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肝硬化属于慢性进行性病变,与一种或多种诱因有关,可引发弥漫性肝损害。

目前我国肝硬化患者多为肝炎后肝硬化,仅少数为血吸虫性或酒精性。

随着中医学者对肝硬化研究不断深入,肝硬化中医药疗法、食疗法逐渐成熟,下面就肝硬化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肝硬化病机有哪些?1.1外邪入侵风寒湿邪或燥火暑邪反复入侵机体,可损伤肝脏,表现为肝郁气结,累及脾脏,可致运化失职,引发痰浊;累积心肺,可阻塞脉络,久病未愈,可致肾脏开合无能[1]。

1.2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厚、湿热、毒性食物,可致脾胃受损,滋生湿热;过饮烈酒,可损伤肝阴;过食生冷、寒凉食物,可致脾阳受损,影响机体运化功能,最终五脏失养[2]。

此外,部分患者饥饱无常,可加重肝脏、脾脏受损,表现为气机错乱、滋生内邪。

1.3情志受损长期情志不舒,久郁致肝脏受损,表现为血行、气机不畅,脉络受阻,久病脉络受损,可引发肝硬化。

1.4积劳纵欲长期纵欲、劳倦,可损伤脏腑,久病积聚,若再感外邪,可引发积聚性病变。

1.5虫伤虫伤人后,若机体正气不足,致虫体在肝脏停留,可阻塞感络、损伤肝体,若引发肝伤,可致肝脏失于调达。

2.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有哪些?2.1气滞湿阻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胀满、两胁胀痛、食欲不佳等,中医多以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

2.2气滞血瘀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坚满、胁下刺痛、干渴等,中医多以利水消胀、活血化瘀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调营汤。

2.3湿热蕴结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烦热等,中医多以利湿、逐水、清热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2.4寒湿困脾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胀满、困倦懒怠、胸脘胀闷,中医多以温中化湿方治疗。

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方。

2.5脾肾阳虚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畏寒肢冷、便溏、尿少等,中医多以行水化气、滋补脾肾方治疗。

常用药物为济生肾气丸。

2.6肝肾阴虚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腹大胀满、消瘦、心烦、口燥等,中医多以祛瘀凉血、滋养肝肾方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综合护理探索及体会

肝硬化的中医综合护理探索及体会
色缺 失等 ,导致 患者心理压 力重 ,负性 心理较 明显。而负性 情绪 ( 紧
肝硬化病情 迁延不愈 ,而且无特效 治疗方法 .患者会产生焦 虑、 恐惧 、敌对 、人 际关系敏感 、轻 生厌世 、躯体 化等心理 问题 ,严 重影 响患者治 疗效果 ,并可导 致患者生 活质量下降 .因此 ,护理人员 用积 极 的暗示 ,激发患者潜 能 ,消 除患 者轻生厌世 的心 理 .在与患者 交流 中,通 过列举病情恢 复 良好 的例子 来激励患者 的信 心 ,护士应理 解并 同情患者 ,耐心 向患 者讲解各种费 用 ,积极争取社 会家庭支持 ,加强 护理 沟通 ,保 持乐 观情 绪 ,鼓励患 者适 当 的参加一 些娱 乐 活动如 下
棋 、绘 画、打扑克 、听音 乐等 ,增 加探 视和陪伴 的次数 ,让患者 不感
张 、焦虑 、恐惧 、压抑愤怒 等 )可通 过影响神 经内分泌系统 及机体 细 胞体 液免 疫 系统 ,降 低机 体的免 疫 功能 ,导 致疾 病复 发或 恶化 。 因 此 ,在 治疗疾病 的过程 中 , 让 肝硬化患者 得到及 时有效的 中医综合护 理 ,拥有 和保持 一个 良好 .积极的精神状 态 ,对 提高患者依 从性 、促 进疾病 的恢 复、提高生存质量 显得 尤为重要 ] 。 1 临床资 料
团眶|冒—盈同
2 0 1 3年 7 月第 1 1 卷 第2 O 期

