用在玩具、报警装置、家用电器、计算机外围等地方。

多数情况下,蜂鸣器电路把高低电压通过一颗振荡的磁铁来实现,将电压转化为声音或讯号。

1.1 电路结构一般讲,蜂鸣器电路由电阻、振荡磁芯和蜂鸣器组成。

正常情况下,蜂鸣器使用直流电压,它依靠电阻把直流电压降低、分割,然后将降压电流流入振荡磁芯。

这时振荡磁芯开始作用,反复的将电流提升与降低,从而产生熟悉的嗡鸣声。

此外,蜂鸣器还以正负电压为原料,高低电压反复地交替出现,从而能及时发出高低电压变化对应的讯号。

1.2 工作过程蜂鸣器电路工作时,直流电压首先穿过电阻,进入振荡磁芯,它可以把一个宷止商进行改变,当它周而复始地由高、低频率之间折返时,振荡磁芯中的磁力也有所变动。

在变动的影响下,磁芯把磁能穿向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对应的就是蜂鸣器的发声区,磁芯发出的磁能会诱使蜂鸣器内部的磁环在柔软的合金铁片上产生摩擦,从而激发出另外一种能量,最后就形成了声音。

1.3 限制因素可以设定蜂鸣器电路的频率,但其发声音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电阻的大小和电压的强弱,还有磁芯的材质、结构等。

另外,温度也会影响蜂鸣器的正常操作,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噪音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2 结论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十分简单,但它受到很多因素,如电压、电阿、景象及温度等影响,不能完全按照设定发出所需声音。

因此在使用蜂鸣器电路时,应尽量以小电压、小电流为原则,以使蜂鸣器在电路中得到充分发挥,并发出所需要的声音或信号。

蜂鸣器及其原理

蜂鸣器及其原理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2.电磁式蜂鸣器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一)蜂鸣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绍
1.蜂鸣器的作用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2.蜂鸣器的分类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3.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 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二)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1.压电式蜂鸣器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综合电子论坛)�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一、概述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发出声音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蜂鸣器电路是指将蜂鸣器与其他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控制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是一种压电陶瓷元件,它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当施加一个交变电压时,陶瓷片上会形成机械振动,并且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声波。

因此,通过改变施加在陶瓷片上的交变电压信号,就可以控制蜂鸣器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

三、基本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基本的蜂鸣器驱动电路由一个开关、一个可调阻值和一个蜂鸣器组成。

当开关关闭时,可调阻值与蜂鸣器串联形成一个回路。

此时,在可调阻值上形成一个分压后的直流电压,并且这个电压会施加在蜂鸣器上。

由于蜂鸣器是一种压电陶瓷元件,因此当施加一个直流电压时,它会产生机械振动,并且在振动过程中发出声音。

四、多声道蜂鸣器驱动电路多声道蜂鸣器驱动电路可以控制多个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它通常由一个微控制器、多个开关和多个蜂鸣器组成。

微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开闭状态,来改变不同蜂鸣器上的电压信号,从而实现控制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

五、PWM调制蜂鸣器驱动电路PWM调制是一种通过改变占空比来改变输出信号频率的技术。

PWM 调制蜂鸣器驱动电路可以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强度。

它通常由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芯片、一个可调阻值和一个蜂鸣器组成。

可编程逻辑控制芯片可以通过改变可调阻值上形成的分压后的直流电压来改变输出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实现控制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

六、总结蜂鸣器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发出声音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陶瓷元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并且在振动过程中产生声波。

基本的蜂鸣器驱动电路由一个开关、一个可调阻值和一个蜂鸣器组成,而多声道蜂鸣器驱动电路和PWM调制蜂鸣器驱动电路则可以控制多个蜂鸣器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如下:
在蜂鸣器电路中,主要包含两个关键元件:蜂鸣器和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的作用是向蜂鸣器提供足够的电流以产生声音。

