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教授经方运用举隅
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
![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https://img.taocdn.com/s3/m/c210eecd7f1922791688e825.png)
5伤寒论6上热下寒证辨析刘 敏(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摘 要:列举5伤寒论6上热下寒证5个代表方剂,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阐述其病机异同点、用药侧重面等。
关键词:伤寒论;上热下寒证中图分类号:R2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231(2003)04-0325-02收稿日期:2003-04-28作者简介:刘敏(1964-),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5伤寒论6教学及经方治疗疑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研究。
5伤寒论6太阳病篇的栀子干姜汤证、黄连汤证和厥阴病篇的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以及麻黄升麻汤证均属于寒热错杂,脏腑同病,上下交错,虚实并见的上热下寒证,这5个方证虽同属上热下寒证,但在脉证、病机、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仅有助于方证的理解与把握,对以上几个方剂的运用也大有裨益。
因此,就上述几个方证作一番辨析。
1 上热之别111 热在胸膈 栀子干姜汤证之上热为郁于胸膈的无形邪热,属郁热之较轻者。
本证病起伤寒,医者不知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之邪,反误以丸药大下之,导致邪热内陷而郁于胸膈。
本为伤寒,医者何以丸药下之,可能患者平素为阳旺之人,伤寒之后,风寒邪气侵犯肺卫,阻滞气机,导致胸部郁闷不舒,医者误以为胸中有实邪阻滞,故用丸药下之,使邪气内陷,入里随体质转化而为无形邪热。
误下致邪热内郁胸膈,扰乱心神,故身热不去而见心微烦。
故用栀子之质轻味苦性寒以宣透清解上焦之邪热,则心烦可止,身热自去。
通观栀子豉汤类方可以发现,不论是76、77、78条或221、375条的栀子豉汤证,还是79条的栀子厚朴汤证以及本条栀子干姜汤证,皆有一误治过程,如/伤寒下后0、/发汗若下之0、/伤寒五六日大下之0、/下利后0等,都是在伤寒误用下法后所形成的郁热证;伤寒发汗不当,或误用泄下,外邪不为汗下所解,反而内陷胸膈,因病家素体阳气亢旺,内陷之邪气随亢阳而化为邪热,又因误下燥结已去,故虽欲结燥实而不能,变为无形之郁热,留扰胸膈,阻滞气机,故身热而心烦,胸中窒闷不舒。
刘公望教授经方合用之经验举隅
![刘公望教授经方合用之经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1a924930376baf1ffc4fad62.png)
等副作用,这与药物的个体差异性有关。敏使朗能 增加一 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消除内淋巴水肿,改 善内耳循环障碍,治疗眩晕。本案患者是由药物副 作用引起眩晕,服用止晕药 ( 敏使朗)并未获效, 因而求治于中医。病机当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导师刘公望教授临证抓住 “ 恶寒”一证,“ 有一分恶 寒便有一分表证” ,故予桂枝麻黄各半汤, 取其散表 邪、调阴阳、和营卫之功。清 ・ 徐忠可谓桂枝汤: “ 表证得之,解肌和营。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
1 诉已5 未反酸水, 周后复诊, d 胃院疼痛减轻,
大便正常, 睡眠好转, 仍觉乏力。嘱原方继服 7 剂后
而收全功。
张某, 2 岁, 3 2 1日 0 20 年 1月 1 初诊。患者 2 女, 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 当地医院诊为“ 肾 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患者 1 , 月前出 现全身浮肿, 遂住院治疗。刻诊: 发热(83C , 3.9)恶 寒, 头痛, 咳嗽, 痰白粘稠, 咳出不爽, 胸闷, 胸痛, 腹 痛, 大便稀塘, 周身浮肿, 舌质红绛, 苔黄厚腻而干, 脉 沉弦滑。理化检查: 白蛋白1. L总蛋白3岁 , 56 , 留 8 L尿
蛋白 3 以 , . d 总胆 固醇 1.m oL 甘油三醋 5 6 6ml , 0 /
31 ml , . m oL右侧胸腔积液, N' ' 一 5 / 血 a 、 、l均降低, K C
肌醉及 B N正常。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因患者 U 水肿日 久兼有外感表证, 按照先表后里的原则, 先予
按: 本案久病胃气虚弱, 致胃蠕动减慢, 痰湿在胃 内停滞, 胃内压升高, 发生 胃气上逆等症状, 故而反 酸。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旋覆代储汤在治疗酸性 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 能够明显提高血浆胃动素水 平, 从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 促进胃排空, 防止
刘东汉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经验举隅
![刘东汉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经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9753d32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f.png)
刘东汉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经验举隅孙杰;刘喜平【摘要】当归四逆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有温经通脉、活血散寒、疏络止痛之功.刘东汉教授主张抓主证,辨舌脉,紧扣病机,异病同治,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灵活化裁,用于治疗雷诺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痛经等临床常见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临床病例对刘东汉教授运用本方经验做总结介绍.【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当归四逆汤/治疗应用;雷诺综合征/中医药疗法;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疗法;冻疮/中医药方法;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药疗法;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临床经验;中医师;刘东汉【作者】孙杰;刘喜平【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2刘东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其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临证思维独特,用方精纯,擅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当归四逆汤为《伤寒论》厥阴病方剂,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有温经通脉、活血散寒、疏络止痛之功,主要用于血虚寒厥证的治疗。