临床护理 ・ 7 o 1
有医护人员指导,知道内容包括站立、行走,直至患者病情恢复,身
体 完全 康复口 】 。 1 . 3评价指标
生 活信念 。本 次实验结果 发现 ,全方位 的护 理模式在决心 与不屈服 、 自我评价 、心境 的建立 中效果 显著 ,说 明患者 的心理状态 、 自信心 的 恢复对 护理依赖程 度较大 ;生 活质量 的各个 方面更是效果 明显 ,可见 全方 位护理对患者 生存质量的 改善必不可少 。这种护理模 式不 但帮助 患者躯 体提早康复 ,对于患者 日后 日常生活 、心理健康 、社 会活动有 重要影 响意义 ,良好的护理能使患者达到完全健康状 态。 参考 文 献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 编码: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2000 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

(2005 年)2.疾病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8-2008)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TCD 编码:BNG040)和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腹部超声(6)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肝硬化病人的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最新】

肝硬化病人的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最新】

肝硬化病人的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最新】治疗要点①药物治疗,主要用护肝药,如维生素、助消化药等,但不宜过多;必要时可用保护肝细胞膜药;也可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来刺激肝细胞生长。

②腹水治疗,应限制钠和水的摄入;选用利尿剂,进行腹腔穿刺放液,导泻等增加钠、水排泄;定期输注干冻血浆、新鲜血浆、清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条件可作腹腔颈静引流术或腹水浓缩回输。

③手术治疗,常行各种分流术和脾切除,有条件可进行肝移植术。

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病情紧急时可施行内镜下直视止血。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①休息:代偿期可适度活动,参加轻工作,失代偿期或有并发症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②饮食: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但失代偿期病人,尤其肝功能损害严重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控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者应限盐;禁酒、禁用肝损害药物,避免进粗糙、坚硬的食物。

③加强病人心理调节与支持。

2. 腹水的护理①安置病人休息,腹水量少时可取平卧位,大量腹水时取半卧位。

②限制钠水的入量,每日记录出入液量,定期测量并记录腹围和体重情况。

③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和血浆、清蛋白,监测血清电解质。

④对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病人,应协助做好穿刺的术前准备、手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⑤接受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者,应观察回输时及回输后病人出现的反应。

3. 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①营养状况改善及腹水消退情况。

②有无自发性出血倾向。

③皮肤粘膜有无黄染及尿色变化。

④呕吐物及粪便颜色、血压和脉搏的变化。

⑤有无性格和行为改变。

⑥尿量,尿常规,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

⑦有无发热等继发感染的表现。

⑧接受利尿剂和放腹水治疗时,监测血清电解质及酸碱情况。

⑨肝脏肿大及肝区疼痛情况。

75 肝病科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75 肝病科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活动性肝硬化代偿期的住院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炎肝硬化(ICD-10编码:K74.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9版(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以及2016年《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

2.疾病分期肝硬化代偿期: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

如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属1期:无静脉曲张,无腹水;和2期:有静脉曲张,无出血及腹水。

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属活动性肝硬化。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肝纤维化指标(APRI评分)、肝硬化非侵袭性诊断(参考2013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专家意见)、甲胎蛋白、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护理

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护理

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护理摘要目的:报告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方法:对213例肝硬化患者通过辨证施护、施食、情志、服药、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显效172例(80.8%),好转29例(13.6%),无效12例(5.8%),有效率94.4%。

结论: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护理体会肝硬化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坏和门静脉高压,可有多系统受累。

目前,治疗肝硬化尚无特效药物,晚期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213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观察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213例,男168例,女45例;年龄26~76岁,平均49.6岁;病程2~11年,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并发肝性脑病19例,上消化道出血53例,肝肾综合征42例,严重感染21例,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

结果:显效172例(80.8%),好转29例(13.6%),无效12例(5.8%),有效率94.4%。

病情观察及辨证施护观察患者的行为、意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行为、意识有无变化,如有胡言乱语、回答不切题或反应迟缓、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的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家属陪伴。