驱动电路由一个振荡器、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功率放大器组成。

振荡器产生频率稳定的交流信号,放大器将振荡器输出信号放大,而功率放大器将放大的信号驱动蜂鸣器。

当电源接通时,振荡器开始工作,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交流信号。

放大器放大这个信号,并将其送往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将放大的信号提供给蜂鸣器,使其振动并产生声音。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压电效应。

当蜂鸣器两极端的电场发生变化时,内部的压电材料会收缩或膨胀,从而引起蜂鸣器振动。

这种振动会在周围空气中产生压力变化,最终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通过控制振荡器的频率、放大器的增益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可以调节蜂鸣器产生的声音的频率和音量。

不同的蜂鸣器电路可以实现不同的声音效果,例如连续鸣叫、间歇鸣叫和多音鸣叫等。

总之,蜂鸣器电路通过驱动电路向蜂鸣器提供合适的电流,使其振动产生声音。

调节电路中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音效的输出。

有源蜂鸣器原理

有源蜂鸣器原理

有源蜂鸣器原理有源蜂鸣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出模块,能够发出高频的持续音调,并且具有体积小、响度高、驱动电压低等优点。

有源蜂鸣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压控振荡电路和放大器电路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压控振荡电路有源蜂鸣器中的压控振荡电路主要是由稳压二极管、电容器、电阻器、晶体管和变压器等器件组成。

当电压施加在稳压二极管上时,可以使其起到固定电压的作用,控制晶体管的放大倍数。

电容器和电阻器则组成了RC电路,通过调整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可以使得电路达到自然振荡的状态。

变压器的作用是将振荡电路中产生的高频信号输出到有源蜂鸣器中,同时还能增加振幅和改善导频形状,使得输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二、放大器电路有源蜂鸣器中的放大器电路主要是由PNP型晶体管、电容、电阻和负载电阻组成。

当产生的高频信号经过变压器输出到晶体管的基极端时,会使得晶体管进入饱和区,然后通过电容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最后输出到负载电阻中,从而发出高频的持续音调。

有源蜂鸣器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家电、汽车、医疗器械以及安防设备等行业。

电子钟、定时器、门禁系统、报警器和汽车倒车雷达等产品中都广泛使用了有源蜂鸣器,它们在提示、警告和娱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源蜂鸣器还可以和其他元器件结合使用,例如与单片机、传感器或触发器等器件组合为电路系统,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

将有源蜂鸣器与温湿度传感器结合使用,可以实现环境温度、湿度低于或高于一定值时发出声音警报;将有源蜂鸣器和震动传感器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当有人或物体经过时自动发出声音提示。

1. 确保有源蜂鸣器的正负极连接正确,否则可能会损坏有源蜂鸣器。

2. 使用适当的电压和电流来驱动有源蜂鸣器,过高的电压和电流可能会导致有源蜂鸣器过热并损坏。

3. 使用合适的信号源电路,以避免信号失真和产生谐波干扰等问题。

4. 在使用多个有源蜂鸣器时,需要对它们进行恰当的音高调节和节奏优化,以确保其合奏效果和音乐感。

蜂鸣器_驱动电路_工作原理

蜂鸣器_驱动电路_工作原理

蜂鸣器的介绍一)蜂鸣器的介绍1.蜂鸣器的作用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2.蜂鸣器的分类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3.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 M”、“LB”、“JD”等)表示。

(二)蜂鸣器的结构原理1.压电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

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

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2.电磁式蜂鸣器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

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一、常规电磁蜂鸣器产品是如何工作的?无源电磁蜂鸣器工作原理是:交流信号通过绕在支架上的线包在支架的芯柱上产生一交变的磁通,交变的磁通和磁环恒定磁通进行叠加,使钼片以给定的交流信号频率振动并配合共振腔发声。