刘东汉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灵活化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患者,女,30岁,2012年11月27日初诊。
主诉:双手指厥冷2 a,加重1月。
现病史:双手指反复发作性厥冷、指尖青紫疼痛伴关节僵硬不适,遇冷则疼痛加重,秋冬季明显。
曾于外院诊断为雷诺综合征,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冷痛有所缓解,但仍有反复。
近来由于天气转冷,以上症状又复加重。
就诊时其两手指末端青紫,皮温低。
脉细弱,舌淡苔白。
查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阴性。
西医诊断:雷诺综合征。
中医诊断:痹症,证属寒凝血脉。
治以温经散寒。
处方:当归15 g,桂枝10 g,细辛6 g,炙甘草6 g,木通6 g,白芍12 g,生姜3片,大枣5枚。
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abf92a8dd3383c4bb4cd2e1.png)
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中医临床基础(100601)伤寒论研究方向本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较早的伤寒论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点,1993年、1996年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高教厅确立为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1)六经辨证的现代化研究;(2)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研究;(3)《伤寒论》配伍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4)《伤寒论》文献研究。
博士生导师有:李赛美、朱章志、张横柳、彭万年教授。
硕士生导师有:蔡文就、万晓刚、刘敏教授,吴浩祥副教授。
技术人员情况:本学科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2名。
学科条件:设临床基地,病床46张,实验室面积l00平方米,建有临床受体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等,仪器设备总值约150万元。
教学科研成果(1)教学方面:分别编写有供中医专业、针灸专业本科班、七年制中医专业班、三年制专业证书班用的《伤寒论教学大纲》。
参加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选读》(中医专业,1979年)的编写。
为海外函授教材《伤寒论概要》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中医专业,1996年)副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伤寒论》(2000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中医专业用第七版 2001年)主编与第七版教材辅助用书《伤寒论习题集》的主编、以及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中医专业用第八版 2007年)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案例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伤寒论学习指导》的副主编单位;供本科生及研究生用的《临证实用伤寒》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经方临床运用》主编。
并自编研究生教材《伤寒论求索》、《中医临床经典研究与运用》。
1995年《伤寒论》课程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课程,“《伤寒论》理论联系实际,医、教、研共同发展”1995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立《伤寒论》教学新模式”,1997年荣获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教学成果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伤寒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践”2000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伤寒CAI课件”2000年分别获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200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案例举隅
![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案例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2224ca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1.png)
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案例举隅
刘怀民教授是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之一,拥有丰富临床经验。
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方面颇有建树,运用经方治疗患者的案例多有突破性成果。
一位罹患大肠癌的女性患者,在接受刘怀民教授治疗前,已经接受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一系列传统治疗措施,但疗效并不理想,癌症多次复发。
经过仔细分析该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刘怀民教授开出了一剂经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该方剂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可以补益脾胃,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刘怀民教授在方剂中加入了玄参、黄连等清热解毒草药,以对抗癌细胞。
该患者服用经方一个疗程后,肠胃功能开始恢复,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复查发现,癌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
经过连续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在另一位患有癌症的男性患者身上,刘怀民教授也展现了他的治疗威力。
该患者曾经接受过放疗和化疗,但因疗效不佳而中途放弃。
经过详细检查,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肺癌。
刘怀民教授开出了补中益气汤去燥剂加减的经方,以补益体弱、润肺止咳。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体质有所恢复,肺部病变也有所好转。
患者在刘怀民教授的治疗下,持续服用经方,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肿瘤逐渐缩小,生命质量得以提高。
这些案例表明,经方治疗可以有效地辅助传统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减缓肿瘤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刘怀民教授的经验提示我们,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循序渐进、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020264126bd97f192279e910.png)