加强巡视,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颜色,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以及胸胁胀满疼痛、饮食、情志、舌苔脉象等情况。

如患者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及身目黄染情况加重时,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有无胃内烧灼感、恶心感,有无黑便等,如有上腹烧灼感、口中血腥味,为呕血的先兆,应立即处理[1]。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肝硬化可以说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进展到晚期后可发生肝癌。

导致肝硬化因素较多,可见病毒性、酒精性以及自身免疫性。

该病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

在相关的研究中得知,采取中医治疗肝硬化可起到不错的疗效。

那么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何为肝硬化肝硬化常见的表现为“臌胀”,那么什么是臌胀,其是中医所说的腹部胀满,其表现为腹壁青筋突出,且皮肤发黄,并且患者可出现四肢消瘦的情况。

在我国中医典著如《素问·腹中论》中指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

导致臌胀的原因较多,一般以多种的原因相互的作用,时间长而形成的,我国历代医家有较多的医学家对导致臌胀的病因有较多的见解。

例如宋代的陈言、杨士瀛提出肝气郁结能够导致气机郁滞、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于腹中,进而产生鼓胀;朱丹溪指出多因嗜酒伤害脾脏导致臌胀.对予以该疾病的中医治疗,在古代的临床实践中,其提出了较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现在的肝硬化治疗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该疾病的治疗中通常以内外治疗的区分。

二、肝硬化的中医内治法在中药的物治疗中,通常采取甲鱼壳、肉桂、白术、王不留行等几味药物,其中甲鱼壳可起到软坚通滞不伤正的效果。

肉桂能温补肾阳,白术可起到健脾利尿的功效,王不留能促进膀胱气化利水,在臌胀的早期应用较多,提倡应当抓紧早期治疗,对疾病进行长时间的干预,以祛邪而不伤正的治法。

在治疗肝腹水中,我国中医大家张仲景指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准则,主要基于利水、攻下的方法为主。

同时还指出了“血不利则病水”,从而体现出瘀血对肝腹水的产生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中医典著《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了治疗肝腹水的方法则为“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这表明血通络利水是治疗肝腹水的有效方法。

常见治疗该病的中药可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其方药为:厚朴、黄芩、姜黄、干姜、黄连、泽泻、知母、茯苓、白术、砂仁、猪苓、陈皮等等。

肝硬化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肝硬化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肝硬化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大面积的纤维化和结构破坏,导致肝功能进行性失代偿的疾病。

肝硬化的护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疾病管理、症状缓解、预防并发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硬化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肝功能失代偿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在肝硬化的进程中,随着肝脏纤维化和结构破坏的程度加剧,肝功能开始出现失代偿的情况。

这时,患者常常出现黄疸、腹水、肿胀等症状,需要针对这些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黄疸黄疸是因为肝细胞功能受损,胆红素无法正常分泌和代谢而导致的,患者的皮肤和眼睛常常呈现明显的黄绿色。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给予患者换洗衣物和床单,避免暴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爱和支持,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2.腹水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的常见表现,患者常常出现腹部鼓胀、压痛、腹部肌肉紧张等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腹水量,监测腹围的变化,限制水钠的摄入,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腹部腹腔循环,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帮助排除多余的腹水。

3.肿胀肝硬化患者常常出现全身性的水肿,主要是因为肝脏无法正常合成白蛋白,导致体内白蛋白含量降低,血管内的液体易经过血管壁渗出至组织间隙。

护理措施包括限制摄入钠和水分,鼓励患者适量的运动,促进淋巴循环,使用利尿剂帮助排除多余的液体。

二、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问题及措施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导致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

一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护理工作中应特别关注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问题。

1.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食管静脉曲张最严重的并发症,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定期复查食管镜观察曲张静脉的情况,定期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如硝酸甘油和硝苯地平等,帮助降低门脉压力,减轻静脉曲张和出血的风险。

2.食管静脉曲张的预防对于已经诊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需要注重预防静脉曲张的再次出现。

