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化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该单元主要涉及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等内容。

以下是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方法。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产物在右侧,通过箭头(→)分隔。

-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可以平衡方程式。

2.反应类型-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简单物质。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取代另一个化合物中的元素。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

3.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在改变条件下而不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4.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5.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K)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等。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提供电子的物质。

7.酸碱反应-酸是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形成水。

-pH指示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以上是化学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了解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酸碱反应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实践操作和观察,以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九年级化学的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解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依次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按照这种方式排列,使得拥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垂直列中,这种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地改变。

3.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核心的轨道运动。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4. 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电子按照能级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能级较低的轨道距离原子核较近,容纳的电子数较少,而能级较高的轨道距离原子核较远,容纳的电子数较多。

5.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互相共享或者转移而形成的结合力。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6. 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性质与构成它的元素的性质有明显差异。

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反应后,生成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从一个物种转移给另一个物种的过程。

氧化剂接受电子,被氧化,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还原。

9. 电解与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通路的作用下,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化学反应。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以上九个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三篇)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三篇)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三篇)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常见的酸和碱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H2SO4 、HCl 、HNO3、H2CO3 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KOH 、NaOH 、Ca(OH)2、Al(OH)3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

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

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

(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FeCl2 + H2 ↑ ② Mg +2HCl==MgCl2 + H2 ↑ ③ 2Al+3H2SO4==Al2(SO4)3 +3H2↑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三、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

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化学选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 钠和氯。

1. 钠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0.97g/cm^3),比煤油大,熔点低(97.81^∘C)。

- 化学性质。

- 与非金属反应。

- 与氧气反应:常温下4Na + O_2 = 2Na_2O(白色固体);加热时2Na+O_2{}Na_2O_2(淡黄色固体)。

- 与水反应。

- 2Na + 2H_2O=2NaOH + H_2↑,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产生氢气推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剧烈)、溶液变红(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

- 与酸反应。

- 2Na+2HCl = 2NaCl + H_2↑,钠先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

- 与盐溶液反应。

- 如Na与CuSO_4溶液反应:2Na + 2H_2O=2NaOH + H_2↑,2NaOH+CuSO_4 = Cu(OH)_2↓+Na_2SO_4,总反应为2Na +2H_2O+CuSO_4=Cu(OH)_2↓+Na_2SO_4 + H_2↑。

2. 钠的化合物。

-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 氧化钠(Na_2O)-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_2O + H_2O = 2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Na_2O+CO_2 = Na_2CO_3;与酸反应Na_2O + 2HCl = 2NaCl + H_2O。

- 过氧化钠(Na_2O_2)- 与水反应2Na_2O_2+2H_2O = 4NaOH+O_2↑,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与二氧化碳反应2Na_2O_2 + 2CO_2=2Na_2CO_3+O_2,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碳酸钠(Na_2CO_3)- 俗名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 与酸反应Na_2CO_3+2HCl = 2NaCl + H_2O+CO_2↑(分步反应:Na_2CO_3+HCl = NaHCO_3+NaCl,NaHCO_3+HCl = NaCl + H_2O+CO_2↑)。

初中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初中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课题一空气基础知识1、空气的成分按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和(填符号)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3、在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实验中,对该实验中使用实验药品的要求是:(1);(2);(3);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实验得到结论(含推论)是(1)(2)(3);实验中红磷过量的原因是;在实验中导致实验结论小于1/5的可能原因有:(1)(2);(3)(4);在实验中导致实验结论大于1/5的可能原因有:(1);(2);4、纯净物是指;混合物是指;请区分下列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填序号)(1)空气(2)氧气(3)二氧化碳(4)稀有气体(5)矿泉水(6)氮气(7)冰水混合物(8)洁净的空气(9)雨水(10)纯净水(11)水(12)氦气(13)澄清的石灰水(14)液态氧(15)海水5、氧气的用途中:供给呼吸的有、、;支持燃烧的有、、、;6、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和的重要原料。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如时常用氮做保护气,以延长使用寿命,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7、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包括、、、、)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气体,物理性质表现为:颜色、气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在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氦、氖、氩、氪、氙等还可用于,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可用于医疗麻醉。