产品的整个频率和声压的响应曲线与间隙值、钼片的固有振动频率(可粗略折射为小钼片的厚度)、外壳(亥姆霍兹共振声腔)频率、磁环的磁强漆包线的线径有直接关系。

万联芯城-电子元器件采购网一直秉承着以良心做好良芯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电子元器件配单服务,客户行业涉及电子电工,智能工控,自动化,医疗安防等多个相关研发生产领域,所售电子元器件均为原厂渠道进货的原装现货库存。

只需提交BOM表,即可为您报价。

蜂鸣器报警电路原理

蜂鸣器报警电路原理

蜂鸣器报警电路原理一、蜂鸣器报警电路的基本原理1.1 什么是蜂鸣器报警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是一种用于产生持续而刺耳声音的电路装置。

它通常由蜂鸣器、信号源、驱动电路和电源组成。

通过将信号源的电信号输入驱动电路,再由驱动电路驱动蜂鸣器,就可以产生连续的声音。

1.2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是一种电声转换器,它能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它由振膜、线圈和永磁体组成。

当电信号通过线圈产生磁场时,磁场与永磁体相互作用,使得振膜产生机械振动,并以此产生声音。

二、蜂鸣器报警电路的常见设计2.1 信号源的选择蜂鸣器报警电路的信号源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开关,也可以是来自其他电路系统的信号。

在选择信号源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以保证报警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驱动电路的设计驱动电路是将信号源的电信号转换为适合驱动蜂鸣器的电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驱动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

通过合适的设计和选择元器件,可以使得蜂鸣器得到足够的电压和电流,从而产生高亮度、清晰的声音。

2.3 电源的供给蜂鸣器报警电路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来提供电能。

常见的电源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对于不同类型的蜂鸣器,其电源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电源供给电路时需注意与蜂鸣器的匹配。

2.4 电路的保护与控制为了确保蜂鸣器报警电路的正常工作,需要在电路中加入一些保护和控制元件。

例如,可以添加过流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等,以防止电路元件损坏。

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或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调节蜂鸣器的声音大小和音调。

2.5 器件的选型与优化在设计蜂鸣器报警电路时,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例如,选择适合的蜂鸣器类型、合适的驱动电路、稳定可靠的电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电路的布局、降低噪声干扰等手段,提高蜂鸣器报警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蜂鸣器报警电路应用案例3.1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在家庭防盗报警系统中,蜂鸣器报警电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系统感知到入侵信号时,会通过信号源触发蜂鸣器报警电路,使得蜂鸣器发出响亮的声音,起到吓退入侵者、提醒周围人员的作用。

蜂鸣报警器电路中工作原理

蜂鸣报警器电路中工作原理

蜂鸣报警器电路中工作原理
蜂鸣报警器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主要用于发出持续而尖锐的声音信号以警示人们。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源供电:蜂鸣报警器电路通常使用直流电源供电,例如电池或直流电源适配器。

电源的电压和电流要符合报警器的要求。

2. 振荡器:电路中有一个振荡器,它的作用是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常用的振荡器电路是基于多种电子元件的RC网络或集成
振荡器芯片。

3. 驱动器:振荡信号经过驱动器放大,以增加振荡信号的幅度,以便驱动蜂鸣器。

4. 蜂鸣器:驱动信号被送入蜂鸣器,通过蜂鸣器内部的振荡振膜,将电能转化成声波能量,从而发出尖锐的声音。

综上所述,蜂鸣报警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信号、驱动器放大信号、蜂鸣器将信号转化为声音。

通过这一系列的电子元件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报警器的正常工作。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中,用于发出警报、提醒或产生声音效果。

本文将介绍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并着重讲述蜂鸣器中的并联电阻原理。

一、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是一种声音输出设备,它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压电效应和磁效应。

1.1 压电效应蜂鸣器中常用的压电材料是压电陶瓷。

当外加电场作用于压电陶瓷时,陶瓷内部的正负电荷会发生重排,导致陶瓷收缩或膨胀。

这种紧凑或松弛的变化将导致蜂鸣器产生声音。

1.2 磁效应蜂鸣器中的磁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产生一个磁场。

当线圈周围有可移动的铁心时,磁场会引起铁心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综上所述,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当外加电信号通过蜂鸣器时,电信号会通过压电效应或磁效应转化为机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并联电阻原理蜂鸣器通常需要与电路中其他元件并联,以实现所需的音效效果。