中 医研 究 2012年 5月 第 25卷 第 5期 TCM Res.May 2012 Vo1.25 No.5
1 鼻 衄 患 者 ,男 ,18岁 ,2008年 6月 8 日初 诊 。主诉 :
反 复鼻 衄半年 余 。现 病 史 :患者 半 年 前 开始 出现 鼻 衄 ,偶伴 齿衄 ,多 次 在 五官 科 门诊 检查 治 疗 ,未 发 现 明显器 质性病 变 ,予 以对症 处理后 出血可止 ,但 常 因 受 热 、进 食 辛 辣 食 物 及 烦 劳 而 诱 发 ,甚 以 为 苦 。现 症 :形 体消瘦 ,鼻 衄 ,血 色鲜 红 ,鼻干 ,口干 咽燥 ,无鼻 塞流涕 ,舌 质红 ,苔少 ,脉 细数 。西 医诊断 :原发 性鼻 衄 。中 医诊 断 :鼻衄 。证 属肺 胃阴 虚 、虚火 上炎 。治 以滋 阴 降 火 、凉 血 止 血 。处 方 :麦 冬 30 g,法 半 夏 10 g,党 参 15 g,山药 15 g,甘 草 5 g,红 枣 6枚 ,白茅 根 15 g,旱莲草 15 g,藕 节 15 g。每 Et 1剂 ,水 煎 ,口 服 。4剂 后 复 诊 ,患 者 诉 服 完 第 1剂 半 小 时 后 即 觉 鼻 咽部干燥 感 明显减 轻 ,感觉 似有 液体 流 出 ,初 以为 鼻衄 再发 ,用纸 巾拭 后见 少量 白色 津液 ,整个 鼻腔顿 觉润 爽 ,连 服 4剂 后 鼻 衄 次数 显 著 减 少 。守 方 再进 7剂鼻衄 基本 消失 ,随 访 1 a未见 复发 。
按 患 者 系 年 轻 学 生 ,平 素 学 业 任 务 重 、压 力 大 ,加之 嗜食辛 辣 之 品 ,耗伤 津液 ,导致 肺 胃阴虚 ,阴 虚则 火 旺 ,肺 开窍 于 鼻 ,虚 火 上 炎 ,迫 血 妄行 则 见 鼻 衄 ,热灼 津伤故 见 鼻干 、口干咽燥 ,结合 舌脉 ,正合 麦 门冬汤 所主 “火逆 上 气 ”之 证 。《辨 证 奇 闻》云 :“人 有 鼻 中流血 ,经年 经月 而不 止者 … …盖吐血 犯 胃,衄 血 犯肺 … …治法惟 调 其 肺气 之逆 …… ”故 予麦 门冬 汤原方 加减 ,重用 麦 冬 以养 阴 润肺 、清虚 热 ,半 夏 降 逆 和 胃 ,能 助津液 之疏 布 ,又得麦 冬 之制 而无温 燥伤 阴之 弊 ,以山药代 替粳 米 ,合党参 、甘 草 、大枣 以益气 生津 ,津 液 充 沛 ,虚 火 自敛 ,同 时 加 以 白茅 根 、旱 莲 草 、藕 节 以凉血止 血 。全方 正 中病机 ,故 获效 如神 。 2 顽 固 性 失 眠
柴胡温胆泻心汤治疗代谢综合征验案举隅
![柴胡温胆泻心汤治疗代谢综合征验案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2f638d0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8.png)
柴胡温胆泻心汤治疗代谢综合征验案举隅【摘要】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症状多,人体内诸多代谢紊乱,若不及时治疗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西医治疗本病方法单一,疗程较长,而中医治疗能够做到个体化、全面化,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本文总结了杨传经教授运用组合方剂柴胡温胆泻心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杨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可以从从少阳枢机不畅、三焦气化不利两方面着手,抓住其根本病机后在临床上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柴胡温胆泻心汤;少阳枢机;三焦气化前言代谢综合征(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机体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
19世纪20年代,瑞典的一名医生——Kylin在一篇医学临床报道中提出同一个体包含不同致病因素的现象,首次报道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
随后,这种疾病现象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WHO的专家委员会提出,对于这种疾病现象可用“代谢综合征”对其命名[1]。
MS被认为是可以预测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2],MS指人身体中所存在的各种物质发生了代谢紊乱[3],比如脂肪、葡萄糖、蛋白质、尿酸,临床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等。
MS实质上并不是一种单一性质的疾病,它包含了许多病理因素,从各个系统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MS虽没有直接命名,但对其根本病因病机却有着深刻认识,中医药治疗MS也备受关注。
MS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疾病,其病变范围包含气血、津液、阴阳,病变部位在脾、肾、肝;其本为脾肾两虚,其标为痰饮、血瘀等致病因素。
MS的发生发展从中医方面解读可分为两方面——少阳枢机不畅及三焦气化。
人体经络受阻,气血阻滞,五脏不和,六腑失调,水液代谢受阻,最终导致机体的少阳、三焦功能失调。
掌握了MS的根本病机后,治疗上当从少阳、三焦两方面来调理纵向的水液输布障碍、气化不利,横向的气机不畅、津液气血输布异常,其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_伤寒论_竹叶石膏汤_竹叶二把_考辨_刘敏
![_伤寒论_竹叶石膏汤_竹叶二把_考辨_刘敏](https://img.taocdn.com/s3/m/7689f37df46527d3240ce06b.png)
中华中医药学刊《伤寒论》竹叶石膏汤“竹叶二把”考辨刘敏1,闫军堂2,李宇航1,刘振权1,李宝城1,李成卫1,郭少英1(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29)摘要:仲景原方中竹叶剂量以“二把”来描述为模糊剂量,本研究拟在采用文献考证竹叶药物品种的基础上,依据语言学知识、临床实际和竹叶的形状进一步探讨名量词“把”的含义,对竹叶石膏汤中“竹叶二把”进行药物实测研究。
研究得出,张仲景竹叶石膏汤中竹叶当属竹亚科,并通过抓取竹叶实测,结合现代方剂学剂量,本课题组推荐“竹叶二把”剂量为10g 。
关键词:竹叶二把;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剂量;品种;竹亚科中图分类号:R2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478-02The Textual Criticism And Discrimination Of "Bamboo Leaf 2Bunches"InBamboo Leaf And Gypsum DecoctionLIU Min 1,YAN Jun-tang 2,LI Yu-hang 1,LIU Zhen-quan 1,LI Bao-cheng 1,LI Cheng-wei 1,GUO Shao-ying 1(1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Library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ZHANG Zhong-jing's original formula ,the dosage of "bamboo leaf 2bunches"is not clear.This articlediscusses the exact sense of "bunche"by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the clinic practice and the shape of the bamboo leaf on the basis of textual research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s actually measure 2bunches of bamboo leaf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sult.Consequently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bamboo leaf in Bamboo Leaf and Gypsum Decoction (Zhuye Shigao Tang )belongs to Bambusoideae ,and the dosage of "bamboo leaf 2bunches"should be 10grams.Key words :Bamboo leaf 2bunches ;Febrile Disease on Cold Damage ;Gypsum Decoction (Zhuye Shigao Tang );Dosage ;Species ;Bambusoideae收稿日期:2010-10-0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121B03-12)作者简介:刘敏(1978-),女,山西霍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