8、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包括、、气体)被污染的空气危害具体表现为:(1)、(2)、(3)。

为了使天空变得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空气,具体措施为:(1)、、以保护大气。

9、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课题二氧气基础知识1、氧气的物理性质为:在标准状况下为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液态氧是色的,固态氧是色状的。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占78%、氧气(O₂)占 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占 094%、二氧化碳(CO₂)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集气瓶、燃烧匙、导管、止水夹、烧杯等。

(3)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④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

(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6)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足量,以保证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④不能用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硫粉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会弥补消耗氧气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空气的用途(1)氧气: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等)和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

(2)氮气:用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制氮肥、液氮用于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电光源(如霓虹灯)等。

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 NO₂)和烟尘。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第⼆单元我们周围的空⽓课题1 空⽓⼀.空⽓是⼀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23、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物质都能和氧⽓起反应,甚⾄能在氧⽓中燃烧。

4、氮⽓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情况下可以⽤氮⽓作其他物质的保护⽓,⽤来隔绝氧⽓或空⽓,防⽌其他物质由于和反应⽽变质。

5、稀有⽓体包括、、、、等⼏种⽓体,稀有⽓体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不活泼?),它们(⼀般/绝对)不跟其他物质发⽣化学反应,过去⼈们曾把它们叫做⽓体。

因此稀有⽓体也可以做⽓。

6、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和是否等。

7.写出空⽓的组成测定实验中红磷和氧⽓反应的⽂字表达式:⼆.空⽓保护:15、空⽓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两⼤类:它们是和,其中,有害⽓体⼀般是指、和这三种⽓体。

16、现在全世界出现的三⼤环境问题是、和。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中⽓体的浓度升⾼引起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冰箱等设备中释放出来的⽓体散发到⾼空中造成的;⽽酸⾬是由于⼯⼚和汽车尾⽓释放出来的和⽓体溶解于⾬⽔中形成的。

17、空⽓污染的危害:①严重损害的健康,②影响的⽣长,③破坏平衡;④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和等。

18、空⽓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加强监测;改善状况;使⽤能源;积极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5.纯净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如氧⽓( )、氮⽓( )、⼆氧化碳( )、五氧化⼆磷()和⽔()等是纯净物。

每⼀种纯净物都有⼀个唯⼀的化学符号来表⽰,反过来,能⽤⼀个化学符号来表⽰的都是纯净物。

6.混合物是由种或种物质混合⽽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反应,各⾃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是由氮⽓和氧⽓等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和氮⽓之间没有发⽣反应,能各⾃保持原来的性质。

7.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种纯净物有⾃⼰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般不能⽤⼀个化学式表⽰。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质量,电子则负责维持原子的电中性。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结合而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起来,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元素的特性。

我们也要理解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3. 物质的性质在这一部分,我们要深入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等;而物理性质则涉及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硬度等。

二、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比如物态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发生的变化,比如金属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等。

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至关重要。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要学习化学反应的特征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对于我们在实验中及生活中能够准确地处理化学变化至关重要。

三、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我们还要了解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具体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化合而成的粒子,而离子则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理解分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至关重要。

四、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元素的个数的符号组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 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育_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矶(CuS0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 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参加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响:2H2O2H2↑+O2↑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响,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参加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提纲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提纲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提纲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
一、溶液的浓度计算
1. 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溶液的质量浓度计算
3. 溶液的体积浓度计算
4. 原子浓度和物质容积浓度的关系
二、溶液的稀释
1. 稀释的概念
2. 稀释计算方法
3. 稀释后浓度的确定
三、溶液的配制
1. 配制溶液的条件与方法
2. 化学药品的常用浓度单位
3. 溶质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四、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
1. 配制稀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
2. 稀溶液的制备方法
3. 溶液的配制与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实际应用
1. 实际应用中的浓度计算
2. 实际应用中的稀释和配制实验操作
六、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相关实验
1. 浓度的测定实验
2. 体积浓度的测定实验
3. 稀释与配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七、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八、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报告
1.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2. 实验结果的呈现
3. 实验过程的描述
4. 结论的总结与讨论。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 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数量的质子,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3.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或交换电子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一起。