胆胀,积聚试题(供参考)

胆胀,积聚试题(供参考)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单选题:1.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苔白腻。

辨证为:()A. 气滞血瘀证B.肝胆湿热证C. 肝胆郁滞证D.胆腑郁热证2.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

A. 气滞血瘀证B.肝胆湿热证C. 肝胆郁滞证D.胆腑郁热证3.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A. 气滞血瘀证B. 肝郁脾虚证C. 肝胆郁滞证D.胆腑郁热证4.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淡或暗,苔白。

A. 气滞血瘀证B. 肝郁脾虚证C. 肝胆郁滞证D.胆腑郁热证5.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

舌质红,苔黄。

A. 气滞血瘀证B.肝胆湿热证C. 肝胆郁滞证D.胆腑郁热证6.胆胀(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宜( )A.适度活动B.卧床休息二、多选题:1.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疼痛应观察疼痛的()A.部位B.性质、程度C.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D.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2.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疼痛急性发作时宜( )A.卧床休息B.给予精神安慰C.禁饮食D.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 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疼痛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 )A.肝B.胆C.交感D.神门4.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胀满不适应观察胀满的( )A.部位B.性质C.程度、时间D.诱发因素E.伴随症状。

6. 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胀满不适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A.肝B.胆C.大肠D.交感7.胆胀(胆囊炎)出现嗳气、恶心、呕吐时应观察()A.频率B.程度C.与饮食的关系D.与气候的关系8.胆胀(胆囊炎)出现呕吐时应指导患者( )A. 饭前服药B.汤药宜少量频服C.服汤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D. 饭后不宜立即平卧9. 胆胀(胆囊炎)出现嗳气、恶心、呕吐时应耳穴贴压取穴()A.胆囊B.胃C.内分泌D.交感E.神门10. 胆胀(胆囊炎)出现纳呆时应观察患者( )A.饮食状况B.口腔气味C.舌质、舌苔的变化D.口腔清洁情况11. 胆胀(胆囊炎)出现纳呆时应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 )A.脾B.胃C.小肠D.大肠E.神门12. 胆胀(胆囊炎)出现发热时应()A.观察体温变化B.保持皮肤清洁C.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D.忌汗出当风13. 胆胀(胆囊炎)肝胆郁滞证忌食壅阻气机的食品,如( )A.冬瓜B.豆类C.红薯D.南瓜14. 胆胀(胆囊炎)肝胆湿热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 )A.薏苡仁B.南瓜C.黄瓜D.芹菜15. 胆胀(胆囊炎)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 )A.南瓜B.山药C.山楂D.大枣16. 胆胀(胆囊炎)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 )A.冬瓜B.莲藕C.苦瓜D.山药17. 胆胀(胆囊炎)胆腑郁热证宜食清热泻火的食品,如( )A.冬瓜B.苦瓜C. 南瓜D.菊花泡茶饮三、填空题:1. 胆胀(胆囊炎)内服中药时应注意:肝郁脾虚证中药宜温服,湿热证者宜凉服,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

中医情志护理在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脏组织发生持续性的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治疗肝硬化患者的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同样十分重要。

中医情志护理通过中医药以及心理疏导等方式,对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中医药调理情志肝主情志,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气郁结是中医认为导致情绪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脏功能受损,肝气郁结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患者常常出现易怒、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情志护理便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情绪。

可以选用具有疏肝解郁、平抑安神的中药材,如柴胡、川芎、丹参等,以调理肝气,平复情绪,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 穴位按摩疏导情绪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疏导情绪的作用。

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可以通过刺激肝经穴位,如太冲、行间、太冲、太冲等,来疏通肝经,舒缓情绪。

还可以结合按摩手法,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穴位按摩,缓解情绪紧张,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3. 心理疏导除了中药和穴位按摩外,中医情志护理还包括心理疏导,即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困扰,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针对肝硬化患者易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现实,转变消极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1. 促进疾病康复情志护理可以通过调理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情绪稳定的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对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好的康复前景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肝硬化的中西医护理