经方组合临床运用举隅(二)
![经方组合临床运用举隅(二)](https://img.taocdn.com/s3/m/ecba97e2172ded630b1cb683.png)
[ 键 词】方剂 ; 关 经方 ; 方 ; 合 运 用 ; 时 组 临床 ( 图 分 类 号 ) 292 中 R 4. ( 献标识码】 文 B [ 章 编 号 Jo: .9 9 .s.64 0 0 .0 2 1 1 . 3 3 文 d iO3 6  ̄i n17 - 7 X2 1. . 20 . l s 00 40
( y w r s omua;c si lfr ls n n lsi o ua; o bn d a pia o ;ci c Ke o d ]fr ls l s a omua; ocas a f l c m ie p l t n l i a c c l r s m ci n
未发 。 天也无 须戴 帽 。 冬 组方 解 读 : 本案 属 于寒 证 头 痛 , 阳气 虚 寒 、 有 虚 阳上 浮 、 湿凝 聚 三种病 机 , 一诊 时选用 真武 汤合 寒 故 吴茱萸 汤 、 阳丹三 方合一 。患者正 在发病 , 痛剧 潜 疼 烈, 因而吴 茱萸 之量 , 超过 常量 , 加红 糖 同煎 , 出 ia p l a i n n e p e a i n a d ci c l a p i t n c o
0l 0m Dl n c a s c l 0r Ul C ne l s i a t m aS
一 ■ ● l 0 ● ’ ●● ■
19 9 7年 8月 5 1 二诊 : 上方 后 , 痛 完 全 缓 3 服 疼 解, 精神 好转 。仍用 原方 5剂 , 茱萸 改为 5 g 每剂 吴 , 加雪 莲花 1朵 , 成 蜜 丸 , 制 每服 1 , 0 g 2次/ , 晚各 d早 1次 。 完 1 , 约 2 半 月之后 , 痛不再 , 服 剂 大 个 疼 至今
谈大柴胡汤方证要义及临床应用-刘敏
![谈大柴胡汤方证要义及临床应用-刘敏](https://img.taocdn.com/s3/m/be246be54693daef5ef73da1.png)
150第18卷 第9期 2016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9 Sep .,2016大柴胡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是柴胡剂群的重要方剂之一,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等8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病未解、邪入阳明经化热之证。
方中重用柴胡、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酸苦涌泄,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气逆;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大黄配枳实,行气消痞,犹如半个承气汤,以泻阳明之实热。
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
全方以和解为主而兼泻下并用,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表里同治,使少阳、阳明之邪得以双解,故而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兹将大柴胡汤的方证要义、配伍要点及笔者使用大柴胡汤的临床治验记录如下,以求同道不吝赐教。
1方证要义大柴胡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分别见于《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以及《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本方功能和解少阳、兼泻里热,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方中柴胡专入少阳、疏邪透表为君药,黄芩擅清少阳之郁热,与柴胡同用,能和解少阳,是为少阳病未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设;少用大黄泻热通腑,枳实行气破结,二者相配,可内泻热结,是为“热结在里”之心下痞满硬痛、大便不解、呕不止、郁郁微烦而设;芍药缓急止痛,配大黄可治腹中实痛,伍枳实能调和气血,协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以防木乘中土;半夏和胃降谈大柴胡汤方证要义及临床应用刘敏,闫军堂,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大柴胡汤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功效为和解少阳、通下阳明,主治少阳病未解,邪入阳明经化热之证。
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案例举隅
![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案例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23ae6c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4.png)
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案例举隅
刘怀民教授是一位中医药学专家,他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举足轻重。
经方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通过草药和其他天然材料的组合使用,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刘怀民教授的一位患者是一名50岁的女性,她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在接受传统西医治疗的她也希望能尝试中医的经方治疗。
于是,她找到了刘怀民教授。
刘怀民教授首先对该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观察,了解到她的病情及身体状况。
基于中医的诊断原理,他认为该患者的病情是由体内湿热和气滞所致。
他开出了一副适合该患者的经方草药处方。
这副经方草药处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包括了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作用的草药。
这些草药具有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并抑制肿瘤的生长。
患者按照刘怀民教授的要求,每天按时服用经方草药,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开始感到一些明显的改善,她的乳房肿块变小,疼痛也明显减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患者继续坚持中医的经方治疗,并进行定期的检查。