其中,蜂鸣器中的并联电阻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并联电阻的作用蜂鸣器中的并联电阻主要用于控制蜂鸣器的音量和音调。

通过改变并联电阻的阻值,可以调节蜂鸣器的响度和音调。

2.2 蜂鸣器的电阻特性蜂鸣器的电阻特性通常为非线性特性。

在无并联电阻时,蜂鸣器的声音较为尖锐,音调较高。

而在并联电阻的作用下,蜂鸣器的电压和电流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蜂鸣器的声音。

并联电阻可以通过调节阻值,改变与蜂鸣器并联的电路总电阻,从而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当并联电阻增大时,电路总电阻增加,电流减小,蜂鸣器的音量变小。

反之,当并联电阻减小时,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加,蜂鸣器的音量变大。

三、实际应用蜂鸣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3.1 电子闹钟和计时器:蜂鸣器可用于发出准确的提醒和警报声音。

3.2 家电产品:蜂鸣器可用于电器故障报警、操作提示等功能。

3.3 汽车电子系统:蜂鸣器可用于汽车的倒车雷达提示、安全警报等。

蜂鸣器电路讲义

蜂鸣器电路讲义

TR2 MMBT3 90 4 LT1
C1 4 7u F/2 5 V
R5
2 20
R4 4 70
BUZ1
R6 2 .2 K
R8 4 .7 K I/ O2
TR3 MMBT3 90 4 LT1
图4
3.2 电路原理分析
本电路只适合无源蜂鸣器,对有源蜂鸣器不能采用此线路。 音乐蜂鸣实际上就是在普通的蜂鸣器电路基础上加了一路电源产生余音。 图中I/O2输出频率信号(对无源蜂鸣器而言)控制三极管TR3的通断使蜂鸣器发声。
贴片电容
1N/50V
型号
R1
碳膜电阻
4.7K
用于抗干扰,滤波。
备注
用于三极管基极限流。
R2
碳膜电阻
2K
TR1
三极管
一般采用3904。
并联在蜂鸣器两端用于放电。 电流放大。
3.音乐蜂鸣线路 3.1原理图
R3 4 .7 K I/ O1
VCC
R2 4 .7 K
R1 1K
TR1 MMBT3 90 6 LT1
4.7K 470 220 2.2K
TR1
贴片三极管
3904
TR2
贴片三极管
3904
TR3
贴片三极管
3904
型号
备注 通过充放电使蜂鸣器产生余音。 保证TR1可靠导通。 用于三极管基极限流。 控制电容充放电时间从而控制余音长短。 控制电容充放电时间从而控制余音长短。 并联在蜂鸣器两端用于放电。 为蜂鸣器供电。 开通TR1。 为蜂鸣器输入不同的频率,产生不同的声音。
O2的互相配合可输出比较动听的音乐。 音乐电路中蜂鸣器的频率常为1K-4KHz。
3.3 电路参数选型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蜂鸣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其能发出单调的或者某个固定频率的声音,如嘀嘀嘀,嘟嘟嘟等。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通常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使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电路原理图使用SH69P43 为控制芯片,使用4MHz 晶振作为主振荡器。

PORTC.3/T0 作为I/O 口通过三极管Q2 来驱动蜂鸣器LS1,而PORTC.2/PWM0 则作为PWM 输出口通过三极管Q1 来驱动蜂鸣器LS2。

另外在PORTA.3 和PORTA.2 分别接了两个按键,一个是PWM 按键,是用来控制PWM 输出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另一个是PORT 按键,是用来控制I/O 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

连接按键的I/O口开内部上拉电阻。

先分析一下蜂鸣器。

所使用的蜂鸣器的工作频率是2000Hz,也就是说蜂鸣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周期是500μs,由于是1/2duty 的信号,所以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时间宽度都为250μs。