肝硬化的中西医护理

【 文章编号】1 7 — 2 O 2 O )8 a 一 7 — 2 6 3 7 1 (O 7 O ( )0 1 0
1. . 1病室 宜 安静 舒 适 , 意 卧床 休 息 。饮 食 应 给 予糖 类 、 3 注 高
蛋 白、 维生素、 高 低脂 肪 。 当晚 期 肝 功 能不 良时 . 改 为低 蛋 应 白饮食 , 可避 免 肝 昏迷 的 发 生 。绝 对禁 酒 , 进食 细 嚼慢 咽 , 防 粗 糙食 物 划伤 食 管 黏膜 。使 病 人 精神 愉 快 舒 畅 , 强治 疗 信 增
132定期 测 量腹 围 、 重 、 .. 体 血压 、 E记 录 2 每l 4h出入 水量 。 如 腹胀 尿少 , 适 当控 制入 水 量 。腹 水 时 , 应 给无 盐 或低 盐饮 食 ,
钠盐 的摄 入每 天 控 制在 1g左 右 。腹 水严 重 时 。 病人 安 排 给
其 中男性 9 2例 , 女性 3 4例 , 龄 1~ 9岁 , 年 77 平均 年 龄 5 1岁 , 以青 壮年 多见 。其 中 9 5例 经 中西 医 结合 治疗 病 情稳 定 好 转 后 出 院 ;0例转 外 科行 手 术 治疗 ; 1例 病情 恶 化 ,合 并 门脉 1 2 高 压 、 化道 大 出血抢 救 无效 死 亡 。 消
维普资讯
20 0 7年 8月 第 4卷 第 2 2期

现代护理 ・
肝硬化 的 中西 医护理
赵 春 芬
( 义市 中医 院 , 巩 河南 巩 义
4 10 ) 5 20
【 关键词】 肝硬化; 护理 【 中图分类号】R 7 43
【 文献标识码】C
2 辨 证 施 护 21肝 脾 不 和 .
1 . 脾 不 和 面 色 黯 滞 , 昏 乏力 , 欲 不 振 , . 1肝 2 头 食 右胁 胀 痛 , 脘痞 , 暖气 腹 胀 , 便溏 薄 , 淡 红 , 薄 白 , 细 弦。 大 舌 苔 脉 1. . 2气滞血 瘀 胁 痛 如 刺 , 部胀 痛或 青 筋 显露 , 体 消瘦 , 2 腹 形 面色 灰黯 , 面多 血丝 , 颜 可有 蜘 蛛痣 , 砂 掌 , 下 触及 症 积 , 朱 胁 舌暗 红或 紫 暗 , 薄 白 , 苔 脉细 涩 。 1 . 滞湿 阻 腹 大胀 满 , 而不 坚 , 下痞 胀 或 疼痛 , . 3气 2 胀 胁 纳食 减少 , 后 胀甚 , 食 暖气 , 小便 短 赤 , 便 不 爽 , 胖 淡 , 白腻 , 大 舌 苔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目录(20个病种)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目录(20个病种)
20 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 方案 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 护理方案 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 案 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护理方案 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15、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 案 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8、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9、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医护理方案 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17、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18、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19、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20、肺胀(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中 医护理方案 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 案 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 医护理方案 14、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11、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 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 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 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 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 黄或薄白。
一、常见症候要点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3.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 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 利康复。
4.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 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 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 治疗。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7.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8.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9.药熨法(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 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 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和肝功能损害。
积聚(肝硬化) 中医护理方案
太和县中医院 护理部
主要内容
一、常见症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难点 六、护理效果评价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 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 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 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 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 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腹 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 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 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 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 保留灌肠。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 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 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 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 宜此法。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腹胀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 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 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 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 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向 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 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5.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 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 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 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 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 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 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 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三、中医特详见附录2)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 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 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 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黄疸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1.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 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 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 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 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 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 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 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 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 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 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 舌质淡胖苔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