疗程结束后,她的肿瘤完全消失,同时身体的各项指标也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这个案例是刘怀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成功例子。
通过调理阴阳平衡和草药的消炎、活血作用,他帮助患者减轻了症状,并最终治愈了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经方治疗恶性肿瘤仍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疗法,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对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传统的西医治疗仍然是首选,中医的经方治疗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使用。
刘丽坤教授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刘丽坤教授运用经方治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37af8c1a55270722192ef7bd.png)
re g a t e ic f a c y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re t a t me n t o f c a n c e r . Ob v i o u s l y r e d u c e d t h e s u fe r i n g o f p a t i e n t s , i mp r o v e d p a t i e n t s ’ l i f e q u a l i t y nd a p r o l o n g t h e
C J C M 中 医 临床 研 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6期
刘 丽 坤 教 授 运 用 经 方 治 验 举 隅
Pr o f e s s o r LI U Li — k un’ S e x pe r i e nc e f o r a p pl y i ng c l a s s i c a l p r e s c r i pt i o ns
i n T CM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v e me d i c i n e . Ac c u mu l a t i n g r i c h e x p e ie r n c e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u mo r s , LI U h a s b e e n f o c u s i n g o n he t
姜 1 0 g ,炒 白芍 l O g ,川 楝 子 1 0 g ,元 胡 3 0 g ,罂 粟 壳 6 g ,诃 子 3 0 g ,当归 1 0 g ,肉豆 蔻 1 0 g , 木香 1 0 g , 莪术 3 0 g ,山 慈菇 1 5 g ,
s u r v i v a l p e r i o d , wh i c h d o c o n i f r me d t h e f e a ur t e s a n d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CM n i t r e a t i n g u mo t r s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和导师简...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和导师简...](https://img.taocdn.com/s3/m/75cff058be1e650e52ea99e3.png)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和导师简介中医学一、中医临床基础(一)伤寒学方向 (3)(二)金匮要略方向 (11)(三)温病学方向 (16)二、中医内科学 (23)三、中医外科学 (42)四、中医妇科学 (48)五、中医儿科学 (57)六、中医骨伤科学 (63)七、中医五官科学(一)眼科学方向 (78)(二)耳鼻咽喉科学方向 (82)八、针灸推拿学 (86)中西医结合九、中西医结合临床(一)内科学方向 (91)(二)外科学方向 (99)(三)妇产科学方向 (108)(四)肿瘤学方向 (113)(五)骨伤科学方向 (118)(六)颅脑方向 (119)(七)口腔医学方向 (121)(八)护理学方向 (123)十、中西医结合基础 (124)中药学十一、中药学 (126)临床医学十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方向) (130)十三、麻醉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方向) (134)十四、临床检验诊断学 (138)中医临床基础(一)伤寒学方向本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较早的伤寒论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点,1993年、1996年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高教厅确立为重点学科。
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点。
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确立为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1)《伤寒论》教学与文献研究;(2)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研究;(3)六经辨证的现代化研究;(4)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博士生导师有:李赛美、朱章志、张横柳、彭万年教授。
硕士生导师有:蔡文就、万晓刚、刘敏,吴浩祥教授。
技术人员情况:学科拥有一批教学与临床经验丰富、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技术力量雄厚。
熊曼琪教授为伤寒学学术带头人,是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知名伤寒学家、糖尿病专家,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赛美教授为伤寒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教学名师。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医案四则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医案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623506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c.png)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医案四则
刘敏;胡运莲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8(30)3
【总页数】2页(P49-50)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治疗应用;发热;胃脘痛;水肿;口疮
【作者】刘敏;胡运莲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4
【相关文献】
1.藿朴夏苓汤方证探析及临床运用体会 [J], 徐凯;朱尔春;陶方泽
2.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举隅 [J], 王秀献;张淑芳
3.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举隅 [J], 周云彪;李月岚;肖娇;吴伟江