软件设计上,将根据两种驱动方式来进行说明。

a)蜂鸣器工作原理: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蜂鸣器方式由于PWM 只控制固定频率的蜂鸣器,所以可以在程序的系统初始化时就对PWM 的输出波形进行设置。

首先根据SH69P43 的PWM 输出的周期宽度是10 位数据来选择PWM 时钟。

系统使用4MHz 的晶振作为主振荡器,一个tosc 的时间就是0.25μs,若是将PWM 的时钟设置为tosc 的话,则蜂鸣器要求的波形周期500μs 的计数值为500μs/0.25μs=(2000)10=(7D0)16,7D0H 为11 位的数据,而SH69P43 的PWM输出周期宽度只是10 位数据,所以选择PWM 的时钟为tosc 是不能实现蜂鸣器所要的驱动波形的。

这里将PWM 的时钟设置为4tosc,这样一个PWM 的时钟周期就是1μs 了,由此可以算出500μs 对应的计数值为500μs/1μs=(500)10=(1F4)16,即分别在周期寄存器的高2 位、中4 位和低4 位三个寄存器中填入1、F 和4,就完成了对输出周期的设置。

再来设置占空比寄存器,在PWM 输出中占空比的实现是通过设定一个周期内电平的宽度来实现的。

当输出模式选择为普通模式时,占空比寄存器是用来设置高电平的宽度。

250μs 的宽度计数值为250μs/1μs=(250)10=(0FA)16。

只需要在占空比寄存器的高2 位、中4 位和低4 位中分别填入0、F 和A 就可以完成对占空比的设置了,设置占空比为1/2duty。

以后只需要打开PWM 输出,PWM 输出口自然就能输出频率为2000Hz、占空比为1/2duty 的方波。

b)蜂鸣器工作原理:I/O 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蜂鸣器方式使用I/O 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蜂鸣器方式的设置比较简单,只需要对波形分析一下。

由于驱动的信号刚好为周期500μs,占空比为1/2duty 的方波,只需要每250μs 进行一次电平翻转,就可以得到驱动蜂鸣器的方波信号。

在程序上,可以使用TIMER0 来定时,将TIMER0 的预分频设置为/1,选择TIMER0 的始终为系统时钟(主振荡器时钟/4),在TIMER0 的载入/计数寄存器的高4 位和低4 位分别写入00H 和06H,就能将TIMER0 的中断设置为250μs。

当需要I/O 口驱动的蜂鸣器鸣叫时,只需要在进入TIMER0 中断的时候对该I/O 口的电平进行翻转一次,直到蜂鸣器不需要鸣叫的时候,将I/O 口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即可。

不鸣叫时将I/O 口的输出电平设置为低电平是为了防止漏电关于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的论文《电工技术》这门课程还没有引起当代大学生的重视,从上课情况可以看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这门课只是为了那两个学分。

规定近百人的教学班级,每次出勤人数仅达规定的一半。

真正对这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可能是《电工技术》这门学科学生还不太了解:电工技术是电工科学技术的简称。

电工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现代社会的支柱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电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便于从多种途径获得(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各种新能源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电光源等)。

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

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20世纪出现的大电力系统构成工业社会传输能量的大动脉;以电磁为载体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则组成了现代社会的神经网络。

各种新兴电工材料的开发、应用,丰富了现代材料科学的内容。

物质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近代物理学的诞生以及系统控制论的发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电工发展的影响。

同时,各相邻学科的成就也不断促进电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因此,电工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

电气化与现代社会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电能以后,几乎所有社会生产的技术部门以及人民生活,都逐步转移到这一崭新的技术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使20世纪以“电世纪”载入史册。

电照明开发较早。

它消除了黑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限制,大大延长了人类用于创造财富的劳动时间,改善了劳动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这为电能的应用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推动电能生产的强大动力。

电传动是范围最广、形式最多的电能应用领域,电动机作为最重要的动力源,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初级工业化的面貌。