通过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属性、化合价以及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和能量之间密不可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相互转化。

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转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放热反应是释放热量的反应。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判断它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三、原子与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

共价键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等。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电子的云状分布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四、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1. 酸和碱: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合物,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碱具有碱性,可以中和酸。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__________或生成物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单位为。

对于Δc(反应物)=c(初)-c(末), 对于Δc(生成物)=c(末)-c(初)。

Δt表示反应所需时间,单位为等。

3.单位一般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

4、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求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一般按以下步骤: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③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A + nB pC起始浓度(mol/L) a b c转化浓度(mol/L) x某时刻浓度(mol/L) a-x(1)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但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通过转化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aA+bB==pY+qZ ,即比较与若则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大。

(3)注意反应速率单位的一致性。

(4)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在反应A+3B 2C+2D中,若某条件下v(A)=0.15 mol/ (L·min) , 则此时用v(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B)= _________ ;若起始条件下,物质C的物质的量为0,经过5秒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则用v(C)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 。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按图安装两套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 mL 1 mol/L和40 mL 4 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初中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气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 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三、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五、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例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例如:空气、各种溶液等多数天然存在的物质,包括矿石、河水、海水等,物质的溶液也属于混合物。

普通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普通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6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由标准状态的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标准状态的 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 生成吉布斯函数: f Gm ,常用单位为 kJ. mol-1 。 任何指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为零 对于水合离子,规定水合H+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 斯函数为零
1875年,美国化学家吉布斯(Gibbs)首先提出一个把 焓和熵归并在一起的热力学函数—吉布斯函数G (或 称吉布斯自由能),并定义:
G = H – TS
对于等温过程:
ΔG = ΔH – TΔS
对于等温化学反应:
Δr Gm = Δr Hm – TΔ Nhomakorabea Sm ΔG表示过程的吉布斯函数的变化,简称吉布斯函数变
Ea 1 1 Ea T2 T1 k2 ln ( ) ( ) k1 R T2 T1 R T1T2
k Ae
若以对数关系表示 或
Ea / RT
Ea 1 1 Ea T2 T1 k2 ln ( ) ( ) k1 R T2 T1 R T1 T2
式中: A 为指前因子,与速率常数 k 有相同的量纲; Ea 为反应的活化能(通常为正值),常用单位为 kJ. mol-1; A 与 Ea 都是反应的特性常数,基本与温度无关,均由 实验求得。
标准状态时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称为反应的 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r Gm
对于化学反应式,298.15K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的计算式为:
1.7 熵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
ΔS隔离 ≥ 0
自发过程 平衡状态
这就是隔离系统的熵判据
吉布斯函数判据(又称最小自由能原理)
ΔG < 0 ,自发过程,过程能向正方向进行 ΔG = 0 ,平衡状态 ΔG > 0 ,非自发过程,过程能向逆方向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二)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姓名: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不能,产生新物质,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二、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是空气的组分之一,无色、无臭、无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x10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 + 3O2 ==2Al2O3
碳C+O2==CO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四、氮气物理的性质:氮气,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常无毒。

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

常温下为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6℃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做化肥、充氮包装保存食物、充入灯泡防灯丝生锈. 制成液氮制冷剂
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等几种气体。

(1) 稀有气体的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惰性气体。

(2) 稀有气体的用途:①因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隔离氧气以防止被氧化;灯泡里充入稀有气体能延长使用寿命;②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虹霓灯等;③稀有气体可用于激光技术。

六、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如:SO2、CO、NO2、O3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工业制氧;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