4.经方新用之仝小林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医案四则 [J], 周强;仝小林;刘桂芳;夏乐
5.黄芩汤的临床应用医案四则 [J], 孟彪;高立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方加减治疗肝胆病举隅讲课文档
![经方加减治疗肝胆病举隅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5ab15136294dd88d1d26b75.png)
(三)治法方药
(4)黄疸见黄色灰暗,大便不实,腹胀, 纳差,舌苔白腻,为阴黄,当温化寒湿为治, 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 茵陈四逆汤等方。
第十七页,共32页。
(三)治法方药
4.肝区疼痛的治疗: (1)若病人以肝区疼痛为主诉,或肝炎病
愈后唯见肝区疼痛者(可叫做“肝炎后遗 症”),予柴胡止痛汤:柴胡10 延胡索10 川楝子10 当归15 白芍30 刘寄奴10 土元10 茜草10 皂角刺6 片姜黄12 海螵蛸10 枳壳 10 紫菀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二、早期肝硬化
1.早期肝硬化一般多为肝气郁滞,血络瘀阻, 临床可用四逆散加味方:柴胡10 白芍30 枳 壳10 甘草6 郁金6 柏子仁10 鳖甲12 丹参 15 鸡内金6 党参15 生白术10 生麦芽12 川 厚朴10 陈皮10。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二、早期肝硬化
治疗早期肝硬化要注意四环节: 疏肝:四逆散、郁金之类;
第五页,共32页。
(二)临床特征
3.病毒性肝炎的阴虚证型特征:多见于病毒 性肝炎的中后期,病人常见五心烦热,衄血, 或遗精。舌质红或红绛,脉象细数或弦细。 常与血分肝炎证候兼见。
第六页,共32页。
(二)临床特征
4.病毒性肝炎的阳虚证型特征:多见与病毒 性肝炎的中后期,以脾气虚寒,或肝热脾寒 为主要表现。病人可见大便溏泻,一日2~5 次甚至更多,腹胀(尤夜晚为甚),纳呆, 疲乏无力,或腰膝酸软,四肢不温,或见四 肢轻微水肿。舌淡而胖,苔白腻,或见舌红 苔白,或见舌苔黄腻而质淡嫩,脉弦细,或 弦缓,或沉迟而弱。
(10)舌苔白厚腻的,用柴平煎,或藿香正气 散。
第十三页,共32页。
花金方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经验举隅
![花金方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经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12c12d89f78a6529647d53b9.png)
花金方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经验举隅10针推刘签兴李晓洁指导老师花金方花金方,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十年来,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收效颇佳。
笔者有幸跟随花教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花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介绍于下。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症”的范畴,早在《素问·痿论》中就有记载“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故在临床上花教授认为引起该病的原因,以“肺热叶焦”和阳明“发为肉痿”为主,另外与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诱因多为七情内伤,或过度劳累伤及脾肾,湿困脾土,肺热失养等。
痿症一旦发病,病程长,病势重,治疗困难。
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法则,《内经》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大法,此一语而诚活人妙法,后世宗之者甚众。
在《丹溪心法》中,朱丹溪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并首创名方虎潜丸。
而在《临证指南医案·痿》中则提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从而确立了从肝肾肺胃四经综合论治的治法。
在《脾胃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中另提出“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的论述。
在《名医类案·痿》则有“故治痿之法,独取阳明而兼清肺经之热”之论。
花教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应从脾肺论治,以补脾清肺为治疗大法。
在调补脾肺的同时,加以辨证论治,调整人体功能,使气血以充,筋脉得养,而痿废自除。
花教授依法拟方,拟方之中,重用黄芪为君,以其既善补气,又善升气,非他药可替,故重用之,始能奏效;配以白术、茯苓、山药为臣,以三者皆可和中益气,健脾除湿,且山药兼有肺、脾、肾同补之妙,相得益彰;辅以活血除瘀之丹皮、丹参,养血益阴之当归、白芍,补益肝肾之山萸肉,醒脾除湿之砂仁,清泻肺热之桑白皮,行气解郁之枳壳,调和诸药之甘草。
0201-刘敏-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及预防.
![0201-刘敏-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a3540d3fa216147917112892.png)
前者用于早期,即“以饮一斗,小便一
斗”的阳虚不能固摄,膀胱气化失司之 小便多者,而后者用于肾阳虚损而水气
泛滥之人,舌脉症状皆有不同。
30
如兼有眼睑浮肿或全身瘙痒者,多为 外邪未解,肺气失宣,则须宣肺利水,可 适当选用麻黄、苏叶、防风,或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以解表宣肺利水,即所谓“提壶 揭盖”法。苏叶宣肺利水效佳。若表虚有 汗而兼水肿者,可用防己黄芪汤。脾虚水 肿者也可用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以温补脾阳,利水消肿。
7
二、阴阳气血津液 辨证论治
8
如今的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三 多一少”症状已不明显,倒是以神疲乏力、 自汗口干、形体肥胖更为常见。 北京协和医院祝谌予教授据多年经验 分型辨治。
9
(1)气阴两虚型
常用生脉饮,方中人参
最好用边条参或西洋参,次则用白参,
再次用太子参,性偏凉而味甘,能大补 气阴。重用黄芪30-120g。(通幽汤)
25
大剂量玉米须( 30-60g)煎水代茶治上消,苦瓜 炖品或苦瓜粉冲服、苦瓜干入药治中消,蚕茧30-60g 煎水代茶治下消,“缫丝汤”中缫丝性甘温,引清气 上潮于口以止消渴,还有山药蒸熟去皮适量食之,或 蚕蛹炒香随意食用。
26
糖尿病并发症的 中医治疗
27
一、糖尿病肾病
(1)糖尿病肾病病程绵长,在出现临床白蛋白尿以前, 即24小时排出的尿白蛋白小于300mg时,病人一般无水 肿等征象,此时,可将早期糖尿病肾病分为 4型进行辨 治。即: 肝肾阴虚型 阴阳气虚型 肺肾阴虚型 脾肾阳虚型
加黄芩 黄连 玄参
增液承气汤
生地八物汤《医学心悟》生地
黄连 山药 黄柏 知母 丹皮 黄芩 荷叶
6
(三)下消——肾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l ] 张仲景.伤寒论[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l0:36.[2] 叶超,刘香玉,张志花,等.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临床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2):34-
35.[3] 黄开泰.对中医临床药量决策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7,48
(l ):79.