电热、电化学、电物理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业部门和科研领域。

总之,电的应用不仅影响到物质生产的各个侧面,也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医疗电器的广泛应用和家用电器的普及只是人们熟知的两个例证)。

电气化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代化的同义语,电气化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大规模、多层次工程系统电能以光速传播,至今未能实现工业规模储存。

因此,电能的生产与消费几乎在同一瞬间完成,随发随用。

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组成了始终处于连续工作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种集发电、供电、用电于一体的大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已建成好几个装机容量超过亿千瓦的大型电力系统,其中覆盖面积最大的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

每个系统年传输、分配的电能都超过万亿千瓦时。

这种系统中,有功潮流、无功潮流、高次谐波、负序电流等以光速在全系统范围瞬间传播。

它既能输送大量电能,创造巨大财富,也可能在瞬间造成重大灾难性事故。

为保证如此巨大系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对系统的控制方式和自动化装置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电力系统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要求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电力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这一高新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带动了一系列工业、科研部门的发展。

电工制造与电工新技术电工制造业为电能的生产和消费系统提供物质装备。

随着对电能需求的增长,为满足建设大型电厂的需要,通过改进发电机的冷却技术,采用新型绝缘材料、铁磁材料,改进结构设计,使发电机的单机功率增大、成本降低。

最大火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由1926年的160 兆瓦增大到1973年的1300兆瓦;水电机组由1942年的108兆瓦提高到1978 年的700兆瓦;核电机组由1954 年的5兆瓦提高到80年代的1300 ~ 1500 兆瓦。

与电力系统规模扩大相适应,输变电成套设备容量也迅速增大。

继1952年制成第一套380 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后,70年代以后又先后制成1000~1500千伏的交流输变电设备。

用电设备中约有 70 %的负荷为电动机,大的如轧钢电动机和高炉鼓风电动机,其单机功率分别达12780 千瓦和36000 千瓦;小的有千百种用途各异的微特电机。

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不仅使直流输电技术得以稳步发展,而且使交、直流传动技术和各种电源转换技术都得到革新。

它将微机控制与功率执行紧密结合,统一完成逻辑、控制、监视、保护、诊断等综合功能,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潮流。

努力探寻新的发电方式是电工发展的重要方面。

自1954年以后,核能发电很快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发电方式。

50 年代末,磁流体发电崭露头角,到1985年已建成50万千瓦工业性磁流体-蒸汽联合热电站。

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是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

各国都集中力量进行研究。

到 90 年代,人类正迈向解决这一问题的大门。

超导材料研究的新突破,向人们展现了超导电工时代的诱人前景。

燃料电池和动力蓄电池可以分散建设,不需长距离输电,将有可能为电能供需系统开创全新境界。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应用紧密配合的结晶以电能应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区别于它以前的技术革命的根本点在于,它不是直接来源于工场或其他生产实践领域,,而是来源于科学实验室。

正是它的出现,首先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清晰地写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电磁现象,但直到1800年A.伏打在实验中发明了伏打电池,使人类首次获得持续稳定的电源,促进了电学的研究转向电流,并开始了电化学、电弧放电及照明、电磁铁等电能应用的研究。

1831年,M.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推动了电磁科学与技术发展。

这一定律的发现,不仅使静电、动电(电流)、电流与磁场相互感生等一系列电磁现象达到了更加全面的统一认识,而且奠定了机、电能量转换的原理基础。

1873 年,J.C.麦克斯韦导出描述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整个电工领域的理论基础。

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征服了自然界蕴藏的神奇动力,预告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

与发电机的发明过程同时,电照明、电镀、电解、电冶炼、电动力等工业生产技术纷纷成熟。

孕育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联为一体的电力系统的诞生。

19世纪 90 年代三相交流输电技术的发明,使电力工业以基础产业的地位跨入现代大工业行列,迎来了20世纪电气化新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的过程。

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必须使个体研究转向集体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