(本文校对:庞春渝 收稿日期:20l2-l0-l2)
刘敏教授经方运用举隅
阳宏伟 刘 敏
A
关键词 Z 方运用 咳嗽 "痛 E 病
do i l0.3969/j .i s s n.l003-89l4.20l3.04.088 文章编号 l003-89l4 20l3 -04-0806-02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l2级(广州5l0405)A 指导老师
刘敏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先后师承陈瑞春~姚梅龄~伍炳彩和熊蔓滇等伤寒大家,深得真传,临床善用经方,疗效较好,为~广东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中医名医培养对象",主要从事经方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研究:笔者有幸能跟师学习,耳儒目染,受益匪浅,兹举门诊验案介绍如下:1 太少合病咳嗽案
卓某,女,48岁,20l2年4月ll 日初诊:咳嗽5天: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口服止咳糖浆和镇咳宁无显效来诊,症见咳嗽,咽痒,咳少量白粘痰,恶风,无恶寒及汗出,头晕,口干口苦,双肩部酸痛,纳食可,夜寐安,小便可,大便稍干,日l 行,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辨证属太少合病,治以太少两解,方以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l5g ,黄苹l0g
,桂枝l0g ,白芍l0g ,法半夏l0g ,生姜l0g ,党参l5g
,苏叶6g ,前胡6g ,桔梗6g ,5剂:后因上肢麻木来诊,诉咳嗽已愈:
按I 伤寒论 第l46条IM 伤寒六七日1发热1微恶寒1肢节烦疼1微呕1心下支结1外证未去者1柴胡桂枝汤主之On 患者外感风寒后咳嗽\恶风\肩部酸痈\口干口苦和脉弦1为太阳和少阳合病1方以柴胡和黄苹和解少阳邢热1桂枝和白芍疏解太阳余邢1法夏化痰和胃1党参益气健脾1佐以少量苏叶\桔梗和前胡宣肺散寒止咳O 方证对应1疗效满意O 2 少阴寒湿腰痛案
郑某,女,35岁,20l2年3月6日初诊:腰痛l 月,加重l 周:刻诊:腰痛,自觉腰部尤凉,晨起僵硬,适当活动后可缓解,下颌部散在红色的丘疹,口干不多饮,素体ã寒喜温,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水滑,脉沉细:辨证属少阴寒湿内盛,虚火上炎,治以温阳散寒
除湿,清泻虚热,方以附子汤加味:处方:附片l5g (先煎),白术l5g
,获菩30g ,白芍l0g ,红参l0g (另炖),黄柏l0g
,7剂:20l2年3月l3日复诊:服药后自觉腰痛明显缓解,腰中暖,下颌部散在红色丘疹也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续服7剂:嘱规律饮食休息,忌生冷及辛辣之品:l 月后随访腰痛消失,疗效巩固:
按I 患者长期熬夜1饮食失节1致脾肾俱损1寒湿内生1故见腰部冷痈1口干不多饮之症1M 有诸内必形诸外n 1下颌为肾之表部1阴寒内盛逼迫虚热上越发为红疹O 伤寒论 第305条IM 少阴病1身体痈1手足寒1骨节痈1脉沉者1附子汤主之On 方以附子汤加味1方中附片温阳散寒1祛湿除痹为君药1白术\获苹和红参健脾渗湿为臣药1佐以酸寒之白芍防附片温燥伤阴1黄柏清下焦虚热O 方证对应1效若样鼓O 3 少阳痰热瘦病案
关某,男,23岁,20l2年l 月28日初诊:发现颈部肿大l 月:l 月前发现其颈部肿大,查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多发结节:刻诊:颈部肿大,情绪波动时加重,伴心悸,咽喉梗阻不适感,心烦易怒,眼干,口干不苦,纳食一般,夜寐欠安,噩梦纷坛,二便调,舌偏红,苔薄白,边见齿痕,脉弦细:诊为T 病,辨证属肝郁痰凝,虚热扰神,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3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赈汤加减:处方:柴胡l5g
,黄苹l0g ,法半夏l0g
,获菩l5g ,桂枝l0g ,龙骨30g (先煎),牡赈30g (先煎),厚朴l0g ,珍珠母l5g ,拘粑子l5g ,竹茹l0g ,夏枯草30g
,7剂:另服甲肿消5片,日3次(本院制剂):20l2年2月5日二诊:患者自觉结节较前减少,夜眠好转,眼仍干,纳可,口干不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边见齿痕,脉弦细:辨证属肝阴亏虚,痰聚成结3治以滋养肝血,化痰散结,方以酸枣仁汤加味:处方:炒酸枣仁30g
,川穹l0g ,知母l0g ,获菩l5g ,拘粑子l5g ,牡赈30g (先煎),夏枯草l5g ,炙甘草6g ,7剂:另
608 光明中医20l3年4月第28卷第4期 C
J G M C M A pr i l 20l3.V o l 28.4
服甲肿消片O 20l2年2月l2日三诊2自诉结节逐渐减少,睡眠安,眼干缓解,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O 三诊方加荔枝核l5g ,续服7剂,l 月后复诊,结节消失,无咽喉梗阻感,疗效巩固O
按 患者颈部肿大1C 烦易怒1伴有C 悸1属痞病范畴1证属肝郁痰凝1热扰C 神1 伤寒论 第l07条 C 伤寒八丸日1下之1胸满烦惊1小便不利1檐语1一身尽重1不可转侧者1柴胡加龙骨牡蟋汤主之0$取柴胡龙骨牡蟋汤疏肝解郁1清热化痰1潜阳安神之能1方中柴胡和黄苹疏肝解郁1清解郁热为君9法夏化痰和胃1获苹健脾宁C 1桂枝通阳伐肝1龙骨\牡蟋和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1兼软坚散结为臣9佐以厚朴理气化痰1拘把子滋补肝阴1竹茹清化痰热1夏枯草清肝散结1使肝气得疏1热痰得化1浮阳得潜1C 神得宁1配合本院甲肿消专药1疏肝化痰散结之力尤著9二诊结节减少1眼干1口干1夜眠仍欠安1此乃肝阴不足之象1肝体阴而用阳1涵养肝阴以助肝阳生发之用1取酸枣仁汤滋养肝阴1清热安神9三诊结节续减1患者
自觉症状好转1守方而俞0 体会
<伤寒论 为中医必读经典,其方药精练,用之得当,可收奇效,被誉为方书之祖,吾师刘敏教授师承伤寒名家,深研苦读,经典烂熟于心,临床应用自如,切实做到了H 读伤寒,用伤寒H O 刘师临床用方H 尊古而不泥古H ,有上古之遗风,如案例一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太少,佐以少量苏叶和桔梗轻宣肺气,即H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H 之意,量少而效捷3桂枝汤被誉为H 群方之冠H ,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药后调护法更是锦上添花之笔,刘师注重药后调护,这也是取效的关键,案二为最好的证明3刘师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使理论落实于临床,某些局部病变是机体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通过整体调节往往可收到好的疗效,案三治疗过程中,刘师并未一味化痰散结,而是从少阳枢机整体调节,达到通过调节整体而治愈局部病变的效果,此中三昧,当细细品味O
(本文校对2庞春渝 收稿日期220l2-l0-l2)
特发性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与警示
龚循生
摘要 中医认为特性水肿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a 将特发性水肿分为肝气郁结型\阳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三型a 分别用疏肝健脾化湿法\温阳健脾利水\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法进行治疗O 并指出本病的发病是肝\脾\肾三脏出现功能的早期表现O 及时治疗本病对于阻;肝脾肾三脏的进一步损害有重要意义O 关键词 特发性水肿s 辨证论治s 警示
do i l0.3969/j .i s s n.l003-89l4.20l3.04.089 文章编号 l003-89l4(20l3)-04-0807-02
作者单位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景德镇333000)
1 \]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O 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O 特发性水肿是水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下肢及眼脸或其他部位的轻度肿胀,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经过西医检查往往与其他脏器无明显关联,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有关O 中医认为多属于水肿之阴水O 2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水肿与肝脾肾三脏最为密切O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日2H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H O <素问 水热穴论 日2H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成其类也O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跄肿H O <诸病源候论 水
肿候 提到2H 青水者,其根在肝H O H 肾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渍腑脏..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H O <仁¾直指方 说2H 七情郁结,气道奎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是为气胀OH
特发性水肿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多于经前及产后发生或加重O 肝 脾 肾亏虚,气机郁滞,精血不足是其病机关键O 肝脾肾三脏往往又会相互影响,肝气失于疏泄则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则致肝失疏泄,脾气虚弱则进一步导致肾气亏虚,肝失疏泄亦致肾不能主水,以上皆可导致水肿O 3 辨证论治
特发性水肿症状上特点2①其水肿几乎发生在妇女,以20
50岁的妇女居多,多与月经有关O ②水肿的发生部位多在局部,与活动状态有关,晨起时,往往
708 光明中医20l3年4月第28卷第4期 C
J G M C M A pr i l 20l3.V o l 28.4
刘敏教授经方运用举隅
作者:阳宏伟, 刘敏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2级,广州,510405
刊名:
光明中医
英文刊名: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3,28(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mzy201304088.aspx。